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几乎可以说是在当今之世所有大师之上。而这三位大师是谁,不言而喻。
而创造了如此影响力的黄一凡,这会儿却是在接受一家报纸的采访。
这一家不再是江南都市报,也不再是新民报,同样不是青年报,而是人民日报。
做为国内最具有权威的报纸,黄一凡已经有资格登上这一家报纸,并且专门做出专访。
事实上。
其实人民日报在早很久的时候就有采访黄一凡的想法,只是当时黄一凡并不太愿意接受,所以也就推掉了。如今,在改革国内基础教育这一块上,黄一凡没有回避,欣然接受采访。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黄教授,谢谢您给我们带来了一首这么美丽的诗句。当然,我知道,对于现在这一部作品来说,这已经不只是一首诗,这是一门学问,这是启蒙之学,能说说您对蒙学的看法吗?”
人民日报金牌记者“姚欣”采访黄一凡说道。身后,还有一台摄相机对准黄一凡,如果不出意外,今天晚上新闻联播将播出这一次的采访。而且,据说新闻联播将至少给黄一凡5分钟的采访镜头。要知道,在新闻联播里面,别说是5分钟了,哪怕是1分钟,不,30秒,甚至是1秒,一个镜头,都不知道有多珍贵。
5分钟的时间,足可见上头对于黄一凡的重视。
“蒙学的蒙字就是蒙昧无知,就像小孩子一样懵懵懂懂,什么也不知道,不知道好,也不知道坏。所以,蒙学就是启蒙之学,启发他们的智慧,开导他们的蒙昧。”
“那么,声律启蒙就是您认为的蒙学作品么?能说一下声律启蒙与其他幼学作品的不同之处吗?”
“其实声律启蒙与大都数幼学的作用差不多,大都数幼学,初学的目标与蒙学的目标是一至的。但是,他们却并没有达到太好的效果。所谓的蒙学,我们即要完全对于幼儿少年的启蒙,我们同样还得重视幼儿少年的理解能力。我觉得,用一种朗朗顺口,读起来即像诗,又像歌,但他却包含无数的道理,还能指导幼儿少年自我学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读了百遍之后,我们就自然而然的知道了作品的意思。不过,有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作品我们能读百遍?
最起码,能让我们读百遍的作品一定得读起来很通顺,很悦耳。要不然,若是句子不通顺,读起来也很怪,那么,这样的作品哪怕是再有道理,再有学问,别说是读百遍了,恐怕是读了一遍,幼儿少年恐怕都没有兴趣读下去了。”
既然要推动蒙学,黄一凡对于蒙学却是做了一翻研究。
为什么一系列的蒙学做的都像诗,像歌,不是他们为了卖弄自己的文采,实在是因为这种方法最为能让学子接受,也最为能够达到效果。当然,也最为能够传承下去。试想一下,传承几百上千年的诗歌,无一不是念起来朗朗顺口,回味悠长,这并非没有道理。
蒙学,同样遵循这个道理。
“听黄教授一句话,胜读十年书。”
姚欣内心无比震惊。
之前她只觉得眼前这位20多岁的黄一凡只不过是有才华而已,就像那些天才少年一样。但这个世界上有才华的太多了,他的作品凭什么登上教科书,凭什么登上大雅之堂。而现在,在一翻采访之后,她却是被黄一凡瞬间征服了。就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样。原来姚欣只是知道这句话的意思,现在黄一凡一说,却是瞬间明白了这一句话背后所隐藏的道理。
这才是真正做大学问的人。
“我相信华国青少年必能在黄教授的声律启蒙带动之下,写出更为出色的文章。”
姚欣对黄一凡祝愿说道。
不过,对于姚欣的祝愿,黄一凡却是摇摇头,说道:“谢谢,但可惜,仅仅只凭一部《声律启蒙》是不可能完成对幼儿初学少年的启蒙任务的。声律启蒙更多的是讲解声律,诗词押韵,虽然也有讲一些历史典故,但我们华夏的文化又如何仅仅只是声律启蒙所能包含得了的呢?”
“黄教授,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蒙学不是一部作品就叫蒙学,蒙学是一整套的知识学问。声律启蒙只是其中的一部,在声律启蒙之后,未来我将与教育部继续合作,推出更多启蒙之作。我最近就在构思一部作品,是一门关于姓氏的学问。这门学问,我想,他的作用比之声律启蒙的作用还更大一些……”
人民日报还在采访。
而黄一凡接受人民日报采访的镜头,却是透过新闻联播,进入了千家万户。
如果说以前的黄一凡是惊才绝艳,是锋芒毕露,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那么,现在的黄一凡则是宝剑藏锋,是学亘古今,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四章: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没错。
黄一凡所说的一门关于姓氏的学问,便叫做百家姓。
当然,百家姓说是百家,但收录的姓氏并不只有100个,在最初的版本里面只有441个,后面又增补到了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因为百家姓成书的时间是在宋朝初期,而宋朝的皇帝又姓赵,所以,当时百家姓排在第一位的便是赵。
打开文档,黄一凡便在文档上面写着百家姓。
虽然百家姓说是一部书,但其实内容也就几百个字。仅仅只用半个小地,黄一凡便将其写完。
与之前的《声律启蒙》一样,黄一凡并没有将《百家姓》直接编辑成册,而是先发在纸质纸介以及自己的微。博当中。毕竟,《百家姓》虽然是前世著名的启蒙之学,但《百家姓》做为启蒙名著《三百千》里面的其中一部,也是最具有争议的一部。如果一来就直接印发到课本,恐怕争议性会很大。
事实上,正是如此。
《百家姓》不比《声律启蒙》。
《百家姓》也不比《千字文》《三字经》。
当黄一凡将百家姓发表出来之余,争议瞬间就已产生。
“百家姓?”
“看起来挺好玩的。”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读起来朗朗顺口,很容易记。”
百家姓虽然在开始之初的确让人眼前一亮,不少关注黄一凡的朋友都觉得《百家姓》写得非常棒。他不仅将我国所有姓氏合在一起,而且还采用了押韵的方式进行排序。读《百家姓》就像读诗,即有诗意,又记住了中华几百个姓氏,可以说是写得非常不错。
可是,这仅仅只是刚开始的感觉。过了几天,众人再读《百家姓》的时候,或许是新鲜感过去,他们却是对《百家姓》没有太多的感觉了。
“各位,我在想,《百家姓》这样的作品是用来做什么的?”
已经有一些朋友,以及不少家长不时讨论起来。
“启蒙呀,没看黄教授最近推出了蒙学,《声律启蒙》就是蒙学中的一部,而《百家姓》也是一样。”
“不对呀。”
有家长摇头说道。
“怎么不对?”
“你看,《声律启蒙》我读过,我也让我的小孩读过。我感觉《声律启蒙》就编得非常好,这种好不仅体现在格式上。这种好,还包含很多的哲理,更能教会小孩子写作。可是,这个《百家姓》虽然格律看起来也不错,也挺朗朗顺口的,但看起来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呀?难道,这个《百家姓》就是让我们了解中国有这么多姓吗?”
“这个?”
这一说。其他的一些朋友,家长,这时候也小小的有了一丝疑惑。
“说的也是,相比起《声律启蒙》,《百家姓》实在是没有太多的内涵。”
“所以嘛,我才会说,这个《百家姓》有什么作用?”
不少家长有些失望。
其实,如果是第一部先开始写《百家姓》,再写《声律启蒙》的话。恐怕,不少家长就不会失望了。毕竟《百家姓》虽然并没有多少内涵,但他的形势却是很新颖,而且也有一定的传播知识的作用。最起码,能让一众学子认识中国有多少姓氏,这也是好的。可是,在看了比较牛叉的《声律启蒙》之后再看《百家姓》,人们不免会产生比较。而这一比较,自然是声律启蒙的价值高于百家姓。
“情况有些不对呀。”
一些学子家长仍是不解。
“怎么不对?”
“黄教授在新闻联播的时候,他不是说《百家姓》会比《声律启蒙》厉害一些吗?但现在来看,好像这个厉害没有体现吧。”
“呵呵,我也感觉奇怪。不过,其实之前我就有些纳闷。一部姓氏的书籍真的会比《声律启蒙》厉害吗,我认为是不可能的。毕竟《声律启蒙》写得太过于经典,包含的内容又多,更为主要的是他的启蒙价值简直恐怖。至于姓氏的书籍,哪怕写得再厉害,也就这样了。”
“说的也是。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百家姓》其实已经写得很好了,甚至可以说是一部少年儿童关于姓氏启蒙最好的书籍。真要怪的话,我们也不能怪黄教授,只能怪我们的眼光实在是黄教授给养叼了。”
“哈哈,这个说法我喜欢。不管怎么说,还是顶一下黄教授。”
虽然这么说,但众人对于《百家姓》自然是稍微显得有些失望。
不过,就在这时。
有对《百家姓》有深入研究的朋友却是大声一吼:“各位以为《百家姓》就是这么简单吗?”
不得不说。
在众人对于《百家姓》稍显失望之余,这时候有人出来狂顶百家姓,自然引起不少人的注意。
“呃,哥们,《百家姓》难道还有其他什么作用吗?”
“我倒想百家姓复杂一些,但问题是他就是这么简单呀。”
“兄弟,你也别生气,事实上我们都是黄教授的粉丝,我们也并不是不喜欢《百家姓》。但比起《声律启蒙》来,《百家姓》确实是不如呀。”
一众粉丝都是解释说道。
“既然你们都这样说,我就让各位知道一下《百家姓》的厉害。”
说完,这位研究者便说道:“想必各位一家知道《百家姓》是蒙学作品之一,也就是说,他是一部启蒙之学。既然是启蒙之学,我们就应该来认识一下启蒙这两个字的含义。黄教授有说过,幼儿少年蒙昧无知,应该通过教育让他们启蒙。《十万个为什么》是一部探索世界的启蒙书,而《声律启蒙》是对诗词歌赋的启蒙书。至于《百家姓》,大家可千万不要被《百家姓》这三个字给迷惑了。他虽然说的是姓,写的也是姓,但他的作用却不仅仅只是姓氏。难道各位没有发现,《百家姓》可是一部很好的少年儿童关于“认字”“学字”的启蒙书吗?”
“认字,学字?”
这一说,众人一下子醍醐灌顶:“我靠,没想到,《百家姓》还有这样的作用。”
“咦,之前我怎么没发现!!!”
“对及,对及,如果用百家姓来进行“认字”“学字”,效果肯定非常棒。”
“我儿子现在5岁,我现在就拿《百家姓》给他学习一下。”
如黄教授说的一样,蒙学作品如果仅仅只有声律启蒙,这还远远不够。少年儿童有太多需要对他进行启蒙的了,而在这一些启蒙书籍里面最为重要的是什么?不是《十万个为什么》里面教大家整个世界的一些常识,知识,也不是《声律启蒙》里面教大家如何写诗词歌赋……最为重要的,是教会少年儿童“认字”“学字”“练字”。
如果不认识字,如果写不了字,要《十万为什么》做什么,要《声律启蒙》又有何用?
一众学子家长不是笨蛋,他们为了对小孩子的教育可是下了不知道有多少功夫。但是之前的教育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加上自己的家庭教育,因为不得其法,也不知道怎么教,所以一直以来进展缓慢。而如今,当知道《百家姓》不仅仅只是教少年儿童华夏的姓氏,他还有另外的一个作用“认字”之时,一众家长的热情却是瞬间爆发了出来。
“嘿嘿,乖儿子,看老爸给你带来了一部什么样的神书。”
“百家姓,来来来,儿子,我们来看看这个赵字怎么写。”
“丫头,跟我读: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
PS:感谢“跃马天山”打赏一个盟主,祝老先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五章:姓氏起源()
百家姓的一大功效,识字,可谓是让此前的质疑完全消失。
启蒙启蒙,最重要的启蒙,不是识字又是什么?
千万种学问,如果在不认识字的情况之下,也是白搭。
虽然也有一些人不识字也能掌握很多的知识,也能知晓很多的道理。但是,如果真的是一字不识,所掌握的知识,所掌握的道理当真是十分有限。而且,不识字又掌握了很多知识,不识字又知道无数大道理的又有几人?
文化的传承是靠文字来传承的。
文学的传播同样是靠文字来传播的。
若是有一套全新认字的方法,那么,这套方法必然会受无数人等的重视。
仅仅只是过了一两天,很快,此前一众学子的家长便传来了喜讯。
“大喜呀,大喜。我儿子竟然在短短几天之内,认识了100个汉字。”
这位学子的家长无比的激动。他的儿子读小学三年级,小学三年级虽然已经认识了一些字,但是,小学3年级还处于认字的过程当中。不过,国内的语文教育在对小学生认字的训练,一般用一篇课文范本来教育学子。比如这一篇课本里面出现了新字,便会让学子记下,并且默写。
这种方法虽然循序渐进,但效率却并不高。
今天学的字与明天学的字,完全没有联系,也不好记。
往往有的时候一年下来,小学生也只是认识了一两百个字。
可没想到,在这位家长试着在教自己儿子百家姓时,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他的儿子竟然在短短一两天之内,掌握了100个汉字。
这种认字的效率简直恐怖。
而当这位家长将这一个喜讯分享出来之时,百家姓再一次刺激了无数的家长。
“强烈建议教育部将百家姓放到教科书内。”
“对,百家姓这部启蒙作品简直太恐怖了,比之现在学校的语文教育强了100倍不止。”
“不行了,你们不教的话,我们自己来教。”
对于学生的教育,恐怕最急的不是学校,而是家长。很多时候学校将知识教给了学子,一众家长仍是不太放心,会不时检查子女的学习情况。而此时看到了一部百家姓的出现,一众家长再也不淡定了,纷纷亲自上阵,将百家姓教给自己的子女。
你还别说。虽然这一些家长不是教育系统出身,虽然这一些家长的学历也并不算高。但是,百家姓就是这样的神奇。哪怕不需要怎么教,只需要带着子女一起读,一起背,一起写。一天读个几十遍下来,瞬间,那一些完全陌生的字词便在背,读,写当中完全掌握。
如此几翻之下,百家姓的恐怖之处也越来越被大众所知。
而到了现在,一众家长回过头来才算是知道。
百家姓哪里是不如声律启蒙呀。
百家姓的功能,百家姓的启蒙作用,绝对是10倍于声律启蒙呀。
甚至,这时候连一些汉语言的专家都跑了过来,进行研究了百家姓。
一翻研究,他们得出了结论。
百家姓虽然是几百个完全陌生并且不相干的汉字,但是他们却通过有序的组合,又巧妙的运用押韵手法,让一众学子在初开始接触这一些字的时候,便觉得很容易掌握。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学子在多读了几遍百家姓就已掌握100多个汉字的原因。
为此,一众专家也呼吁语文教育不应该生搬硬套,应该学习百家姓这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光是例出一系列陌生的字词给学子,而应该用科学的方法,让学子即能学习到知识,又能轻松掌握字词,从而达到快速高效认字。
不过,有关于百家姓功效并没有结束。在人们发现百家姓对于认字有着绝对的帮助之余,一众聪明的家长还发现了百家姓的另一个作用。
这个作用便是锻炼记忆力。
什么,你说百家姓怎么会有锻炼记忆力的功能?
他不就是一篇启蒙作品嘛,哪里有什么锻炼记忆力的功能?
为什么没有?
我们来分析一下整篇百家姓吧。
百家姓的开篇是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样开始的。
当然,后面也是一样。
也就是说,百家姓里面500多个姓都是这样通过一个有序的排列,将全华夏所有的姓氏排在了一块。正常来说,一般哪怕是读过百家姓的人,也不可能将百家姓背诵出来。哪怕有不少家长,不少学子曾经试着去背诵,甚至是下了苦功夫去背诵,但也不一定能完全的背诵出来。最多,人们只能背诵一百来个姓,或者最多二百来个姓。后面的三百多姓,四百多姓,五百多姓,根本就无能为力。
因为这一些姓虽然有押韵,但排序的位数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他就像圆周率一样,虽然之前的3。1415926很好背,但后面的535897,再后面的932384……那就不是那么好背了。可以说,越是往后,越是涉及到的数字越多,那就越是难背。
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训练自己的记忆力,就此前去背诵圆周率。
而且,越是能背圆周率的位数越多,越是会被别人惊叹有才。
但现在,人们发现了一个比之背圆周率更好的办法。
背圆周率有什么用呢?
他只是一个数字,你背得再长也没用。
还不如背百家姓呢?
百家姓背熟之后不但同样能达到训练记忆力的效果,而且还能记住全国所有人的姓氏。
这比之单纯的背圆周率有趣多了。
一瞬间,当有人公布百家姓可以锻炼记忆力之时,一众家长又是一个激动。当天就拿着百家姓给自己的子女布置了一个任务,儿呀,百家姓你只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