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妄起兵戈,定然生灵涂炭,太公可有化解之法?”
姜子牙闻言,正色道:“陛下仁心,实乃万民之福,只不过天道无情,人间刀兵之祸不可避免,当此时刻,陛下应广蓄粮草,勤修刀兵,以备来日才是。”
“太公言之有理!”张柳微微叹了口气,接着道:“太公大才,埋没荒野着实可惜,眼下人间劫难不远,太公可愿助寡人一臂之力。”
“陛下乃大德之人,老夫自当鼎力相助。”姜子牙面带微笑,看着张柳答道。
“如此甚好!”张柳大喜过望,连忙站起身来对姜子牙躬身一礼,郑重道:“明日早朝,寡人便告谕文武,授太公上大夫之职。”
“多谢陛下!”按大商官制,上大夫之职仅在首相之下,一日之间,姜子牙便由一介草民变成了人人艳羡的大商重臣,激动之下,他不由俯身拜谢,张柳笑着将他扶起来,又请教了一些治国之策,姜子牙侃侃而谈,张柳细细倾听,二人从巳时谈到太阳下山,张柳才依依不舍地将姜子牙送出龙德殿,安排到一处偏殿休息。
第二日早朝,张柳当着满朝文武,授姜子牙上大夫之职。上大夫之职位高权重,姜子牙之前又籍籍无名,群臣见状,不由议论纷纷。所幸这时候的帝王权势滔天,授受官职的事大可乾纲独断,群臣见张柳心意已决,虽然心中不服,但也默认了这个结果。
姜子牙精通治国之道,上任伊始,便协助首相商容将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条,群臣见状,终于心服口服,由此,姜子牙也渐渐在朝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张柳见姜子牙在朝中混的风生水起,心中不由暗自感叹:当日姜子牙困居宋家庄时,那是何等的落魄,没想到一朝入了朝堂,便如蛟龙入海,虎入山林,由此可见,这世间本是没有庸才的,所谓庸才,只是放错了位置罢了。
把姜子牙拉进了朝堂,张柳又不由收拾心情,将心思放到了思谋已久的改革之事上。张柳深知,要对付西岐,挖墙脚、打闷棍的手段只是左道,相对大局来说根本无济于事,在封神之战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首要便是要将大商经营地固若金汤。
如今大商看似强盛,其实内里已经危机四伏。自盘庚以来,大商贵族逐渐腐朽,奢靡无度,蓄奴成风,成了大商贵族的真实写照。
其实大商之时的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普通百姓劳累一年,所得也仅够温饱而已。一方面,百姓们年无结余,另一方面,大商贵族却过着酒池肉林的奢靡生活,无形之中,大商百姓与贵族之间的裂痕已逐渐拉大,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大商贵族为了维持自己的奢靡生活,常常巧取豪夺,许多百姓被逼成了奴隶,随着奴隶越来越多,拥有人身自由的普通百姓越来越少,大商的税赋来源也逐渐枯竭,如今的大商,看似繁花似锦,其实已如百年朽木,风吹即散了。
张柳亲政以来,深感大商贵族之腐朽,因此早已有改革之意,可是大商贵族经百多年发展,早已根深蒂固,若是强行推行改革之策,弄不好不等西岐攻来,大商就要灭亡了。
然而改革之事势在必行,这些年张柳使尽手段,已经掌握了朝廷大半力量,加之如今封神之战已经不远,张柳终于下定决心,推行改革之策。
可以想象,一旦张柳宣布进行改革,那些利益受损的贵族定然会奋起反抗,温和些的可能阳奉阴违,激烈些的也有可能起兵作乱,这个时候,便需要强大的军队为改革保驾护航。
论起在军中的威望,太师闻仲当仁不让,为了推行改革,张柳决定亲自去一趟太师府,尽量说服闻仲支持改革。
闻仲为官清廉,他的府邸并不大,和其他贵族楼阁林立的住宅比起来,显得很是寒酸,张柳见了,心中也不由有些感叹。
闻仲府邸门前,两个家丁倚门而立,张柳走上前,拱手道:“烦请通禀一声,就说故人张柳求见。”张柳出宫之时,一般用的都是前世的名字,关于这一点,闻仲却也是知道的。
果然,那家丁进去不久,就见闻仲领着一个中年道人迎了出来。张柳凝目望去,但见闻仲满面喜色,而跟在闻仲身后的中年道人却不动声色,只是不经意间打量着张柳,目露精光。
“这人不简单!”随着修为日深,张柳在识人方面也有了一些造诣,那中年道人光华内敛,显然是一个修为高深的修士。
“张公子,许久不见,近来可好?”闻仲见张柳孤身前来,知道张柳不想暴露身份,因此只是跟张柳客套一番,便领着张柳进了府门。
待到了待客的书房,闻仲当即俯身跪拜,道:“臣闻仲,见过陛下!”
“太师快快请起,寡人今日微服而来,太师便不必多礼了。”张柳扶起闻仲,目光却看向闻仲身后站立着的中年道人。
闻仲见状,连忙解释道:“陛下,这位道友乃是阐教门下弟子申公豹,申道友一直在昆仑修道,不通俗物,还请陛下勿怪!”
“他就是申公豹!”张柳一惊,心中顿时翻起了滔天巨浪。
说起这申公豹,却也是一个极其特别的人物。申公豹出身阐教门下,与姜子牙是同门师兄弟,然而在封神之战中,他却扶保殷商,和自己的师门站在了对立面。申公豹法力不高,然而口才了得,一句“道友请留步”,不知让多少原本打算独善其身的修士涉足红尘,做了炮灰。
虽然申公豹在原书中一直被定性为反面人物,但张柳却不这么认为。申公豹自封神之战开始,便站在大商一方,中途虽屡遭挫折,但他坚持己见,屡败屡战,最后大商灭亡,自己被封了个分水将军,填了那北海之眼。申公豹立场坚定,比起那些道貌岸然的墙头草不知好了多少倍。
当然,在这个历史与小说交错的世界里,将来会发生什么事谁也无法预料,因此,抓住每一个机会,对于张柳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九十四章 释奴令
“原来是申道长,申道长义薄云天,知交天下,寡人久有耳闻,今日得见真人,寡人不胜欢喜!”张柳一心拉拢申公豹,因此投其说好,大力恭维。申公豹虽然是原始天尊的亲传弟子,但因为他是妖族出身,在阐教饱受歧视,如今见张柳如此推崇自己,脸上顿时乐开了花,对张柳不由大生好感。
闻仲与申公豹相交多年,对申公豹的才能很是欣赏,他身为太师,时常想着为国举贤,今日申公豹云游至此,又恰逢张柳来访,闻仲便想着将申公豹推荐给张柳。见张柳和申公豹相谈甚欢,闻仲不由满意地一笑,对张柳道:“大王求贤若渴,申道友亦是国之干才,老夫不才,今日便为国举贤,将申道友举荐给大王。”
申公豹闻言,矜持地一笑,道:“闻道友过奖了,贫道才疏学浅,如何入得了大王的法眼。”说完,他扭头看了张柳一眼,脸上神情似有期待。
张柳暗自笑了一声,连忙起身道:“申道长何出此言,道长之名,寡人仰慕已久,若是道长愿意屈就朝堂,寡人当以国师之礼代之。”
申公豹闻言,不由惊喜交加。他与姜子牙本是同门师兄弟,听闻姜子牙在朝歌混的风生水起,便不由动了凡心。原本他是想投奔姜子牙的,但在昆仑之时,他与姜子牙的关系并不好,若是贸然前往,不免显得有些急躁,思虑良久,他不由熄了心思,转而找到了与他相交莫逆的闻仲。
没想到在闻仲府上,居然遇到了大商天子,而且看样子,天子还对他颇为推崇,然而无论如何,他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被授予国师之职。国师身份尊贵,地位超然,天子能以国师之礼待之,显然对他尊崇非常。申公豹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见天子如此待他,当即便生起了报效之心。
张柳招揽了申公豹这个超级外交人才,想到今日拜访闻仲的目的,便转头向闻仲道:“太师,寡人今日前来,实有要事与你相商。”
“陛下请讲,微臣洗耳恭听。”
张柳肃容问道:“太师以为,当今天下之势若何?”
闻仲先是一怔,接着沉声道:“自陛下登基以来,轻徭薄赋,广施仁政,我大商倒还太平,只是大商四境诸侯林立,这些诸侯各自为政,对我大商法令阳奉阴违,如今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若是任其发展,我大商江山危矣!”
“不错!”张柳点了点头,接着道:“那太师以为,我大商该如何应对这些诸侯呢?”
闻仲犹豫一阵,道:“如今各路诸侯已成气候,若是贸然征讨,定然得不偿失,为今之计,我大商只能整兵备武,以防不测了。”
张柳叹息一声,道:“寡人何尝不知这个道理,只是这些年来,我大商田地荒芜,府库空虚,如何养得起那些兵将。”
“这……”闻仲闻言,一时语塞。大商贵族骄奢淫逸,致使百姓困苦,府库空虚,闻仲久在朝堂,对于其中缘由自是知之甚详,然而大商贵族的势力根深蒂固,闻仲虽是太师,却也不敢轻易碰触这些贵族的利益。
张柳见闻仲面现难色,不由道:“大商如此窘境,其中缘由,想来太师也是知晓的。实不相瞒,寡人自登基以来,便时刻想着革除时弊,振兴大商,今日来此,便是想让太师助寡人一臂之力。”
闻仲闻言,眉头紧皱,良久道:“大商积弊已久,大王奋身振作,实乃我大商之福,但不知大王可有具体的计划?”
张柳闻言,精神一振,道:“这些年来,四方诸侯羽翼渐成,对我大商虎视眈眈,为防不测,我大商需得广蓄兵甲,以备来日。可如今大商所辖之地,田地荒芜,府库空虚,朝廷根本没有多余的钱粮扩军,因此我大商首要之务,便是要想方设法筹集钱粮。若要筹集钱粮,便需得我大商百姓富足,因此,寡人有意让朝廷贵戚释放手中的奴隶,使之回归田园,为我大商耕作,如此一来,三五载后,我大商便会阡陌连野,府库充盈。只是要让朝廷贵戚释放手中的奴隶,此举无异于与虎谋皮,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动乱,因此,寡人希望太师到时能以大局为重,助寡人平息叛乱。”
闻仲见张柳一副踌躇满志的模样,心中叹息一声,良久道:“食君之禄,分君之忧,陛下若有差遣,老臣自当竭尽所能,为陛下分忧。”
张柳见闻仲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不由笑道:“太师莫要担心,释放奴隶乃是仁义之举,若是有人因此犯上作乱,定然不得民心,到时天兵一到,便会灰飞烟灭,不足为虑。”
闻仲无奈一笑,道:“但愿如此。”
张柳见状,知道闻仲对于变革之事仍然心存疑虑,不过既然他已经答应站在自己一边,张柳便也不再多言。眼见时候不早,张柳在闻仲府上又呆了一阵,便有独自返回皇宫。
第二日,张柳临朝。群臣立于丹墀之下,山呼万岁后,张柳便当即颁布了一道政令,名曰释奴令。
释奴令云:“自寡人登基以来,夙兴夜寐,兢兢业业,所求者无非百姓安居乐业尔。然大商贵戚蓄奴成风,致使百姓困苦,失身成奴,寡人见之,实不忍心,因此特下诏令,使我大商所辖之地,再无奴隶。自此令颁布之日起,家中蓄养奴隶者,需得在七日之内释放所蓄之奴隶,因此举所受之损失,朝廷以土地和金钱偿之。若有对此令阳奉阴违者,无论贵贱,当即斩之!”
此令一出,群臣哗然。如今稍有些身份的,谁能没有些奴隶,这些奴隶虽然是人,但在这些官宦贵戚眼中,他们只不过是自己的私产罢了。对于私产,群臣如何舍得,因此此令一出,群臣纷纷找借口反对。
“陛下,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若是我大商境内再无奴隶,那还拿什么来祭祀神明?”
“祭祀之事,唯在心诚,以后若遇祭祀,大可烧制些陶人,再加上三牲六畜,如此,神明自会满意。”
“陛下,奴隶身无长物,若是将其放归民间,恐其因生计所迫,滋生祸乱。”
“我大商沃土万里,寡人当赐其田地,使其耕作田园,生有所依。”
“……”
“……”
群臣引经据典,找了各种借口反对释放奴隶,然而张柳早有准备,对群臣找的借口一一反驳,群臣见张柳胸有成竹的模样,只得偃旗息鼓,默认了张柳颁布的释奴令。
待早朝散后,张柳回到皇宫,却不由想起了自己这一世的大哥——公子启。
自张柳登基之后,公子启一改平日礼贤下士的作风,转而留恋诗词之道,不理朝政。也因为此,张柳已经很久没有注意公子启了。然而今日,张柳颁布释奴令时,却无意间看到公子启面露惊喜之色,张柳见状,不由生起提防之心。
思虑良久,张柳当即找来陶灵儿,让她密切关注公子启的动静。
午夜时分,张柳批阅完奏折,便脱了外衣,正要休息。正在这时,陶灵儿忽然推门而入,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公子,不好了,公子启要起兵作乱!”刚进房门,陶灵儿便迫不及待地喊了起来,待看见张柳只着睡衣站在床前,陶灵儿不由一愣,接着面上腾起一抹红云,低头站在原地,讷讷不言。
张柳穿上外衣,不慌不忙地坐在床沿,问道:“刚才你说什么?”
陶灵儿定了定心神道:“公子,今日有好些大臣秘密去了公子启的府邸,和公子启密谋起兵作乱。”
“哦!”张柳眉毛一挑,已经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来释奴令已经触痛了大商贵戚的利益,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特权,已经迫不及待地找公子启来替代自己了。
陶灵儿见张柳一副不为所动的模样,不由大急道:“公子,公子启要起兵作乱,我们还是早做防备才是。”
张柳轻蔑地一笑道:“公子启想要起兵作乱,可是他府中只有些奴隶,拿什么来作乱!”
陶灵儿闻言,大急道:“公子,听他们说,朝歌守将方弼方相是站在他们一边的。”
“什么!”张柳闻言,震惊道:“方弼方相怎么会和公子启搅到一块?”
记得在封神演义中,这方弼方相因为纣王无道,断然投了西岐。张柳登基以后,自信自己不是个无道昏君,便仍让这方弼方相做了朝歌守将。方弼方相出身平民,府中也没有多少奴隶,依张柳想来,他们是断不会和那些朝臣贵戚同流合污的,没想到自己刚刚颁布释奴令,这方弼方相便背叛了自己,难道历史的惯性如此之大!一时间,张柳有些迷茫了。
“公子,公子启作乱在即,我们需得早做准备才是。”陶灵儿见张柳良久不言,连忙提醒道。
“我知道了!”张柳回过神来,看了一眼陶灵儿,摆手道:“你先回去休息吧,公子启的事我自有安排。”
陶灵儿见张柳恢复了常态,不由放下心来。见天色已晚,陶灵儿当即起身告退,只余张柳留在房间,透过窗户仰望着天上那一轮圆月。
第九十五章 杨戬救母
纣王七年三月四日,公子启和朝歌城守将方弼方相兄弟,勾连朝中文武大臣数十人发动叛乱。那日子夜,方弼方相兄弟率朝歌城守卫与公子启募集的各府家将会合后,便打起火把,直奔皇宫,不料刚刚出发,一众人马便遭到了御林军的伏击。乱军之中,方弼方相兄弟当场身死,公子启亦被俘获,其余文武大臣或死或降,叛乱很快便被平息。
平息了此次叛乱之后,张柳顺势释放了参与叛乱的各文武大臣手中的奴隶,然后任命姜子牙为钦差大臣,奉命巡视大商所辖之地,考察释奴令的成效。各地勋亲贵胄眼见张柳大开杀戒,再也不敢敷衍了事,一时间,百万奴隶重获自由之身,无不对张柳感恩戴德。
眼见一切都已步入正轨,张柳不由松了一口气,这时,他忽然想起了被压在桃山之下的瑶姬仙子。
对于瑶姬仙子,除了一丝同情之外,张柳对她更多的却是一种投机的心态。身为后世来人,张柳自然知道瑶姬仙子的儿子杨戬是何等厉害的人物,为了日后能够拉拢杨戬,这些年张柳一直派人悉心照顾着瑶姬仙子。
虽然如此,但自张柳登基以来,因为忙于朝政,一直没有时间看望瑶姬仙子,如今难得闲暇,张柳当即叫过陶灵儿,两人架起祥云,直奔桃山而去。
随着修为日深,张柳的驾云之术也越来越娴熟,二人行了大约一刻钟的时间,便已隐隐看见桃山的轮廓。眼见就要到达目的地,张柳忽觉面前一炽,一股热浪迎面扑来。张柳一惊,连忙向前望去,但见桃山之上,隐隐有十个巨大的火球悬挂天空,在那十个火球的影响之下,桃山方圆百里的花草树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枯萎,有些干燥的地方甚至已经隐隐冒起了火苗。
“金乌大阵!”张柳惊呼一声,连忙催动祥云,向桃山方向赶去。
到了桃山近前,张柳又是一惊,只见原来桃子形状的大山已经从当中分成两半,两个半桃状的大山中间已经成了一条狭长的山谷,山谷之中,瑶姬仙子坐在一口磨盘大的石台之上,手上脚上尽是灵气化作的锁链,山谷上空,一个白袍少年悬立半空,双手擎着一块巨石,正为瑶姬仙子抵挡着烈日的灼烧。
“这便是杨戬!”见到这幅景象,张柳当即判断出那白衣少年的身份,眼见石台之上的瑶姬仙子奄奄一息,张柳不禁又急又气,他转过头,向陶灵儿招呼一声,便要上前去救瑶姬仙子。
陶灵儿见状,连忙拉住张柳,急声道:“公子且慢,瑶姬仙子肉身已毁,如今坐在石台之上的只是她的元神!”
“什么?”张柳一震,连忙凝目向那石台望去。但见石台之上的瑶姬仙子时虚时实,仿若沙漠之中的海市蜃楼,尽是虚幻。
“既然元神尚在,那还有机会。”张柳只是一呆,便立刻恢复神智,见瑶姬仙子的元神在烈日的灼烧下越来越淡,张柳又要向那石台赶去。
“公子莫急!”陶灵儿拉住张柳,急声道:“瑶姬仙子的元神被四周灵气所化的锁链困住,一时半会儿是不可能脱身的,况且金乌大阵威力无穷,要不了一时三刻瑶姬仙子的元神便会散去,公子即使上前,也不可能救得了她。”
“那怎么办?”听了陶灵儿的话,张柳一时六神无主,虽然张柳对瑶姬仙子的感情大半是出于一种投机的心态,但眼见着这个钟灵敏秀的女子即将灰飞烟灭,张柳还是不由动了恻隐之心。
陶灵儿见张柳一副焦急的模样,不由劝道:“公子无需担心,我巫族虽然不修元神,但对于魂魄的认识却无人能比。”
“什么意思?”陶灵儿的话无头无尾,让正在焦急中的张柳不由一怔。
陶灵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