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姥姥你们还有这么窘迫的时候啊,我一直以为你们几个当时组成的小队可以算得上是天下无敌呢。”我说。
“什么天下无敌,跟那些胆大的人比起来,根本就不值一提。我们几个也就是在进了古墓之后,才会有精神,其余的时候,也都不过如此。”姥姥这样说,但是据我所知他们几个可没有这么普通,姥姥这样说真的是太谦虚了。
“那后来呢?你们得救了是从山里跑出去的么?”我问。
“并不是,这山当时还根本没有开发呢,山上也没有什么路,我们是乱撞进去的,很快就迷了路,后来还是遇到了有缘人,才得了救。”姥姥说。
“有缘人是谁呀?”我刨根问底。
“一会儿你就知道了,休息的差不多了吧,走吧,咱们继续。”姥姥说着站了起来,又开始沿着山路,向上攀登。我抬头看了看那条石阶,蜿蜒向上,都看不到尽头,治好叹了口气,跟在姥姥身后继续爬了起来。
沿途的风景此时对我也没有了什么吸引力,恨不得赶紧爬到山顶,我看了看蓟子洋,他根本就没有走,两腿悬空的飘忽忽的就跟了上来,真是气人,作为我的鬼傀,就不能在主人有难的时候,有难同当么?他倒好,乐得自在。我看他一路过来,神色淡然,显然他并不排斥这个地方。终于老远的看到前面有一座建筑,看上去像是一座寺庙,想到一路上不断的有人自称是香客,便也能够理解了,姥姥看到庙门反而挺高兴的,脚步竟然还变的轻快了起来,我跟在后面呼哧带喘的,在四处找寻,早就不见了蓟子洋的影子,这家伙竟然已经飘到了我们前面去了。
“丫头,争点气,就要到了。”姥姥说。
“嗯。”我闷哼了一声算是答应,然后就是只管闷头走路,也不知道又爬了多少级台阶,终于算是熬到了头,脚下的台阶变得平缓,两级台阶之间隔着几步那么远,等到台阶终于没有了,我们站在一处平台上。平台上有不少的游客正在三五成群的拍照留念,姥姥走到了一边,开始一处旅游概况的介绍,我也跟着凑了上去。
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了一跳,从刚才的鹦哥山咀到这个寺庙的山门前,竟然有47公里的石级古道,难怪我攀爬的无欲无求的。姥姥看完了旅游介绍,似乎松了一口气,竟然不紧不慢的围着平台开始踱步,变换着各种角度,欣赏起来了风景。我在看蓟子洋,他正靠在不远处的一个石狮子旁边悠哉的吃着棒棒糖,这个甜食不离口的吃货,我心说。也顾不上形象了,我找了一处没人的空地,席地而坐,浑身酸痛的要命,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吧,姥姥终于看完了风景,走了过来。
“走吧,咱们这就到了,这里就是我们修行闭关的地方。”姥姥引着我往前走,又上了几级小台阶,一处庙门就出现在了眼前,我抬头去看,只见匾额上写着三个大字。
“灵山寺。”。
。。。
第301章 灵山寺()
第301章 灵山寺
这灵山寺,是这一带远近闻名的寺庙,再加上灵山风景区的旅游效应,往来的香客络绎不绝。寺庙的大门后期经过了翻新,现在使用的是清一色的琉璃瓦,看上去恢弘大气。一走进寺院的大门,随处都能看见神态肃静,虔诚焚香的香客,袅袅燃起的香火,让整个灵山又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姥姥也捐了香火,走进大殿上香去了,实际上我们隗家不太相信这些,能够看到鬼神,自然也就不太容易建立什么宗教信仰,不过姥姥说,毕竟到了人家的地界,还是恭敬一些的好。蓟子洋早就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我闲来无事百无聊赖,干脆开始这座寺庙的历史和简介好了。
灵山寺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主体的大殿叫做大雄宝殿,宏大庄严,分为前殿和后殿。前殿供奉的是释迦摩尼,两边是十八罗汉,在这里也不用详细介绍了。主要的是后殿,后殿供奉的是灵山寺的开山祖师悟真和尚杨学信的木刻雕像。
说到这个杨学信,倒是值得一提,这位可真称得上是一位奇人。他出身书香门第,父亲原本是雍正朝的阁老,乾隆三年还被恩赐了翰林。他从小就诵读儒家的典籍,十六岁成家,十七岁妻故,十八岁入川求道。后来经过了一处名叫“仙人洞”的地方,皈依佛门,法号悟真。后来他游历四方,经过灵山的时候,被灵山的奇峰异景打动,于是建寺于此。嘉庆年间,在寺中圆寂,终年五十六岁。圆寂七日之后,他的弟子看到他的肉身,依然是满面笑容,宛然如生,于是将他的肉身移至佛堂。长期供奉,这也是灵山寺远近闻名的因素之一。该金身存世一百六十多年,直到文革期间被红卫兵焚毁,如今成了一大缺憾。
我原本在寺庙的院子里闲逛。姥姥忽然叫我进去,让我给前后殿的佛像也都上柱香,不得已,我也学着电视剧里那些善男信女的样子,拜了拜恭恭敬敬的上了香。我看那后殿之中除了佛像还有一座韦陀护法的神像。倒是有点奇怪。
说到这个韦陀,也不得不多说两句。佛祖坐下的菩萨众多,很难说清楚各自都是干什么的,但是这个韦陀菩萨却是有一个经久不变的固定职业,就是护法。很多的寺庙里都能够见到韦陀菩萨,他通常位于佛像的身后,头戴凤翅兜鍪盔,脚穿乌云皂履,身披黄锁子甲,表情严肃恭谨。据说。释迦佛祖入涅时,曾有邪神将佛祖的遗骨抢走,幸好韦陀及时赶到,奋力夺回。因此佛教就将他作为驱除邪魔保护佛法的天神。
不过这灵山寺中的韦陀竟然是坐着的,实在有些蹊跷。
“姥姥,寺庙我也去了几座,看见的韦陀都是站着的,怎么这个韦陀竟然是坐着的,这么奇怪。”我问。
还没等姥姥回答,旁边的一个很小的小和尚竟然开了口。“施主有所不知,这全天下的韦陀都是站着的,只有我们这灵山寺里的韦陀是坐着的。韦陀菩萨站着护法,是为了防范邪神。可是我们这灵山寺,集天地灵气,清静得很那里会有什么邪神,所以也就不需要韦陀菩萨那样虎视眈眈的站着护法了。何况韦陀菩萨站着辛苦,还是坐下来清修打坐的好。”那小和尚虽然年纪小,说起话来倒是口齿伶俐。长的也是虎头虎脑的乖巧可人。
“这位小师傅,今年多大了?”姥姥慈爱的问。
“八岁。”那小和尚说。
“看你小小年纪竟然已经剃度,你可有法号?”姥姥问。
“我叫悟善。”那小和尚伶俐的说。
“悟善?这开山祖师法号悟真,怎么你竟然和他一个辈分么?”我问。
“嗯,没错,因为我刚好和悟真师祖是一天的生辰,所以主持就亲自准许我,沿用悟字辈,这全寺上下就只有我是这样。”小和尚。
“我是来这里上香的,除此之外还有事相托,之前已经与主持联系过,不知道他现在有没有空,见上一面?”姥姥问。
“真是不巧,我师傅现在正在闭关,我不过他之前交代我了,两位施主贵姓?”小和尚问。
“姓隗,耳,鬼,隗。”姥姥说。
“那就是了,师傅说两位施主也是来清修闭关的,已经帮你们安排好了,让我带领两位前去。”小和尚说着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然后欢快的走在我们前面。我们跟在小和尚后面,从灵山寺的大殿穿了过去。这灵山寺以正殿的天井为中心,两侧有许多的房舍堂廊,纵横相连,浑然一体,要不是有小和尚带路,真的会迷路。
那小和尚脚步飞快,步伐轻盈,显然是个练武之人,只见他带着我和姥姥来带后面的一处厢房门前,停了下来。
“两位,这两间就是为你们准备的客房,两位可以在这里休息,参禅,清修。”小和尚说。我随手推开门看了看,房间很干净,朝着东向,按照紫气东来的说法,这里是一处清修的好地方。
“清修的地方并没有什么大的所谓,主要是另一处。”姥姥说,怎么难道还有别的场所?我心生疑惑。
“你们跟我来。”小和尚说着又往前走,他走到了整个寺庙的一处角落,那里竟然还有一个小门,因为藏在回廊的后面,又被柱子挡住,还真是不容易发现。小和尚推开小门,一道向下的石阶出现在面前,现在最怕的就是什么石阶了,这一天没干别的净是上上下下了。
我们沿着石阶一路向下,石阶通向的地方看上去像是一个山谷,不过七拐八拐的,竟然走到了山中,好在石阶和平缓的石子路参半,走起来倒是并不费劲,我们又拐过一个弯,面前的的风景忽然豁然开朗。
我们面前是好多的犹如翡翠一样的湖泊,成片相连,一共有三片。
“连三海。”姥姥说。
“施主好见识,这里就是我们灵山寺的奇景,连三海。这里是三个保存完好的冰川冰斗地貌,构成了三处冰川湖泊群,我们平日里是不对外开放的,你们的闭关场所,就在前面。”小和尚介绍完,又带着我们往前走,不多一会儿来到了一片开阔地,而我们走的石子路和石阶也就只到这里。我站在开阔地回望连三海,又换了一个角度之后,看到的景象,又不一样了。有一个湖泊,从这个角度看过去,非常的明显,有一道冰川通向湖心,将整个湖面一分为二,老远看去分明就是一副天然的八卦图。
“姥姥,你看,那个湖。”我赶紧让姥姥过来看,一旁的小和尚也笑着凑了过来。
“施主慧眼,那里就是我们所说的太极湖,这湖要是在正月十五天气晴朗的时候,会在下午因为光照的缘故,湖水深浅不一,因为阳光普照,所以有一半泛红,真的像是八卦一样。”小和尚说。
“好神奇。”我感慨说。
“我还是带你们看看你们的闭关场所吧。”小和尚转身往前走,我这才发现,原来开阔地的尽头,那里的一些灌木是人为种植的,灌木后面竟然出现一个石洞,看来这就是姥姥说的另一处了。
我看那石洞也像是人为开凿的一样,洞口并不宽,只能容纳一个人弯腰通过,心中还在犯嘀咕,这么小的一个洞,是用来干什么的。我跟着姥姥还有小和尚弯腰走了进去,进了洞才发现真的是别有洞天,这洞里竟然异常的开阔。
“这个洞没看出来,里面竟然这样的宽敞,就是有座别墅都能塞进去。”我说。
“这里是我们的前辈们无意之中发现的,这里是一处天然的溶洞,但是竟然没有洞口,这一大片是中空的,在建造储物的山洞时,无意发现的。”小和尚说。
“真是一处好地方,让住持费心了。”姥姥客气地说,“今天就先暂且这样吧,明天开始,每天上午跟着我清修,下午就来这里,我自有安排。”姥姥神神秘秘的说。
时间不早,我们准备回寺里了,回去的半路遇见了几个寺庙里出来的僧侣,虽然现在寺庙的设施也很完备,但是寺里还是会安排僧侣们轮流下山打水,以此来磨练他们的意志。
“悟善师兄好。”那些下山打水的僧侣纷纷和小和尚打招呼。
“没看出来,你小小年纪,竟然已经是师兄了。”我说。
“这有什么稀奇,我们寺里,是按照入门的年限论辈分的,所以我才是师兄嘛。”到底是个小孩子,说这话的时候一脸骄傲的样子。
“八岁,那你是什么时候入寺的?”姥姥问。
“我从出生就待在寺里了,我是个孤儿,是师傅把我捡回来的。”那小和尚说。
姥姥忽然沉默了,感觉自己说错了话,气氛变得尴尬。
“不过,不碍事儿的,师傅对我很好,我很知足。”小和尚懂事的说。
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寺庙,虽然寺里只吃素斋,但是中午时候,还是飘出了食物的香气,我这个时候才感觉到饥肠辘辘,忍不住揉了揉肚子。来到饭堂,我正要去盛斋饭,姥姥却把一个木刻的盘子放在我面前。
“这是你的。”姥姥说。
这里的餐具清一色都是木制的,我看了看面前的木盘,“什么,就吃这个?”(。)
第302章 清修的开始()
第302章清修的开始
我看着面前的木盘子,里面的只有寥寥的几片生菜叶子,和几颗圣女果,就是在我减肥的时候也没吃的那么少过。
“怎么,你没有收到我给你发的邮件,我给你更改了你最近一个月的食谱。”姥姥轻描淡写的说。我心说,姥姥这明明就是先斩后奏,而且手机电脑平板都没收,一样也没有带过来,让我怎么收邮件啊。看着我阴沉着脸姥姥反倒还不愿意起来。
“你可不要浪费啊,这些都是人家寺庙自己的菜地种植的,可都是绿色的有机蔬菜,你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清心,好好的在这里清修,一个月之后……”
“什么?一个月?姥姥,你不是说半个月么,怎么又变成一个月了?”我问。
“计划没有变化快,既来之则安之吧。”姥姥说完自己也去打了素斋,我看到有小葱拌豆腐,玉米粥,拌黄瓜,还有南瓜汤,可是我,就只有生菜叶子和圣女果,一点味道没有不说,这个量也实在是太少了,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我幽怨的看了姥姥一眼,敢怒不敢言,之后默默的吃我的生菜。
第一天就这样结束了,下午系统的参观了一圈寺庙,还有周边的一些有名的风景区,悟善非常耐心的作为向导给我们讲解,或许是因为这孩子从小生长在寺庙里,所以行事作风跟别人有所不同,说话谈吐也不像是普通的小孩子。晚饭果然我还是生菜叶子和圣女果。不过这次姥姥大发慈悲,赏了我一碗南瓜汤,这南瓜汤不见油星,就只是南瓜煮水,但是没想到味道竟然还很不错,喝起来有一种纯天然的鲜美。
晚上躺在房间里,没有电脑,没有手机,也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没有霓虹灯。窗户外面全漆黑一片。但是空气中却有难得的大自然的清新的味道。坐在窗户前。那里摆放着一张桌子,拿出从家里带出来的字帖,开始练字。我小的时候也曾经练习过一段时间的书法,后来就慢慢搁置了。我的字写的并不算难看。现在终于有时间和机会。好好的练练字。房间里一片静谧,我的心也是,前所未有的安静。
“今天的表现还不错。你少有这样安静的时候。”冷漠的声音在身后响起,不用看也知道是蓟子洋。
“你怎么在这儿?”我问。
“不是你让我跟着你来的么?”蓟子洋说。
“我的意思是,你来我房间干什么?”我问。
“没事无聊,过来转转而已,好了,你继续练字我不打扰了。”蓟子洋说着飘了出去,不过他这一来一走,就把我原本安静平静以及寂静的心,全都打破了,整个人都开始惶恐,莫名其妙的惶恐。字是练不下去了,所幸站起来开始练习自由搏击,把所有的基本动作都打了一遍,出了一身的汗,欣慰的是,这厢房竟然会配备洗浴设施,可能也是考虑到会有女士的宾客吧,简单的冲了澡,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就睡了,果然运动才是最好的助眠方式。
这一夜无梦,也算是休息的不错,可是天还没有亮,我的房门就被敲得震天响,我看了看手表,现在才早上五点,我是没有睡懒觉的习惯,每天六点就准时起床,但是五点这个时间段,明显违反了我的生物钟。我迷迷蒙蒙的起床,打开门,看见姥姥站在门口,已经穿戴整齐。
“就知道睡懒觉,起来了,起来了,我已经给你安排了晨间的锻炼,赶紧起来吧。”姥姥说着也不管我是不是已经睡醒,拉着我就往外面走,也不管我还穿着睡衣。
早晨还是有点微凉,天也还没有完全大亮,姥姥带着我来到了寺庙的后面,那里昨天也曾参观过,是一片空地,僧侣们早上在那里上晨操,我看到所有的僧侣已经整齐站好,我们的悟善站在最前面,面朝着所有的僧侣,正在训话,那派头,一点也不输给高层的领导干部。
姥姥站在原地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竟然开始发呆,我趁着这个档口,赶紧奔回房间,换了一身运动装,草草的洗了一把脸,然后又折返了回来。
姥姥看了看我,哼了一声,也不知道是赞赏还是不高兴,我也管不了那么多,站在姥姥身后,等待下一步的指示。这个时候悟善已经训话完毕,僧侣们各自散开,开始了一天的晨练,这个寺庙里面武僧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打拳,大多数的僧侣都在围着空场跑圈,悟善走了过来,对我说。
“女施主,跟我来吧,我带你去看你的晨练项目。”悟善带着我穿过空地,来到了一间禅房,因为很多禅房都是僧侣的居所,所以昨天并没有一一参观,今天来的这间禅房,位于空地边上,那里有一小排禅房,这一间在最边上。我们来到房间门口,但是并没有进去,而是停在了门口。禅房的门口放着一口大缸,不对说大缸并不确切,那是一种鱼缸,古色古香的扩口瓷质鱼缸,不过看样子应该是现代的仿制品,上不得台面。
“就是这个。”悟善指了指那个鱼缸说。
我正想在这禅房门口的廊下放置的鱼缸,不知道是养了什么鱼,探头去看,才发现根本就不是什么名贵的鱼,里面竟然养的全都是孔雀鱼,一条条在鱼缸中游弋,倒是很有生气。
“这又是什么名堂?”我不解的问。
“这一缸孔雀鱼,是我养的,不过我从来不去管它,原本里面只有四条,两公两母,我每天给他们喂食。孔雀鱼繁殖的很快,过不多久就产下了很多的小鱼,可是孔雀也是最愚蠢的鱼类,因为他会把刚刚生下来的小鱼吃掉。正常人家养这种孔雀鱼,到了繁殖的时候,没有不用心看着的,只等母的把小鱼生下来,就赶紧捞出来,单独养大,才敢放回到大鱼一起。我偏没有这样,任由那些大鱼吃掉小鱼,这鱼缸也是一方世界,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如果逃不掉大鱼的追捕,也就没有资格活着了。第一批生出来的小鱼,已经死光了,很快母的又生了小鱼,因为有两条母的,所以繁殖的速度更快了,慢慢的四条大鱼开始来不及吃掉自己的小鱼,一些侥幸活下来的小鱼,慢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