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4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来百姓在吃的方面就有了更多的选择,从以往单一的粮食变成了现在的肉类与粮食组合。

    有经验的朋友都知道,单一的粮食产生的能量其实是十分有限的,尤其在古代这个没什么油水的时代,想要保证一个人的体力,光吃粮食很可能每天要数斤的量。

    但是肉类就不同了,高蛋白,高脂肪的肉类可以产生比纯粮食大的多的能量,半斤的肉食甚至有时候能顶得上数倍质量的大米或者白面。

    正是因为这样,有了肉食搭配之后,粮食的消耗立刻大幅降低,原本一年的存粮现在基本上可以吃两年甚至更多,这才是造成剩于大量粮食的根本原因。

    想通了这个道理之后,立刻有老家伙自作聪明的说道:“那剩下这么多粮食怎么办?以后不从林邑弄粮了?”

    “不,粮还是要买的,而且还要多买,多出来的粮食可以用来酿酒,也可以用来制作消毒用的酒精,最不济也可以用来跟那些游牧民族换取动物的毛皮和他们的特产。”

    “而且我们可以内迁一些西域人、吐蕃人、契丹人,薛延陀人,现在正是我们缺少劳动力的时候,既然粮食有剩余,那就迁人口进来好了。”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李承乾开口了,在他看来大唐的粮食存量还远远不够,在这个粮食产量低的吓人的时代,就算有再多的粮食也依旧不够用,想要把多出来的粮食消耗掉,想几乎不用想就可以有无数种办法。

    “内迁人口……”老头子深深吸了口气,不得不佩服李承乾的脑子转的的确是快。

    “父皇,这几年我们征服了很多国家,那些异族如果还将他们放在原本属于他们的土地上,只会增添无数麻烦。”

    “所以儿臣认为我们可以从他们中间挑出一些人迁入大唐,让他们看到希望,这样就可以从内部分化他们,让他们自己民族内部形成两个团体。”

    “这样一来对外的矛盾就会转化到内部,反抗的意志会在他们内部消耗掉一些,对于我们的管理有着很大的好处。”

    话题聊着聊着,慢慢变成了议事,武将们闲着无聊都跑到一边去吃吃喝喝,而那些文臣则聚到老头子的身边,开始研究起对待异族的政策。

    李承乾作为话题的发起人,很快就被老头子们排斥在外,因为他说的一些东西过于臆测,所以只能利用他的点子,但具体的方案却并不能按他说的办。

    所以无聊之下的李承乾只能转而投身到进食大业中去,从小白那里要来虎牙,熊掌,鹿脯,烤乳猪……各类肉食搬到桌上一大推,刀剑并举吃的是酣畅淋漓,让人不忍直视。

    程老货甚至还在一边落井下石的瞎嚷嚷:“好小子,果然是俺老程家的女婿。”气的老头子一个劲的拿眼瞪李承乾,结果……没用,小李同志依旧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不过小李同志终不是那些老杀才,就算是吃相再难看,也有吃完的时候,满桌子的肉类一会儿功夫就把他的肚子填的满满的,再也吃不下任何东西。

    “吃完了没有?吃完了就过来,朕有话问你。”看到李承乾放下手里的刀子,李二陛下又瞪了他一眼,气呼呼的说道。

    “呃,吃完了。”把刀子递还给心痛的小白,李承乾胡乱擦了下嘴巴,凑到老头子身边。

    “说说你的那个农场吧,这段时间朕听说你的农场又要招人,还只要妇人,你又想干什么。”老头子把李承乾叫到身边之后,撇着嘴问道。

    “没啥啊,就是做一些给花授粉之类的工作,这些事情既麻烦又需要耐心,农场的那帮杀坯根本做不来,所以只能雇人。”说到为什么要招人,李承乾也是一脸无奈。

    “授粉?那是什么?”新名词让老头子有些疑惑。

    “就是弄一个小刷子,在每一朵植物的花上轮着蘸一下。”李承乾简单的解释道:“植物和动物差不多,也是分雌雄的,冬季玻璃房中的那些植物没有蜜蜂之类的小昆虫帮着授粉,所以只能用人工。”

    作者菌厚颜推荐一本大神的书:《神话版三国》,起点大神坟土荒草力作。

    话说,草神比危险名气大多了,这个推有点鲁班门前卖斧子的感觉,望轻喷。。。。。

    (本章完)

第1321章 新花样(中)() 
    “植物还分公母?小子,你少扯淡成么!”程咬金耳朵尖,隔着老远听到李承乾的发言撇嘴讽刺。

    “人分男女,动物分雌雄,植物分公母又怎么了?你们不知道不等于没有,就像以前没有煤炉子,不等于现在就没有一样。”李承乾以牙还牙对老程同样报以嘲讽。

    “好了,继续说。”李二眼看他们两个没完没了的打算继续扯下去,连忙出言打断:“这就是你雇人的理由?蔬菜卖得那么便宜,你打算从哪里出雇人的钱?”

    “雇人不用出钱,我们可以传授她们技术,贷款给她们,让她们有自己的玻璃房,这样很快大唐百姓就可以全年都吃上新鲜蔬菜。”李承乾语不惊人死不休,话一出口所有人脸色都是一变。

    “殿下……”房玄龄犹豫了一下,尽量用比较婉转的方式说道:“殿下,先不说玻璃房子的价格是不是那些百姓能够承受的,单就冬季种植的技术来说,如此大范围的传播是否有些……不妥?”

    “这有什么不妥的,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原本就是我们的责任,总不能因为是我搞出来的东西就敝帚自珍,如果人人都这样想估计我们现在还生活在蛮荒时代呢。”

    李承乾说的这些并不是在针对房玄龄,他也知道老房是在为了大唐皇室考虑,所以他只是在阐述一个道理,一个治国的理念,相信老房以宰辅的身份应该能够明白。

    “那么钱呢,钱从哪里出,不要告诉朕那些玻璃房子不要钱。”老头子敝不敝帚并不在乎,他只关心钱。

    现在谁都知道李承乾手里没钱,连俸禄都没有的他根本没有能力去搞什么放贷之类的事情。

    或许有人说他现在不是有勋贵们交上来的上千万工程款么,大不了先拿出来用用。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谁家的钱都不是海里捞上来的,数千万的款子怎么可能没人盯着,所以想要动这笔钱的难度并不比从国库往外借钱容易,甚至一个不好还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所以李二陛下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让李承乾动这笔钱的,哪怕是一个铜子都不行。

    但是李承乾也有他的想法,老头子的问题让他一时间有些难以回答,只能耍无赖的说道:“父皇,钱的来源咱们回头再说,先说放贷的事情,您听过之后就知道怎么回事儿了。”

    “唔,那你说!”老头子威胁性的瞪了李承乾一眼,意思是让他小心点不要惹出麻烦。

    不过李承乾此时已经成功的把自己催眠成了一个‘骗子’,根本没有注意到老头子的威胁,咳了一声说道:“首先,我要说的是玻璃的成本问题,其实那些用来建造玻璃房的玻璃并不用什么特别高的工艺,只要能够透光,有没有气泡,是否平整都不是那么重要。”

    “所以,玻璃的成本会下降许多,另外一点就是玻璃的原材料只是一些‘石头’,其成本并不高,这同样降低了生产成本。”

    “还有就是砖石,现在因为蒸汽机的出现,我们已经有了大量压制成型的砖石,相比于过去烧制出来的砖石要便宜很多,如果不考虑人工,一亩地的玻璃房单单材料的成本绝不会超过两贯钱。”

    “而人工呢,我们可以让几家想要建设玻璃房的百姓互相帮忙,这样一来人工钱就可以直接省下来,也就是说五亩地的玻璃房成本不会超过六贯钱。”

    李承乾坐在一群老家伙中间,板着手指给他们计算支出,最后得出每户五亩玻璃房六贯的结论。

    但是也有人指出了他话里的漏洞:“小子,你算的不对吧,一亩地两贯钱,五亩应该是十贯才对,为何你少算了四贯?”

    “那是因为五亩地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只需要一面立着的玻璃墙就可以了,其余地方可以用木料或者石料来支撑住上面的玻璃顶,这样一来就省下了四个立面的玻璃,所以少了四贯,有什么不对么?”

    李承乾有些无奈的将为何会少算四贯钱的道理说了一下,深深感受到了与那些老杀才交流的困难。

    “可就算是这样每户也要六贯的支出,这笔钱你从哪里来?”李二陛下可不是那些正在喝酒吃肉的老杀才能比的,李承乾话里最大的漏洞在于钱的来源,而不在于钱的去向,这一点才是老头子最关心的问题。

    “啪”李承乾打了个响指,一脸赞许的说道:“这个问题问得好!我……”。

    “啪”有些忘本的小李同志话说一半,后脖颈子就被老头子狠狠抽了一巴掌,耳边传郁闷中带着愤怒的声音:“逆子,跟谁说话呢!”

    得,犊子没装好,把老头子给激怒了。

    李承乾尴尬的揉揉脖子,苦着脸说道:“那个,儿臣……儿臣错了。”

    “好好说话,听到没有。”李二陛下突然觉得今天一天瞪眼睛的次数似乎比去年一年还多,不过因为好奇李承乾有什么新点子,还是让他继续说下去。

    “父皇可听过‘银行’这个词?”李承乾这次没敢再装逼,老老实实的说道。

    “银行?那是什么?”

    “可是和银钱有关?”

    联系刚刚李承乾正在说的事情,虽然李二等一群老头子不知道‘银行‘是个什么东西,但还是敏锐的找到了其中的关键。

    “不错,的确和银钱有关。”李承乾点点头,继续往下说道:“‘银行’,简单来说有两个作用,第一是给百姓放贷款;第二是吸引百姓来存钱。”

    “说了半天,还是没说到点子上,朕问你的是钱从哪里来,你想给那些百姓放贷,利息又要收多少。”老头子被李承乾绕的脑子有些懵,只能把话题拉回原点。

    “父皇,您听我慢慢说啊,这事儿要想说明白还得从头说起,利息的事情咱们回头再说,到最后儿臣一定给您一个满意的交待,您看如何?”

    对于渐渐失去耐心的老头子,李承乾只能好言相劝,希望能借着这个聚集了所有人的宴会,把他心中一直转着的一个大胆想法说出来。

    (本章完)

第1322章 新花样(下)() 
    “父皇,您觉得咱们用皇室或者朝廷的信用来担保,再拿出一千万贯作为本金,成立一家所谓的银行,用来给大唐的百姓放贷,同时吸引他们来存钱,会怎么样?”

    “不怎么样!”老头子摇摇头,直接否定了李承乾的想法:“你就先说你的一千万贯是从哪里来的吧。”

    “当然是国库里的钱,您总不能让儿臣来拿这笔钱吧?”李承乾把手一摊。

    “放屁!”老头子看着李承乾的表现顿时就怒了,拍着桌子说道:“这还没怎么样呢,你就开始打国库的主意,想钱想疯了吧!”

    老头子的表现既在李承乾的意料之中也在他的意料之外。

    古代的大唐是没有钱庄之类的东西的,所以对于李承乾提出的银行说老头子们不理解这很正常。

    但是为什么老头子的想法会那么偏激,竟然会以为他是在打国库的主意呢?难道是这几天表现的太过抢眼?抢了老头子的风头?

    想到这里李承乾不禁对老头子的胸襟表示深深的怀疑。

    “承乾,国库的钱是不能私下动用的,而且如果把国库的钱都拿出去借给百姓,那么将来万一大唐要打仗怎么办?况且到目前为止,国库的存银也没有一千万贯。”

    长孙无忌生怕李承乾继续说下去会引起老李同志更大的怒火,放下手里的杯子,对他解释道。

    “舅舅,我知道国库的钱不能动,而且我也没说要拿国库的钱怎么样。”李承乾无辜的眨眨眼睛:“刚刚我不是说了用皇室和朝庭的信用担保么,我们完全可以发行一种‘代金券’,分成大小不同的面额,然后用这种东西来代替现在的铜钱和银子、金子。”

    “比如说有百姓想要借十贯钱,我们可以给他十张代表了一贯的‘代金券’,而百姓则可以拿着这些‘代金券’来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但是这里面关键的一点就是,这份‘代金券’必须能够从大唐任何一座官府那里兑换出现钱。”

    “所以我才说需要国库有一千万贯的现钱,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可能连一百万都用不了。”

    “因为一旦百姓在确定了‘代金券’的确可以换到现钱之后,他们就会相信这官府,慢慢的以‘代金券’在市面上流通,不会再到官府来现取现银。”

    “也就是说,我们只要做好‘代金券’刚刚发行时百姓因为心中好奇,不断前来兑换的工作,到了后期国库的钱根本就不需要再动一个铜子。”

    李承乾的言论放在大唐不可畏不惊人,这是结合了宋代出现的交子和后世现代出现的纸币之后才有的理论,不管是李二还是房、杜、长孙,所有人都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听完之后如何能不惊讶。

    “那个,太子殿下,你,你能把你刚刚说的那些重新说一次么?老,老臣脑子慢,一时琢磨不透。”杜如晦自己没听懂,而且看上去似乎伟大的皇帝陛下也没听懂,所以只能主动提出让李承乾再说一次的请求。

    “其实我想说的东西很简单,最初的受益者也不是百姓,而商人。”李承乾感受到身边各种不解,再次开口说道:“诸位在家里可许不管钱财方面的事情,但是有一件事诸位应该都知道,那就是买大宗物品时候需要押送大量的现钱,对吧?”

    “不错!”长孙无忌对此深有体会,他的家里有钢铁作坊,大宗银钱的交易时有发生,铜钱装满十几车招摇过市的情况也不是没有经历过。

    有人捧哏李承乾自然高兴,接着长孙无忌的话就说了下去:“那么舅舅想想,如果有了我说的这种‘代金券’会怎么样?把银钱存入银行,得到一张‘代金券’,购买大宗货物的时候,只带着一张‘代金券’去购买,这样是不是方便了好多?”

    “这……,好像真是这样,尤其是跨地域的交易,这种‘代金券’的确很方便,反正随时都可以兑换出现银,这边存上,边一边取出来,远比带着铜钱要方便许多。”

    “那这么说,似乎并不用动国库的钱啊,那些商人手中的‘代金券’反正都是他们存上的钱,再取出来也还是他们自己的。”

    “那就不对了,这么折腾下来,对我们有什么好处?难道我们就只是为他们服务的么?”

    经过李承乾举出实际例子的启发,老头子们各抒己见的讨论了起来,有的认为他的计划很好,也有人认为他的计划不可行。

    这样的情况下,李承乾只能拍了拍手,将老家伙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诸位,诸位不要忘了,如果百姓习惯了使用‘代金券’,他们就会觉得拿着现银太过麻烦。而只要官府的信用足够,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减少取出现银的次数,到最后很可能市面上只有‘代金券’流通,而见不到铜钱。”

    “嘶……”无数倒吸冷气的声音响起,连带李二陛下在内,所有人看着李承乾的眼神都带着一种深深的‘恐惧’!

    话说到这个份上,所有人都听懂了他的意思,那就是——圈钱。

    就在刚刚李承乾还说过,想要拿到‘代金券’那就必须在银行存入同等数量的现钱,这样一来,如果‘代金券’真的流通起来之后,岂不是等于天下所有的现钱都被银行收走了?

    那么这样一来,银行这个东西会有多少现银呢?一千万贯?一万万贯?十万万贯?又或者干脆数都数不清?

    不得不说,历史的局限性之下,李二等人有这样的想法一点都不奇怪,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如果满大唐都用‘代金券’,那些现钱还有什么用处!

    所以良久的沉默之后,李二陛下语气沉重的说了一句让李承乾很是无奈的话:“李高明,你是想死么?你知不知道,这么多钱被你圈上来,如果一旦出了问题,整个大唐都会陷入彻底的混乱?”

    (本章完)

第1323章 将丢脸大业进行到底() 
    大唐会不会乱起来李承乾并不知道,但是如果老头子继续说下去,他自己一定会先乱起来。

    小李同志不知道老头子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总是断章取义,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凭着臆测来否定,难道他就不知道,金融这种东西绝对不是那么简单么?

    而与老头子截然相反的是长孙无忌,这老头子对于钱财之类的事情领悟能力非同寻常。

    同时当过一段时间民部尚书的唐俭同样也是神情严肃,并没有受到老头子的影响。

    在李二认为大唐会因为李承乾的计划而毁掉的时候,这老头子终于站出来说了一句公道话:“陛下,臣认为太子殿下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事情的关键还在于我们有多少储备,是否有能力在百姓需要真金白银的时候拿出来,只要我们有这种信心与实力,完全不存在乱起来的问题。”

    李承乾的话或许老头子不会认真听,但是唐俭的话他却不得不认真考虑。

    这种事情其实就是父母的权威性在作怪,在老李看来,李承乾不管怎么样都是个孩子,他说的话并不足以让人相信,以前那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影响的范围并不大,他可以睁一只眼闭一之眼。

    但现在呢,李承乾说的银行一事可是将会影响全国的大事,很难想象如果老百姓手里的钱在一夜之间没了之后,他们会干出什么样的事情。

    所以老头子根本就没有考虑李承乾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到底有没有,他只是出于父亲保护孩子的角度直觉认为这件事情并不靠谱,是以直接横加干涉。

    但是现在唐俭出面了,作为前任的民部尚书,他的话老李必须认真考虑,因为从某些方面来说,唐俭代表的并不一定是他自己,也代表着臣子的身份。

    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否定,很可能会伤了其他老臣的心。

    “父皇,儿臣知道这件事情还有很多的疏漏,但是儿臣坚信,这种‘代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