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魅影迷踪-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又见老者已然行动起来。我们几个人便也随后而行。一行人鱼贯而入,向着那狭窄的山缝处挤了过去。

    我们贴着山壁。一路向前而行。随着距离的推进,只见那“一线天”山缝越发的狭窄。幸好我们几个人当中,没有大胖子。要不然,估计就得卡住在这细细的山缝了。

    老者当先在前,他身体偏瘦但又好似身轻如燕,一下子便通过了这狭窄的山缝。然后转过身来。似乎刻意在等我们过去。

    第二个大个儿,他过的就有些吃力了。大个儿本来就人高马大,再加上浑身结实的肌肉。站着吧,个头儿太高;蹲着吧,蜷缩的身体又极其的不便。难以通过。因此,过起山洞来,就显得异常的吃力。

    但好在他也算是“身经百战”的山民老手了,动作倒是非常的利索。或挤、或钻、或爬,总算是勉勉强强通过了。不过,过了山缝之后,身上已是道道伤痕,就连衣服都被蹭破了。

    多多和丽莎是女孩子,骨骼比男孩子明显小了一节,过起山缝来,倒是不费什么劲儿。

    而我、钱成和老鬼,他在前、我在后,钱成在最后。过起山缝来也没费多大的劲,就这样,我们一行人总算是通过了这该死的“一线天”了。

    平时,被我称作是奇景的景色,现在却是让人无比的厌烦。

    见我们都通过了,老者才在最前面行走,带着我们一起出了这山口。可是,但我们来到洞外时,就被眼前的场景给惊呆了:只见眼前是一片茫茫白雪,却又好似土丘无数。由于距离稍远,我们根本分不清哪是土丘还是雪丘?

    在那无数的雪丘里,却又好似藏着一个个洞穴。在寒风的一阵阵肆虐下,掀起一阵阵的雪雾。那无数的洞穴,此时却成了影响空气流动的聚风口,正发出一阵阵“呜呜”的声音。

    那声音就好似鬼哭狼嚎,有好似巫婆的笑声。原来,我们先前听到的声音,就是来自于这里。本来还以为又是什么诡异的东西,见是自然现象,我们才稍稍放下一直提着的心。

    老鬼这时候感慨道:“妈的,原来是这风眼作怪,还吓得老子两腿发软。说出来,真是他妈丢人。这世界,不光人会骗人,就连他妈大自然都会糊弄人。这整个就是一冰雪迷窟嘛!老子就不信……”

    “等等!”我一听老鬼这么说,立刻打断他说:“你刚刚说什么?”

    “什么什么呀?我说是风眼作怪啊!”老鬼被我问的莫名其妙。

    “不是,后面那句!”我焦急地说。

    “吓得老子两腿发软,说出来丢人啊!”老鬼说。

    我一听不对,就说:“再后面!”

    “冰雪迷窟啊!”老鬼说。

    “对!就是这句,冰雪迷窟……冰雪迷窟……”我不断重复着这句话,听着无比的耳熟,却又想不起在那听过。……

第一百三十一章 陈年往事() 
“冰雪迷窟……冰雪迷窟……”我嘴里不断地重复着,并在脑海里不断地搜索着,回忆着在哪里听过这个词。

    老鬼见我如此,立刻就不耐烦了,问道:“东家,你是不是吃错药了?”

    “别吵他!”多多连忙说。

    丽莎也接过话题说:“你让方雨好好想想到底在哪听过,你能不打岔吗?一点儿眼力见没有!”

    “哎……”老鬼正要发作,多多就一下对他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老鬼也只好闭嘴。

    就在这时,我突然灵光一现,想起来在哪里见过这个“冰雪迷窟”词语了——在爷爷的笔记里!对,就是爷爷笔记里!当下,我连忙放下自己的背包,去翻找那本我爷爷的那本笔记。

    这笔记是我爷爷的,后来到了我姑妈的手里。再后来,就辗转到了我的手里。

    因为心中有太多的谜团没有解开。所以,到哪我都几乎带着它,并且时不时地翻看一下。试图从中能够发现一些线索,能够解答我心中的问题。

    这本笔记里,除了大量令人费解的数据和手画外,还有部分是日记和事记。这笔记前面绝大部分都是我爷爷一手记录的,后面的几页则是我姑妈记录的。

    不过,比较醒目的是:在我爷爷原来的手迹上,有着许多星星点点用红色笔标记出来的痕迹和小字。照笔迹来看。是我姑妈标注上去的。

    我仔细看了一下,那是姑妈对爷爷留下的数据的研究分析;还有一些,是姑妈自己的推测。要是没有这些标注。我根本就看不明白爷爷的笔记里到底记的是什么?但看那些令人头疼的数据和图纸,我的头就大了。那感觉,就像是看天书一样。

    从标注上来看,姑妈是弄明白了不少问题。但是,姑妈似乎在寻找着某种答案。而最终的答案,一直到姑妈遇害,也没能够弄明白。

    我本来就对爷爷写的这笔记不知所云。即使有姑妈的注解,也还是弄懂个一知半解。就更别说以这些数据和图纸。去推理、去判断那些数据的含义了。

    其实,这本笔记里关于事迹的记录并不多。不过,有记录的事件一定是一些有意思的事儿。至少,对爷爷来说是有意思的。或者说是有意义的。

    我将那些为数不多的事件看了又看,却并没有看出多少非常有意思的感觉。可能我和爷爷相处的年代不同,又或者我不是事件的亲身经历者。所以,体会不到这其中的乐趣。

    不过,有关于这“冰雪迷窟”的事情,还就真有那么一点意思:

    当年,爷爷还做科考队员的时候,他们一行人就曾经来过这片冰雪迷窟。那一次,不是他们自发的来到这一片地方的。而是受到上级的指示。来到这片神秘的区域寻找一个秘密基地的。

    这个秘密基地很具有特殊性,据说这里蕴藏着一批非常珍贵的文物。而恰恰这批文物来路特殊,是由国家专门派特别小组暗地里运输过来的。

    因为在清末民国)初的时候。八国联军侵华,大肆掠夺中国文物、国宝。凡是能带走的,几乎是一件不留;带不走的,就一举全部破坏、损毁。

    当时,中国最尊贵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就是这么被毁的。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

    北京的西郊。有连绵不断的西山秀峰:玉泉山、万寿山、万泉庄、北海等多种地形。

    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洼处汇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玉泉山水自西向东顺山势注入昆明湖,成为西郊最大的水面。

    早在辽代,封建帝王就选中这里建造了玉泉山行宫。

    到了明代,这里的自然景色吸引了更多的游人。于是,一些达官贵人就占据田园营建别墅,大片土地被一块块占去。

    到了明万历年间,明皇亲武清侯李伟在这里大兴土木。首先建造了规模宏伟,号称“京国第一名园”的清华园故址在北京大学西墙外)。

    嗣后米万钟又在清华园东墙外导引湖水,辟治了幽雅秀丽的“勺园”,取“海淀一勺”的意思。

    空旷郊野,出现了亭台楼榭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成为京郊名噪一时的园林荟集之地。

    到了清朝,皇帝也同样看中了西郊这块绝好的造园之地,开始大规模地兴建园林。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

    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都会来到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被称为“夏宫”。它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是康熙赐给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园林,用于打发空闲。

    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御以“避喧听政”。

    乾隆年间,圆明园进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即在东面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直到这时,“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年间,绮春园进行了修缮和拓建,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到了道光年间,国力日衰,财力不足。道光皇帝宁愿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围猎,但仍对圆明三园有所改建。

    至此,圆明园就成为了史上独一无二的皇家园林。其完美和高雅的程度,无与伦比。而其建造工艺和宏伟的气势,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但是,好景不长。越是美好的东西,它的寿命就不会太长。这似乎成为了历史的规律,也或者可以说是逃不开的诅咒。就好像希腊的雅典卫城一样,终究沦为一片废墟。

    圆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遭劫难。圆明园受到的创伤,令人扼腕叹息。八国联军的暴力行径,也令人发指。而且,当时清王朝皇帝的软弱,更是让人痛心疾首。

    包括慈禧等人在内的一干人等卖国求荣,更是举国愤怒、民愤四起。

    在抗战时期,圆明园又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最后,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圆明园也受到某些破坏。

    遭焚毁后的圆明园遗址,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被保护起来。

    提供无弹窗全文字在线,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质量更好,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高速首发魅影迷踪最新章节,本章节是地址为如果你觉的本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第一百三十二章 圆明之殇() 
圆明园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

    “圆明园”,这一名称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康熙皇帝御书三字匾牌,就悬挂在圆明殿的门上方。对这‘圆明‘二字,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明,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质阶级的理想标准。

    雍正二年1724年),圆明园的扩建工程正式开始。

    这年正月,雍正帝奏准,由内务府派员前往热河围场一带采伐林木。自此之后,凡大内、西苑及三山五园营建所用木料,大部分来自围场。

    雍正三年7月,内务府再委派商人于长生采办圆明园所需石料。雍正帝有朱批云:“于长生备石之事稍有耽搁,即将其议罪。”可以看出,他建园的急迫心情。

    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面积达到3000亩左右。每个园区内,既有庄严宏伟的宫殿,也有使人感觉轻松灵巧的楼阁亭台与回廊曲桥。假山、湖泊、亭宇以及蜿蜒的河流点缀其中。在雍正朝时期,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完成。

    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故统称“圆明三园”。

    清朝中期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该园的主要园林风景群,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以及紫碧山房、藻园、若帆之阁、文源阁等处。当时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约达600座,实为古今中外皇家园林之最。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沙皇俄国和美国的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

    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1860年10月6日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住在园内的常嫔,因受惊过度而身亡。

    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法联军洗劫两天后,向城内开进。

    1860年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

    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

    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

    因圆明园内珍宝无数,稀世古物众多。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再也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圆明园可抢的东西,实在是太多。

    据一个英军目击者称,在整个法军营帐内满堆着很多装潢异常华丽的各色钟表;在士兵的帐篷周围,到处都是绸缎和刺绣品。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国二等带兵官,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什物及其帐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清。时至今日,仍有无数国宝流落与海内外。

    清室史料表明,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

    事后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军“委弃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

    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报道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远远超过600万英镑”。

    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实在令人发指!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

    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而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

    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蓝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等珠宝;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

    据说,数量之多,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后来,都被士兵们用大卡车运走。

    -个英**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

    那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

    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

    当1860年10月9日,法**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的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疮痍。

    1860年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

    正当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使清政府“惕然震惊”,竟借口其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灭。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就这样被一齐付之一炬。

    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

    与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

    由于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来得太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成为世界文明史上,一次不可磨灭的暴行。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忘形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

    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格兰。”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说法。

    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也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