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斯佩伯爵是一个优秀的将领,其中他最经典的一战就是在夜间偷掉了法国舰队,这个计划其实非常的简单,斯佩伯爵最出彩的地方在于临战时的指挥和调度,以及在战役细节上的把握!所以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战术大师!但他不是天才将领。
鲁普雷希特王储算一个!无论是他指挥的多格尔沙洲之战,还是最后的挪威海海战,他所要挑战的都是皇家海军这个经历了几百年历史的洗练,同时有几十万皇家海军官兵共同打造的超级战争机器,其中涉及的问题和变量太多了,鲁普雷希特需要一点点搞定,所以这个计划就会非常繁琐,这是必须的,凭什么人家搞了个那么复杂的体系,你用一个很简单的计划就可以搞定?不存在的!
而在不断搞定这些相互牵扯的因素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而王储成功了,所以他是天才。他欺骗了整个英国皇家海军,在开战前消耗了或者分散了英国大舰队的力量,并且选择了一片最适合战役展开的战场。所以王储最终赢了,这种复杂的体系对抗才是最难的!
这个问题经历过大战的舍尔、希佩尔和斯佩伯爵都懂,苏雄也懂的,所以在之前看到美国人先交给他的计划时,他就已经对这个异常复杂的计划表示非常伤脑筋。而且一些问题已经在演习中暴露出来,比如说信息传递的延迟性。
而再说这个计划的主脑——本森将军,这哥们算得上名将吗?这个真不清楚,连鲁普雷希特都不清楚,毕竟历史上本森基本上没打过仗,在这个时代评价一个几乎没上过战场的人是不是名将?这个难度有点大啊!说实话,其实鲁普雷希特认为,让马吉芬上都比本森靠谱一些。因为他不知道本森的上限有多高,但是他知道马吉芬的下限有多低……。只要发挥正常的话,不至于特别悲催。毕竟马吉芬也是经历过两次大海战的,在美国说一句实战经验丰富那是肯定没错的!
于是苏雄感觉自己有些悲哀,因为他突然发现自己的队友似乎都缺乏实战经验,苏雄对本森没有太多的感觉,毕竟大家实际上交流很少,至于其他人?马吉芬算是有些了解,说实话,对于马吉芬在菲律宾海战中的表现,苏雄也是认可的,换成别人做的未必好。然后另外美军内部有实战经验的就只有一个西姆斯了。
西姆斯算是和德军交往比较多,也算知根知底的,但是西姆斯的实战经验也就两次,一次是挨打的经验,一次是带着驱逐舰和航母给德国舰队打伞的经验,而这两次对于目前夜战为主的环境很不搭边啊……。美国舰队中就没谁有过夜战经验,这事就尴尬了,而唯一有夜战经验的苏雄不但要听本森指挥,同时还不能随意传递情报,这事就有些问题了。这等于被束缚了手脚。
今天两更~~~!求订阅求打赏~~~!
第2484章 苏雄的任务 3()
苏雄是和日本海军交过手的,而且还不止一次。和日本海军也打过夜战。总体来说苏雄对日本海军水平的评价是这样的,驱逐舰部队作战素质还是不错的。中级以上将领不说有多高明,但是在基本线上。而不要忘了,日本人还有英国人这个盟友,在来之前,鲁普雷希特就提醒过苏雄,这一次德国舰队在太平洋上可能会遇上老朋友,让他小心一些……。再一联想美国舰队的作战素质……。苏雄算是真理解了鲁普雷希特王储在他离开之前给他说的那番话的意思了,先让美国海军跳跳吧,事后再说吧,苏雄先保证德国舰队的安全再说。
但是不管如何,苏雄和本森之间的合作已经埋下了不和谐的隐患,本森是按照学院教出来的公式化的方式来指定作战计划,他希望把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认为一个听话的平庸部下比一个聪明的喜欢擅作主张的部下要更好一些。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的话那就是刻板。
而苏雄呢,他是一头狼!一头长时间在海外漂泊,习惯了自己临场应变的狼!实际上,不光是他,所有单独领军打过海战的德国海军高层将领都是这样,这样的人还有希佩尔和斯佩伯爵。他们喜欢自己分析情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临场调动舰队进行作战,虽然苏雄是所有德国海军名将中指挥舰队规模最小的人,但是不要忘了,人家也是指挥过战列舰、驱逐舰和潜艇组成的混合舰队的,要说较大舰队的指挥作战经验,斯佩伯爵可以嘲讽苏雄,托马斯也勉强可以,但是无论如何轮不到美国人嘲讽。
按照之前,苏雄所想的那样,由美国辅助舰队负责收集情报,然后苏雄指挥德国舰队和本森许诺的8艘战列舰的支援舰队,由苏雄自己决定如何去打。这样的话苏雄至少可以保证在战术上的灵活性。但是可惜的是,本森把原本应该用在一处的舰队被拆开了,并且限制了两者的交流,这事就有些难办了。
当然,你要说本森对苏雄存在轻视,这是不可能的,毕竟本森没理由轻视一个被日本人称之为鲜血伯爵的人。人家可是战果辉煌啊。而且为了协调自己和苏雄之间的指挥,本森还要求马吉芬当自己的参谋长,毕竟后者也算有实战经验,和德国人交流也比较多。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有些是政治问题和国家颜面的问题,有些是作战风格的问题,没有经历过实战的美国海军作战风格整体来说是比较保守的,只有打的多了,一些优秀的将领才会比较皮,比如说历史上2战中那个被称为海上蛮牛的哈尔西将军!他们有自信,有能力,所以才敢擅自做出主张。
实际上大舰队作战风格偏向保守才是正确的,比如说苏雄可以皮一些,斯佩伯爵可以大胆一些,但是无论是鲁普雷希特还是舍尔,他们可不敢拿公海舰队主力来开玩笑,都是有9成以上把握才出手。这也算本森和苏雄两者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对同一个问题产生的不同看法吧。
“阁下不用为情报的事情担心,也不用担心遇上日本舰队主力而需要支援的问题,这些我们都可以解决,您只用指挥舰队把炮弹打到日本人的脑门上就行了。”本森说道。
“也就是说,我们只是一柄长剑而已,不用带着自己的脑子去考虑问题,只用干掉当面之敌就可以了?”苏雄略带不满的问道。
“我们并没有轻视阁下和您麾下英勇善战的舰队的意思,我们这样安排完全是为了避免混乱。您知道的,我们这次登陆计划非常庞大,需要掩护的目标也有很多,实际上不光是登陆点,我们还需要掩护运输船队、临时码头、各种泊位以及主力舰队自己。有的时候自身的混乱会比敌人的攻势更加可怕。”本森上将十分诚恳的说道。他很尊敬作为客军的苏雄上将,但是因为各种原因,美国人最终在战术层面选择了比较稳妥的办法。
于是战争史上非常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在战略上美国人很大胆,直接一头撞在了日本海军的防御核心上,但是在战术上,美国人很小心,他们把整个舰队都拴在了登陆场附近。就只求陆军能够顺利登陆,然后建立一个完整的前进基地!
这个看似很难理解,但是实际上在军事史上还是有很多的,比如说空袭珍珠港,日本人在战略上无疑是非常大胆的,但是在最后战术的执行阶段,南云忠一在攻击完两拨之后最终选择了撤离,虽然不一定存在所谓的打完第三波,美国舰队瘫痪X月这么夸张吧,但是南云忠一在战术的最后方面明显是保守了。就算鱼雷扔完了,你还有炸弹啊,顺手清理一下油库和船厂也是应该的。
“好吧,对于贵国做出的决定我们表示愿意服从,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属于我们的事情做好,您大可以放心。”苏雄没有再争辩什么。他决定先看看美国人的水平再说。
“我由衷的感谢贵方的合作态度,愿德意志帝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之间的友谊长存。”本森长出一口气,不管如何,对面的德国人已经表示了自己的态度,也许现在美德之间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但是在俾斯麦群岛的归属问题上,两国是一致的,那就是日本人必须从俾斯麦群岛滚蛋,美国人是为了自己的殖民地,而德国人是为了自己的脸面!所以德国人肯定会尽可能配合的。
在办完正事之后,双方之间的会谈气氛就十分缓和了,为了迎接德国舰队的到来,美国人还是做好了很多准备,给所有德国战舰准备好了浮动船坞以及必要的补给品。食物、配齐都是按照美国军中的最高标准发放的,而且为了表示对盟友的信息公开,苏雄等人可以调阅关于这场战争中的所有信息和情报。而苏雄也没有客气,积极准备着即将到来的战争。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
第2485章 二手准备 1()
“看来,在战争的第一阶段,我们只能作为打手了,而不是棋手。”雷德尔为自己倒了一杯咖啡后对苏雄说道。作为苏雄的老搭档,这一次雷德尔也陪同德国舰队来到了美国,继续作为苏雄的参谋长。
“是的,我们只是打手,而不是棋手。”苏雄点点头,抿了一杯葡萄酒说道。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成为棋手?”雷德尔问道。
“不知道,也许需要3个月,也许我们会一直是打手。”苏雄说道。
“你的意思是,美国海军这一次有可能一鼓作气拿下新爱尔兰岛?”雷德尔摸着下巴说道。“如果战役的第一步成功了,那么位于新不列颠岛的拉包尔也会很快被拿下,毕竟新爱尔兰岛是一个东西向狭长的岛屿是拉包尔的屏蔽,如果这个屏蔽失去了,那么拉包尔也肯定守不住,日本人就只能撤回到几内亚地区然后从长计议了。”
“是这样的,其实我认为日本人未必会在战争的第一阶段就和美国人拼命,他们可能只是迟滞和消耗。日本人很清楚他们和美国的实力差距,就算要决战的话,估计也是在加里曼岛或者爪哇岛了。”
“而且说实话,先暂且不说战略决策和执行能力,我认为美国人的作战计划制定的还是很不错的,他们尽可能的细化了所有要素,并且制定了近乎标准化的应对和管理方式,让整个战役过程尽可能的数据化。”苏雄说道。
“美国人制定计划的方法很不错,思路也是对的,要说唯一的问题就是第一步战略目标设计的有些大。这一步跨出去容易摔倒。不过考虑到美国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工业能力,些许损失对于他们来说并不严重。”苏雄最后说道。
苏雄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美国人虽然在战略层面的抉择并不算好,但是依靠强大的工业和国力,在愿意承担一定的损失的情况下,硬生生用兵力和物资堆砌也是有机会把俾斯麦群岛拿下的。而如果这样做成功的话,那么美国人自然会继续他们的计划,不会考虑德国人的意见,只有在前线受挫的情况下,美国人才会把苏雄等德国将领纳入到决策的核心圈中。
“我认为,美国人顺利拿下俾斯麦群岛的概率并不算大。”雷德尔想了想说道:“我不是说美国人拿不下来,只是说美国人可能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这个代价大的可能会动摇美国的战役决心。”
“为什么?”苏雄问道,他没想到雷德尔居然比他还不看好美国人。
“现在的情况就好比一个巨大的沙漏,上面这个小一点的容器是日本,下面那个大得多的是美国。虽然美国有巨大的优势,但是两者之间的连接点,也就是这个战场只有这么一点点!而且最关键的是,日本这个小容器上面还连着一个叫英国的家伙,有英国人的支持,美国人很不好弄。”雷德尔边说边在纸上画着。
“我看过美国人的作战计划,很多地方确实做到很不错,但是我不得不说他太过于想当然了,至少,在这次战役中,在白天的侦查方面美国人是绝对没有优势的,因为美国人航空力量的核心是那5艘航空母舰。但是他需要面对的是日本人的陆基飞机。用海基航空力量对抗陆基航空力量是非常吃亏的,也许开始没事,但是过一段时间肯定就会出现纰漏,再考虑航空母舰也需要维护和补给。进攻方的海上航空力量衰减速度会比防御方快很多的。”雷德尔说道。
因为技术原因,这年代的飞机对航程非常敏感,虽然美国人尽可能的把前进基地向前推,但是可惜的是,那些前进基地中的飞机依然无法对俾斯麦群岛的美国舰队进行有效支援,就算航程勉强够,但是人怎么办啊?举个例子,V1500能在空中飞20多个小时,你让上面的飞行员飞20个小时后再作战试试?直接累死了!还打个毛啊!这个不是2战的轰炸机,上面有比较完善的维生设施。这年代不要说作战了,就算所谓的民航客机条件都是非常艰苦的。
至于说历史上为何美国航空母舰编队可以在1943年横扫日本的陆基航空力量?原因很简单啊,那个时候美国人在国力、技术、人员上都是压倒性优势,但是现在,美国是没有这个优势的,虽然日本航空力量是个鸡。但是奈何人家有英国支持,有英国人的骆驼战斗机、胜利V12夜冷发动机和罗罗的鹰式发动机,从技术水平上来说至少不比美国差,毕竟现在后世著名的航空发动机厂家现在还没发力呢,美国人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远不如美德两国!
再加上开战时间确实急了一些,美国人的航空母舰只有5艘参战,其他的辅助轮换。更多的还在船台上。于是,拿着400多架舰载机同时要承担舰队防空、对地攻击以及航空侦查任务的话,这个数量是绝对不够的,要知道,就算在挪威海海战中,公海舰队手中的舰载机不比美国人少,飞行员素质更高的情况下,也动用了大量的陆基航空力量用于侦查,而现在的美国人可没有这个条件。
而一旦航空力量出现衰减,那么首先就意味着侦查力量的衰减,然后就是制空权的逐渐易手!当然,考虑到日本人的工业能力和支付能力以及飞行员水平,说日本有一支能对庞大舰队造成严重威胁的对海航空力量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即使这样,日本人依然可以在陆基航空力量的掩护下打的更主动一些,甚至在白天挑战美国舰队都是可以的,原因很简单,有航空侦查的情况下,日本舰队依靠高速打不过,总能跑得过吧?就4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你敢上去追吗?
日本人的打法是灵活的,但是美国可就不一样了,原因很简单,美国舰队必须为在登陆场的几十万美军和工程人员负责!这就等于被拴住了,而这种情况下,从战役层面上就已经很被动了。
今天两更~~~!求订阅求打赏~~~!!!
第2486章 二手准备 2()
“你的想法角度很特别,但是我记得你不是搞航空出身的吧?”苏雄没想到雷德尔会在海军航空兵方面有研究,于是问道。
“在挪威海海战之后,我一直在一个高级军官进修班中学习,而指导我们的是巴伐利亚的哈勒尔空军上将。他对海基和陆基航空兵都有比较深刻的研究。”雷德尔说道。
“原来如此啊,在战争胜利的时候依然知道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这种精神在德国公海舰队目前的高级军官中已经很少见了,我是等不到下一场战争了,但是你会在未来大放异彩。”苏雄颇有些感慨的说道。
老一代的德国海军高层将领可以说已经到杠了,而未来如果再开战的话,鲁普雷希特王储估计也不可能继续带着德国舰队征战四方了,那么现在培养新一代海军将领就变成了重中之重。雷德尔是一个,卢克纳尔伯爵是另外一个。从军衔上来看,这俩哥们已经是中将了。算得上高层,但是不算顶尖的高层。不但和舍尔、希佩尔和斯佩伯爵这些人相去甚远,和苏雄也有一定距离。
战争结束后,那些元帅们更多的是转向行政工作和战略研讨了,而实际上的战术工作则被交给了雷德尔这个层次的人,当然,在他们正式成长起来之前,肯定还要苏雄这些人帮忙带一下。就像这一次,是苏雄带雷德尔体验一下太平洋战场这个副本,下一次可能就是希佩尔或者斯佩伯爵带着卢克纳尔伯爵来走这个副本了,这也算避免德国海军将领青黄不接的一个重要措施吧。而为了开荒这个副本,雷德尔他们还是要学习一些必要的知识的。
“但是飞机和飞行员都可以补充啊。”苏雄想了想说道。
“不一样的,航空母舰毕竟没法和陆基飞机场相比,纵然飞机、飞行员以及物资足够,但是每天的起降架次也是固定,因为整备空间就那么点,整备人员也是有限的,速度不会很快。当初哈勒尔将军曾经跟我们描述过在西线战场激烈时巴伐利亚空军的出动频率,在一天之中,一架战斗机可以出动6次左右!而一个飞行员可以出动4次!但是在航空母舰上,因为空间和安排的问题,一个飞行员一天出动两次就是极限了!”雷德尔说道。
(什么?你问为何一架飞机可以出动6次以上,飞行员只出动4次?很简单啊,飞机可以换飞行员啊!)
“而且航空母舰的飞机还要受到海况的影响,航空母舰作为载体本身也不是那么安全,毕竟陆地上你可以建造防炸弹的机库,但是航空母舰的防御非常单薄。更重要的是,航空母舰上的飞行员培养起来更麻烦,别的不说,单纯一个在舰上起降,就足够刷下一大批合格的陆基飞行员了。所以综合来看,即使有源源不断的飞机来补充,我依然不算看好美国人。”雷德尔说道。
虽然美国很有钱,虽然美国国力很强,但是在飞行员的培养上,除了在战前就开始搞航空俱乐部准备飞行员种子的德国之外,其它所有国家的飞行员其实都是不够用的,包括曾今强大无比的英国,美国也是这样,甚至即使在大战时期,美国人就准备了太平洋战争,美国人的舰载机飞行员储备依然不多,毕竟,就算是大战时期准备,美国人有系统的培养舰载机飞行员的时间总共不超过3年!而巴伐利亚从开始建立第一所航空俱乐部开始,到现在已经有至少8年以上的时间!这种差距不是单独堆钱就可以弥补的!
“你的角度确实很独特,但是美国人可以通过在陆地上建立机场来为整个海陆军撑起防空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