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阿鹘产挥舞手刀,在他身后散开的三十余骑顺国女真战士纷纷驱马向他靠近。
阿鹘产的任务和完颜宗弼、武义勇不一样。他不是出来侦察的,而是为大军开路,遇上敌人,自然要集中兵力加以驱逐了。
三十余骑合在一块儿,散开的正面小了,兵力密度就大了。在短兵相接的时候肯定更有利。阿鹘产还是先行,非常小心的将身子缩到了马脖子后面,还用盾牌遮护住头脸。然后驱动战马,以快步走的速度前进。这样一旦发现对手,就可以马上发动冲击。
三十骑战马快步走起来的动静也很大,根本瞒不住潜伏的耶懒路女真。不过他们散得太开,只是两人一组,所以投向阿鹘产等人的短矛只有两支,破风而来,没等阿鹘产反应过来,其中一支的矛尖就刺破了他胯下的战马脖子。战马吃痛,稀溜溜惨叫一声,前蹄扬起,似乎想要飞奔,但是忽地又砸向冰面。把阿鹘产摔了个狗啃冰,不过却没有什么大碍。还有一短矛,则飞向了阿鹘产身边的另一个女真战士,噗哧一声就扎了个透心凉,不,应该是透肚凉。这货没死透,惨叫着跌落地面。
剩下的二十几骑顺国女真也是悍勇,举着马枪就驱马冲锋,往那两个刚刚掷出短矛的耶懒路女真冲去。
在两个耶懒路女真掷矛的同时,他们的战马已经站起来了,现在看到情况不对,连忙翻上马背就想逃跑,可是速度一下起不来,转眼就被顺国女真追上,打落马下,丢了性命。其中一人的战马还被牵了送到了阿鹘产的跟前。阿鹘产一看马鞍和挂在马背上的各种装备,就知道遇上的是女真同族了。
“是生女直!”他一边翻上战马,一边大声道,“儿郎们小心了,是生女直,应该是完颜部的杂种!”
几乎在同一时刻,另一个顺国女真的战士也大喊起来,“前方,敌袭,是大队!”
原来是宗弼和武义勇他们开始冲锋了,虽然只有十四骑,但是声势却很大,列成了一排,人人手持马矟,疾驰而来。
在冰面上纵马奔驰其实是很冒险的,一不小心就来个马失前蹄,况且现在能见度还很差。但是完颜宗弼已经发现前方是大队的敌骑!
在这种情况下,要冲上去肉搏就是送死了。完颜宗弼知道跟在自己身边的这些骑士都不大能肉搏,冲锋才是他们的拿手绝活。
现在要么逃走,要么发起冲击!
逃走是不行的,还没有摸清楚敌人的底细,就这么糊里糊涂跑了,回去怎么报告?
还是冲锋吧!反正天理会保佑大家的。所以完颜宗弼马上下达了列阵冲击的命令。
“迎敌!冲起来!”阿鹘产也不示弱,立即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双方很快就发生了对撞,这是武好古的骑士和生女真骑兵之间的首战!十四骑骑士,对上了三十骑生女真!
武义勇这边,除了完颜宗弼已经成年,其他都是十几岁的少年,其中最年长的就是刚满二十岁的吴玠。他们在体力和战场经验上,都比不了顺国女真的勇士。
这些顺国女真虽然不姓完颜,但也是如假包换的凶神恶煞一样的生女真!历史上耶律章奴的反叛就是被这伙归顺耶律延禧的女真人打败的,可见他们的凶蛮。
但是今天武义勇等人并没有和顺国女真比斗武艺,也没有拼骑射,只是纵马突击。他们的人数虽少,但是胯下的战马却是气力强健的天津马,手中持着的也是细长而有弹性的马矟,而且他们早在骑士小学中就苦练骑马冲刺的本领。早就练熟了墙式冲锋所需的各种技能要领,十四骑排成一列,如同一堵插满了长枪的墙壁一样,就朝顺国女真迎面撞去!
激烈的碰撞随即发生!早就有过战场经历的武义勇这个时候什么也不想,只是默念着天理保佑。墙式冲锋,比拼的本就不是武艺,而是纪律、运气和战马的体格。
武义勇的马矟并没有刺中什么,但是胯下的战马却猛地撞上了另一匹顺国女真勇士所骑的契丹马顺国女真是亡命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损失了许多好马,又没办法补充女真马,于是不少人就骑上了契丹马。其实也是好马,但是比起武义勇所骑的第四代天津马还是差了一大截。而且武义勇在撞击发生前,已经将马速提到了尽可能快的程度。比起在陆地上冲锋的时候肯定慢了许多,但是也比迎面冲来的顺国女真的骑兵要快多了。
两马相撞,胜负立分!
高速奔跑的天津马顿时就撞翻了速度还没有提起来的契丹马。马翻了,马上的勇士再牛逼也白给,不被马蹄子踩死就算走运了。
在撞翻了对手后,武义勇仍然驱马疾驰,根本不去看看对手有没有被踩死(实际上那人没有被踩死,只是摔断了膝盖,再也不能骑马了)?是不是要补上一家伙?多年的训练已经变成了习惯,上了战场就是列阵冲锋,冲完就跑!跑完后也不回头再去冲,现在可不是两军阵战,而是在充当斥候。
现在武义勇他们冲破敌方远拦子马的阻挡,当然要尽可能深入,去探个究竟了。
一边纵马疾驰,武义勇一边左右观察,发现身边还有十二骑跟随,也就是有一名兄弟遇上了不测!不过和他要好的吴玠、马扩、完颜宗弼都还在。
来不及为兄弟伤心,武义勇就小心操控着战马,向前奔去,跑了没多久,前方一片风雪之中,就隐约出现了一条滚滚移动的火龙。
这是无数打着火把的契丹战士,在冰面上列阵而行,人数恐怕多达数万!
契丹人居然孤注一掷,在这个风雪之夜,踏冰迂回,绕过了固若金汤的旅顺关长城!
https:
请记住本书域名:。阅址:
第1171章 共和国的崛起 十七()
马政的衙署当中,已经是席开数十桌。旅顺军中所有不当值的中层将佐,都在庭院里头临时搭建起来的帐篷里面举杯欢饮。而马政、黄植生和副将以上的共和军高级军官,如柴纵、赵琛、陈剑、慕容谙、吴扆等,只是在花厅当中,一起举杯畅饮。喝得只是低度的烧酒(不是指白酒),也不许多喝,免得喝醉耽误军机。下酒菜也不大丰盛,不过就是鱼啊,肉啊,泡菜啊什么的。
旅顺军的兵士们,今晚上也人人都得到一份美食,包括几张香喷喷的门油胡饼,一块腌咸猪肉,一团泡菜,一小碗热气腾腾的羊汤,还有一杯烫好的浊酒。差不多是上阵前最后一餐的标准了!只可惜今晚这一餐是除夕加菜,白吃一顿,吃完以后也没有共和国的敌人可供消灭
那些已经有了200亩田的老兵倒也无所谓,他们反正就是来赚外快的,在旅顺多呆一天,就多拿一天的军饷,如果有了上阵杀敌的机会,那就是赚赏金罢了。
顺便指出一下,现在共和军的军制只是类与军功爵,实际上还是土地兵役制。
对于已经拿到200亩或1500亩的府兵、骑士们而言,再向上发展也挺困难的。幽州也没有二十级军功爵位可以供他们一级级上升。据说正在拟定一个军衔制,会有十几级军阶,最底层的是下兵,最高级的是大将军。不过这种军衔制并不是军功爵,也不会给普通的士兵留出太多的晋升机会。因为共和军的军官大多是军校出身的精英,给普通士兵的机会不多。对立功的骑士、府兵,主要的奖励还是金钱。
所以已经当上骑士、府兵的幽州战士,对于离家远征的热情也不太高。不过骑士学院出身的军官是例外的,他们可以凭借军功一级级上升,最后当上大将军也是可能的。当然干劲十足了!
除了这些职业军官,就是一群还没有当上骑士和府兵的战士伸长了脖子等打仗了。
有人是为了200亩土地和公民户的身份,有人是因为热爱共和国,也有人为了在“考科举”(考大学)时获得加分。他们这群人占了旅顺军的多数,这会儿都脸孔绷得紧紧的,一边吃喝,一边幻想着自己在战场上的男儿气概,不过隐约也有一点害怕。
也许契丹人很厉害,也许他们会长眠在风雪交加的北国!
朱大和尚、朱二和尚就有点怕怕的,他们俩现在都是“扛大枪”的府兵,不过还没拿到梦寐以求的土地。土地得用军功去换,首先是集体军功,然后才是个人军功——没有集体军功上哪儿找土地来分?幽州的地早分光了!而集体军功,就意味着一场又一场的血战。
想当地主,得扛着大枪从契丹人手里抢啊!
和他们俩同在一个什的还有一个担任伙长兼什长的老兵,三个梦想着用契丹人的脑袋换土地的贫下中农,三个来自天津市的小学生。
那什长名叫张大郎,是郓州阳谷县人士,原是西门家的佃户,跟着女大侠西门青一起到的界河商市,算得上是“元从”了。可惜没什么大本事,也没什么野心。混到现在还只是个伙长,不过有两个儿子挺出息的,在天津市念小学,书读得不错,看来能出人头地的。他的俩儿子年纪还小,所以没有参军,还在读书。
三个小学生是同学,都是大相国寺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名叫江若风、冯杰、温杨。他们都是杜国良的同学,而杜国良终于还是上了前线!
因为他爹杜文忠慢了一步,寻到妹子杜文玉的时候,儿子已经装船发运了,所以只能在家以泪洗面了。
三个热爱共和的小学生,这个时候则有点跃跃欲试,和张大郎打听起了战场心得。
张大郎却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笑着说:“打仗就是个力气活,和给西门家扛活没什么不同。扛着长枪走路、排队、列队,让冲锋的时候放平长枪,冲他n的就是了。有啥难的?一点不难。至于你把人扎死,还是让人给捅了,呵呵,天理保佑吧!”
朱二和尚在旁听着,插了句话:“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打起来?”
“急什么?”张大郎嗤地一笑,“现在两方面几十万大军挤在**大的地盘上,还怕打不起来?要么不打,要打就是大战!”
他说这话的时候,帐篷外面传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江若风撩起帐篷的帘子,往外一看,就见十余名骑士飞马而来,从营地中间的宽阔道路上驰过,直奔旅顺关长城的关城而去。
张大郎也探头望了一眼,然后就是“咦”的一声,就自言自语地说:“怎在大营中纵马疾驰?难不成有紧急军情?”
跑回来的正是武义勇和完颜宗弼等人!他们在回来的途中,就向空中发射了爆裂火箭。可是今晚的风雪太大,射上天空的火箭炸出的动静太小,没有引起旅顺关方面的注意。
所以守着关城大门的弩兵伙长张二蛋看见武义勇等人还吃了一惊,“出了甚事?怎在营中奔马?”
“天理唯一!”武义勇喝了一声口令,同时取出令牌晃了晃,“紧急军情!”
斥候骑士有紧急军情!
不必说,一定是敌袭了!
张二蛋连忙叫人挪开拒马,放武义勇和完颜宗弼飞马入城。
入城之后,武义勇和完颜宗弼就直奔旅顺府兵马司衙署,在衙署门外下马,出示令牌,对完了口令,就大喊着:“敌袭!敌袭!”向内奔去。
正喝得欢快的诸将,一听到这喊叫,全都丢了酒杯,呼啦啦的从帐篷里面出来,到了院子里面,目光热切,全都往大厅的方向看去。
武义勇和完颜宗弼已经入了大厅,开始向马政、陈剑二人汇报。
马政、陈剑都认得武义勇。但是却没有把他当成少主对待,这就是共和制同君主制不一样的地方了。哪怕是武好古儿子,现在也只是个见习军官,连骑士都还没当上呢!
如果是君主制,以武义勇的身份,现在没准就是旅顺军团名义上的主帅了。
这对武义勇本人而言,也未必是什么好事儿。除非他是李世民那样的天才,否则骤然居于高位,或是干脆圈在府邸中享乐,都会毁了这个可造之材!
而且有李世民的先例,他这样庶长子如果是君王之子,恐怕得一辈子当个富贵囚徒了。
君王之子,尚且不能人尽其才,何况云云众生?
这君主制,真的走到头了!
而在共和制下,武义勇这样的“王子”,才有努力奋斗的机会。
共和制,至少在名义上是讲究“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都为公了,还分什么嫡庶长幼?
也许武好古和潘巧莲不会把大部分的财产留给庶长子武义勇,但是“为公民服务”的那把交椅,当然是谁有本事谁去坐了。没有本事,没有功劳,也坐不上去啊!
听完武义勇的汇报,马政和陈剑对武好古的这个庶长子也有点刮目相看了。
小小年纪,就两次上阵,而且表现突出。
将来能不能当共和主义接班人不好说,但是成为一代名将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马政嘉许地点点头,也没有对武义勇说什么恭维话,直接迈开大步出了屋子,来到了庭院当中,对着一群脖子伸得老长的军官们大声道:“辽军动了!数万大军踏冰而来,想绕过了旅顺关长城!”
“万胜!万胜!万胜”
回答马政的,就是一片欢呼!
“存天理!灭胡虏!分田地”
“共和万岁,保卫共和”
欢呼的声音,很快在旅顺关长城内的共和军大营各处响起。
用宋人和辽人的眼光来看,这支军队肯定是由神经病组成的。日夜思战!闻战则喜!听说辽人打过来了,一个个都跟金榜题名一样高兴。
欢呼的声音很快传过了旅顺关长城,传到了刚刚喝完粟米糊糊的渤海奴和一钱汉儿中。可把他们给吓着了!
除夕之夜啊!发什么神经啊?要拼命也别今天拼啊,让大家多“长”一岁不行吗?
“良嗣,这,这,这是皇上打败了?”
正和马政一起骑马返回前线的高永昌也给吓了个好歹。他可才目送着契丹大军一队队出发,现在就听见幽州军欢呼了。
难道契丹人已经被打败了?这也太快了吧?
“没那么快吧?”马政看了看天,大雪已经下完了,天空中隐约出现了点点星辰,到时个打夜战的好日子。
“可是他们嚎什么呀?”高永昌抖着声音问。
“他们高兴啊!”
“高兴?为什么?”
马植苦笑道:“大概是因为要打仗了,所以才高兴的”
“疯了吧?”高永昌露出了见鬼的表情,“他们都疯了吧?”
“不是疯,是疯狂!”马植道,“既疯且狂,悍不畏死大辽的气数,看来是尽了。”
“咱们怎么办?”高永昌有点拿不定主意了。
“还能怎么办?”马植道,“备战吧识时务者为俊杰!”
https: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第1172章 共和国的崛起 十八()
当凛冽的北风停止呼啸的时候,正在冰面上行军的辽兵,也听见远处传来的欢呼声。
不过这欢呼声传到他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是那么响亮了,所以并没有引起太大的不安。
相比之下,双方斥候、远拦子马之间发生的频繁交战,更让辽兵们有些忐忑。今天出战的辽兵大多是下马骑兵。也就是有马不骑,步行出战。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和旅顺关城附近的地形有关。
虽然这里也不都是山地,但实在不算开阔,多半还会遇上许多幽州军队营垒坚壁,没有多少骑兵发挥的余地。而且还要在冰面上行军,说不定还会在冰面上作战。骑兵的作用,实在不是太大。
别看小队斥候、远拦子马现在打得挺欢快的。他们都是马背上的好手,而且交战时的队形也比较松散。普通的骑兵可没这水准,而且又要结阵冲击。要是一阵之中有几骑滑倒,那就是一片混乱了。
所以耶律延禧今天派出的四军精锐之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也就是不到7000名战兵是骑马的。其他人,不管是正兵辅兵,都是步行而进。
虽然是步行进军,但是他们还是骑兵,对于骑兵交战还是内行。看到幽州军的斥候们在冰面上纵马奔跑,不时发起骚扰性冲击,和驱赶他们的辽军远拦子马打得热闹,全都有点吃惊。
幽州军的骑兵,真的好强啊!
“还有多远?”
今晚辽军的“前敌总指挥”萧奉先忽然问道。
“大人,快到了。”
回答他的是萧那野,萧奉先的次子,汉名是一个“昱”。已经娶了耶律延禧的长女,是当朝驸马了。同时他还是耶律延禧外甥(堂外甥),他的母亲(萧奉先的妻子)是耶律淳的女儿——这大辽国的顶层,还真是家天下,基本上都是一家人啊!
“派人去把顺国女真的阿鹘产、赵三都都叫来!”萧奉先道,“让他们的人也撤下来,让飞鹰军派人顶上去。”
萧奉先当然不是看着顺国女真打得辛苦,想让他们歇歇。而是想把这支“野蛮人”部队当成王牌。
这可是将近600个生女真勇士啊!搁在哪儿,都是一张王牌!
派出传骑后,萧昱也问父亲道:“大人,待会儿是不是让顺国女真充当选锋?”
萧奉先摇摇头,“你带着他们,再把飞龙军的1000具装甲骑都给你,等打起来的时候,只管冲幽州军的大筒队。”
知道用骑兵冲大炮了!
耶律延禧和萧奉先还是进步蛮快的……
“好嘞,交给孩儿便是!”
萧奉先看了儿子一眼,压低声音:“昱儿,让顺国女直的两个大王带队就是了,你可千万别犯傻!”
“孩儿知道,孩儿牢记了!”
……
“快快快,快跟上!扛着你们的天津弩!”
隶属于陆军第八将第八部第一营第四队的伙长张二蛋一边带着他的一伙(相当于排)弩兵快步行军,一边发喊。
“都给老子记住了!待会儿老子不吹哨,谁也不许发弩!要不然就是皮鞭伺候,记大过一次!知道了吗?杜国良,特别是你!”
“知道了!”杜国良大声应答着,下意识的还感到背上一阵生疼。
他在入伍前就会用弩,而且射得挺准。所以在训练的时候,有几次因为太想表现自己,就不等军官发令,就发弩射击……结果自然是一顿皮鞭!
不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