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绣花于家”的本事,林万成林冲父子哪什么去比?

    弓马骑射……早就过时了!

    赵佶对林万成父子的兴趣也不大,倒是被郭京、刘无忌两个道士给吸引住了。道教是赵宋的国教,赵家的祖先还被遵奉为道教的天尊,就是财神爷赵公明。所以包括赵佶在内的赵家之人都信道教,赵佶更是喜欢和道士亲近。

    而郭京和刘无忌两个混迹江湖的假道士也真有点道亨,看见被众人围着捧着的赵佶,马上就知道这不是普通人了。

    至于是谁,不敢乱猜。

    打卦算命这一行也是博大精深的,不过郭京、刘无忌两人不过是入门级的水平,还不能真正看透命理术数。只能靠“看”、“听”、“说”、“演”四字真经混点小钱。

    所谓看,不是看相,而是看人的表情、神态、衣着、出手等等。通过这些去揣摩对方的心思,猜测对方的地位。

    而听,其实和看一样,也是通过观察进行分析,推测出对方大概的身份地位和内心的想法。

    至于说和演,则都是建立在看和听基础之上的。只有看准了,听对了,才能说好演好。

    而今天,郭京和刘无忌一看就看出赵佶不简单了。不仅被人众星捧月一样围着,而且气质仪态都显得高雅不凡,被人捧着没有一点扭捏,显然是早就习惯了的。

    另外,他们刚才在廊道中还看见了高俅和几个端王府的护卫……所以用不着听,光是看就能看清楚了。

    而看清楚后,就是“说”和“演”了。

    不过要说好和演好可不容易,一不小心就会说错话,演砸锅……

    好在郭京和刘无忌都是有点江湖经验的,知道“说”的关键不在话多,“演”的关键更不在戏多。

    他们是神棍,又不是戏子。

    于是两人互相打了个眼色,然后一起上前到了赵佶跟前,同时行礼,恭恭敬敬,一揖到地……

第151章 谁是马屁第一人(月票满450票加更)() 
看见两个道士进来,武好古就在心里面暗叫了一声不好!

    因为巴结端王赵佶的事情,武好古早就和郭京、刘无忌说了。而今天这样的场面,两个神棍要是再看不出赵小乙就是赵佶,他们也别在神棍界混了。

    可是郭京和刘无忌一旦点破了赵佶的身份,那……可就不好玩了。

    虽然“端王轻佻”的评论是流传史册的,而且也得到了公认。但是赵佶现在可不知道,他更不会知道这间屋子里的大部分人都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了。

    所以一旦被点破,那么赵佶很有可能端起大宋亲王的臭架子,以后不和大家一起玩了。

    这多没劲啊!

    而且,武好古、纪忆之、苏大郎这些人什么身份?凭什么去巴结一个高高在上亲王殿下?

    如果不是赵佶玩性大,换成他哥赵煦,你想跪舔你有资格吗?

    因而看见郭京和刘无忌大礼参拜赵佶,三个一心要拍赵佶马屁的家伙,都把心脏提到嗓子眼了。

    可千万别说什么“拜见端王殿下”的话!要说了就糟糕了……

    不过还好,两个神棍参拜完毕,一言不发就闪到一边儿去了。

    这是怎么回事?

    这下赵佶糊涂了,他本来以为自己的真实身份被两个道士看穿了。可是那俩道士怎么拜完了以后就不言语了?

    什么意思啊?

    他们为什么拜自己?

    赵佶很有些奇怪,看着郭京、刘无忌问:“二位羽客方才因何拜我?”

    郭京听见问题,念了句“福生无量天尊”,然后才微笑着答道:“贫道今日出门前多饮了几杯,因而方才进门时眼花,将郎君看成天上的大道君,所以才拜的……真是叫郎君见笑了。”

    什么?把我看成大道君了?这什么眼神呢?

    赵佶觉得有趣,又问刘无忌道:“你呢?你也喝多了?”

    刘无忌笑道:“贫道倒没有喝多。”

    赵佶又问:“那你也把我看成了大道君吗?”

    “没有。”刘无忌说,“只是贫道昨日梦见了希夷老祖,他说贫道今日有仙缘,可见到下凡的仙君。方才见了郎君,贫道便知老祖所言不虚,因此才拜的。”

    希夷老祖就是陈抟,五代宋初时的大道人,被周世祖封了白云先生,宋太祖则封他为希夷先生。据说活了118岁,在北宋端拱初年才仙逝于华山张超谷。

    在后来,这位希夷先生就被道家当成了神仙,称为希夷老祖或陈抟老祖了。

    陈抟老祖托梦说赵佶是“仙君”,这个在赵佶看来是可能的……因为他本来就是“神的子孙”嘛,他家老祖是赵公明啊!

    “有意思,有点意思。”赵佶听了两人的说辞,表面上只是淡淡一笑,不过心里却记住这两个道士。

    赵佶顿了顿又问:“不知两位羽客高姓大名,在何处修行?”

    郭京说:“贫道郭京,号清玄,在海东云台仙山修行。”然后他又一指自己身边的刘无忌,“这位是刘无忌,号清虚,和贫道一起在云台仙山。”

    “云台仙山?”赵佶对这个话题极有兴趣,他不仅喜欢神仙,而且还爱玩,可惜身为亲王的他,只能在开封府地界上转悠。

    “可是‘郁郁苍梧海上山,方丈瀛台有无间’的郁州云台山?”

    “正是。”郭京笑着一指武好古道,“贫道就是在云台山遇见这位崇道先生的。”

    “哦?”赵佶笑问,“大郎,你也去过云台山?”

    “去过,”武好古说,“还在云台山画了一幅《云台山居图》。”

    “《云台山居图》?在哪里?”

    武好古笑道:“在潘楼街上的武家画斋中,你若想看,明日派人来取就是了。”

    《云台山居图》是一幅山水画,不过也不是寻常的山水,而是一幅工笔写实山水画。完美的将云雾笼罩中的云台山美景记录在了画绢之上。

    “好,好,”赵佶笑了起来,“明日便叫人去取。”

    他是真的想去天下间云游的,可惜生在天家,就注定少了凡人的那份自在,也只能通过武好古的画,一览云台山的美景了。

    ……

    丰乐楼,中二天一号雅间内传出了丝竹和欢笑的声音。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当真是到了宾主尽欢的时候。首次以一个“布衣士子”的身份和人结交的端王赵佶,也享受到了士子的快乐。似乎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开心……在陪宴的乐伎的丝竹和歌唱声中,赵佶甚至觉得自己如果不是生在帝王家,而是一个寻常的读书人,凭着自家的才华游戏人间,大概会比现在更加快乐吧?

    平日里有些贪杯的武好古,今天却是没有一点酒兴,每次端起酒碗就只是浅浅的抿一口。因为他需要保持足够的清醒去应付赵佶,同时还要观察纪忆、米友仁、苏大郎、郭京、刘无忌五只“马屁精”的一举一动。

    并不是为了鄙视他们,而是为了向他们学习!

    大宋毕竟是个封建社会!可不能和后世的新中国比,不拍马屁,不说假话,想靠一身铁骨铮铮就做成大事是不可能。那种人就算不去亚龙湾住海景别墅,也不会得到宋徽宗这样的昏君的宠信。

    没有昏君的宠信,做个青史留名的嘴炮好官没有问题,但是要做出救国救民的大事,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要做事,就得先把宋徽宗哄开心了!

    而要哄好了宋徽宗……光靠磕头做奴才是不行的,这货根本不吃这一套啊。

    再说了,他要人给自己磕头,何必装赵小乙?直接把武好古叫去端王府磕头不就行了?

    这个出生在天家的“道君”,要的就是当凡人的那种逍遥和快乐。

    这一点可是有真实的历史可以证明的!

    就在武好古向“马屁精”们学习的时候,纪忆忌大官人突然把话题引到武好古和“赵小乙”的书画比斗之上了。

    “小乙哥,说句实话,你和武大郎的画技比斗是不大公平的。”

    “不公平?”赵佶一愣,“哪里不公平?”

    纪忆笑道:“譬如那纸《毗沙门天图》,武大郎是照着人画的,而你是照着画画的……这里面的难度可大不一样啊!”

    对啊!好像是不大公平。

    赵佶想了想,居然点了点头。

    纪忆又道:“真要比斗,就该公平,都照着真人画。”

    武好古听了这话心道:那宋徽宗还不得输得北都找不着?

    “画谁呢?”

    赵佶却兴致勃勃地问。

    他和武好古比画,一是不服武好古的“画中第一人”;第二就是贪玩,亲王的生活太无聊,自己给自己找个乐子而已。

    输赢他根本不在乎,他在乎的只是过程好玩罢了。

    “画美人。”纪忆说,“还不能是一方相熟的美人……以防一方画熟了。这样就不公平了!”

    “对,有道理。”赵佶点点头,觉得这个纪忆虽然是芝麻绿豆官,但见识还是很有一点的。

    “那要画谁?”武好古这时插话问道,“难道要画墨娘子?”

    纪忆摇摇头笑道:“墨娘子你已经画过了,这可是占便宜的。”

    武好古心想:就是那幅《墨娘子舞蹈图》叫赵佶去临,他没有一两年的功夫也临不好!

    纪忆看了眼武好古,又看了看赵佶,笑道:“不如这样吧,二位不如借这一次开封府花魁大比的机会,各画十幅花魁图,然后挂在王楼、潘楼、丰乐楼、遇仙楼、清风楼和八仙楼还有撷芳楼,让开封府的士子庶民来选出一个胜者如何?”

    什么?

    要让赵佶也来画花魁,还要和自己比试,而且还是一画十幅,这纪忆该不会早就计划好了吧?

    武好古想到这里,突然间就恍然大悟了。

    这纪忆之原来在下一盘大棋啊!

    花费巨资办花魁大比,再请自己给获胜的花魁画像,再加上这次把家伎墨娘子拿出来给自己做模特……这一切的一切,原来都是在布局,而布局的目的,则是引赵佶这位未来的皇帝入局!

    而把赵佶引入局的目的,不必说了,自然是为了拍马屁……

    凭着这份拍马屁的功夫和心思,在如今的大宋可称天下第一了!

    看来这位纪忆纪大官人,在这个时空怎么都要位列七贼……呃,也许是八贼(再加一个米贼友仁)了!

    “好啊!”赵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着了纪忆的道,反而大声叫好道:“大郎,你看怎么样?我们比上一场吗?”

    “比就比!”武好古笑着瞥了纪忆一眼,“不知有何彩头?”

    “自是有彩头的,”纪忆笑道,“铜钱如何?”

    铜钱?

    武好古和赵佶同时一怔,钱是好的……可是不是俗了一点?

    纪忆笑道:“既然要叫士子庶民来评,那怎么个评法?我的方法就是扔铜钱。在两幅画下放上箩筐,他们觉得谁画得好,就往里面投一个铜板,不许多投,就投一个。

    最后只需要数一数铜板多少,就能分出上下了。而取胜的一方,就把所有的铜板都拿走,如何?”

    这不是投票吗?纪忆还真是会动心思啊!

    “有意思,太有意思了!”赵佶笑道,“这法子好,就这么办了!”

第152章 谁的通天梯,求月票,求订阅)() 
事情的发展……还算顺利!

    只是还算而已。

    因为武好古本来只想自己一个人搭上端王赵佶通天梯,最多再带上郭京、刘无忌两个好基友。可是没想到,现在变成了一堆人围着赵佶在拍马屁……

    而且武好古的马屁功夫看起来也不够高明,至少比不上纪忆纪大官人。

    另外……潘巧莲这丫头不知怎么的,和端王赵佶仿佛很亲近。

    虽然看不出两人有什么男女之情,但是眼下毕竟是宋朝啊,这种关系似乎也不大对头。再说了……现在又是端王选妃的关键时刻,这潘巧莲不会变成潘皇后吧?

    “十八,这些日子我去寻了你几次,你十一哥总拦着不让我见你……”

    酒足饭饱后从丰乐楼里出来的时候,武好古和潘巧莲都不约而同走在众人的后面,接着这个机会,多日不见的两人,总算能说点悄悄话了。

    一听武好古提起这件事,潘巧莲的秀眉也蹙了起来。

    “也不知是谁在嚼舌头,说我们俩私奔了……你也知道的,将门是非多,十一哥也是为我好。”

    武好古听了,忍不住看了眼被一堆人围在中间的端王赵佶。

    “十八,你怎么和他一起来我家的?他可是……”

    潘巧莲没有从武好古的话中听出醋意,只是说:“这事儿也赖你,上次在潘家园给我画的写真出了大名气,他也知道了,就叫人索了去。临摹不过瘾,还要画真人。

    不过现在好了,他要去寻你的墨娘子了!”

    什么叫“你的墨娘子”?

    武好古也听出醋味儿了,连忙笑着解释道:“那不是为了和赵小乙比试嘛……不对,这事儿怕是纪大官人的一个局吧?”

    潘巧莲瞥了自己的情郎一眼,低声说:“才看出来啊,你呀……就是人家的梯子!”

    可不是嘛,纪大官人现在就跟在赵佶身边,聊得可起劲儿呢!看来赵佶和他,是相见恨晚啊!

    若是来日赵佶登基亲政了,纪忆还不得红得发紫发亮?搞不好还能当上蔡京老贼的接班人,成为北宋新党的第四代掌门人……如果北宋还有未来的话。

    “做梯子就做梯子吧,”武好古看了眼高高大大的赵佶,低声对潘巧莲道,“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敌人少堵墙……我看纪忆之是个人物,将来肯定有用得上的时候。”

    武好古知道自己不是做官的料,也不打算在官场上呼风唤雨,但是这不意味着他不需要官场上的朋友。

    相比勋贵和北人背景的米友仁,南人和平民出身的纪忆才是有资格进入新党核心的人物。

    而且米友仁的学识(儒学)肯定不如纪忆,不一定能考上进士。若是考不上进士,未来要出头就不容易。

    所以能结交上纪忆这个朋友也不错!说不定将来可以通过他去影响宣和北伐的结果。

    潘巧莲看了武好古一眼,还是摇摇头:“纪忆之眼里未必会有你这么一号人物……不过我们也不做大事,面子上他总还是会敬你一些的。”

    “若是要做大事呢?”武好古试探着问。

    “做大事?你要做甚大事?”潘巧莲又些警惕地看着武好古。她根本不希望武好古去做大事,不仅不希望,最好武好古连那个心思都别起。

    因为生在将门的潘巧莲本就是游走在大宋权力核心周围的人物,知道那些可以做成大事的人,都是什么样的?都付出了什么?最后……又得到了什么!

    “只是说说,”武好古笑了笑,“我能做甚啊?”

    他也知道潘巧莲的心思,可是未来的历史进程如此悲惨,不由得武好古不努力奋斗。

    潘巧莲点点头:“那就好……不过你若真的要做大事,那以后就没有朋友,只有同党了!

    现在关系再好,将来一旦处于不同阵营,可就是死对头了!便是同党,为了利益,还是会斗个你死我活的!”

    她顿了顿,笑道:“不过,想要做大事,你得先考个进士……你考得上吗?”

    “考不上啊!”武好古摇摇头。

    可做大事一定要考进士吗?

    武好古可不这么认为,而且他还知道自己的大事如果不成功,纪忆马屁本事再好,将来也是挡不住女真铁骑的!

    ……

    丰乐楼是在马行街上的,众人从丰乐楼出来,沿着马行街向南,行到潘楼街和马行街相交的十字街口时,便要分手了。

    赵佶和米友仁、马植一起走了,郭京、刘无忌、林万成、林冲四人则折返向北,往北厢的住所而去。

    武好古、武好文、纪忆、苏大郎还有潘巧莲一起,则沿着潘楼街往东走。今天的天气很不错,晴空万里,也没有什么风,走在街上感到非常温暖。因此潘楼街上也是人头攒动,各种各样的小吃摊都摆了出来,飘着香气,吆喝声不绝于耳。

    这一幕,又让武好古想起了自己在后世生活工作的城市,也想起了二十多年后的天倾之劫。

    所以大事儿还得干,可不能遂了潘巧莲的心思。

    “忆之兄,你可真是好手段啊!”

    现在已经是武好古和纪忆并肩而行了。

    纪忆闻言苦苦一笑,对武好古道:“既然入了官场,便是要努力向上,耍点手段也是不得已。

    其实还是崇道你比较自在啊,风流才子一个,又有大把的钱可使,可以云游天下,自由自在,便是宰相都不如你快活。”

    “宰相?”武好古一笑,“那么是忆之兄见过章相公了?”

    “几面之缘而已。”纪忆笑道。

    还真会巴结大官!

    武好古心想:历史上他不会是受了章惇的牵连,在宋徽宗即位后就淡出官场,最后湮灭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了吧?真要那样,自己可就是帮了他一个大忙了。

    “看来忆之兄今后定能飞黄腾达,在下可得交你这个好朋友。”

    纪忆应景似的大笑:“崇道,你我现在就已经是至交好友了……对了,那位马植是何来头?我看他不大像商人啊。”

    “不像商人?”武好古早就知道纪忆会问起马植了,所以没有感到诧异,“你觉得他是何人物?”

    纪忆眉头微皱,“他像高丽人。”

    “像高丽人?”武好古一愣,马植哪里像高丽棒子了?

    “这几日住在同文馆里面的高丽枢密院知奏事尹瓘的气质就和他挺相似的。”

    纪忆提到的这个高丽大臣的确和马植有差不多的背景,他出身在高丽功臣之家,是坡平尹氏的嫡子,虽然是状元出身的文官,但是高丽的科举主要是拼爹的。

    所以尹瓘受得并不是科举应试教育,而是和马植一样,允文允武,还会带兵打仗——和宋朝文官在后方运筹帷幄的带兵方法可不一样,人家是要临阵指挥,而且兵有时候还是自己练的。

    “这尹瓘是何等气质?”武好古问。

    “不似文官,也不像武将,似乎是兼具两者之长。”

    “允文允武,”武好古一笑,“古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