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熊万年家附近的惨状,熊大心里暗暗叹了口气。他觉得住在村子里也真够幸运的了。
不像在卫所里,所有卫所里的人家,都会被入侵者视为敌人,遭到屠杀和劫掠。因为匪人往往是冲着钱财和粮食去的。所以,村子里一旦遭灾,往往是熊万年这等大户人家要倒霉。反倒是大部分普通的穷苦百姓,还有很大可能可以逃过一劫的。
不过,在心里发完了这通感叹之后,熊大又想起,自己这个铁匠,在熊家河村里的主要客户就是熊万年家。因为普通人家是很少会用到铁匠的。
在熊万年家被灭之后,熊大不禁又要为自家的生计发起愁来。
王书辉在袁家畈,得到詹家寨和荆州卫的联军,已经被回家探亲的黄瑞福,带领着黄家坪民兵击溃的消息,已经是在熊家河村被乱兵劫掠之后的事情了。
王书辉接到了这个消息之后,觉得非常的头疼。对于王书辉来说,领导复兴军正面打败成建制的部队,这不是什么有太大难度的事情。倒是像现在这样,要剿灭溃散成为小股的乱兵,是个比较困难的事情了。
按照制度,他把这个消息对他带领的复兴军第一营的指战员们进行了通报,并命令参谋部门拟定相应的军事计划。
对于目前复兴军的参谋部门来说,制定并执行一个作战计划,都属于赶鸭子上架,大家硬着头皮,按着《参谋教程》照本宣科出来的事情。原本,总参谋部制定的作战计划,下发到第一营的时候,第一营的参谋主任就废了很大的力气,才把这份作战计划弄明白。
在驻扎在袁家畈的几天里,第一营的参谋主任和各连的参谋长费尽心思,才把这份作战计划向各级的军事长官解释清楚,并把这份作战计划的要求,贯彻到各个连排。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事情居然会不按套路走。事先做好的作战计划,面对突然发生的变化,全都不管用了。
听到着王书辉制定新计划的命令,第一营的参谋主任不禁有些愣住了。
不过,平常的训练和学习在这个时候起到了作用,第一营参谋主任条件反射一样的向王书辉敬了个礼并说道,“报告师尊,目前的情报不够充分,需要派出特侦营对敌情进行侦查之后,参谋部才能按照情报,制定相应的计划。”
王书辉听了第一营参谋主任的回答,轻轻的点了点头。之后,他立即发布了,特侦营以黄家坪为中心,对周边地区进行侦查的命令。
实际上,王书辉心里已经对目前的情况有了一个大体的判断。詹家寨和荆州卫联军总共才一千来人。这一千多人,在黄家坪被聚寨而守的黄家坪民兵队,消灭了大约四百人左右。剩下的七八百人,已经成为溃兵了。这些分成几股的溃兵,对建立了民兵队的复兴会各基地村,并不能产生什么威胁。
在这个大前提下,王书辉认为,自己目前倒是可以把军事工作放到第二位了。
。。。
。。。
第121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2()
民间有一句老话,说的是“看孩子和种地,大家一般都会选择种地。:3wし因为看孩子比种地更加困难,更加辛苦。”
对于王书辉来说,政治工作,军事工作和经济工作。这三项工作中,虽然没有一个工作是他有经验的。但是,让他选择的话,他更愿意做经济工作和军事工作。他认为,政治工作是最难做的。
当然,这里的难和不难,都是相对的。从总体上而言,对于王书辉,这三项工作都不好做。
可是,就王书辉目前的能力来说,让他带领着复兴军打仗,虽然他自己不拿手,但是因为复兴军和这个时代的军队,有着全方位的代差的原因,他觉得自己可以胜任这个工作。
就经济工作来说,因为有着时空门的帮助,初步建立起来的近代工业基地,不断的生产出来的成本低廉的产品,让王书辉做起经济工作来也比较的容易。
唯独就是政治工作,他觉得是千难万难的。
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对王书辉来说,在这个时代里,在意识形态领域上,他绝对是理论水平最高的。但是,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搞政治理论研究,面对的是书本,搞政治实践工作,面对的是人。而做人的工作,王书辉真的不擅长。
现在,原本王书辉没放在心上,复兴会大部分人都视为大敌的詹家寨和荆州卫联军,极具喜剧意味的被一个基地村的民兵击溃了。放在王书辉面前的首要问题,就不是军事上的,也不是经济上的了。
对内,王书辉需要抓住机会,一方面利用溃兵溃匪给周边村镇带来的兵灾,给复兴会上下,上一堂现实的教育课程。另一方面,他还要趁着部队进入各遭灾村镇救灾的机会,扩大复兴会的控制范围。对外,王书辉则需应对,可能因为荆州卫指挥使苗伟常和锦衣卫荆州千户所千户包慧赞的死亡,随之而来的复杂局面。
所以,王书辉即将需要面对的,无论是对内的,还是对外的问题,都是政治上的问题。
在自己的营帐中思考着即将面临的问题,王书辉就觉得有些头疼。自己和自己的那些学生一样,都缺乏处理这些问题的经验。
不过,王书辉从伟大领袖身上学会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叫做“以我为主”(字面意义)。也就是说,在面临复杂局面的时候,把精力放到自己的事情上面。只要把自己的事情解决好了,把自己的工作理顺清楚了,把自己的实力实实在在的壮大了。外部的环境再怎么复杂,那也是“敌人围困万千冲,我自岿然不动”的情况。
想清楚了这个问题之后,王书辉立即签署了一份命令。在命令中,他要求复兴会常委会抽调人员和物资,立即为即将开展的救灾活动进行准备。写完的命令之后,王书辉把文件放到一个不锈钢细桶中,交传令兵。很快,传令兵骑着马,在两个骑兵的护送下,离开了袁家畈复兴军第一营的驻地。
看着三个人兢兢业业、斜斜歪歪的骑着马离开营地。王书辉的嘴角直抽抽。他心里不禁产生了“什么时候才能把自行车生产出来啊”的想法。要知道,骑马传信,可是在古代社会里唯一的快速通讯方式了。什么“八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可不是用飞机火车送信的。那完全就是靠着四条腿的动物往死里跑。
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骑马可是一项专门技术。不是说,随便叫个人,交个他一匹马,他骑上就能跑了的。怎么骑在马上不掉下来,怎么控制马,怎么控制马的速度,这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专门的训练,才能掌握的技能。至于怎么在马上挥舞兵器杀伤敌人,怎么当个骑兵,那就是更加专业,更有难度的事情了。
目前,复兴军里只有几个会骑马的人。但是,这些或者在卫所里骑过马,或者在商队里当过伙计的人,自己也都非常的实事求是的说了,他们只是能保证在匀速行进的马上不掉下来而已。一旦马要是跑起来了。他们就不能保证自己会是在马背上,还是在马蹄子下了。
为了保持通信畅通,复兴会目前只能依靠骑手传信。在常规的通信中,复兴会采取的是轻便马车的方式。因为驾驶马车比骑马容易掌握,而且轻便马车这个东西,以目前复兴会的工业实力,是能够生产出来的。
可是,军事上的通信,就必须使用速度最快的骑兵传讯了。但是,目前复兴会一是没有足够的马,二是没有足够的骑手。这次第一营出动,王书辉为了保证与总部的通讯畅通,才从复兴军刚成立不久的骑兵营里,挑选了一个连的战士,来充当传令兵。
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些传令兵骑在马上的速度,真的不一定比用脚走路更快。但是,这几个战士就是目前王书辉掌握的骑马水平最高的人了。其他的人还不一定比他们水平高。而在复兴军里,他们就是速度最快的人,其次是后勤部门装运部队辎重的四轮马车,再次就是用两条腿走路的特侦营战士,最后就是普通战士。
王书辉总不能让用骡子拉的四轮马车去传讯吧。
王书辉第一次指挥军事行动,仗着自己从上小学开始就接受过的初级军事训练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他的指挥下,这次行军的情况,肯定比詹家寨和荆州卫联军好多了。
首先一个,因为复兴军接受的是职业训练,是有完整的指挥体系和基本合格的各级干部领导的职业部队。所以,这次行军对于复兴军第一营来说,基本上就是一次距离比较远的远途拉练。
不过,第一次指挥军事行动的王书辉,倒是发现了不少问题。
第一就是,王书辉发现,整个行军的过程中,部队的一切行动,都要比自己的命令慢上几十拍。
比如一个最简单的停军休整的命令。王书辉下达命令之后,要等骑术恶劣的传令兵,把自己的命令传给十个连的连长和各个部门。
各连连长在接到命令后,还要再把命令通过通讯员,传给自己麾下五个排的排长。
各排排长,在接到命令后,再次使用通讯员,把命令传给各个队(班)长。
等到整个五百多人的队伍,按照命令停下脚步的时候。距离王书辉发出命令,已经过去半个小时了。用王书辉的计算方式来说的话,两个菜已经做好了。
面对这种情况,王书辉意识到,在目前的通讯水平下,必须加强基层连排士官的指挥水平。让他们具备**反应能力。
就上面那个例子来说,一旦在停军命令下达的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比如突然遭遇了敌人的袭击。那么,如果还是按照王书辉的指挥思路的话,自己的新命令还没等下达呢,人家就打到你头上来了。
想要解决这种军令传达上的反应迟钝,就必须使用传统手段,比如旗语,比如金鼓。
与此同时,在敌情侦查上,也必须变被动为主动,扩大自身的侦查范围。好在,在这两方面,除了传令手段上缺乏旗语之外,用腰鼓传达军令的训练,在复兴军的队列训练中早就已经贯彻了。不过,就是这方面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作战方向上,很少涉及到行军方向。
而在敌情侦察方面,复兴军各级指战员倒是在无时不刻的贯彻着“七步走”原则。
在敌情侦察方面,复兴军是无时不刻的在强调,在加强的。比如说,目前复兴军掌握着的一级物资,也就是王书辉从现代的买回来的先进的仿军用望远镜,就已经配发到整个特侦营的每一个战士手中了。
复兴军连排一级的军事干部,每个人都装配了现代生产的单筒望远镜。营级以上的指挥人员和参谋人员,都配备了和特侦营一样的现代高仿产品。
不过即使如此,王书辉还是把完善指挥手段和生产热气球的计划,郑重的写在了笔记本上。要知道,在目前复习军缺乏马匹和合格骑兵的情况下,能够最好的发挥出先进望远镜的办法,就是使用热气球进行观测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在部队驻防方面,王书辉发现,复兴军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漏洞。
现在复兴军的驻防方式,非常的简陋。在确定驻地,对各个方向进行扩展侦查之后,除了保持警戒的部队,其他的部队就开始挖掘战壕。三道战壕设立好之后,在各个方向布置完警戒,部队就开始立帐篷,休整了。
王书辉看到这种情况后,觉得非常的不对劲儿。他拿出操典仔细研究了一下才发现。目前复兴军使用的操典里,对于驻防问题有着严重的漏洞。
像这种驻防,完全是现代军队的驻防方式。因为王书辉的疏忽和复兴军缺乏远程作战的经验,使得这么严重的漏洞出现了。
要知道,在近现代部队里,驻防工作都是由专业部门完成的。敌情侦察有卫星、雷达、飞机。通讯有无线通讯设备。防御方面,有大量的远程武器。在卫星、雷达、飞机组成的预警系统和大量远程全方位武器的防御下,现代军队根本就不需要作战士兵参与驻地的警戒。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王书辉在给复兴军的操典中,忽视了驻防问题。这个发现可是让王书辉出了一身的冷汗。
对于这个问题,王书辉在笔记本上,郑重的用红笔记录了几个词:“铁丝网”、“狼狗”、“探照灯”、“照明弹”、“机枪”。
。。。
。。。
第122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3()
“现在的局面很好,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在复兴会扩大会议上,第一次参加会议的复兴军第二营总教导顾国樟,意气风发的发言,让正在为官军匪军变成溃兵溃匪肆虐周边,而感到头痛不已的复兴会会员们,觉得非常的诧异。。
在溃兵溃匪肆虐的大环境下,复兴会的各基地村,因为有完善的防御体系和战力充沛的民兵组织,所以,在这次兵灾中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但是,乡村社会的特征就是,每个村子之间的村民们,往往都有些曲里拐弯的亲戚关系。所以,那些基地村周边的村子,遭受了溃兵溃匪肆虐的消息,很快就被各基地村报告了上来。
按照王书辉一直以来的教育,按照复兴会“为人民服务”、“复兴会和人民是一家”的价值观。大家对溃兵溃匪肆虐,给百姓们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的现实,都感到非常的痛心。所以,大家听了情报部门的报告后,脸上的表情都是乌云密布的。
在这一片乌云密布中,突然出现了顾国樟这么个满脸阳光的家伙。大家的心里都感到相当的不痛快。
“顾国樟同志,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人民利益受到损害,人民的安全受到威胁,这么多村子的村民被抢劫、侮辱、杀害。你怎么还能说出局面不是小好而是大好的话。你的立场到底是不是一个复兴会员应有的立场。你的屁股坐到哪里去了!”
贾三强一直对这个不苟言笑,阴森内敛的顾国樟感到不满意。但是,贾三强是军事干部,顾国樟是政工干部,这两个部门之间互不统属。贾三强是第三营的营长,顾国樟是第二营的总教导,两个人都不是一个单位的。所以,贾三强就是对顾国樟有再大的不满,也没机会发泄出来。倒是这次的扩大会议,让他有了这样一个直斥顾国樟的机会。
这次的扩大会议是王书辉带领第一营回到总部后主持召开的。
原本王书辉想的是,让第一营参谋部门直接制定作战计划,立即展开救灾行动。但是,一方面第一营的参谋部门因为缺乏溃兵溃匪的有效信息,没办法制定相应的计划。另一方面,因为救灾行动也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需要大量的物资和相应的干部参与。所以,在那种情况下,王书辉决定直接回到总部,等到情报完整,物资准备充分之后再说。
古代社会不是现代社会。因为通讯技术的限制。一旦大部队变成小部队,正规军变成散兵游勇,在不是复兴会势力范围,复兴会不能完全掌握的地方,那些变成小股匪兵的小部队的行踪是很难掌握的。
而且,同样因为通讯的限制。即使特侦营掌握了溃兵溃匪的行踪,但是,等到“骑”着马赶回总部的骑兵,把消息传递回总部,总部组织了部队出动的时候,那股溃兵很可能早就流窜到别的地方去了。
复兴会的军官们就是再怎么菜鸟,他们也接受了一定的,虽然粗浅但是系统的军事教育。他们当然不会不断的派出侦查人员,再不断的派出部队,跟在四处乱窜的溃兵溃匪屁股后面吃灰。所以,怎么解决这些溃兵的问题,就成了这次复兴会扩大会议的主要内容。
王书辉早就已经想好了,无论是这次詹家寨和荆州卫对复兴会的进攻,还是现在被击溃的溃兵溃匪肆虐枝江县周边,都不是他担心的问题。
怎么利用这次詹家寨和荆州卫对复兴会的进攻,怎么利用溃兵溃匪肆虐枝江县周边的局面,教育复兴会的干部群众,扩大复兴会的势力范围,这才是他要琢磨的事情。
对于复兴会这个实体上初级工业化,理念上完全工业化的组织来说,复兴会和复兴会控制的势力范围,与复兴会所处的外部环境之间是格格不入的。
用比较文言的词来讲,复兴会和大明朝这个大环境之间,是一种“近在咫尺,人尽敌国”的关系。如果要用比较具体的例子来讲,对于复兴会来说,复兴会与大明朝的关系,更接近于一种,先进的国家和落后的国家的之间的关系。
就复兴会控制的枝江县和大明朝其他地方的关系而言。复兴会更像一个向大明朝倾销工业品,吸取大明朝身体上的血液以壮大自身的势力。
复兴会不断的向湖广地区和湖广周边省份,倾销价格低廉的机织棉布,倾销低价铁器,销售卷烟,销售低价盐,销售纸张、书籍等等。说的不好听点,就是作为工业国的复兴会,向作为落后农业国的大明朝进行经济掠夺。虽然说起来不好听,但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
不过,对于复兴会和大明朝实际关系的现实,绝大多数的复兴会会员们还不能够明确的认识。他们现在还缺乏把自己完全**于大明朝,把复兴会和大明朝的关系完全割裂,彻底的站在复兴会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能力。
面对这种状况,已经在明朝末年呆了两年,带着一帮刚刚完成扫盲和正在进行扫盲的明代古人,艰苦卓绝的建立起一套现代社会八十年代乡镇企业水平的工业基地,确定了来回使用时空门穿越可以改造生理状况的王书辉,不再像他刚刚穿越到这个时空的时候那样,着急上火了。
经过了农村调查、实际带兵,对于自己的能力,对于复兴会和复兴军的实际情况,已经完全了解了的王书辉,决定不再使用揠苗助长、灌鸭填鸭的方式来对待复兴会会员。他重新把自己确定到了一个教师,一个教育者,一个领路人的位置上。他已经决定,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所以,在回到总部后召开的复兴会扩大会议上,听到复兴会员们的很多粗浅、盲目、错误、混乱、不科学的观点和想法,王书辉并没有立即勃然大怒,连喊带骂的纠正大家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