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睿一声冷笑,看着权万纪道:“原先在下还只是觉得权大人功利之心重些,不算无药可救,但今日,在下方才得知,这天下难道还有比阁下更无耻之人!你自诩儒门信徒,难道不知连孔夫子都说,有教无类。。况且孔夫子何曾说过人有高低贵贱之分?你口口声声说为了大唐,难道看不出实行了义务兵制,可以避免各地主官做吃空饷,可以避免久戍不归,可以增强我大唐军力。难道你看不出施行了一条鞭法可以为我大唐增加财政收入,仓禀充盈。难道你看不出实施了义务教育,改良科举之后,可以为我大唐储备更多的人才,使天下大治。你这蝇营狗苟之辈,眼中只盯着自家利益,丝毫不为江山社稷着想,你还有可面目在此喑喑狂吠。”

    就仿佛六年前一样,权万纪被杜睿一阵痛骂,险些晕厥,指着杜睿,呐呐不能言!

    权万纪几次三番跳出来责难,让太宗对他的感官也是急剧下降,听了杜睿的话,更是将权万纪归结到了伪君子的行列当中。

    “好了!朝堂之上,成何体统,权万纪!你几次三番阻挠改制,是何居心,朕看你还是去蜀中吧!汉王李佑那边缺个王太傅,你去蜀中汉王府中任职去吧!”

    一句话,就把权万纪从大唐的权利核心地带给赶了出去,赶到了人们眼中的蛮荒地带,权万纪如何能承受的了,这么大的打击,险些晕倒。

    太宗见权万纪站在原地,连话都不说,一双虎目圆睁,道:“权万纪!你敢抗旨不成!”

    权万纪被太宗一呵,这才反应过来,他知道旨意一下,已经万难更改,那些原先和他站在一边的同僚此时也是眼观鼻,鼻观心,这个时候谁要是跳出来求情,岂不是主动触太宗的眉头,给自己找晦气。

    见大势已去,权万纪倒也硬气,双膝跪地,道:“臣谢圣上隆恩!圣上!臣还有一言,希望圣上牢记!”

    太宗看着权万纪一副栖栖遑遑的模样,心中反倒有些不忍,有心收回成命,但旨意以下,万难更改,叹道:“你说吧!”

    权万纪道:“杜睿小儿!不过一奸佞之人,所言所行,狂悖不堪,且不可大用,更不可听之任之,否则~~~~~~~”

    “好了!”太宗见权万纪都到了这般田地,还不长记性,大呵一声,打断了权万纪的话,道,“你下去吧!”

    一个堂堂的朝廷二品大员,就这样被赶出了朝堂,到一个位于蜀中的亲王府去做什么王太傅,可以预见权万纪的仕途恐怕就要到此为止了,要知道这时节的亲王可不比别的朝代,他们的权利虽然要比清朝的那些闲散宗室大,但是基本上也就是个被困在笼中的病虎,没有太宗的旨意,他们想要离开封地一步都难,更不要说什么抱负了,等待权万纪的恐怕也只是到蜀中养老的结局了。


()免费电子书下载
    权万纪走了,剩下的那些还有心反对的朝臣顿时经若寒蝉,没有人敢再跳出来玩儿三青子,毕竟这个时候还没流行一一文死谏!

    反对的声音暂时消失了,太宗当即宣布散朝,然后将李承乾,杜睿,房玄龄,长孙无忌,李世绩,马周,褚遂良等重臣召集到了承庆殿,岑文本也在其中。

    除去岑文本力捧李恪这件事,在原本的历史当中,岑文本在朝堂上时,也曾做过不少大事,称得上是个良臣,况且此时身兼着中书侍郎的职司,属于天子近臣,他来参加小朝议,倒也没什么奇怪。

    在这些大臣当中,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昨晚便被杜睿给说通了,满门出身的马周也是杜睿坚定的支持者,同样出身不好的李世绩关心的只是兵制改革,余下的倒也不怎么上心,他可以想象,一旦施行了义务兵制,大唐的军力定然将会成倍增长。

    兵强了,到时候要做什么,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他的老师李靖灭东。突厥,灭吐谷浑,靠兵戈打下了赫赫威名,李世绩不可能不着急,好在李靖为人还算厚道,给他留下了不少立功的机会,比如那个太宗一直以来的心病一一高句丽!

    可以说,被太宗召集而来的这些人,基本上都赞同杜睿的改革,他们当中除了长孙无忌之外,其余人的出身,都称不上显赫,平日里和那些眼高于顶的世家子弟也时有龌龊,要是通过改革能打掉他们的威风,这些人自然乐意为之。

    太宗也是个急性子的人,打定了主意要改制,便一刻也容不得了,特别是在杜睿将那些隐患指出来之后,太宗更是起了居安思危的念头。

    连续七日,这些被太宗引为肱骨的大臣们,便吃住在了承庆殿,没日没夜的讨论,修改,完善,先后出。台了《贞观军制改革方案》、《贞观税制改革方要》、《贞观田制改革大纲》、《大唐义务教育制度》,这些方案在日后被人们统称为一一贞观变法。

    “出来了!总算是出来了!”杜睿刚一出承天门便不禁一阵感叹,让身边的众多朝臣们一阵好笑。

    李承乾看着杜睿,笑道:“承明!你这样子要是被我父皇见着了,非打你板子不可!看你这副模样,简直把皇宫当成了监狱!”

    杜睿闻言一笑,他还真有这样的想法,被关在了承庆殿整整七天的时间,如今好不容易出来了,他心中不禁生出了一种重获自由的感觉。

    “小弟生性惫懒,最受不得的便是这个,好在如今总算是料理完了,圣上在想抓人操劳,恐怕要等上一段时日了!”

    变法制度被草定之后,太宗并不准备立时发布,而是想要再详加钻研一遍,免得再出了错漏。

    说到此处,杜睿也不禁有些汗颜,他自以为比古人多出了千年的见识,誰知道他所提出来的那些方案,经过讨论之后,大多数连他自己都觉得幼稚可笑,好在有长孙无忌,房玄龄这些政治老手的完善,要不然画虎不成反类犬,平白的让天下的百姓吃亏,要是那样的话,杜睿可就当真百死莫赎了。

    法是通过了,可是更难的还在后面,如何施行,如何应对肯定要到来的反抗,这些都是让人头疼的事情。


()好看的txt电子书
    不过对此,杜睿也有了应对之法,他怕的不是别人闹,而是别人不闹,对太宗的心思,他算是摸的一清二楚了,对付那些豪门大族,太宗这个念头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了,继续被那些豪门大族绑架朝政,显然是太宗不允许的,现在有了一个解决的途径,要是那些豪门大族识抬举也就算了,要是不识抬举的话,也正好趁着这次变法的机会,将那些毒瘤一举铲平。

    出了承天门,杜睿便看到了前来接他的杜平原,这几日杜平原每日都要过来等候,每次都被告知杜睿在承庆殿与太宗商讨国事,今日总算是出来了。

    “回家!回家!”

    杜睿都没容得杜平原说话,对着李承乾等人一拱手,便跳上了马车,催促着杜平原赶紧离开。

    太极宫和杜府分局长安东西两城,从承天门到家,足足走了小半个时辰,可见长安城之大,到了家门口,杜睿刚一下车,还没等站定,就被迎面扑过来的一个人险些撞倒。定睛一看,只见杜云莲正俏生生的站在自己面前,冲着自己笑哩!

    “莲儿!你~~~~~~你如何来了!?”

    杜云莲闻言笑道:“可不止我来了,三姐!四姐!五姐!还有元春她们全都到了!”

    杜睿一愣,看向了一旁的妙玉。

    妙玉道:“是皇后娘娘下的懿旨,除了三位老夫人,和杜管家,薛姨娘,刘家大嫂,贾姨娘(元春等人的母亲)她们,余下的全都被接到了长安!”

    杜睿闻言,不禁一阵苦笑,他知道这肯定是太宗的意思,生怕自己再不安心效力,干脆将他的家人都给“绑架”了过来。

    “好了!先进府吧!”

    杜睿说完便当先走了进去,一帮家人跟在杜睿身后,面面相觑,也不知道杜睿心中究竟是怎么想的,似乎家人来了,并不怎么高兴。

    杜睿冷淡的态度,让从小就被杜睿娇惯坏了的杜云莲十分不满,正想上前理论,却被宝钗给拦住了。

    “莲小姐!少爷似乎有心事,小姐们连日赶路操劳,还是先回去歇息吧!”

    杜云莲心中不服,还要再说,又被杜云芙拉了一把,她最怕的就是这个三姐,只好不情不愿的跟着去了。


()
    宝钗犹豫了一下,朝着杜睿的书房走了过去。

    书房内,杜睿正站在窗前,变法的事情,虽然最终确定了下来,但是却也给他增添了新的烦恼。

    他可以想象,新法一旦颁布,那些世家大族的人肯定不会甘心就缚,反抗是必不可少的,到时候,太宗为了铲除那些政权的隐患,定要大开杀戒,一想到,有人要因新法而亡,现在杜睿也不知道当初的决定究竟是对还是错了。

正文 第三十六章 天下汹汹

    杜睿听到身后一声门响,知道是谁进来了,如今在这府中,除了宝钗和黛玉两个贴身时候的丫鬟,其他人是不能随意出入书房的。。

    “宝钗!这几日辛苦你了!”杜睿一去就是七日,宝钗作为内管家,府中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交由她来料理,如今杜云莲等人一到,要麻烦的事情就更多了。

    宝钗乖巧的站在杜睿身后,道:“少爷说的哪里话,都是奴婢份内的事。”

    宝钗说完,张了张嘴,犹豫了一阵才忍不住问道:“少爷!您可是有心事!?”

    杜睿一愣,回头似笑非笑的看着宝钗,平日里只觉得宝钗贴心,没想到这丫头还学会了察言观色。

    宝钗见杜睿不说话,还以为他着恼了,忙道:“奴婢多嘴了!少爷不要见怪!”

    杜睿闻言笑道:“有什么好见怪的,你看的不错,我确实是有心事!你是我身边的人,和你说说倒也没什么,宝钗!你这么聪明,说不定还能帮我开解一下!”

    宝钗听杜睿赞她聪明,心中不免一阵欢喜,嘴里却偏偏自谦道:“奴婢哪里聪明了,不过就是个傻丫头。”

    杜睿笑着让宝钗坐下,便将这几日发生在大唐帝国中心的事情,简单的和宝钗说了一番:“变法一旦开始,免不得会有人因此受到责难,牵连,那些高门大族,为了保护他们自家的利益,或许还要闹上一阵,有些人倒霉,破家恐怕是在所难免了,虽未经我手,但总归是因我而起,心里有些过不去罢了!”

    宝钗闻言,也是一阵皱眉,她所担心的不是其他人会不会倒霉的问题,她关心的只是杜睿会不会因为是始作俑者,而遭到他人的诘难。

    “少爷!奴婢有句话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杜睿一笑,道:“你这丫头,还学会卖关子了,有什么当说不当说的,尽管讲出来就是了!”

    宝钗沉吟了片刻,道:“少爷的心是好的,总归都是为了大唐的天下万民着想,但奴婢觉得少爷有些操之过急了,将自身置于险地,万一当今圣上顶不住那些豪门大族的压力,少爷岂不是要成为众矢之的,到时候当今圣上为了平息众怒,少不得要牺牲少爷您了!”

    杜睿一惊,方才让宝钗说,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散散心,毕竟闷在承庆殿里,和一帮子厚黑高手研究怎么整人,杜睿现在都觉得自己心里有点儿阴暗。誰知道宝钗居然还真的给出了一番见解,这倒是杜睿没能想到的。

    “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宝钗见杜睿想问,没来由的一阵心慌,她知道杜睿方才所说的都是军国大事,哪里是她一个小丫头能插嘴的,只是因为担心杜睿,才说了一句,可现在杜睿居然问她的意思,岂不是有些逾礼了,可是有不能不说,低头思索了一阵,突然一抬头看着杜睿。。

    “少爷!当初何不将那些利国利民的好主意都说给太子听,再由太子殿下转于圣上。”

    杜睿闻言一笑,道:“你说的也未尝不可,只是是否当真利国利民,便是我现在心中也没有把握,每行一步也是战战兢兢,生怕利民不成,反而害民!”

    杜睿这么说倒不是谦虚什么的,他是真的没有把握,他的那些改革方式,要是放在几百年后的明朝,那自然是没什么问题的,但现在的社会形式和几百年后毕竟不同,真的会起到什么效果,他也只能祈求上苍了。

    宝钗闻言,忙道:“不会的,少爷的心是最善的,怎么会害民!”

    杜睿笑道:“此时说这些,还为时尚早,究竟会如何,还要等实践了之后才能知晓,至于你所说的那些,我之前也曾想过,但是我等不及啊!而且你觉得几百年下来,那些世家大族在地方上的势力会有多大,若不用重典,那些人是绝不肯甘心就缚的!”

    人之一生,所追求的不过是名利二字,杜睿要搞变法,触动最大的就是那些世家大族的利益,已经掌握在手中的东西,如何肯轻易的放掉,况且杜睿变法,不单单是要拿他们的钱,更是要将他们从已经稳坐了几百年的神坛上拉下来,打落凡间,一旦如此,他们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没有了,不和杜睿拼命才怪,

    要是用温和的手段,逐步演变,就是等到杜睿变成一抔黄土,也达不到目的,而且示之以弱,更会助长那些豪门大族的气焰,变法也只会成为一纸空文。

    对于杜睿心中如何想的,宝钗是决计想不明白的,所谓变法,对她来说也太过于深奥,方才说这些主意都是利国利民的善举,不过是宝钗心中对杜睿盲目的崇拜,在她的心中,自家少爷这么一个大善人,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对的。

    只是看着杜睿如今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宝钗也不由得一阵担心,道:“少爷!既然变法困难重重,为何还要变,像如今这般盛世景象岂不更好!”

    杜睿闻言,心中不免苦笑,宝钗这样说其实也很正常,他的很多想法连太宗那般英明神武的千古一帝都不甚了了,更何况是宝钗这么个小丫头呢。


()好看的txt电子书
    “盛世景象!?和前朝炀帝在位之时,如今确实要好了不少,但是宝钗你想过没有,当初你何以流落街头,老父去世,都只能卖己身,是老父得以入土为安?华夏千百年来,那些豪门大族一个个以士人自居,高高在上,左右朝政,自以为是天下精英,可是今日孝魏,明日孝晋,后日又急着孝隋,终日里醉生梦死,却全部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着想,全无半点廉耻之心,毒瘤贻害到今天,已经尾大不掉,到了必须割除的地步,我倡导变法,就是为了让天下像你这样身世可怜的人少一些,让这天下更公平一些。”

    说到这里杜睿突然一笑,看着宝钗道:“我也真是的,和你说这些做什么!”

    没想到宝钗却说道:“少爷说的,奴婢懂了,这世道确实不公平,当初奴婢家里也是诗书传家,小有薄资,日子虽不如何宽裕,但总归不愁吃穿,可到头来,遭了灾,那些大户人家便只顾着自己,将自家田地的堤坝越加越高,却任由大水毁了临近的村庄,少爷所想的乃是天下大同,奴婢说的可对!”

    杜睿一听,眼睛顿时睁得老大,看着宝钗,脸上也变幻出了一副惊愕的表情,难不成要在这万恶的封建社会,培养出来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不成。。

    看着宝钗那真挚的表情,杜睿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刚才的激|情演讲好像是有点儿过头了,现在让他怎么回答,难道将后世非常有市场的那套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拿出来?要是他真敢说,被别人知道的话,估计变法的事情都要扔到一边,太宗皇帝拼着让安康,汝南两位公主做望门寡,也要咔嚓了他。

    #¥#¥#¥#¥#¥#¥#¥#¥#¥#¥#¥#¥#¥#¥#¥#¥#¥#¥#¥#¥#¥#¥#¥#¥#¥#¥#

    杜睿这边还在为变法之后,天下众多的豪门大族如何反应担心,太宗这边却已经急不可耐的将变法放到了日程当中。

    自登基以来,太宗也没少受那些豪门大族的气,当初颉利南下牧马,兵临长安城下,都到了那般危急关头,太宗想要提拔一个对和突厥作战有经验的范兴做兵部侍郎,都被以封德彝为首的士族派给硬生生的挡了回去,平日里也多加掣肘,让太宗苦不堪言,如今杜睿提出了这么好的一个解决之道,依法而行,那些豪门大族要是识时务,还则罢了,要是不识抬举,负隅顽抗的话,那可就不要怪他心狠了,这天下毕竟是他们李家人的,还轮不到那些七姓八家指手画脚。

    人多就是好办事,在马周,李世绩,房玄龄等人的协助下,一部部全新的法案出炉,送交太宗审阅通过。

    贞观十年十二月的第一天,太宗昭告天下,废除旧制,施行新法,以长孙无忌为首,辅以房玄龄,马周,褚遂良,李世绩,杜睿等人负责监察施行。

    早就通过在朝中任职的子弟,听到了风声的世家大族见太宗当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变法,顿时群起汹汹。

    几百年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让他们已经习惯了养尊处优,目空一切,就算是太宗皇帝,他们恐怕也并非发自内心的尊敬,最多也就是敬畏。

    可是如今太宗居然要把他们从神坛上拉下来,打落凡间,这绝对是他们所不能答应的,特别是那些从刘汉,魏晋年间传承下来,历经数百年的老世家,更是激烈对抗。

    “我等世家子弟,岂能与贩夫走卒为伍,当真有辱斯文!圣上新法有碍祖制,凡我崔家子弟,盖不遵从!”

    山东七姓当中,最具影响力的崔家家主崔道贤,见朝廷派来丈量土地的官员居然真的敢到他家放肆,登时怒火中烧。


()好看的txt电子书
    清河崔氏,这一自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山东著名大族,崔道贤作为家主,自然有他自傲的资本。自魏晋时,便讲究士族门第,崔氏曾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

    在原本的历史上,仅仅李唐一朝,崔氏便出过二十三名宰相,太宗修订《氏族志》时,崔氏虽然只排在第三,但排在其前面的是李氏和长孙氏,由此可见崔氏这一氏族高门在唐人眼中的地位。

    因此无论此前太宗如何打压这些名门望族,但那一群跟着他太原起兵,玄武门夺嫡的大臣们,却依然积极主动的要与这些望族联姻,尤其以清河崔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