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3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噗……”一口逆血从肺里呛出来,接着眼角余光一闪,别从卧施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然后便是眼前一黑,原来,这就是死亡的感觉么?

    别从卧施死了,死在禄东赞的长矛之下,人头被长矛高高的挑起,示威一样的在羌人的眼前来回晃动。

    族长死了,族长被吐蕃人杀死了!

    原本就处于劣势的羌人感到了恐惧,什么报仇,什么诱敌,全都被抛到脑后,逃命成了他们现在唯一的念头。

    “啊……!杀杀杀!”就在吐蕃人千人军队的身后,一支人数多达五千的羌人队伍杀了出来,把利步利终于还是赶到了,不过来的似乎有些迟。

    “返身,迎敌!”时刻关注战局的禄东赞,自然很快注意到了这支新出现的生力军,他留下的一千人便是为这些人准备的,虽然这些人比他想的要多一些。

    不过,这应该是羌人最后的力量了,只要把他们干掉,那么他禄东赞这第一份投名状便算是交上去了,未来的一切只看长安那位年轻的太子殿下如何去选择!

    (本章完)

第950章 初战高句丽(上)() 
第九四八章

    把利步利的出现关没有挽回羌人败亡的结局,只不过将这个过程拖慢了一点点而已。

    而且若是他不出现的话,或许由别从卧施带来的一万五千人还能多跑掉一些,但是因为他的出现,让那些准备逃跑的羌人再次看到了希望,逃跑的脚步也就慢了一些。

    所以,两万羌人青壮最后能够活着离开的不到四千,其余的尽数被禄东赞带着的吐蕃军队斩尽杀绝,同时也切下了无数的人头。

    这些人头都将被腌制好,然后等到离开的时候交给堵在积石山那里的薛仁贵,由老薛来验证他们的战功。同时,鉴于这些吐蕃人是第一次投降,而且这次的行动也是剿匪行动,所以人头不分老幼,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算战功。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命令,所以吐蕃人这次的行动显得格外卖力,阎、诺两州被他们像过筛子一样,来来回回的筛了不下四次,可以说这两个州基本上被杀的百里无人烟,十里无鸡鸣,几乎变成了一片蛮荒之地。

    当然,吐蕃人也不是没有付出代价,剿匪的两个多月,五千吐蕃精锐有一千五百余埋骨荒山,带着遗憾先一步离开了这个世界。

    不过李承乾现在根本顾不上松州这边的吐蕃人了,嘱咐了薛仁贵注意吐蕃人的动向,小心不要吃了他们的闷亏之后,大唐太子殿下的全部心思便转到了已经开始了一个月的高句丽战事上面。

    沙卑城的失守让高句丽有些措手不及,高延寿与高惠真的十五万大军在半路停了下来,不知应该作何选择,是应该转道鸭绿水,顺江而下将卑沙城夺回来,还是继续保持原计划去支援安市城。

    “混蛋,高延寿就是混蛋,他这是贪生怕死,是畏敌不进,什么不知道如何选择,全都是借口。”高句丽的伪‘长安城’中,高建武愤怒的咆哮着。

    卑沙城失守,使得大唐有了在大海是进攻辽东的能力,安市城很快就要面临西、南两个方向的进攻,如果北部褥萨高延寿等人再不加快速度,很可能会被大唐的军队堵在半路上。

    “陛下,为何不让北部褥萨直接转道去辽东城呢?在那里与唐军决一死战,有辽水拦路,我们完全可以找机会将唐军一举击溃。”

    “转道辽东?断了唐军的后路?”面对手下臣子的提议,高建武怒火平息了一些,不管这个计策如何,但至少也算是一个主意不是么。

    “啊?臣,臣的意思是……”刚刚提议的家伙愣了一下,自己可没有说过断唐军后路的话啊,为什么会被误解至此呢。

    “好了,你不用说了,唐王亲自征,你不会以为辽东城和新城能够挡住大唐的兵锋吧?若是挡不住,援兵贸然过去岂不是正好与唐军迎头撞上。”泉盖苏文摆手打断那大臣接下来的发言,转头看着高句丽荣留王说道:“陛下,臣不建议截断大唐后路的做法,这样做的风险太大,万一事有不谐,后果不堪设想!”

    “哦?为何?莫离支可有何高见?”高建武看着泉盖苏文,不阴不阳的问道。

    涉及到权力的斗争,无论如何都没有妥协的余地,高建武如果能看泉盖苏文顺眼那才是怪了。

    “大唐既然已经夺下了沙卑城,那么等于有了另一条后勤补给线,袭扰唐军后方已经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万一大唐突破了新城一线,那么他们就会在海上取得补给,这样一来援兵与安市城便被唐军彻底隔开,不担没有给唐军造成损失,弄不好还会使安市城毁于一旦。”

    泉盖苏文毫不在乎高建武的蔑视,站在大殿之上侃侃而谈,把高建武的提议贬的一文不值,末了同样不阴不阳的对高建武冷冷一笑。

    “你……,好,莫离支既然如此说,那么一定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不如你来说说如何?”高建武被弄的有些下不来台,瞪着泉盖苏文恨声说道。

    “让他们按照原定计划前进,卑沙城现在夺不夺回来根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大唐水师既然能够夺取卑沙城,那么他们的力量必然不可小觑,不清楚其底细之前与其交手实为不智之举,所以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按原计划进行。”泉盖苏文信心十足的说着,大殿之上全是他一个人的声音在回荡,看上去颇有指点江山的意味。

    至于说坐在御阶之上的高建武,在泉盖苏文看来他不过就是个傀儡罢了,完全没有理会他的必要,若不是现在大唐倾举国之力攻伐而来,把这个老家伙弄死,再扶植一个听话的傀儡上去,他自己来摄政才是最好的选择。

    “说来说去,还不是原计划,我还以为莫离支有什么高见。”高建武撇撇嘴,同样尽力的贬低着泉盖苏文,以挽回自己形象上的损失。

    “不然!陛下,臣的计划乃老成谋国之言,试想一下,我十五万大军在安市城倚城而战,必然能将大唐军队阻拦说城外,只要等到九月天寒之时,唐军耐不住北方寒冷,必须撤军,到那时候才是我们夺回卑沙城的最好机会,因为到了那时候卑沙城会变成一座孤城,没有任何一个援兵。”

    不得不说,泉盖苏文的想法的确是好的,历史上李二的确是被阻拦在了安市城外面直到九月。

    但是他还是高估了高延寿、高惠真十五万军队的战力,同时也对未来的局势估计的过于乐观,完全没有考虑装备上的差异与李二覆灭高句丽的决心。

    可正所谓今时不同往日,有了李承乾参与的高句丽战争已经变的与历史上大不相同,大唐军队的装备也与往惜有了极大的改进,战术与战法也不似以往那么单调与老套。

    所以有着数万大军驻守的辽东城在李绩看来,似乎就像是一个练兵场,是检验大唐军备的一个试验点而已,面对着这座并不算是高大的城池,这位历史上有名的儒将,决定试一下烈焰焚城到底是个什么感觉。

    (本章完)

第951章 初战高句丽(中)() 
第九四九章

    “将军,小小城关,何需将军亲自出马,待吾等冲杀一翻,取回千百人头为将军庆功如何?”窟哥站在李绩边上,大咧咧的说着。

    高句丽这破地方,他每年都要带着人在其境内杀上几个来回,掳回无数高句丽平民用来和李承乾交易,辽东城这地方可以说熟的不能再熟,若说取回千百人头还真不是什么难事儿。

    前段时间刚刚到这里的时候,窟哥就想着要立个头功,可是被李绩因为没有攻城器械拦住了,现在……李二陛下的大军就在身后不远,各种攻城武器一件不缺,窟哥想不出李绩还有什么理由来阻拦自己。

    不过,窟哥毕竟只是一个契丹的守领,对于官场中的一些事情还是不太了解,一心想着立功的他并没有考虑到如果一战没有建功的话会如何,到时候能力受到怀疑的可并不是他一个人,李绩这位杀场老将怕是也要受他的牵连。

    李绩接没有接窟哥的话,只是看着不远处的辽东城淡淡问道:“李都督,前段时间似乎听你说过,这辽东城里似乎多以茅屋为主?”

    “不错,这城的外围住的都是些贫民,哪里住得起大房子,有茅屋住也就很不错了。”窟哥点点头,心中对李绩略有不满之意,总觉得李绩是怕他立了头功,所以说话的时候未免带出了一丝不满的情绪。

    李绩又不是傻子,听着窟哥似乎有些牢骚的发言,如何能不知道是他心中有了不满情绪,心中暗笑这些异族小气的同时,口中说道:“李都督求战心切本将知道,契丹勇士的勇士本将也知道,但是中原有句老话,叫好钢用在刀刃上,不知道李都督有没有听过?”

    “这个自然知晓。”窟哥梗脖子说着,生怕在李绩面前露了怯。

    而实际上他知道个毛的‘好钢用在刀刃上’,在他看来有好钢当然要全都用来打造一把钢刀才好。

    “李都督既然知道,自然应该知道其中的意思。”李绩只是靠着这句民言来引出话题,他并不在乎窟哥到底知不知道,挑开话头之后接着便说道:“契丹勇士是钢,那么就要把他们用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强攻硬打他们的确可以把城攻下来,可是若有更省力的方法,都督难道就不想试试么?能少死几个人总是好的吧?”

    “将军的意思是……”窟哥愣了一下,他当然知道能少死几个人是好事,但是打仗哪里有不死人的?

    “都督看看这天气如何?”莫名的,李绩将话题转到了天气上,让窟哥有些莫名其妙,随着他的话仰头看了看天说道:“若是没看错的话,这两天怕是会有大风,怎么了?”

    “都督果然好本事,单凭天像便知这两会有一场大风!既然如此,都督切回去让儿郎们好好准备,待到风起之日,便是攻城之时!”李绩轻抚颌下胡须,笑着说道。

    结果,窟哥被李绩这一夸脸反而红了,呐呐说道:“这叫啥本事,若是不能看出未来几天的天气,族人还如何进山打猎,李将军言过其实了。”

    这货也是个实诚人,肚子里存不住话,或许这就是契丹一族的天性吧。

    觉得李绩在坑他,便心生不满,李绩不与他计较,转过头来夸他,又让他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觉得自己太过于斤斤计较,不得不说,窟哥这家伙当真是有些傻得可爱了。

    半个时辰之后,战场之上已经没有什么可看的东西,李绩一行人打道回营,待到窟哥离开之后,立刻有跟随李绩的将校忿忿问道:“大将军,此等蛮夷您又何必理会他,他想去送死,您就让他去好了,到时候若攻城不利,直接砍了岂不省事。”

    “胡说,两军对阵最忌将帅不合,若是因为攻城不利将他砍了,那几万契丹骑兵如何控制?若是引起叛乱误了这次东征你有几个脑袋能扛下来?”李绩瞪了手下一眼,没好气的说道。

    “可就算不砍了他,让他去打一场试试水也好啊,总好过由弟兄们亲自去试吧?”

    “试水自然还是由契丹人去试,这一点你不用怀疑,也不用操心。这段时间你们回去多整理出一些引火之物,尤其是火箭要多备一些,过几日攻城好用,明白么?”李绩并没有解释他为什么要对窟哥一在容忍,只是简单的对手下几位将军吩咐了一下,将攻城前需要准备的东西让他们利用两天时间准备齐全。

    他李绩可是大唐有名的儒将,若是整人的手段如此低劣,岂不是让人笑话,而且若只是因为手下几句不满的牢骚,便立刻把人派出去送死,这样的一位统帅又如何能让手底下的人放心跟着他。

    这些话李绩全都放在自己的肚子里,并没有对手下说明,一是不好说,二是这样可以给手下留一个大度的印像。至于窟哥那个蠢货,如果这次东征能不死,将来自然会有大把的机会去修理他,完全没有必要急在一时。

    时光流转,两天时间转瞬即逝,第三天一大早,东面的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原本晴朗的天气就变得狂风大作,狂躁的西北风吹的整个大营旌旗猎猎作响,同时也将一阵阵肉香吹遍整个大营。

    “终于要打仗了啊!”一个年龄在三十余岁的老兵抽了抽鼻子,略带着一些兴奋说道。

    “八叔,你咋知道咧?”另一个二十来岁的娃娃脸小兵凑过来,一边往身上套着自己的装备,一边好奇的问道。

    “伙头军什么时候这么早做过饭?”不等老兵回答,另一个汉子就在后面抽了小兵后脑勺一巴掌:“快点整理装备,一会儿吃饭的时候记得不要吃太饱了,别到时候跑不动。”

    “哎……,哎老罗叔你打俺干啥啊,是嫉妒俺比三娃聪明是吧。”小兵被抽了一个趔斜,抱着后脑勺低声抱怨着,不过却在所谓老罗叔的‘狞笑’中理智的闭上了嘴。

    (本章完)

第952章 初战高句丽 (下)() 
大唐军制是府兵制,一火人里基本上都是一个村子里出来的老乡,有些时候村子大的话,甚至会出现一什人马全都是一个村子人的情况。所以小兵被揍了自然不敢有什么怨言,因为揍他的是家里表亲,敢反抗,回家之后他老子揍不死他。

    当然,大唐这样的军制有好处也有坏处,但如果按正常情况考虑的话,还是好处多一些,毕竟都是一个村子里的人,打起仗来完全不用担心军卒不尽心尽力,彼此之间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谁又能看着同族兄弟战死而不尽力呢。

    雪白的馒头、热气腾腾的肉汤、再配上肥肥的五花肉,丰盛的早餐被端上来的时候,那些契丹人都看傻了,狠狠的咽了几口唾沫,再用力揉揉自己的眼睛。

    平时在契丹,就算是马上要打仗,最多也是就给顿粥,最多加两片肉,没想到给大唐打仗竟然会白馒头管够,肉管饱。

    如果天天都能吃上这些东西,哪怕是天天打仗也行啊,反正也是烂命一条,上阵打仗不过也就是为了一口吃的。

    窟哥一张脸红的跟猴子屁股一样,手下没有见过世面的做法让他觉得丢了很大的面子,大唐军队需要一份就够的饭食,契丹竟然吃了三份,最后竟然还嚷嚷着不够,非要去弄第四份,丝毫不顾肚子已经涨的快要爆开。

    “吃吃吃,就特么知道吃,一会儿上了战场,谁特么要是不尽心,老子非把他的屎打出来不可。”怒气勃发的窟哥暴怒着用马鞭抽着那些撑得快要走不动路的士兵,一边抽还一边骂,脸啊,这脸还往哪里搁啊,边上唐军将士异样的眼神让他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好了好了,李都督,当兵吃粮天经地义,还是不要生气了,来来来,出征在即本将以茶代酒敬你一碗,祝都督旗开得胜。”吃过了早餐,众将在中军大帐聚齐,李绩端起一碗温热的茶水,对犹自在生闷气的窟哥说道。

    大唐军律规定,军队出征不得饮酒,窟哥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对李绩以茶代酒的做法并没有什么异议,接过来的茶碗仰头喝干,照了一下碗底朗声说道:“末将谢过将军!此次若不能拿下辽东城,末将愿提头来见!”

    “都督言重了!”李绩摆摆手,随后脸色一正抬首对四周众将说道:“时辰已至,众将各归本阵,一刻之后击鼓出征!”

    “喏!”一群早就等的不耐烦的老兵痞齐齐应喏,兴高采烈的离开了中军大帐,各回本阵整军。

    战争的气息越来越近,辽东城里的守军似乎也闻到了那恐怖的气息,在狂风中紧张的注视着唐军大营,守将左松源更是在天不亮的时候就披挂整齐,早早来到城头之上。

    打仗之前先吃饭,这在古代已经是惯例,而烧饭燃起的炊烟自然也会被敌方所侦知,从而有所准备,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避免的。

    毕竟想要给数万人准备饭食,想要搞的悄无声息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古代也没有炊事车啥的,更没有弄出无烟灶,做起饭食来浓烟滚滚也就不足为奇。

    “去通知城主大人,就说唐军马上就要进攻了,让城主大人早做准备。”当隐隐的号角声与鼓声传上城头,左松源最绷的神经忽然放松了,回头对身边的人吩咐一之后厉声喝道:“全军备战!死守城头,与辽东城共存亡!”

    死亡并不可怕,反正也就是一刀砍下来的事情。

    但是等死的那段时间才是最可怕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高考,事实上高考的那一天真的并不可怕,左右也就是答题而已,但是高考前的那段倒计时却太可怕了,天天数,简直就像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在做最后的总结。

    左松源面对的情况也是这样,面对大唐数万大军,近半个月的对峙让他的神经几乎快要绷断,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大唐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攻击,而他又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应对,天天想,时时想,想的脑仁儿都痛。

    现在好了,大唐的进攻终于来了,什么都不用想了,一切只要随机应变就好,打的过打不过只要一交手立刻就会有结果,再也不用心怀忐忑的想来想去。

    一个时辰之后,三万大军云集辽东城西,乌泱泱的一大片,铺天盖地,密布的旌旗几乎延伸到天边,从城头向下看去完全就是一片旗帜的海洋。

    “城头守军听着,速速叫你们城主出来答话。”按照惯例,打仗之前先唠唠,这也是古代打仗之前的规矩。

    “下面的唐军听着,你们无故犯边,可是以为我高句丽好欺不成?某家在此劝你们一句,最好速速退去,否则前隋百万枯骨便是你们的榜样!”城头之上一个顶着金黄色头盔的家伙站出来,看上去十分骚包的样子,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城主。

    不过很明显,他这话一说出口几乎等于给辽东城所有人都判了死刑。

    正所谓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杨广三征高句丽死伤无数这几乎是大唐军人心中永远的痛,左右不过是二十余年之前发生的事情,在场的不少军卒都还记得当年发生过什么,也有不少人家里有亲人死在了高句丽。

    所以城头之上那个骚包的话被传到后面之后,数万唐军立刻炸毛了,原本还是被旌旗覆盖的红黄军阵瞬间亮起一片刀光:“大唐,万胜!杀!杀!杀!”

    雪亮的刀光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