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5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三方当中,咱们的兵力最少,但又是最精的。上万具装加上万余重甲步兵一出,还有不能击破的敌人吗?可是咱们的人少,不能要是拆开了使用,东撒一点,西摆一点就坏了。所以宁愿后发制人,也不能先发而动。”

    武好古的具装甲骑和重甲步兵如果对上生女真敢达不一定稳赢,可对上辽宋两家,打主力决战肯定不怕。除非两家联手,用压倒性的兵力死堆。不过这种可能性根本不存在,至少现在看不出来。

    “也好,”武好古点了点头,“那就先应下纪忆所请,到时候虚张声势一番,就算应付过去了。然后再坐观辽国和朝廷怎么出招吧!”

    ……

    “陛下,河北西路对我大辽而言,已经是死地了!”

    鸳鸯泺,大辽天子御帐。

    刚刚替耶律延禧出了一个祸水南引之计的萧兀纳,此时正在木图上指指点点,分析战局。

    “易州虽然是反攻析津府城的跳板,可是咱们真的有力量复夺析津府城吗?”萧兀纳连连摇头,“我看不成啊!自古攻城都比守城和野战要困难,咱们的兵马遇上幽州军,不仅野战不胜,连析津府这样的坚城都守不住几日……”

    “那是武好古用了妖法!”萧奉先咬着牙道。

    萧兀纳点点头,“是啊,人家都会妖法了,咱们还傻愣愣的往上送吗?”

    这话说的对啊!

    武好古都成妖了,你让肉骨凡胎的辽兵怎么打?

    “那咱们怎么办?”萧奉先问,“总不能弃了燕地吧?”

    “燕地不是弃于不弃的问题,而是根本守不住的问题!”萧兀纳道,“现在朝廷大军被分别布署在易州、奉圣州、定州和真定府、蔚应朔三州、中京道沿海和北安州等地。实在太过分散,极易北敌人各个击破。其中最危险的,就啊布于易州、定州、真定府等地的萧特末所部大军。一旦有失,恐怕就是全军覆没啊!”

    “那该如何是好?”耶律延禧眉头紧皱着问。

    从燕地和河北撤兵就是认输啊!

    他这个大辽皇帝输得起吗?

    而且宋军现在还在东京道的苏州镇东关外插了一脚,很可能会以此为据点加强和生女直的勾结。

    这是要灭亡大辽国啊!

    而且,就算宋朝没有灭辽的意思,光是失去燕地在财政上的损失,就能让大辽国垮掉了。

    现在好歹有从宋人那里抢来讹来的财富,还可以支撑一阵子。一旦这些积蓄花完,大辽国也就该分崩离析了。

    “陛下,”萧兀纳这时伸出手指,在木图的一角轻轻敲了敲,“您看这里!”

    耶律延禧俯身一看,“燕门关?能行吗?”

    “一定能行!”萧兀纳道,“宋人现在只盯着河北,根本没想到咱们还有这一手!”

第1084章 小米监军() 
从天津府回来的纪忆,终于也享受了一回只有赵佶最心腹的臣子才有的待遇——连夜入宫!

    夜开宫门在赵佶即位前本是相当忌讳的事情,可是赵佶这位青楼天子总爱溜出去风流快活,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后来因为都军机司的设立,都军机凡遇军机重事,入宫通禀就成了惯例。

    所以今日风尘仆仆,一路自河北急行而归的纪忆,黄昏时入城,晚饭后就被宣入琼林宫问对。

    赵佶是在崇政殿的偏殿,也就是那间用来摆放地图台的大殿召见纪忆的。当纪忆抵达的时候,赵佶正和蔡京、张叔夜,和刚刚替代晋升右相(张商英外放,判海州事)的何执中出任尚书右丞苏迟,还有知枢密院事郑居中一起在看地图。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武好古公开割据和高俅、钟傅相继败亡,现在的赵佶不大相信武臣,而是愈发喜欢对前线指手画脚了。

    看到纪忆走了进来,赵佶连忙招他上前问话:“纪卿,武好古答应出兵奉圣州了?”

    “回禀陛下,他答应了。”

    原来鼓动武好古出兵奉圣州是纪忆和杨戬瞎琢磨出来,然后向赵佶上书的“献策”——宋朝的文官挺喜欢献计献策的,反正他们也没啥执行能力,只管让武将们去折腾,成功了有他们一份大功,失败了和他们没关系。

    “会照办吗?”赵佶问。

    “一定会的!”纪忆道,“武好古不希望朝廷和契丹停战,自然不能出兵易州。那么攻打奉圣州,夺取归化铁山就是不二之选了。”

    不打岂不是更好?

    张叔夜听了纪忆的分析眉头微皱。

    纪忆的战略眼光是不错,但是打仗不是光靠战略,还得讲究战术,讲究战斗的。

    武好古的主力是强大,但是数量有限的具装甲骑和重甲步兵,当然要追求野战决胜了。对于他而言,只要能在开阔地形上决战,胜利就很有保障,哪怕在比较狭窄的地形上野战也有极大的把握取胜。

    所以幽州军必然会以寻求野战为目的进行布署,而攻打奉圣州南部山谷中的城堡,只会消耗武好古有限的兵力,所以他就算答应了,也是在敷衍了事儿……

    “好!”赵佶拍了拍巴掌,“终于能把辽人赶出去了,也不须重创痛剿,撵走了就是。张卿,可知道了?”

    “臣遵旨。”张叔夜连忙应答。

    赵佶的想法,殿内的臣子们都知道。他得要留着河北的十一将精兵去防备狼子野心的武好古,同时也希望耶律延禧能够保住深入河北的兵力,去和武好古继续争斗。

    这样他的大宋就能安稳了!

    “真定府路、高阳关路和定州路三路大军,这一次必须要谨慎行事了。”赵佶继续吩咐道,“步步为营,堡垒推进,慢慢的从西、南、东三面向定州逼近。谁都不得争功,不得冒进,不得浪战。”

    赵佶的布置是越来越具体了,如果不是因为胆子太小,他都恨不得亲自跑去前线督战了。

    “陛下,逐走辽寇之后,真定府、高阳关和定州三路大军当如何布置?”

    提问的是蔡京。在他看来,辽寇肯定是会被赶走的。现在他们赖着不走,根本是将自己置于险地。数万大军,就靠着紫荆关——飞狐口之间的狭窄山路为退路,稍有不慎,就是全军陷于绝地了!

    所以只要武好古肯在奉圣州虚张声势一下,官军再来个步步为营,辽人怎么都退了。

    赵佶吐了口气:“自是在信安军、霸州、保定军、雄州、安肃军、广信军、保州、定州,以及北流黄河沿线缜密布置,务必广造城池,深挖壕沟,积蓄兵备,勿使幽州有可乘之机。

    若能如此相安,便也罢了。朕不过给了他半县之土,但燕地终是回归大宋版图了……朕总归也算对得起祖宗了!”

    赵佶倒还挺会自我安慰的。武好古从大宋土地上取走的,不过是沧州清池县的一部分,原本就是荒芜之地。

    而燕地无论如何,都回到了大宋的版图!如果再加上灵夏之地,河西之地,安西北庭之地,三佛齐海峡之地,现在的大宋版图之辽阔,几乎可以和盛唐相比。

    至少从地图上看,赵佶还是一代雄主,妥妥的成吉思皇帝啊!

    “陛下,那燕地……”蔡京小心地发问。

    赵佶苦苦一笑:“如之奈何?还是勿生事端了。”他想了想,“上元佳节将至,得派个人去慰问燕地将士,让米友仁去一趟如何?”

    郑居中提醒道:“陛下,上元节还有几日……恐怕来不及了。”

    赵佶摆摆手:“晚到总比不到要好。

    另外,让米友仁夺情吧,以枢密院都承旨监幽州军,你们看怎么样?”

    在场的众人都是一愣,随即就听见纪忆大声道:“陛下圣明!派出监军,意味着幽州军不是叛镇,而以米友仁监军,武好古是一定会接受的。”

    按照唐朝的标准,是不是叛镇,一个看能不能接受朝廷的监军,第二个则看有没有节度使世袭。

    现在武好古还年轻,离传位世袭还早呢。而且唐朝那些搞世袭的藩镇节度使家族大多没有好下场,武好古只要不脑残,是不会让子孙世袭节度使的。要不然他现在搞什么共和制?说什么选贤与能?

    所以幽州镇的将来,似乎还有转寰的余地。

    ……

    “大王,米元晖要来了。”

    林冲一走进节度使堡的白虎节堂,就把刚刚得到的密报告诉了正在翻看由何天然奉命草拟的一份选举计划的武好古。

    选举,当然是选贤与能了!

    天津市和幽州镇都要在未来两个月内选出议政会以及元老院,然后再由元老院选出幽州镇的执政官,由天津市议政会选出知市官。

    当然,选举的结果是不会有意外的。因为不存在反对党,幽州镇是武好古打下来的,反对派不是跑了就是死了,反正不会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天津市内倒是有不少人对武好古不满,不过也不会在选举时和武好古作对,因为他们都在忙着跑路去上海市发展。

    所以幽州镇的第一任执政已经内定了武好古本人,而天津市的第一任知市则内定了苏大郎。

    选举什么的,不过是走过场罢了。

    不过即便是形式上的选举,但终究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还是得认真办理的。

    另外,《幽州镇约法》,也正在由云台学宫律学院的教授们起草!这可是根本大法,相当于一国的宪法,必须由幽州镇的元老院通过。

    在“约法”通过后,还会继续制定《刑法典》和《民法典》两部重要的法律。幽州镇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也将以这两部法典为基础进行构建。

    在武好古看来,这次的选举和之后的立法工作,甚至比即将开始的大观四年的战争更加重要。

    听到林冲的报告,正在看文案的武好古只是哼了一声:“他来做什么?监军还是节度副使?”

    “是监军,还受了枢密院都承旨。”

    “呵呵,”和武好古同在白虎节堂里面的慕容忘忧笑了笑,“这是好事儿,说明官家还不想跟咱撕破脸。”

    林冲道:“是啊,朝廷接下去还是重点对付辽人,十一个将步步为营向定州推进。大王,这是具体的布署。”

    “都打听到了?”武好古从林冲手中接过一份公文抄件,看了眼,原来是都军机司下达给河北宣抚司总军机房的文牒抄本。上面有非常详细的部队番号、布署、推进的路线图。

    “又是乌龟阵啊?”武好古一边看一边摇头。“有十一个将,何至于如此?”

    “这是官家亲自布署的。”林冲说着,又将一封书信交给了武好古,“大王,这是东京道的消息,耶律延禧要封乌雅束当东州海东军节度使。”

    “东州海东军?辽国有这个州军?”

    慕容忘忧笑着:“没有的,大约是新设的吧?在哪儿?”

    “在高丽国的东界和西界。”

    “什么?”慕容忘忧一愣,“怎么可能?西界是高丽国西京平壤的所在啊!怎么可能封给完颜乌雅束?”

    “谁的消息?”武好古问。

    “是光明君。”

    这个渤海大氏的反贼还活着呢!他的主子宝剑君倒是有几年没听见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死了?

    这位光明君也换了差遣,终于在辽阳府谋到了个不错的差事,耳目当然也非常通灵了。

    “那就错不了啦!”慕容忘忧哼了一声,“祸水南引啊,是个高招。乌雅束恐怕挡不住高丽国的诱惑,毕竟拿下高丽,生女直才能和咱们跨海相望啊……估计能拖上两三年吧。”

    “两三年?”武好古一笑,“高丽人能扛那么久?”

    “怎么不能?”慕容忘忧道,“高丽虽穷,但是志气尚存,不会轻易被人灭亡的。要不然,辽国早就吞并高丽了。”

    武好古点了点头,笑道:“那咱们也插一脚吧!”

    “大王要联手女直灭亡高丽?”

    “灭亡?不,不,不灭亡高丽。”武好古笑着,“而是要保护高丽!”

第1085章 想当宰相米友仁() 
领了“监视”自家老师的差遣的米友仁,倒是利索的带着随从和赵佶赐下的几万匹绢帛,踏上了北去之路。不过并没有直赴天津府,而是在河北宣抚司所在的大名府暂停了下来,前去拜访河北宣抚陶节夫和宣抚司都统制王禀。

    米友仁和陶节夫不怎么熟悉,不过和王禀的关系却不错,大家都是开封府的将门之后,一个圈子里的人物。另外,模范新军的监军张克公和米友仁也挺熟悉的。于是乎便由他们二位引领,一块儿去拜见了接了个烂摊子,还在谋划着什么大计划的陶节夫。

    “元晖一路辛苦了!”上了年纪,脸上带着那么一点病容的陶节夫站在内堂门口相迎。

    “为官家办事,有甚辛苦的?”米友仁恭敬的行过礼,便被陶节夫拉着,一起携手进了内堂之中。

    王禀和张克公跟着进去,一并在陶节夫的内堂之中分别落座。等到女使端上茶水,米友仁抿了一口,润了润喉咙,这才说道:“宣帅,辞陛离京时,官家吩咐下官先来趟大名府……幽州军还是要配合着河北军行事的,宣帅若有差遣,下官当尽力为之。”

    米友仁说话声不徐不急,平稳如一的声调中尽透着文人儒士的闲雅,还隐约有那么几分得意。

    武好古毕竟是他的老师!

    而且在武好古麾下,武将们不说,文臣之中,论资历,论和武好古的亲近,谁能和他米友仁比?根本没有!赵佳仁、何天然、陆人佳、张熙载、苏大郎等人不过是文吏的水准。吕好问、吕本知父子稍微强一点,不过也不能和他米友仁相比啊。在他老爸米芾过世前,他可是海路市舶制置使,在武好古的团体中妥妥的是二号人物。

    之前他因为是孝子,在开封府丁忧是没办法参与武好古的事业,现在既然被官家放出来了,那就有大显身手的机会了!

    当然了,这个心思还是得先藏一藏的……可不能让陶节夫这些人看出来!

    陶节夫看着有点意气风发的米友仁:“怎地?元晖你真的能说服北平王听命行事?”

    米友仁笑了笑,道:“家师做这个节度使,只是不得已,他对朝廷,对官家,还是忠心耿耿的。”。。

    他的话是有根据的!

    别看他在家当孝子已经有段时间了,可是同武好古,同两位师娘之间,同师妹杜文玉之间,一直都是有书信往来的。

    他当然知道武好古“天下为公”的心思……在西门青和杜文玉的信里面,米友仁都能从字里行间中感到两人的焦急了。

    武好古好像不想当皇帝啊!这怎么能行?

    你这个好徒弟赶紧来劝一劝吧!他当了皇帝,你就是当仁不让的宰相了!虽然没有明言,但是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了。

    两个女人着急,米友仁却是一点不急的。当皇帝这种事情,本来就是自己万般不愿意,被手底下一群贪图富贵的兄弟硬架上宝座的。这事儿自家老祖宗就干过,功臣将门就是这样来的嘛!

    当然了,黄袍加身的事情也不能急。加早了就是天下人人得以诛之的乱臣贼子了!大宋天下承平日久,赵家皇帝早就深入人心。自家恩师不过割了半县之土,就被读书人喷成乱臣贼子了。如果太早把龙袍披上,十有八九会变成众矢之的。

    所以这事儿不能急,得等机会!

    说起来,去年耶律延禧就是差一口气打进开封府啊!他要是打下来开封府,自家的恩师才有从头收拾旧江山的机会啊!

    真是可惜了……

    “元晖啊,”陶节夫看着米友仁,皮笑肉不笑着,“其实北平王所具有的燕地也不是如今唯一的藩镇,府麟的折家,河西的章致平,还有高家统辖的灵州,多少都有点唐季藩镇的样子。只是朝廷的兵马,都能进驻其地的。”

    这也是事实,府麟路虽然被折家世袭统治了一百多年,但是宋朝的禁军一直驻扎在府州的地盘上。直到现在也有两将河东新军驻扎府、麟、丰三州。

    至于河西路,情况也有点特殊。因为朝廷没有直接派兵出钱参与安西之战,而是让大教化团这个半商业半宗教的团体参与了安西之战。有点类似于汉武帝让李广利组织的那场“游侠远征”。不过却组织良好,后勤充足,而且对手也出人意料的菜。所以取得的结果,也远远超出了朝廷的预料。

    当然,出乎意料的成果不仅仅是取得了安西、北庭、天竺三个名义上终于大宋的都护府,还有一个被书院、道观、寺庙瓜分的河西路。

    因为参与投资大教化团的博士团、寺庙和道观都要收取回报,教化团的战士们也要得到功赏,所以章援也只能将河西路的大部分土地户口都分封给书院、道观、寺庙和教化团的骑士还有甲士。

    这样的分封,实际上也破坏了安抚使不管民政、财政的制度。让章援的河西路经略安抚使司变成了军、财、民一把抓的事实上的节度使司。

    而且在河西大分封后,大宋朝廷的流官当然就失去了统治州县的能力。面对一群武装的庄园、书院、寺庙、道观,他们根本无能为力。所以河西州县的官员,都只能由河西路经略安抚使司派遣军事封建主出任。

    另外,出任河西路经略安抚使同时还是大教化团团长和河西天理大书院(河西所有的天理书院都受大书院管辖)的司业,实际上也成了河西最大的封建领主。

    不过章援也没有拒绝宋朝的新军入驻凉州。在他的安抚经略使司隔壁,就是入驻河西的朔方新军第二将的兵营!

    最后,原本被高俅统治的灵州,也没有在高俅殉国后变成朝廷的直属州郡。赵佶派出了高衙内,也就是高俅的长子高尧康出任知灵州事兼兵马总管。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安排,是因为接替高俅出任西北宣抚的童贯所请。

    童贯在奏章中告诉赵佶,高俅的灵州军还没有真正覆灭,因为领受职田的骑士户和府兵户中不会只有一个男丁可以从军。只有骑士庄园和府兵农场可以保持,完全可以进行二次征发,重建灵州军。

    如果过早的对灵州实行流官统治,那些骑士户和府兵户就会担心自己的利益失去庇护,就不会响应二次征调了。

    所以赵佶就把高尧康派去了灵州,同时又调集了一部陕西新军入驻了灵州城。

    米友仁明白陶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