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刘逵和童贯非常走运,出了海州湾就遇上西风,两天就到了高丽国海州。因为没有受多少海上漂泊之苦,所以使团只在高丽海州休整了几天,然后就浩浩荡荡北上了。
之所以是浩浩荡荡,那是因为武好古派出了由十名博士带领的一百名阻卜战奴。其实这些阻卜战奴也不是很严整,这些草原部民本来就不是很守纪律的。哪怕让慕容忘忧狠狠整顿了一番,也还是显得松散。但是他们体力好,也能吃苦。披上铁甲,戴着铁盔,背着藤盾和行李,腰带上挂着长剑和弓矢,手中再拿上一把一丈多长的长枪,妥妥一百多斤的负重,还能蒙着头赶路,走得居然还挺快!
而范之文和他的九个同学,现在也都以身作则,穿上了皮甲,也背上盾牌和行李,挎着长剑,呼哧呼哧的赶路——居然也没落下。
一百多名汉子,全副武装蒙头赶路的场面,在什么时候都是很有震慑力的。
而骑马跟在这些护卫后面,前来迎接宋使的高丽国枢密院别驾拓俊京和转任海州州牧的吴延宠二人,也被眼前的这些“大宋禁军”给唬住了。
“吴州牧,我听人说宋国武力孱弱,不堪契丹一击。难道眼前的这些兵士,就是传说中孱弱的宋国禁军吗?”
悄悄和吴延宠说话的是名叫拓俊京的高丽国大臣,他是高丽国王王颙的心腹,是从潜邸就跟随王颙的旧人,也是王颙最信任的将领之一。
因为得知宋朝使团带来了一支“铁衣卫队”,所以王颙就派拓俊京来看看——毕竟高丽国也有好几十年没打过仗了,上过战场的那一代人基本上都挂了。现在活着的也没人知道真正的精锐是什么样子?同样不知道不堪契丹一击的弱鸡军的标准是什么?
可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
至少一百斤的负重,还蒙着头一走好几十里,行军速度一点没有减慢……这个就是不堪一击的军队?那百战百胜的契丹人长什么样?三头六臂吗?
“这个……”吴延宠摇摇头,“这个下官也不大清楚。”
“不清楚?”拓俊京皱了皱眉,“你不是去过宋国许多次吗?怎么会不清楚?”
是啊!吴延宠何止去过宋国,他压根就出生在大宋海州啊,还在海州生活了二十多年,可没少见到驻防海州的“禁军精锐”,都是软懦稀烂的,哪有那么能吃苦的?大宋的几十万禁军要都这样了,契丹和党项早就灭亡了吧?
“也许他们只能行军……”吴延宠道,“要不试试他们?”
“试试?”
“别驾可善射?”
拓俊京笑了笑:“如何不善?我可是大王的护卫出身。”
“那待会儿到了馆驿,别驾就邀宋军的好手比试射箭吧。”
“也好!”拓俊京点点头。
……
“射箭好的?”
范之文刚到一个看着就寒酸的高丽国馆驿,还没吃上一口泡菜就凉面,童贯就把他找去了,说是高丽人想和大宋的武士比射箭。
“从斌啊,”童贯小心拈着仅剩的胡须,笑着说,“去把射箭射得好的都叫来,和高丽人比一比,莫要堕了大宋的威风。”
“都叫来?”范之文追问了一句。
“对!”童贯点点头。
“喏。”
范之文心里面自是不住埋怨高丽人多事儿,但还是下去安排了——射箭好的人可多了,除了十个博士不好,别人都好啊,箭都射不好还怎么当阻卜人?
不一会儿,一百来个披着铁甲的阻卜人就在馆驿外面列成了一排,人手一张水牛角弓,一手还捏着三不齐箭。
“都,都是好手?”
看到这阵势,吴延宠也有点发懵,自己说的是汉话啊,那个阉人童贯不会听不明白吧?
“那是自然!”
回答这个问题的是刘逵,不过他心里其实没底,纯是在吹牛。
他也不知道童贯上哪儿找来那么多傻乎乎的禁军……大半天时间走了好几十里,还穿着铁甲扛着行李,居然还没一个人要赏钱的!一定是傻了!
而且这帮傻子的装备也奇怪,怎么又是长枪,又是剑盾,又是弓箭的。他们到底干哪行的?该不会样样都精通吧?这都能当教头了。
“大官,靶子已经立好了,可以射了吗?”
这个时候范之文快步走来请示了。
所谓的靶子,遣使就是一些从馆驿里面拿出来的陶罐,摆在一排白坯的柴木桌上。在每张白坯木桌七八十步开外,都是一个披着铁甲的阻卜人。
“射吧!”童贯点了点头。
“放!”范之文随即大吼了一声,然后就听见一阵“崩崩崩”的弓弦响动,紧接着就是一片稀里哗啦的声音。
所有的坛坛罐罐,全都被射成了碎片!竟然没有一箭是射空的……
吴延宠和拓俊京,还有大宋的正使刘逵三个人看着都傻了!
那个高丽国枢密院别驾拓俊京也没脸去和人家比了……那么远的距离,一百来人,居然一箭都没射偏!
这就是传说中不堪契丹一击的弱兵?
那契丹天兵该多厉害啊?大王还梦想着要在打败生女真之后夺取契丹人的东京道呢……这,这不是送死吗?回去一定得好好劝劝大王。
而宋使刘逵比拓俊京更吃惊,这些大头兵哪儿来的?那么小的罐子在那么远的距离上居然都能一箭射中!童贯那个腌渍货从哪儿找来的这等精锐?难道是西军?回头一定要好好问问,必须问清楚了。能练出这种精兵的将领怎么都要推荐给官家,必须大大的重用啊!
另外,好像没看见那十来个管兵的小武臣带着钱或者绢帛啊……真的可以不给吗?
全副武装赶了那么老远的路,还表演了射箭,那么辛苦……能不给赏钱?大宋禁军的规矩,上阵前不给钱是不拉弓的!他们这些人不会哗变吧?
……
“赏钱?不,不用给吧?”
范之文今天也真是不走运,刚刚安排好大家伙吃泡菜、凉面和自带的风干牛肉,自己还没吃上一口泡菜,就被叫到刘逵和童贯跟前问话了。
问的是给赏钱的事儿……这些阻卜战奴当然是有利益的,没利益他们也不能那么听话。
武好古在界河商市给他们分了房子和女奴做老婆,现在出动的一百零三人都是已经当了爹的。他们在外面卖命,家里的妻儿自有市舶司照顾,按月发钱发粮。若是他们殉职了,老婆孩子也能拿到高额的抚恤,如果他们叛变,那么老婆孩子都会变成奴隶被发卖。
至于临阵发赏钱什么的,界河商市的护卫队是没这规矩的——赏钱那个多沉啊,一缗钱就好几斤呢,往战场上运?嫌后勤压力太轻还是怎么着?而且万一打败了打死了,这些钱不就送人了?
不过商市也不是没有鼓励打手卖命的办法,譬如这些阻卜战奴也是有级别的,有下兵、中兵、上兵、下士、中士、上士一共六阶,每升一阶,都会加薪水换房子。每降一阶,同样也会减少待遇。
顺便提一下,博士团的博士一样有级别,最高的是博士团总团长,接下去依次是副总团长、大团长、副大团长、团长、副团长、院长、副院长、布道团长、布道副团长、博士、候补博士、博士生等一共十三阶。
其中博士生和候补博士是不支薪的,往上的十一阶都是有钱拿有房子分的。不过对云台学宫的那些博士生而言,博士团的职位可不是他们想要的……
“不用给赏钱?”刘逵惊讶的都快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你们的军号是甚?是西军的?”
“我们没有军号,”范之文道,“我们,我们是布道团,是博多布道团,是武宣赞把我们借给童大官的。”
“布道团?”刘逵瞪大了眼珠子,“这,这,这……这是私兵?”
好像是私兵啊!虽然只有一百余人,但终究是不受兵部和枢密院控制的私兵!若是不能战的保甲丁壮也就罢了,大宋地界上拥着几百保丁的豪强也不是太少。可这等精锐可不是保丁,是比大宋禁军还精锐的军队啊!
这个武好古,居心叵测啊!刘逵心中先是一惊,然后就是狂喜。
武好古的把柄终于抓到了!大宋的武官,最忌讳的不就是拥有精兵吗?
第602章 钱是啥东西?()
大宋建中靖国二年九月末,高丽国,开京。
仿佛个森林公园一般的高丽王城,这个时候终于有了不少人气儿。在空旷巨大的外城之内,凡是比较平坦的洼地谷地,都变成了从各道各州汇集而来的高丽兵卒安营扎寨的所在。
所谓的安营扎寨,其实就是搭建了不少茅草屋顶的土坯房。牛皮帐篷、羊皮帐篷什么的,是想都别想的,就是把全高丽国的牛羊都宰了扒皮也不够啊!
从高丽国民间招募起来的府兵,看起来也和他们居住的土坯营房一般的寒酸,其实就是一群被强征来的农民。一个个面黄肌瘦,带着斗笠,穿着旧巴巴的蓝色、灰色的袍服,有一些大概是从南高丽来的人还披着御寒的茅草,看上去仿佛稻草人。他们手里的家伙,看上去倒还精良,都是武好古贩卖给高丽人的大宋军器监出品的家伙。不过并没有人披上沉重的铁甲或皮甲,哪怕是在高丽的武班贵族指挥下进行训练的兵士,也都是不披甲的。
这些正在训练的高丽兵士看上去也糟糕透顶,队伍排得歪歪扭扭,刀枪拿在手里怎么看都是扛锄头的姿势,八斗九斗的长梢弓(木弓)也只能开到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挥锄头的力气是一回事儿,拉弓又是另一码事儿,急切之间,怎么可能练出来?
高丽国这种依靠府兵制的武备,是必须建立在土地比较平均的基础上的,有了足够的土地,才能确保府兵的日常训练不荒废,同时也少不了散布各地的军府严厉督促,这其实也是很难维持的。可是自打七八十年前和辽人的战争结束后,高丽国就没有再打过大阵仗了,军备自然荒废了。而他们的两班贵族也在不遗余力地兼并土地,现在的这些府兵,不过是没有土地的佃户,饭都吃不饱,哪儿还有余力训练武艺?更不用说自备一些武器和粮食、牲畜了。
当一百来个披着铁甲,扛着长枪、盾牌、弓箭、行李,腰里还挎着长剑,看着就非常结实的“大宋禁军”出现在这些松松垮垮的高丽炮灰府兵眼前的时候,震惊和纷纷的议论就起来了。
“这就是宋国的弱兵吗?看上去都很强壮啊!”
“那么大的力气,平时吃的一定很好吧!”
“那是当然的,他们都是一天两顿敞开吃小米饭和泡菜的……”
“真的吗?大宋那么富有?可以让当兵的敞开吃小米和泡菜!”
“何止可以敞开吃啊,我听人说在大宋当兵还有钱可以赚!”
“钱?钱是啥东西……”
“钱就是可以用来换泡菜和小米的好东西!”
现在的高丽国还没有什么商品经济,铜钱也才刚刚开始铸造,数量很少,只是在海州、釜山和开京少量的流通。所以绝大部分从乡村召集来的府兵,根本没有见过钱这种万恶的东西。
不用说,高丽国文治武功一流的大王王颙也不会给他的府兵发钱。能给小米饭和泡菜吃就已经王恩浩荡了,还想要钱?照理说,府兵的军粮是应该自备的!
当然了,高丽国王王颙麾下也不都是这样稀烂的府兵。要不然他也不会梦想重建海东盛国了。
当大宋国赴高丽观军容使童贯在高丽国海州牧吴延宠的陪同下,策马进入开京内城的时候,街道两边站立的不再是稀烂的高丽国府兵了,而是高丽国的六军精锐!
所谓六军精锐是高丽国开国太祖王建依照“天子六军”的规格组建的常备军,一军满编有约7500人,不过通常只有四五千人,兵员大都是高丽国的豪族功臣的庶孽之子——高丽王朝是以豪门大族为基础的,而高丽的豪门大族又执行严格的嫡庶有别以控制贵族数量(贵族要太多了连泡菜都吃不起了),在嫡子可以继承家业并且比较容易入朝为官的同时,庶孽之子就只有加入天子六军求个立功的机会了。
以贵族庶孽为主的六军自然不是乞丐府兵能比的,不仅可以领到一点军饷(主要是实物),而且家里面也会帮着置办一些装备,比如弄上一身皮甲,打上几把好的刀剑,再给张水牛角为主材的高丽弓。吴延宠从大宋买来的好装备也大多给了他们,所以不少六军将士还披上了沉重的铠甲,显得威风凛凛。
现在这些六军精锐全副武装的出现在了开京内城的街道两旁,总算是有点海东盛国的模样了。
在西北军中开过眼界的童贯看见高丽六军的模样,心中也有了数目。刚才外城见到的应该是辅兵,现在这些才是真正上战场的正兵吧?看他们的军容,应该不在西军精锐之下,人数好像也不少,总有好几万吧?
有了这样的精锐,打败生女真部落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这些蛮子只要没有建立国家制度,就是一盘散沙,能够纠集起几千人就了不得了,也不会有什么纪律……就像西北的吐蕃各部,根本不是大宋天兵的对手。
也就是武好古那样不懂军事的武官才会把生女真部落当回事儿。童贯心想:在战场上面,个人的勇武其实没有多少作用的!
……
开京宫城,满月台。
高丽国大王王颙这个时候,正站立在建在半山腰上的闾阖门城楼上,面无表情的看着披着铁甲的“大宋禁军”从下方的道路通过。
陪在他身边的,只有高丽国知枢密院事尹瓘和枢密院别驾拓俊京二人。
“大王,这些宋国的禁军个个都精锐异常,他们披着铠甲,扛着长枪和行李,带着刀弓箭镞,日行百里都不需要休息。而且他们射箭的本领非常高强,人人都可以在七八十步距离上一箭命中陶罐……看来我们过去是低估大宋的武力了!”
正在开口说话的就是被“大宋精锐”唬住的拓俊京了。王颙听了他的话,并没有什么表示,一旁的尹瓘却眉头大皱道:“拓别驾,你说的是真的吗?宋军不是向以孱弱著称,如何会恁般厉害?”
扛着百多斤的负重行军百余里,射箭还能命中七八十步的陶罐——这还是宋军?曾经多次出使辽宋两国的尹瓘心道:契丹的宫帐精锐有没有那么厉害都不好说……
“这是下官亲眼所见,应该不会有差。”拓俊京非常肯定地道。“下官还听说当今大宋朝的皇帝文武双全,是堪比天可汗的名君雄主,这两年一直在整军备战……”
王颙淡淡地开口:“如果真是这样,对我大高丽也不是坏事,等到我们降伏了生女真,就可以和宋国联手击破契丹,恢复高句丽在北方的故土了。”
他顿了顿又道:“贺正旦的日子转眼又要到了,这次派些懂兵事的人去,好好看看宋国整军的效果。”
“大王圣明!”
尹瓘和拓俊京双双拱手称颂。拓俊京随后又道:“禀大王,宋国观军容使童贯在海州对臣说生女真之人颇为蛮勇,不可轻敌,建议我们在降伏曷懒甸女真诸部后在其地构筑城池堡垒,以为久长之计。”
王颙扭头看着尹瓘,尹瓘道:“臣以为在曷懒甸属地构筑城池堡垒大可不必。我以十万之众凌其区区数千之敌,还要构筑城池以为守势,岂不是示弱于生女真各部吗?”
王颙轻轻点头,尹瓘接着说:“我与生女真之战和宋夏之战是不一样的,西夏早已建立国家制度。宋夏之战乃是国与国之战,寸尺之土都是祖宗基业,当并力以夺之。而我与生女真之战乃是立威之战!曷懒甸土地的得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大高丽和按出虎水完颜部谁可主宰女真诸部。因此堂堂之阵,是没有办法避免,也不应该避免的。”
现在女真人还没有建立国家,虽然有了一个部落联盟,但是各部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如果高丽王国能趁机将主持女真部落联盟的按出虎水完颜部击败,那么生女真诸部就有可能归附高丽。
有了生女真诸部的归附,高丽王国就可以强大起来,挑战契丹人的霸主地位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高丽—女真战争就是大金国的立国之战!在打败高丽王国的过程中,按出虎水完颜部才拥有了可以号令诸部的威望。
“定州牧李日肃遣使来报,”尹瓘这时又道,“日前发现有不少女真人屯驻在定州边外,疑似将要寇边。臣建议先发制人,设计诱执其酋长,并吞其部落,再集中大军于定州,待按出虎水完颜部兵到,一举将其摧破!”
王颙想了想,又问:“那谁人可统军?”
“按照惯例,应该由门下侍郎,平章事林干为判东北面行营兵马事。”
尹瓘马上提出了主帅人选。门下侍郎、平章事就是高丽国的首相。和大宋这边以文御武的文臣首领不会亲自担任主帅不同,高丽国的宰相还保持着出将入相的传统,每有征战,往往会让首相担任“判行营兵马事”,也就是三军主帅。这和宋军出兵时往往不设三军主帅,一味强调各方相制,还喜欢在千里之外遥控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
因而高丽国的兵固然不强,但是真打起来表现也还过得去。
第603章 好期待()
界河商市,郊外。一座不知什么时候建成的校场之内,大旗招展,虎贲如林。
一千名御前骑士,穿戴着崭新的皮制马甲和头盔,腰带上悬着长剑和装了水牛角弓三不齐箭的箭袋,一声不吭的肃立着。在他们的身后,还有牵马的辅兵和一匹肩高至少四尺六寸,披着半副具装的战马。
辅兵都是一手牵马,一手执矟的。矟又名马槊,就是一种马背上使用的长矛,矟头很长,矟杆的选料和加工都非常特殊,因此比较柔软。扎中目标的时候不容易伤到骑士的手腕,还可以用力挥动抽打目标——谁要被它抽中了,不死也得重伤残疾了!
矟杆上还有背带和绳索,绳索可以系在马鞍上,背带则可以套在肩膀上。这样在行军的时候,就能矟头向上把马矟背在肩膀上了。而在持矟作战的时候,马矟也可以系在马鞍上,这样在矟杆脱手时也可以用绳索把马矟再拉回来。
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