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苦菜花(冯德英)-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你懂了我的话吗?你不怨恨我吗?”
  “不。我都懂了。你全是对的!我跟着你活,跟着你死!”七嫂子擦干眼泪,完全没有了恐惧和求生的余念。相反,如果真的丈夫一个人死去,剩下她自己孤独地活着,她倒是非常不情愿的。她哭,只是为疼爱丈夫才哭啊!
  由于恸哭和激奋,七嫂子那焦黄的脸上变得火红,充满了血液。有生以来只有这时候她才象个健康的人,显得格外的美丽。她紧睁着两眼,目不转睛地看着丈夫,准备做他叫做的任何事情。
  七子把手榴弹送到妻子跟前,七嫂子就在丈夫手中掀开它的盖,拉出它的弦,两人用全力使劲拥抱在一起,手榴弹紧挤在他们的心窝上。夫妻对视了一眼,象是互相最后记住对方的模样。听着哧哧的导火线的燃烧声,他们紧闭上了眼睛……
  五六十个搜山的敌人,在艰难地向山上爬着。不知他们是太蠢还是雪太滑,时常有人滚下山去。一个个象三伏天的狗,大口大口上气不接下气地喘息着,嘴象小烟筒似的冒着白气。一些老一点有胡子的,胡髭上象布上一层白霜。
  姜永泉和干部们领着民兵,趴在山顶上的岩石后面。那嗖嗖的北风,象刀子一样直往肉里钻,刮起的雪粒,把人们快埋住了。大家时常把手放到嘴上,用热气哈一哈,不然手就会被冻僵了。他们都紧盯着爬上来的敌人,心崩崩地跳荡不停。
  姜永泉掩在最高处,把敌人的行动看个一清二楚。他那瘦脸被风吹成紫红色,雪粒经常扑在脸上,他根本不去理会,只顾监视着敌人。
  “大伙千万不要慌,等敌人到跟前听我的口令打!”姜永泉一面把手榴弹揭开盖,一面对大家说:“咱们一定得顶住一个时候,等山洼里的群众都转移完才能撤。”
  人们看着他的行动,都在准备武器。德强凑近娟子身旁,着急地说:
  “姐姐!你快看,手木啦,死也掀不开。快帮帮忙呀!”
  娟子看着弟弟的脸蛋冻得血紫,嘴唇乌青乌青的,眉毛成了白色,睫毛上结着冰渣渣,很有些不忍心。她忙给他把手榴弹的盖揭开,把他两只冻木的象冰一样凉的手握住,低头仔细一看,呀!都裂口出血啦!娟子猛抬头瞅着弟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姐,你怎么啦?行了,这下我能打响啦……”
  娟子见弟弟脸上没有一点痛苦的表情,心里稍松快些。她把他的手放到自己口上用热气烘烘,心里想:“被妈知道他冻成这样,早不忍心啦!”她爱惜地说:
  “兄弟,我给你暖和暖和……受得了吗?”
  “行啦,姐!我受得了。”德强抽出手,满不在乎地说。为表示自己不怕苦,又天真地笑笑,然后爬回自己的岗位。
  敌人逼近了。
  “注意啦!”姜永泉喊道,“打!”
  霎时间,钢枪、土枪、土炮、手榴弹响成一片。敌人被这意外的居高临下的打击搞昏了头脑,趴在地下向上乱放枪。
  当民兵们往土枪、土炮里装药时,敌人趁空爬起来冲锋了,掷弹筒咚咚地打过来,雪地上掀起黑黑的泥土,岩石爆裂成花。一个民兵倒下去了。
  凭着有利的地势,民兵们甩出一阵手榴弹和石头,又把敌人打下山去。
  打了一歇又一歇,姜永泉看到弹药已不多了,就命令道:
  “把刺刀上好,向后面山头撤退!”
  于是,人们背着牺牲的民兵,呼呼啦啦向后撤。德强只一颗手榴弹,打完后什么也没有了。他正为难,一眼看见刚才被敌人的掷弹筒炸开的石头,忙拣了两块最尖利的,紧紧抱在怀里。娟子回头见弟弟拉下了,忙过来拉着他就跑。姐弟俩紧紧相挨着。
  敌人的指挥官看到正面不好攻,就分配兵力从侧面迂回。他把雪亮的指挥刀一指,十几个敌人端着三八大枪和歪把子轻机枪,向旁边斜插过去。
  民兵们刚翻过山梁,迎面碰上敌人。有的被惊呆了,几个胆小些的想向后跑。
  “拚刺刀!”姜永泉喊着冲上去。
  德松、大海等人都跟着往上冲,展开了肉搏。
  娟子迎上一个鬼子,她枪上没有刺刀,只能用枪把子打。那鬼子却伸长三八大枪上的长刺刀来挑她,眼看刀尖就要触到她胸前的衣服……就在这时,德强猛扑到鬼子跟前,抡起尖利的石头,照鬼子的脑袋狠命打去……鬼子的刺刀已扎破娟子胸前的棉袄,露出白白的花絮,差一点她就完了。现在,姐弟俩同时看着鬼子叽哩咕噜地滚到深山沟里去了。
  敌人开始来不及施展火力,这时那端机枪的大个鬼子已把机枪安到岩石上,疯狂地扫射起来。
  民兵们被压迫回来,又有一个人倒下去……
  正在这生死关头,突然敌人背后响起枪声,鬼子乱了阵。只听一阵喊杀声,雪亮的刺刀出现在敌人身后,还没等鬼子的机枪掉回头去,但见一个高大有力的汉子,纵身窜跳上去,飞起一脚踢翻那鬼子射手,迅速地端起机枪,猛烈地向敌人射击……
  民兵们被这突然的事情惊喜住了,也看呆了。姜永泉抑制不住狂喜,高喊道:
  “同志们!咱们的八路军来啦!快,冲上去啊!”
  人们应声蜂拥地往上冲。
  这股从侧面迂回过来的敌人,很快被消灭光了。那正面的敌人又攻上来。八路军中一个抡驳壳枪的人高喊一声,那个高大的战士随即掉转身,端着机枪横扫从正面攻上来的敌人,战士们奋勇地向敌群冲杀。敌人倒下去的很多,其余的敌人纷纷溃逃下去。战斗迅速结束了。
  德松抢上去拉住那个抢敌人机枪的高个战士,兴奋地说:
  “嗳呀,同志!你真行,真是好样的!”
  “没什么,没什么,”那战士被夸奖得有些不好意思地红了脸,和他刚才那种勇猛劲很不调和。他指着那个挎驳壳枪的人说:
  “这是我们连长。”
  “谢谢你们,连长!”姜永泉紧握着李连长的手说,“多亏你们的援助啊!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李连长把情况简单地告诉姜永泉他们。他是奉团长的命令率领一班人给部队侦察情况,当尖兵的。我们的军队从昆仑山东麓开过来,要截击扫荡的敌人,现在隐蔽在后面。刚才李连长他们听到枪声密集,赶过来一看情势,就从敌人的背后打过来。
  打扫完战场后,按着李连长的意见,大家迅速转移了。走时姜永泉派德松领着人把两个牺牲的民兵抬到村里人躲难的地方去,并嘱咐他好好掌握群众。
  部队转移到一个山洼里,大家坐下来休息,有的人就整理缴获来的武器。民兵们经过这第一场战斗,并且在八路军帮助下打了胜仗,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们都亲热地和战士们又说又笑,真象一家人一般。德强瞪着两只大眼睛,紧瞅着那个夺敌人机枪、战士称他王班长的人的一举一动。看哪,他长的多棒啊!个子那末高,身子又粗壮,一伸胳膊一抬腿都显得有力气,满身和铁打的一样。再看,他脸上黑黝黝的,眼睛圆彪彪的,多有精神呀!
  德强看着看着,心里爱的不行,羡慕得直咂嘴。心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长到他这样大这样壮,端着机枪和没拿东西似的,那该多末好啊!……
  “报告连长!缴来的武器都清点好啦!”德强正在看王班长、想的出神,一听这尖细的声音,忙转过头来看,啊,是个小八路!
  李连长吩咐了他几句,就和姜永泉、王班长谈情况去了。
  那德强却又被这小战士吸住了。
  这小八路同德强差不多高,背着小马枪,军装太大太宽,草绿色的棉袄达到膝盖,象个小棉袍,裤子肥肥的,和他的身量很不相称。
  那小八路眯缝着眼睛,在吃吃地笑。德强有些奇怪:“他笑什么呀?”就走过去。小战士一见德强来了,就指着给他看,自己仍嗤嗤地笑着说:
  “你看,你看……哈哈,哈哈……”
  德强一看,他指的是他姐姐那根大辫子的下半截变成白的了。那结上冰的辫子在她背后划得衣服哗嗤哗嗤响。娟子正在向子弹袋里装从敌人尸首上捡来的子弹,一听笑声忙转回头。见小战士指着自己身后,起初莫名其妙,用手一摸,脸就红了。她不好意思地笑笑,把辫子从肩上弯到胸前,却没去掸掉冰雪,又忙着装子弹去了。
  德强见这小八路放肆地笑他姐姐,脸有些热火火的,很不高兴地说:
  “这有什么好笑的!那还不是为打仗才冻上去的。”
  小八路忙收敛笑容,说:
  “哎,你别生气。同志,我不是嗤笑人家,是……唉,”他拍一下头,“就是我有个忍不住笑的毛病。这女同志真不简单,除去我们部队上,我还没见到有女的拿枪打仗呢!”
  德强心里高兴起来,特别是第一次听到有人称他是“同志”,还是个八路军叫的,心里很得意,就说:
  “那没有什么。她是我姐姐!”
  “啊,你真不简单!你们俩可真行!不过,”小战士又笑了,“这辫子可太不方便啦。咱们部队上的女同志们不留那玩艺。你不信,我有个小故事:
  “在我们那地方有个大闺女,留着根又粗又长的辫子。你猜怎么着?有天晚上她家光她一个人在家,心里很害怕。一听老鼠叫就以为是鬼叫了,她急忙向外跑。你猜怎么着?她跑呀,跑呀,怎么也跑不动,就觉着有人在后面拖着她。她以为是鬼使的定身法,吓得爹爹妈妈地叫,魂都吓掉啦!”
  “是怎么啦?”德强紧张地问。
  “嗨!人家的辫子被门框上挂门帘的钩子挂住了……”
  “哈哈哈哈!”周围听到的人都捧腹大笑起来。娟子也听到了,红着脸说:
  “小同志,你这故事可真有意思。下次再见面,俺的辫子你再想看也看不到啦。”
  “于水!”那小战士听有人叫,忙回过头。原来是李连长叫他和王班长回部队报告侦察到的敌情。
  姜永泉忽然想起什么,忙问道:
  “连长,你们带药品没有?”
  “带的一点都用光了。谁负伤啦?”
  “不是。是咱们的副村长受了伤,好多日子啦。伤口都化脓了。”娟子伤心地答道。
  “咦,叫王班长带些回来!团里有。”李连长说。
  “这样好啦,我们派一个人跟着去拿吧!”姜永泉想到七子的伤,心里不能不急啊!
  “我去吧,姜同志!”德强抢着说。他想同那王班长和小八路一道走,心里也真想看看大部队。
  姜永泉起初不答应,后来只好准了。叮嘱他一番,并叫他回来就到村里人躲难的地方去。娟子也嘱咐弟弟一回,要他路上小心,赶快回来找母亲去。
  德强跟王班长和于水走后,李连长领着战士和姜永泉一伙,向王官庄一带——敌人的主力所在地,搜索情况去了。
  德强和王班长、于水,翻过一山又一山,走进大山沟里,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突然出现在眼前了。德强跟着他们走进村。
  呀!里面的人马可多着哩!谁会想得到,这样寂静的小山村上,会住着这末多队伍呢!
  他们躲躲闪闪地走着,怕踏着睡在雪地上的战士们。战士们怀里抱着枪,相互靠着身子枕着臂膀,发出酣睡的鼾声。德强见每人左胳膊上都扎着一寸多宽的白布条,觉得奇怪。于水告诉他,这是打仗时敌我的识别。德强又问,怎么不都穿绿色军装,还有穿老百姓衣服的呢?王班长说,这都是新参军的,部队在一天天扩大呀。德强心里一高兴,刚想说句什么话,可是已经进屋了。
  他们走进一所茅草屋。屋里有四五个军人在围着一张桌子看地图,并没注意到有人进来。
  王班长右脚往左脚跟一靠,宏亮的嗓子喊道:
  “报告团长,我们回来报告情况!”
  人们被惊醒似的抬起头,亲切地打量着他们。德强心里很紧张,在他心目中的团长一定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可是这几个人都和战士穿戴的一样,分不出谁是当官的,谁是当兵的,他很感出奇。
  一个中等个子的人,身体粗壮,黑红的脸膛上,长着胡楂楂,闪着一双炯炯有光的眼睛,看起来他很英武严峻,这时却慈祥地笑着走过来,拍着王班长的肩膀,说:
  “好哇!大力士,王东海!坐下,快坐下!”他拖过一条长凳子,把王东海捺着坐下去。不知怎的,他却没捺于水坐下。于水也不去坐,接过一个人递来的一碗水就喝,可刚喝一口,忙送给德强。德强摇摇手没接碗,那被称为团长的人看到他,就问道:
  “这是谁呀?”
  德强正在发楞地想:“这就是团长吗?看他多和善呀……”一听问到他,心里慌乱得不知回答什么好。王东海答道:
  “他是区干部派来要点药的……”接着叫德强把七子负伤的事情讲了一遍。
  那团长皱了一下眉头,他脸上的笑影消失了。他立刻对于水吩咐道:
  “王班长在这里报告情况;你领他到卫生队去一趟,快!”
  于水听罢放下碗,拉着德强的手出了门。
  德强的心全被那团长的事占满了,他出门就问道:
  “那个人就是团长吗?”
  “哎,团长就是团长嘛,就是啊。”于水奇怪德强为什么会这样问似的,看着他笑笑。
  “你不知道,我原先以为带一千多人马打仗的团长,那才和普通人不一样呢。唉,想不到他也是个平常人,穿的跟你一样的衣服。啧!”德强象是替那团长不是他想象的那个样子惋惜,倒唉声叹息起来。
  “照你说团长该是什么样的呢?”于水忍不住又笑了。
  “到底该是什么样,叫我也说不上,反正该是个最有本事的人才对。比方说,象于得海那样……”
  “哈哈哈哈!”于水笑得那样的厉害,以致停止脚步弯下了腰。
  德强对他的大笑很是惊奇:
  “你笑什么呀?”
  于水直起身边走边擦着眼泪,说:
  “你呀,唉!可惜你的眼这末大,真是‘眼大漏神,刷锅漏盆’。你猜那团长是谁?”
  “谁?”
  “那就是于得海呀!”
  啊!?德强猛煞住脚步,惊讶地瞪大眼睛看着于水。于得海!这个响亮的名字,那就是他啊!
  提起这于得海,不单是德强吃惊,在这山区里从大人到小孩没有不知道他的。都知道他领着一帮“造反”的穷人,活跃在昆仑山里,同地主恶霸和地方官僚斗争,替受苦人作主。财主叫他们是土匪,穷人称他们是“红胡子”,是“逼上梁山”的绿林好汉。官兵屡次围剿也无奈于他们。人们象神话般的传颂于得海的事迹。说他能知道连绵几十里的昆仑山上的每一个石洞和每一棵树木,你就是把昆仑山上的石头、泥土、草木拿到天边,他也能认出来是昆仑山上的,说他能两手同时开枪,百发百中,会飞檐走壁,多少人也围困不住他,说他身有一丈高,枪弹不入,长着大红胡子,眼睛象夜明珠一样亮,和古书上的武将一模一样……
  德强真不敢相信,他看到的这位穿着普通战士军装,非常和蔼的团长,就是那神一般的英雄于得海!
  “走啊,怎么和打楞的鸡一样呢?”于水说着拉了德强一把。于水却没告诉德强,他就是于得海的儿子。
  德强跟着于水来到另一幢房子。屋里挤满躺在铺草上的伤员,人们都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俩站在门口等了好一会,看见一个头发达到耳朵的女军人,包扎好一个伤员,在准备药物。于水忙挤到她跟前,说:
  “喂,卫生员大姐,咱们有事呢!”
  “什么事?”她跟着于水的目光转过身来,一发现了德强,禁不住惊叫起来:“啊!德强!”
  屋里的人都惊诧地看着他们。
  德强怎么也想不到,他同杏莉日夜怀念的白老师,竟在这里碰到了。
  白芸把德强拉到院子里,两手紧托着他冻红的两颊,眼睛激动地闪着泪花,注视了好一会才说:
  “好兄弟!你怎么来啦?”
  德强两手紧抓着她的胳膊肘,凝视着她那同她的姓一样白的脸,兴奋地说:
  “白老师呀!你怎么会到这里来啊?”
  他们是太兴奋太激动了,相互争着问这问那,顾不得回答相互的问话,——一猛醒,都笑了。
  德强把白芸走后村里的变化都告诉给她。白芸还要问,但德强急着问她了。
  白芸是济南人——其实也不是济南,老家在东北,她父亲是张学良部下的一个团长,一家人都跟着父亲东奔西颠。“七七”事变不久,这位有民族气节的老团长,同日本侵略军战死了,一些朋友才把他的家眷安顿到济南。
  白芸从小受着正直父亲的教育,读了不少进步作家的书籍,对她有很大影响。
  抗日救国的热潮激动着青年人的心,白芸初中毕业后,就同一帮子热血青年,参加了一些爱国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下,组织起来的抗日救亡团体,到处演剧宣传……
  不久,国民党政府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渠,丢下三千八百万人民逃跑了,日本人很快打进来。而当地的一些大小国民党头目,不是卷席望风而逃,就是摇身一变投降了日本。那各地的军阀土匪更是横行霸道,趁势抢杀掠夺人民。整个山东到处一片混乱,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白芸他们的团体,也因缺乏组织领导被打散了。她失掉联系,回家没有路费,回不去;只好跟着逃难的人群飘流到胶东来。在山区找个中学生可真不简单,王唯一马上把她雇下当教师。白芸一方面想挣些钱做路费到延安去;另方面感到教学也是教育儿童的机会,就答应了。
  然而,她想的太单纯了。她倾全力把爱国思想贯输给象德强和杏莉那样的孩子,但她的努力却遭到吕锡铅和宫少尼的处处非难;而她的青春美貌,使王唯一、宫少尼兽性发作,他们欺她是个无依无靠的孤女,向她无理取闹。她气愤极了,再也呆不下去。但是到处一片焦土,到处坏人当道,哪里是她容身的净土呢?
  正当山东象一艘失去方向的船,在狂风骇涛中摇摇欲沉的时候,平地一声春雷,共产党领导人民起来反抗了!党把武器交给农民,那保卫祖国的枪口,对准了敌人!
  当白芸知道理琪等人的起义部队时,她立即投奔进去。
  她走时,当然不能把真情告诉天真的孩子们。
  白芸留德强吃过饭暖和暖和再走,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