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惊雷逐鹿-第3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女皇阿罗斯’的女皇派人向西北幕府‘请盟’时,‘送’予雷瑾私人地数百女奴之一,作为“萨皇阿罗斯”血腥政变中地失败者和牺牲品,原“萨皇阿罗斯”的贵族女眷,一旦失势,若想苟且偷生于世,也就只能如牛羊货物一般从一个主人地手里转到另外一个主人的手里,无论之前的家世如何显赫,无论之前的血统如何‘高贵’,无论之前的美貌如何动人,都只能拥有一个名字——“女奴”!

对这些来自阿罗斯的女奴,雷瑾并没有特别的好感或者恶感,无论美艳还是丑陋,女奴就是女奴!

再怎么美貌如花的女奴,也不过就是稍稍满足和调剂一下男人内心的征服欲、占有欲和掌控欲罢了,仅此而已。 尽管雷瑾还有另外的一层打算,但是来自一个遥远国度的贵族美女,作为女奴之身在主人胯下宛转承欢,由君采撷,肆意蹂躏,曾经的显贵血统,曾经的矜持高贵都被打碎在地肆意践踏,无疑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宣泄出一个男人内心的邪恶欲火。

一缕阴晦地气机。 在无声无息之间拂过几个穴位,瞬息之间锁闭经脉,让醒觉的金发女奴再度沉沉睡去。

其实是在这紫云楼上,类似的异域女奴还有十好几个,虽然都是未曾经过长时间修行锻炼的普通女子,并不是很好的双修鼎炉,但胜在青春少艾。 精气充沛,却也不会逊色多少。

对看惯了中土佳人黑发黑眸的男人来说。 那异国风情的色目美女,未尝不是赏心悦目地别样风流——尤其是此时此刻,那些身材颀长,丰满婀娜,肌肤如雪的异国女子,一样地艳靡,一样的媚惑。 一丝不挂如同冰雪粉腻一般的身子,彼此纠缠叠压而成“花营锦阵”,欢好后的阴靡气味与**薰香混合在一起,弥散到整幢紫云楼,洋溢出一股子腥甜邪诡的气息。 这等风流阵仗,真没有几个男人能抗得住。

雷瑾起身的动静虽然轻微,但是并没有刻意掩饰,对于侍奉起居的奴婢们而言。 阴靡得无休无止地呻吟停歇之后,里间的一点点动静都会令她们如奉纶音一般忙碌起来。

虽然天色未亮,辰光还早,距离雷瑾每天例行的‘早课’还有一段时间,但若沐浴盥洗一番,再小做调整休憩。 时间也是差不多刚刚好了,因此雷瑾并不打算继续与女奴们缠绵。

为雷瑾披上浴袍的是侧室北氏,这么些年下来,她仍然是当年那般的清丽冷艳,素犹积雪,还是双十年华的模样,朱颜不改,一如昨日,仿佛当年醉心丹鼎之学的何健在她身上试以丹药之后,北氏在不知不觉之间。 已经青春长驻。 再也不会衰老。

平虏侯府的女眷们,虽然大部分都有跟随雷瑾出猎延安府。 但平虏侯府地家务和一干营生产业,庞大芜杂,头绪繁多,也还是需要身分地位上能够做主话事的人留守主持,掌理钱谷,勾当家务。 譬如北氏掌理主持着从“元亨利贞”大银庄分拆出来的‘雷氏百鑫大当铺’,虽然雷瑾还遣了‘大丫头’云雁参赞其事,又有元氏、盐氏、茶氏等从旁协理,仍然事务繁忙,象跟随侍奉于雷瑾左右这样的事情,她就经常是空不出时间的,但这也正是北氏依附平虏侯府时想要的生活。 雷瑾将何如霜、何如雪姐妹留在身边侍奉调教,其用心何在,昭然若揭,只差最后一步而已。 北氏虽然不能抗拒母女共侍一夫地结果,却也不愿主动趋迎雷瑾的邪恶心思,向来是能避则避,而“百鑫大当铺”事务繁忙正是北氏最好的藉口。

只是在雷瑾回府之后,北氏却也是避无可避了。

水雾氤氲,热气蒸腾,雷瑾浑身浸泡在温热的浴池里,北氏贴在雷瑾身上服侍,慢慢擦拭着雷瑾的每一寸肌肤,一缕缕的温水热力渗透进肌肤,内息搬运,流转如珠,所有的汗垢污渍倏然尽去,精气神越发的纯粹精凝,生机蓬勃。

不知什么时候,两人纠缠在了一起。

北氏被雷瑾肆无忌惮的狂野舌头弄得呻吟起来,带着轻轻的软腻鼻音,娇娇柔柔地无比撩人,情欲如同烈火一般熊熊燃烧。

慵懒娇媚地北氏,动情之际的一颦一笑勾人心魄,一对高耸玉峰在水波中浮沉动荡,颤颤摇曳。

凉风动高阁,丽人卷绡幕。 绿芳幸未歇,泛滥此明波……

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满堂惟有烛花红……

杯且从容,歌且从容,陌上柔桑破嫩芽……

此楼着意吟赏,何必频问更筹?

**时分,北氏呻吟愈急,水底翻波,甜腻阴靡地气息愈加浓烈流荡。

涟漪荡去,一池动荡的温汤渐渐平静。

北氏缠在雷瑾的腰上,保持着最亲密无间的贴体交融,她的喘息已经平复,只是有些疲倦之色。

或许是何府丹鼎秘药伐毛洗髓的功效所致,又或者是这两年勤于修持‘雷氏〈易筋经〉导引行气术’和‘太祖三十二式’拳法的缘故,总之,北氏往往不象其他的姬妾那样,在与雷瑾**后需要沉睡来恢复精力。 虽然她也免不了一时的疲倦,但北氏以及元氏、盐氏、茶氏等少数几位地体质,在平虏侯府的姬妾中显得比较特殊和另类,她们只需要不太长的时间就会重新变得精神焕发,生机勃勃——当然,这等征候落在雷瑾这类精通丹鼎玄素之道的人士眼中,无疑就意味着合藉双修最好的鼎炉。 意味着可遇而不可求的上上道侣。 虽然这一点因由,北氏本人并不曾领会和把握。 但在深秘胸府的雷瑾心中,北氏地重要性便不同于其他人了。 雷瑾到现在为止,甚至连北氏的闺名都没有问过,但这并不影响雷瑾心中对北氏地看重。 这样一个可以绝对掌控和占有的尤物和鼎炉,是可以放心受用,委以重任的。 无论是合藉双修,还是委派北氏等人主持‘百鑫大当铺’。 又或者是北氏所生的两女一子俱在雷瑾的掌握,一切考虑,都不象表面上那样简单。 本质上,雷瑾与北氏是同一类人,心思缜密,算计深沉,眼力宏远,决断果敢。 甚至为达到目的,不惜破釜沉舟。

“爷,奴家想求你一件事。 ”北氏打破了浴池的静谧,趴在雷瑾耳边小声说道。

“唔?什么事?”

“奴家想利用咱们‘百鑫大当铺’地联号做粮食生意,爷你看行吗?”北氏小心翼翼的说道。

雷瑾脸上露出寻思的表情,反问道。 “粮食?”

北氏的为人,雷瑾还是有相当了解的。 没有什么把握,或者不太可行的事情,雷瑾相信,在自己面前,北氏提都不会提一下。 但是涉及到粮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极其敏感的问题。 兵荒马乱的乱世年景,粮食乃是军国之资,兵民根本。 若是战事一起。 粮食甚至有可能需要实施军事管制和强制配给,不是底细可靠、身家清白、实力雄厚、后台硬实地大粮商。 根本就不可能允许其插手大宗的粮食交易。 北氏提出插手粮食生意,当然不是那些个小打小闹的买卖,而是大宗的粮食交易,问题是——在目前的西北,粮食生意向来为几大粮商巨头所垄断,最大的粮商是丁氏家族,雷瑾地平虏侯府是在接手蜀王府、秦王府、云南世袭黔国公门沧海等宗室贵戚的土地以及梁永钦差太监府兼并强占的土地之后,才超越风氏家族、西北雷氏各支、回回马家,凭借田土广大的地主优势与帝国粮商家族丁氏并驾齐驱,要想在西北边陲超越丁氏家族,至少也要十年以后。 那么,北氏为什么想要插手大宗粮食交易呢?

北氏措词谨慎,小心的察言观色:

“奴家觉得,可以借用当铺钱庄上的一些流程,利用我们家当铺联号遍及西北西南的优势和声誉,从源头上盘活这种粮食生意,吸引商家、农庄、牧场和零散农户将他们一时用不了的粮食存入当铺,集少成多,聚沙成塔,当铺就可以利用掌握在手里的大量粮食做很多事情了。 ”

“你是想借用平虏侯府的名头吧?”雷瑾淡淡说道,雷氏地‘百鑫大当铺’曾经合并到‘元亨利贞’大银庄当中,但不久之后就从‘元亨利贞’大银庄中分拆出来,单独营商开业,现在不要说西北治下,就是整个帝国都知道‘百鑫大当铺’是平虏侯府地营生产业,虽然其中有着西北雷氏各支、回回马家、回回杨家、回回白家甚至青海蒙古部的银股。

北氏没有直接解释,而是默认了她就是想借用平虏侯府地名头,“一些急需用钱的农家,也曾有将家中粮食拿到我们当铺典押的,但是量不大,保管储藏起来比较麻烦,铺子一般都是收当以后就直接转卖给当地的米店粮栈,若是之后客人拿当票来赎当,铺子里就再向米粮店买入,这样当铺就存在很大的风险。

而且,各联号铺子都听到过农户抱怨,粮食放在自家里保管,时常会碰到一些他们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被老鼠吃,被虫子蛀,因为天气潮湿保管不善而霉烂,在家里囤积口粮,花钱不少还很不方便。

各家自己储粮,粮仓简陋,保管不当,人手不足,粮食损耗非常惊人。 最后粮食损失往往达到储藏粮食的一成甚至更高,每年地粮食损失量高达百万石以上,差不多是我西北一年粮食产量的倍数,浪费非常严重,但是除了有数的几个大粮商,其他商户、农庄、牧场、农户都不可能保证自己的粮仓完好,保管妥当和人手充足。 ”

雷瑾默默寻思。 “那你打算怎么通过当铺来经营这种粮食生意呢?”

“是这样。 ”北氏见雷瑾稍有意动,便道:“西北现今分散在各地的官私粮仓。 闲置和修葺不善的很有不少,就是没有完全闲置,也有部分仓廒在很长时间内空置,这是浪费了。

与其让粮食和仓廒白白浪费,还不如利用起来,粮食、仓廒、人手,买或者租。 集中到一起经营,可以将大量的粮食损失抢回来。。电子书下载

比如,农家一时吃不了地口粮可以存放到我们当铺拥有的粮仓里,然后根据需要,可以随时到当铺提取粮食,我们可以收取低廉地存取粮耗费用,这个可以折合成粮食,直接抵扣。 就象钱庄当铺存银钱开银票一样。 只不过他存取的东西是粮食,不是银钱。

当铺可以代人储粮、代人碾皮脱壳或者兑换成其他粮食、油盐等等。 比如客人把原粮存入当铺的仓廒;伙计验明原粮等次品级,称好重量;会计出纳根据粮商业协会馆当年的原粮出率,扣除水分杂质,折净米面数量,开填当票;客人根据需要。 凭当票随时到当铺提取原粮或米面。

如果按照西北粮商同业会馆今年的粮食出率,稻谷存粮的折率:谷子存放一到三个月,折率是六成九;存放四到六个月,折率是六成七;存放七到十二个月,折率是六成五。 就是说稻谷如果存放在当铺半年以上,每百斤谷子,客人仍可以拿到六十五斤的新米。

农户自家保管地稻谷或麦子存放半年以上,一般都会生虫或者陈化(变质),比如每一百斤稻谷通常要损耗十斤,稻谷出米如果按七折计算。 剩下的九十斤稻谷只能加工成六十三斤大米。 存在当铺。 农户却可以提取六十五斤大米,而且他家里还可以一年到头都吃到新米。 农户也可以提取原粮。 由当铺代存几个月,当铺按照保存期限,收取每斤粮食的粮耗费用。

这样一来,一个客人在当铺存了几百斤原粮,比如说麦子,如果他想要换取二十斤白面。 伙计收回旧票,当面在帐簿流水上记下这笔交易,并扣除相当于二十斤白面的原粮之后,计算出客人结余的原粮数额,当面开出新的当票。 因为当铺的粮食是在不同的碾坊碾出,又可能出自不同地粮商米商,等次品质各不相同,客人也可以不换白面,而是换取其他粮食,大米、小米、番薯干、玉蜀黍、土豆都可以,还可以换取油、盐、茶等等,只要贴上差价就行。 粮食存入当铺可以减少麻烦,得到便利实惠,不用再年年吃陈谷烂米。 他们还可以凭当铺开出的当票,到当铺的其他联号提取粮食,就更加方便了。

粮商或者农庄,也可以将大宗粮食存入当铺。 等到可以出售时,粮商再从当铺提取粮食,卖给他的客人。

对于我们当铺来说,对粮食集中存储、熏蒸、保管,减少了粮食的浪费损耗,营商费用也可平摊,粮食达到一定数量,当铺就不亏本。 ”

北氏这么一说,雷瑾当然就清楚她为什么想要借平虏侯府的名头了。 大多数地小家小户,尤其是零散农户,他们即使够胆在当铺存入粮食,那多半也都是不准备对外出售换取银钱的口粮,他们自然会本能的选择信得过实力强的当铺钱庄,以避免风险——无庸置疑,平虏侯府的名头就是一个强力的背书担保,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人们在当铺存入粮食。

至于商家或者农庄,他们如果把准备买卖的粮食存入当铺,随着市面上米面粮价的波动,或赔或赚,肯定存在风险。 如果允许北氏主持的“百鑫大当铺”经营这种新鲜地粮食生意,一旦看到有赚头,跟风模仿地商家必然有如过江之鲫,因之事先的设限就属必要了。 北氏提出想要插手粮食生意,何尝不是意在抢先独占呢?只有一开始就借助官方地权力,尽量抬高这门生意的门槛,才能在抢占商机之后,仍能继续占有比较高的利润,也避免同业压价和抬价。

“你不觉得这门生意风险很大么?”雷瑾仍然不肯表态,反问北氏道,“当铺不会亏本?”

“粮价涨跌波动,当铺可能面临的风险只在于我们自己的经营是否得法。 如果当铺不把粮食卖空,就不会存在风险。 粮食在仓廒里,粮价涨跌,都没有关系。 低也是这些粮食,高还是这些粮食,这些粮食照样可以碾成米碾成面,客人可以随意提取和存入粮食。 但是,如果当铺把粮食卖空了,那就有很大的风险。

当铺如果过分追求赚头,把客人存在当铺的原粮卖掉了,一旦粮食价格涨跌波动猛烈,流水枯竭,不但当铺有亏赔倒闭的风险,客人的损失也将无法估量。 如果,爷同意奴家插手这门粮食生意,那就要让长史府订立条例章程,限制某些商家借着这个幌子,套取他人粮食,买空卖空,避免亏损倒闭,造成动荡。 ”

北氏显然事先有过一番深思熟虑,为了说服雷瑾,甚至已经想好了相关的建言,“为了避免可能的风险,想要涉足这门生意的商家,官府需要严加审核,商家代人储粮的账簿和粮食出入库帐簿,都要严加监管。

呃——监察院、怀仁社、粮商行会、同业会馆都可以参与。 每一个涉足这门粮食生意的商社,都要由专人专责审查钱谷帐簿和粮食出入库帐目,那些‘专人’,还都应该是粮商行会以外的人,比如与粮商没有利益关涉的民爵士、退役军功爵士、儒生等等。 ”

“储粮户将自己暂时闲置或者多余的粮食存放在当铺,他自己拥有那些粮食,但是粮食存入当铺之后,也就等于将他们自己拥有的粮食,借给当铺,让当铺经营,借贷或者作为本钱投资,比如碾成米面,比如流转贸易,在流动和周转中盘活调剂粮食,获得粮食之外的利钱增益。 这一部分利钱,就是当铺的利润和支付给储粮户的利息吧?是这样的吧?”

人是铁,饭是钢,粮食始终都是重要的,除非人们从此以后不再需要吃饭。 这门粮食生意其实还有许多阻碍,牵一发而动全身,能不能达成尚未可知,但是这里面蕴藏着巨大机会和危机,却是可以断言的。

雷瑾敏锐的察觉到,北氏的这个建议,实际上对自己更加深入地掌握西北军政局面也有很大好处,当然其中同样也存在相当大的风险,需要他慎重决策——国朝数百年来,粮食一直担负着某种通货的角色,至少官员的俸禄廪给有一半以上,就是以粮食直接支付,粮食就是文武官僚的薪酬;而农民需要缴纳皇粮和田租,士兵调遣招募要发给行粮或月粮,所谓“本色(粮食)”、“折色(可以折算成粮食的银两、布匹等除粮食以外的赋税)”,所谓“一条编”,都是以粮食为衡量尺度,而不是其他。 在动荡的乱世年景,粮食无疑也是一种坚挺的通货(作为一般等价物,在交易中当作货币使用,比‘以货易货’要进步一点点),粮食一旦成为通货,就可以左右很多事情的走向,不将粮食抓在自己的手里掌握,又怎么能放心?

雷瑾心里思忖着,说道,“这个事,牵涉面,实在太大、太广,还需要与长史府会商才能最后决策定案。 丁爵爷那边还得再商量,最后也许会是某种形式的专营,只允许很少的几家经营这门生意。 嗯,这需要一些时间。 ”

“爷只要不反对,奴家就安心了。 ”

北氏知道雷瑾没有断然拒绝此事,那就代表着这事很有可能在最后得到允准。 雷瑾虽然没有表态,但是倾向已经相当明显,对北氏而言,这就足够了!

第五章 审计

“那不可能。 ”

帝国男爵丁应楠拍案而起,几乎是在吼叫,语气斩钉截铁,非常的强硬。

但是,其他在座的粮商巨头根本就无视于丁大爵爷的强硬,一个个怒目相视,不肯相让。

现在时令已经是深秋,自从‘百鑫大当铺’发出邀约以来,西北幕府治下的粮商巨头,包括与大宗粮食买卖相关的三大车马行在内,已经经历了三轮艰难的讨价还价,虽然会商各方达成了某些共识,但是分歧是如此巨大,即使以雷瑾的威权暗逼明压,也没有谁肯在利益面前轻易的退让一步。 弥合彼此矛盾的妥协,来得是如此的迟缓。

反对和抵制最力的,就是代表丁氏家族利益的丁应楠爵爷,第二则是雷氏各支的长老们,他们手里也握有不少土地——吃到嘴里的肉,即便是吐出一小块也是令人痛苦的一回事,就算是血浓于水的一姓亲族,也得一个铜子一个铜子的角力,缁铢不让,谁的面子都不卖,摆明就是‘亲兄弟,明算帐’的阵仗。

当然,僵持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各让一步的妥协虽然珊珊来迟,但终究还是来了。

激烈的讨价还价,最后能够为各方勉强接受的便是在各让一步,各方粮商巨头承诺为‘百鑫大当铺’插手大宗粮食交易之事大开方便之门的同时,彼此交叉互换各自手中所持有掌握的银股和地股,各个商团、商帮、矿场、农庄、牧场地收益。 做到彼此分甘同味,利益均沾,你中有我,我中有利,形成盘根错节的互利互惠纽带,或许这样紧密抱团的利益捆绑方式,能够让大家多一分信任。 少一分猜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