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成王败寇-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道是多少乡绅富户的全部家产。

    “一共是四百二十两黄金,三万一千四百七十八两白银,八十万文钱,折算起来,为三万八千八百五十一两白银,加上前面剩下的八千一百两白银,合计四万六千九百五十一两白银。。。”

    戴能祥说话的语速禁不止加快了,近四万七千两白银,减去明日需要赏赐的白银,还剩下四万五千六百多两白银。

    戴能祥一辈子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黄金白银,岂能不激动。

    “戴能祥,不对啊,我怎么没有听见有折算的珠宝。”

    “少爷,李大哥吩咐了,所有的珠宝都放置在一边,还有部分的黄金,这些都是少爷应该要得到的,若是少爷不要,那所有的兄弟也不敢要赏赐了。”

    李勇这样做,倒不是说让吴帆徽将所有的珠宝都独吞了,这里面是有深意的,今后吴帆徽赏赐某个人,可以拿出来珠宝,更是可以拿出来黄金。

    吴帆徽也明白这层意思,没有继续多说。

    李勇进入屋子的时候,抱着一个不是很大的檀木箱子,显得有些吃力。

    “少爷,这里面有二百七十两黄金,还有珠宝,属下要马继刚给少爷送到家里去。”

    “先放在这里,最近一段时间,我暂时不会回去,马鞍山村需要整修,房屋破败,一些窑洞怕是要垮塌了,明日开始,所有人参与劳作,此外田地也要种,妇孺之中,我看不少人是可以劳作的,让她们尽力种一些粮食,是不是有收成,就看老天的意思了。”

    吴帆徽留在了马鞍山村,没有马上回到县城去,尽管说只有十里地。

    从这一天开始,马鞍山村的模样开始出现变化,吴帆徽的要求很明确,也让众人感觉到奇怪,房屋和窑洞的外观不是很重要,关键是整修好内部,所有的兄弟,每天训练一个时辰的时间之后,马上开始整修房屋和窑洞,妇孺中间,抽调出来十人负责做饭,其余的人都去田间劳作,谷雨季节就要播种小米,提前的耕作是必须的。

    二月初十,刘方恒和王德才从县城购买了四头耕牛,让田间的耕作变得容易了很多。

    吴帆徽参与每天的训练,训练之余,他开始看书,此番以游历的名义出征,本来以为需要很长的时间,是知道来回也就是十天左右,他携带的书根本就没有时间看。

    下半年的乡试,吴帆徽可不敢小视,尽管身为小三元,也不能够掉以轻心。

    让吴帆徽欣慰的还是所有兄弟的情绪,包括妇孺,赏赐的白银全部都发下去了,这极大的鼓舞了所有人的情绪,尽管在马鞍山村,暂时不用消耗钱财,但今后肯定是有作用的。

    生活方面是有着充足保证的,隔一段时间,刘方恒与王德才两人就会进入县城,购买大量的肉食和菜肴,用马车拖回来。

    吃住都有了保证,日子也稳定下来,该出力的地方自然是要出力的。

    时间转眼到了二月底。

    吴帆徽正在屋里看书,王宝福进来禀报,说是吴氏家族的族长来了。

    吴帆徽没有觉得奇怪,尽管他表现的很是隐秘,而且马鞍山村村口时刻有人守卫,寻常人不准进入,所有人住宿的窑洞以及存放钱粮的窑洞,都是相对集中的,新建的马棚距离同样不远,但阵势还是很大的。

    吴帆徽走出了屋子,看见了迎面而来的族长吴缅清和管家。

    “谦珏,回来应该有一段时间了,刚刚我一路走过来,看见不少人啊。”

    “族长,管家,快请进屋说话。”

    吴帆徽没有直接回答问题。

    进屋之后,管家没有坐下,而是习惯性的走出屋子,关上房门,吴帆徽也示意身边的王宝福,泡茶之后,到屋子外面去。

    屋里只剩下两人的时候,吴缅清的神色变得严肃了。

    “谦珏,我没有想到,你弄出了这么大的阵势,还好县城里面平静,我给出的解释,是搬迁一部分人的族人到马鞍山村,家族的护院也全部都到马鞍山村。”

    “谢谢族长了,谦珏这段时间较为忙碌,还没有来得及去拜见族长,马鞍山村破旧的地方太多,需要耗费气力休整,马上也要播种小麦,田地也需要整理,等到这里的事情忙的差不多了,我就回到城里去了。”

    吴帆徽没有说有多少人,也没有说这些人是什么来历,吴缅清自然不会多问,该说的事情,吴帆徽自然会开口说出来的。

    “谦珏,你离开的这段时间,家里一切都很好,你不用挂念,只是连续几年的时间,粮食收成都不是很好,这么大一个家族,维持有些困难。”

    吴帆徽眨了眨眼,要是外人这样说话,他会毫不犹豫的开口回绝,不过吴缅清开口就不一样了,其实吴缅清如此说,就是想着试探。

    “明日谦珏派人运送五十石粮食,五百两白银,这如何解释,怕是要族长操心了,谦珏不好开口说的。”

    吴缅清脸上不多的肉跳动了一下。

    “如此就好,有了这些钱粮,能够解决很大的问题,不过,谦珏,你还是要小心。”

    “谦珏知道了,族长放心,谦珏有分寸的。”

    吴缅清和管家离开之后,吴帆徽皱起了眉头。

    吴缅清的提醒是对的,他吴帆徽和吴氏家族,实力不是很强悍,甚至连县衙都对付不了,所以吴缅清会时常的提醒,就是避免引起官府的注意。

    吴帆徽不准备造反,他要通过科举考试的道路,获取到权力,但是在真正获取权力之前,他还是需要小心的,不能够被别人特别的关注,他本就是小三元的身份,让人刮目相看了,若是表现过于的抢眼,难免会有居心叵测之人背后算计。

    该注意的地方还是要注意。

    天快黑的时候,吴帆徽吩咐王宝福收拾东西,他准备回到县城去了,村里的事情,不需要他时刻关注,李勇等人完全能够应对,再说大的事情基本都安排好了,接下来就是落实的事宜,他需要回家去看看父母妹妹,也看看李佳翠和李靖飞的情况怎么样了。

    最令他头疼的还是婚姻的事情,看来难以躲过了。

    ps。追更的童鞋们,免费的赞赏票和起点币还有没有啊515红包榜倒计时了,我来拉个票,求加码和赞赏票,最后冲一把!

第一百一十三章 建议() 
明天就是515,起点周年庆,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礼包书包,这次的515红包狂翻肯定要看,红包哪有不抢的道理,定好闹钟昂

    三月初五,吴帆徽回家了,从正月二十八离开,一个多月的时间,他的“游历”结束,剩下的时间,就是要在家里老老实实的读书,准备九月的乡试,因为七月初就需要从家中出发,前往西安府城,所以吴帆徽在家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是四个月的时间。

    吴庆超与王和翠根本不知道吴帆徽早就回到了米脂,在马鞍山村大半个月的时间,这也难怪,吴庆超每天都忙于帐房的事情,特别是在帐房收入五百两白银和五十石粮食之后,他是更加的忙碌,毕竟需要考虑如何的管理还这些钱粮,保证家族的正常运转。现如今的粮食金贵,每石小米价格达到十两白银,每石面粉甚至需要十二两白银了。

    吴帆徽只能够是感慨这个时代信息的闭塞,对于寻常百姓来说,眼睛里面能够看到的,就是头顶上面的一片天,朝廷对他们的严格的管理,让他们被死死的管控,几乎没有出门机会,而那些能够走出去的,几乎都是有功名的读书人。

    吴缅清的提醒,让吴帆徽隐隐有些担心,吴缅清能够知道马鞍山村出现的变化,知县卢为标不可能不知道,而吴缅清解释的借口,卢为标不可能完全相信,若是卢为标暗地里找麻烦刁难,吴帆徽会很为难,现如今他之时廪膳生员的身份,吴缅清也不过是举人的功名,还不能够与卢为标撕破脸皮。

    卢为标如今很是倚重吴氏家族,县衙里面安排了好几个吴缅清举荐的吏员,可要知道卢为标毕竟是知县,三甲进士,也是有脾气的,若是认为吴氏家族背着他做出了很多事情,内心肯定不高兴,人家知县大人要算计吴氏家族,也是可能的。

    吴帆徽必须将一切的危险的苗头,都掐死在萌芽状态。

    他分析过卢为标的心理,作为天启年间的三甲进士,卢为标安排到米脂县担任知县,可谓是倒霉到家了,哪怕在北直隶或者南直隶的京畿县做县丞,日子也要舒服很多。

    卢为标来到米脂县三年的时间,怕是一直都想着能够离开的,当然目前的情况之下,若是交换到神木或者府谷等地做知县,卢为标怕是要气的跳河。

    投其所好任何时候都是结交人最好的办法。

    在家歇息了几天,考校了李靖飞的学习,听了吴明丽、吴明芳和李佳翠弹奏的文武七弦琴以及古筝,予以了表扬之后,吴帆徽前去拜见知县卢为标了。

    来到县衙,他已经是轻车熟路,在衙役的引路之下,来到大堂后面的厢房。

    卢为标曾经在三堂见过他,这一次却安排在大堂后面的厢房,这里面态度的变化,吴帆徽岂能不知道,不过他有信心。

    “谦珏,听闻你出去游历月余,可有什么收获。”

    “老师面前,学生不敢说有什么收获,只是在游历过程之中,听闻了两件事情,学生想着请教老师。”

    “哦,是什么事情,说来听听。”

    “第一件事情,学生听闻,去年底的时候,后金鞑子入关劫掠,威胁到京师了,学生很是吃惊,想着详细询问,也不好开口。”

    卢为标看了看吴帆徽,没有开口说话。

    “第二件事情,就是听闻皇上立皇太子了。”

    卢为标的眼睛里面瞬间迸射出来光芒,皇上册立皇太子的时间不长,还没有到一个月的时间,虽说已经诏告天下,不过这延安府各地都是乱糟糟的,寻常的百姓不应该知道这些事情,吴帆徽是怎么知道的。

    吴帆徽出去游历的事情,卢为标还是知道的,他也赞成其出去游历,毕竟县学的水平不行,教授吴帆徽有些吃力,还不如出去见见世面,不过卢为标知道的消息,吴帆徽没有出去游历多长的时间,很快就回到了米脂县,而且直接到了马鞍山村。

    消息的真假,卢为标不是特别清楚,他一直都觉得吴帆徽不同凡响,这小子虽然只有十五岁的年龄,但是说话做事绝不是普通十五岁少年能够做到的。

    “谦珏,你说的这两件事情,都是真的,这是朝中的事情,你想着请教我,我也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原来是这样,学生对这两件事情,有些唐突的想法,不过有些牵强,在老师面前说出来,还望老师不要责怪。”

    “想到什么就说。”

    卢为标明显没有上心,这朝中大事,吴帆徽不过是廪膳生员,能够说出什么认识。

    “这第一件事情,后金鞑子入关劫掠,学生觉得,不管后金鞑子如何威胁京师,还是进攻其他的州县,目的不过是想着劫掠一些钱财,未必真正想着进攻京城,也未必会在关内长时间的停留,到时候自然会撤离。”

    “谦珏听闻后金鞑子是借道蒙古,绕道进入关内的,这后金鞑子虽然骁勇,可他们在关内无根无凭,就好比是水上飘着的浮萍,没有根基,无法稳住,百姓是绝不会支持他们的,对他们恨之入骨,朝廷大军也是要围堵他们的,狠狠的打击,故而谦珏以为,后金鞑子的内心是怯懦的,他们愈是准备进攻京师,愈是显露出来内心的惊慌。”

    。。。

    卢为标已经瞪大了眼睛,皇上从去年十一月开始,就调集各路大军进京勤王,现在京师一带依旧是风声鹤唳,后金鞑子正月攻陷永平府城和滦州之后,京城已经是一片乱局,好在新上任的中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稳住了局面,让京城不至于陷入到彻底混乱之中。

    如此的局面,卢为标当然不会说出来,他绝对想不到,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能够如此分析。

    想想这个分析也是有道理的,后金鞑子为什么刚开始选择进攻京城,后来又转而进攻永平等地,并没摆出决战京师的架势。

    “至于皇上册立皇太子的事宜,谦珏以为,怕是皇上担忧京师之局势,立下皇太子,希望能够稳定局面,这是谦珏斗胆猜测。”

    “谦珏以为此举虽有必要,不过大可不必过于着急,后金鞑子不可能在北直隶长期逗留,他们没有依靠的根基,且他们深入到关内,没有任何的支援,粮草无非依靠劫掠获取,如此无根基之战,想必后金鞑子里面的军官也是明白的。”

    “学生有一个建议,很是唐突。”

    卢为标几乎是迫不及待的开口了。

    “谦珏,你有什么建议,快点说出来。”

    吴帆徽脸上没有什么吃惊的表情,反而显得有些犹豫,其实他内心已经笑开了花,自己这次送了一个大大的好处给卢为标,那么卢为标肯定是会给与回报的。

    根据他掌握的历史知识,皇太极应该是在三月底率领大军就撤离关内,带着劫掠的钱财和人口,回到辽东去了,不过皇太极也出现了失误,那就是让阿巴泰率领部分的军队,占据关内的滦州、永平、迁安和遵化,这位后金最为睿智的大汗,怕也是昏头了,没有大军的支撑,没有援军,隔着山海关这座屏障,阿巴泰怎么可能守住四座城池,所以后来孙承宗率领大军,在五月的时候,顺利收复了这四座城池,阿巴泰则败逃回辽东。

    若是建议卢为标给皇上写去奏折,此刻焦头烂额的崇祯皇帝,看见了这样的奏折,岂能不高兴,而事态的发展会让卢为标这份奏折愈发显得珍贵,到时候卢为标就算是不想得到提拔,怕都是不大可能的。

    “学生以为,老师可以给朝廷甚至是皇上写去奏折,言后金鞑子外强中干,不敢进攻京城,且最终无法坚持,肯定会撤离关内,只要朝廷上下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击败入侵的后金鞑子。。。”

    卢为标的精神已经高度集中,吴帆徽提出建议的时候,他就在思考,京城近来的局势如何,他还不是特别清楚,但正月的时候,京城是很乱的,甚至有不少的王公贵族都想着逃离京城了,若是按照吴帆徽的分析,那么这一切很快就会结束,只是皇上和朝中的诸多大人看不出来,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自己要是这个时候写去奏折,一边分析局势,一边表明决心,万一引发了皇上或者内阁的注意,岂不是撞大运了。

    想到这里,卢为标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谦珏,你的分析,我不敢苟同,不过你小小年纪,就能够有如此的想法和认识,很不简单了,我希望你好好温习功课,争取在今年乡试的时候高中。”

    离开县衙的时候,吴帆徽暗暗瘪嘴,这个卢为标,又想当表子,又想立牌坊,他以为自己看不出来,其实早就动心了。

    吴帆徽可以断定,卢为标一定会马上给皇上和朝廷写去奏折,而且还会很好的表明自身的决心,什么愿意前去杀敌、愿意为国捐躯等等,这等的决心表下,奏折到京城的时候,后金鞑子的大军也应该快要撤离北直隶了,而且各地勤王的军队,特别是湖广、四川等地的军队,即将抵达,到了那个时候,局面肯定出现变化。

    皇上看见这样的奏折,岂能不注意。

    ps。 5。15起点下红包雨了!中午12点开始每个小时抢一轮,一大波515红包就看运气了。你们都去抢,抢来的起点币继续来订阅我的章节啊!

第一百一十四章 伏笔() 
一个月时间过去,气候开始变得炎热,四月已经是春末夏初,气候变得逐渐炎热起来,也是很正常的,唯一不正常的是,这个冬季雨水依旧很少,可以说几乎就没有怎么下雪下雨。

    三月底发生的一件事情,让延安府所辖各地的局势稍微松动了一些,那就是大量的流寇,从神木渡过了黄河,进入了山西,留在延安府各地的流寇已经不多,而且都是小股人马活动,对于府州县衙门不能够构成任何的威胁。

    延安府知府,包括陕西巡抚,才不会关心流寇到山西去干什么了,只要流寇的主力离开了陕西和延安,那么他们就送了一口气,接下来该操心的是山西巡抚,山西的各级官吏,不是陕西的各级官吏了。

    这种认识是非常可悲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旦大明王朝的根基动摇,不管是陕西还是山西,最终都要遭遇灭顶之灾,可惜的是,这种根深蒂固的认识,一直到流寇进入京城,依旧还是存在的,只要自家暂时安全,别人家发生什么事情,不需要去考虑。

    吴帆徽的确是认真在家里看书,每隔两天时间,李勇等人就会来到县城,禀报马鞍山村的情况,一切都很正常,相隔十天左右的时间,吴帆徽也会到马鞍山村去看看,让吴帆徽最放心的是,县衙没有人关注马鞍山村出现的变化,没有谁理睬马鞍山村为什么突然出现不少的人,那些试图回到村中去的庄户人家,也有专人出面让他们放弃回村,到其他地方居住。

    这肯定是公关的结果,想必知县卢为标想清楚了一切,马鞍山村毕竟属于县城的门户,村子能够安静稳定下来,对于县城的稳定也是有好处的,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县城到马鞍山村,以及到十里铺镇,都变得安全,看不见任何的土匪了。

    吴帆徽一直都担心城南三姑的事情,担心三姑什么时候会大着嗓门上门,为他这个小三元介绍别人家的姑娘,还好这一个月的时间过去,吴庆超与王和翠始终没有提及,好几次王和翠大概是想着提及此事,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一直到四月中旬,吴帆徽才明白其中缘由,也才真正的放心,原来是族长吴缅清出面了,告诉吴庆超与王和翠,他吴帆徽的亲事,暂时不要着急,距离乡试没有多长的时间,不要因为说亲的事情影响了学业,那样得不偿失。

    一个多月平稳的日子,倒是让吴帆徽觉得不自在,有些时候他忍不住暗骂自身,不管是几百年之后,还是如今穿越了,最大的目的不就是过上安稳的日子吗,谁愿意整日里的颠沛流离,或者说脑子里总是装满大大小小的事情,做梦都在思索应对的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