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4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这是一所专门培养伎术官的大学。虽然和进士无缘,但是也很受开封府中上之家的青睐——伎术官也是官啊!而且还能学到一门安身立命的本事,哪怕当不上伎术官,混个画师、书匠、郎中、营造大匠,或者在青楼行中做个乐师,收入也是相当丰厚的。

    而且,青城学宫有赵佶掏腰包,学生不必缴纳高额的学费,所以人气就更旺了。日前招生的时候,青城宫外好一派人山人海。今天梁师成就是来向赵佶汇报招生情况的,结果就被赵佶拉了伕,穿上一身青唐瘊子甲扮成了个武将做模特。

    看到武好古走进了,赵佶就招呼他道:“大郎,你来给朕看看,这个稿打得怎么样?”

    武好古到了赵佶身后,往画板上一扫,心中就不尤赞叹起来了。

    这就是天赋啊!

    自己两世人生都是打小学画,加一块儿都有三十几年的功力,但是鼎盛时期都达不到赵佶现在的水平——实际上他鼎盛时期的画技不仅比不上现在的赵佶,同样也比不上现在的米友仁、张择端和杜文玉,甚至连张择端的弟子李唐和赵大年(他们的年纪比张择端大的多,但还是拜了师傅)都不如了。

    “陛下的画技如神,臣自愧不如了。”武好古道。

    赵佶大笑,放下了手中的铅椠,“大郎,你和高俅一样,事情太多了……前几日还收到他的信,抱怨说每日俗务缠身,都没功夫练习蹴鞠了。”

    “陛下,臣和高大哥俗务多了,您才有时间修身养性啊。”

    赵佶挥挥手让梁师成告退,然后就在水心殿书房案几后的椅子上坐下,又一指旁边的一只杌子,也让武好古安坐。

    “大郎,你和高俅现在真的是朕的左膀右臂了。”赵佶道,“本朝的法度是优于历朝的,唯有用兵取胜不及汉唐。朕即位的时候,本也不抱什么希望,只想做个太平天子,却没有想到你和高俅那么有本事,居然平定了西贼。现在你又来替朕主持军改,如果成功,我大宋可真的能够千秋万代了!”

    “陛下真是折煞微臣了。”武好古连忙起身。

    赵佶摆摆手,示意武好古坐下,他说:“朕是最信任你的,别说知枢密院事,就是平章军国事也可以给你。只是那帮文臣讨厌的很,各种各样的办法来阻挡,朕又不能破坏祖制,只好慢慢应付,这又太费时间。不如你先把都军机做起来,等有了功劳再升知枢密院事如何?”

    这话真是没说了,分明把武好古当成了兄弟。

    武好古连忙道:“陛下,臣想当知枢密院事也是为了事权……毕竟练兵和军改,都是需要大权的。至于什么名义,臣也无所谓。”

    “好好!”赵佶笑道,“要什么权尽管和朕说吧。”

    武好古听赵佶怎么一说,也不客气了,当下就道:“陛下,臣是实证学派魁首,又是武官,是难容于士大夫的。所以臣主持的都军机司手里一定要有点财源,要不然户部随便卡卡臣的脖子,臣就什么事儿都做不了啦。”

    “对,对。”赵佶点点头。

    武好古接着说:“所以臣想把沿海置制司归在都军机司之下,这样界河商市和京东商市的收入就能供应都军机司开销了。”

    在总参谋部下面挂两个赚钱的市舶司肯定是属于军队经商……不过在北宋这个封建王朝这么干也没什么不妥,而且也不是都军机司直接经商,而是用两个市舶司的收入供应都军机司和军改。

    “都军机司能花那么多钱?”赵佶被武好古的提议惊了一下。现在两个市舶司已经成长为摇钱树了!两个商市一年上交的包税就超过了30万,加上代收的市舶税(包括过税、船税等等),再加上市舶司本事的经营收入(两家市舶司都有自己的商行,专门做官营进出口),一年交给太府寺60万都没问题。这还是太府寺放任不管,随便两市舶交钱的结果。如果抓紧一点,一年上百万都不是问题。

    “陛下,都军机司当然花不了那么多。”武好古解释道,“但是臣还想让都军机司主管军学。

    整军首在选将,而选将不如育将。如果能有数千名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步骑良将,几十万的兵马也可以支撑起来了。”

    “数千名?”赵佶吸了口气,“怎么可能?”

    “可能的,”武好古掰着手指头道,“若是以10年育成4000军官计算,一年也就是400人。当然了,育成400人,招入学堂的肯定不止400,起码得800——1000人。”

    赵佶算了算,“一年教养800…1000人……差不多就是辟雍学宫的规模了。”

    “要大的多。”

    “怎么会?”赵佶不大明白。

    武好古道:“辟雍学宫的学制只有3年,但是养育一名军官,却需要8——10年。最好从小学开始就教授武艺、兵略、儒学、算学、格物学、生物学等等。使之允文允武,多才众艺。然后才能进入学制为三年的军学,分为步、骑、水、工、辎重等五科进行专攻,还要安排行伍见习,最后方可成才。因此都军机司要建立的不仅是一所军学,而是足够每年吸收1000人的军事小学和”步、骑、水、工、辎重等五所专科军学。等到将来诸学建成时,同时在学的生员,只怕不下7000人啊,比现在的南北云台加在一起还大几倍。”

第882章 武大郎,都军机 四() 
    武好古的办法当然还是从后世克隆来的,只有先培养出正规化和精英化的军事人才,然后才会有接近于近代组织能力的强大军队。

    其中的“精英化”在后世有点贬义的意思,不过在中世纪甚至近代,一支真正强大的军队的核心骨干,多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英。哪怕出身不是精英,也一定有机会接受了精英化的教育。特别在军事技能对广大农民来说很难掌握的宋代,指望将一批不识字也不会骑马射箭的农民在短时间内调教成优秀的军官,完全是做梦。

    而正规化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正规化的军队中,士兵可以迅速补充,军官可以进行轮换,指挥可以标准化、规范化。如果进行一场短期的冲突,奇谋也许可以取得成功。但是要进行长期的军事对抗,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各支军队的编制、操典、战阵、装备、号令全都不一样,指挥和补充起来会非常费劲儿的。

    武好古的这一套治军的办法,哪怕是赵佶这个外行听了以后,也觉得非常靠谱了——军官就应该是这个模样嘛!现在的禁军东军算什么?一群纨绔子弟加一群大字不识得几个的武夫,再加一大帮各行各业的老百姓兼职当兵,能打仗才见鬼了。

    “好,好,好!”赵佶道,“还是你有办法……不过军学办起来也挺费时间的,似乎要十年才能大见成效吧?”

    武好古道:“十年也不算久,真要做成了,可就能长治久安了。”

    军校生加上义务兵,还有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还有界河、京东两座商市的蓬勃发展,对一个封建王朝来说,真的能长治久安?

    武好古当然知道欧洲文艺复兴后都发生了什么?不过在他看来,再怎么总比让赵佶去白山黑水之间当野人强吧?

    也许革命什么的,一二百年后才会发生。这样赵佶就能安安稳稳当一个雄主圣君了……

    赵佶问道:“可是眼下的模范新军怎么办?总不能等到10年后再建立吧?”

    “当然不能,没有模范新军,军学生要去什么地方见习?所谓的模范新军,其实也是军学教导的一部分。”

    赵佶问:“可是模范新军的军官从何而来?”

    武好古道:“速成武学肯定是不行的。”

    其实速成武学也是武好古提出的,只是由章援塞给了蔡京,不过表面上就是蔡京的主意了,武好古当然不会再用了。

    他说:“现在界河已经有一所骑兵学堂,因为从云台学宫和界河四开书院中招收生员,又有不少骑士子弟入学,所以足够教养骑将了。

    臣觉得,以后骑将就由界河骑士学院提供,骑兵也从河北招募。再加上封在沧州、清州、河间府等地的两三千家骑士,应该可以应付了,不必在开封的模范新军中另外组建骑兵。”

    “那是啊,”赵佶道,“开封府的百姓根本没地方可以骑马,要把开封的壮丁练成骑兵至少好几年。”

    “陛下圣明。”武好古恭维了一下赵佶,接着又建议道,“所以臣建议在开封府征募的壮丁一律充当步军。与之相对的,在开封府开设的军学也以步军为主,而界河骑士学院则训练骑将为主。”

    “正该如此。”

    对于武好古的这个安排,赵佶自然没有办法表示异议。他的御前骑士主要安置在沧州,在那里形成了至少2000家骑士庄园。

    另外,依托这些骑士庄园界河商市的养马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现在已经繁殖出了第三代界河马,比起初代界河马,不仅更加强壮,而且良品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肩高四尺七寸以上的“一等战马”的产出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四十以上,肩高五尺以上的“超等战马”的产出率也高达百分之十五——这种超等战马是由波斯公马和青唐龙种母马杂交而来的品种,肩高和冲刺的速度基本上可以达到波斯马的水准,而且比波斯马更加强壮。

    如果在一岁之前对其公马进行阉割,应该可以得到相当良好的战马。百分之十五的“良品率”还达不到所谓“定型”,但是比起宋朝马政百分之二点五的战马出产率,已经是难以想象的高水平了——大规模放养,任其自然交配的马就是参差不齐。而且主管牧监的文官不懂育种,只顾眼前的政绩,常常会把高大的公马驹进行阉割(在公马年幼时进行阉割可以使其长得更加高大),从而让种马质量不断下降……

    所以在开封府开办骑士学院不仅生源不能保证,连马源都没有保障。

    武好古接着又言道:“除了步兵、骑兵两所学院外,还可以在海州开办一所水军学校。”

    界河云台学宫下属有一家船政学堂,其中就有水军科。不过船政学堂还是以造船为主的,水军科只是附带。

    另外,因为界河存在封冻期,又是内河,不大方便进行水军训练。所以在京东商市划入沿海市舶制置司管辖后,武好古就计划在海州开办一所专业的水军学堂。

    “行啊,水军怎么搞,大郎你看着办就是了。”赵佶知道武好古说的“水军”其实是海上的水军,对此他压根没有一点兴趣。

    在武好古道灌输下,他也知道海外有许多无主的大岛。但那都是蛮荒之地,即便圈占下来,也就是地图上好看一点——实际上会好看很多点的!在这个时空,赵佶的历史地位就是由这些海外荒岛决定的!

    “大郎,你还是没和朕说模范新军的军官从哪里来啊?”赵佶听武好古说了半天,还是有点不得要领,干脆发问了。

    “哦,”武好古笑了笑,“臣说得兴起,竟然忘记了。

    其实模范新军的军官可以逐步扩充,先用御龙猛士做种,由步军学堂的生员拿御龙猛士练手——这御龙猛士可不比山里来的府兵,大多都在开封府有家有房,受过陛下大恩,不会被人蛊惑的。”

    “对,对!”

    赵佶心说:那帮家伙谁蛊惑得起?拿房契都拿出瘾了!要他们去造反,起码准备几千张房契,还得是独栋的楼房……市价一个亿都有了!武好古也没那么多钱啊!

    “至于步军学堂的教授,”武好古又道,“可以从右榜进士中选拔。右榜进士中有不少是读过界河骑士学院的,虽然学的主要是骑兵,但是当老师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界河骑士学堂的课程根本不分步骑,《步兵学》、《骑兵学》、《战术学》都得一起学。同样的,开封步兵学校的生员也得同时学习《步兵学》、《骑兵学》和《战术学》。只是马术训练的要求没有骑士学院那么高罢了。

    所以直接让骑士学院的毕业生去教开封步兵学堂是没有问题的。

    “另外,步兵学堂的儒学、画学、算学、格物学、生物学等课程的教授,也可以用辟雍学宫出身的进士。”

    “那步兵学堂的生员呢?”赵佶又问。

    “就从西军、东军将门子弟中招生。”武好古早就算好了,“西军、东军必然要逐渐裁撤,陛下总要给他们的将门子一点出路的。”

    “言之有理。”赵佶点点头,又道,“对了,朕已经让人查过了,参你最多的御史就是监察御史张克公。让他去当模范新军的监军使如何?”

    “臣求之不得!”

    武好古一本正经地说。不过心里面却是憋着笑呢!现在不是监军御史,而是枢密院派出的监军使了!

    前途似锦的监察御史变成了只能和士卒为伍的监军使,张克公怕是要吐血了——监察御史是个很容易蹿升的职位,弹劾个宰执,再上几个“请用清官疏”之类的废话奏章,就能得个好名声。再进一步往往就是中书舍人或者翰林学士了。

    监军使弹劾谁去?武好古是都军机使,他弹劾不到。只有模范军都指挥使钟傅,模范军总军机王禀可以弹劾一下,不过也没多大意思。

    “那张叔夜要如何安排?”赵佶又问。

    “他是文官,就安排个副都军机,和臣文武相帮如何?”

    文武相帮是没有的,文武相制才差不多。赵佶虽然信任武好古,但还不至于忘了祖宗家法。况且都机宜司不是一般的衙门,而是摆在官家眼皮底下的机要衙门。

    赵佶笑着道:“今日且论到这里吧,你提出的各项,朕都准了。回头你写个奏章,还有什么今天没有想到的也一并说了,朕全都照准!

    对了,你这次入京没有带什么人,这也不是办法。朕给你开个方便之门,想要用谁,想要保举谁,给朕上个奏章,朕都准了。做事嘛,没有帮手怎么能行?

    都军机是朕的幕僚,是辅佐朕统领三军的!所以衙署也不要离琼林宫太远了。就设在新政门内的旧蔡王府吧,那里就紧挨着琼林宫,离开你的梨花别院也近。

    另外,给你在琼林宫内也安排个衙署,就在崇政殿旁,原来给翰林图画院的房子,就给都军机司了。”

第883章 武大郎,都军机 完() 
    开封府城外,画仙观。

    画仙观内,一间给武好古使用的书法当中,今日坐了不少人。

    能延入此间的,自然就是武好古在开封府这里可以信任的心腹铁杆和盟友。

    这座道观其实是赵佶送给郭小小的,里里外外,包括郭小小本人,毫无疑问都是赵佶的耳目——可别以为郭小小让武好古睡了又睡就能不替大宋官家办事儿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以今日的武好古当然一想就能想明白的。

    郭小小早就不是汴梁市井底层的那个野丫头了,这八九年间,她不仅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且还周旋豪门,出入宫廷,耳闻目睹间早就学坏了。当然知道利用赵佶的权势替自己在武家谋利益,现在武好古、潘巧莲、西门青都宠着她,由着她挥霍无度,还不是因为她是赵佶的特务?要不然她顶天是个侍妾,也就和白飞飞差不多,能有多少月例钱?

    当然了,她也是会做人的,每个月花掉武好古几千上万的同时,对武好古恭恭敬敬,悉心伺候的时候可也不少,见到潘巧莲、西门青也是姐姐长,姐姐短的,一张小嘴吐出来的都是讨喜的话儿。其实就是刀切豆腐两面光的本事。

    而武好古将自己在开封府的住处摆在画仙观,也是故意做给赵佶看的。他在界河商市一手遮天是赵佶能够容忍的,但在开封府一定要规矩一点。要不然,赵佶一旦起了疑心,那么都军机司可就得夭折了。

    所以他入开封府时,只带了赵佳人一个幕僚,陆人嘉一个书吏,以及“法律顾问”何天然。能带兵的大将,是一个都没有的,而且他也不打算让赵钟哥、慕容鹉、马政这些将军到开封府来。

    他在都军机司用的人,除了赵佳人、陆人嘉和何天然之外,主要就是右榜进士了。他们虽然也是实证学派的门徒,但是中了进士就是天子门生了,不能单纯视为武氏门人。要不然神宗朝的时候天下读书人都学荆公新学,岂不是满朝都是王安石的门人了?

    当然了,这批右榜进士和武好古肯定是一党的。

    如今的大宋政治,就是靠朋党推动的,想要不结党不营私,那就是只能当个开嘴炮的直臣了。

    在武好古的实证学派强势崛起之后,朝廷的党争必然要进一步加剧了!

    武好古的目光在书房里面扫了一圈儿,章之凤、吕本中、苗傅、林灵之和王彦这五个在青城宫扬名的才子都中了右榜进士,其中章之凤还中了个右榜状元。由于他是武好文推荐入仕的人才,自然得了赵佶的重视,并没有换武资,而是按照左榜进士的待遇,给了正九品承事郎的阶官。吕本中是右榜的榜眼,因为沾了父亲吕好问的光,也授了承事郎,同样是文官。苗傅、林灵之和王彦三人也都参加了右榜进士科的考试,都是右榜二甲,名次不错。所以全都授了武官,其中曲傅因为早就有官身,所以转了一官,授了三班奉职,因为他爸爸苗履是西军大将,所以又加了一个閤门祗候的閤职。

    另外一名位列右榜三甲的右进士名叫刘震帲В窃铺ㄑЧú趴坪驮铺ㄑЧ窖г旱纳保依锩嬉彩强┓恳焦莸模臀髅偶沂鞘澜弧U獯我舱戳苏轮铩⒙辣局械墓猓诹苏牌返某惺吕桑衷谕苍谖浜霉诺氖榉坷锩妗

    潘家将门出身的潘烨现在也高中了,他本就有荫补的官身,现在也转了一官,当了从九品的三班奉职。现在也在武好古的书房里面,等着派差事呢。

    不过这些人的资历浅薄,都是初入官场的新丁,骤然大用是不行的。比较妥帖的办法,就是把他们往步军学堂里面塞,把人才培养这块抓起来。这样才能尽快做大新式军官的盘子——人多了,说话的声音才会大,做起事来才会足够有力量。

    此外,现在搭起来的模范新军和几个总军机房的架子里面,也得塞一点新人,先做一个军令传递的体系。

    以后官家的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