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宝钗应了一声道:“妾自省的,不劳夫君费心”

    杜里正只是说不值钱,坚决不要

    熙凤笑道:“杜里正不老实,方才我已经细细的算过了,这些山野之物,便是在杜陵也是价值不菲,哪里说不值钱,要是放在长安市面上,少说也值一千五百贯的足钱”

    杜睿笑道:“好就一千五百贯宝钗等杜里正回返之时,定要让他拿走”

    宝钗点头应了

    杜睿又对杜里正道:“老丈若是当真心疼杜睿,来年就不要送了,没的让我再费钱”

    杜里正闻言,也是哭笑不得,杜睿接着命人带了杜里正出去,好生款待,又去杜承业兄弟家中,将两人唤了过来,父子团聚

    杜睿等杜里正去了,吩咐宝钗,熙凤将方才各物收了,留出祭祖的来,将各样取了些,命杜平生送去杜楚客的府上,然后留了家中所用的


()好看的txt电子书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九日,应用之物,各色齐备,府中都换了联对,挂牌,油了桃符,焕然一宋国公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

    次日大节,由安康公主领着府中有诰封者,皆按品级着朝服,乘车进宫朝贺,如今长孙皇后仙去,后宫之中皆由纪王李慎生母韦贵妃料理,行礼领宴毕回来,杜楚客和杜睿已经在家中等着了,众人入宗祠,祭拜祖先

    进入院中,白石甬路,两边皆是苍松翠柏月台上设着青绿古铜鼎彝等器抱厦前上面悬一九龙金匾,写道是:“恩蒙余荫”,五间正殿前悬一闹龙填青匾,写道是:“慎终追远”杜府人排班立定,杜睿作为主家主祭,杜楚客作为长辈陪祭,而后献爵,献帛,献香,焚帛奠酒,礼毕,乐止,方才退出

    众人围随着杜睿行至正堂上,影前锦幔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上面正居中悬着祖辈遗像,皆是披蟒腰玉,杜如晦赫然在列,真不知道他在天有灵,该如何做想,两个嫡子,一个被发配岭南,一个困坐驸马府,都没什么指望了,反倒是杜睿这个从来没被他重视过的庶子,年节之时,还能让他享受香火供奉

    男东女西跪定,杜睿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如今杜府人丁不旺,杜楚客只有两个女儿,如今都已经出嫁了,杜睿这一辈,除了那两个早就没了来往的兄长之外,男丁就只有他一个,偌大的宗祠倒显得空落落的

    众人各归各位,顿时宗祠之内鸦雀无闻,只听铿锵叮当,金铃玉珮微微摇曳之声,并起跪靴履飒沓之响

    祭拜已毕,众人又跟随杜睿到了上房厅堂,此时厅堂之内早已袭地铺满红毡,当地放着象鼻三足鳅沿鎏金珐琅大火盆,火盆内焚着松柏香,百合草,这天寒地冻的时节,厅堂之内确实温暖如春,一张桌子摆在正当中,四面环绕着十几张雕漆座椅,都是一色灰鼠椅搭小褥,每一张椅下一个大铜脚炉

    众人入座,早有人端上热茶,这时府上的仆妇,小厮,丫鬟上前礼毕,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锞,摆上合欢宴来

    男东女西归坐,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毕,上下人等,皆打扮的花团锦簇,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

    至次日五天,杜睿又起了个大早,赶着进宫朝贺,饮宴已毕,天色傍晚之时,方才回来,此后一连到上元佳节都是休沐日,杜睿忙活了一年的时光,总算是可以好好歇歇了

    转天,来往宾客也是络绎不绝,杜睿一一好生招待,命宝钗准备了回礼,一一送去不提,好不容易等宾客都散去了,杜睿赶紧命人紧闭大门,好不容易有了休息的日子,他不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那才是当真傻了

    紧接着上元佳节将近,宋国公府上又是张灯结彩这些事自然有宝钗她们料理,杜睿一概不问

    至上元佳节,杜睿在府上的大花厅上摆一桌酒,回廊之上满挂各色佳灯,杜睿和一众娇妻家宴

    此时没了外人,一帮娇妻围着杜睿,安康公主怀中抱着小学文,杜睿看着,心中也是畅快,想想前世,虽然满腹经纶,可毕竟在那个时代,没有人在乎他的这些才学,反倒是有人讥讽他是个痴汉,如今到了繁花似锦的大唐,他终究得偿所愿,能一展胸中的才学,满腹锦绣,到此时也算得上是功成名就了

    众女酒到半酣处,也随意起来,纷纷喊着让杜睿赋诗,杜睿也不推辞,当下便将辛弃疾的《青玉案》搬了出来



    东风夜放花千树;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吟罢满眼深情的看向了众女,众女也不禁有些痴了,这首词不但应景,应情,众女听过之后,也是满心的温情,看着杜睿的眼神也都变了,她们皆能感觉得到,杜睿这首词中对她们的满满神情

    人生能得一如意郎君,还能有何求?

    出了上元佳节,杜睿悠闲的日子也算是到头了,大唐也正式进入了贞观十七年,当杜睿和满朝同僚身着官服,前来太极殿站班之时,谁也不曾想到贞观十七年大朝的头一日,太宗便遭逢了一件不如意之事

    左光禄大夫,郑国公魏征病倒了    , 。

正文 第五十二章 谏太宗十思疏

    。。。    魏征年前的时候,就曾害过一场病,当时太宗也专程遣人去看过了,太医只是回说并无大碍,服过了几服药之后,也眼见的大好了,却不曾想年节刚过,突然愈发严重了起来,到上元佳节过后,连床榻都下不来了

    魏征虽为言官,却被太宗十分看重,玄武门之变后,魏征原本准备死节,却被太宗的诚意所感,立誓报销,其后安抚山东,功勋不小,被太宗进爵郑国公,迁左光禄大夫

    如今一朝缠绵病榻,太宗也是愁眉不展,朝中的众臣和魏征之间也多有不和,但乍闻其病的如此凶险,也不禁一阵错愕

    杜睿和魏征的交情不深,但是却能看得出魏征对他极为看重,虽说弹劾他几次,却也都是规劝之意重,此时听魏征居然病的如此厉害,赶忙请旨,过府探望

    魏征不善经营,又为人正派,从不以权谋私,虽然贵为公爵,然郑国公府和宋国公府相比,却是天差地别,在长安即便是一个五品官员的府邸也要远远胜过这座国公府

    郑国公府门前,也是门庭冷落,那朱漆的大门风吹日晒的,如今也已经多处斑驳,看到此景,再想想自家里的奢华生活,杜睿也不禁暗暗羞赧

    杜睿奉旨过府探望,郑国公府上自然不敢怠慢,不说杜睿同样贵为国公,单单是他驸马的身份,就不是常人能比的

    魏征长子魏叔玉也被太宗指婚,尚衡山公主,只是尚未完婚,余下三子叔琬、叔璘、叔瑜,尽皆不曾出仕,这在朝堂之上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就拿长孙无忌的长子长孙冲来说,年纪轻轻,就已经官拜礼部侍郎,当然像杜睿这样的,只能是个例外



    和魏叔玉兄弟见过礼,杜睿被引入了魏征的卧房,再见到魏征的时候,只见他面色蜡黄,毫无血色,显然已经到了弥留之际

    杜睿看着,不禁暗暗伤感,忙上前,坐于床榻之侧,轻声道:“魏大人,小侄杜睿来访”

    魏征缓缓的睁开了眼,眼内一片浑浊,颤声道:“杜睿”

    说着,嘴角居然露出了一丝笑容,杜睿认识魏征的时间也不短了,却很少见过魏征笑,记得上一次看到魏征笑,还是在他出征薛延陀大胜归来的时候

    “承明”杜睿正想着,魏征突然开口说话了,只是言语之间有气无力,“老夫与你先父相较多年,记得你年幼之时,老夫也曾见过,虽然聪慧,却也并不突出,委实没想到你居然有今天这般成就”

    杜睿忙道:“大人卧病,还请静养,小侄也曾学医,不如让小侄来看看如何?”

    一旁的魏叔玉见了,登时大喜,杜睿乃是杏林高手,长安城中闻名已久,当年汝南公主和长孙皇后都是在弥留之际被杜睿救了回来,此时见杜睿愿意出手一试,不禁大喜过望

    杜睿伸手给魏征诊了脉,脉相虚弱不堪,伴有紊乱之相,又看了魏征的行状,紧接着又询问了魏叔玉,魏征最近的饮食,果然如他所料,魏征发病之前,时常恶心干呕,厌油腻,食欲差,全身乏力,兼魏征双眼,皮肤发黄,显然是害了肝病,而且照目前的情形来看,已经到了无药可医的地步

    魏征见杜睿问过之后也不说话,便已经猜到了个大概,却也不沮丧,反而笑道:“老夫年已六旬,不算早夭,没什么可惜的,贤侄不要为难了”

    杜睿忙道:“魏大人说得哪里话,大人的病虽然看似凶险,实则并无大碍,只需安心调养即可,回头小侄再给大人开一服健胃的药,再加以安神之物,便可痊愈了”

    魏征无力的摆了摆手,道:“生死有命,人力岂能违之,老夫自家的身子,自己知道,叔玉你且出去,为父有话要对承明说”

    魏叔玉拭泪而去,房内只剩下了杜睿和魏征两人,魏征看着杜睿,半晌才道:“贤侄你有大才化,可谓举世无双,当世之人,无有能居你右者,老夫只盼你能好生辅佐圣上与太子,万万不要生了妄念”

    杜睿闻言,心中不但不恼,反而有些悲凉之感,魏征自家都到了如今的地步,居然还想着国事

    魏征说着突然叹道:“老夫年迈,是不能再侍奉圣上了,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圣上恐怕早就不想要老夫这面镜子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大唐草创之处,因为前隋就是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的缘故,给太宗父子都敲响了警钟太宗还就此说出了那句名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免费电子书下载
    大唐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魏征积极进谏太宗起初对魏征的直谏尚有抵触,扬言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来越能够接受魏征的建议,并且付诸实施

    太宗登基之后,开始一段时间较有作为,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因为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他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

    太宗也确实做到了节私欲,明赏罚,听取下级的劝谏,被后人誉为“从谏如流”的君主可是,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日益巩固,国威远扬,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太宗渐渐骄奢起来,忘记了“以民为本”,特别是渐渐忘记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开始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先下令修了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老百姓为了服徭役,常年不能回家,导致民怨沸腾

    为此有的大臣向太宗进谏,如监察御史马周就曾在上疏中指出:“今所营为者,颇多不急之务,百姓因供官徭役,道路相继,春夏秋冬,略无息时而咸有怨言”

    太宗却说:“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

    现在的太宗皇帝和原本历史当中的一样,在前些年也不再像过去那样高兴地接受下级的意见了,如贞观十一年,太宗巡游洛阳宫,泛舟积翠池,看到隋炀帝挥霍民脂民膏修建的亭台楼阁,便大发议论说:“将行幸不息,民怨不堪,遂使天下怨叛,身死国灭”

    看起来太宗似乎应该以隋为鉴了,但最后他却洋洋得意地说:“今其宫苑尽为我有”并且照样地行幸不息起来

    又如要选拔人才,太宗收到许多有用的建议,可是没有像样的行动魏征曾上疏说:“国家思欲进忠良,退不肖,十有余载矣,徒闻其语,不见其人,何哉?盖言之是也,行之非也”

    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的情况下,魏征却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这五个月中,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

    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文章引用自然之理推及人治之理,鲜明地提出了为君的准则和操守,太宗猛醒;大为赞赏,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魏征“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

    太宗此后把此疏放置案头,以资警惕由于魏征的积极谏言,朝堂为之一,政令畅通,魏征因为尽忠无私心,为人正直,深得太宗的赏识

    可以说,如果没有魏征的话,太宗或许就会如同他的曾孙李隆基一般,渐渐的安于享乐,不思进取,那对大唐来说的话,无异于是一场极大的灾难

    杜睿想到此处,不禁感佩道:“大人一心为国,定当名标青史圣上以大人为肱骨,一日不可相离”

    魏征笑着摇了摇头,道:“莫要说这些话,既然你今日来了,老夫有件事想要求你,不知你愿不愿意办?”

    杜睿忙道:“大人只管说,小侄无有不从”


()
    魏征点了点头,从枕头底下翻出了一份奏折来,递给了杜睿,道:“老夫行将就木,恐怕不能在时时的规劝圣上,临终之际只剩下了这一道疏,便请贤侄转交给圣上今后无论是圣上还是太子,便有劳贤侄了”

    有劳自己?

    杜睿闻言,不禁一怔,突然起身,一辑到地,他虽然满腹才学,得天下人的无数赞赏,可是任何赞赏也及不上魏征这一句

    魏征说出这样的话,显然是将杜睿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了,能被魏征这样的忠臣,直臣,诤臣这般看重,杜睿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离开了郑国公府,杜睿将魏征的奏折翻看了一遍,见上面写的居然是在后世赫赫有名的《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在原本的历史上,魏征上这道奏疏是在贞观十一年,那个时候,正处在贞观中期,人民生活逐渐富裕,边防日益巩固,国威远扬,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惹得民怨沸腾,为让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戒奢以俭,于是,魏征上此疏以警示太宗

    在此疏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思想,为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主题在于提醒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去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戒奢侈、恤百姓、戒焦躁、不自满、不放纵、不懈怠、纳忠言、远小人、克喜怒、明赏罚等数十个建议

    只是没想到,如今这篇《谏太宗十思疏》居然成了魏征的遗作,最让杜睿感佩的是,魏征明知命不久矣,居然都没有为自己的后辈儿孙谋求什么,还是一如既往的一心为公,杜睿自问,假使是他的话,他也绝做不到这般

    将奏疏上呈给太宗,太宗看过之后,也不禁涕下,半晌才道:“玄成何必如此苦了自己”

    当即便下令让衡山公主与魏书玉几日完婚,为魏征冲喜,也好让衡山公主在公公门前尽孝

    在原本的历史上,魏征死后,太宗便毫不犹豫的毁掉了婚约,将衡山公主另嫁他人,可是如今太宗显然是被魏征的大公无私感动了,让那件使太宗身上沾染了巨大污点的事没有再次发生

    可是一切的努力,都没能挽救魏征的性命,在魏叔玉和衡山公主大婚之后,魏征最终还是没能熬到春暖花开,与世长辞


()
    太宗听闻魏征过逝,泣道:“今魏征俎逝,遂亡一镜矣”    , 。

正文 第五十三章 绘图凌烟阁

    魏征突然去世,给太宗的打击还是很大的,他原本就是个念旧的人,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得享江山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诛杀功臣,给自己的子孙后代铺路,比较著名的就是汉高祖刘邦,以及日后的明太祖朱元璋了

    但是太宗却并非那等冷血之人,对待满朝的功臣宿将,即便登基十余载,太宗已然眷顾如初,君臣相得,堪为后世楷模

    魏征并不是最早加入秦王府的那一拨人,甚至在归唐之后,隶属隐太子李建成,多与太宗为难,就连李建成谋划毒杀太宗,都是他给出的主意

    在玄武门之变发生以后,魏征一心死节,为李建成尽忠,却被太宗诚意感动,最终成为贞观一朝的名臣

    太宗常谓魏征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可以找出他的功过得失,对魏征也是甚为倚重,如今魏征病故,太宗如何能不伤心泣涕

    魏征出殡那一日,太宗诏令太子李承乾举哀西华堂,命九品以上文武百官均去奔丧,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加其食邑九百户,赐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以一品官员的礼仪安葬,陪葬昭陵,并亲自撰写碑文,并且书写墓碑一个臣子能在身后得到这样的礼遇,也称得上是空前了但这些鸟羽装饰旌旗类,却被魏夫人全都推辞不受,仅用布罩上车子载着棺材安葬

    承庆殿内

    太宗无精打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