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惊雷逐鹿-第2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独孤岳拱手作揖,口道惭愧,也不多言。

“这第二件,下发的兵要秘档、策议图籍大家都已通读,有什么看法,各位不妨各抒己见。 ”雷瑾微笑。

这才进人了正题,雷瑾虽早就有秘密指示,令云南、贵州的文武高官整军备战,储粮修路,摆明是要在合适的时候大动干戈,但到底如何,又向何处用兵,等等军政事宜,毕竟不怎么清晰明确。

因此主政云南的阎处士、谷应泰,东、西两行营、苗疆联军、曲靖追剿军团、云南水军等云南驻军的掌兵将官也无法针对具体地对手制订明确的兵略,预作明确准备,一切都只能大而化之,笼统模糊。 这次,雷瑾下发的兵要秘档、策议图籍,将来的作战方向其实已经很明确,王金刚奴、明石羽等将官基本上已经明了雷瑾未来的作战意图,现在的会议商讨,便是最终确认具体地作战意图和作战方略,并敲定近期备战施行的程式、责任人等,迅速完成前期的备战。

张宸极作为军府行军司马,这时主动切入话题:“此次侯爷命人下发的兵要秘档、策议图籍,起因于幕府参军参政堪舆署提领司马翰大人在云南的勘察。 司马大人向侯爷建言,以云南为枢纽,逐步向南蚕食,取道缅邦甸,打通通往南洋诸藩的南下通道。 他还指出,在永昌军民府,除了陆路,还有澜沧水路通海,若能清除沿江礁石,放船直下,可抵南洋,自古就有茶马古道贸易相通。 另外,从云南西往,至吐蕃,还有通往莫卧儿帝国的商路,可至大海,可至极西国度。 司马大人建议侯爷逐步南征,开辟穷荒,取得海路贸易之利。

其中,司马大人以从京师弄到的意大利亚耶酥会传教士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以及其他的〈山海舆地全图〉、〈舆地全图〉为证,说明由云南取道南下,可达大海之滨。 而且,自古以来,华夏商队就屡屡通过茶马古道,南抵身毒,贸易往来。 足证司马大人的建言,不是凭空而来。

侯爷地意图,是以蚕食地策略,逐步打通直抵大海的南洋商路。 ”

第五章 兵要地志 策议蚕食(二)

张宸极开宗明义,首先点破了雷瑾的南进意图和蚕食方略,令得在座将领眼中一亮,而阎处士、谷应泰则眉头微皱,另外蓝廷瑞也皱起了眉头,独孤岳、雷水平则低头忖思。

雷瑾不以占据云南为满足,其南进意图,表面上是开辟商路,取得海路贸易之利,但他的胃口仅仅只限于此吗?

想到南征云南时的巨大伤亡,还有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粮草辎重转运和供给,阎处士、谷应泰、蓝廷瑞都不免有些忧心,南进所需要的大部分粮秣,无疑是要着落在云南当地,着落在他们几个人的头上解决;而雷水平则没有那么担心,毕竟云南一省才是首当其冲,而四川的职责顶多就是筹集、调运、转运仓储粮秣辎重罢了;独孤岳则一门心思盘算出塞秋猎的政务方略,自是对南进意图有点事不关己的感觉,他心里推测,在塞北草原取得相对的有利局面之前,南面不可能有大战,但必要的前期准备肯定是必需的。

“嗨,不是一说南进,就是刀兵相向嘛。 ”众人的神情动态有异有同,雷瑾对之洞若观火,笑道:“我们三五年内,是没有实力在云南方向大举用兵的,不是兵力不够,而是我们的物力、财力支撑不起两面开打,多处开花。 三十六计,本侯只有一计,借力打力而已。 南进用兵,尔等要有四两拨千斤的雄心壮志。

云南十几万兵力,如果运用得法。 以一顶百,南征西战足矣。 班定远凭三十六骑,纵横西域,镇慑诸国,尔等十几万兵在手,实在大可不必忧心。

本侯说地话,也不一定对。 大家群策群力就是。 本侯是这样想,南进一定要做长期的打算。

这一。 老话说得好,先礼后兵。 譬如我们秘密遣使,联合八百大甸、南掌、大古剌、底马撒等军民宣慰使司的力量,逐步孤立缅邦甸的东吁王,一法也;与东吁王他隆结好,修筑驿道以通缅邦甸,徐徐图之。 也是一法;总之不必拘泥于成法,况且东吁王的实力到底如何,谍报尚未详尽。 本侯想着,此时妄动刀兵,不为妥当。

我们不是打一仗就算了,是要在南边站得住,站得稳。 这个意图,你们要领会明确。 所有军政方略都要从长远考虑。 一文一武,才是战胜攻取的全胜之道。

这二,从云南抵达大海之滨,本侯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不管是修好议和还是大动干戈,也不管你们是合纵。 还是连横,这贸易商路必须给我打通了。

第三,本侯要的是海路贸易,港口、船厂、水手,都不能少。 ”

王金刚奴、明石羽、韩太湖等人眼中光芒闪动。 雷瑾地话,既是下了死命令,但也是让他们放手大干,他不从中多作牵制的意思。

王金刚奴开口道:“从兵要秘档所记载地谍报上看,如今缅邦甸的东吁王室实力不弱,国富民强。 卑职愚见。 不妨先遣使要求东吁王答应大修驿道。 置驿通邮,以利双方往来通商。 若其不允。 再名正言顺的作进兵之谋不迟。 再则,云南诸土官、土司尚未完全驯服,恐为内患,目前大举用兵尚非其时也。 ”

“王大人此言有理。 ”明石羽笑道:“不过,侯爷要的是控制在我们自己手里的海商船队,至于这云南蛮部各族,大可以征调或是招募,以利诱之,只要抽空了蛮部的青壮以南进远征,光剩下云南一些个土官、土司,能闹腾出什么花来?”

“明大人,财帛动人心,只要有足够的好处,不愁那些蛮部土司不来。 ”韩太湖笑道,“但具体怎么操持,还得商量。 ”

明石羽呵呵一笑,“这几天下官也琢磨了一番。 一是要征召土司统率地土兵,一是要在土司的奴隶身上做点文章。 ”

转战云南期间,曾经将土司奴隶武装起来,以之攻城拔寨,得心应手,所向披靡,明石羽由此尝到了甜头,因而非常自然的想到了要在奴隶身上再做些文章。

雷瑾微微点头,笑道:“你们怎么去办,本侯不管,时间现还是比较充裕的,可以慢一点。 不过,与云南地方的政务,与云南土官、土司有关的事,只要与云南相关,不管什么事,你们掌兵将帅都要尽可能多与阎大人、谷大人一起商量着办。

南进用兵,利益均沾,责任共担,无论尊卑,大家都有份。 这得来的矿山、土地、人口、金帛,怎么分配,属谁所有,都有时间商量,不急。 怎么鼓动蛮部,征调、招募,那都是你们的事,报备上来也就是了。

本侯有点担心地是,你们三路人马,如何协同,如何呼应,如何分进合击?‘分不分,为縻军;聚不聚,为孤旅’,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征召或者招募的蛮部夷民,怎么化他为我,从心里认同华夏,也是个问题。 本侯会调派一些幕僚官吏帮你们解决。 比如在云南设立少年营、义学等,教导他们读书习文,可能是一个办法。 你们平时要多动动心思。 ”

“侯爷说的极是。 ”张宸极笑道,“如今塞北即将用兵,这南边的事情,侯爷是无暇多顾了,你们云南的军政官员,做事要有一力承担的气魄,但凡事也还是要小心谨慎才是。

海路通商,其利极大,南进方略,关系我西北将来甚巨,诸位切切不可轻忽。

眼近几年,首要之务,在己则练兵、储粮,对外则知彼、伐交,放开手去做。 你们有什么需要,军府能够做地。 也不推辞。

自古用兵,先知地利,按图而示方略,兵家之要务也。 既然打算南进用兵,这缅邦甸,还有周边地一干宣慰司,举凡其山川远近、险要所在、地理、气候、人情、风俗、政制、历史、物产、户口、战史、战场。 其地之攻守要害、地势宽狭高低、古今沿革,皆须明辨其详。 了然如指掌。

虽然军府谍报司印发了〈兵要秘册〉,举凡军府得来的军情谍报,分门别类,无所不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熟悉缅邦甸东吁王以及其他宣慰司的基本情况。 但是,你们掌兵之人。 不能轻忽斥候哨探,一定得按律派出斥候,时时注意敌情变化。 ”

孟化鲸点头说道:“张大人说的极是,用兵之域,其地理详情,军中将士都应事先了然于胸。 兵要地志,应该作为学校的必修功课才是。 ”

“说得好。 ”雷瑾击掌笑道:“孟大人此言在理。 兵要地志,若是进学童子人手一册。 人人知兵事,识地理,他日若得从事兵戎,攻守进退自是易于上手。 此说值得考虑。 ”

蔡伯贯和郭菩萨这两名水军将领一直沉默,未曾说话。 雷瑾这时转目一扫,见统领云南滇池水军的郭菩萨似有话要说。 便道:“郭大人似有话说?”

“侯爷,”郭菩萨拱手道,“以云南为南进前哨,自无不可。 卑职愚见,以为南进的关键,即是侯爷和诸位大人所说地伐交、通驿、安内。 这安内又分练精兵、储粮秣、严守御、广招募、明地理等等,这些不可败在己的工夫做到火候,则将来用兵于南,未战而胜算已在五成以上,甚至不战而屈人之兵。 全胜凯旋也未可知。

其中严守御和广招募这两件事实为一体两面。 严守御离不开广招募。广招募一事,正如明大人所言。 必得抽空蛮部之青壮,将来征战在外,才无后顾之忧。 卑职所虑者,若无榜样在前,蛮部土司疑虑未解,未必能如我等所愿。 是故,欲广招募,则须立榜样于前,方得就手。 这立榜样一节,若做得干净漂亮,则诸蛮部土司一传十,十传百,必望风景从。 ”

雷瑾点头,“这立榜样一节,要害就在让蛮部土司和蛮民、奴隶看得到利害,而且利能让他们动心,害能让他们畏惧,则事无不成。 这点诸位一点要考虑到。 怎么拿人做榜样,阎大人和谷大人是个中高手,尔等一定要征求两位大人地意见,妥善谋划而行。 郭大人还有什么高见?一起说来听听。 ”

郭菩萨拱拱手,道:“卑职还有一虑,就是火器。 卑职统带水军,水战最重战船、火器,这火器一节,最为重要。 故南进,非火器不可。 云南山高路险,笨重火器虽不宜用,但轻便易带地佛朗机、火铳、火箭、地雷、火药等战守之器,不备则战不利;不操练纯熟,亦与战不利。 此事,宜及早筹备,免得需用时,无物可用。 ”

郭菩萨当年在弥勒香军中,与西北幕府对垒,在火器上吃亏不小。 当年弥勒香军从官军手上缴获的火药火炮也自不少,唯是香军炮手不谙炮术,屡屡有膛炸事故,时时有炮手伤亡,人炮俱亡,大大影响士气,若非弥勒信徒悍不畏死,许多火炮找不找得到炮手都难说。 亲身领教过火炮地威力,郭菩萨岂有不念兹在兹,时刻在心的?

雷瑾微微一笑,道:“火器火炮等战守利器,幕府一向着力甚多。 譬如红夷大炮、大号佛朗机等,威力委实惊人,但此一火器仍有诸多局限,长于攻守城垒,却拙于野战。 因其装填发射繁琐缓慢,且重炮笨重,无法迅速转移阵位,野战之时,往往只能在开战之先,定点轰击,若敌我情势骤然改变,往往无法迅速反应。 譬如辽东战守,辽东边军虽拥重炮,却无法有效压制伪金军队。 笨重火炮对移动迅疾的骑射骁骑,无可奈何。

据传教士所言,西洋火炮炮身多安准星和照门,以为瞄准之用,且两旁铸有炮耳,便于架设在炮车或炮架之上,调整以射远近,操炮方便。 我帝国旧有之火炮,却无照准。 难以中的。 ‘铳塘’(即炮膛、枪膛)外宽内窄,不圆不净(即内表面不光滑),兼以弹不合口,发弹不迅不直,自无猛力。 火炮头重无耳,转动不活,尾薄体轻。 受药不多,则放弹不远;装药太紧。 即颠倒炸裂,总之是左右为难。

至于轻便火器,亦多受风雨水雾地影响,本身尚有许多缺陷,且火药、弹丸亦受制于财力、物力的充裕程度,熟练工匠的人手,转运、储藏等诸多困难。 组织编配,调度支应,尚难于大量的即时供给。 因此,目前火器火炮尚不能取代弓弩刀枪,需要搭配使用。 至于编配多少,还需斟酌,尚须在实战中逐步调整。 当年戚南塘蓟镇练兵,即重车骑步、弓铳炮混编。 依托边墙,屡败鞑靼,边地为之晏然。

简而言之,军中炮队,若其战技演练精熟,亦需搭配步骑精兵。 协同对敌,方能战则胜、守必固,方能算得上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雄师劲旅。

此前,本侯已经与狄爵爷、郭伯爵、公孙提督、张司马商讨过有关火器一节,认为武官学院的神机炮营、军吏学校的神机炮队、配备火器火炮较多地步兵军团,都尚不足以敷应将来战守之需,殛需扩充,另行筹划专门地火炮学校,大批培养专门地精熟于火炮炮术的军官和军吏,同时也培养擅长冶炼钢铁的工匠。 擅长铸造火炮、火铳、弹丸、地雷、水雷、火箭等工匠。 善于配制火药的工匠,擅长测试火炮、火铳堪用与否的工匠。 此事一直在筹备中。 教官、工匠,招募为难啊。

另外,各大行营、各步骑军团,所需火器、火炮地编配给备预案,军府幕僚军吏亦在斟酌当中。

不久之后,全军将士,由本侯开始,将官、锐士都得轮训一遍,务求人人熟谙炮术操作,兵不练不精,这是要考核的,你等小心着。 郭大人,南进所用火器,虽然军府正在规划,将逐步编配到位。 你既有此议,就将你地意见详细成文,呈报上来吧。 ”

西行营的唐云峰拱手问道:“侯爷,卑职不明这炮术到底有何精细讲究,不知侯爷是否开示一二,以广下官等见闻。 ”

出身弥勒教的平虏军将领,相对的要对这火炮生疏许多,毕竟‘国之利器,不可示人’,远没有雷瑾嫡系的将领那么的熟悉火炮,真正较为熟悉火炮的将领只有寥寥数人,如王金刚奴、蔡伯贯、郭菩萨等,但也是在半通不通之间。

雷瑾微微一笑,道:“明石羽大人、陈好大人,都有实战运用火炮的经验。 你们之间,可以互相切磋。 ”

顿了顿,雷瑾又道:“所谓炮术,主要就是火炮射准地要诀,一切装药装弹点火放炮之法,皆有秘传。 譬如视远则用远镜(即千里镜、望远镜,为同物之异名),量度则用量具度板。 炮术精准之要,在铳规、铳尺、矩度和星斗等量具仪器地使用。 关键是打*要用数学,要会计算,要根据远近距离和方位,计算加什么药包。 还要会测量密位。 因此,熟谙炮术,必须明理识算,精通几何。 一个操炮娴熟的炮手,必需经过长时间地操练,否则是难以胜任的。 炮术操练,不外是铳规、铳尺、矩度、星斗等仪具的使用,还有装弹填药等技巧地掌握。

现今的炮术诀窍,多为西洋传教士传入,〈测量法义〉、〈同文算指通编〉、〈西法神机〉、〈火攻挈要〉等秘籍中,多有述及。

西洋传教士视铳规、铳尺、矩度、星斗为秘学,往往绘图粗略有失精确,又或含混不详,察其因由,则多半属于有意为之,或是避免泄漏此中秘要为敌所用,又或是挟秘自珍,引人重视,以抬高地位,譬如对铳尺的刻划和实际用法即是一例。 我帝国许多技术渐次失传,多半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殊为可叹。

军中炮术主要靠口耳相传,缺乏详细的文字图录解说,所以即便是官军,也对火炮药包的制作和使用十分陌生,常因装药过多等原因炸膛,导致炮手伤亡,全都是因炮术不精,不得真传的缘故。

本侯先说说被西洋传教士秘而不详的火炮仪具。

几种仪具中,矩度和铳规并用。 乃是炮术关键。 前登莱巡抚孙元化大人在〈太西算要〉、〈几何体论〉、〈几何用法〉、〈西法神机〉中均有涉及,西洋传教士如汤若望等人亦多有阐述。

火炮铸造,现今十中难得二三可用者(注:十七世纪地欧洲铸炮亦然,十得二三,足称铸炮高手),工料昂贵,无法多造。 每当铳炮铸成。 必须先经繁复细致的测试,以确定火炮不易炸裂。 再取簿册将各铳炮分定等级。 挨次编立字号。 尔后依平常弹药用量填装试射,注记炮身仰角,每次调高一分(注:一分约为7。5度),至仰角高六分而止,并记炮击中的之射程步数。 各炮性能难求一致,必须经由测试,始可做为炮手操作时地准绳。 待全部测试完成后。 即照册上所记,将不同仰角地射程,以暗号刻记于各炮之上,便于炮手随时参照。

每一门炮,平时均须经由试射以熟知各不同仰角下的射程,临战时炮手才可针对敌之所在,调整出最恰当地发射仰角。

铳规、铳尺、矩度配合使用,使火炮曲射较易取准。 但欲百发百中,则仍有未逮。 军中炮手往往将火炮抵近直射,威力极大。 惟铸炮之术未精(炮膛不易做到光滑平直,炮身地厚薄轻重也很难一致),打*就有偏差,且红夷大炮前后粗细不一。 直射也有偏向误差,唯有借‘星斗’解决。 大小铳炮之准法,即在星斗相对以取准,令炮击可中靶心。 炮术上所谓的‘星斗’,实为两物,一为炮口所立‘星表’,又称准星、照星;一为炮底外缘所装地‘照门’。

总之,炮术精熟,大半在于铳规、铳尺、矩度、星斗等测量仪具的熟练使用。

至于装弹填药等技巧,还是明大人给大家讲讲罢。 ”

明石羽拱手。 作了个罗圈揖。 笑道:“卑职也不过是多少有些经验而已,说起来还不如侯爷懂得多。 既然是侯爷有命。 兄弟就给大家伙摆摆龙门阵。

炮术要领之一,要最讲求所装填炮弹的大小和火药的用量相称。 一般作为攻城之用的实心圆弹是最常用的弹丸。 为了避免不合式或生锈之弹卡在炮膛内导致炸膛的危险,专门设定游隙为口径地二十分之一,亦即口径比弹径略大,但游隙会导致弹丸威力大减,每次装填的火药,因此而浪费大半,目前却是不得不如此办理。 〈火攻挈要〉上就说道:‘合口之弹,不可太小,小则铳塘(膛)缝宽,火气傍泄,发弹无力,且不得准。 亦不可太大,大则阻拦塘(膛)内,倘偶发不出,则铳必炸裂。 其法必欲大小得宜,凑合口径,微小二十一分之一,更欲光溜极圆,毫无偏长、歪斜等弊,则击放之际,火力紧推弹身,必更远到而中的矣!’正是此中之理。

如果装填火药过多,不仅火药浪费且还有膛炸之虞;用药过少,则弹受力后,威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