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争夺录-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设计退下他的亲兵,在坐席把他杀死,叛乱即刻就可平定!”

    昔仲清同意,于是,设下伏兵等待姜注。姜注依恃他的亲兵,因而也不怀疑,径直进入军中来见昔仲清。昔叔和把姜注的亲兵引到门外予以款待,只有姜注和几个随从进入监军使院。姜注刚刚喝完茶,被昔叔和抽刀斩首。随即关闭外门,全部诛杀姜注的亲兵。

    随后昔仲清杀死姜注的家眷,以及同党总共一千多人。昔仲清派昔叔和等人前往京城献上郑注的首级,百卢国朝廷命挂在兴安门上示众。于是,京城的人心逐渐安定,左右厢军开始各回军营。

    (本章完)

第233章() 
    徐云龙利用手中控制的军队,对自己的反对派展开清洗。此时百卢国军队早已经不是当年那样了,自从被日和国入侵之后,徐云龙重新组织了百卢国的军队。

    大乾将日和国赶出去之后,徐云龙确立了二军六卫的中央军体制。所谓二军六卫指的是鹰扬、龙虎二军与左右、神虎、兴威、金吾、千牛、监门六卫。

    这二军六卫分为左右两厢,归左右两厢的兵马使调度。鹰扬,龙虎军设置上将军、大将军、将军、中郎将、郎将、散员、尉、队正,各卫的官属比军多了长史和录事。

    二军六卫下设四十五领,每领一千人,也就是说百卢国的中央常备军在理论上为四万五千人。地方军则为州县军,其中州县军其数量为有十几万人,但是战斗力就堪忧了。

    因为徐云龙抽调各地的精兵到中央,老弱残兵则留在本地,加上新征的专供劳役的军队,组成州县军。还有部分州县军来源于流犯,中央军武技不合格或者犯法的也可充当州县军。

    招募时州县军一般不考虑体质。只是让他们从事诸如修建、运输、邮传等的各种劳役,工作极其沉重,俸禄却很微薄,因此死亡和逃亡现象非常严重。

    当然最精锐的军队在徐云龙自己的都房,也就是当年薛阳在自己家中设置的私兵,其作用是保卫主人。是徐云龙非常勇猛的私兵。

    就在王训谋杀徐云龙未遂之后不久,徐云龙与自己的党羽一起,胁迫王济假传诏令,诛杀所有徐云龙觉得对自己有威胁的人。

    这时,一些原来因为打败日和国有功的将军,由于不是徐云龙的人,因此成为徐云龙打击的目标。当徐云龙把目标放在这些人身上后,有些人不会坐以待毙,将军沙宅武在得知徐云龙要对付他后,就起兵对抗。

    而另外一位将领郑奂此前率军刚刚平定一个小的农民起义,此刻刚回到京师,尚未了解局势,徐云龙等人假传教令骗过了他。郑奂误以为是沙宅武叛乱,遂与率千余士兵一起进攻沙宅武。沙宅武被重重围困,无奈自杀。

    沙宅武的宗亲宾客姻属皆被族灭。将军王淑、判书金朗等也被诬陷而被迫自杀。王济被软禁在南宫,许多人被罢官,并禁锢终生。

    郎官梁肃参与了王训的计划,但徐云龙不知道,只是将他禁锢而已。梁肃认为“为人臣者,有谋不敢隐,有罪不逃刑,既不隐其谋,又敢逃其刑乎!”自己投县官官衙就案,县官要解印与他一起逃亡,他不同意,被害。

    沙宅武的友人解震弃官痛哭,收葬了沙宅武的尸体,并将他的儿子沙宅逸藏到自己家里,被人告发。解震全家被捕,都受到酷刑,然而解震誓死不肯说出陈逸的行踪,沙宅逸得以幸免。

    郑奂因“平叛”的功劳被徐云龙提拔为兵曹参判,封爵。郑奂因深恨自己被徐云龙等欺骗,害死国家忠良,铸成大错,坚决拒绝不肯受印。并在不久后趁天象变化而上书王泷,要求为沙宅武,王训等人平反,徐云龙追究张奂的责任,张奂自赴刑曹,被拘留数日,罚俸三月。最终也被罢官回家,禁锢终生。

    郎官崔弼上书也为沙宅武、王崖等人鸣冤,要求王泷回国,却被徐云龙贬职杀害。徐云龙等见沙宅武、王崖等名望仍在,不肯善罢甘休,于是以他们意图谋反。而大兴大狱,追查这些人。全国有百余官员,被下狱处死。在各地陆续被逮捕、杀死、流徙、囚禁的士人达到六、七百名。

    最后徐云龙下令凡是这些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的,一律罢免,禁锢终身,并牵连五族。党锢的范围扩大,波及更多的无辜者。

    其实说起来王训,姜注,王崖,都是被薛阳提拔而进入官场的,但是徐云龙虽然曾经是薛阳的手下,但是早就想取而代之,因此对于薛阳的人,也早就想换了,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对于权臣来说也一样。

    这一次徐云龙彻底把自己的敌人解决了,也得罪透了,他让这么多人不能做官,终身监禁,无疑扩大自己的对立面,但是徐云龙牢牢控制了百卢国新建立起来的军队,把他置于自己的指挥之下。

    现在所谓百卢国的官署,基本已经是摆设,只有兼任大义军节度使府衙官职的人,才能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百卢国的九州已经遍布徐云龙的党羽,拜日和国入侵所赐,徐云龙得以安插自己的人去新收复的地方。

    一个人一旦掌握权力,如果是不受限制的权力,是极度可怕的。郝连焘明白这个道理,他知道要有不同的意见,才能兼听则明,所以尽管张厉与鞠文嘉有时候针锋相对,但是郝连焘总是让二者共存,可是徐云龙哪有这样的胸怀。

    回想他的出身,他没有接受过什么正规的教育,因为没有品第,活在新济国最底层,也没有机会接受教育,但是他又是聪明的,当他看到因为朴鹏知而让徐氏夫妇一夜之间乌鸡变凤凰,作为同村的人,他下定决心,最后以巨大的勇气,自我动手,进入大乾。

    在大乾,他又成功巴结了苏靖涵,巴结了薛阳,巴结了王泷,因此最终可以衣锦还乡,从一届贫苦百姓成为权侵朝野的人。但是他对未来的投资成功之后,当权力来到之后,他就飘飘然了。

    朴鹏知让人尊敬,为国奉献了自己的一切,至今仍然被许多新济国的遗老遗少思念。薛阳令人理解,因为他的不幸是因为他兄长薛公甫的贪婪与欲望,那薛阳之后的改变,至少情有可原,而且虽然他也骄横跋扈,不可一世,但是薛阳不像徐云龙,他还是知道做一些事情的,他也不会轻易就对别人痛下杀手。

    可是徐云龙令人痛恨,小人得志之后,本姓的贪婪暴露无遗,他的行为让上至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不齿。为了让这些人尊重自己,徐云龙大开杀戒,可是越杀,这些人越蔑视他,如此导致恶性循环,但是这条路已经踏上,就难以挽回。

    (本章完)

第234章() 
    经过一番大浪淘沙,白知梦由于之前就被薛阳打倒,反而逃过一劫,但是因为百卢国内部倾轧。日和国造成的损害不能恢复,民生凋敝,官员贪婪,百姓不得不铤而走险,揭竿而起,原来对抗日和国的各地百姓组成的民兵,摇身一变,成了徐云龙口中的盗贼。

    白知梦作为硕果仅存,建立百卢国的功臣,怎么能看到百卢国变成如今这番模样,因此上书痛陈国政的弊端,徐云龙见此情形,假意问白知梦:“现在地方反叛的盗贼如此嚣张,但大王仍然留在上国,不回来,对国政也毫不关心。我本想劝诫,无奈我位卑言微。白公乃开国重臣,说话是有分量的,为何不进谏大王呢?”

    白知梦苦笑摇头:“我何尝没有想过。只是现在陛下常居北国,很难见到,我找不到机会啊。”赵高见李斯已上钩,表面却不动声色:“只要白公肯进言,卑职一定留心,瞅到皇上有空闲,立即来禀报。”

    徐云龙深知王泷已沉湎于琴棋书画而不能自拔,当然就十分反感别人在他玩兴正浓的时候来让他回到令他痛苦的国政上去。

    于是,每当王泷偶尔回到百卢国举行一个典礼的时候,又准备再去大乾的时候,徐云龙就派人告诉白知梦:“大王正闲着,可以奏事。”

    白知梦知道这或许是徐云龙的诡计,但是为了国家的未来,也是尽到一个老臣的责任,白知梦还是赶忙去求见,而且一去就去几次。

    王泷非常不开心,抱怨到:“白知梦这老贼,竟敢扫我兴致。难道瞧不起寡人吗?”

    徐云龙在一旁不说话,但是让他的下属对王泷说:“哎呀!如果白公真这么想,那就糟了!当年密谋推翻新济国,白公也是参与者。现在,殿下做了大王,他却没捞到多少好处,必定怀恨在心。”

    徐云龙的人又说道:“另外,还有一事,殿下不问,臣还不敢直言相告。”

    王泷厉声问:“莫非又与白知梦有关?”

    徐云龙的党羽拜了两拜,接着说:“白公的长子白由不久前蒙殿下赏识,担任高灵郡守,造反闹事的贼子多是罗耶人。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所以盗贼们经过高灵郡的时候,白由也不组织攻击,致使事端越闹越大。臣还听说白由与贼寇有过书信往来,由于还没有得到真凭实据,才不敢贸然奏知大王。”

    王泷听完,没有说什么,但是徐云龙立刻就下令要审办白知梦,并当即派人去调查白由通盗一事。王泷对此什么都没有说,因为他懒得管,白知梦知道这是徐云龙的圈套,但是他还是希望王泷能听自己的意见,他的建议与党争无关,而是为了江山社稷。

    他上书给王泷,一面申诉自己的冤屈,一面指出徐云龙“有邪佚之志,可能有不轨的企图”,提醒王泷当心,但这时王泷已经祭祖完毕,前往大乾。

    白知梦的这封上书落到徐云龙手中。徐云龙对他的党羽说:“老贼已经偷活那么多的日子,还不满足,如今看来他是活腻味了。”

    过了几日,白知梦上奏王泷,建议以后王泷不要离开百卢国,同时减少百姓的赋税和徭役,以缓解民愤。徐云龙看到后,立刻下令将白知梦交付司法官审办。

    徐云龙派人审讯白知梦父子谋反的案件,徐云龙的人天天对他们严刑逼供,直打得白知梦皮开肉绽,体无完肤。白知梦实在受不住,只得招了假供。白知梦自认自己有雄辩之才,又是百卢国的有功之臣,不会因此丧命。而且,自己也的确没有谋反,说不定通过上书王泷就会赦免他。

    可是李斯不知知道,进谏之路已完全为徐云龙一党把持,申诉书全落入了徐云龙手中。徐云龙将书撕个粉碎,说:“囚犯还有资格上书!”为了堵住白知梦的嘴,他派自己的亲信扮成刑曹的官员,轮番提审。若白知梦以实情相对,则施行拷打,直到白知梦坚持假供不再改口为止。

    后来王泷想了一下真的派刑曹人来审讯他,白知梦以为还是和以前一样,就仍以假口供对之。

    等到调查“白由通盗”事件的使者到高灵郡的时侯,白由已为起义军所杀。徐云龙见死无对证,便又对外说已将其就地正法。

    经过一系列策划,白知梦的罪名终于被徐云龙罗织而成,再也无法改变了。奔赴腰斩刑场的白知梦,悔恨交加却为时晚矣。白知梦临死前说:“现在造反的已经有天下人的一半了,如果徐云龙你继续倒行逆施,我在天之灵一定能见贼寇到汉城府。”

    如今百卢国事无大小,都完全由徐云龙决断,徐云龙早已经不把王泷放在眼中了。一天,徐云龙趁群臣上朝之时,说起了白知梦的事情,他说:“白公作为国家的开国元老,居然意图谋反,众位同僚怎么看啊?”

    此时很多百卢国的大臣要么慑于赵高的淫威,缄默不语。要么惯于奉承,说白知梦是罪有应得。但还是有人说白知梦是无辜的。散会后,徐云龙便将那些敢于说白知梦无辜的人纷纷正法。

    这些事情传到大乾君臣的耳中,鞠文嘉是瞬间脸上无光,毕竟徐云龙是他保举的。没办法,鞠文嘉只能申请退休,可是郝连焘没有同意,只是免了他的左丞相,让他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继续参与朝政,而康知古继任尚书左丞相兼门下侍中,而刚刚到幽云没多久的张厉因此得到提拔,成为右丞相兼中书令。

    而段文成就提拔为参知政事,陈彧也提拔为参知政事,去燕京处理政务,这样,郝连焘开始逐渐把自己的人放到朝廷之中显耀的位置上。徐云龙当然不知道自己最后一根靠山因为自己的胡作非为而倒了,也不知道,那个他认为是因为害怕自己而选择自我流放的朴承休,正暗暗发誓,要让他徐云龙死无葬身之地。

    (本章完)

第235章() 
    朴承休在大乾,做着王棩的老师,悉心教导自己的学生,此时王棩也五岁了,该读书了。虽然大乾可能条件不太好,但是也不向以前了,基本的条件还是有的。

    也的确,毕竟也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大乾已经不是当年那样的只知道骑马打仗了,所以基本的教材都有,更何况现在有了崇文馆,贺兰羽之开始将中原的典籍翻译为突勒语,所以王棩的教材还是能保证的。

    朴承休还要给王棩讲当年他曾祖父王成桂是如何披坚执锐,建立国家的,但是绕不过当年郝连旻与王成桂作战的时候,曾经火烧开京,并且突勒士兵对开京百姓大肆屠杀的事情。

    朴承休借此告诉王棩,人要务实,不可意气用事,不然悲剧还会重演。

    其实许多人凭借所谓心中的那种信念,最终却让自己,让国家陷入更大的危机。是的,做人要务实,冯可道就是如此的一个人,他以自己务实的做法,在燕云为百姓谋福利,尽管他在中原的不少好友已经与他断绝来往,但是冯可道无所谓,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只要能对人民好,谁是皇帝也许没有那么重要。

    什么是正义,在这个乱世,谁能终结乱世,谁能结束战乱,为百姓带来安定与祥和,那么谁就是正义的。就像半岛的百姓,经历这么多的痛苦,谁能给他们带来和平,谁就是他们的主人,至于是新济国,百罗国,还是泰卢国,百卢国都不重要。

    朴承休希望王棩可以结束人民的苦难,给百卢国人民带来和平。是的,朴承休本人是新济国贵族,但是他明白品第制度已经被人民抛弃,新济国因为坚持品第制度而土崩瓦解,因此王棩要去贴合百姓的心。

    王泷已经让朴承休失望了,朴承休原本把希望放在王沼的身上,但是最后,没想到王沼打了天下却没能坐天下,朴承休又把希望放在王泷身上,结果王泷让他再一次失望。

    现在朴承休把希望放在王棩身上,他要亲手培植这个希望。而如今郝连熙已经赋闲,因此与义成公主这儿常有往来,朴承休见到这位曾经带领千军万马,也曾经掌握一个帝国的人,如今进入晚年,已经完全是一个老成谋国的人。

    郝连熙也欣赏朴承休,而朴承休在大乾还有一个朋友,昔庾信,此时昔庾信已经走到人生最后旅程,两个人都是新济国真品贵族,因此还是有许多话题可以说。

    可惜认识时间不长,昔庾信撒手人寰。王棩此时已经被立为百卢国的世子,王泷之所以回百卢国,就是为了去祖庙告诉列祖列宗,立王棩为世子。

    王棩由于朴承休的教导,对于世事艰难人情伪善,尝过苦楚了解辛酸,逐渐成就了器度,五岁的他已经能朗诵《孝经》。久居大乾的他听人说弓马之事,心里喜好,小小年纪,就已经随身带着弓箭。

    由于小王棩为人处事恭敬勤俭有礼、忠孝友爱、好仁德重义气、自谦。所以大乾皇帝郝连焘非常喜爱他,待他与与众不同,经常带着他玩。

    郝连熙也很喜欢王棩,郝连熙还给王棩讲述当年突勒与北胡持续四年的决战。当年突勒与北胡的决战,可谓是决定草原命运的一场大战。

    当年,北胡可汗兵分两路,大举进攻突勒。东路军自和林逾漠南进。西路军直接突勒的统治中心,也就是如今的永兴府,因此郝连旻亲自领军抵抗。这一战很关键,郝连旻最后利用自己熟悉地形的优势打败西路军,又带着军队救援东路军,最后使得北胡可汗难以继续立足于现在的和宁府,匆匆退到西边。

    郝连旻顺利进至和宁府。其时约在当年初冬。当时和宁府的北胡建立的都城已经,所以到达不久,郝连旻便南至汪吉河冬营地,以为短期休整。

    北胡可汗生恐郝连旻乘胜追击,乃遣使假意求和,并称待马力稍复,就赴阙谢罪。郝连旻深以突勒政局为念,因此此时还有海东国,可能会对突勒造成威胁,遂留人镇漠北,自己冒严寒逾漠南返。

    溃败远遁的北胡可汗,至第二年秋天,元气稍有规复,又举兵东来。他事先遣使向郝连旻派去留守漠北的人伪称是率众来归,使他疏于防备,因而突袭成功。突勒守军溃散,和林城再次失守。

    不得已,郝连旻率军再度北征。两军相遇交战之后,北胡可汗先因所部军队溃败撤兵。待北胡后继部队赶到,北胡可汗回军再战。

    这一战,郝连旻也是亲自上阵厮杀,最终北胡军的右翼被击败,左、中两翼与郝连旻的突勒军鏖战至夜仍不分胜负。自是双方引军后退,相峙于大碛南缘。形势似乎缓和下来。

    第三年,据守和宁的北胡可汗因粮饷不继,而由他的属部乌浑人又拒绝听命,截留他征集的货物,因此愤而移兵西讨乌浑。

    北胡可汗自知一旦挥兵西指,和林终将不守,所以临行指令和林城守军,许其举城归降郝连旻的军队。北胡可汗西徙之后,郝连旻所部果然不战而收复和林。

    这一年冬天,北胡可汗在败于乌浑后驻营于弓月臣。他为了泄愤,对也迷里的人肆行杀掠,亦列河流域为之残破不堪。

    第四年春,弓月城大饥,军心愈亦涣散。北胡可汗无奈,知道自己已经众叛亲离,被迫向郝连旻投降,最终突勒占据整个漠北。

    这四年虽然短暂,但是完成了草原的改朝换代,突勒完全控制漠北,奠定日后霸业的基础。郝连熙给王棩说这个故事,是让王棩记住当年郝连氏是如何走到这一天的。王棩身上也留着郝连氏的血。

    在传说之中,郝连氏祖先是由骑白马的仙人与骑青牛的美女结合,而出生的,并且出生之后是喝狼的奶长大的,因此突勒的仪式之中最高级的仪式就是用白马和青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