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俏墓僖チ繁
韩忠彦一笑:“说的也有点道理……我朝家法自是胜于以往历朝的,只是用兵取胜之道不及汉唐啊!”
武好古道:“大府所言极是。正是因为我朝用兵取胜之道不及汉唐,所以朝廷才要设界河商市,用以监控辽国,以防万一。”
“防万一?”韩忠彦不解道,“防万一辽国南下么?”
“非也,”武好古一叹,“大府难道不知如今的辽国已经有了亡国之兆?”
辽国要亡了?
韩忠彦愣了又愣,这怎么可能?那是惶惶大辽啊!是大宋王朝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为了在辽国可能南下的时候让开封府城拥有一道可以天堑,大宋可是倾举国之力折腾黄河,搞得河道糜烂,水患连年!就在今年的夏季六月和初秋七月,大名府附近黄河决口,差一点就把府城给淹没了。
这样一个不动一兵一卒,就能让大宋损失惨重的铁血强辽怎么可能灭亡?谁又能灭亡大辽?
武好古苦笑说:“辽人当然不会被我朝灭亡了,契丹人的武力再弱,压制我朝的禁军还是绰绰有余的。可是他们现在已经压制不住漠北草原诸部和生女直了……北阻卜之战打了快八年,二室韦与六院部、特满群牧、宫分诸军俱陷于敌,真是损失惨重啊!”
契丹人和北阻卜的战争韩忠彦也有所耳闻,谁胜谁负他不怎么清楚,可是堂堂大辽和一群阻卜游牧之民打了八年还没分胜负,这已经说明不少问题了。
如果不是契丹人的武力衰弱,恐怕就是北阻卜人特别能打了!
“阻卜人会代辽而起?”韩忠彦问。
“也许吧。”武好古装出忧虑的模样,“若真如此,恐怕来日新兴之阻卜,要比如今衰弱之契丹更加危险,实乃我朝之大患啊!”
韩忠彦轻轻点头,接着又问:“可这和界河商市有何关系?”
听到这个问题,武好古原本稍微有点悬着的心,已经完全放了下来。韩忠彦现在追着界河商市问个不停其实是好事,这说明韩忠彦是真的想了解商市因何而设,而非只因为它是新党搞出来的就视之为仇寇。
如今的朝中和后世都有人用“庸懦”来评价韩忠彦其人,不过在武好古看来,“庸懦”也许就是比较讲道理不会乱咬人的意思。
所以武好古就想趁着这次北上途径大名府的机会和韩忠彦拉拉关系,向他解释一下界河商市存在的意义,有可能的话再把自己的弟弟“推销”给韩忠彦做女婿。
这样,即便将来韩忠彦代替章惇做了首相(历史上韩忠彦就当了一段时间的首相),界河商市也有可能继续得到朝廷的支持。至于自己蔡氏忠党的身份,应该也不会由于亲近韩忠彦而丢失的。
毕竟蔡京自己也会因为哲宗的驾崩而倒霉,历史上还是靠着童贯的推荐而受到徽宗重用的,这个时空恐怕要靠自己了……
“大府,”武好古道,“界河商市可以让界河南北之地商贸民生之上混为一体啊。”
什么意思?
韩忠彦愣愣地看着武好古。武好古解释道:“且不论其余,单论民以食为天之事。假若燕云之地明日便归顺我朝,大府以为我朝能拿得住吗?”
会拿不住?
韩忠彦还没想明白怎么回事,武好古已经接着往下说了:“下官以为是拿不住的!因为燕云之地在辽国,乃是工商繁盛,万民汇聚之所。单是燕京一城,便有黎民三十万!龙烟铁山,又汇聚矿徒铁工及其家眷不下数万。其余各城,也皆有工商之民和僧徒军兵聚集,此等皆不耕不种之人。而辽国南京道可供耕种之地却是有限的,根本不足以供养这数十万众。因而辽国每年都需从辽东运粮百万石以供燕云诸城食用。若燕云之地归我大宋,朝廷上何处去寻百万石米粮以养数十万燕人?”
第339章 何来百万石()
第340章 烧冷灶()
武好古看到的潘孝严似乎在生病,很不景气地靠在一张铺了厚厚一层锦缎卧榻之上,头上缠着白布,卧室之内还弥漫着中药的味道,身边还有两个丫鬟在给他揉肩捶背。
这是怎么了?武好古见到一副病中模样的潘孝严就是一惊,这是要不行了还是怎么着?早知道这样今天就该叫杜文玉带着画具过来,自己顺便帮潘孝严把遗像给画了
“刺史,您这是”武好古关切地问。
潘孝严看了眼武好古,苦苦一笑道:“大郎,叫甚底刺史?叫三哥吧。”
原来潘孝严并不是潘家这一辈的长子,而是排行第三,只因为是嫡出,所以才当了一族之长。潘巧莲则是他的十八妹,他们是同辈的,所以娶了潘巧莲的武好古也就和潘孝严同辈了。
“三哥,您这是怎么了?”武好古一边在一把玫瑰椅上坐下,一边发问道。
“别提了!”潘孝严一摆手道,“我家老祖宗的坟给大水淹了!这可如何是好啊?那个坟可是祖坟呐!风水好的不得了,怎么就给淹了”
原来是潘家的祖坟给大水淹了!
说实在的,这新党主导的三易回河真是坑苦了一帮河北人了。家宅、田地、祖坟,有什么淹什么!前一阵子差点把大名府城都给淹了。河北就这副模样,怎么支持宣和北伐?
和那个北伐相比,怎么把黄河治一治仿佛才更要紧一点。
“三哥,”武好古想了想,“潘家的祖坟还好吧?”
他的意思是坟还在吧?
“好?”潘孝严连连摇头,“好了老夫还能这样?淹了两个月啊!老祖宗就这样水里泡了两个月这可真是,真是造孽啊”
“要不给老祖宗挪个地儿?”武好古试探着问。
说实在的,治理黄河这事儿他也没招,就是有招这事儿也不归他管,想来想去也只有给潘家祖宗挪个安全一点的地方,省得老遭水灾。
“挪肯定是要挪的!”潘孝严叹了口气,“可是如今的这个坟地它是风水宝地,庇佑了潘家一百多年,这样的风水宝地上哪儿去寻?”
有啊,武好古心说:云台仙山就不错啊!赶明个把武家的祖坟也迁一些过去。
潘家的根基干脆也别摆在大名府了,这地方就算不被女真打下来,也得叫黄河给淹没了,还是早早搬去海州吧。
不过这个建议不能这样就提出来,还是得靠忽悠。
武好古想了想说:“三哥,这事不着急,得寻个高人给找块宝地。”他顿了顿,“听说端王最近结识了两个道人,很是灵验,不如请他们给看看?”
“这倒是个办法。”潘孝严说着话咳嗽了几声,不过人倒是精神了一些,看上去暂时还不至于去见祖宗。
“大郎,你来我这里有事吗?”潘孝严这时又问道。
“哦,”武好古笑道,“其实也没甚底大事,就是想请三哥出面,给我家二哥儿做个媒。”
“做媒?你家二哥儿看上了谁家的闺女?”
“也没看上谁家的,”武好古一笑,“就是想攀一攀相州韩家的门第。”
“攀?”潘孝严噗哧一笑,“你家祖上出过女皇帝的,相州韩家怎么能和你家比门第?”
“现在又不是武周李唐,”武好古道,“相州韩家可是出了韩忠献这样的两朝顾命的。”
潘孝严点点头,笑道:“你家二哥儿听说是个才子?”
武好古自嘲道:“是啊,我家的二郎和我可不是一个路数,自小就用功得紧,也是个读书的种子,入太学试也考得好,所以今年就想搏一搏,没准就能在东华门外唱名了。”
潘孝严有些奇怪地问:“大郎,你不是和蔡学士关系匪浅么?怎就不去蔡家宗族里面寻一个?可别说你没那个路子。”
蔡京、蔡卞都是距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的大官,族里也有不少待字闺中的姑娘,和属于旧党,如今已有点没落的相州韩家相比,兴化蔡家该是更好的联姻对象吧。
而且武好古这个近幸和端王赵佶算是哥们,赵佶可是即位的大热,即便皇位轮不到他,也一定是他儿子的。由赵佶出面去说,蔡京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拒绝嫁一个族里面的闺女给武好文的。
可是武好古却偏偏不想给弟弟找蔡家的闺女做媳妇,而是瞄上了已经变成冷门的相州韩家。
武好古笑道:“二哥儿和我不一样,他就是个书呆儿,和蔡家的闺女合不来的,还是韩家的女儿合适他。”
武二郎念书当然是很刻苦的,什么大宋才子风流倜傥什么的,都是属于极少数天才书生的,绝大部分在考场上憋出个进士的好男儿都是头悬梁、锥刺股熬出来的。
要整天写诗泡妞游戏人生,最后多半是个穷措大的苦命!哪怕是苏东坡、章惇这号天才,说不定也在没人的时候用功读书呢!
顺便说一句,现在的武大脏官其实也很苦逼的。他是玩“素质教育”的,绘画、骑马、射箭、读书,一样不能落下!而且还得应付官场上的腐败和商场上的各种俗务。
往大名府来的这一路,阎婆儿安排的娱乐活动他就没从头到尾参加过,别人尽兴的时候,他就会悄悄溜走去跟着林万成习武,或者去和杜文玉一块儿写生,再有点时间还要读书充电——蔡京给的“蔡注”三新经义,还有慕容老儿给他的官修武经七书和慕容兵法草稿,武好古都在认真研读。
武好古又是习武又是读兵书的,当然不是为了上战场杀敌了,而是准备四年后的科举。进士无论如何都要中一个的,哪怕中文进士有困难,搞个武进士也行啊!
因为没有一个进士出身,在官场上低人一等不说,也不利于他日后办学自己都憋不出个进士,还有脸教学生?
言归正传,武好古要替武二郎寻一个韩家闺女做老婆也不是因为武二郎太书呆,而是想烧一下旧党的冷灶。
别看旧党现在不景气,等哲宗皇帝一死,他们就又要抖起来了。到时候武好古和韩忠彦是亲戚了,对方下手整治的时候总可以轻一点吧?这样还是幼苗期的界河商市就能获得宝贵的发展期了。
不过武好古本人是不能入旧党的,旧党也瞧不上他一个近幸吏商,最多就是一个能用的脏官——旧党也是需要脏官的嘛!要不然旧党大官们怎么享受封建主义腐朽的生活?
而武好文是可以入旧党的,因为根据宋朝官场的游戏规则,武好文的官场生涯是从东华门外唱名开始的,不是武好古保举他入仕的,所以和武好古没有关系。
潘孝严想了想,已经明白了武好古的心思,点点头道:“相州韩家子嗣众多,待字闺中的闺女也不少,寻常的支脉你家二郎想必也瞧不上的,怎么都得是韩忠献这一支的。”
韩家在相州是大族,家里面的男丁好几百,混的好的也就是韩琦的后代,五个儿子(总共生了六个,一个早死了)全都是高官,其中还有一个尚了宋神宗的齐国公主。
“最好是韩大府这一支的。”武好古又进一步提出了要求。
尚齐国公主的是韩琦的六子韩嘉彦,他和韩琦的五子韩粹彦都只有三十多岁,没有待嫁的女儿。剩下就是长子韩忠彦、次子韩端彦和四子韩纯彦了。在这三个支脉中,当然是韩忠彦家的闺女最好了。
说着话,武好古就取出了自己亲笔画的武好文写真图交给了潘孝严。潘孝严拿过画卷,展开看了看。相当英俊的一个少年,看上去比武好古还要俊,而且还多了几分书卷之气。
“倒是不错,”潘孝严点点头,“若真能高中,定能和韩大府的女儿相配。也罢,老夫就替你走这一遭。”
“那便多谢三哥了。”
“画得倒是不错啊!”
当天晚上,病中的潘孝严就带着武好文写真图去大名府衙拜访了韩忠彦。
“人也不错。”潘孝严笑道,“太学里面的才子,和武好古不一样,那点聪明都用在了道德文章上面了,这一科很可能高中啊!”
韩忠彦点点头,“其实那武好古也是极聪明的,年纪轻轻就是画中第一人,还赚下了诺大的家业,对于北面之事也看得通透。若是生在汉唐,必然是个治事的能臣,在我朝却是少了一个进士的身份。”
武好古也算是士族出身,又能讨官家和亲王的欢心,治家理政的能力看上去也不错。如果生在投胎做官的士族门阀时代无疑是能混到重臣的。不过在宋朝,想要荐跻两府,文进士身份还是必须的。
所以武好古的前途,应该不会太好。而这个武好文,若是真的能中进士,凭着他哥哥武好古的财力和活动能力,想不飞黄腾达都难啊!
“大府,”这时潘孝严咳嗽了几声,“您可看得上这个武二郎么?”
“看得上,如何看不上?”韩忠彦笑道,“不过这事儿不急,现在是读书要紧,等春闱大比过来,再安排相亲之礼如何?”
“大比之后?”潘孝严似乎不太确定,又追问了一句。
韩忠彦道:“对!不管中不中,都安排相亲。”
第341章 大艺术家()
“飞琼伴侣,偶别珠宫,未返神仙行缀。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几多姝丽。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细思算、奇葩花卉”
阎婆儿的声音清柔,伴随着悠扬而有韵律的琴音,一曲柳永的玉女摇仙佩。佳人在大名府馆驿之中来回荡漾,犹如天籁。
武好古怎么也没想到,阎婆儿这个骚到骨子里去的艳伎居然有这等琴音歌喉,她分明是个大艺术家啊!
“婆儿操得好琴!唱得好曲!”
当琴声响和歌声响起时,武好古的脸色微微一变,赞扬的话语就脱口而出了,话一出口就觉得不对了。
阎婆儿是自己的家伎啊!自己居然不知道她是个大艺术家,这也忒荒唐了吧?
他的话说出去自是收不回了,在场的韩忠彦、潘孝严和张商英闻听后都大笑了起来。
潘孝严和武好古最熟,当下就笑着说:“大郎你不知道色艺双绝阎惜惜吗?”
色艺双绝?武好古心说:我就知道那娘们是个卖身不卖艺的,哪知道她是个艺术家
张商英则摇摇头道:“他哪里会知道?惜惜走红的时候,他顶多是个娃娃。”
“是啊,”韩忠彦也道,“一晃十几二十年过去了,我等都老了,只有惜惜姿色依然,还是色艺双绝啊。”
原来阎婆儿真的有大红大紫的时候!武好古心想:可是色艺双绝的女伎在开封府都走卖艺不卖身,就是卖身也悄悄卖的路线,怎么可能像阎婆儿这样吊起来卖?
“只是没有想到,当年恁般任性的阎惜惜,如今也做了人家的家伎。”韩忠彦接着感慨道。
张商英也笑道:“是啊,我在开封府时见到惜惜做了崇道的家伎也着实吃了一惊崇道啊,你竟然不知道惜惜有此才艺,莫非只顾着她的皮囊,别的都不问了?”
“哈哈,惜惜的皮囊可也是一绝啊!”
“是啊,也就是大郎年轻力壮,换个上了年纪的可受不了”
“怪不得武大郎这一路天天都在打熬气力,原来是为了应付惜惜啊!”
“哈哈哈”
三个上了年纪的老官僚也不知道是不是喝醉了,居然就当着武好古和张叔夜两个晚辈的面开起了荤段子。其中的两个还是堂堂的文官大青天啊!
而且一个是新党悍将,一个是旧党大佬。
他们见了面难道不应该好像仇寇一样互相攻击的吗?
其实武好古对新旧两党的斗争情况还是不大了解,在旧党的第一代大佬中,韩琦因为年纪太老,在熙宁六年就还判相州(实际上是养老),熙宁八年就去世了,没有历经新旧两党撕破脸的“元祐更化”和“绍圣绍述”。而且韩琦还有“相三朝,立二帝”的功劳,也就是说英宗和神宗两代皇帝的册立,都有韩琦的功劳,而且韩琦还强迫太皇太后曹氏撤帘归政宋英宗,因此政治地位不容动摇的。
所以在韩琦去世的时候,神宗皇帝还御撰墓碑:“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还“诏韩氏世官于相”——也就是韩氏子孙可以在相州老家做官当知州。韩琦的孙子,也就是韩忠彦的儿子韩治和韩治的儿子韩肖胄都先后出知相州。
另外,蔡京的幼子蔡脩后来还娶了韩琦的孙女,韩粹彦女儿为妻——韩蔡两家成了亲家,后来还有几个韩粹彦的儿子被蔡京给连累了
总之,北宋的新旧两党表面上斗得你死我活,私底下不少人却关系不错还互相结亲联姻,到底怎么回事也挺复杂的。
而武好古为弟弟武好文提出的亲事,也得到了韩忠彦的允诺。虽然只是口头的允诺,但是潘孝严还是告诉武好古,他弟弟一定能娶上韩家的女儿,无论中没中进士。
当然了,中和不中,娶到的韩娘子肯定不是一个人。若是中了进士,那就肯定能娶上韩忠彦的亲女儿或亲孙女。在大宋进士及第就相当于鱼跃龙门了,之前哪怕是个田舍郎,此时都会成为人上人,便是宰相千金也可配得上了。况且武家也不是穷光蛋,绝不会让韩家的女儿吃上哪怕一点儿苦头。
若是没有中,那么韩忠彦也会收养一个韩家族女嫁给武好文。这样武好文也能得到韩琦孙女婿的名分有了这个名分,武好文稳稳当当升到太学上舍是没有问题的,有了上舍生的身份一样可以授官的。
而今天的酒宴,就是为了庆祝韩武两家口头定亲而摆的!
因为这场酒宴名义上是武好古做东,所以他不能溜走,才等到了作为压轴节目的阎婆儿的表演。
武好古此刻心中,自然是大感惊讶: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大艺术家,竟然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后世人们只知道李师师而不知道阎惜惜(阎婆儿的艺名),实在是太过可惜了。
好在自己来到了这个时代,武好古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让阎惜惜和潘素儿一样,名流后世!
不如让就她成为第一个在美术史上留下姓名的人体模特吧!
以后“阎老师”的大名,会在历史上流传上一千年,不,流传上两千年!
当然了,“阎老师”在眼下这个时代,也会因为一幅阎婆儿写真图而名声大嘈。因为即将出现的界河商市,就是一个可以展出阎婆儿美妙躯体的地方。
她的画像,将会被悬挂在万大瓦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