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张彩照回明末-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孟良臣如此给面子,汤正明心里也是十分高兴,毕竟正四品的知府来迎接自己这正六品的锦衣卫百户,也是件令人心里欢喜的事。

    “唉呀!孟大人太客气了,下官实不敢当……实不敢当……”汤正明拱手说着,笑的几乎连眼睛都看不见了。

    一番客套后,丫鬟上了香茗,就退下去了。

    “孟大人好会享受,在下虽是一粗汉,可喝了这茶,也有心旷神怡之感啊。”汤正明边喝着茶边赞道。

    “汤百户说笑了,你们锦衣卫见多识广,又是陛下的亲军,什么样的好茶没喝过?,还请不要笑话本官啊……”孟良臣笑着说道。

    又喝了一会茶,见孟良臣就是不问自己的来意,汤正明心说:“这老狐狸不开口问,只有自己直接说了。”想到这,看了看孟良臣,汤正明说道:“孟大人,这吉安府近日发生了一件事,不知大人可曾听说了?”

    “本官辖下二十多万人口,每天发生的事实在是太多了,不知汤百户说的是哪一件事?”孟良臣微笑的看着汤正明问道。

    看了他一眼,汤正明说道:“听说这吉安府城里出现了一支民间武装,名字叫什么联防大队,大人可知道?”

    喝了一口茶,孟良臣笑道:“原来汤百户说的是这事啊,这事本官早已知道,这联防大队还是本官和陈兵备联合同意才成立的,现在已改名为吉安府义勇大队了。”

    “哦!原来是这样的……”汤正明故作涣然大悟的说道。喝了口茶水,吐了不注意喝进口中的一点茶叶,汤正明又说道:“不知大人和陈兵备为何要批准成立这样一支队伍,难道吉安城没有驻军吗?”

    听了这话,孟良臣又看了他一眼,就把成立义勇大队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汤正明听了暗想:“果然和总旗冯胜汇报的大同小异”,于是便转了个话题问道:“那么他们收取入城费和治安费的事大人知道吗?”

    “嗯,这个事,他们预先报告了,收取入城费和治安费的目的是为了他们自己日常的开支和饷银,吉安府没有拨付一两银子给他们,兵备道也没有银子和粮食供给他们。自从有了他们,不仅我这吉安城里少了许多的流氓无赖,就是市面也繁荣多了。”孟良臣微笑着,缓缓说道。

    听孟良臣这样说,汤正明便没再说话。过了一会,他突地神秘一笑,问道:“不知他们一年收取的入城费和治安费有多少?”

    警惕的看了他一眼,孟良臣考虑着说道:“大概一年十二万两吧……”

    考虑了一会,汤正明说道:“孟大人,下官不是不相信你和陈兵备,只是职责所在,不得不过问一下这件事,既然是两位大人都同意了的,下官也就不再多问了,你叫那赵国华到我锦衣卫报备一下,走一下手续吧……”

    孟良臣听他这样说,暗自一笑,心里道:“我和陈晟都同意了,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报备,说的好听你不就是想要点钱而已。”想到这,他笑着爽快说道:“没问题,待会我就派人去传他,叫他去你那里报备一下手续。”

    过了一天,赵国华带着孙富到了吉安府锦衣卫百户所,和汤正明见了面,一千五百两银子的见面礼,让汤正明对赵国华一下子好感顿生,最后在每年给百户所二万两银子的条件下,义勇大队在锦衣卫的报备手续顺利完成。

    出了锦衣卫百户所,赵国华就忙着扩招义勇大队的事去了。

    联防大队已在吉安府收取过入城费和治安费,联防大队的队员办事公正,对人和气,不惧强暴,不欺负良善弱小,很得百姓喜爱,加之联防大队待遇优厚,军纪严明,队员行止有矩,服装漂亮,更是引的一些青年人心里生出了参加的念头。这次见了文告,吉安府城乡的很多年轻人都兴奋了……

    “去吧,为父同意你去当联防,这联防大队令人放心,你去了,正好可以去磨练一番……”吉安府城的一家小店里,一个半百老者对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说道。

    青年人边吃着饭边说道:“当然了,这联防队的作为,我平时是看在眼里的,不然我才不去呢。”

    “是呀,自从吉安城里出现了联防队,地痞流氓都少多了,也不敢轻易的来我这小店找麻烦了……”半百老者说着,“吱”的喝了口小酒。

    这样的话语在吉安府的城乡重复着,各招兵点都排起了长队……

    这天中午,yx县杨府里,杨瑞气急败坏的对杨得贵说道:“爹,那赵蛮子的狗屁联防队又要招人了,听说这次要扩大到五千人,而且还改名为吉安府义勇大队了,这样发展下去的话,我家就再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有什么办法,听说这次是孟知府和兵备道陈晟都同意了的,唉,也不知道那赵蛮子使了什么办法,哄的孟陈两位大人同意他扩大那劳什子的义勇大队。”

第五十五章 二见毕懋康() 
“爹,你的主意多,你想想办法,我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那赵蛮子坐大?13??”杨瑞急迫的说道。

    在屋里慢慢的踱着步来回走了一阵,杨得贵才慢慢道:“凭赵蛮子目前的实力,我们一家是斗不过他的,只有找几个同盟,大家联合起来,才可以斗垮他。”

    “同盟?对!爹你说的对,我这就去找刘万世的儿子刘明,黄葵的儿子黄忠明,陈兵的儿子陈有福去,这些人可都是被联防队逼迫着交了大笔的入城费的,我就不信他们不恨那赵蛮子……”杨瑞咬牙说道。

    捋着胡须,杨得贵赞许的点点头:“这下你总算开窍了。你找的这些人都可以,只是还不够,你还要找其他的一些人去,人多势重,就更有把握斗败赵蛮子了,就是灭不了他,也得要把他赶走,不能让他再这样乱搞了。”说到这里,杨得贵已是面目狰狞。

    “爹,我这就去办,你瞧好吧……”说完,杨瑞就转身快步出了屋子。

    站在院子里,算了一下要去各家拜会时买的礼物,然后去帐房那里领了二千两银票,带了三个家丁,摇着扇子走出了家门。

    由于报名的人多,很快义勇大队的人数就招够了。

    把五千人的义勇大队整编完成后,已是崇祯八年的年底了。赵国华屈指一算,穿越到大明已有近二年多了。二年多的时间,自己就拉起了一支五千人的队伍,说起来发展速度的也是够快的了,但是想到只有八年半的时间,大明就灭亡了,他还是感到时间的紧迫。于是带着张顺和孙富去了南京

    到了南京,拜见了毕懋康,叙了离别之情。

    “国华,你的保安队现在办的如何了?顺利吗?”毕懋康关心的问道。

    张顺听了兴奋的说道:“师傅,你是不知道啊,现在我们已不叫保安队了,而是改名叫吉安府义勇大队了,有五千多人的规模啦!”

    “啊?这是真的吗!”毕懋康吃惊的看着赵国华,赵国华微笑着点了点头。

    毕懋康兴奋而高兴的看了看赵国华,含笑问道:“国华,你这次来南京,不是只为了看我老头子一眼吧?”

    “伯父,我这次来南京,一则是探望您老,二则是想再买二千杠鲁密铳和五万斤火药。”

    “你要买这么多的火铳和火药?”毕懋康大吃一惊,他一脸惊讶的看着赵国华。

    接着他又问道:“你们有官府正式的批文吗?”

    赵国华听毕懋康要批文,也不生气,他知道这是毕懋康的脾气;做事认真,坚持原则

    忠于职守,是大明难得的的好官,大明这样的官员,已是凤毛麟角。

    赵国华欣然的拿出批文,双手递给了他。

    仔细的看了批文,又看了看吉安府和吉安兵备道的印戳,毕懋康再无怀疑,他对赵国华说道:“国华,火药倒是问题不大,只是你要的鲁密铳数量有点多,恐怕一时做不出来啊。”

    “伯父,那需要多久才可以做出这些火铳来?”赵国华问道。

    算了一下,毕懋康说道:“最快也得二个月。”

    “最快也得二个月?这也太慢了吧……”赵国华听了不敢相信的问道。在后世的兵工厂二千支步枪,最多三天搞定。

    看着赵国华吃惊的样子,毕懋康无奈的说道“大明比不了你说的海外华夏国啊,这二个月做出二千杠鲁密铳来,已是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了。”

    听了这话,想了想,赵国华说道:“伯父,我想问一下,在大明来说,做这鲁密铳最费工时的是哪一道工序?”

    “当然是做铳管了……”说着,毕懋康就详细的说了起来:“铳管从根头起有一尺二三寸长,全部需一般厚,方为得宜,铳管采用铳钻完洗法,钻头要长五寸,顶头一寸略作尖锐,中间四寸务要匀圆一般,大小一般,其筒洗出才直……铳成之时,先将铅弹试口大小,口容铅弹一钱,用药一钱。弹重则随弹加药分数。临阵要狠,弹重一钱,加药二分。铳筒坚厚,是木炭打成者,即加三著药无妨。”

    终于,毕懋康把制作铳管的工序详细的对赵国华说了一遍。

    毕懋康这一段半文半白的叙述,听的赵国华头昏脑胀,一知半解的,他说道:“伯父,你说的这些,我也听不太懂,干脆,你带我去火铳制作的现场看一看,说不定我可以帮你想出点办法来。”

    听了这话,毕懋康心里暗自想道:“是呀,他来自于海外华夏国,那华夏国的火铳制作技艺远胜于大明,说不定他真的有办法提高大明火铳制作的速度呢。”于是便说道:“你从海外回来,正好看一看我大明的大明火铳制作技术,如果你能提出改进的方法来,这将造福大明的数十万将士。”

    “伯父,等看了再说吧……”赵国华说道。

    于是毕懋康带着赵国华坐车去了工部军器局。到了离大门还有二十来步的地方,两人就下了车向大门走去。

    “卑职见过毕大人!”守卫军官杨雄小跑着过来,笑着躬身向毕懋康施礼。

    “今天又是杨将军值守,看来老夫和杨将军有缘啊,哈哈哈哈……”毕懋康说着,大笑起来。

    “嘿嘿嘿嘿……”杨雄也笑了起来。

    物以群分,人以类聚。见两人关系如此亲近,赵国华就知道这姓杨的军官,肯定也是个做事认真忠于职守的军人,心里对他也不由的产生了几分好感,便也陪着两人笑了起来。

    见赵国华亲热站在毕懋康旁边,杨雄就知道此人和毕懋康的关系非浅,又打量他一番,看他三十来岁的样子,但皮肤白皙,气度沉稳,显是胸有丘壑之人,于是笑着对着赵国华拱手施了个礼,又笑着对毕懋康说道:“毕大人,不知这位先生是谁,可否为卑职引见引见。”

    “好好好!来,国华,你和杨百户,你两认识一下,这杨百户文武俱通,尤其使用火善。”毕懋康笑着道。

    “在下赵国华,见过杨百户……”赵国华笑着躬身对杨雄施礼。

    “哎呀赵先生客气了,在下杨雄,一个普通的百户军官而已,在军器局看大门混日子……哈哈哈哈……”杨雄大笑着对赵国华躬身还礼。

    一番客套后,两人顿时亲近了许多,感觉彼此有些投缘。

    笑了笑,杨雄对毕懋康说道:“大人今日来军器局,可是又来看火器工匠们打造火铳了,说实话,这些火铳打造的速度是有些慢了,可是也没办法啊,实在是那铳管太不容易钻了。”

    听了这话,毕懋康说道:“你说的确实对,所以我今天带国华过来看看,看他是否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哦?赵先生精通火铳制作?”杨雄吃惊的上下打量着赵国华问道。

    在他看来,那火铳制作是极复杂困难的事,非资深工匠不能做,而看赵国华的样子又不像一个有几十年经验的工匠,而听毕懋康话里的意思,赵国华对火器制作的工序很熟悉,所以他才会那样看赵国华。

    淡淡的笑了笑,赵国华说道:“精通谈不上,只是稍有了解而已。”

    毕懋康说道:“杨百户还记得上次我拿给你看的那支手铳吧,那就是他……”

    “哎呀……失敬!失敬!……想不到赵先生能做出那样精巧的火铳……”杨雄还没听完毕懋康说的话,就惊叫着躬身对着赵国华长长一揖。

    赵国华急忙双手拉起杨雄弯下去的身子,脸微红,不好意思的说道:“杨兄误会了,我没有那么大的本事,那支手铳是我从海外的华夏国带回来的。”

    “赵兄是海外回来的?”杨雄好奇的问道,赵国华点了点头。

    见状,杨雄一脸希望之色的说道:“虽然我不知道那华夏国是如何的一个国家,但是从他们那手铳的制作水平上看,肯定是强过我大明太多,赵兄来自于那里,一定是见多识广的在下拜托赵兄,帮助我大明提高火铳的制作水平,让火铳真正成为我大明保国的利器。”说完他郑重的躬身又向赵国华长长一揖。

    “杨兄放心,我也是大明子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会尽我全力的。”赵国华正色道。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毕懋康听的神情激动的念叨了两遍,这才说道:“国华,你这两句话说的好,老夫相信你,不会让老夫失望的。”说完当先走进了军器局的大门,赵国华笑着对杨雄点点头,又拱了拱手,就跟着走进去了。

    进了军器局,和军器局的大使王贵打了个招呼。王贵虽然奇怪毕懋康今天领着个外人来军器局,但是他也不好阻拦,毕竟毕懋康在军器局也是德高望重,而且技艺高超,工匠们都很佩服他,毕懋康在军器局里几乎是一呼百应的存在。

    赵国华跟着毕懋康来到了做火铳的工场,火器工匠杜得才、魏三喜,杨宏三人见了毕懋康,急忙放下手里的活,来到他面前,跪在地上磕头行礼。

第五十六章 蜡模精密铸造法() 
“呵呵呵呵……起来,起来,大家不必多礼,我只是随便走走看看……?13??毕懋康笑着把三人扶了起来。

    三人站起来后,就恭敬的站在一边,等毕懋康说话。

    毕懋康看了看三个工匠,就笑着说道:“国华,我和你介绍一下这三位师傅。”说着,就指着三人依次对赵国华介绍道:“这位是杜得才师傅、这位是魏三喜师傅,这位是杨宏师傅。”

    “在下赵国华见过三位大师。”赵国华恭敬的躬身施礼。在后世,这研发的人可是专家级的兵器工程师,是要享受******特殊津贴的对,对这样的三个人行个大礼是完全应该和必要的,也是对人才的尊重。

    “公子客气了,小人们就是几个低贱的匠户,不值当公子行此大礼。”三人急忙连连的拱手说道。三人以为赵国华是毕懋康的子侄辈。

    介绍过三人后,毕懋康说道:“国华,你跟着三位师傅过去,逐一看看火铳制作的全过程,有什么想法的话就来和老夫说,老夫在这里休息一下。”

    听了毕懋康这话,三个工匠互相看了看,就带着赵国华走到了工场里。

    里面“叮叮当当”敲打着,几百个人在里面忙活着,赵国华仔细的看着工匠们制作火铳的过程。只见一些人负责把铁锭打制成铁棍,一些人负责把铁棍打制成大、小铁片,另外一些负责把铁片卷制成筒形铳管,大、小两管贴切套合。

    三个人各自带着百十个工匠在耐心的做着火铳。看了一会,赵国华客气的问道:“杜师傅、魏师傅,杨师傅,我想问一下,你们为何要这样做铳管,这种办法又慢又费力,你们怎么不采用浇铸的办法制作铳管?”

    “浇铸的办法我也见过,可是那是用于制作红衣大炮的炮管的,用于制作铳管这样的细管?这能行吗?”魏三喜听了,急忙解释着问道。

    看了赵国华一眼,杜得才也感兴趣的问道:“公子能说的具体一些吗?”

    杨宏也凑上来说道:“一看公子就是有大学问的人,能得公子的指点,是我等的福分。”

    见三人诚心一副求教的样子,赵国华说道:“我在海外住过些年,见过海外制作铳管的方法……”

    “啊!上次大人让我们找人仿制的手铳,就是公子从海外带回来的?……”魏三喜惊喜的问道。

    赵国华微笑着点了点头。

    “快快快…磕头,磕头,请公子指教……”说着话,三人就要跪下磕头。

    赵国华见状,急忙拉住三人,说道“各位师傅,不需如此,不需如此……否则我就要走了……”说完,他假装生气的看着三人。

    “好好好,不磕,不磕……”三人说着,急忙站了起来。见赵国华不接受磕头,三人也就不再坚持了。

    “好!,这就对了!”赵国华笑着道。

    看了看三个工匠,赵国华说道:“刚才我见三位大师傅做铳管很是费力,才突然想起了我在海外见过的浇铸法,就说了出来,当然那法子在我大明能不能使用也未可知,毕竟两个地方的情况有所不同。”

    为了怕用浇铸法做不出铁管来被人笑话,赵国华事先对这三人打了预防针。

    “没事!公子你说吧,浇铸法做不出铁管来,小人们也不会怪您的。”魏三喜说道。

    杜得才和杨宏也连声道:“就是!就是!我等不会怪公子的。”

    听三人说了这话,赵国华笑笑,便说道:“那种浇铸法叫蜡模精密铸造,又称为失蜡铸造或熔模铸造。”

    “蜡模精密铸造?听这名称好像是用腊做模具啊,可是腊那么软,又容易熔化,怎么可以做模具呢”魏三喜若有所思的问道。

    赵国华看了看魏三喜,又看了看杜得才和杨宏,见两人也是一头雾水的样子,他笑了笑心说:“一听你们就明白了的话,你们就不是明朝的工匠了。”

    顿了一下,他继续道“具体的铸造方法是,先把要做的铸件用蜡料制成模型,并把模型用同种材料焊接到浇口棒上,制成模组(铸件大时可以单个为一组),在模组表面蘸上耐火涂料,再洒上耐火砂,沾浆、撒砂要反复数次,使砂层足够厚,待其干燥固化后,给模组加热,把蜡料从浇口处脱出,形成空壳。将空壳焙烧,使之成为坚固的模壳,将金属液体从浇口浇入,冷凝后,就成为金属铸件。”

    蜡模精铸在我国起源于青铜器时代,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