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深度撞击-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还真担心找不到你呢。” 金姬略微有些抱怨地说,“上个星期我就来过一次。工厂的人告诉我你的作息时间并不固定。”


“是么,真是抱歉……你知道,变化无常的天气是天文观察最大的敌人。”他有些发窘地说,“我只得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安排我的时间。”


“还是没有放弃你的梦想?” 金姬淡淡地微笑着,那一双格外明亮的眼睛定定地注视着他。


朴诚靖避开了她的目光。 “呃,这几年我的兴趣转向了寻找彗星上面,那种未知的新彗星,我想我会寻找下去。” 他竭力让自己微笑着说道。他知道自己笑得一定很难看。 


“一直?”


朴诚靖犹豫着,仿佛接受生命最终的抉择,但最后他还是点了点头——这是确定无疑的呵。可他该如何开口告诉荻子,自己面对横贯天际的汹涌星潮,在其中自由寻觅遨游的那种奇妙体验,与他对金姬深切的爱一样,都是他此生难以割舍的眷恋。


“我明白,这是你的生活……”金姬轻轻说道,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这一刻,朴诚靖分明看到她的眸子深处的那道亮光黯淡了下来,就如同晨曦中消散的星辉。她低垂下了头,在踌躇片刻后,她还是开口说道:“朴诚靖,你也许自己没有意识到,其实你这个人很有魅力,你从小身上就有一股很能吸引人的地方。你为人正直,人也很聪明,做事专注认真,一旦认定了目标就不会轻易放弃……”


朴诚靖默默地听着,一股暖流涌荡在他的心头,然而这种幸福的感觉稍纵即逝,他猜想得出金姬接下来要说些什么,但他害怕那些话语从荻子口中说出。


“可是我弄不明白,你怎么会陷入到现在这样的境遇呢。那些过去和你一起迷恋天文的伙伴都早已离开了吧?为什么你不能和他们一样,选择一种安定的普通人的生活呢?……那些一辈子都不曾特意抬头仰望夜空的人们,他们还不是好端端地生活着?”


朴诚靖没有说话,只是苦涩地笑着。时隔多年,巨大的分歧仍然横亘在他们之间,就如同一堵无形却充满斥力的墙。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等待,等待有一天你从你所沉迷的那个飘渺的世界中抽身而退,解脱出来,至少,至少是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你没有,没有……”金姬的声音突然变得嘶哑起来。


“我不能呵……”他喃喃地说,他只感到生命中的某种渴望终究还是熄灭了。


接下来是一阵令人难受的沉默。


“下个月我就要完婚了,新郎是名政府职员,” 金姬的声音在空中微微发颤,她的眼睛一直盯着远处的什么地方, “请祝福我们吧。”


就在这时,他们的四周响起一片机器的轰鸣声,工厂开工了。


“祝你们幸福……”在阵阵轰鸣声里朴诚靖听到自己愚蠢地说道。


“我想我该走了。” 金姬侧头望了望,最后向他挥了挥手。


“可你不能……”话到了嗓子眼却凝固住了,朴诚靖僵立在原地,他丧失了挽留金姬的勇气。无论如何,他都没有这样做的理由。


金姬转过身去,快步穿过眼前的空地,消失了。那纤弱的背影在他眼中定格,恍若一颗匆匆交汇却最终远去的彗星。


这颗彗星将在他的有生之年不再返复。


朴诚靖深深叹了口气,从回想中醒来,再度回到了现实,他身处的孤独的小木屋中。他呆呆地注视着四周混沌的黑暗,夜风彻骨的寒冷,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淤积在他心中,这么多年来,面对莽莽星空他第一次感到了如此绝望般的孤独,自己日复一日的守望是否真的有意义?也许;也许他真的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


他已经没有心情再观察下去了,他放下望远镜,慢慢地打开了带来的笔记本电脑。等待。闪烁的网页慢腾腾地在他面前展开,如往常一样他联上了一个有关彗星的专业网站。在这里,他下载了最新的电子星图。接着,他进入到网站的BBS区,这是圈内一个有名的讨论区,来自世界各地的“彗星猎手”们在此驻足,相互交流巡星的经验,分享着彼此的快乐。朴诚靖仔细地阅读每张帖子,时不时地飞快敲击键盘,认真地回复别人。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他一生游历甚少,从未真正离开过全罗北道,但通过网络他得以在世界各处神游,与素未谋面的同好们敞开心扉交流。要知道,随着近十年来近地天体巡天计划(NEOs)的实施,仅用肉眼捕猎彗星的热潮早已在地球上褪去,还有这么多人在坚持,他感到他并非孤立无援。想到这,他感觉顿时好多了。


他又连上了nasa。gov/,美国宇航局的主页。这是他心中的神殿,现实与梦想交汇的地带。然而今天,望着信息量巨大的页面他心情多少有些复杂,屏幕上,那些各式各样的航天器、几乎覆盖所有波段的大型望远镜不停闪耀着,像是在善意地提醒着自己,这已不再是如他这样的业余爱好者能够单枪匹马取得一翻成就的时代了。他在心底苦涩一笑,他们是一群生活在科技时代的活化石,日益强大的科技将他们的生存空间压缩在了可怜的空间里。如今回想起来,自己年轻时代放弃大学的决定多少有些草率,幸许经过大学,他有机会成为一名真正的天文工作者。不过这种遗憾也仅是一闪而过,毕竟他自己心里很清楚,他不过是个平凡的普通人,并不具备过人的智慧和直觉,与别人相比仅是多了些持之以恒的毅力,高深的天文殿堂是不会有他位置的,那些天文机构无暇顾及、零零碎碎的领域或许更加地适合自己吧。


他不停地点击一个个链接,浏览着。当然,彗星是他最为关心的主题。突然他顿住了,被一张图片所吸引。图片上,一个金属状物体迎面撞击上了一颗硕大的彗星,在彗星表面激起一圈汹涌的冲击波。图片旁边附有简明的相关介绍,使他了解了“深度撞击”计划。一次划时代的伟大撞击,他在心底由衷地感慨到。那些遥不可及的彗星将不再只是他视网膜上游移不定的光点,一个个充满神秘感的符号,撞击将使彗星内核深层次的奥秘暴露无遗,他欣喜而又略微有些伤感地遐想着。同时,所要撞击的彗星引起了他的注意,坦普尔1号,他思忖着。一下子他记起来了,是的,“彗星猎手”坦普尔在法国马赛首次发现了它,时间是这上上个世纪中叶,这是一颗回归周期仅为5年半的短周期彗星,他甚至记得这颗彗星在被发现之后曾神秘失踪过一段时间,而在半个世纪前又重新如期出现在了人们视野中。这个发现让他兴奋不已,看来“彗星猎手”的工作并非毫无意义。


自然,在报道的最后他发现了“将你的名字送上彗星”活动的链接,他毫不犹豫地点击了它。他一点也不感到惊讶,这类活动算不上新颖,一年前他的名字就曾跟随“火星探路者”探测器登上了尘土碌碌的火星,这样做并不会对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未来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可是,他这样做了,这总还是有些区别的吧?他的心不禁微微一颤,仰头望了望已有些泛白的夜空,将鼠标移至了页面上的空白框,敲入了他的名字,接着按下回车键,屏幕上迅速弹出了一个窗口,这是此次活动的纪念证书。他的英语名字很是醒目地出现在了证书的中央,左侧是探测器撞向彗星表面的模拟图象。而证书的右下角印有“深度撞击”项目首席科学家的签名:唐?约曼斯。朴诚靖认得他,一名才华横溢的彗星专家,自己曾拜读过他的早期著作。接下来,他又将证书反复地读上了好几遍,最后,他保存下网页,关掉了电脑。


他直起身来,舒展了一下酸痛的身体。此时天色已逐渐明亮了起来,一颗颗星辰正在晨曦中逐一熄灭。被初升朝阳照亮的地平线隐约地呈现在远方。这正是捕获彗星的最佳时间呵——在此刻飞临地球的彗星将与太阳相距最近,彗星的亮度和体积都将因此变得最大。


继续寻找下去呵,朴诚靖在心中默念到,将望远镜再度瞄向了东方。也许,奇迹就发生在不久的未来。


 


“发射应该推后一段时间,。” 唐?约曼斯激动地争辩道,眼前这间宽敞堂皇的办公室,打磨得透亮的阔大办公桌,以及大腹便便的范德勒主任都让他感到莫名的压抑。


在办公桌另一端,范德勒依然保持着职业性的微笑,他有着一副开关似的笑容。“呃,你是清楚的,如果延迟发射计划,撞击就无法在2005年7月4日独立日那天如期上演。”


“可,可我们的探测器还需要一大段时间的改进。” 约曼斯强压住心中的怒火。在他心中,整个撞击计划理应更周详,更完美。


“约曼斯,你们的要求或许是合理的。但我想,你们之所以要求推迟发射无非是想对已有探测器进行一翻修修补补。可与独立日献礼这样重大事件相比,这些统统可以忽略——”


让该死的独立日献礼见鬼去吧,约曼斯在心中愤愤地骂到,但他仍竭力用平和的语气说道:“主任,我并不反对科学探索与社会效应捆绑在一起。但,现在的问题是,外带的附加功能不能阻碍科学探索啊。你难道认为,撞击的本身比探测彗星内核更为重要吗?‘深度撞击’是人类首次以‘主动出击’方式去探索地球以外的天体。我们有理由再谨慎一些。”


约曼斯的话令范德勒皱起了眉头,但他仍慢条斯理地说道:“约曼斯博士,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有时候你必须在现实中作出某种意义上的妥协。你想想,独立日会赋予这次原本单纯的科学活动一层非凡的象征意味,同时,这将攫取到广泛的公众关注。独立日那天,地面上盛大的、灿烂的烟火表演,将与外太空中另一场更壮观的焰火相映成辉,这如此恰如其分地展现出了我们合众国的精神,合众国的历史。。。。。。”


“不打扰你了。” 约曼斯起身打断了范德勒的话。范德勒的夸夸其谈让他无法再忍受下去。他明白,事情至此已无法改变了。他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约曼斯走出了教堂一般的国会大厦。他就像刚经历了一个长长的令人窒息的隧道,心中还滞留有一种腻腻的眩昏感。他步履沉重地沿着高高的台阶拾级而下,和煦的风轻拂着他,台阶下是一大片嫩绿的草坪,散落在上面的几只雪白的鸽子在明媚的阳光下悠闲地觅着食。这让他想起了十多年前自己生活过的青葱的大学校园,那段自在无拘的生活令他多么怀恋呵。这些年来,实际上他早已远离了学术界,现在的他更像是个蹩脚的、卖弄噱头的马戏团经纪人,把大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了诸如应付媒体记者,与政客们的讨价还价上面。他已经记不得自己是第几次这般失魂落魄地从身后的建筑物中走出。上次是因为NASA放弃“罗赛塔彗核取样计划”,还是为了面临夭折的冥王星探测计划?——911事件后布什政府裁减了多个原定的太空探测计划。不过,让约曼斯稍感欣慰的是,“深度撞击”项目尽管厄运不断,但最终还是艰难地维持了下来——尽管他有时候会怀疑,国会的那帮官僚们是否真是因为独立日的烟火才促成了这个项目。

 


                        E


2005年1月12日美国佛罗里达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中心


离发射还剩下最后的十几分钟,唐?约曼斯悄悄地离开了控制大厅。就像是一个急于躲藏起来独自品尝糖果的孩子,他渴望一个人安静地经历这个美妙时刻。


他快步登上了所在实验室大楼的顶层。空旷的发射场如此真实地呈现在他的视野中,就在离他数公里的地方,一座庞大笔直的发射架上灯火通明,上面搭载的“德尔塔II”型火箭已进入到了最后的倒计时阶段。“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就安放于火箭的顶部,约曼斯的心不由哆嗦了一下,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探测器的模样。是的,他对它太熟悉了,他清楚地知晓着这个结构复杂的探测器内部每一个部件的功能——尽管它还不尽完美,如同一个天生就带有缺陷的婴儿。但毕竟他就将要降生了。


在几分钟之后,探测器就会被送上太空,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它将在7月4日,也就是六个月后,在距离地面1。3亿公里的外太空径直撞向坦普尔一号彗星。


今天无疑是约曼斯人生的辉煌时刻。还是孩提时代,他就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早是通过阿西莫夫和萨根的节目,他认识了太阳系内各形各色的天体。相比其他天体约曼斯对彗星赋予了更多的幻想。这些幽灵般的微小天体,散布于太阳系各处,火星与木星之间广袤地带,海王星轨道以外的奥尔特带、柯伊伯带,都拥有着它们的势力范围。他也解释不清为什么,彗星对自己的这种吸引力仿佛与生俱来,令他痴迷,流连忘返,一直伴随他的一生。。。。。。


猛地,一声雷鸣般的轰鸣声,将约曼斯从彗尾般四散的思维中拉回了现实。他仰起头,只见火箭已经腾空而起,拖着光亮的尾焰直蹿向天际,在晴朗的天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发射成功了。此时从控制大厅传来了同事们兴奋的欢呼声,而约曼斯仍静静地站在原地,久久地凝望着湛蓝天际中微微闪光的亮点,直至亮点从他眼眸中完全消失。人类正在创造崭新的历史,他想。

 


 


                                 F


2005年7月3日


探测器携带着56万个自愿者的名字穿过外太空,顺利地抵达了预定点,在六公里外的地方坦普尔一号拖曳着光尾,已经如期而至。探测器的速度放慢下来,将光学系统对准了咫尺之外的庞然大物,精确测算出撞击的位置。于是沉重的探测器如陀螺般地自旋起来,从飞越舱缓缓地释放出一个书橱大小的撞击器。这个满布刺钉的撞击器调整着姿态,同时打开了摄像机,它将在自动导航系统的引导下,在接下来的24小时里穿越坦普尔一号弯曲的彗尾、彗发,然后撞向彗核的朝阳面。而飞越舱将根据侦判程序,改变航路,绕行到一个安全的位置观测撞击过程。


撞击器与飞越舱所拍摄到的高分辨率照片被转换成34m的无线电波,以光速穿过1。3亿公里的距离,传向地球上的深空网地面站——此时一面巨大的抛面射电望远镜正锁定着彗星方向。地面站随即将讯号传递至最近的通讯卫星,经过一系列微波中继站的分程接力,最终信号抵达喷气实验室的计算机中。明亮的控制大厅中,约曼斯和同事们正神色紧张地注视着屏幕上飞快变化的图象。


屏幕上,闪着金属光泽的撞击器,疾速穿行在一片虚无飘渺的由气体与尘埃构成的光雾中。那些微小的尘埃颗粒,反射着太阳光,闪烁着,像无数只飞驰及蹿的光亮的小虫。在撞击器的正前方,灰白色的彗核表面愈来愈发清晰可见,这颗直径不过6公里的彗核并非如人们过去所认为那样覆盖了一层厚实肮脏的冰雪,相反,静穆光洁的岩石表面平滑,地形复杂多变,遍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沟壑洼地、高低起伏的峡谷与尖峰,同时约曼斯还注意到,大量的尘埃颗粒从那些低洼的地方旋转着喷发出来,在彗核表面形成了一股股的明亮光柱……面对这般奇境,约曼斯突然间又感受到了那种久违的儿时对于彗星梦幻般的感觉,让他滋生出一种幻想,眼前这颗彗星就像是一个被唤醒的生命,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她就在等待着人类的造访。
 


                           G


2005年7月4日


撞击器以3。7万公里的时速撞向了坦普尔一号。


正如人们翘首期待的那样,撞击激起了一幕摄人心魄的景象:铜制撞击器犹如一枚微小而坚硬的子弹,从长条马铃薯状的彗核上的一点猛刺了进去,由于相比彗星撞击器质量微不足道,撞击并没能改变彗星的运行轨道,却造成了一场剧烈的爆裂。从撞击点迸发出的冲击波,白色波浪似地向四面涌去,转瞬之间,在彗核表面升腾起一团破碎岩石与冰块组成的浓云,在强烈太阳光的照耀下,缤纷绚美之极。作为7月4日美国独立纪念日的一个献礼活动,此次撞击早已向公众广为渲染。所以,地球上亿万人通过电视转播和互联网目睹到了这场发生在外太空的盛大烟花表演,此时此刻正表现得如痴如狂。


然而,控制大厅里还是一片寂静,工作人员还在有条不紊地忙碌。在他们心中还有比撞击本身更令他们专注、更令他们着迷的事情——勘探彗星内部结构以及构成物质,这才是本次撞击行为真正的焦点。在一亿多公里外的撞击现场,位于安全位置的飞越舱正在对从彗核内部抛出的喷发物进行透彻的红外线光谱扫描。而更为关键的是,已进入彗核内部的撞击器所携带的光学成象系统经受住了颠簸,仍然没有停止工作,它还在艰难地向地球发送信息。


撞击器拍摄到的彗核内部的高速图象经过计算机的处理放慢,实时地呈现于大屏幕之上。此时的撞击器正在飞速深入,它已经穿越了并不厚的岩石表层……约曼斯紧张得屏住了呼吸。


“上帝啊——”不知是谁声音颤抖地叫道。


约曼斯就像钉子般被钉在了原地,这是一幕人类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预先想到的景象:彗核的内部一片明亮,竟是一大片密密层层蜂巢似的网格,所有的格子整齐划一,晶莹透明,无数的蓝色光点在其中不断蹿动,跳跃,以极高的频率组合成一幅幅复杂抽象的图形。不!这不是他所熟悉那个的彗星,约曼斯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这更象是一个巨大无比的万花筒,它瞬息万变着,像在是嘲弄着人类贸然闯入的莽撞与无知……一股强烈的直觉像一把凿子猛地楔入约曼斯的大脑中:一个精妙的运算处理系统,是的,这些网格就如同神经网络一样,运行着某种他无法理解的功能。但现在,这个无比深奥的系统正在分崩离析,水晶般的网格是如此地脆弱易碎,它们在撞击器以及从裂口涌进的气流的冲击下纷纷碎裂。


可就在这时,屏幕上的图象凝固,信号中断了。


一时间,控制大厅里一片哑然,谁会想到冰封的彗星内部竟暗藏着这不可思议的网络?这神奇的造物究竟是什么?又是什么样的强大力量创造了它?


十分钟后,约曼斯带着一身的疲倦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一下子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