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猜猜嘛,不试试怎么知道猜不猜得到?”带着撒娇的语气,林晓晓娇声说道。

    “好吧好吧,让我猜猜。”李承乾作了一个投降的手势,装模作样的想了想:“胭脂?”

    “才不是,胭脂怎么可能拿这么大的瓶子装。”林晓晓有些失望的说道。

    “水粉?”

    “也不对!”林晓晓再次摇头。

    “总不会是吃的吧?”李承乾试着缩小一下的范围。

    “殿下好笨哦,是茶叶啦!”在满屋子的书海中找到一条通路,一瘸一拐的林晓晓将瓷瓶放到李承乾的桌上,娇嗔着说道。

    和李承乾接触的时间越长,越觉得他不像个孩子,除了个子小点之外,完全和成年人没什么区别。

    “呃,茶叶?”李承乾一时之间愣了一下,那驴日的厨子竟然真的依靠驴唇不对马嘴的方案把茶叶炒出来了?

    “殿下忘了?”李承乾的反应让林晓晓开始可怜那个两手脱了一层皮的厨子。

    这个不负责任的家伙,昨天还誓言旦旦的说今天炒不出来要打板子,结果睡了一觉之后就给忘了,害的厨子两手全是水泡都不敢休息,生生炒了一夜半天。

    “呃,怎么可能。”尴尬的笑笑,李承乾打开瓷瓶盖子,闻着瓶子散发出来的浓郁茶香,满足的叹了口气。

    看了看坐在一边轻轻蹙眉,隐蔽的揉着膝盖的林晓晓,李承乾问道:“你一早就去西池院了吧?!”

    虽然是询问,但用的确是肯定的语气。

    瓷瓶中的茶还没有经过焙烤,多少有些湿,而且还带着余温,分明就是刚刚炒好就拿过来的。

    “反正我在宫里也没什么事,早上就过去看看了。”林晓晓随意的说着,然后看着被铺了一地的书籍,觉得奇怪,便扭头问道:“殿下,这是要作直么呀?”

    “查些资料,回头让张老二制些工具出来。”李承乾将砚台与墨锭递给林晓晓,自己从边上拿出几张纸,打算画几张图。

    “殿下又要搞发明?”接过墨锭,林晓晓一边研磨,一边笑着问道。

    “嗯,一种犁杖还有水车,都是在书里看的。”指了指地上的那些书。

    想要瞒过别人,首先就要瞒过自己身边的人,最好连自己都认为是真的,那么这套谎言也就成功了。

    李承乾现在就是要作这一点,以前表现的太过出彩,现在必须想办法补救,地上那些书就是他的补救措施,为掩人耳目放出来的烟雾弹。

    只要他一直不停的买书,半年之后,他的一切出格的行为就都可以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书里看来的。

    短暂的沉默,其间林晓晓数次张嘴,想要问些什么,但是都忍住了,后来应该是实在忍无可忍:“殿下,您是在画水井么?”

    水井?老子画的明明是个杯子好吧?哪怕林晓晓猜的是水缸李承乾都不会觉得太离谱,但是水井……。

    提起毛笔,再次认真的打量纸上那个三扁四不圆,又奇丑无比的怪异物体,沉默良久,最终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没有绘画的天赋。

    难道达芬奇要先画鸡蛋,果然是越简单的东西越难搞定。上次画炉子都没有这么离谱过,林晓晓最多看成一个马桶,这次简简单单一个茶杯,竟然被看成一口水井。

    将画了一半的纸卷起来放到一边,李承乾打算放弃自己画一套功夫茶茶具,找工匠烧制一套的打算。

    大杯冲就大杯冲吧,无所谓了,反正在现代的时候喝茶用的也是搪瓷缸子,索性就土鳖到底好了。

    将茶泡上一杯茶,虽然还差一道焙烤的工序,但并不太影响茶的口味,而且用搪瓷缸子喝茶的人,也不要指望他能喝出什么口味来。

    惬意的靠在椅子上,李承乾认为很有必要作一个时间表,事情太多总有一些被忘记,这可不是好事。

    曲辕犁和筒车的轮廓在脑中翻滚,却始终想不起具体是什么样子,上辈子小时候村子里是有这些东西的,但当时一是年龄小,二是没注意,现在无论如何都想不起具体的样子。

    林晓晓见他陷入沉思,便对周围的宫女挥挥手,示意她们都出去。这是李承乾的习惯,想事情的时候不喜欢身边有人。

    “晓晓,收拾一下,把茶带上,我们去丽正殿。”天色渐暗的时候,李承乾拍着椅子的扶手从上面跳下来,对林晓晓说道。

    坐了一个多时辰,筒车什么的没想明白,却想到了一个给十六卫大将军找麻烦的点子。

    李承乾决定找老头子要份旨意,让十六卫下去调查长安周边三百里内所有伤残军卒的资料,而以要详细资料,伤残情况,家庭情况,有无劳动能力等等,事无巨细全都要。

    想想昨天被堵在大殿里的情况心里就不爽,而且如果不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牙怎么会被磕掉?这‘仇’如果不报了,李承乾认为无论如何自己都无法定下心来想事情。

    按步当车走在通往丽正殿的路上,茶叶被‘光头王’抱在怀里,林晓晓因为腿伤被李承乾打发回去了。

    刚刚想事情过于专注,忽略了她腿伤的事情,等从书房出来之后,李承乾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就把她留在了‘兰若寺’中。

    不过李承乾的雄心壮志还没来得及表达,就迎来老李同志劈头盖脸的一通教训:“刚到的新茶就被你整车拉走,你脑子里装的都是什么东西。你想干什么?你到底又要折腾什么?”

    感谢各位书友推荐!

    喜欢本书的朋友别忘记推荐、收藏一下!^_^

    (本章完)

第115章 计划还是算计中() 
在心里狠狠的将‘光头王’放在脚下踩上几脚,原来这王八蛋竟然把宫里新进的茶全都弄到‘兰若寺’去了,难道会有一大车那么多。

    不过现在的确不是想这个的时候,指指宫女抱在怀里的瓷瓶子,李承乾说道:“父皇,儿臣近日在古籍中找到一个特别的制茶法子,所以才将宫中的茶叶拿去试制的。”

    “特别的法子?莫非瓶子里就是?”长孙皇后顺着李承乾手指的位置看了看。

    “是的,瓶子里就是制好的,特地拿来孝敬父皇、母后。”

    “兰儿,拿来给本宫看看。”长孙皇后对抱着瓷子的宫女招招手。

    “一大车茶叶你就给朕弄出这么些东西来?”李二也凑到长孙的跟前,看看长孙倒在手中的茶叶,然后扭头对李承乾问道。

    “呃,这是第一批,拿来给父皇,母后偿个鲜。书上记载这茶不需煮制,也不需添加任何辅料。只是单以沸水冲泡30个呼吸时间即可,自有一股清雅味道。”李承乾坚定的认为茶就应该泡着喝,煮出来的根本就不是人喝的东西。

    “说的那么夸长,真的有那么好?”李二陛下不屑的瞥了李承乾一眼,对身边的宫女吩咐一下,让她按照李承乾所说的办法冲上一杯来试试。

    “说起来这味道确实不错呢。”长孙轻嗅着掌心的一撮茶叶,缓缓点头说道。

    经过炒制的茶叶和以前那些生的茶叶沫子自然是没法比的,从外观上就要强不少,味道更是没有茶叶沫子那种涩涩的树叶子味。

    “你小子从来都是无利不起早,这次这么殷勤,是不是又有什么事情了?”等着宫女泡茶的时间里,李二坐回椅子上对李承乾问道。

    “父皇明鉴,这茶确实是儿臣的一份孝心。”李承乾硬着头皮说道。

    “哦,那如果没事儿就退下吧。回去早点休息,明天还要上朝呢。”李二轻哼一声说道。

    “啊?!”李承乾有些傻眼,自己只是客气一下而以,按理说老头子不是应该再接着问两句么?哪怕是问一句自己也就顺水推舟的把事情说了。

    “你这孩子,有什么事儿就和你父皇直说,耍什么鬼心眼。”长孙皇后瞪了李承乾一眼说道。

    “儿臣的确有一件事情要和父皇商量。”挠着后脑,李承乾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那说说吧。”示意宫女将茶碗放到桌上,李二才对李承乾说道。

    “父皇,儿臣想要长安周边三百里范围内的伤残军卒的资料。”将语言组织了一下,李承乾才开口说道。

    “为什么?昨日你在殿上就和你舅舅他们说过这事,这些资料有什么用?”李二好奇的掀开泡着茶叶的茶碗,向里面看了看,口中随意的问道。

    “父皇,如果不知道这些数据,如何统筹安排?双手健全的人与双腿健全的人工作是不一样的,如果不加以区分就会造成人力上的浪费。”洋洋洒洒用了整整半个时辰,李承乾才把自己的计划说了个大概。

    李二陛下桌上的茶水已经放冷了,却没有被他动一下,全部的精力都被李承乾的计划所吸引。

    这一次李承乾说的远比上一次杜如晦在的时候要详细,听到最后李二不得不说一声:好主意!

    原本只有五百倾土地的农场在李承乾的计划里变成五千倾,用工人数5000人,饲养猪三万头,羊五万只,并且设有专门的耕牛繁殖基地。

    两年开荒,二年发展达到自给自足,五年之后盈利。在农场设立子弟学堂,和农场医馆,农场工人的孩子可以免费入学,享受免费教育,家属可以享受免费医疗。

    子女长大可以在农场工作,表现好的可以提拔到高层,有特殊贡献的由石炭司则优录取。

    “为什么是石炭司录取?”李二皱眉问道。

    “农场不是挂在我的石炭司下面么?”李承乾有些惊讶的反问道。

    “谁说的?农场一直挂在兵部下面。”李二陛下寸步不让。

    表现好的当然要招进自己手下,被李承乾搞走了能干什么?陪他瞎折腾么?

    “可是,父皇,兵部要一群农民干什么?”李承乾纳闷的问道。

    “谁说是农民了?”李二像是从李承乾的话里得到很大的启发,有些得意的继续说道:“谁又说农场办的学校出来的就一定是农夫了?”

    “父皇,儿臣不明白。”李承乾摇摇头说道。

    “你现在不用明白,日后自然知晓。”老李同志高深莫测的说道。

    “那儿臣的事情……”吹了半天牛逼,重要的事情还没办呢。

    “你有什么事情?”

    “呃~”李承乾顿时哑然,感情老头子开始压根就没听自己说的是什么。

    “儿臣需要十六卫提供伤残军卒的资料,这些数据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查的明白,因为那些军卒大多是同乡,所以他们查起来要比兵部来查方便快捷而且详细。”

    十六卫的老头子们,小爷来报仇了,你们准备好了没?真当小爷就是那么好堵的,而且还害的小爷掉了颗牙。

    “你到底有什么目的?”李二怀疑的看着李承乾,以他对这混小子的了解,能让他这么郑重其事其中必然有诈。

    “真没有,父皇,儿臣手中一个可用的人都没有,根本就完不成这个任务,而且就算交给兵部去查,那也没有十六卫同时查来的快啊。”老李怀疑的目光下,李承乾叫起撞天屈来。

    思虑片刻,老李认为李承乾说的有些道理,便也就点头道:“那就依了你的意思,不过事情必须办的妥妥当当,千万不要出岔子。”

    “父皇放心,儿臣理会得。”为了掩饰眼中兴奋的神色,李承乾赶紧低头谢恩。

    “行了,你去吧,明天朝会朕自会安排此事。”接过宫女端来一杯新茶,老李同志对着李承乾摆摆手,示意他可以离开了。

    “喏,儿臣告退。”对着老李和长孙分别行了一礼,李承乾满足的离开丽正殿。

    不过刚刚走到门口,老李的声音传来过来:“明日把这茶叶再送十斤过来。”

    感谢各位书友推荐!

    喜欢本书的朋友别忘记推荐、收藏一下!^_^

    (本章完)

第116章 计划还是算计下() 
在自己胡乱的丢在榻上,抱状脑袋想心事。一股股心力憔悴的感觉涌上来,让李承乾觉得活的了无生趣。纨绔的生活已经越来越远,当初的豪情壮志在半年内几乎被消磨的干干净净。

    虽然昨天和长孙无忌谈话时把牛逼吹的山响,但多多少少还是被他影响了。

    避嫌这种事虽然李承乾认为并不太需要,但人的想法很可能因为一点小小的事情就会发生改变,谁知道他这只小蝴蝶能掀起多大的风浪来。

    历史上虽然就连李承乾谋反都没有被老李砍头,但现在轮到自己谁知道会怎么样?那时候可是贞观十七年,老李同志都快五十了,和现在二十九岁能比么?

    办农场势必要和十六卫的将军们接触,谁能保证这个过程中老李不会起疑心?别特么到时候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

    现如今好了,如果没有意外,十六位大将军自己是彻底得罪了,或许将来有些事情上会麻烦,但总好过被老李惦记。

    真想跟历史中的李承乾一样,走自己的路,活的潇洒自在,活出真我,可是……算了,还是好好活着吧,必竟穿越一次不容易。

    李承乾的要求在早朝的时候被老李安排下去了,不过用的是太子令,不是诏书,无形之中,拉过来的仇恨值又大了些。

    迷迷糊糊打盹的李承乾不止一次感到有目光在自己身上扫来扫去,想来大多数是想要揍他一顿的意思。

    不过管它呢,车到山前必有路,有什么事儿将来再说吧。

    张老二被找来了,拿着李承乾画的鬼画符一样的图纸感激涕零,说是要当成传家宝(上次椅子他就是这么说的),估计等他死的时候家里差不多应该全是‘宝贝’。

    从和张老二的对话中李承乾知道,原来现在的农具也好,器物也好,都是没图纸的,如果一定要找资料,也只能找到用料几何这样的字样。

    所以李承乾画的东西虽然自己都有些看不懂,但对于张老二这个老木匠来说,这就是经典。

    和老张跟在将作监里摆弄了三天,大唐第一个曲辕犁问世,为了试验这东西到底好不好用,李承乾专门找了一个时间去了一趟榨油坊。

    李承乾、薛仁贵、‘光头王’还有木匠四个,外加一副犁杖,轻车从简,出了皇城,直奔油坊。只是老薛这一次死活都不肯坐李承乾的马车,坚决要骑马。

    该死的,难道车厢有些歪就不能坐了么?又倒不了,再说了,这一次出门可是带着修理工——木匠张老二。

    “殿下,您这车……”张老二看到李承乾的马车时变的有些犹豫不决,开始为自己的大包大揽感到后悔,木头都糟了,还咋修,而且张老二最想问的是这破车从哪里找来的?

    “车是前朝的前朝的,本宫费了很大力气才搞到,满大唐都没几辆,老值钱了。”李承乾脸上写满了骄傲,就像在现代纨绔在介绍自己的限量版老爷车一样。

    张木匠更后悔了,早知道就说不会修车多好,全大唐都没几辆的车啊,这要是修不好后果难料。

    老马破车,一路的‘嘎吱嘎吱’声中,张木匠心情忐忑,的坐在新换上的车辕上(旧的被席君买掰下来之后就没装回去,血淋淋的没法用),生怕这车在半路散架。

    一路无话的到了油坊,由老薛进村把郑老汉找出来,反正他也来过这里,而且吃了人家一条牛腿,想来村里人也不会忘了这个吃货。

    小村子已经很红火了,新建的两座油坊也已经开工,‘咣当咣当’的榨油声响个不停,在村口就可以清楚的听到。

    来往的人群更是络绎不绝,自从长孙冲上次从李承乾这里弄走了两桶豆油之后,小村子就出名了。长安城中的大户人家纷纷前来购买豆油,如果现在谁家还用菜油炒菜,那绝对是很丢人的事情。

    “殿下,您来了。”红光满面的郑老汉跟在薛仁贵后面,乐颠颠的从村里出来,几步就到了李承乾的跟前,因为没有外人,所以他也就没有虚情假意的叫少爷。

    “嗯。老郑,有时间没有?”点点头,算作回礼,李承乾就直接问道。

    “有,殿下有什么吩咐?”郑老汉回答的干脆利落。面对一个皇子,他实在是说不出来‘没空’这两个字。至于在村子里等着的那些家丁管事之类的,就让他们等着去吧,量他们也不敢和‘殿下’抢时间。

    “村里有耕牛吧?牵上,我们一起去试验一些东西。”李承乾也没有客气,时间紧、任务重,试完了他还得赶回宫里处理别的事情呢。

    郑老汉连声说道:“有有,老汉这就去牵。”

    陪李承乾试了一次油坊,结果得了天大的好处,整个长安城都在用他家的油。投桃报李之下,老汉当然不介意帮李承乾一些忙。

    在村子外面随意的找了一块荒地,把犁杖从车上卸下来,套在耕牛身上之后,郑老汉才发现那犁杖竟然和他们一直在用的有些不同。

    “殿下,这是新犁?”郑老汉围着曲辕犁转了两圈之后疑惑的问道。

    “对,新犁,今天到你这里试验一下,看看是否好用。”李承乾一边看着张老二忙来忙去的调整着曲辕犁,一边回答道。

    “能否让老汉来操犁试试?”郑老汉主动要求道。

    “您老不操都不行,除了他,我们这里没有一个会干农活的。”李承乾指指张老二无奈的说道。

    他自己不用说,9岁,比犁高不了多少,就是会操作也没那么大力气。老薛和‘光头王’两个武夫,一双手除了武器,根本就没拿过别的东西。

    所以来的几人当中,也就张老二有过一些务农的经验。

    “殿下金枝玉叶,如何能操持这东西,老汉来正好,正好。”郑老汉搓着手,一副跃跃欲试的架式说道。

    而此时张老二也已经将犁调整好,站到一边,只等着李承乾发话就可以开始进行试验。

    感谢各位书友推荐!

    喜欢本书的朋友别忘记推荐、收藏一下!^_^

    (本章完)

第117章 给崔冉的定心丸() 
一个时辰之后,郑老汉美滋滋的扛着新得的曲辕犁回村了,这是李承乾给的奖品,否则老头子有可能把那片荒地都犁上一遍才会罢手。

    虽然老头子现在改行作生意,但这并不能改变他曾经是个农夫的本质。所以老头子习惯性的喜欢曲辕犁这种好用又方便的农具,拿回家哪怕是不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