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不可能,我万年县没有这么多地。”听了长孙冲说的数目,崔冉再也坐不住了,猛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唐时以步来计算亩数,一亩地的标准是宽一步,长二百四十步,百亩则为一倾。所以三百倾土地相当于长3750步,宽1920步的一个长方型。

    如此大的一块土地直接被要走,无论如何崔冉也不想接受。

    “崔县令稍安勿躁,我李承乾也不是不近人情之辈,三百倾地就像我表兄说的一样,少一分都不行,不过我可以不要你的良田。”李承乾话说的平淡,不带一丝烟火气,但其中却包含着不容拒绝之意。

    “殿下,我万年县的土地确实不足,还请殿下……”崔冉看了冷笑不停的长孙冲了眼,决定还是和李承乾说道说道,最好能把他支到长安县去。

    “崔县令最好还是快点答应,我们兄弟两个也好去长安县,否则换程大将军来谈只怕没六百倾你送不走他。”不得不说,长孙冲的‘白脸’扮的不错,将一个狗腿子演绎得淋漓尽致。

    感谢书友:一天、爱你°非我莫属打赏

    感谢各位书友推荐!

    喜欢本书的朋友别忘记推荐、收藏,或者打赏一下!^_^

    (本章完)

第100章 威胁() 
‘程大将军!’想到那个节操无下限的老货,崔冉嘴角抽搐,忍不住打了个哆嗦,数不清的鼻屎如急风骤雨扑面而来。

    妥协与否成了崔冉面临的最大问题,同样作为五姓七望之一,与太原王家有着天然的盟友关系,能给李承乾添点堵,也是这些世家们乐于见到的情况。

    不过如果老程那货真的来了呢?被甩一身鼻屎的感觉会不会很遭?

    犹豫中的崔冉最终决定先拖着,等晚上回去商量一下:“殿下,非是小县不批,确实是一时不知哪里比较合宜,不知殿下可否宽限几日,待小县查清县志,也好给殿下一个准确的答复。”

    李承乾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与长孙冲对视一眼,从椅子上跳下来(身高始终是一个硬伤,不管坐在什么椅子上,李承乾的脚都够不着地),对崔冉说道:“如此本宫不打扰了,就此告辞。”

    能如此容易的蒙混过关,老崔暗自庆幸的同时,也在鄙视李承乾雷声大雨点小,老李选了这样一个储君,日后世家崛起指日可待。

    心中鄙视,但礼数上却作的让人无可挑剔,摆出一副恭谨的样子,老崔从椅子上起身说道:“恭送殿下,长孙公子。”

    李承乾的笑容愈发诡异,对老崔摆摆手言道:“罢了,崔县令为官严谨,这是好事,待回去本宫定会奏请父皇,着吏部考功司重新考定。另外,表兄,到时还要靠你为崔县令在考功司里美言几句才是。”

    李承乾话虽说的好听,但暗里的意思傻子都能听明白,分明是要往死里整崔冉了。

    长孙冲的老子长孙无忌此时尚未升任尚书右仆射,依旧是吏部尚书的身份,所以在考功司里说上几句话的能力长孙冲还是有的。

    必竟现官不如现管,顶头上司的儿子说句话,谁知道是不是出自老板的暗示,照着办可能没奖励,但如果不办……以后的小鞋怕是要穿上一段时间。

    几乎瞬间就想清楚这一切的崔冉原本满是笑意的脸当时就一片惨白,冷汗一颗颗不断从头上往下流着。

    开唐之初百废待兴,想要完成‘四善二十七最’考评中的一部分问题并不大,再加上崔冉的家世与背景,每一次考评,他至少能得个中上。

    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今天如果真让这兄弟两个空手走出这大门,只怕不出三天,一个下下的考定就会放在老李的桌案之上。

    老李会为了一个世家一系的官员,为难自己的儿子么?只怕未必。

    所以到那时,别说京官,京城能不能待对崔冉都是个大问题。

    心思电转间,崔冉改了主意:“殿下稍等,小县突然想起,灞河边确实有块地,只是靠着河,经常会闹水患。”

    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正地都是老李家的,为了点意气之争搭上自己的前程有些犯不着。

    “哦?你又有地了?没有就不要勉强,不会给你下下的。”长孙冲脸上写满了不屑,嗤声说道。

    “不勉强,不勉强,只是那块地靠着霸水,怕殿下不满意。”崔冉心中将两个小人被放到脚下拼命踩着,吐槽这帮驴日的二代们,脸上笑容却份外的真诚,看不出一丝的尴尬之色。

    为官多年,脸皮早就练出来了,世家子弟那个不是城府深沉之辈,不吃眼前亏的道理还是懂的。

    而且王家与李承乾斗法消耗掉多少资源,其他世家心中多少有数,崔冉可不认为自己家族会因为这么一点点没用的地皮和太子打擂。

    所以该放手时就放手,面子被太子踩了不丢人。

    拉住还要出言讽刺的长孙冲,李承乾收起脸上的笑容,对崔冉说道:“派个人陪我们去看看。”

    所谓杀人不过头点地,崔冉既然认怂,那就没必要再踩下去。

    李承乾也不想因为这点小事平白得罪一个世家,和世家的争斗现在只是刚刚开始,还是在一个试探的阶段。虽然不知道老头子是什么意思,但如果再挑起一家来,只怕自己回去会挨板子。

    “小县去准备一下,立刻陪殿下过去。”反正已经怂了,崔冉不介意再表示一点诚意。

    就这样,双方妥协之下,一行人准备起程前往灞桥,只是出了衙门看到李承乾的破车时,崔冉瘪了瘪嘴,似乎想说什么,但话到嘴边又被咽了回去。

    按李承乾的想法,老崔的话翻译成现代文应该是装13。

    行行复行行,坐在马车里的李承乾有一搭无一搭和长孙冲聊着天,被其鄙视的体无完肤。长孙冲认为作为‘武林盟主’李承乾必须骑马,总是躲在车里算是怎么回事。

    不过李承乾是有苦自知,现在离贞观三年越来越近,按史书记载三年的时候他就要瘸,所以最近他不得不加倍的小心,生怕出一点意外。

    路是越来越不好走了,由其是过了灞桥之后,一行人就转到了乡间小路上之后,李承乾的马车不断的发出一声声凄惨的呻吟,似乎随时都会散架一般。

    “表弟,丫是不是故意的?”看李承乾被马车颠的差点没从车窗子里翻出来,长孙冲强忍着笑意,对他说道。

    “不用猜,那混蛋一定是故意的。杀敌一万,自损八千,这老货也是够拼的。”揉着头上被撞出来的大包,看着左侧不远处与小路并行的官道,李承乾咬牙切齿的说道。

    “这老货敢耍咱们,等回头要他好看。”长孙冲骑在马上,与李承乾的马上并行,盯着前面同样颠的乱晃的马车,阴笑着说道。

    “现在不是时候,等以后再说,否则会让人以为我过河拆桥,划不来。”李承乾像不倒翁一样坐在车里,一句话说的断断续续不说,其间还咬了两次舌头。

    最终,李承乾决定放弃考查,肠子都快要被颠出来了,哪里还有心情继续走下去。

    与长孙冲对视一眼之后,李承乾果断的让‘光头王’停车,但却没有去通知一路跑在前面的崔冉。

    老货,你在前面跑吧,多颠一会儿是一会儿,小爷不陪了。

    推荐本书:豪门公子之星路传奇

    作者:向天行

    豪门少爷,却一心想要成为国际巨星,且看豪门少爷如何在娱乐圈横冲直撞。

    都市生活类的,有兴趣的朋友去看看哈。

    (本章完)

第101章 识时务的崔冉() 
一直在前面带路的崔冉似乎也被颠懵了,大概又跑出将近三里多,才在护卫的提醒下发现李承乾没跟上来。

    无奈之下,费了半天劲将马车调过头来,又顺着原路返回寻找李承乾,找到的时候,又是三里多地。

    在车里胡乱的整理一下,崔冉才走下马车,对坐在路边的李承乾问道:“殿下,因何不走了?”

    “崔县令办差尽心尽力,实乃我辈楷模,奈何本宫马车残破了些,实在跟不上县令步伐,是以停在路边检查一下。侍卫也尝试过呼唤过县令,只是……。”说到这里,李承乾摊开双手,作了一无奈的表情。

    “这……。”崔冉此时心中也明白,被李承乾摆了一道,不过路是他领的,说起来也是有错在先,所以一时间竟不知说什么好。

    “崔县令,我看这里地势不错,不如就在这里如何?”颠簸许久,李承乾也没了和崔冉磨叽的心情。

    “这里?殿下,再往前大概十里左右便是华胥,不如……。”崔冉看着四周荒凉一片,摸不准李承乾要一片荒地到底什么意思,以为他是在作样子。

    “不用了,就这里。”李承乾打断崔冉的话,扭头对吴辰说道:“老吴,带上标记,从前面崔县令调头的地方开始,一直到河滩为止,圈过来,等回去的时候在灞桥那里再打一个。这块地是咱们的了。”

    没有商量,没有测量,什么都没有,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吩咐,完全没有把站在一边的崔冉放在眼中。

    不过也是,堂堂一国储君,的确不用把一个县令放在眼中。

    “殿下,殿下,这不行啊,不能这么圈地啊。”骑马疾驰而去的吴辰崔冉无力阻止,只得扭头苦着脸对李承乾说道。

    “怎么?为何不行?”李承乾一副吃定崔冉的态度,反问道。

    “太大了,这,这怕不是有五百倾了。”谁的地盘谁熟悉,崔冉虽然是世家子弟,但对于自己的署地还是了解过的,李承乾所圈的地已经远远超过三百倾,甚至五百倾都说的有些保留了。

    “那就算五百倾,本宫不与你计较靠近河滩经常会闹水患,你却反过来与本宫斤斤计较一点荒地,莫不是以为本宫年少好欺?”李承乾面无表情的说着,言词之间句句诛心。

    储君也是君,欺君?那是要杀头的!

    “小县不敢,殿下误会了。”崔冉又不是傻子,如何肯认下这欺君之罪。

    看着眼含忿忿之色的崔冉,李承乾丢掉手中树枝,叹了口气说道:“崔县令,本宫既然来到此处,说明本宫此行势在必得,你又何必锱铢必较?”

    言罢,抬手止住将要开口的崔冉,轻轻摸了一下鼻梁,继续说道:“本宫要在这开辟出一片农场,待到后年这里就会变成数百倾的良田。原本好好一件互利互惠之事,奈何崔县令……,唉,也罢,君子不强人所难,表兄,我们走吧。”

    “殿,殿下且慢。”‘数百倾良田’彻底将崔冉震住了,仿佛一块天大的馅饼从天上掉下来,自己没有接住,错过好几亿的感觉瞬间爬满全身。

    大唐现在不缺地,缺的是人,缺的是产粮的田,如果真能在自己的治下开出数百倾良田,崔冉做梦都能笑醒喽。

    不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单单这么一份天大的政绩就让崔冉欲罢不能,如果错过,那可真是撞墙的心都有了。

    而且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两兄弟难道真的会这么容易放手?堂堂一国储君被驳了面子,如果回头在其他方面找起茬来……

    所以此时的老崔再也顾不上什么面子,也管不了和王家的联盟,三两步冲到李承乾的马车前面,抓住老马的笼头,崔冉急声说道:“殿下且等等,万事好商量,好商量。”

    “还商量个屁,你不是说不行了么。”长孙冲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此时哪里还有好话。

    “长孙公子,这……,刚刚是小县一时糊涂,一时糊涂。”为了‘数百倾良田’崔冉也是拼了,完全就是把脸放在地上随便踩的架式。

    “崔县令想通了?”李承乾坐在车上歪着脖子看着拉住马的崔冉,语带调侃的问道。

    “通了,通了。这地殿下划多少是多少,小县决不阻拦。”大棒没好使,甜枣建功勋,崔冉是第二个倒在李承乾‘甜枣’之下的官员,虽然职位小了些,但并不影响李承乾所悟的‘道’。

    有钱能使鬼推磨,当钱多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会让磨来推鬼。李承乾抛出的枣太大,太甜,直接把崔冉撑着了。

    老崔是崔家人,但却不是嫡出,能爬到现在这个位置基本已是极限,对家族继续下大力气挺他上位已经不报希望。

    这样的情况下,他才起了为难李承乾,结交王家的心思,琢磨着是否能向王家借力,完成五品升四品的飞跃。

    现在李承乾同样将爬升的希望放在他的面前,到底是顺水推舟将事情办了,然后坐等升官,还是得罪李承乾,赌那飘渺的一线升机,哪怕是个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所以老崔飞快的堕落了,他现在几乎是在求李承乾从他这里划地,划的越多越好。

    崔冉根本不怀疑李承乾开荒的能力,手里握着数万兵马的太子,如果需要完全可以让六率出来开地。

    “好啦,崔县令,既然现在你没有异议了,那我们是否可以起程回署衙了?”李承乾目的达到了,也就不再为难崔冉,主动开口说道。

    “可以,可以,小县引路。”崔冉这次可是彻底服软了,回去的时间竟然是来时的三倍还多,生怕走的快了把李承乾颠着。

    待回到万年县署衙,将所有事情办完,已经是天色将黑,原本再去一次长安县的计划也被迫取消。

    回去皇城的路上,长孙冲有些郁郁,后来实在忍不住,便开口问道:“表弟,这样的人你还想用他?”

    崔冉前倨后恭的态度和见利忘义的作法让长孙冲极度的不爽,这种没有原则,谁给好处跟谁走的人,在他看来就应该徒三千里。

    “用啊,为什么不用?多聪明的人啊。”李承乾终归不是9岁,拥有成人思维的他有着和长孙冲完全不同的看法。

    甚至他现在已经在算计着是不是把崔冉调到石炭司来,让他负责太原方面的事务。

    感谢书友:来自世界的恶意、楼空,封存浮生、一个人,一个角落,一座城、风吹麦浪打赏

    感谢各位书友推荐!

    喜欢本书的朋友别忘记推荐、收藏,或者打赏一下!^_^

    (本章完)

第102章 把问题交给军方处理() 
回到‘兰若寺’李承乾便开始伏案疾书,甚至就连吃饭都是林晓晓在一边喂给他吃。

    鬼画符一样的可研报告让李承乾整整忙碌了大半个晚上,搞定之后直接一头扑到榻上头晕脑涨的睡了过去。

    除了大学毕业时写论文,李承乾还从来没写过这么多字,如果不是有原本那个小屁孩留下的书法底子,只怕写断手这可研报告都完不成。

    不过李承乾的功夫注定是白费的,当鬼画符一样的可研报告送到兵部尚书杜如晦手里的时候,老头子只看了一个开头,就放到了一边。

    奇怪的格式,奇怪的用词,完全不知所谓的假设,老杜自认学识丰富,却依旧理解不了这份鬼画符一样的东西。

    所以老杜打算先把这东西放着,等手头的事情忙完了,直接拿给作者他爹看看,或许老李同志能理解他儿子的‘天书’。

    所以,当李承乾蹲在院子里,无聊的看着木匠打磨算盘珠子的时候,老李的召唤不期而至。

    “儿臣见过父皇,承乾见过杜伯伯。”被‘召唤师’老李叫到丽正殿的李承乾老老实实给老李问安,给老杜行礼。

    在老李和长孙面前,李承乾永远都是顺民,想雄起……是不可能的事情,‘天地君亲师’五个字像一座五行大山压在所有人头上,别说李承乾,就是一代雄主李二陛下在老李渊面前,那也得老老实实。

    “免了,过来跟朕说说,你这是什么鬼画符?”抖着手中的七八页纸,老李皱眉问道。

    毫无疑问,老李同志同样看不懂以现代标准格式书写的‘可行性报告’。

    或者说老李和老杜都能看懂,但理解不了上面写的东西,‘可行性报告’里面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数据和推理之上的。

    比如:报告中所提到的数种灌溉之法,以及以肥养地之法,仓储之法、青储饲料等等一切,大多数是老李和老杜闻所未闻的。

    李承乾很想对老李说,那不是鬼画符,是科学,不过想到鄙视老李学识不够的后果,还是果断放弃。

    “父皇,这叫可行性调研,是进行一项工程之前必须要作的事情。调,是指调查,当地的地理情况、水纹情况等等;研,是指研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反复的磋商,直到研究出合理的方法。”

    老李闭目沉思,老杜拈须颔首,至于到底明不明白,只有天知道。

    老家伙一直不说话,那小家伙就必须继续说,否则场面多尴尬。

    所以李承乾不得不硬着头皮,掏心挖肺……错了,是搜肠刮肚的回忆当初在学校时候老师是怎么说的。

    罗里吧嗦的讲了半天,老李的眉头越皱越紧,老杜的胡子也快要被他捻成绺,现在情况很明显,此二位已经越听越懵了。

    “好了,别说了,你就说你为什么把这个送到杜卿那里去的。”为了表示自己已经明白,老李挥手打断了李承乾的胡言乱语。

    “研究啊。”李承乾诧异的说道,刚刚自己不是说的很明白了么,需要调查和研究嘛,老头子们到底在想些什么?

    “研究什么?”李老继续问。

    得,刚刚的一切都白说了,李承乾很无奈的瘪瘪嘴,开口说道:“当然是研究开办农场的可行性啊,这么大的事情总不能说开就开吧。要招上几千工人,哪能这么草率。”

    “那为何要送到我兵部呢?”老杜同志适时的插言问道。

    “农场招的都是退伍的伤残军卒,不交兵部研究交到哪里?”李承乾以同样的语气反问。

    老货,看来那份可研报告这老家伙连第二页都没看,如果看了就会知道为啥找上他兵部了。

    “哦?”听到招工全是伤残军卒老杜面色一变,不由自主的向李二陛下投以询问的目光,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才放心的继继‘哦’了一声。

    “不知殿下这农场日后打算以何种方式经营?”事关兵部杜如晦不得不仔细的问问清楚。

    李承乾很想问问老杜,你到底有没有把那份报告看到第五行以下,那里写的很清楚了,农场挂在兵部下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