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第四帝国-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我说啊,去年的战争中,川西就该一鼓作气把满清的那些鞑子全部赶出关去,重新夺回我们汉人的江山。”没过多久,孙丰茂就转移了话题。

“政府也有政府的难处,洋鬼子向政府施压了,政府不得不退步啊!”王毓泽解释道。

“这些狗日的洋鬼子,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有朝一日,等大帅统一了中国,做了皇帝,我们再和他们算账。不过,听说大帅的身体不是很好,可别出什么意外吧!”孙丰茂的眼中有着一丝担忧。

“老板,不还有少帅么?少帅打败了满清鞑子,还打败了英国人。”孙丰茂的伙计有些崇拜的说道。很显然,接连赢得两场战争的胜利,已经为王毓泽积累起了不少的民心了。

“没错,还有少帅。大帅老了,少帅可以接着领导川西。到时候,少帅当皇帝,大帅当太上皇。统一中国,看那些洋鬼子还敢不敢小瞧咱们!”孙丰茂激动的说道。

“当皇帝?听说现在不少人不支持大帅当皇帝,反倒是认为君主立宪制或者当总统之类的会比较好一点。”王威突然不动声色的说道。从去年开始,川西已经表现出了对满清的绝对优势,这样看来,川西击败满清,取得最后的胜利那也是必然的了。这个时候,有部分人开始鼓吹君主立宪制或者总统制了,似乎在为将来川西击败满清之后做准备了。对于这些消息,内政部已经进行了掌控。只不过,请示王潇之后,并没有采取行动。毕竟,现在主流的消息,依旧是要求川西推翻满清,改朝换代的。但是,这种苗头,也不得不防啊!王威这样提出来,无非是想要试探一下普通民众,看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是否支持王潇父子在推翻满清之后称帝。

“放屁!什么狗屁的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制?我老孙只知道,我们中国,要是没有了皇帝,那还叫中国吗?几千年下来,谁见过没有皇帝的朝代啊?那些鼓吹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制的家伙们,不外乎就是去外国喝了几年洋墨水而已,回来就连祖宗都不认了么?”老孙的反应非常激烈,直接破口大骂道。

车厢里面的其他旅客,听到了他们的谈话之后,也都纷纷发表意见。不过,这些淳朴的百姓,几乎清一色的都是支持称帝的。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下来,帝制的观念,已经深深的植入了中国人的思想深处了。在他们看来,要是连皇帝都没有了,那还是一个国家吗?当然,他们所期盼的,也不是满清那种鞑子皇帝,而是口口相传中的那种泽被天下的圣君。

王毓泽突然觉得,自己肩头的担子非常重。中国的老百姓,无疑是最淳朴的,只要能够有个盼头,能混个温饱,他们就心满意足了。在川西统治的地方,要实现这一点并不难。但广大的中国其他地方,几乎大部分的老百姓,都还生活在温饱水平之下。另外,既然老百姓们如此支持他们父子,那王毓泽也更加有责任,让这些老百姓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至于鼓吹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制的人,王毓泽也知道。不过,他暂时没有精力去管这些,反正这些说法在中国也暂时还没有市场。未来的几十年,对于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中国需要一个强力的领导人,带领中国在世界上确立自己的地位,尽可能的为中国争夺更多的利益。因此,在最初的时候,王毓泽会接受帝制。但是,当国家发展进入正轨,中国已经完全强大起来之后,或许,王毓泽才会慢慢的去接受君主立宪制。毕竟,他是穿越过来的,眼界和能力自问还比较高。但他的子孙后代呢?万一出个不肖子孙,再被别人给推翻,然后改朝换代的话。那还不得被人家给杀光啊?这样看来的话,君主立宪制无疑是保证王家的传承,以及中国稳定的一个良好的政治制度。不过,现在说这些都还太早,中国还为崛起,还需要一个皇帝带领他们去奋斗。

火车哐当哐当,花了足足两天的时间才从成都开到都匀。不过,到了都匀之后,火车不能在前进了。这一段铁路,正在运输大量的前方修建铁路需要的枕木和钢轨之类的。乘客要前往广西的话,得自己走路、骑马或者坐马车去。

王毓泽和王威,也在这里和孙丰茂分别了,他们要赶去前面的铁路施工指挥部,而孙丰茂等人则是和其他的乘客一起,乘马车前往广西。

“老板,这个叫王宇的人,似乎是个人物啊!”孙丰茂的伙计说道。

“那当然,你见过随处都带着几个保镖的人吗?”孙丰茂不屑的说道。下火车之后,他就热情的邀请王毓泽和他一路同行,但王毓泽却拒绝了。这个时候,有保镖已经找来了几匹战马。孙丰茂当然就知道王毓泽的身份恐怕不简单了。

“那老板,他到底是什么人啊?”伙计好奇的问道?

“我怎么知道?反正和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没有什么关系。你小子还是跟着老板我,去广西开一个蔗糖厂,等赚到钱之后,你就可以回家娶媳妇了!”孙丰茂看了骑马离去的王毓泽他们一眼,拉着伙计起找马车去了。

第173章 铁路

从都匀向南,地势更加的崎岖不平,这也严重的加重了铁路修建的难度。从都匀到贵州南部的麻尾,这段不足一百公里的铁路,在今年上半年修建的时候,整整耗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所需要消耗的材料以及经费,也远超在平原地区。

现在,幸好早已经修建好了这段铁路,要不然想要修通至邕宁的铁路,那还得多花几个月的时间。现在,这条铁路非常的繁忙,行驶的全部都是为前面的铁路建设运送各种物资的列车,如钢轨,枕木,水泥,以及几万人每天消耗的粮食等等。

王毓泽赶到马尾的时候,天都快要黑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此刻已经成为了贵阳至邕宁铁路建设的指挥中心。因为王毓泽对于这条铁路的重视,交通部长詹天佑甚至亲自坐镇,为的就是确保在明年夏天,舰队回国之前这条铁路能够畅通。一旦海军成军,港口修建好,这里将成为川西的出海通道。因此,这条铁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将成为川西的生命线,非常的重要。

贵邕铁路指挥中兴,也不过是一排十多间平房而已,四周,更多的则是一些随意用木头搭建的茅草房而已。当然,还有一些更差的房屋,都是在去年和今年的战争中被川西军俘虏的战俘居住的地方。在高原的边境冲突中,被俘的两万多印度阿三,也全部被派到了贵邕铁路的施工队伍当中,还有一部分人,是去年战争中抓到的那些战俘。真正请的工人,在这几万修建人员之中,还不到两千。当然,他们都是懂一点技术的人,苦活累活都让那些战俘去做了,他们则要轻松很多。

王毓泽他们的到来,引起了守卫的注意。因为这里有大量的战俘,驻防贵阳的第八师,特地抽调了两个团的兵力,一方面保护铁路的修建,另外一方面,则看守那些战俘。免得发生战俘逃逸或者暴动的事件,影响铁路修建的进程。这样的事,并非没有发生过。在几年前,一些在矿山上工作的战俘,就发生了暴动,他们用开矿的炸药炸毁了矿洞,还抢夺矿山护卫队的枪支,杀了不少的人。虽然后来驻军赶到,将这些暴动的战俘全部镇压,但这也给川西造成了不小的损伤。这个事件,给了川西一个严重的警告,为此,川西加大了各处矿山的护卫,同时,在需要使用大量战俘的时候,往往都会派遣军队进行保护,以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情况。

“你们是什么人?这里是军事禁区,不得擅闯!”王毓泽他们还没有靠近,就被守卫的士兵警告了。

“我们来自成都,大帅府!”王威连忙说道。“这是我们的证件!”

一个卫兵走了过来,检查了证件,上面赫然写着巡阅使府卫队,少帅副官,少校!顿时,这个卫兵就愣住了。少校的副官出现在这里,这岂不是说,他旁边的那个年轻人就是少帅吗?

“第八师第二团战士吴大海见过长官。少帅好!”卫兵连忙给王威敬礼,然后再向王毓泽问好。

其他的卫兵,见到这种情况,也都反应了过来,纷纷向王毓泽问好。通过去年的长途奔袭京师和今年的边境冲突,他在军中已经树立起了他的威望,不少的士兵,都把他视为崇拜对象。

“大家好!幸苦你们了!”王毓泽笑着和大家打招呼,然后才进入了指挥中心内。

这里的动静,已经引起了里面的注意。得知是少帅前来之后,詹天佑亲自迎了出来。

“少帅,你怎么到这里来了?”詹天佑是直肠子人,一见到王毓泽,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我来这边看看,一是看看你们有没有什么困难,二是去看看军港那边的情况!”王毓泽笑着说道。

“少帅,进屋再说吧!”詹天佑把王毓泽请进了指挥中心。

詹天佑的办公室,也只是一个不到二十平米的小房间而已,除了一张书桌,一个文件柜和几把椅子之外,已经没有其他的家具了,显得非常的简陋。另外,在墙角还有一张已经收起的行军床。很显然,这里除了是詹天佑的办公室之外,还是他的寝室。

“詹部长,条件比较艰苦啊!还请你多多克服才行!”王毓泽说道。

“没事,少帅。我还年轻,完全挺得住。只要川西的铁路能够越修越多,百姓的生活能够越过越好,我就满意了!”詹天佑笑着说道。1861年出生的詹天佑,此时才31岁而已。在川西内阁各部之中,算是最年轻的一位部长。只不过,他对于权力之类的并不看重,一心扑在铁路建设上面。

“人民会记住你的功劳的。詹部长,贵邕铁路还有什么困难需要我解决吗?”王毓泽说道。对于这条铁路,他非常的重视,务必要保证在明年年中建成通车。

“少帅,困难很大,但我们都能够克服。贵邕铁路,主要路段都属于喀斯特地貌,修建的难度很大,需要花费的成本也很高。很多地方,大型的工程器械根本没有办法使用,只得使用人力。索性人力方面因为战俘比较多,还比较充足。在通车时间上,我们也会尽量保证的。现在的主要困难,还有两个。一是战俘的消耗比较大,这才半个月的时间,已经有上千印度战俘身亡了。我怕这条铁路通车的话,那些印度战俘就死干净了。”詹天佑说道。

“没关系!非我族人其心必异!这些印度阿三,你尽管用。英国佬根本就没有把他们当人看,我们也自然不会在乎他们。什么活最苦最累最威胁,都可以让他们去做!”王毓泽毫不在乎的说道。印度人的声誉能力是非常恐怖的,在后世的时候,几乎已经快要超过中国了。就算现在,整个印度也差不多拥有四亿人,不比中国少多少。两万多印度阿三,根本就不是什么重要的事。

詹天佑点了点头,他也没有感到不忍或是什么的。在美国留过学的他,自然知道华工在修建美国太平洋铁路的时候的惨象了。

“少帅,这些印度人我们怎么用都可以。但是,其他的汉人战俘,我们是不是不用那么狠了。说到底,他们都还是我们的同胞。不过等川西统一全国之后,还有大量的铁路要修建,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詹天佑有些担忧的说道。以现在的技术水平,修建铁路实在是一件高伤亡的工作。用外国人去死,还不会有什么感觉。但如果自己的同胞的话,就有点于心不忍了。

“在修建的时候,尽量保护大家的安全吧!另外,我会通过其他方式,为你提供足够的劳工的。东南亚的那些猴子,还有印度阿三人都多的是。势在必行我们花钱买一点就是了!”王毓泽说道。

“猴子?”詹天佑一愣,随后就想明白了,这是王毓泽对东南亚的那些人的称呼。

“好的,少帅,这样的话,第一个问题就解决了。第二个问题,从川西现在的布局来看,广西将成为川西的出海通道。但是,这条铁路的运力有限,即便是铁路修通之后,恐怕也无法承担川西每年的对外贸易量的。”詹天佑说道。

王毓泽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在修建铁路的同时,公路建设也不能放松。另外,等铁路修通之后,再修一条复线,这样运力就等于提升了一倍以上。加上长江航道,应该暂时够用了。等我们推翻满清之后,出海口就多了,也不会再有这个困扰了!”

“嗯!少帅,那我就放心了!”詹天佑笑道。

看到詹天佑那诚挚的笑容,以及那因为过度劳累而显得苍老的面容,王毓泽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但是,他也没有办法,谁叫现在的中国太落后了呢?而铁路,又是一个国家的大动脉。整个中国,需要修建的铁路在十万公里以上。现在川西的铁路,即便加上在建的,也不过一万多公里而已,差的还太远太远了。即便是在这一口,政府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王毓泽在贵邕铁路中心待了三天的时间,视察了铁路的建设。不得不说,修建贵邕铁路真的非常的困难,开山架桥那是常有的事。因为道路的原因,钢轨的架设经常需要用人力来抬。而一段钢轨,差不多一吨重,几十个战俘才能够抬得动,加上道路崎岖,经常有各种事故发生。几乎每一天,都有战俘死亡。

对此,王毓泽倒是看的非常的淡。只因为他牢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几个字,如果能够用这些印度阿三的尸体来换取中国铁路的建设,那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对的。

在交通部的努力之下,尽管非常困难,但贵邕铁路依旧在快速的建设当中。预计将在明年二月修到邕宁。而从邕宁到北海、防城港和湛江,就相对要容易很多了。明年年中,川西的出海通道就将正式畅通。

第174章 海军,敌人

8月12日,王毓泽一行人赶到了海边。原本,广西是没有海岸线的,但现在川西将原本属于广东的廉州和雷州给强占了下来,划分给了广西。初步规划,这些地区将新建四座大型的港口,防城港,钦州,北海和湛江。这四个港口,都是南中国地区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不管是作为军港还是民用港口,都是绝佳的港口。根据交通部和海军部的规划,防城港和钦州港,将作为川西的出海物资通道。北海港和湛江港,则是川西海军舰队的军港,货物运输则是次要的。

王毓泽在海军部的官员的陪同下,站在北海港海边,远眺碧波无尽的大海。海边,数千川西的工兵已经在紧张的进行施工了。他们将先将码头修建好,然后再修建船厂,等候从德国进口的船厂设备。

“少帅,北海港是少有的良港,我们计划在这里兴建数十个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的泊位在十个以上。湛江港那边也是如此,足以满足我们的舰队的停靠了。船厂的修建也在紧张的施工之中,预计年底就可以建成。船厂计划建造三个万吨以上的船坞,千吨以上的船坞若干。等技术积累足够之后,我们就能够建造自己的战列舰了。”海军部的造船厂总监魏翰,兴奋的向王毓泽介绍道。他们比王毓泽早一段时间赶到,现在,已经开始全面的指挥施工了。军队的工兵营的到达,再加上大量的雇佣本地民夫,使得造船厂的进度非常的快。这让这些已经等候了多年的海军人才们非常的兴奋。大家基本上吃住都在海边,眼看着川西的军港和造船厂一日一日的建立起来,心里各位的振奋。

王毓泽点了点头,然后说道:“这样很好。不过,船坞的数量还是少了。北海船厂,将成为我们川西的第一个船厂,也是最大的船厂。将来我们的主力战舰,主要都要从这里建造。万吨级以上的船坞,扩大到五个,另外,最好是建成两万吨以上的船坞。如果可以的话,建成三万吨也行!”

“啊!少帅。三万吨以上的船坞?这是不是太浪费了?”魏翰有些震惊的说道。现在西方最强大的主力舰,也就是英国在建的“君权级”战列舰和德国的“勃兰登堡级”级战舰,就算后续设计的更为强大的战舰,也不过一万多吨而已。建设三万吨的船坞,那不是浪费么?这个少帅,虽然打仗在行,但在海军方面,明显就是外行人了。

“魏总监,听我的没错。现在用不到,不代表以后用不到。海军的主力战舰,只会越来越大。现在是万吨级,但十年后,恐怕就是两万吨甚至三万吨了!”王毓泽说道。一战中那些强大的主力舰,特别是无畏舰,几乎都是两万多吨的大家伙。或是小日本的大和级,更是6万吨的庞然大物。川西的造船厂预先建造出大吨位的船坞,也是有备无患,免得到时候需要建造大舰,却没有船坞,那可就不妙了。

“是,少帅!造船厂这边会修改计划的!”魏翰一听,觉得王毓泽说的也有道理,于是就采纳了。不过,现在川西的造船厂的技术储备,最多也就能够建造两三千吨的巡洋舰而已,要制造万吨级的战舰,恐怕还得等到几年后去了吧!

“少帅。单单北海有船厂还不行。防城港、钦州港和湛江港也都得有才行。海军部的规划是,防城港和钦州港的造船厂,主要建造民用船只。北海港和湛江港的造船厂,主要建造军舰。在军舰订单不足的情况下,再接受民用船只的建造!”装备处的处长吴德章说道。

“我会让成都和德国方面联系的,让他们多订购三套船厂所需要的各种设备!”王毓泽说道。一旦川西的出海口畅通,那么,可以预见海运将大量的兴起。现在川西方面的船只,主要都是挂靠在美国西华集团的旗下的。到时候加上民间资本涌入其中,川西对于船只的需要,恐怕会呈一个爆发性的增长。多建设几个船厂,完全是非常有必要的。

“少帅。对于建造军舰,我们的技术积累显得有些薄弱。政府是否可以出面从国外聘请一些这方面的专家?我们的人可以先给他们打下手,向他们拜师学艺,然后再发展我们自己的战舰设计!”吴德章说道。在造船设计方面,中国和西方列强,确实已经落后了很多很多,单单靠自己的话,估计很难迎头赶上。这个时候,引进国外的技术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

“嗯!我们落后了,就要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不耻下问,这非常的好。我会和德国方面联系,请求他们支援我们一批造船人才的。另外,川西在外国的机构,也会尽最大的努力招聘外国的船舶设计师。不过,外国人始终没有我们自己人好用。等这些外国专家来了之后,大家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把他们的本事学到手。然后青出于蓝而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