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5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幽州基本盘小,土地就那么一点,公民现在就八万几千。要消化辽西、辽东那么多的地盘,没有几年时间是不可能的。

    在完成对辽东、辽西的消化前,大辽这个破烂帝国最好还维持着……

    看到武好古的神色,萧瑟瑟就知道自己来对了!

    她认真望着武好古,“没有谁能派奴家来大王营中,因为奴家现在就是大辽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

    萧瑟瑟,萧太后……

    武好古目瞪口呆!

    自己和萧太后坦诚相见了!

    而且萧太后跑到自己的寝帐中来干什么?她想学埃及艳后勾引恺撒大帝吗?

    呵呵,我可不是恺撒,我是共和派大儒,是不会被一个艳后勾引的,最多就是虚与委蛇,逢场作戏……

    唔,为了数十万共和国公民的福祉,为了共和主义之花可以在东亚大陆上茁壮成长,自己没有什么不可以牺牲的,包括色相!

    “你真是大辽太后?”武好古还是有点不敢相信。

    “奴家现在只是自封的太后,”萧瑟瑟用甜腻腻的嗓音说,“能不能真的坐稳太后的宝座,还在大王一念之间啊?”

    “哦?”武好古看着萧瑟瑟。

    萧瑟瑟低低一叹道:“奴家手中只有五万残兵败将,不是大王的敌手。大王如果不愿意奴家去执掌大辽的残山剩水,奴家就难逃大王的手心。

    所以奴家今日便不请自来大王营中。若大王欲擒奴家,奴家当束手以待,免得再动干戈。若大王觉得奴家还堪利用,奴家愿替大王去执掌辽国基业……”

    说着话,萧瑟瑟的身子缓缓前倾,秀丽的脸庞靠在了武好古的胸膛之上。柔声道:“若大王想要更进一步,奴家可以为王前驱,做一回辽太宗!”

    辽太宗就是耶律德光。他曾经入侵中原,灭掉了后晋儿皇帝,想要自己做中原的天子。结果位子坐不牢靠,被各地义军围攻,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又趁机起兵。最后耶律德光灰溜溜逃走,还在路上病死。让刘知远捡了个大便宜,建立了后汉……

    武好古伸出胳膊,揽住了萧瑟瑟的柔软的玉肩,在她耳边低声道:“可是本王不要你做什么前驱,只想留你在宫中享用,如之奈何?”

    萧瑟瑟咯咯一笑:“那奴家以后就长居大同,大王可召之即来,如何?”

    “一言为定。”武好古笑着,“不过你的大军不能再唐王河边上留着,太煞风景了。”

    “那奴家马上下令让他们北走,去顺州怎么样?”

    顺州属于上京道管辖,但是地盘却在医巫闾山和辽河之间,是辽河平原的一部分。

    “从顺州向西,走医巫闾山的北面绕行吧。”武好古笑了笑,“过了医巫闾山就沿着大凌河走,让他们到大定府等着。

    到时候,本王亲自带兵送你去大定府。如何?”

    “全凭大王吩咐。”萧瑟瑟柔声回答。

    大定府是辽国的中京,位于后世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在辽西群山和燕山的北面,地形平坦,亦耕亦牧。

    不过武好古却不打算马上拿下大定府,他只想拿下辽西山区和大凌河河谷地区。这块土地算不上富庶,却可以屏蔽燕地、辽东平原和辽西走廊。武好古拿下这块地盘后,他的地盘就有了立国的条件。

    萧瑟瑟心里面也是松了口气,她虽然不大舍得把燕山、辽西山区一带的奚人地盘交给武好古。但是大定府好歹留下了,总也能交待得过去。。。

    想到这里,萧瑟瑟娇媚地说:“大王,时候不早了,让奴家伺候大王就寝吧。”

    武好古笑了笑:“不如让本王伺候太后沐浴吧。”

    “嗯,奴家都听大王的……”萧瑟瑟脸孔羞的通红,娇怯的应了一声。

    ……

    第二天,萧太后萧瑟瑟依旧留在武好古的营中,和她一块儿来的那位使臣萧知古则带着萧太后的手诏回到了唐王河对岸,辽军营中。

    “太后的手诏,让咱们从顺州西进,绕过医巫闾山后再沿大凌河往大定府去。她会在武好古营中为质,等我们到了大定府后,再来汇合……”

    耶律余睹吐了口气,看着萧陶苏斡、萧兀纳和耶律大悲奴三人。

    “奇耻大辱!”萧兀纳恨恨地道,“幽州贼子居然敢淫辱太后!”

    耶律余睹瞪了老人家一眼:“说什么呢?太后只是在幽州军中为质!”

    自知失言的萧兀纳只得一叹:“都是我等无能……”

    这事儿可不能怪萧瑟瑟失身!

    仗是他们这些男人打败的,要不然萧瑟瑟也不必做出那么大的牺牲了。

    萧陶苏斡跟着一叹:“咱们这些男儿武夫,都欠太后一命啊!”

    耶律大悲奴这老头也道:“是啊,以后谁敢对不起太后,老夫第一个和他拼了。”

    萧兀纳也说:“太后的恩德,老夫没齿难忘。”

    耶律余睹是萧瑟瑟的妹夫,真正的心腹。现在萧瑟瑟不在,军中一切事物,都是他拿主意。

    所以萧兀纳、萧陶苏斡和耶律大悲奴这三个老狐狸,其实是在表忠心。这三个老家伙看着还可用,那就先用着吧!

    耶律余睹点点头,道:“东京道是保不住了!中京道南面也得丢。大凌河两岸的国族都要撤走,渤海人也抓走……到了草原上,还用得着。

    至于汉人都留下,不可伤害。毕竟太后在他们手中!另外,还有好几万人被押在了旅顺,他们能不能回来,都要看太后怎么和燕国王打交道了。

    咱们现在,可不能给太后添乱!”

第1192章 萧太后和武大郎 五() 
本着绝不给太后老人家添乱的指导思想,唐王河以东的辽军果然悄悄的就走了。不顾东北泥泞季节的道路艰难,头也不回,一路向北退往顺州。

    而武好古在辽军走后,又在唐王河边多待了一日。这一日他几乎都没出自己的寝帐,只是在帐内和新欢萧太后缠绵。

    身为大儒的武好古算不得好色,不过身边的女人也不少,有潘巧莲、西门青、白飞飞、杜文玉、奥丽加和罗汉婢。可是没有一个能让萧瑟瑟这样,让他有一种征服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一个美艳无比的大辽太后拜倒在自己脚下的滋味,真是爽到了极点!

    和萧太后缠绵了一天两夜之后,感觉非常良好武好古也传令三军拔营启程,返回乾州。

    现在唐王河边上到处都是泥地,实在不是和佳人相会的地方。乾州城内有辽国的离宫,附近风景秀丽的医巫闾山里面又有许多辽人显贵留下的别院。

    那里才是和萧太后幽会的好去处!武好古和萧瑟瑟,可是要长久牵手的!

    当然,武好古和萧太后在一块也不完全是为了缠绵享乐,还有许多关系到世界和平,文明进步的要紧事情,需要这对圣人男女好好商量着办理……

    兴许有两亿人的生命,要得靠他们二位去拯救的。

    想想都高尚啊!

    “大王,您想让奴家以草原上的镇州可敦城为大辽北京城的所在?”

    “是啊,以后大辽国就以镇州为北京,以大同府为南京,以临潢府为东京,分别控扼漠南草原、漠北草原和漠东草原。

    草原上的事情,你比我熟悉,总该知道控制不住草原的危害吧?”

    “奴家怎不知道?可是要压服草原也着实不易啊。现在草原上东部有乌古、敌烈、萌古、茶札剌等部。其中以萌古最强,俨然有了一统草原东部诸部的苗头。以乌古敌烈统军司的兵马根本镇压不住。

    草原中部虽然有镇州可敦城周围的两万契丹部族军镇压着,可是鞑靼九部(塔塔尔)和阻卜克烈部都在草原中部活动,一样不易压制。

    至于草原西部现在有粘八葛部非常强盛,而且山高皇帝远,大辽朝廷根本管不了他们……”

    在返回辰州的途中,武好古和萧瑟瑟就在大队的铁骑簇拥下并辔而行。一路上,两人倒也没说什么情话,都在一本正经讨论草原上的大事儿。

    草原上的大事儿在武好古看来就是一样,一定要封住大蒙古国崛起的路。要不然中华民族就背上种族灭绝的罪行了——中国后世的历史观是主动背这个锅的,把大蒙古国当成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自然就要为中亚、西亚、东欧的几千万也许上亿被蒙古人屠杀的人类承担道义上的责任了。

    幸好中亚、西亚、东欧这些国家的历史观和中国不一样,没有把这个罪行扣到中国人民头上……

    武好古的前世历史观那是很正确的,为人又品德高尚,对于这种惨无人道的屠杀,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的罪行深感内疚。所以今世有了条件,就准备承担起拯救人类的责任!

    而要拯救那么人类,首先就得维持草原上的秩序了。有了基本的秩序,才能避免草原部落在弱肉强食中变得强大而野蛮。而且进一步的教化,也才有开展的可能。

    而能够负担起维持草原秩序这个使命的,看起来只有大辽。

    因为契丹人是半游牧半农耕的民族,而女真人并没有游牧的成分,他们只是渔猎加农耕的民族。所以他们在草原上是不可能持久的,也就无法建立有效的统治了。

    所以在大辽崩溃前,蒙古人的祖先的确是中国人。但是在大辽崩溃后,兴起的金国并没有压服草原的能力,只是勉强保持着宗主关系。

    草原部落和大金朝廷的关系,绝不比高丽国和大金朝廷的关系更亲近。

    “大王,”萧瑟瑟蹙起了秀眉,一副看着就楚楚可怜的模样儿,“可奴家现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奴家虽然有个太后的虚名,可是真正能用的兵力,也就是耶律余睹手中的五万余人。”

    她问这话的时候,心里面其实有个大大的问号。她实在不明白武好古为什么要为草原上的事情操心?

    虽然草原上的各种蛮子非常难打,但是他们对幽州的威胁是很有限的。因为幽州军的杀伤力很强,还拥有可以在列阵交战中重创草原军队的优质战马和大炮。

    小一点的草原部落怼上幽州军,恐怕一战就得绝种……

    “瑟瑟,”武好古唤着萧瑟瑟的小名,“你莫着急,我自会帮你的。我已给旅顺府兵马司下令,让他们在泥泞季节后,就将被俘的三万多契丹兵士连带他们的兵器战马都送到乾州,和你一起回去。这样你就有了八万可用之兵!”

    萧瑟瑟的色相可真是卖出了大价钱!

    三万大军啊!而且还有兵器和少量的战马……

    这些人被共和军捉住,本来不是处死就是当奴隶。现在因为萧瑟瑟的缘故,全都得以生还,自然会感激萧瑟瑟,为其所用。

    至于萧瑟瑟牺牲色相什么的……那帮契丹人是信佛的,不是信朱程理学的。自然不会认为送命事小,失身事大了。

    他们相信的是救人一命,塑造七级浮屠。现在萧瑟瑟救了他们三万多条命外加耶律余睹麾下的五万多条命,那就是五十几万级浮屠,多大的功德啊?菩萨果都有了!

    至于和武好古睡觉那点儿事儿,在草原上算什么呀?公开也无所谓,没有人在乎。历史上韩德让和萧绰不就是公开姘居了?

    萧瑟瑟感激地冲武好古点点头,“奴家谢过大王了。”

    武好古摆摆手,“还叫什么大王?叫大郎吧。”

    “嗯。”萧瑟瑟应了一声,黛眉又蹙,低声道,“光有八万大军也不足以震慑诸部……奴家还需要钱财、兵器和粮食。

    这几年,草原上越来越冷,连年白灾。契丹部落的日子都很艰难啊!”

    契丹的衰弱固然有和尚尼姑太多的原因,可是公元一千一百年后的小冰河期也有一定的责任。

    因为草原上越来越冷,习惯了优越生活的契丹部落日子难过。而北面更加苦寒的萌古、阻卜,当然还有生女真,都一个个铤而走险,变得凶残难治。

    后来的生女真自己也吃了这个亏,总也安抚不住草原。

    “钱财去问大宋官家要吧。”武好古说,“粮食嘛,只要辽东能够平定,总能给你一些的。兵器倒是好办,武州铁山产量不低,足够供应了。

    可我的共和国不比赵家和你家的家天下,可没办法白送你粮食、兵器,要我自己掏钱,也承担不了。所以你得付钱。”

    钱不是问题……问赵财神要就是了!

    不过萧瑟瑟疑惑地问“大郎,你真的不为帝图皇?”

    “皇帝有什么好当的?”武好古笑着摇头,“自始皇帝以来,一千三百余年间,天下不知多少人称帝为皇。到了今日,难道不觉得厌倦吗?”

    当皇帝还会厌倦?

    萧瑟瑟真有点看不懂武好古了。

    武好古叹了口气,看着萧瑟瑟,“中原和你的大辽不同。中原这边为帝图皇的把戏玩太多了,天下人早就看穿了,失了敬畏。谁都知道皇帝不是天授,而是兵强马壮者为之。”

    武好古不当皇帝,而推行共和,其实是吸取了中国两千多年帝王历史的教训。

    他知道,以皇帝为最高领袖的中央集权的家天下制度,到唐朝就过了顶峰。

    武好古叹道“所以自本朝以来,为帝为皇者也就特别惧怕失去兵权,也害怕他人练出精兵。虚外守内,种种防范,甚至不惜自毁长城,图弱求存,一切都为皇权苟延。”

    他对大宋的弊端,也是有个认识的过程。到了如今,算是看明白了。宋朝的弊端,除了自然哲学的缺失,就是因为帝王制度已经到了弊端丛生的地步。

    之后的明清二朝,也没有能力走出这怪圈。

    武好古笑着对萧瑟瑟道“我如是步了赵家先祖的后尘,也去图谋天子名号,将天下为公的共和之国变为一家一姓的天子之国。那么国弱之日,就为期不远了!

    而今天下大势,群雄纷起,乱世方兴,所以国弱则必亡。国亡,则子孙后代皆为他人刀下之鬼矣。为图一时之快,祸及子孙后代,万不可为啊!”

    萧瑟瑟听得似懂非懂,最后只是笑道“大郎不为帝王,却让奴家这个太后雌伏,这等威风,古来也只有天可汗能比了。”

    武好古闻言哈哈大笑“瑟瑟,只要我不为帝王,你这辈子都得雌伏与我,休想逃出我的手心。”

    这话真是有点邪恶了……不过不为帝王这事儿,对武好古而言,多少是个遗憾。而将大辽太后收入房闱,多少也算弥补了遗憾。

    武好古虽然不是帝王,却能让草原上的太后雌伏,这等威风,古来帝王中也只有李世民能做到了。

    。

第1193章 萧太后和武大郎 完() 
辽阳府。

    渤海人的传骑,飞也似的直入辽阳府城。这些传骑都是一身女真猎户的打扮,满身泥泞,马身上还挂着几件臭哄哄的猎物。往日里,渤海右姓的子弟们,谁见着这些“女真猎户”不是躲得远远的?今儿这些女真猎户打扮的家伙一入城门,就有一群右姓子弟拥上去盘问。

    “怎样了?幽州贼和辽狗在唐王河开战了吗?”

    辽阳城现在差不多成了一个辽东地富分子的难民营了。从二月初开始,就不断有被共和军赶出来的右姓或是非右姓出身的渤海地主,拖家带口,带着仅有的家当,成群结队的过来。到高永昌那儿去哭门子。高永昌知道这些破落地主可以为自己所用,就打叠起精神,好言抚慰,妥善安置。

    辽阳城内高永昌任命的官员也都开动起来,将城内的汉人宅邸几乎全都占了,把原来的住家赶出去,腾出空房子,安排渤海破落地主住进去。然后再一一登记他们的出身家世和个人状况,其中能够任用的,都加以任用。大部分编入军队冲当士卒,出身好的则分派了临时的官职。

    不仅如此,高永昌的官府还从辽阳左近的渤海人的农庄中调来了大量的麦子粟米,分给破落地主们,根据出身高下,分到的粮食数量也不一样。

    除了这些破落地主,还有更多尚没有破落的渤海右姓贵人也拥到了高永昌这里。他们本来是想着参加渤海国复兴的斗争,好从高永昌这里谋个一官半职,当个开国功臣。

    可没想到在辽阳府城内遇到了许多跟难民似的同族。这才知道现在几乎占据了整个辽东半岛幽州汉军比契丹人还坏!

    契丹人充其量只要渤海人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而汉人却要夺走渤海人祖祖辈辈拥有的土地。

    那可是在挖渤海人的根啊!

    渤海人是农耕之民,没有了土地,那还有什么?

    所以这些还没有失去土地的渤海地主阶级,也都和已经落为难民的辽东半岛的渤海地主一样,都把幽州汉军当成仇寇了。

    幽州军也就顺理成章成了他们口中的幽州贼了……

    高永昌和高永福两兄弟也知道靠逞口舌之能是挡不住攻入辽东的汉人军队的!

    现在这些可怕的汉人军队之所以还没有扑向辽阳府,除了辽东半岛还没有肃清,道路也比较泥泞,不适合大军行进等原因,大概就因为耶律延禧的数万残军,还没有最后消灭掉吧?

    一边是来自燕地,无父无君的汉人强兵,挟着连战连捷的威风。一边是称霸北国一百多年的契丹残部,虽然吃了败仗,但也被逼到绝路上了。

    这两方面,都是硬茬,也都是渤海人的敌人!如果能拼个鱼死网破,那才是大好事儿呢!

    所以高永昌、高永福两兄弟,派出了大量的渤海游骑,装成熟女真猎户,去探听幽州贼和辽狗交战的情况。

    今天终于来了消息!

    可这消息却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这是怎么回事?”高永昌摸着胡子说,“怎么就对峙了几天,一个北上,一个西退了?”

    “大哥儿,”高永福说,“他们是不是打过一场了?”

    “两败俱伤了?”

    高永福说:“多半是两败俱伤了!要不然干嘛各自退开?”

    “也对!”高永昌点点头,“幽州的精兵都在辽东,从辽西过来的恐怕是弱兵,灭不了耶律延禧也是可能的。”

    他还不知道耶律延禧变成了咸肉,更想不到辽军那边的带头大姐和幽州的带头大哥都如胶似漆了……所以就脑补出了两败俱伤,这个唯一合理的解释。

    “大哥,”高永福想了想,“不如咱们派个使者去乾州再探听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