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瑟南古是一百多年前的人,爱伦·凯是近代的。两位都是新性道德的先进,而近代所谓前瞻的或理想的道德也是唯他们的马首是瞻。这种理想的道德,以前已经说过,自然总要比传统的道德和现行的道德跑得快些。
4 新性道德的酝酿
近代有一种很切实的运动,足以证明我们的性道德确乎已经渐渐走上一个新的立足点。那就是一般人对于国家干涉的婚姻与教会干涉的婚姻的态度的变迁了。不但如此,他们并且慢慢的以为,除非是有子女的问题,国家对于性的关系,不应该横加干涉。
就欧洲的民众而论,这种不欢迎国家的干涉的倾向是一向有的;他们往往让时光的过去和子女的出生来坐实这种性的关系。此种倾向并且早就在无数的农村社会里形成种种公认的风俗习惯,一面既不受外界潮流的激荡,一面也不受神学的基督教见解的制裁。但这还是比较过了时的话,若就近代而论,则此种倾向最称发达的阶级倒不是一般闭塞的平民,在他们中间,事实上已经不大存在,而是一些进步的知识阶级。马埃尔教授(Bruno Meyer)以为近代的性交,举行在合法的婚姻以外的,总要远在半数以上①。这话真无可非难,越是有知识,越是进步与繁荣的社会里面,此种不受法律的羁绊的倾向越是来得显著。所以就世界的大势而言,一般人的常识已经根据了理想的道德家所指示的方向,逐渐的在那里转变,慢慢形成一种实际的道德。
近代有许多婚姻是自动的不生子女的。这种婚姻更可以示人以自由结合的种种便利,于是风气所趋,诚有如巴孙士夫人(Mrs。parsons)所云,它已经变做“一种婚姻的进步的替代物”②。正式结婚的年龄的提高也是在一条路上的。它不但暗示自由结合的增加,并且告诉我们婚姻以外的性关系的各种方式,不论其为正常的或反常的,也都在那里孳长。例如在英伦与威尔①见瑟南古所作《恋爱论》(Senancourt,Del’Amour)。第二册,第233 页。《英国的离婚问题》(The Questionof English Divorce)的著者“某君”以为英国的淫风虽甚,而舆论不加苛责,原因就在高婚法律古板得大没有道理。①见马氏所作《积极性改革论的管见》(Etwas von Positiver Sexua1reform)一文,载1908 年十一月号的《性的问题》(Sexual Prob1eme)中。②见夫人所作《家庭》(The Family)一书,第351 页。夫人以为若此种结合,对于人格的发展发生阻碍,那未,也未始不是一种社会的恶事。此见甚是。士,在1906年一年里,男子的平均婚年是28。6,女子的是26。4,而一千个男子中间还没有成年③的只有43 人,女子也只有146 人,也可见加入正式婚姻者的一般年龄的高大了。就1906 年以前约四十年间的变迁而论,男子的平均婚年已经展迟了八个月光景,女子的还不止此。此种倾向,在大城市里也比在乡村里要来得显著,例如在伦敦,因为在城市里婚姻以外的性结合的机会与可能性,要来得大。
要是我们把目前的平均婚年当作一种富有代表性的东西,以为就大体而论,它也就是一般的人口初次发生性结合的年龄,那就未免大迟了。德国的一位神经学界的领袖,巴埃尔(Beyer)发见迟婚与早婚一样的有许多弊病,以为就温带的人口而论,女子最相宜的婚年是二十一,男子是二十五。
但是,在恶劣的经济状况与死板的婚姻法律之下,早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在穷苦人家,它便是赤贫的一种表示。越是穷苦,越是结婚得早;他们觉得反正再穷也穷不到那里去①。但无论如何,穷人早婚总是一件不幸的事。霍华德协会(Howard Associa…tion)。。 的干事兼警厅的牧师、霍姆斯(ThomasHolmes)说:“许多好心肠的人劝青年男女早早结婚,免得发生他们所称的‘丑事’。我认为这是绝对的要不得的,它所作的孽要比它所能防止的更大更多”②。
早婚也是娼妓与离婚的一个极普通的原因。早婚的女子流为妓女的,多至不可胜数,有的名义上虽还是人家的妻子,实际上却在卖淫。至于和离婚的关系,则可以就离婚的统计推算出来。例如在英伦,上文不是说每一千个结婚的女子中间,不成年的只有146人么?但是在离婚的统计里,每一千个女子里,不成年的却有280。此种多寡悬殊的情形其实还不止此,要知道惟有小康和富裕的人家才可以享受离婚的艳福,而此种人家的结婚年龄总要比一般人口的高得多。这样一比,早婚与离婚的关系便越发显然了。很久以前,大诗人弥尔顿(Milton)说,少不更事是婚姻生活所由触礁的一个原因(弥氏自己在明白这一点教训以前,是付过代价的)。他在文章里说:“那些生活越是放浪的人,一旦正式结婚,越是能够成功,他们婚前的惹草拈花朝秦暮楚的行为,多了次,便无异添一次离婚的经验,经验便教训了他们”③。
克拉泊登女士(ClappertOn),就受高等教育的阶级而论,主张很早的早婚,以为就在学生时代,也不妨,认为婚姻生活和学业不难并行共进①。爱伦·凯也提倡早婚。但她也很聪明的添上一种附带的主张,就是,离婚也得方便。这是很对的,有了这唯一的附带的条件,早婚对于一般人才有可取之处。男女青年——除非具有很质朴和稳定的品性——大都不能预料他们自己的发育的途径和前途最强烈的需要,对于一个异性的人的性质与品格,也不能有准确的估量。在这种情形之下缔结的婚姻,结果虽不至名实两亡,也不免有名无实。在结婚的第二天,便向法庭要求分居或离异的女于,也就不乏其人。
③指满21 岁,男女一律,比中国法定的成年迟一年。①瑞盎医师(Dr。 Michael Ryan)在他的《婚姻哲学》(Philosophy of Marriage,1837 年,第58—72)里,搜罗了不少的有趣的材料,以示爱尔兰人所以早婚的理由。②见和记者的谈话,1906 年9 月8 日的《每日史纪》(Daily Chronic1e)。③这一番话不过是姑且引来,以示婚姻太早的危险,本身固不足为训。——译者①见女士所作《科学淑世论》(Scientific Meliorism)第十七章。欧洲社会里这种多少能够持久的自由结合,大都是只能当作一种“试验婚姻”看。虽有试验的意味,事实上却也是一种能适合一部分人心理的防卫行为。何以言防卫呢?一桩婚姻的成功,不论其为夫妇问的感情上的协调,或产生子女的能力,是事前不能预料的,既不能预料,便不妨先之以尝试,这是防卫的第一义。欧洲大多数国家的法律,对于离婚的条例是十分古板、十分陈旧的,凡是正式加入婚姻关系的人,往往进得去,出不来,即于婚后发见严重的错误,也往往不能用离异的方法来加以纠正。这种近乎陷阱式的婚姻,又谁愿贸然加入呢?这是防卫的第二义。所以这种试验婚姻,可以说是谨慎与远见的心理所要求出来的,远见既是一种和文明一起增加的东西,我们并且可以相信此种婚姻的频数和社会对它的态度,前途一定会有并行共进的发展。要叫它们不发展,前途唯一的方法是根本修改欧洲流行的婚姻法律,务使正式婚姻的解散,在经济上与手续上和自由结合的解散同样的方便。但这是做不到的,因为法律的形成总要比舆论和习惯来得迟缓。
5 婚姻的自由与性道德——实例一
不过,倘若我们用远一些的眼光来看,可知这种自由婚姻的现象,虽和近代的状况有些特殊的因缘,实在也是很古老、很普遍的。在教会开始推行宗教式的婚姻以前,我们至少在欧洲所看见的便是这种婚姻。所以倘若我们认为今日的自由结合便是欧洲旧日的私家婚姻的余绪,实际上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和试验婚姻的习惯的性质相同而程度上多少有些分别的,便是一些婚前的男女相悦的风俗。有的地方容许男女可以在一处过夜,大抵除了性交以外,其余的亲密的行动是在所不禁的。在欧洲的地面上,除了那些因为和外人接触而社会组织已经不大固定的地方以外,大部还保留着此种所谓“夜挑”(Nightcourtship)的遗风。在条顿与开尔特民族里,这种遗风犹其是显著,在它们的语言里,便可以找到不少的证据,例如prObenachte(试验行为)、fen…sterln(抓窗)、kiltgang(捉忙)、hand…fasting(拉手)、bundling(和衣共睡)、sitting…up(坐守)、courting on the bed(床上挑逗)等等。在威尔士,这种风俗是大家知道的;在英伦州县也是如此,例如柴郡(Cheshire);十八世纪的爱尔兰也有,见杜威斯(Richard Twiss)所作的《游记》;在美国的新英伦,这种风气叫做tarrying(逗留);在荷兰,又叫做questing(追求)。在挪威,因为男女两家相去很远,不能没有长距离的跋涉,所以便叫做night—running(夜奔),有人告诉我这是一种很普通的风俗,教会虽加以禁止,也没有用;此种风俗的内容是这样的,女子穿上好几套的裙子,然后就寝,男子便从门外或窗外进屋和她同睡;他们可以谈上一夜的话,除非当夜这女子有了孕,他们是不一定要结为夫妇的。
瑞斯(Rhys)和勃林摩琼斯(Brynmor…Jones)合著的那本讲威尔士民族(Welsh People 582…4)的书里有一段很有趣的专讲“夜挑”的话,并且引了不少的参考资料。至于德国,则读者可以参考的书也不少,例如鲁德克所著的那本《公德史)(Rudeck’sGeschichte der OffentlichenSittlichkeit )146—154 页。读者对于试验婚姻的一般的事实,更不妨参考卜德(M。A。POtter)的著作①。
在英国乡间,自由结合,也是很寻常的,甚至于可以说是很普遍的,但此种结合,在生育子女前后,便变做合法的正式的婚姻。即使没有子女,只要双方满意,也可以变做正式的。在有几个州县里,据说乡间的妇女大都是先和男子发生性的关系,然后再履行正式的婚姻;她最后嫁的也许就是第一个经过尝试的男子,也许不是,而是再三试验与选择后的一个。这种婚姻的结果,就大体而论,总要比普通的好些。身历其境的女子事前既有所准备,知道婚姻是什么一回事;并且也有所比较,因而不至于上当;同时她也不会有一种妄生希冀的心理,以为要是她不嫁这个男子,前途也许有更好的男子,供她的选择。这种婚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即使在生育子女之后,还不去觅取法律的承认,也不一定会引起什么道德的贬薄。在斯塔福德郡(Staffordshire)有几处地方,向来有养子而后嫁的风俗,但虽有此“陋”俗,据说那些地方的妇女都是“很和气的邻居,很勤俭和富有情感的贤妻良母”②。
德国埃尔哈特博士(Ehehard)有一次说:”社会的下层阶级,尤其是农民,比我们更明白了解婚姻的基础不是别的,而是衾裯之好。所以他们便始终保留着那试婚的原始习惯。但在上流阶级里,此种习惯,在中古时代以后,便没有了。这种结合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没有生育,便不算成立。试验的婚姻还有一个假定,就是对于处女,虽也看重,却不过火”①。讲起处女的价值这一点,我们在此不妨添一笔说,世界上也有许多地方,认为婚前有过性交的女子要比没有过的更要来得名贵②。我们仍一面承认处女性确乎是女子的一种性的诱力,有相当的天性的根据③但一面也以为要是一个人太把它看重,那人便犯着一种性的乖戾,叫做“童淫狂”(paidophilia)的相近,所谓童淫狂,就是一种对于儿童所发生的性的欲念。
在小一些的而生活的调节不很圆满的社会,遇有大批的婚姻生活习惯不同的客民移到,这种试婚的风俗便有解体的危险。此种客民,因为习惯不同,往往把试婚与娼妓的乱交混为一谈,及至自身采取试婚的办法,又往往不能善始善终,负从事此种办法者所必得负的责任。在英国波特兰地方(Portland),有一种所谓“岛上风俗”,就是,一个女子,在未嫁以前,即和她的爱人同居,到怀孕后才正式成婚;在同居的时期里,女的对男的是绝对的不怀二心的;但设久而不孕,二人便可以商量,以为彼此恐非佳耦,留恋无益,最后也许就决定分手。这种风俗在十九世纪前半还很通行,在通行的时期里,地方上好久不曾有过私生子,也难得有不生育的婚配。但到了波特兰的石业发达以后,采石的工人大批的从伦敦移来,此种工人一面坐收“岛上风俗”的权利,一面却不肯尽义务,即于女子受孕以后,绝口不言婚姻,或去而不顾。于是这种风俗便行不通,不久就消灭了④。
①《苏拉伯与露斯登》(Shrab and Rustem)第129—137 页。②伯登的《罗圣之城》(Burton,City of the saints)附录四。①《婚姻改革的我见》(Anch Ein Wort zur Ehereform)一文,载《性与社会》(Geschtlecht und Gesellschaft),第一年,第十篇。②同注①所引书,第163 页以降,可作参考的一例。③参看《羞涩心理的演进》(the Evolution of Modesty ),《性心理学研究录》第一集。④参看布洛克《现代的性生活》(Bloch;Sexual Life of OurTime),英译本,第237 页上译者的小注,及但设我们把观察的范围放大一些,可知以自由结合始而以正式婚姻终的男女关系实在并不限于乡村社会。五十年前,笛不瑞(Desprès)说,在巴黎,在普通的市区(Arrondissement)以内十桩婚姻里,总有九桩是由自由结合转变而成的;不过这是平均数,在少数的区域里,十桩里只有三桩是这样的①。即在今日的巴黎,此种情形还是很通行,有人说,至少有一半的婚姻是以自由结合开始的。
在条顿民族的国家,自由结合的风俗是很古老、很有根柢的。例如在瑞典,爱伦·凯就说,大多数的人口的婚姻生活就是这样开始的。大家都觉得这种办法是有利的,“婚后的忠贞与婚前的自由是同样的伟大”②。在丹麦,也有类似的情形,有许多的儿童是在它们的父母正式成婚以前便已成孕了的③。6 婚姻的自由与性道德——实例二在德国,有两宗事实可以证明此种自由结合的普通,一是私生子之多,在柏林为17%,在有几个城市里,还不止此;二是婚前受孕的数目,差不多要占婚姻全数的一半,有时候且超出一半,而成为大多数。例如在柏林,合法的初生子中,在婚前成孕的要占到40%以上,而在有几个以农业为本的省区里(私生子之百分数并不高),受孕后再履行结婚手续的婚姻,在百分数上要比柏林的高得多。德国农村社会的状况,几年以前,曾经有一个路德会牧师所组织的委员会,特别加以调查,调查的结果具载(德国的性与道德的关系)那二大本调查录中(Die Geschlecht…sittliche Verh。ltnisseimDeutschen Reiche),极有参考的价值。在汉诺威(Hanover)这调查录便根据大多数熟悉当地情形的人的见地说,婚前性交是一种通例。至少,在婚前有一度的“刺探”、尝试,是一种理有固然的准备,毫不为奇的,好比买一只猪,谁又愿意连袋都买了而不拿出来看看呢?在撒克森(Saxony)境内,也有同样的情形,据说,要寻一个女子,在婚前没有性交过,或婚前没有生过头胎的子女,或至少头胎的子女是在婚前成孕的,是很不容易的。一个女子要证明她的价值,配做人家妻母,似乎是非如此不可。一位牧师调查到此种习惯时,便有人对他说:“你出一个铜板,买一支小笛子,也得先试一下子呀”。在什切青城(Stettin)四围的十二个乡区里(一起也不过二十多个乡区),婚前性交是一个公认的风俗,至少也是很普通的,舆论不是熟视无睹,便是并不加以严重的指摘。有几个乡区里,婚礼的举行,往往在初次成孕以后。在但泽(Dantzig)附近,据路德会委员会的报告,在调查到的例子之中,约有半数以上是在婚前行性交的,但得胎与婚礼并没有什么一定的先后联属关系。当仆妇的未婚女子,十九是有恋人的,所以乡间大户人家雇用女仆的时候有时便对她们说明,她们在晚上或夜间尽可以自由活小注中所引赫金斯《陶色地方的历史与古迹》(Huchins,Hisiory and Aniiquitics of Dorset)一书(第二册,第820 页)中的话。
①(巴黎的娼业)(La Prostiiution ( Paris),第t37 页。②《恋爱与婚姻策见注①),第123 页,。③见介德根(Gaedeken)引罗平与微士德卡特(RubinandWestergflard)所为文,载往③所引刊物,1909年2 月15 日出版的一号。动。这一类的情形,据熟悉的人的观察,对于婚后的贞操,是很有帮助的。又有一位专家在文章里说;德国的乡间女子有她自己的房间;她可以自由接待她的恋人;即使牺牲色相,也算不得一件大的羞耻。以处女的资格加入正式婚姻的女子是不多的(尤其是在巴登(Baden),但对于这种女子,舆论是加以保护的,舆论所欲指摘的不是婚前的性交,而是不负责任的性交,即性交成孕后男子不负婚姻的责任。比起法国和意国的女子来,德国女子在婚前似乎是不大贞洁。但这位专家后来又添上一句说,婚姻以后的贞洁,却似乎要稍胜一筹①。
有许多人见了德国的这种现状,以为它们是一种新奇的现象,并且是民族颓废急转直下的一个标识。但事实上并不如此。在此我们便不妨把德国天主教神父的经验接受下来做一种论证。天主教有教徒认罪的习惯,神父便是听取认罪的话的人,所以他们的经验应该是可靠的。有一位上了年纪的巴伐利亚的神父说②:“在讨论道德的会议席上,我们常听见人家说‘世风不古,道德沦亡’一类的话。这种话究竟对不对,我们姑且不管。就我个人的阅历而论,我在年青的时候所听取人家招认的种种罪孽,和在我现在年老的时候所听取的,至少是一样的多和一样的严重。民众的道德,这几十年以来,实在井没有多大变迁,既不加进,也不减退。但我们以为都市里的不道德已渐渐的向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