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瑜必须死。”
孙翊来到府后,第一句话就是如此。
孙氏宗族纷纷叫好,虞翻无奈只能作罢。
孙翊对虞翻道:“虞功曹,某若继位,你当为某之长史,叔父可做大都督。”
虞翻张了张嘴什么都不再说,孙静抚须道:“某是为孙氏政权,不是为官,事成之后某扔回富春,大都督一职,主公还是不要轻易授人,不然……前车之鉴。”
是啊!不然,周瑜就是前车之鉴。
孙翊明白孙静所说,虞翻亦为孙静不要官的行为感动,说到底他支持孙翊心里未必没有一丝争权夺利的意思。
孙翊统一文武意见后,道:“那就先攻孙府,救出大哥,而后再发兵周瑜府邸,灭了周瑜这厮。”
“喏!”
孙静等人自以为做的隐秘,殊不知早被周瑜所侦知。
如今周瑜府上,一阵悦耳的琴声响起。
丁奉引着一个青年文士大步走来,那文士看到周瑜在弹琴,拉住丁奉,二人轻轻走上前静静听周瑜弹完一曲。
“好,好琴,好曲。”
是仪在周瑜弹完鼓掌道:“人都言大都督将死,没想到大都督竟然有心在此抚琴。”
周瑜看到是仪,道:“原来是子羽兄,子羽兄说说看,某怎么算将死之人?”
是仪上前低声语:“大都督难道不知孙奋武已联合虞仲翔欲某大都督,大都督莫非真不知吗?”
周瑜听完哈哈大笑,随后一指城外道:“子羽兄,可知朱休穆已派其弟朱据率五千精锐屯于城外,只差某一声号令,便可杀进城来。”
是仪一愣:“朱休穆,不是向来反对大都督吗?”
周瑜苦苦一笑,道:“仁兄有所不知,晋王,不,晋帝已放二公子回来,朱休穆已亲自去接。”
“啊?”
世人皆知,刘备与朱儁关系颇为不错,如今还在长安讲武堂任职,刘备称帝,还进封其为平贼大将军,益阳侯。
第二十二章孙权继位()
♂
“杀啊!”
会稽城中在夜晚时分喊杀声四起,孙翊、孙静整合手中兵力及各士族私兵朝孙策府邸杀去。
城中百姓皆闭门不出,一些亲孙氏士族趁机参军,大部分士族都静观其变,这明显是孙氏内部争权问题,跟他们无关。
陈武早已做好准备,在他发现孙翊是假装的时候,便去面陈小吴夫人,请小吴夫人带着孙匡、孙香出府躲避。
小吴夫人摒除当初的慌乱,一脸沉静的道:“不,老身,哪里也不去,老身就不信叔弼还敢不认老身,孙幼台(孙静)还敢不认老身?”
“夫人,刀兵无眼。”
陈武再次劝道。
小吴夫人道:“不必再言,老身领着香儿、匡儿去伯符房外,老身不信他们敢在伯符面前欺负这孤儿寡母。”
“喏!”
陈武劝不动,想想觉得小吴夫人这个举动挺好,孙翊想上位,总不能顶着弑兄杀母的名声吧!
孙策的府邸占地面积极大,孙翊跟孙静分几路进攻孙府,最危机的时刻都已杀进孙府,离孙府卧病房间只有几十步。
然而朱据、全琮分别率军杀入城,朱据直袭孙静大军之后,全琮率军攻打周瑜府邸的孙家军。
此战,一直打到天亮,孙静、虞翻被俘,孙翊力尽被擒。
当周瑜出现几人面前时,几人才大呼中计。
孙翊更是破口大骂。
周瑜冷冷看了他们一眼,就走向小吴夫人:“夫人,都是某做事不严谨,惊扰您了。”
小吴夫人摇头:“公瑾,不怪你,都是老身没看好叔弼,才有今日之祸,叔弼不会死吧!”
小吴夫人满脸期冀的看向周瑜,她极希望从周瑜口中说出:“叔弼不会死的”话来。
周瑜摇摇头道:“夫人,随仲谋来得还有顾元叹、张子布皆精明之人,恐怕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小吴夫人闻言,难过的闭上眼,泪水忍不住落下来,孙策是孙坚跟他姐姐的亲儿子,孙翊也是啊!一次死俩,真的让人很伤心。
“就不能求求情。”
小吴夫人道。
求情?
周瑜扪心自问,若是他遇到这情况,巴不得趁机灭了孙氏全族,这样刘备就能彻底接受江东六郡,兵不血刃呐!如此良机,谁会放弃?
孙静此刻也明白事情的严重性,没想到刘备真敢把孙权放回来。
虞翻也是一脸死灰,枉他精通易学,没想到竟然自己找死。
孙翊满脸不可置信的吼道:“周公瑾,你不能杀我,不能杀我,我才是大哥死后最合适的继承人。”
孙翊不甘心的大吼,可是朱据、全琮皆手持利刃瞪着他,如果周瑜一声令下,他二人绝对愿意亲自杀了此人,献功于晋军前。
周瑜只是挥挥手,道:“把他们都拉下去,等候二公子处理。”
“喏!”
孙翊被押走前还大呼小叫:“周公瑾,你不能杀我,不能杀我,我是大哥死后最合适的继承人,最合适的。”
孙静一脸死灰,虞翻亦好不到哪里去。
孙权到会稽城前一天,孙静自缢于牢中,虞翻在牢中装疯卖傻,唯有孙翊还在大呼自己是最合适的继承人。
孙权在甘宁、周泰、朱桓等人的护从下进入会稽城,而后派朱桓接受会稽城,派周泰、周善兄弟接手孙策的卫队。
孙策已死,孙权为其扶灵发丧。
一月后,孙权正式继位,仍拜周瑜为大都督,周瑜固辞不受,孙权三顾周府,周瑜才起,除大都督号,求屯兵于柴桑。
周瑜屯兵柴桑,就意味着放弃江东军中大权,柴桑近庐江、江夏,江东与晋军交好,那周瑜的目标就是江夏,孙坚死于江夏,这是孙策乃至孙氏永远的心痛,孙策早夭,周瑜当然要为孙策完成这个遗愿。
孙权自然巴不得周瑜离开权利中心,三留不住便趁势同意周瑜前往柴桑屯兵。
周瑜只带亲卫三百余人前往柴桑,临去前为孙权举荐是仪、步鸷、徐盛、贾华等人。
孙静已死,孙权便放了孙暠,至于虞翻被无罪释放,孙权还在顾雍、张昭的建议下仍任虞翻为功曹。
孙权麾下文有顾雍、张昭、庞统、是仪、步鸷,武有朱桓、甘宁、周泰、徐盛、贾华等人,迅速在会稽城站稳脚跟。
而后吴郡太守朱治、丹阳太守吴景,桂阳太守吕范,零陵太守程普,豫章太守孙贲等地方郡吏纷纷派使来贺。
黄盖平乱于丹阳,全柔用兵于吴郡,两人都很快平定匪乱,率军而回。
眼看孙权就要坐稳江东,山越部众反,大半个会稽郡几乎一夜之间落于匪手,孙权正准备迁都于吴郡。
扶着自己父亲灵柩回吴郡的孙暠,在孙静丧礼上招揽当地士族,斩杀富春长,而后在富春起兵讨伐孙权。
豫章太守孙贲已起兵相助,唯有丹阳太守吴景还算冷静。
钱塘长一边死守城池一边向孙权求援。
孙权随即以全柔为将,甘宁为先锋再次杀回吴郡。
甘宁威风在益州,孙暠原以为他善路战必不善水战,麾下儿郎说不定也水土不服,战力不强,就像先杀甘宁,再破全柔。
谁知道两军交战,甘宁身先士卒,只八百人将孙暠先锋一万人杀得大败。随后败军冲跨孙暠大军,孙暠落荒而逃,逃回富春。
孙暠本准备在富春死守,以待孙贲援军。
可谁想甘宁率军连夜至富春外,此时全柔大军还在余暨城。
孙暠惊慌下再次弃城而逃,甘宁随即杀入城,而后将投降的孙暠军分类杀死,依附孙暠的水匪全部被斩杀,当地民众被放回。
一时间甘宁名声大噪。
相比于孙暠儿戏般的起事,孙贲就要难处理的很,孙贲原本追随孙坚作战,又曾统领孙坚余部,还是袁术委任的豫州刺史、丹阳都尉,可谓麾下颇有精兵强将。
孙权极为挠头,是周瑜孤身入豫章,说服孙贲,孙贲才再次向孙权投降,孙权命其仍为豫章太守。
孙权同时启用贺齐出任会稽都尉,专注平定会稽山越,贺齐历时数年才平定山越。
孙权趁机迁都于石头城,即今日之建康、金陵、南京城。
第二十三章公孙度跟阳仪的双簧()
♂
最近有读者说还更新吗?其实大大们不需要担心,因为曹操还没死,孙权还在逍遥,肯定还没完本,既然没完本夜色就会写。这本书自捡起来也有一百多万了,一百万也算一中篇历史文,夜色怎么也能赚几毛钱,如果真要进宫,没必要再在这本书上浪费时间不是。
请安心,这本书一定会完本,不过可能写不到二百万了。
辽东,襄平。
自公孙度派柳毅渡海收取东莱诸县惨败而回后,整个辽东都呈现不稳的态势,尤其是刘备平灭袁绍,坐稳河北后。
这种不安的情绪来自于公孙度连年的征伐跟在郡内乱杀士族,尤其是郡内大族,比如前河内太守李敏避乱辽东,被其灭族,连其父的尸体都被公孙度挖掘出来。
郡内大族田韶被灭,前襄平令公孙昭因征其子为伍长而被杀,同时公孙度妒贤嫉能,自立以来先后斩杀郡内大族一百多家,几乎使得辽东一带再无大族。
反而如柳毅、阳仪、公孙模、张敞等寒门士子被重用。
公孙度一边大肆残杀郡内士族,一边招贤纳士,重金延请郡外士子、士族,如历史上有名的管宁、邴原等,如流亡的太史慈,虽然这个时空,太史慈、管宁都被刘备捷足先登,可是公孙度依然延揽不少士子。
刘备整合中原,必然会挥兵东进,平灭公孙度。
尤其是刘备灭袁绍后,留张飞为征南将军、韩当为度辽将军,田豫为辽西太守,田畴为护乌桓校尉兼玄菟太守,阎柔为护鲜卑校尉。
其时,轲比能远遁,三郡乌桓十不足一,汉人占据塞外,刘备还在幽州留重兵,足以说明下一步用兵就是辽东。
公孙度在柳毅惨败而回后就向刘备称臣、纳贡,并斩柳毅首级,送到田豫处,称东莱之乱全是柳毅自作主张而为,与他并无干系。
实际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说不说破就看刘备有没有用兵辽东的心思跟时机。
刘备留下柳毅首级,打发公孙度使者回去。
公孙度在惶惶不安中渡过建安元年,第二年听到刘备称帝,又向刘备称臣,这回刘备开恩,任命其为平州牧、征辽将军。
这时郡内才安稳下来,公孙度遂宴请群臣。
大宴时,公孙度长史阳仪劝谏道:“主公,中原大乱,主公拥兵十万,近击乌桓,远征高句丽,又跨海击东莱,威名震辽东,晋王岂会不忌惮?如今不征主公去中原,反而以高官封赏主公,实乃安抚、迷惑主公之举,某料今、明两年,中原战事起好,否则晋军必伐我辽东。”
“放肆!”
公孙度闻言大怒,以酒樽击阳仪,阳仪猝不及防被砸的满脸花:“某看汝才是狼子野心,离间某与陛下之间的君臣情谊也!来人,给某拖出去斩喽!”
公孙度大手一挥,就有羽林军甲士拖走阳仪。
阳仪仍喝道:“主公,某一心为主公着想,主公且不可学孙某,死不知因何死?”
“主公三思啊!”
公孙度残暴无节,先杀柳毅又欲杀阳仪,这使得群臣无不担忧自己的处境,因此纷纷劝阻。
公孙度听阳仪把自己必做被刺杀的孙策更是暴怒,执意要杀阳仪,最后公孙康出面为其求情才罢休,仍命人杖责阳仪一百。
阳仪几乎丢了半条命。
群臣顾忌到自己的性命,只能眼睁睁看着阳仪被毒打,有些人甚至决定立刻辞官而去,毕竟中原大势一定,正是投靠刘备的好时机。
阳仪被羽林军的甲士拖到自己家中,而阳仪家中公孙渊早已等候多时,公孙渊看到阳仪忙走到阳仪身边问道:“长史,您没事吧!这帮兔崽子下手也太重了,某这就去查是谁动的手,某去处理他们。”
“嘶!世子嘶!某,嘶!还能,嘶!忍受的住!”
阳仪一开口就牵动屁股上的伤,虽然阳仪早年乃贫苦出身,可这几年养尊处优惯了,哪里受得了这苦?
刚才阳仪差点捱不住,张口求饶。
其实这就是阳仪跟公孙度演的双簧,公孙度自然知道自己的处境,原本公孙度引为心腹的寒门士子,因为刘备一统河北而人心不稳。
如果公孙度不趁刘备无暇东顾时处理内部危机,到时候这帮人就能把公孙度卖了来求他们的荣华富贵。
因此,阳仪为其献了此计。
虽然此计有伤公孙度威名,可是却能使得辽东凝成一股绳,再说公孙度名声本就不好,如今快要完蛋,自然更加残暴。
这帮人心不稳的家伙面对更加残暴的公孙度就好好考虑清楚,是不是要冒着被抄家灭族的危险继续面对公孙度?
其实这也是阳仪想大权独揽的一种手段,公孙度越发残暴,身边亲近的人就越少,值得信任的就更少,那阳仪这位老班底得到的权利就越大。
原本杖责一百只是演戏,只有最初几下是真的,可不知怎么回事,从头到尾都是真的。
阳仪不傻,自然知道是这位世子搞得鬼,不然谁会对长史下狠手。
公孙康代公孙度安抚阳仪一番,又嘲讽几句才离去。
阳仪看着公孙康离去的身影思虑良久,连疼痛都忘了,公孙康如此对待自己,公孙度死后,恐怕自己的日子不好过啊!看来自己得在公孙度还活着的时候早做打算。
阳仪想着就要起身,忘了有伤的后果就是换来钻心般的疼痛,接着就传来极致的呼痛声。
刚刚走出阳府的公孙康听到阳仪的惨呼声不由冷笑,其实比起其父残暴,任用寒士,公孙康更信任士族,因为士族有家有户,想要叛乱就得好好考虑,而不是今天这般,担心这帮人举城而降。
身为寒门首领的阳仪,自然不被公孙康待见。
公孙度与阳仪的双簧演的不错,或者公孙度不得人心,当夜就有十数属吏欲挂印而去,结果被早有准备的公孙康抓了个正着。
公孙度大手一挥,立刻将他们全部处死,而后挂到襄平城门口示众。
又有数名属吏告病,也是同样下场。
有宗族的被灭宗族,有家有口的全家被杀,一时间整个襄平都处于风声鹤唳的态势中。
原本阳仪以为自己府邸里会有晋军使者,他没想到晋军细作的经验或者老辣远超阳仪的想象,当夜不仅没有人联系他,直到他病好都没有联系他。
不是阳仪不重要,而是晋军细作处理这事有经验且老成,使得阳仪的双簧计落空。
第二十四章毒杀()
♂
襄平。
自离阳仪被打一月后,襄平由风声鹤唳重新变得平静下来,这一月,襄平的风声鹤唳成功散布到整个辽东地区,包括玄菟、乐浪、带方,以及公孙度颇有影响力的高句丽。
被杀之官吏过百,惨死之人多达数千,整个辽东地区再次被公孙度净化。
就连晋军细作因往辽西传递情报也被公孙康以逃兵所杀,顺带拔出不少晋军细作,好在晋军细作组织多有单线联系才没有被全军拔起。
在这种白色高压恐怖氛围中,幽州又传来一个指令:因中原战事稍息,辽东细作可便宜行事,趁机毒杀公孙度。
刘备称帝,益州、西凉战事停息,江东、淮汝之间都是小战,因此刘备就把目光投向辽东,他命令张飞制定攻略辽东计划。
张飞召集幽州各将于肥如商议,韩当、田豫、田畴、阎柔、鲜于辅、王门等诸将纷纷赶到肥如。
几人商议过后,决定先除公孙度。
幽州已定,下一步的中原决战前,必先定辽东,不然如河北之战,益州、西凉叛乱,使得刘备不能全力逐鹿于河北,差点被袁绍翻盘,此番再决战中原,自然不能再出现这事,而且他们都想在中原大战时再分一杯羹。
毕竟一旦灭了曹操,江东孙权、荆州刘表很可能趁势投降,到时天下再无大战,再想立功就难了。
刘备只是命张飞拿出一个攻略辽东计划,经过几人润色、商议,这就是今年攻辽东计划。
既然是计划就需要一个好的时机,然没有时机就要自己创造时机。
什么是好的时机?
他们觉得郭嘉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什么叫好的时机,那就是新老权利交替。
公孙康不可能夺权,那只能让公孙度去死。
“让公孙度去死?这怎么可能?幽州的那些将军脑子是干什么吃的?他们脑子里都是大粪吗?他们有没有想过万一失败怎么办?还有,竟然要我们在一月内动手,他以为我们是神呐?”
襄平一处宅院内,一个高冠博领深袍的英武男子大声疾呼。
而坐在他对面的老者却面无表情,静静听他说完才道:“风筝,不难的话,将军又怎会想到我们?做常人所不能的事才是我们该做的!”
“可……”
风筝一脸烦闷的道:“老叔,你又不是不知道,自孙某死后,公孙度又给自己增加一倍的侍卫,原本羽林军就是辽东精锐,如今又增加一倍,公孙升济因前番得事几乎不出府,如何下手?”
老叔道:“不要急,遇事多动动脑子,辽东局势不稳,某很可能被抓,这辽东大局终究要靠你来维持。”
“老叔,您怎么说的这么晦气。”
风筝道。
老叔笑道:“公孙度自以为不出府就安全,殊不知不出府才是最危险的,而且最容易一击致命。”
风筝眼一瞪,道:“老叔已有计,计将安出。”
老叔慈祥看了风筝一眼,道:“公孙升济(公孙度)喜欢吃汉人庖厨做的饭,而且吃了好几年,不巧的是这庖厨跟某有点关系。”
“老叔,欲毒杀。”
风筝见老叔点头大喜,随即忙摇头道:“不可,不可,老叔一旦那庖厨泄露,你必被他牵连,这怎么使得?”
老叔道:“风筝啊!做我们这行迟早有一死,就看死得值不值?子泰大人、国让大人都出身这行,他们岂不了解此行的危险及艰难,可他们还是下命令了!为何?恐怕是为中原决战打前站,一旦陛下定中原,天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