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英雌-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隐匿在长安收集情报的突厥探子们,早已把明昭公主调查了好几回。

    他们都说李明真才智超群,武艺惊人,既能写诗作曲,又博古通今,晓兵政之事,堪称才华冠绝天下的奇女子。

    可是,这些精明的探子们,却全然漏掉了一条最重要、最关键的信息——那就是这位唐皇李渊的义女,竟然还会带兵打仗!

    有鉴于此,步利设不禁又怒又惧,再猛地想到李曜刚才骇人的连射功夫,赶紧一拨马头,在上百名卫士的簇拥下,退回到五百步开外,这才放开嗓子说道:“虽然我不明白一位尊贵的公主为何不好好呆在唐都享受繁华生活,而是来到这个荒凉贫瘠的地方,但公主既然敢出手伤害我的子民,想必不知道近来两国之间的事态发展吧?”

    李曜昂首挺胸,冷傲地道:“不知道又怎样?无论你说什么,我都不会相信一匹野狼的话。”

    其实李曜知道唐朝和突厥的这场议和,十之八九是秦王李世民一人的功劳。

    就在柴绍击破欲谷设之后没多久,李世民和李元吉与颉利可汗率领的大军在豳州不期而遇。

    当时秋雨绵绵不止,严重地影响了唐军的粮草运输和将士们的状态。

    颉利可汗突然率领一万多名汗国精锐“附离”向唐军发起挑战,李元吉认为不可轻出,而李世民决心迎战,于是就凭他惊人的胆量和智商在阵前利用颉利生性多疑的特点,以及对方和侄儿突利之间长久以来的矛盾,玩了一手好间计,让突利拒绝出战唐军,颉利失去副手的帮助,没有必胜的把握,这才遣使请和。

    李曜的态度很不友好,可步利设的关注点似乎不在于此,尽管李曜裹着一身甲胄,他的两只眼睛依旧不停地打量着关墙上的倩影,便听他笑道:“狼?在我们突厥人的心目中,狼是保护神,也是我们的祖先,只有草原上的优秀儿郎才能被称为狼,所以我其实应该感谢公主对我的赞誉,此外……”

    红谷关的出入口早已被守关唐军用石头堵死,而那道关墙高达五丈有余,步利设可不相信李曜敢跳下来,并且他身边还有大军卫护安全,所以这会儿自感胆气极壮,言语也渐渐轻佻起来:“请恕我大胆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公主的美丽简直像是受到了长生天的祝福,我第一眼看到公主就不可自拔了!”

第259章 大箭() 
随着步利设的话音落下,突厥军中起哄声、口哨声大作,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

    李曜唇角勾起一抹带着微愠的弧度,双眸冷冷地看着关隘外的场景,右手负于背后,不着痕迹地打了个手势,祁黛双一见,立即心领神会,轻声将刺史府侍卫队正姚万德唤到身边,附耳低语了一番。

    姚万德听罢,低头一抱拳,转身而去。

    只一会儿的工夫,五个被麻布包裹的大物件被一群昂藏大汉连扛带抬地摆到关城上,随即便一扯麻布,赫然现出五具“绞车弩”来。

    在姚万德的指挥下,他们分成十数人一组,纷纷将车弩推至垛孔前,然后合力扳动绞盘,待到拉开的弩弦挂上弩钩,再各自在车弩矢道搁上一枝铁翎巨箭,并将箭头对准了步利设所在的位置。

    李曜的五石弓能射三百多步,在古代强弓里堪称逆天的存在,但与重型大弩相比,真不算什么。

    隋唐时期的车弩大多能射数百米,到了宋代,著名的三弓床弩最大射程甚至可以超过一千米,宋初名将潘美凭此杀器一举击溃了南汉的战象甲兵,而在三十年后的宋辽澶州之役,辽国名将萧挞凛被宋军远距离发射的弩箭击中额头而不治身亡,迫使辽国与宋朝签下“檀渊之盟”,从而造就出一个经济繁荣又文风鼎盛的承平时代。

    当然,若论对交战双方国家的影响力,步利设无法与萧挞凛相提并论,李曜和祁黛双用大弩射击步利设,显然也不是为了签和平条约。

    她俩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引发狼山部的彻底衰败。

    因为,拥有“设”的突厥贵族,有着自己的廷帐和辖地,相当于中原一诸侯。

    而根据李曜的调查,步利设的长子现在才十四岁。

    若是步利设死了,按照突厥汗国官职父死子弟继的规矩,让这个半大少年做了狼山部的首领,就算李曜不亲自出马,单凭焉支虎的头脑和本事,都能任意将其搓圆捏扁。

    退一步说,若是步利设侥幸不死,只是受了重伤,结果也不能算差,只要步利设再养个一年半载的伤,李曜和祁黛双二人同样也能轻松实现她们的计划。

    而那厢里,浑然不觉危险即将到来的步利设正展开双臂,示意部众安静,提起声音继续施展他的求爱本领:“曾几何时,我以为中原女子都比草原上的娇花还柔弱,然而今时今日,我才发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公主仿佛是乌弥的化身,不仅高贵美丽,还有令我折服的智慧和勇气!

    此时此刻,我的双眼已经离不开公主的身影,你站在那里,仿佛一盏明灯照进了我的胸怀,我的心已为公主而跳动,我的灵魂已为公主而沉醉……虽然现在我已不再年轻,但比草原上绝大多数的小伙子们都更加强壮康健,用你们中原人的话说,绝对是龙精虎猛!

    我相信,如果我与公主结合,一定会生下最出色的儿女。

    更何况,我们两国的战争,已经给彼此的子民带来了太多的苦难,只要公主肯答应嫁给我,我一定会劝说可汗与大唐永互不侵犯,世代交好,永结和平,并以最具诚意的聘礼,亲赴唐都长安迎娶公主,不知公主是否愿意陪我策马高岗,俯瞰大草原的壮丽风光吗?”

    步利设终于讲完了,关隘内外一片沉寂,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李曜的回应。

    过了片刻,祁黛双悄悄走到李曜脚边,小声道:“一切就绪。”

    李曜点了点头,看在步利设和他的部众眼里,只道是明昭公主答应了,顿时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伴骑在大纛旁的步利设长子阿史那安屯,甚至露出了欣喜若狂的神色。

    毕竟,以突厥人的习俗,只要彼此没有血缘关系,儿子就可以续娶老子的女人。

    如明昭公主这样女神般的美人儿,让一个年少慕艾的草原小子将来如何顶得住?

    然而恰在此时,李曜蓦地一挥手:“放!”

    五名躲在墙垛内的操弩手齐齐砍断绞绳,随着剧烈的颤响,状如标枪的箭矢激射而出,挟着势不可挡的威力,直冲步利设飞去。

    变故来得太快太突然,几名突厥骑士根本没有做出反应,便被弩箭贯穿了身体,即使是对危险更为敏感的步利设,也只来得及发出一声惊呼,整个人就从马鞍上倒飞了出去,然后猛地撞倒了后面的大纛。

    眼见步利设坠马落地,卫士们立刻一拥而上,纷纷面朝红谷关,用他们的身体组成一道人墙,把步利设挡在了身后。

    “阿塔!”

    在一片混乱之中,惊魂未定的阿史那安屯大叫了一声,立刻扑到步利设的身上,伸手探了探鼻息。

    他的老爹没有死,只是左肩插着一杆婴儿拳头般粗的箭杆,看着教人触目心惊。

    步利设艰难地看了儿子一眼,便吐了口鲜血,昏死过去。

    待到卫士们七手八脚地将步利设抬到了距离关隘更远的地方,阿史那安屯“铿”地一声拔出长刀,刀锋直指犹自手搭凉棚朝他们遥望的李曜,嘶声裂肺地咆哮道:“攻城,全都给我马上攻城!我要亲手扒光那女人的衣服!亲手剥了她的皮!”

    无奈声音稚气未脱,结果他这一嗓子,完全没有得到他人的响应。

    几名士兵匆匆把大纛重新立起来之后,整支军队便簇拥着心不甘情不愿的阿史那安屯,潮水般地退回了大营。

    李曜一跳下墙垛,祁黛双立刻上前问道:“你眼力好,可看清那符利死活了么?”

    李曜指着自己的肩头,说道:“我们射中了一箭,只可惜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我看得很清楚,没有直接命中要害,其生死一时难以论断。”

    祁黛双兴高采烈地抚掌笑道:“无妨无妨,那符利吃了这般一记大箭,就算没死,人估计也废啦!”

    “嗯。”

    李曜点了点头:“这倒也是。”

    她说着,再次望向远方那片连绵的白色营帐,一对眸子渐渐眯起,瞳孔中似有冷芒闪烁……

第260章 胆气凌云() 
一晃儿,三天过去了。

    驻留在红谷关的李曜和祁黛双等人,终于得到了来自突厥军营里的准确信息。

    步利设冲着李曜说自己身体强壮,倒真没有吹牛。

    肩头被车弩大箭射出一道宽达两寸且直透肩骨的大洞,还因伤口炎症,持续发了近三天的烧,他竟然也能脱离生命危险,其生命力之顽强,直教红谷关众将士忍不住扼腕叹息。

    不过,对于李曜、祁黛双来说,也有利好的消息。

    步利设暂时还没有恢复意识,按照突厥的制度,若无他的号令,狼山部大军肯定不敢自作主张,贸然采取行动。

    时间就是生命。

    李曜和祁黛双不再耽搁,立即集结各自的人马,直接奔赴甘州,只一天工夫,便抵达了张掖城下。

    甘州都督安兴贵得人通报,赶忙领着几名幕僚迎出城外,作揖道:“臣等不知明昭公主驾到,有失远迎,还望见谅。”

    李曜拱手还礼道:“大将军客气。”

    安红玉翻身下马,脆生生地叫道:“红玉拜见叔父。”

    安兴贵一面捋髯打量她,一面微笑着道:“一年多未见,没想到你这孩儿竟生得更美貌了,看来长安城的确养人啊。”

    安红玉脸蛋一红:“让叔父见笑了。”

    待得双方俱都见礼完毕,李曜把皇帝手谕递到安兴贵手里,等安兴贵与幕僚们传阅一遍之后,便开口问道:“不知大将军对此有无疑问?”

    安兴贵双手捧还谕书,旋即扫了一眼李曜身后形形色色的人马,疑惑地问道:“贵主这是带了几路兵马?”

    李曜应道:“随我而来的有秦王府、齐王府、右骁卫府的将士,以及祁刺史带领的焉支军,统共接近五千余人。”

    安兴贵沉吟片刻,道:“贵主也晓得,臣负责甘州境内的防务,须得同时提防突厥和吐谷浑的进犯,兵力其实很紧缺……”

    他顿了顿,才接着道:“要不然这样吧,五千人马的粮草器械,数目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若只给你们提供三个月的给养,我们甘州这儿倒还承受得起,不知贵主意下如何?”

    李曜道:“既然如此,我也不强人所难,大将军只需为我们多多准备粮草和箭矢即可。”

    “这没问题。”

    安兴贵好奇地问道:“那么……贵主所去之地,可否说与臣一听呢?”

    “当然可以。”

    李曜点点头,便把自己一行出境的计划和目的有所保留地说了一番。

    安兴贵不愧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物,听罢只是微微一怔,便大笑着赞道:“出塞游击突厥,扰其生产,夺其牧场,贵主和祁刺史不愧为巾帼英豪,当真是胆气凌云啊!”

    商量好相关事宜,安兴贵见天色已晚,将李曜一行人马迎入城中歇脚,为尽地主之谊,他又非常阔绰地大摆宴席,好好犒劳了将士们一番。

    因为张掖河时值丰水期,天刚微明时分,精神饱满的李曜一行人马,便在几个领路人的带领下,紧随河中顺流而下的运粮船只,沿着河畔策马驰行。

    不同于滚滚东流的黄河与长江,这张掖河发源于祁连山,先由南向北,再由东向西,最后由西转北流入居延海,曲曲折折不说,途间还要经过一大片砾漠,所以行至一半路程,李曜等人不得不绕开一处遍布流沙的危险区域,再转回河岸时,反倒落后了运粮船队大半日的路程。

    最后,李曜一行历尽艰辛,跋涉了整整十天,才终于来到了位于居延海附近的戍堡。

    而先行抵达的运粮船队,此刻业已卸完物资,李曜便领着祁黛双、安红玉等人过去清点,结果恰好撞见了安红玉的父亲,肃州刺史安修仁。

    原来安修仁正在此地巡视防务,他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女儿,仔细打量了安红玉这一身戎装,再扫了眼在场的李曜、兰韶英、张玄妙、祁黛双四女,见她们个个顶盔贯甲,皆是如此打扮,不禁吃了一惊,急步上前问道:“红玉,你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安红玉忙解释道:“儿随贵主而来。”

    安修仁顿时想起李曜的身份早已不是昔日那个自称出来云游的女冠,而是当今皇帝钦封的明昭公主,赶紧向李曜长长一揖:“臣安修仁参见贵主。”

    “安刺史免礼。”

    李曜举手虚扶,望了一眼四周,连声问道:“这居延海周边有几处戍堡?驻军有多少?”

    安修仁犹疑了一下,答道:“不瞒贵主,只此一处,因为地方太偏僻,平常只有一百名过来上番的士卒,现在为了防范北狄犯边,臣亲自从南面的福禄县调来两营千五人马,正准备带领他们去扼守峡山口。”

    李曜蹙起眉头,问道:“如此说来,突厥人在峡山口附近很活跃咯?”

    “是的。”

    安修仁点了点头,不等李曜问起,便主动道出了原委。

    其实,安修仁口中的北狄,正是李曜打算领着祁黛双去收服的沙漠小部落。

    因为实力过于弱小,居住环境最为恶劣,草原上的历代统治者都不会带这些部落出征,只要求他们按时缴纳税赋。

    本来,这些来自沙漠的牧民和戍边的中原官兵关系向来融洽,不管中原王朝和草原汗国是战还是和,双方经常在峡山口进行互惠互利,以物易物的买卖。

    可是颉利可汗上台之后,突厥穷兵黩武,年年都在打仗,颉利为了弥补因战争而造成的巨大消耗,不顾实际情况,向各个部落横征暴敛,以致于这些部落无不怨声载道。

    不过好在他们存在感极低,可以偷偷摸摸做点违法走私的营生,勉强能够苟活下来。

    但不幸的是,今年他们的牲畜遭遇了一场严重的疫病,这养家糊口的买卖,显然是做不成了。

    那他们为了不被活活饿死冷死,为了避免未缴足税赋而受到严酷的处罚,又该怎么办呢?

    办法当然有,那就是一个字——抢!

    于是乎,当戍边的唐军官兵拿着家乡的特产前去交易时,往日里淳朴而和善的牧民突然向他们举起了长刀,射出了利箭……

    待安修仁说罢,李曜与祁黛双对视一眼,眸中都露出了笑意,便听李曜微笑道:“实不相瞒,我们此行便是专程过来收服他们,草原上以强者为尊,这些沙漠牧民都是欺软怕硬的人,你在峡山口驻兵不如攻出去,狠狠揍他们一顿,我敢保证他们一定会变得老实至极。”

第261章 据点() 
秋来九月中,正逢长安金菊盛开的时节,居延海东南面的大漠里,则是另一番天壤之别的景象。

    朔风劲吹,黄沙漫漫,天地浑沌,烈日无光。

    在一处位于沙山之间的大湖岸边,一片鳞次栉比的白色毡帐在大风中不停摇颤,仿佛随时都会飞上灰暗的天空。

    好在沙漠里的风暴总是来得猛,去得也急,天空很快又呈现出了明朗之色,牧民们陆续走出躲避风沙侵袭的毡帐,驱赶羊群,撒网捕鱼,打扫沙尘,修补牲圈,各司其职,纷纷开始干起活儿,一个个若无其事的模样,显然对沙漠的天气早已习以为常。

    他们正辛勤地忙碌着,远方突然传来震慑人心的隆隆轰鸣。

    声音有如密集的鼓点,由远及近,变得越来越清晰,沙丘与湖面都开始不停颤动。

    牧民们都感到有些不对劲,不由停下手中的活计,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

    “我过去看看。”

    一个骑马牧羊的中年汉子朝旁人说了一声,便扬手挥鞭,匆匆驰向一座沙丘。

    可他才跑到半坡,丘顶之上,赫然现出一大队人马,俱都脸蒙黑巾,身穿黑色甲胄,看着黑压压的一片,声势极为惊人。

    这汉子骇然失色,下意识地大叫了一声:“快跑!”

    声音刚落,他就被排山倒海般迎面袭来的黑色浪潮给吞没了。

    逃跑,显然是不可能成功的。

    四面八方皆有战马直冲而下,如同一张迅速收拢的巨网,只是一转眼的工夫,生活在这片湖泊周围的男女老少就全部成为了来袭者的俘虏,好在他们非常明智地没有做出抵抗之举,所以整个过程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这是一个依湖而居的小部落,总共只有三十几帐人口,黑甲骑士们先将他们全部驱赶到了一处毡帐前,随即就见一个身材略显纤细的蒙面人,开口用突厥语问道:“你们当中,谁是头领?”

    刚才那个试图探风的汉子,战战兢兢地应道:“是我。”

    这蒙面人又问道:“你叫甚么?”

    牧民头领弯下腰身,姿态卑微地答道:“大人可以叫我忽沐。”

    这蒙面人打量他两眼,点头道:“你们表现得很好,因此我可以带你的部落去另外一个的地方。”

    此言一出,牧民们登时骚动起来,纷纷交头接耳,忽沐急忙摆手示意他们安静,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那个地方在哪里?还请大人明示。”

    蒙面人淡声说道:“苔草湖,可还满意?”

    忽沐连连点头:“满意,绝对满意。”

    苔草湖,即是游牧民族对东居延海的称呼,其周围皆是水草丰美的绿洲和草场,那里的环境与忽沐等人现在的聚居地相比,简直好得不要太多。

    “那好,我现在就派人带你们走,动身吧。”

    蒙面人说着,忽然一挥手,黑甲骑士们便一拥而上,将牧民们一个一个地绑了起来,一时间女人和小孩的哭叫声此起彼伏。

    见此情形,忽沐心中惴惴不安,赶紧问道:“大人,我们就这样离开,不带上家当么?”

    “呵呵。”

    蒙面人笑了笑,说道:“你们已经成了我的牧奴,你们的家当和牲畜,自然也都是我的财产,不过我可以保证,你们在新的家园,肯定会过上更舒适的生活。”

    忽沐闻言心中稍安,没有再问,任由一名黑甲骑士将他绑在马背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