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争夺录-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大帮被豪族荫蔽的人口重新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重新为国家缴纳税收,泰安国国库收入来源增加了,而且兵源也增加了,王芳远把因为王芳尧而倒霉的豪族的私兵全部收归己有,一下子就收编了大概两万多的部队,他的威望重新树立起来,实力增加了,豪族也不得不听话了。

    不过豪族听话了也只是暂时的,他们在等着下一次的风水轮流转。就像王芳远因为兵败而威信尽失一样,豪族们等待着他下一次威望下降,他们就可以反击了。王芳远也知道,因此他一直在想如何对付这帮豪族。但是他们虽然遭受打击,但是他们仍然有巨大的物力财力,还是荫蔽了不少的人口。

    而且为了笼络这些豪族,王芳远的父亲赏赐他们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成了豪族资产的来源。就算他们不为管,照样是吃香的喝辣的,而且养着一帮子看家护院的私兵,如果把他们得罪狠了,就是一场席卷全国的叛乱。

    王芳远自然知道这个情况,这帮豪族不能全部得罪,他们现在是力量涣散了,但是只要他们再找到一个核心凝聚力,他们就可以反扑。这个核心凝聚力以前是王芳尧,以后不知道会是谁,但是一旦有了,就是威胁。为此王芳远好好把自己兄弟筛选了一遍,发现还真有不少人有这个可能。

    这个情况愈发让王芳远决定要把首都迁往他处。他让铁原城的郡守在城内修建王宫和百官衙署,打算迁都去铁原。可是就在他下命令之后不久,铁原城郡守报告了一个情况,铁原城以前过小了,要修建宫殿与衙署已经没有地方了,只能是扩建城池,这一下还要扩建城墙。开京作为首府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宫殿,衙署完备,而铁原城就需要新建,不然无法为都。

    其实说起来开京作为首府其城市规模,宫殿的大小除了比不了当年大雍的京兆府,以及如今大魏首府的雒阳城的宫殿,但是比起其他的比如大乾的还是显得比较宏伟。大乾的都城与宫殿都是在很短时间里面修建的,因此不可能大,而我郝连旻也基本不住在这里面。可是开京是实实在在承担首都职能的,其王宫是泰安王居住办公之所,再加上他父亲娶了那么多豪族之女,这王宫小不了。

    不过王芳远不想住在这里,这里太过压抑。其实开京就是他父亲的故乡,因而以此为都,而他父亲是得到开京豪族的支持才能够建国称王。而铁原城是王芳远母亲的家乡,王芳远的父亲一直征战在外,是他母亲扶养他长大,他和母亲关系比和他父亲关系亲近许多,因而也就亲近母亲的娘家人,现任铁原郡郡守就是他母亲的娘家人。

    他母亲很年轻就嫁给他父亲,那时他父亲还只是新济国的一个中层官吏,两家因为是旧交,因此很小时候就定下亲事。后来新济国动荡,王芳远父亲乘势而起,为了得到地方豪族支持,他父亲就用婚姻为纽带,娶了很多豪族女子。这些豪族拥有大量土地,就是因为可能只是中品,下品,又或者没有品第而无法进入上层,最终同意把女儿嫁给王芳远的父亲以及支持他。

    虽然称王之后,王芳远母亲因为是原配被封为王后,但是他母亲却是没有什么豪族背景的人,因而在后宫这个王后显得低调,而那帮豪族天天在朝堂叫嚷着要王芳远的父亲废后,还是王芳远父亲念及旧情,没有这样做,而且也坚持立了王芳远为继承人,最后得以继承王位。

    从小看到这些的王芳远恨透了这帮豪族,这不喜欢这个承载着他母亲多少眼泪的皇宫,因此他要搬出去。他让户曹给铁原城拨款,又征调民夫准备扩建铁原城,哪怕宫殿小一点,布局紧凑一点,他也认了,毕竟发生了这么多,他太不喜欢这里了。

    在王芳远亲自督促下,扩建工作花了三个月完成,新的宫殿与衙署也已经建好,王芳远立即宣布迁都,带着人就迁了过去。光是国王迁是没用的,百官自然也迁了过去,作为囚徒的王芳尧,王芳远不放心他,也把他迁了过去关在皇宫之内,派人给他饭却不能和他说一句话。

    开京被当为西京,而铁原自然就是西京。这样泰安国迁都便完成了,他到了一个相对熟悉而又他觉得安全的地方,但是天下豪族,尤其是跟着他父亲开国的一批人不满了,因为这些人自从首都迁往铁原之后,待遇下降了,而王芳远一帮兄弟则是被迫也迁往铁原,王宫都变小了,何况他们的宅子,他们不乐意,集体抗议,王芳远却态度强硬,不得已他们只能搬家。

    (本章完)

第24章() 
王芳远如愿以偿将首都迁到了铁原。而在中原朱万荣没有迁都,他仍然以雒阳城为首都,但是他不再以京兆府作为西京,反而宣布雒阳城为西京,他的龙兴之地汴州为东京,汴州改为东京开封府。并且派人修建宫殿。

    朱万荣开国之后自然有许多事情要去处理。定了年号,定了国号,追尊了先祖。随后朱万荣打算乘着开国,军心振奋之际要与自己的老对头虞克宁打一仗,要打出他大魏的威风,最好能够一鼓作气解决河东。

    这一次朱万荣派来了大将,也就是保义军节度使康思安,让他率领大军攻打幽州,这一次朱万荣派来了八万大军,就是要拿下刘怀仙的地盘,那么他就可以两面包围虞克宁,为他以后对河东能够取得有利地形,而且为了放在虞克宁再一次救援,他先让康思安率领他本部兵马会和罗绍魏博军一共八万人包围潞州。

    而这一次派去幽州的军事指挥官是大将李怀贞。他带着兵马北上之后,正好遇到了卢龙军内部发生问题。这一场变故的发生原因,是由于刘怀仙有一个儿子叫刘仁光,他与刘怀仙的小妾私通,因而被刘怀仙扙斥,因此刘仁光怀恨在心。

    这一李怀贞攻打幽州,只见他沿路是大肆劫掠,所过之处无不听见百姓的嚎哭,以及熊熊火光,因为他每过一处村寨,就把里面的东西洗劫一空,顺手烧了村寨,留下了嚎哭不已的村民。乱世百姓是最为可怜的,他们的家园就这么被毁了,但是他们却无力组织,只能看着自己的家园变成一片废墟,有一些人家的漂亮女儿又或者年轻貌美的妻子也被掠走,下场会是什么样,不用想就知道了。

    而此时卢龙军节度使刘怀仙不在幽州,而是在大安山正与自己心爱的小妾一起游山玩水。而李怀贞的大军包围了幽州。情急之下,留守幽州的刘仁光采取坚壁清野的方式,把军队全部撤入幽州城中固守,并且自己宣布自己是卢龙军节度使,

    这其实就是公然抢班夺权,但是幽州此时是四面被围。刘仁光一方面固守待援,一方面派出人马袭击李怀贞的粮道。李怀贞粮道受阻,不能久驻,只能退兵,不过这一次他也捞够了,回去也可以交代了,毕竟这一战他已经有了不少的战利品,给朱万荣能够交代。

    而且最主要的是刘仁光已经给朱万荣上书表示愿意臣服,朱万荣于是便封他为燕王,卢龙军节度使。这样卢龙军也就算是大魏的势力范围了。朱万荣撤军之后,刘仁光集合人马突袭刘怀仙所处之地,把刘怀仙抓了起来,而刘怀仙貌美如花的小妾就成了刘仁光的玩物,刘怀仙则是最终被儿子下令处死。

    刘仁光弑父夺位之事是一件违背伦理道德,甚至可以讲是天理不容的事情,这件事情他的哥哥刘仁文尤为不满,因为按照长幼顺序,应该是他来继承他父亲。而现在刘仁文远在沧州,被他父亲任命为横海军节度使,他便以此为基础反抗他弟弟。

    但是刘仁文比起他弟弟刘仁光,在军事才能上有很大的欠缺。几次作战刘仁光都不能取胜。万般无奈之下,他想起他的老朋友韩若冰,当年他与韩若冰有过几面之缘,现在他派人北上找韩若冰求救。

    韩若冰此时已经是大乾的宰辅,收到刘仁文的信件之后,看都没看,一把火烧了。因为他不可能让大乾出兵帮刘仁文,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大乾如果赢了,刘仁文做了卢龙军节度使,大乾不会有什么好处,大乾输了,则更是有许多祸患,因此他回复刘仁文,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没有得到大乾的援助,他就去寻找另外一个帮手大同军节度使白义宗。此人是原来的土柴部落之人。当年土柴部落也是雄据一方,但是后来被象旄攻打,不得已只能迁居投靠大雍。大雍安排他们在云州一带游牧,大雍末年与北胡征战不休,因为白义宗父亲骁勇善战,多次带领自己的部落帮助大雍击退北胡,后来又帮助大雍平叛,因而担任大同军节度使。

    刘仁文找到白义宗请求借兵,白义宗毕竟与刘仁文也算旧交,而且还有一定的姻亲关系,刘仁文妻子是白义宗父亲的外甥女。因此白义宗答应帮助刘仁文。白义宗派出两万部队会和刘仁文的部队一共七万人攻打幽州。

    这一下刘仁光吃不消了,他又坚守不出,而此时刘仁文倒是做了一件不要命的事情。刘仁文一看刘仁光龟缩在幽州城中,就自己一个人跑到城楼之下,对着他的军队说,城破之日,不可伤害刘仁光。就在他话音未落之际,一支箭从城墙之上射出,正中刘仁文。刘仁文忘了刘仁光箭术很好,这一下刘仁文当即死在了自己弟弟的箭下。

    主帅一死,刘仁文大军立刻失去斗志,土崩瓦解。白义宗也没必要再打幽州,也就退兵。刘仁光此时就不客气了,派出军队追击溃败之军,一举杀到沧州城下,刘仁文的手下因为主帅已经死了,哪还有心思守城,开城投降。

    就这样,刘仁光用了半年多时间平定了他的哥哥,坐稳了卢龙军节度使的位置。而且刘仁光坐稳了卢龙军节度使的位置又投靠了朱万荣,使得朱万荣在河北就稳固了。就有更多的精力对对付虞克宁。

    而虞克宁的压力就上去了,潞州现在被康思安八万大军包围,背后还有朱万荣的主力部队,而虞克宁失去了卢龙军作为帮手。这一下天平往朱万荣这里倾斜了许多。他现在首先是派出援兵援助潞州,暂时把危机就控制在潞州,而朱万荣现在大军也按兵不动。他现在就是要把潞州拿下,他才可以进行下一步。潞州一座城池成了二者的教练场,不过此时天下还不仅仅就这一场战斗。

    (本章完)

第25章() 
就在北边战端开启,卢龙军内乱之时,南部也发生了战事。杜公拓不承认朱万荣的帝位,自称吴王,而控制三湘之地的****锋是向朱万荣称臣的,被朱万荣封为楚王。如此两个人就是立场不同的敌对关系了。

    杜公拓知道自己现在实力还不足以对付朱万荣,就把矛头对准了****锋。他让他的大将刘知新率领岳州驻扎的三万水军作前锋攻打****锋。****锋一听到大军来袭,深感担忧,但是他手下一个人说杜公拓军队沿江而来,一路不做防备,长驱直入实乃骄兵,骄兵必败。听了这番话****锋的心一下子安定了,同时也派了三万水军由他的大将秦宗晖率领沿着江水,东出迎敌。

    两军很快相遇了,秦宗晖看到敌军孤军深入,他让副将率领三百艘战舰屯驻于浏阳口,这是浏阳水注入湘水之地,秦宗晖看准了这个地方,料定刘知新要攻打潭州,必定经过此处。他先让刘知新水军过了浏阳口,随后就让副将封住了浏阳口。

    刘知新孤军深入,而杜公拓后面的军队则是尚在很后面的位置。如此就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刘知新一看知道是自己死期到了。秦宗辉率领军队与浏阳口的水军前后夹击,刘知新水军前有强敌,后有堵截,虽然血战了三天还是败下阵赖。

    不得已,刘知新决定采取诈降的计策。他派人给****锋带去一封信,说是要投降。秦宗晖知道此事之后,赶紧让人去和****锋说,这是刘知新的诈降之计,****锋也是一代枭雄,既然现在能够完全消灭他,何必接受他不确定的投降。

    刘知新一看诈降不行,只能大军向后拼命突围,可惜河口已经被楚军牢牢封锁,刘知新最终兵败被俘。****锋原本打算劝他投降,但是刘知新认为杜公拓对他有知遇之恩,不得已****锋斩杀了他,而秦宗晖也随即乘势收复岳州,而杜公拓一看前锋水军失败,并且楚国收复越州,心想如果他的大军继续前进,恐怕也是旷日持久之战那么也许就会给朱万荣或者明汉宏可乘之机。

    但是此时明汉宏其实并没有要攻打朱万荣,他是要攻打对付的是割据处州与温州的卢氏兄弟。明汉宏先让自己的儿子明文瓘为统帅,先带兵攻打温州。明文瓘知道此时温州刺史卢季已经准备了四十艘战船守在水路要道。

    可是没想到明文瓘选择在安固就已经从水路变成陆路,进攻温州,温州刺史卢季没有准备,仓促迎战最终被明文瓘所擒杀。随后明文瓘便带领部队进攻处州,处州刺史卢仲一看弟弟已经死了,也就万念俱灰,开城投降。这样明汉宏就以很小得到代价拿下处州和温州。

    温州与处州虽然被卢氏兄弟占据了二十几年,但是毕竟只有两个州,对付明汉宏也有一些力不从心。明汉宏得到两个州,实力也不会增加太多。

    他现在拥有了杭、越、湖、苏、秀、婺、睦、衢、台、温、处、明等十二州地盘。作为一个就是出生于江南人,明汉宏就是一个杭州人,当年他靠着组建乡兵保卫乡里起家,如今坐拥十二州之地,爵封王爵,也算是衣锦还乡。而且因为他是当地人,他对当地的情况最为熟悉,因此做了许多有利民生的事情,这让很多百姓获得实惠。

    不过明汉宏有一点却让他的下属,也是他很尊敬的一个人罗谏不满,那就是明汉宏对朱万荣称臣。罗谏在朱万荣称帝之后,就来找明汉宏,要他带兵北伐光复大雍天下,如果不胜,就自己称帝,不能向朱万荣这个乱臣贼子称臣。

    但是明汉宏没有听从他,但是他对罗谏更加尊敬,因为他是一个十次科举考试都不能及第的举子,在大雍都城京兆府已经受够了他人的蔑视,但是他居然还是想要不怨恨大雍,反而要明汉宏北伐。可见此人一心为国,不过明汉宏知道就凭他的实力,不如杜公拓,更不如朱万荣,称臣是自保之举,为的是杜公拓打他时,有一个帮手。

    毕竟此时有实力与朱万荣抗衡的就是虞克宁,王佶这样的大军阀,现在朱万荣八万大军包围潞州,如果是被包围的是明汉宏的地盘,明汉宏自知凭借他的实力很难应付,但是虞克宁却还是可以从容应付的。康思安八万大军包围潞州,潞州守将虞克宁的养子虞嗣通据守潞州,康思安八万大军居然用来半个月都无法攻克潞州城。

    而用这半个月时间,虞克宁已经调集了援军,以他的大将周德远为主帅率领援军救援潞州。与此同时虞克宁还派了一支偏师攻打泽州,来牵制朱万荣的军队。这就像朱万荣派兵攻打潞州,让虞克宁无法估计幽州一样。

    朱万荣一看潞州久攻不下,觉得也是没面子的事情,正好刚刚李怀贞从幽州回来,朱万荣就让李怀贞代替康思安统帅军队,如此潞州城下便是十几万大军。虽然人数增多,但是潞州城还是稳如泰山。

    为了作长久打算,李怀贞开始让军队修建夹城以作长久之计。但是周德远一看这个情况,就派人昼夜不断的去骚扰敌军,推到夹城的城墙,填平李怀贞军队挖的壕沟,如此李怀贞的军队便疲于奔命了。李怀贞不得已只能闭门不出,随后在大营与夹城之间修建甬道,保持大营与夹城之间的联系。

    不久之后,虞克宁又让手下一个将军带兵攻打晋州,再一次逼得朱万荣要分兵去救,如此潞州的压力就减小了。朱万荣看着潞州不胜,本是暴脾气的他怒火就上来了,他派人去前线斥责李怀贞,要解除他的职务。可是过不多久,朱万荣又让李怀贞恢复了职务,继续指挥军队包围潞州。

    原本对于潞州朱万荣只是想要起牵制虞克宁的目的,但是卢龙军的归附让朱万荣觉得他是天命所归,因此他现在想的是如何解决虞克宁这个敌人,潞州从牵制变成势在必得。朱万荣现在是皇帝,如果他不能战胜虞克宁,那么他的大魏也就要处于隐患之中。

    (本章完)

第26章() 
朱万荣称帝了,最终他还是走出了这一步,虽然成了九五至尊,但是终究要落下乱臣贼子的罪名。虽然人人都知道大雍灭亡是迟早的,但是这一天真的来了,不少人还是万分伤感。

    这不仅仅是在中原,就是远在岭南的人,也有士人感慨大雍的灭亡,怀念曾经大雍创造的盛世,那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富裕的时代,虽然这个时代是百多年前。

    大雍的盛世是百多年前了,后来由于大雍政策的失误,地方的作乱,导致大雍河北陷入割据纷争的状态,随后大雍就不断遭到象旄,北胡的袭扰。最后则是与北胡和象旄展开了一场持续几十年的拉锯战。

    由于是拉锯,战旷日持久,国家需要长期打仗,导致国家开销上涨,百姓苦不堪言。又由于虞晔的父亲的骄奢淫逸,不理朝政,最终爆发了一场大起义,这场大起义彻底打垮了大雍,原来只有河北一地的割据纷争蔓延到了全国。

    不过象旄和北胡也没捞到什么好处,象旄也以分裂为结局,北胡则是被突勒取代。战争可以说有时候是没有赢家的,大雍,象旄,北胡持续几十年的混战,结局就是谁也没捞到好处,反倒便宜了突勒,便宜了郝连旻。

    突勒现在一统草原南北,建立了幅员万里的帝国,从突勒首都永兴府到帝国的东西南北都需要数月的路程,这个草原帝国雄据北方,而且随着突勒逐步稳固了对乌浑汗国地盘的控制,不少部族纷纷归附,有罽宾,石汗那等国纷纷归附。

    大雍的灭亡,大乾是得利的,但是大乾皇后,突勒的忒里塞,草原的可敦也就是虞皇后可就是没那么开心了。大雍没了,她作为和亲公主的使命就自然终止。出于她作为和亲公主本应该带有的任务,她是失败的,因为她没能靠着和亲,让突勒能够成为大雍可靠的盟友,甚至在大雍灭亡之路上,突勒还推了一把。

    当郝连旻在草原使用皇帝这个称号,就意味着他不再是大雍的盟友了。因为他已经不再是大雍册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