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伐辽提上日程呢。

    张商英看了看纪忆,可是这小子怎么一点不着急呢?也不见他替岳祖丈想辙。

    他到底是不是章惇的孙女婿?

    纪忆当然明白张商英的心思,却也不去点破其中的缘由——这事儿的真相不能说!所以章惇、章援和纪忆三人的口风都很紧,到现在宫外还没有第四个人知道有一份先帝遗诏存在。

    因为“遗诏”的事情不能说,所以纪忆在正月十四日清晨的所作所为,一样没有几个人知道。章惇、章援、纪忆自然不会说。而赵佶也从向太后那里得到了封口令,所以武好古、高俅、潘孝庵这三大心腹也就守口如瓶了。

    也就是说,张商英和张叔夜现在还不知道纪忆是小人……

    纪忆接着说:“据在下察知,他和辽国医巫闾山马家的关系非同寻常啊!他的爱妾西门青,实际上就是医务闾山马家的马植相赠的。”

    “怎么会呢?”张叔夜这时插话道,“西门青是宋人啊,她家是阳谷县的土豪……我那族弟张克公在阳谷县当县尉的时候还认识她呢。”

    纪忆笑了笑:“张介仲一定不知道阳谷西门家的根底吧?”

    “怎么?其中还有隐秘?”

    纪忆点点头道:“自是有隐秘的!在辽国那边,也有一个西门家,就是医巫闾山马家的家臣……下官上一次使辽之时,就在西门青、马植的安排下走了一趟医巫闾山。”

    “还有这事儿?”张叔夜吃了一惊。

    张商英摇摇头打断纪忆道:“忆之,莫说这些了。”

    他的官比张叔夜大多了,当时又是中书舍人,自然知道其中的隐秘。不过这事儿的保密级别很高,哪怕张叔夜现在是枢密院兵学司博士兼管谍报事,好像也不够级别知道。

    张商英顿了顿,又把话题转到了开封府,“韩师朴眼看就要拜次相了,恐怕元祐年的事情,又要来了!”

    “不会的,”纪忆笑着说,“向太后不是高太后……要不了几个月就该归政了。

    至于官家,他还是想要建功立业的!”

    “当真?”张商英看着纪忆,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官家想要建功立业,那么新党可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

    ……

    “你家大哥儿真的是这么说的?”

    “是啊,岳丈,我那大哥儿就是不学有术……经常会冒出些惊世骇俗的想法。”

    同一时刻在给武好古打小报告的人,除了纪忆居然还有武好文!武好古的亲弟弟!

    他也不是存心要给哥哥找麻烦,而是一直被他老哥想要“传播儒学于四方”的宏大理想所困扰,所以就和自己的岳父老泰山说起了。

    武好文的岳父就是韩忠彦了,现在已经回到了开封府,当上了副相。而正在家里待职的武好文,则每天都往韩府走动。

    “这事儿吧,”韩忠彦笑着摇头道,“不该他说……传播大道不能说不对,但那是饱学鸿儒们思考的,他连进士都没中,也没有甚底著作传世,怎么能说这事儿?”

    “哦。”武好文点点头,颇为受教,“岳父的意思是传道是应该的,但不是我大哥能做的,应该让饱学鸿儒来做。”

    “呃……”韩老头皱了下眉头,自家这女婿怎么尽瞎联想啊?这话要传出去,别人还以为自己要干这事儿呢!

    呵呵,传播大道啊!这可是圣人才能做成的事情……自己要去做了,难道也想当韩圣人吗?

    “当今哪有这样的饱学鸿儒?”韩忠彦马上说明道,“就是老夫也没这资格的。”

    “哦。”武好文心说:那就是不能传道?

    韩忠彦看了眼狐疑的女婿,心想:还是赶紧给他安排个职位吧!别让他整天瞎琢磨。

    “二哥儿,”韩忠彦道,“你想做秘书省正字对吗?老夫替你安排则个。”

第413章 不一样的绿色() 
在元符三年的夏秋两季当中,终于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武好古,意气风发的开始处理经营商市的具体事宜了。

    他的一亩三分地其实是很小的,就是界河南北的各几万亩土地。在辽宋两国各自的特殊需要之下,或者在赵佶这顶巨大的保护伞的遮蔽之下,一时已经成了他的天地。码头、市集、学校、马场、堤坝,各种大工在金钱和官府命令的双重作用下,以极快的速度在进行建设。

    至于某人的小报告和各方势力的觊觎,暂时还没有办法撼动武好古在界河商市的统治。毕竟他的后台是大宋官家本人!

    而且,所谓的“商市自治”,在目前也仅仅是让商市脱离了大宋的文官体系,并没有离开宫廷的掌控。

    武好古是官家心腹,界河商市的大部分元老都有开封将门的背景,而直接代表官家的奉应局现在也开到了清州城,只等界河商市规模初具就会搬过来。

    而张叔夜这些日子也在安排禁军伪装的各行各业的人物(也许他们的禁军才是装的)入驻商市。

    总之,一切尽在掌握!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界河商市也渐渐开始繁荣了。在阿拉丁商会第一个入驻之后不久,海州吴家,平江纪家,开封府苏家(苏家老醋),阳谷西门家的生药铺和金拱楼,阎婆儿的怡红院,潘家的金银绢帛交引铺,共和行和马植合资的望北楼地产行,还有许多贩卖牛羊马匹皮毛生药的商家陆续也都入驻了。

    暂时没有房子也无妨,学阿拉丁商会先搞些个帐篷在平整好的空地上支起来就是了!

    大家这么因陋就简的来做买卖也不完全是因为看好界河商市的未来,而是因为新鲜开业的界河商市真是有点儿优惠政策。

    首先就是界河市舶司还没有正常运作——界河市舶司虽然早就成立了,不过因为界河商市一直处在建设之中,所以市舶司的官员吏人一时没有到齐。现在武好古只是在界河商市的码头设了一个关卡,对进出的船只收取市税和船税,税率比别处低一些,而且也没有实行“和买”(实际上是低价强买)。这让走界河出入的商人可以比走别的关口可以多赚不少。

    其次是马植也在界河对岸放水,辽宋间的贸易从来就不是完全自由的,各自都有禁止输出的货物。

    宋朝这边对铜铁书籍等物品进行管制——没错,就是书籍!大宋朝廷似乎很担心周边的国家学习了儒家真理后强大起来,所以一直对文字类的书籍进行管制。甚至连佛经都不许出口……也许是担心外国人(也不知道包不包括天竺人)念经念多了可以得到佛祖的庇佑,从而国力强盛吧?

    而辽国那边则对马匹出口进行管制,不许肩高达到一定标准的战马输出。对走马和驮马同样进行比较严格的管制。

    但是现在,在马植的放水之下,辽国这边暂时放开了走马、驮马的出口,就是战马有时候也会出现在界河商市——其实也不是马植存心要放水,而是辽国那边有许多草原上的贵人要把资本注入界河商市,又不大可能从辽国往大宋这边运绢帛(辽国的绢帛比宋国贵多了),而且他们也没多少金银,所以就只能适当放宽马匹出口了。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有不少贩卖牛羊马匹的商人到新开张的界河商市来寻找商机了。

    除了操办界河商市的各种事务之外,出乎武好古的预料,他在界河商市这边还交上了一个新朋友——就是阿拉丁商会的白思文。

    一个天方教徒!

    而且,武好古还从白思文那里了解到了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天方教!

    这个天方教和武好古在后世21世纪所认知的那个天方教,是很不一样的……

    “大官人您可真是博学啊,居然知道希腊、罗马……那都已经是过去的事情啦!现在世界文明的中心就在大宋和大食了。大食的巴格达学派在天方历140年,呃,奥丽加,是天方历140年吗?”

    正在界河岸边一个临时修建的观景亭(是望北楼地产行的产业)里面,一边嚼着切糕,一边说着西方典故的正是白思文。

    不过知道的仿佛也不是很多,时不时的还要问一个名叫奥丽加的“罗刹猫”。

    “是耶稣诞生后850年左右。”奥丽加用带着泉州口音的汉语回答。

    武好古则笑吟吟地看着这个“罗刹美女”,她眼睛有着如同蓝宝石一样的颜色,金黄的头发犹如丝绸般闪亮,眼窝深陷,五官精致而艳丽,仿佛是精雕细琢出来的。

    按照白思文的说法,这个奥丽加和另外一个名叫玛丽亚的女人,都是跟随邪恶的十字教强盗来到大食的侍女,在一次作战行动中被俘,结果被卖做了奴隶。阿拉丁商会是在巴格达把她们买下的,万里迢迢运来大宋,送给武好古和马植暖床……

    真是命运悲惨啊!

    但是武好古现在真迷恋白飞飞,暂时对和奥丽加牵手没有兴趣,不过他在向白思文打听西方世界情况的时候,却发现白思文经常会向她询问。

    而奥丽加的回答,则显示出她是个有点知识的女人,而且她还是个挺顽固的基督教徒。

    不过即便是这个基督教徒,也没有否认现在西方的学术中心已经转移到了巴格达。

    奥丽加说:“奴所知,从耶稣诞生后850年左右直到二三十年前,巴格达的历代哈里发就一直在资助学术研究,搜集了大量罗马、希腊、波斯、巴比伦、埃及流传下来的书籍文献,并且将它们翻译成了大食语言。在哈里发的资助下,天方教理学派还在巴格达建立了专门研究这些文献书籍的学术机构智慧馆和尼采米亚大书院……”

    哦,这应该就是所谓的“百年翻译运动”了!

    在武好古前世的记忆中,的确有一些这方面的内容。就是阿拉伯人的百年翻译运动,据说这场运动的成果后来被欧洲人吸纳,成为了文艺复兴的重要推力。

    而奥丽加提到的天方教理学,则是在“蒙古少数民族”南下巴格达并且进行“大融合”前,在天方教世界中具有巨大影响力学派,又被称为理性主义,曾经苏菲主义并驾齐驱。只是由于理性主义的门槛较高,精华又过度集中于巴格达,因此没有能逃过“蒙古少数民族”的摧残。

    从某种意义上说,天方教文明和华夏文明,都没有逃过蒙古少数民族的弯刀融合,只有本来远远不如天方教文明和华夏文明的基督教文明躲过了一劫,并且迎来了文艺复兴的时代!

    “天方教理学……”

    武好古不由想到了“程朱理学”。虽然后世对“程朱理学”普遍持有否定的意见,但是真正系统学习过儒学(武好古的今生也是个儒生)的武好古却知道,儒家的理论体系并不完整,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是存在缺陷的。而程朱理学在吸收了佛、道两家的一些观点之后,加以整理,构筑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儒学体系。

    当然了,这个儒学体系也称不上完美。毕竟宋朝的理学家们只能从佛道理论中汲取养料。而佛道两家能够提供的东西,也是极为有限,而且也存在颇多谬误。

    如果想要让儒学在宋朝真正完善起来,就必须要开阔儒家学者们的视野,让他们从西方的学术思想中吸取养料……武好古本人在前世只是个“艺术生”,能够提供的思想养料是有些的。而他现在所推崇的“六艺教育”能够培养的,也仅仅是“武士”而不是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

    至于沈括的《梦溪笔谈》之中,虽然也有许多科学技术方面的东西。不过谬误颇多,而且杂而不精,更像是一部“技工手册”合集——价值当然是很高的,不过也不能因此就放弃吸收“百年翻译运动”精华的机会。

    可是要怎么才能把“智慧馆”中收藏的书籍抄一遍后带来中国呢?武好古心想,光是花钱恐怕也不一定能搞定吧?

    “白员外,”武好古忽然问,“你去过尼采米亚大书院和智慧馆吗?”

    “没,没有……”白思文摇了摇头。

    实际上他根本没出过国,而且也不懂多少大食语言。

    “如果你去了,”武好古又问,“能够得到尼采米亚大书院和智慧馆内的书籍吗?”

    “这个……”白思文根本回答不了,只能看向奥丽加。

    奥丽加说:“尼采米亚大书院和智慧馆是开放的,接受外国的留学生和学者……不过白员外恐怕没有资格去那里学习。”

    “如果,”武好古想了想,“如果白员外做了大宋的使臣,带上礼物和儒家的经典,能够取得智慧馆内的理学书籍吗?”

    “甚底?”白思文被武好古的提议吓了一跳,“大,大官人,您不是说真的吧?”

    “不想去?”武好古看着白思文,笑着问,“大宋的使臣可是官身啊!而且还能见到哈里发……说不定还能去耶路撒冷,去罗马,去君士坦丁堡,去周游世界,难道不好吗?”

    听上去好像挺有前途的!白思文心想:不过这位武大官人真的能促成一次对西方的使团派遣吗?

第414章 大儒 一() 
“东门,您真的想让在下去一趟西方?”

    界河望北亭的谈话已经变得有点严肃了。

    说实话,白思文之前只是在拍武好古的马屁。虽然花团锦簇的好话说了几箩筐,可是却从来没有想真的替武好古办成什么大事儿。

    之前他替武好古找来的几个“古拉姆战士”,也在被赵钟哥发现除了知道一点水战的知识为,就没有什么真本事了,都被打发到海州去跟花满山调教水手了。所谓的大食马,现在大约还在天竺。只有两只“罗斯猫”算是落到了实处。不过武好古也没向他要过啊!

    而现在武好古突然提出了这么一个让他出使西方的建议……让白思文有点不知所措了。

    “当然是真的!”武好古看着白思文,他其实也知道这个泉州来的白番奸商并不是个靠得住的家伙。

    但是阿拉丁商会肯定有办法把人送去巴格达再带回来!这连纪家海商都不一定能做到——武好古知道纪家海商能下西洋、下南洋,但是没听说过他们到过巴格达。

    既然如此,阿拉丁商会就是可能利用的了。

    “白员外,”武好古的语气中也带了几分神圣的气息,“其实官家早就有通西域的想法,只是西方的陆路被西贼堵上了而不能成行。若是海路可通,官家亲政之后就会派出使团的。这可是使团,不是你单独一个带路的使臣……会有许多人,有正使副使,有商人,还会有和尚、道士以及儒生。不仅要向大食国的哈里发求取天方教理学,还要将我们儒家的道理传播到巴格达和罗马!”

    啊?还要向哈里发和罗马教宗传播儒学?白思文也被武好古的宏大理想惊到了,西边现在光是十字教和天方教就已经打成一锅粥了,要是再加上一个西传的儒家大道,那得乱成什么样啊?

    “白员外,到时候你就是堂堂大宋的官人了!”

    看着白思文一张惊讶的面孔,武好古笑着忽悠道,“至少能保你个大使臣,若是西行归来,封个横行官是肯定的。那可是正经的横班,不是捐纳出身啊!

    你们泉州的天方教商人中,有谁能做到这等官职?到时候,你可就是泉州番商之首啦!”

    横行官,还是泉州番商之首?

    白思文顿时就是一阵心动。他信天方教不假,可他也是个儒生,还考过泉州的科举,自然是想做官的……别看横行官在开封府不算什么,到西军里面也有一大堆,可在泉州那就稀罕了,要是当上了,往后白家在泉州就算是高人一等了。

    “大官人,”白思文郑重地道,“这事儿小底做不了主,得去向我白家的家主请示则个。明年给您答复好吗?”

    “好啊。”武好古笑道,“机会难得,且莫错过。若是让别家抢了先,那就别家做泉州番商的行首了。”

    “一定,一定。”白思文连忙应道。心里却是好一阵盘算,大宋朝廷喜欢在番人跟前臭显摆是出名的,明明是个弱鸡,偏偏要冲天朝上国。而武好古又是个近幸小人,小人嘛,自然要阿谀奉承,搞个大使团去巴格达、罗马转一圈,再拉几个哈里发和基督教的使臣回来,不就是万国来朝了?

    呃,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吧?

    对阿拉丁商会和泉州白家来说,无非就是放几条海船……哦,也不用放船,让大宋朝廷自己造船就行了,阿拉丁商会出点船头水手,就能把人拉去西面了。说不定还能顺道稍点丝绸、瓷器!

    而且,等商团,哦,是使团到了西面之后,巴格达的哈里发少不了还有赏赐——现在的哈里发虽然被突厥人的苏丹架空了,但是路子仿佛也和大宋官家差不多,都喜欢万国来朝,特有面子!

    如果阿拉丁商会拉来了大宋朝的使团,那简直能让这一代哈里发吹上一辈子了!白家那么大功劳,奖励个几船金银财宝还不是小菜一碟?

    这生意两头都能赚,可真是一本万利啊!

    看着白思文脸上掩饰不住的笑意,武好古就知道自己的这个临时发挥的提议十有七八是能够成功的。

    不过和白思文想象的不一样,武好古搞这事儿并不是为了拍宋徽宗的马屁——他现在都是马屁王了,各种马屁多得拍都拍不过来,还用得着折腾这个?而且这个马屁花费高、时间久、见效慢,根本不经济啊。

    但是如果从迈向大航海这个层面来看,向西方派出使团是必须的,因为使团就是开辟西方航路和殖民开拓的先行者!

    现在的大宋虽然算不上保守封闭,但是对西方的了解并不多。南洋和西洋的航路又基本被阿拉伯人控制。宋朝的海商很难独自前往马六甲以西的海洋,更不用说前往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了。

    而这条东西方航路,又是如今这个时代最赚钱的海上航道,同时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主要通道。

    如果大宋要真正开启大航海的时代,就必须从这条航道,而不是驶往美洲新大陆的航道开始……武好古前世就是个画画的,美洲在哪儿倒是知道,可是却不知道怎么把船开过去。

    所以就只能从先有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了。而要拿下海上丝绸之路,就必须让官方和私人相配合,商人和博士(儒家传教士)合作,一起向外拓展。

    单纯依靠官方,就会像明朝的六下西洋一样,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