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香港做大亨-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清云应该算是香港本地人,因为他本人就是在香港出生的,虽然他一家子都是内地移民过来的,在内地解放前几年的时候就移民到了香港,祖籍是西江省,革命老区。

    孙清云的经历,说普通也普通,说传奇也传奇,因为孙清云八岁之前的生活都是很贫苦的,饿肚子那都是常有的事,但在他八岁之后他的父亲孙德成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后,家里的生活就变好了。虽然之后的三十年里,父亲孙德成的生意并没有太大起sè,起起伏伏的,到现在依旧是开着个杂货铺卖杂货。

    贫困下上挣扎、过上正常生活、上小学、上中学、考上大学,然后大学毕业、进入公司工作、接着结婚生子,这就是孙清云到现在的一切经历。

    孙清云是香港大学毕业的,念的同样是工商管理。

    按理说,孙清云出来工作多年了,早就应该成就了一番事业,不说成为一家资产千万或者是上亿港元公司的创始人,成为某某公司的总经理总该有吧?

    但实际上,孙清云也曾一度差点爬上一个大型上市的总经理,却因为得罪了董事长的公子而遭到罢黜,再之后,孙清云的情况就每况愈下,从小公司总经理,然后部门经理,最后部门主管,就好像他下辈子要走下坡路一样。

    在来财神投资之前的职位,孙清云的职位就是一家食品厂的市场经理,现在已经辞职闲赋在家。

    财神投资?孙清云之前并不了解。

    不过根据猎头公司给的资料,孙清云还是隐约有了大概的了解,这是一家规模并不大也不能算小的投资公司。在香港没有多少投资,主要的业务都在内地。这一点孙清云其实是非常惊讶的,毕竟这个时候有胆量进入内地市场的,在香港可没有几个,不想办法移民已经算是很有胆量的人了。

    财神投资在内地的业务,一个是“万科”地产,一个是“周师傅”方便面。

    孙清云拿到资料后很快就明白了财神投资挖他的意图,这是准备让他去内地管理“周师傅”这个食品厂,开拓或者管理“周师傅”在内地的市场。

    刚开始,孙清云是想直接拒绝挖角的,因为他对于内地并不太熟。

    只是再看过“周师傅”方便面在内地的表现之后,他改变了主意,准确的说他是心动了。除了财神投资给的薪资符合他心里的要求之外,“周师傅方便面”在内地方便面市场的一枝独秀,或者可以说疯狂大卖是他改变主意的最重要因素。

    身为一个男人,总是想着要创一番大事业的。

    “周师傅”这个品牌已经红了,但时间太短,去年才创立,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

    如果能成为“周师傅食品有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相信正适合他大展拳脚。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数年来都是在走下坡路,这不得不让孙清云怀疑他已经不适合在香港发展了?或许,换一个地方发展会变好起来?

    所以,孙清云今天过来了。

    “孙先生是香港大学毕业,念的是工商管理?”周兴盛坐在老板椅上,一边翻看孙清云的资料,一边笑笑着说道:“这可巧了,我有一个表哥同样是香港大学的工商管理毕业,算起来,应该是孙先生的学弟了。”

    孙清云的态度令他很满意,热情但不谄媚,无论是神态语气、坐姿都很规矩,和马威力那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态度。

    “见笑了!”孙清云淡然一笑,并没有因为他这话就顺着杆子往上爬。

    ;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三十章 合作拍片!() 
孙清云最后被周兴盛安排去了内地,协助梁伯韬继续开拓和深化内地方便面市场。

    “周师傅”当然不可能只埋头在内地,必须要走出来的。

    当然,要走出来,面对世界的竞争,主要还是rì本以及台、湾方便面生产厂商的竞争,不打好基础,是注定要失败的。只有巩固了内地的市场,圈定了属于自己的势力圈子,然后才能谈得上走出去。

    对于这一点,不论是孙清云,亦或是周兴盛这个半吊子生意人,都清楚的很。

    人手问题,算是解决了一个,不过还远远不够。

    现在才86年,信息产业这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还没有来临,商业也大多集中在了实业方面,再加上底子并不宽裕,所以周兴盛手底下的投资并没有太过铺开,人手问题上看上去是解决了。

    但进入九十年代后,信息产业爆炸似的增长,人手问题就将会是制约公司发展得最大问题。

    所以这一点上,不得不防。

    周兴盛有过考虑,先搭架子,组建管理团队,等到手底下的资本急速扩张的时候,就不会因为人手问题而烦恼了。

    当然,至少还有八到九年的时间供他挥霍和攫取海量资本,所以并不太急。

    送走孙清云之后,周兴盛原本想着“度蜜月”这事的,不过梁香凝正兴致勃勃的忙着她的大卖场计划,以至于都快忘了他这个男朋友了。所以最后居然不好意思的拒绝了这个提议,到让周兴盛失望的同时诧异之极。

    之后,五部片子的投资问题提上了rì程。

    本着利益均沾的原则,周兴盛依然找上了向大佬。他是打定了主意将向大佬绑上他的战船的。不过这一次,事情居然有些出乎他的预料之外了。

    原因只有一个,嘉禾的人找上来了。

    向大佬约他出来的时候,酒桌上另外坐了一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香港电影大亨邹文淮!

    邹文淮这人,对于香港娱乐圈有所了解的人基本都知道这人。

    周兴盛自然也不例外。

    邹文淮1957年就加入邵氏影片担任宣传经理,之后历任制片经理、制作部经理、副总经理。可谓是邵氏影片的元勋功臣。如果没有特殊原因的话,相信邹文淮不会轻易离开邵氏的。只是,邵氏的抠门霸道,让要求参与分红的邹文淮失望又生气。再加上当时邵一夫逐渐安插人手试图把他架空,邹文淮于是愤而离去,以四十万港元成立了嘉禾电影公司,并且把他在邵氏的得力下属何贯昌、蔡勇昌等人都带走了。

    这一情况,让邵一夫是气的差点吐血。邵氏电影公司也损失惨重,毕竟邹文淮走了不说,底下的骨干也走了将近一半,可谓是元气大伤。

    从此。邹文淮和邵一夫于是就结成了香港影坛的一对冤家,互相勾心斗角。

    TVB后来都拍了一部戏《电影大亨》。陶大永主演,演绎的其实就是两人的真实故事。

    要说邹文淮这人。在香港影坛的能力、眼光以及魄力,那都是顶级的。

    组建嘉禾电影公司和邵氏影片竞争;发掘李小龙、程龙这两大超级动作巨星;大胆的启用卫星电影公司制度,给予旗下艺人乃至创作人员极大zì yóu。这三者,对于香港影坛乃至娱乐圈的影响力,都是极其深远的,甚至说开创了新局面也不为过。

    对于这样一个牛人,周兴盛是深深佩服的。

    当然,佩服归佩服,这么久以来,他已经习惯了和牛人们碰面,甚至成为后世牛人的上司、不可得罪的对象,此刻面对邹文淮,不仅脸上没多少异sè,就连心里也是波澜不惊。唯一有的神sè,就是对于邹文淮的到来表示惊讶罢了。

    “周老板可真是年轻有为啊,邹某深感佩服!”邹文淮哈哈笑道,一边说一边举起了手上的酒杯。

    邹文淮今年快六十了,头上大半的白发,削瘦的脸上也起了很多老人斑。他带着了一副寻常的眼镜,脸上满是热情的笑容,全身上下整理得一丝不苟,显得很是文雅。

    周兴盛连道不敢,也举起了酒杯:“邹老先生您是前辈,应该多多提携指点我们这些晚辈才是,我们年轻,还有许多地方要向邹老先生学习呢。我先干为敬了,您随意!”

    说着,他直接一口抿了。

    说来也怪,前世他压根就不喝白酒的,一喝就头晕,肠胃也受不了白酒的味道。没想到重生过来,喝白酒就跟喝白开水似的,而且闻着白酒的味道更是全身舒畅,觉得白酒的香味实在是世间不可多得的一种味道。

    “好酒量!”邹文淮朝他竖起了大拇指,跟着抿了一口酒,但是并没有喝完,只是喝了半杯,然后摸着头上的白发,叹气说道:“人老了,酒量也不行了,还是年轻好啊。周老板别见怪。”

    周兴盛笑着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酒桌上,就三个人,一个是他自己,一个是邹文淮,一个则是向胜大佬,其它的保镖秘书之类的都在包厢外面并没有上桌。

    两人闲聊着,向胜也不时的插话活跃气氛。

    周兴盛虽然略有不耐,但邹文淮和向胜既然没有说明来意,他也就沉着气不打算先开口。而且还别说,邹文淮、向胜这两位大佬不仅仅见多识广,更是妙语如珠,他和两人闲聊久了,不仅不感到沉闷,反而越聊越是畅快,都快忘了这一趟来这的疑惑了。

    最后,还是向胜首先开口说明了来意,道:“啊盛你编剧的功力,我们都是极为佩服的,邹老板找上我牵线和你谈谈,能不能替嘉禾写几个剧本。”

    周兴盛沉吟不语,眼睛看向了邹文淮。

    邹文淮虽然是电影大亨,但也没有那么大的能量逼迫他,毕竟他上面还有一个向胜在,所以这才找上了向胜,让他牵线。这时见他的目光看了过来,立即笑道:“价钱好商量,或者我们也可以合作拍片,总不会让周老板你吃亏的。”

    这话说的,很直白了。

    周兴盛心下感叹了一下:“原来,我已经成长到这个地步了,邹文淮、向胜这些大佬都不能也不会轻动的地步。”

    没想多久,周兴盛就有了答案,看着邹文淮说道:“邹老板既然这么有诚意,我周兴盛再不答应,那也太不识好歹了。这样吧,我们可以合作拍片。”

    邹文淮一怔,旋即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直接卖剧本给他是肯定不会的,要合作就合作拍片,不过他也没觉得这事有多严重,所以立即就点头说好。

    合作拍片,固然会损失一大笔利润,但同时也分担出去一部分风险。

    ;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三十一章 零售业要立足本土化!() 
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

    一句火遍全国的zhōng yāng电视台广告词,塑造了中国内地有史以来第一家现代化的大卖场。而要提起内地的大卖场,就绕不过提郑、州亚细亚商贸集团这个坎。

    1989年,受rì本最大零售集团“八佰伴”的影响,郑、州人王逐州着手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现代化大型零售超级市场,并且在童年将广告做到了zhōng yāng电视台,是零售业界第一家在zhōng yāng电视台做广告。

    在那个年代,“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的广告词红遍全国,而亚细亚超市也成为了人们跟随摩登cháo流的一个去处。

    很难想象,在89年的时候,内地居然出现了媲美后世大型超市模式的亚细亚。大卖场、平价策略、服务周到热情,统一的着装,全是一个个漂亮的妹子,就像是后世的某个大型超市穿越回去了一样。在当时而言,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令人目瞪口呆。

    成绩也果然不负众望,紧随cháo流而走的亚细亚的发展是一年一个台阶,90年年销售1。8亿元,91年2。3亿元,92年就破了三亿大关,以摧枯拉朽的力量席卷整个中国内地,更是拉开了郑、州乃至全国商业流通体制改革的大幕!

    到了1993年,亚细亚领导制定了更加宏伟的目标,将亚细亚定位在了中国最大零售商业连锁的帝国,与rì本“八佰伴”、美国“沃尔玛”媲美。成为世界最大零售商业集团之一。

    不过,最后的结果却是令人大跌眼镜,扼腕不已。

    似乎印证了后来的一句话“领先一步是先驱,领先两步是先烈”,亚细亚疯狂甚至可以说盲目的扩张,令亚细亚的管理以及资金方面是彻底的混乱了,最终和他的对手以及老师“八佰伴”一样。轰然倒下了,而且还是在同一年倒下的。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周兴盛琢磨着他的大卖场计划,自然是看准了大卖场在后世内地的蓬勃发展。生活大卖场、电器大卖场、服装大卖场、、、、、、、,做零售业的。总之就要一个字“大”。

    “大润发”这个后世内地零售商业连锁帝国,名字里就有着“大”字。

    销售的市场,总是在不断的变化的。

    以前是卖方市场,民众只能被迫接受;但逐渐的,现在就已经是买房市场了,民众买什么,生产厂商就生产什么。

    而零售终端,以前是杂货铺,然后便利店、士多店这些,接着演变成专卖店、超级市场、大卖场。

    生产厂商、零售终端、民众。三者构成了一个循环。

    而在这三者里面,谁掌握的话语权大,谁就有资格做主,抢占到更多的利益。

    民众不提,那是消费者。

    在零售终端和生产厂商两者之间。注定是矛盾的双方,既要合作,也要竞争。

    在后世而言,小超市、便利店这些,从生产厂商那里拿货,就只能是受生产厂商的欺压。但反过来。超级市场,尤其是那些零售商业连锁帝国,情况就要倒过来了,因为连锁零售商掌握了卖方市场,民众是去他们那里买东西的,所以生产厂商不得不因此而低头。

    周兴盛想着以后他涉足的行业越来越多,生产的产品也越来越多的时候,如果没能掌握卖方市场,不就意味着要被那些连锁零售商剥削?

    这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肯接受的,所以转念一想,自己旗下非常有必要有这么一个零售连锁商业公司。

    周兴盛没有真正经历过,所以经营问题上就不得不慎重了。

    将大卖场开遍内地各大一线城市,这是肯定以及必须的。只是想到有个前车之鉴的“亚细亚”在那里,周兴盛就很有顾虑了。

    89年创始的亚细亚都成为了先烈,他86年让大卖场进入内地,一个不好就会不了后尘,也成为了先烈。

    所以最后和梁香凝一起讨论之后,决定先按兵不动,等到89年再进入内地市场也不急,先开发香港市场,或许再开发台、湾、rì本以及其它经济比较好的亚洲各国。等稳固了大后方,再进入内地,以做万全之策。

    而且,开发香港、台、湾、rì本等地区和国家的市场,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了,等稳固了这些后方,内地的市场也刚刚好处于萌芽阶段,时机上来说正好合适。

    “各个国家的市场情况不同,各个地区的市场情况也不相同,开大卖场,最忌讳的就是一个模式,无论在哪个国家或是地区,都是同一个模式,这怎么行?就拿汽车来说吧,美国人喜欢大汽车,肌肉型的,排气量也要大,但放到我们亚洲,虽然也有人喜欢大汽车,但我想更多的人还是喜欢含蓄型的,漂亮大气之外,含蓄最重要。为什么?文化的差异使然!”讨论中,周兴盛想到了一个问题,打着比方说道。

    这番话,他并不是胡诌的。

    虽然前世的他并没有经营公司的经验,但听得多了,自然也懂得一些。

    在这里,他却是想到了后世许许多多内地之外的大型集团公司进入内地的发展情况,绝大部分都是前期亏损连连,严重的水土不服。

    就他知道的这些公司里面,就有着后世内地著名的零售连锁商业旗舰“大润发”。

    “大润发”的名号,相信后世绝大部分人都耳熟能详,它是一家台资企业,1997年才进入内地的,时间上来说可以说是很晚了。但是“大润发”却以极快的速度成长了起来,很快超越了诸多前辈们,迅速的攀上了中国零售百货业的冠军宝座!

    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大润发”在内地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刚开始时期。

    当时,大润发内地区CEO黄明段在上、海,也是内地第一家大润发超市考察的时候,发现大润发的生意居然是门可罗雀,反倒是近邻的法国家乐福门庭若市!

    还有,内地东北嘛,天气很冷,在超市里卖羽绒服应该很有赚,这是人人都懂的常识,大润发也是这样认为的,于是就大量的将羽绒服运去了东北。可是其结果,却令大润发集体失声,羽绒服在东北居然卖不动!

    后来调查才发现,不是他们的产品有问题,而是水土不服。

    比不上家乐福,是因为大润发的货架太高太厚,给人一种压抑感;羽绒服在东北卖不动,则是因为东北暖气供应方便,没必要穿羽绒服。

    可以想象,水土不服这种情况如果不克服,就算你的经营理念再成功,你的产品再好,那也是没用的。

    一番话下来,梁香凝是若有所思,同时也在本子上记了下来。

    这一幕,周兴盛很是无语,不过梁香凝坚持如此,他也是没辙,只能听之任之了。

    “还有呢?”记完,梁香凝抬起了头来看着他,又问道。

    “额,没有了!”周兴盛差点呛着,好一会才道:“做生意嘛,道理基本上是相同的,尤其是做实业的。只要水土不服这个问题克服了,我想公司的发展应该是不会有问题的了,除非人员不作为或者公司发展战略失当。”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梁香凝颇有刨根问底的态势,似乎不把他榨干了就不罢休似的。

    周兴盛苦笑一声,还是继续耐心的说着:“大卖场这事,我是让你去当总裁的,负责全面的工作,不过并不是叫你什么事都做,那还不累死啊?我可舍不得。你只要抓一下大方向就行了,具体的工作就安排下面的人去执行就可以了。下面的人在负责具体的工作的时候,自然也是安排再下的人去执行,这样一层一层往下,事情不就简单了很多?”

    梁香凝一想也是,不过听着周兴盛这样说,心下也是一恼,白了他一眼后,嗔道:“谁让你什么都懂似的,而且比我看得都远,我不问你的话,如果做错了怎么办?那可是几千万上亿港元的大生意,总不能草率行事吧?”

    得,感情他懂得多了也是他的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