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有可能导致民族分裂运动的爆发,所以捷克军队只能用来打下手,或者用于防御本土,当然,如果能把这些人塞进巴伐利亚的工厂的话,可能会更好一些。”利奥波德亲王补充道。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是如果德意志人在这场战争中损失太多的话,那么对于我们未来的统治依然不利,在大敌压境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不老实而迁就他们,相反,我们必须让他们意识到,只有和我们在一起,才能在战争中生存下来,所以我的办法是反其道行之!”
“奥匈帝国的军队在防御本土的时候战斗力还是可以的,所以巴伐利亚军团开始并不会在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地区投入太多的兵力,如果他们能守住的话,自然是最好,如果守不住的话,我也允许俄国人在这个地区打入一些楔子!让那些捷克人看看俄国人是怎么对付被征服者的!”鲁普雷希特说道。
“这可是咱们的地盘。”利奥波德亲王说道。
“也许十年后这句话是对的,但是现在?还差很远。如果有一个机会,可以让捷克人将要承受的痛苦一次性全承受的话,那么我们未来只要给他们一点好处就可以获得他们的效忠,我们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无力,知道和巴伐利亚在一起才可以活下去,并且获得大量的利益,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从根本上消灭捷克的民族独立主义。”
“当然,对于效忠于我们的捷克人中的中上层,我们需要保护,不仅仅是他们,还有捷克军官团中的贵族,他们是我们统治捷克的工具,而作为盟友,我们至少应该尽可能的保全他们的血脉,并且通过上层保证捷克社会的稳定。这样一来,再加上适当的物质保证和奖励,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地区在十年后才能说使我们的地盘。”鲁普雷希特王子说道。
“那么对于捷克军团的建设,你有什么意见?”利奥波德亲王对政治并不是很在行,于是又转回了开始的话题。
“捷克人必须伴随着巴伐利亚军团作战,我们可以将捷克军团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地方防御军队,这类部队只用于本土或者距离较近的战场的防御作战,装备方面说的过去就可以了,而另外一支军队规模也许不是很大,但是他们要绝对精锐,绝对忠诚!在战争初期,我们可以组建2个这样的捷克快速师配合我们作战!”
“他们的装备和巴伐利亚快速师的装备完全一样,承担一样的作战任务,而对于他们的待遇以及对于他们家人的待遇也可以适当的提高。我们需要将其作为一个捷克人的表率,让越来越多的捷克人站在我们一边。他们将获得荣耀和巨大的利益。”鲁普雷希特说道。“当然,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安插一些军官来帮助他们渡过最初的蹒跚器。”
“这样的话,我们的经费恐怕又要增加了。”利奥波德亲王算是默认了鲁普雷希特的说法。
总体来说,打硬仗,还是要依靠巴伐利亚军团,比如说突破对方防线,攻击坚固的要塞,防御重点地段。但是巴伐利亚人口毕竟有限,在追击残敌,协助防御,以及后勤方面,巴伐利亚完全可以扶持一支规模较大的捷克军团来执行这些任务,毕竟东线是十分辽阔的,没有大量的普通战力,只有少量精锐部队的话,那也是不行的。
“这样一来,我们就拥有6个突击师,11个快速师,(巴伐利亚7个,波西米亚德意志人是2个,捷克人是2个。)4个德国普通师和6个捷克人组成的普通师,组成了我们最初的军团?”利奥波德亲王问道。
“不,这个数量还不够,捷克军团同样会有一支200架飞机组成的空军,同时他们还会提供一些重炮单位和列车炮单位,要知道,斯柯达兵工厂可是很厉害的,如果我们不能趁机利用一下的话,那就太失败了。”鲁普雷希特说道。作为集团军级单位,总会配有一些额外的特殊单位,重型列车炮这种一战中的大杀器自然是必须的。而作为相对安全,同时技术性较强的兵种,把这些交给捷克人也是可以的,毕竟斯柯达公司绝对给力。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
第708章 巴伐利亚—波西米亚军团 3()
“对于波米希亚—摩拉维亚军团的设置,我需要在斟酌一下,除了为我们提供步兵之外,这个地区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其它重要物资和战力,从动员体系和战役的筹备方面,我是不如您的,但是在技术和装备层面,我还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的。”鲁普雷希特说道。
对于如何使用捷克兵团,到目前为止两人可以达成共识就只有一点,那就是这支部队可以用来打酱油,其中部分可以组成精锐部队和巴伐利亚军团一起作战,但是在王子眼中,如果这样就这样使用未来的捷克军团的话,那可就有些太过浪费了!真以为鲁普雷希特费了那么大劲就是为了找一群不太可靠的,随时准备闹独立的炮灰?你太小看穿越者的水平了吧?
“我们甚至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削减捷克军团的规模,但是有一件事必须做好,那就是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军级和集团军级火力体系!而建立这样的体系,我们必须依靠捷克人。”鲁普雷希特说道。
“军级以上的火力体系吗?那这可能有些麻烦啊。”利奥波德亲王眉头微微一皱。对于亲王来说这事很难办,很棘手!因为在此之前,并没有那个国家真正建立在军级以上的火力体系。不是说这个年代没有攻城炮和超重炮,实际上自从火炮出现之后,就已经有超重炮这种东西了,远的比如说库尔班大炮,沙皇炮这些,近的比如说在日俄战争中日军攻击旅顺要塞的280MM重榴弹炮。以及各种海防炮等等。
但是有,并不代表有相关的一整套体系,这些超规格的重炮其实更多的都是各种火炮客串的,或者为了攻克特定的目标而临时定制的,这一点甚至是德国陆军在1战开始时都是这样的。虽然德国有大贝儿莎型420MM重炮。但是这些东西只是用于攻陷烈日要塞。炸掉要塞之后就算完事了,德国军团在1战初的成体系火力配置其实也就是到了军一级,主要是师一级,师会有150MM重榴弹炮,军也差不多是这个上限了,偶尔会有一些210MM重榴弹炮。
而这个位面虽然因为有穿越者的缘故,德国的陆军后勤运输体系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受制于时代的限制,以及战略战术的要求,整体来说,德国军团的军级火力提升依然有限,比如说现在,小毛奇改进后的攻击法国的计划中,除了个别用于对付比利时境内要塞的重炮部队之外,军一级最强的火炮就是150MM远程加农炮和210MM重榴弹炮。处于内环的第四和第五集团军会有一些210MM列车票或者254MM列车炮的支援,除此之外,就真的没了。
没办法,毕竟150MM加农炮以上的重炮动辄十几吨、甚至几十吨的重量,这个年代用半履带车整体拖曳都困难!想要跟上快速推进的部队,然后穿过300多千米的距离进入法国战场和法国人PK一把,这个困难实在是有些大啊。而在小毛奇的计划中,这些重装备是在突袭法国失败后,进入相持战后才使用的,所以开始并不会多。
但是巴伐利亚军团不一样,这些重炮是一开始就要用上的,战争第一年就会在俄属波兰地区作战,这个地区就在德国家门口啊,而且地方本来就不大,不过12。8万平方公里,自从日俄战争结束后,俄国其实就是把这片地区作为战场和出发阵地建立的,虽然因为国力问题,没有弄成一个大要塞。但是其中的钉子是绝对不少的。也就是说,一开始,鲁普雷西特的军团就必须拥有较强的攻坚能力。
而这个攻坚能力用210MM级别的火炮显然是不行的,所以王子的军团需要12寸攻城炮、12寸列车炮、必要的时候可能还会从弄15寸列车炮!这些火炮从哪来?理论上可以从克虏伯购买,但是价格和产量方面显然不能让王子满意。而巴伐利亚实际上是没有生产大型火炮的能力的,所有冠以巴伐利亚名字的火炮其实最早都是斯柯达公司研发生产的!
如果要问愿意的话,除了技术问题之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产量和利润率的问题,开始的时候,王子要给巴伐利亚王国搂钱,做的都是那些要不别人做不出来,自己可以发挥垄断优势的,要不就是那种虽然技术难度不算高,但是需求量比较大,后期可以发挥成本优势的。前者的代表是硬化装甲,而后者的代表则是75MM速射炮。前者对于其他人来说是你必须要买,而后者虽然不少人可以生产,但是巴伐利亚的成本就是比克虏伯、俄国人要低不少。买几门也许差距不大,到了几百门甚至上前门的话,那差距就大了!
但是重炮,尤其是舰炮就不一样了,这东西技术研发难度比较大,比如说,3寸级别速射炮,这东西全世界是个像样的国家都能生产,法国人的75速射炮搞出来没过多久,德国、俄国甚至日本的类似产品就出来了一堆,虽然性能上有差距,但是都是速射炮啊。但是大口径火炮甚至是舰炮就不一样了,在欧洲1战结束前确定能搞出来12寸以上重炮的就四家,阿姆斯特朗、施耐德、克虏伯和斯柯达。俄国是没有自主研发的14寸重炮、而安多儿莎也没有。
重炮这东西需求量也不大,而且自身也并不是很值钱,一门女王的15寸L42舰炮也就是3万英镑吧,真正昂贵的是炮塔系统,所以说在金钱的引导下,巴伐利亚把重炮炮身的设计和建造扔给了斯柯达,而自己做相对比较赚钱的炮塔系统。。。。。。。
而现在,守着斯柯达公司这个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重炮生产企业,王子自然会充分发挥他的优势,捷克人生产出来重炮,然后非要全部让德意志人操作那是没什么必要的。所以,在外部需求和内部能力的共同作用下,鲁普雷西特准备一开始就建立一套军级以上的火力体系。
“早在2年前,我就开始建立这个体系,只不过当时因为规模较小,并没有划入到巴伐利亚军队体系之中,但是到现在,这支军和集团军级所属的重炮部队已经初具规模了,我们到现在拥有210MM重型自行加农炮12个连,(每个连4门火炮)也就是48门。拥M1907型12寸L18型重型工程榴弹炮连4个,一共拥有16门12寸攻城炮。”
“除此之外,我还计划建立12寸列车炮部队,计划建造12门12寸列车炮,火炮就使用我们现在的舰炮。这些列车炮将组成6个独立炮兵连分配给军使用。光这些重炮部队我估摸连上后勤和各种其它人员大概需要1。6万人左右了。”
“而实际上考虑到我们还会有一些独立的150MM加农炮和210MM中榴弹炮连队,这个规模说不定还要扩大,以及未来可能补充的12寸列车炮、甚至是15寸列车炮。这个人员需求还是很恐怖的。所以,为了保证这些高技术兵种的需要,我认为,我们可以适当削减步兵单位,将捷克的人力资源向这方面倾斜。”鲁普雷西特说道。
“如果有这些部队的话,我们说不定还需要增加铁道兵的规模和编制,列车炮必须使用铁路机动,所以为了到达战场,我们可能会建立新的铁路或者窄轨铁路。而210MM自行远程火炮虽然可以利用履带地盘机动,但是长距离运输也必须使用铁路,我们原本准备的10个连的铁道兵恐怕不够啊。”利奥波德亲王补充道。
历史上德国人为了进攻法国,准备了90个铁道兵连,一共26000人的修路大军玩命修路,然而并不够,按照现在巴伐利亚—波西米亚军团的规模,虽然是在自己家门口作战,虽然不用超远距离攻击,但是考虑到自己已经将近60万的部队规模,10个铁道连想要保证大量的后勤物资以及重装备的运输也确实困难一些。
“好吧,那就在增加一些铁道兵的数量,在未来的巴伐利亚—波西米亚军团体系中,一线精锐力量和突击力量以及空军由巴伐利亚王国为主,辅助军团、军以上重炮部队、后勤单位由捷克人为主,我们未来的军事框架完全可以按照这个标准设计。”最后,鲁普雷西特总结道。
在鲁普雷西特和利奥波德亲王的努力下,巴伐利亚军团终于完成了战前的建设计划,而与此同时,协约国也没有闲着,虽然德国政府在竭力掩盖自己的军事企图,但是大量的资金流动。军队大规模扩编,以及各种奇形怪状的武器出现在间谍们的视野中,终究会导致协约国的警惕,尤其是随着部分新式重型武器的装备,协约国对同盟国的扩军备战也报以十二分分的关注,在一系列蝴蝶效应的影响下,协约国也开始快速扩军备战!
第三更是一个大章~~~!各位书友能否犒劳一下作者君??
第709章 俄国人的备战 1()
“库洛帕特金阁下,您的计划已经得到了沙皇陛下的批准,您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来规划整个波兰战区。”一名军官为库鲁帕特金送上了一份文件后说道。
“是吗?要是真的这样的话,那简直太好了!”库洛帕特金嘴角浮现一丝微笑。但是这个微笑对于某些人来说则是一场浩劫!“现在,一切都行动起来吧!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当库洛帕特金得到来自最高权力机构授权之后,他作所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强征俄属波兰地区的平民为俄国修建各种军事设施。而第二件事情就是对俄属波兰地区的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强制迁移!在俄国警察的警棍和部分波兰贵族的压迫下,大量的波兰人离开了世代生活的地方向着白俄罗斯、乌克兰方向迁移。这一路上充满了血腥和泪水,但是这一切在库洛帕特金看来,是完全值得的。
“俄属波兰只有12。8万平方公里,但是这里却有1000万人口!其中大部分都是波兰人,这是完全不需要的,甚至会对战争中的帝国带来巨大的影响。”库洛帕特金不止一次在军事会议上这样说道。他说的也有一定道理,波兰人不老实,这是俄德奥三国几百年来经验告诉他们的,波兰人是有点机会就闹独立,没机会也要创造机会闹独立。。。。。。。而一旦开战,波兰人肯定不会老实,所以,削减这个地区波兰人口,稳定社会对于现在俄国来说就很正常了。
其次,从经济和补给的角度来看,削减波兰地区的人口也是必然,第一,俄属波兰本身就无法自给自足!波兰地区每年都要从俄国其它地区引进大量的粮食。这个在和平时期固然没什么问题,但是想想一旦开战,150万以上的俄军将要进驻这里,该地区的粮食缺口就更大了,需要更多的粮食输入,而俄国的运输能力本来就没法和西欧相比,战争中为了运输军事物资,连资源运输都要被大量削减,在这种情况下,波兰巨大的人口就成为了运输的负担,按照库洛帕特金的话说,我们为什么不把波兰人赶到乌克兰,让他们就近吃饭,而非要用火车给他们跑几百甚至上千俄里来送饭呢?
第二个原因就是为了在和平时期部署更多的驻军。包括库洛帕特金在内的一众俄军高层知道,如果德国人认真的话,在阵地战中,俄国人打不过德国人,这是肯定,尤其是巴伐利亚军团,虽然鲁普雷西特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但是俄国人依然可以管中窥豹的看出来一些,毕竟日俄战争中俄国人可是买了不少军事装备啊,这些武器优异的性能给俄国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而布尔战争和北非的战争中,时不时出现的巴伐利亚军团的身影也能让俄国人对于对手有一个较高的评价。
“如果双方兵力相当的话,我们的军团在阵地战中甚至无法坚持太长的时间就会被击溃,巴伐利亚军团的炮兵无论从数量还是口径上都多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而步兵武器也十分精锐,他们的机枪装备率应该是列强军队中最多的,而且步兵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装备半自动步枪。一旦开战,同等数量的俄军会轻易被他们的弹雨淹没。”
“所以,如果我们要对付这支部队的话,那么我们必须集中起来两倍的兵力才能将其压制住,考虑到巴伐利亚军团在战时至少会有5到6个军,总兵力在25万人以上,所以我们必须部署两个集团军来对付巴伐利亚军团。然后还有2个集团军对付东普鲁士军团,集中4个集团军对付奥匈帝国,这样的话,我们至少要在战争之初,集中8个集团军,至少70个步兵师和21个骑兵师的兵力才可以取得优势。”勃鲁西诺夫在给总参谋部的文件中这样写道。
按照勃鲁西诺夫的计划,这个规模已经比历史上强太多了,历史上俄国人在开战之初,在整个东线地区一线部署了2个方面军,分别是西北方面军的2个集团军一共17。5个步兵师,然后是西南方面军的4个集团军,一共是34。5个步兵师,加在一起也不过52个步兵师以及21个骑兵师。。
之所以造成如此巨大的差距根本原因就在于俄国人已经确定了巴伐利亚军团会在东线作战,俄国人也不傻,他能很轻松的计算出自己将要面对的兵力,东普鲁士不可能完全交给巴伐利亚军团防御,所以至少会有一个集团军,巴伐利亚军团是个大军团,而且装备优良,为了将其压制住,则只杀需要2个集团军,奥匈帝国虽然比较茶几,但是凑出4个集团军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样一来,俄国人必须部署8个集团军,而俄国人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他们知道,按照和法国人的协议,如果等到开战之后再动员部署的话,想要一下出来8个集团军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按照协约国内部要求,俄国要在18天之内完成动员,但是如果要部署8个集团军的话,即使按照最乐观的情况,俄国依然需要整整1个月到40天的时间才能完成部署。所以最终俄国人通过了第一期计划,减少波兰地区200万波兰人口然后换取增加25万边境常规驻军和减少后勤压力的提案,也就是现在库罗帕特金做的这件事。而如果这个计划能成的话,俄国人通过战前部署和战时的动员,达到8个集团军的兵力还是有希望的。
8个集团军一线兵力70个步兵师和21个骑兵师,这样的规模已经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了。虽然经过一系列优化部署,俄国人提前透支了他们的的兵力,(历史上一些二线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