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都是农民出身的工人来说,这个活并不重。

    再然后,余下了十个人继续拔草,其他人则开始进入了真正的施工阶段。

    不过这个过程,还是让众人疑惑不已。

    庞大海作为包工头,自然而然的野要参与进来,只不过他需要负责全局,所以干的活并不多,更多的还是在协调指挥,辅助技术人员来完成工作。

    当然,这个工作太没什么技术含量了,基本不用怎么去指挥,瞎指挥了一会儿之后,庞大海也亲自掂起了铁锹开始干活。

    二十多台车,二十多头牛,二十多个人,一人控制一台车,近五十人在一端,将地上的石灰粉装到车上,然后这些人再将石灰粉拉过来,这边的人,则需要将石灰粉均匀的洒在地上。

    是的,不用去翻地,不用去炒土,不用打夯,直接就开始了撒石灰。

    “大海,这又是哪门子办法?我记得以前不是先平地,在撒石灰,然后在盖上一层熟土,接着在打夯,撒石灰,铺上三层以后彻底把地面打硬了在铺路的吗?现在咋连地都不用平了?”有人发出了疑惑。

    或许他说的有些不对,不是不用平地,而是不用像以前那样费力的去平地。

    遇见地上有明显的坑,还是需要用土去填一下的,要求就是比地面稍微高一些,然后在撒上石灰就可以了,其他的不用管。

    “开始吧!”包大海看着面前的工地,进展很迅速。

    尽管人手并不多,但现在真正需要用到人的地方也并不多,二十多台车,其实要不了半个时辰,就能将石灰萨满两三里以内的地方。

    关于这个,他们在试验场内试过,利用这些设备修建了一条一里长的水泥路,用时七天。

    如果除去中间等待的时间,这条路最多三天就可以修好。

    炒土,打夯这些繁琐的步骤,现在已经彻底的省去了。

    炒土是为了防止地基内有残余的虫卵草籽,利用温度将其杀死,避免这些虫或者草对地基产生损害,打夯则是为了进一步压缩这些不利因素的生长空间,同时也是为了尽可能防止地基下沉。

    但是现在,随着这些设备的到来,这些繁琐的步骤已经彻底的用不上了。

    随着包大海的一声令下,两台压路机开始运转了起来,压路机很宽,大约三米左右,前方是个直径一米半的钢制滚筒,表面被打磨的光滑锃亮的,这个滚筒是空心的。

    但却不要小看空心的,为了确保结构足够牢靠,在内部,更是有十二根手臂粗的钢筋在相互支撑着,单单只是一个滚筒的重量,就达到了四千多斤的重量。

    而蒸汽机,加上水什么的,其重量也一点都不轻,为了拿到更精确的数据,蒋田他们甚至利用了一下曹冲称象的办法去测量这台压路机的重量。

    而得出的结论是,在不携带燃煤的情况下,这台压路机的重量是将近八千斤。

    八千斤,什么概念?他就这么开过去一下,比多少人砸上几百下的效果还好。

    当然了,试验场内还有个更霸道的,前面的滚轮是实心的滚筒,其重量预估至少是一万五斤以上。

    用那个的话,效果会更好。

    但是很遗憾,大唐现在的路况,并不适合用那种太重的,不过技术和方法是有了,等到之后桥梁足够支撑的时候,直接上马就可以了。

    而现在而言,就这种八千多斤的压路机,现在用起来就很方便,效果也很好。

    机械化最大的好处就是解放了大量人的工作压力,让人类开始从体力劳动者,朝着脑力劳动者转换。

    这是个了不得的发明。

    压路机嗡嗡嗡的超前走着,速度很快,比那些牵着牛拉着石灰的牛车还要快,压过去的路,额,好像不是太好?

    不要紧,后面马上跟着第二台就来了,第二台压过之后,情况似乎比第一回好了一些。

    “赶紧干活吧,别一会儿让设备停下来等你们……”工人们下意识的停下了手中的活,然后就是眼神痴呆般的看着那两台压路机愉快的奔跑着。

    一里多的距离,其实也就是七八百米左右,对于压路机来说,就算速度刚开始的时候不能开到最快,但是单程一趟的话,也就是要不了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了。

    而按照这个宽度,一台压路机大约需要四次,也就是两个来回可以压上一遍,算上各种各样被浪费掉的时间,半个时辰的功夫,一台压路机就可以将这里压上一遍,况且现在是有两台压路机,等于是半个时辰压了两遍。

    而他们不停止的一直工作的话,按照每天工作五个时辰来算,一台压路机一天就可以跑十趟,放个人在滚筒下面被压十次看看会成什么样子?

    “包工,那是什么玩意儿啊?”庞大海觉得自己的三观有些被刷新了,他觉得自己必须要问一问才行,不然绝逼忍不了心中的那股骚痒。

    “最新的玩意儿,就是专门来取代人工打夯的设备,而且不仅速度快,效果还好,压过去以后,整个地面很平整,一台这样的设备,就这么压上半天的时间,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包大海解释着,第一次见到这玩意儿的时候,他也不比庞大海好到哪去,不过他是技术人员,反应的要比庞大海快的多。

    效果,庞大海的确看到了,胖大海现在心中也只剩下了一句话,俺能说句妈卖批嘛?

    “除了这个以外,我们还有其他的设备,所以这次的修路,你们的工作其实挺简单的,就像昨天干的那些,今天干的这些,后期也就是洒洒水,整理一下边角,平整一下路面就可以了,最繁重的打夯,运土工作这些设备都会替你们完成。”包大海继续解释着。

    这次送来的设备有压路机,有运输用的卡车,还有铲车,还有搅拌混凝土的设备,现在连混凝土都不用费力去搅拌了,只需要人工把材料添加进去,然后等着出料就可以了,简直方便到爆。

    当然,这些在这些人眼中看来是极为先进的设备,但是在科学院那边,却只是受制于时间关系而不得不临时推出的设备。

    几个核心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修路计划之所以提前,是因为在试验场内取得的效果实在是太惊人了,于是工部决定将这批设备用于修建一段二十里左右的水泥路来试验一下,看是否真的可靠。

    至于推杆的问题,那是问题吗?费力点就费力点,大不了临时多叫一些人来帮忙就好了,工地上到处都是人,这又不是什么大事。

    本着人很多,我不怕的艰苦精神,蒋田甚至把卡车搞成了自卸的模式,不过自卸的幅度却不大,最多只能四十五度角,而且还很费力,需要至少十个人,在车外进行控制。

    刹车问题暂时性的算是解决了,唯一没有解决的,是材料问题,试验了各种材料,结果都不是太好,现在只能用钢片来暂时取代,等到合适的材料发现了以后再去更换,而在这期间,需要每天检查刹车片的磨损情况,为此,蒋田他们特意在刹车片上安装了一个小铁丝,上面有个孔可以穿出来,每天用手拔一下,如果松动,或者直接脱落,那就意味着要换新的了。

    时间已经到了下午,所以今天庞大海他们并没有见识到更多的设备露脸,倒是看着两台压路机狠狠的威风了一个下午的时间。

    不过在第二天的时候,庞大海他们深刻的意识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机械化工作。

    鬼知道哪来了那么多卡车,每台卡车上都满载着不知道从哪挖来的泥土,然后在庞大海他们的辅助下,这些卡车竟然可以自己把土卸下来,随着移动,一点点的往前铺。

    半天的时间,上面便铺满了一层土,下午的时候铲车和压路机同时发威,铲车意在将其推平,压路机将其压实,身后跟着工人,看到哪里不平,就给一点土,然后等着压路机继续压。

    三天的时间,七八百米长的距离,三层石灰与泥土,碎石子的混合层地基上下两层为泥土,中间为碎石。

    第四天两台压路机整整压了一天的时间,同时开始少量的洒水,第五天的时候,洒水开始加量,压路机转移阵地,到前面去继续发威。

    等到第八天的时候,另一边也进入了洒水阶段,而这边经过三天的时间,水份早已渗透到了每一个位置,但是又没有完全的干涸,于是压路机又在上面大发神威了一整天。

    第九天,开始铺设水泥,到了这一步,基本上也就意味着这段路已经成了,剩下的只是等其自然晾干,以及人工辅助而已,这个过程,最多七天的时间就够了。

    一条路,虽然只完成了七八百米,可是却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这个进度,着实将人吓的不轻。

第六三四章:老学究的傲气() 
    新修的这条路,是从长安通往泾阳县的。

    作为连接北部地区的第一座县城,道路方面自然也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等待了数年之后,泾阳终于等来了一条属于他们的水泥路。

    水泥路的路面并不能算是很平整,人工处理的路面,不可能像压路机压过那样光滑平整,加上水泥路自身又没有伸缩性,属于硬性路面,所以也不适合用压路机在上去压。

    但即便如此,所谓的不平,其实也就是一点点的不平整而已,相比较而言,还是比较归整的。

    厚厚的稻草穿成席,然后铺在刚刚修好的路面上,避免阳光暴晒,从而形成地面的裂痕,除此之外,还不能使水泥路中的水份流失过快,所以还要不断的在上面洒水。

    而洒水也就是先多后少,逐步的减少,让其尽可能的以最慢的速度干燥,这样造出来的路面,会更加坚硬耐用一些。

    虽然压路机只有两台,可是修路的速度却并不慢。

    而在后面的过程中,对于施工的步骤进行了一些微调,这也就使其七天内便可修好一段长三里的路面,比之前整整节约了一天的时间,而且工序质量什么的,没有丝毫的减少。

    按照现在的这个进度,修好这一条路,大约需要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加上后期的一些处理,一共也就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彻底的修好这条路了。

    新修的路考虑到了排水的问题,长洛官道在遇到大雨天气的时候,路面上还容易积水,甚至是两边的地内的水还会倒灌入路面,虽然不影响通行,但长时间的浸泡,对路面毕竟也是一种损害。

    所以这一次他们采取的是将地基抬高,并不需要抬高多少,三十厘米左右的高度就足够了,这样在加上五厘米左右厚度的水泥层,放在现在的环境下,是足够使用的。

    期间,工部官员不断的前来视察施工进展,同时也有不少的其他技术人员前来学习考察,试验路段,同时也是对他们将来的要求,谁也不敢有任何的马虎。

    而直到这个时候,许海才带着人有些不太情愿的姗姗来迟。

    作为这些设备的研究人员之一,这一次修路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工部掌握经验,也不是让他们震惊的,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要检验一下这些设备的可靠性。

    同时,要根据使用方的切身感受,来对接下来的型号进行改进,以便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但是这个时候的许海,正忙着搞推杆呢,那个问题已经困扰了他很久了,可是直到现在,他也没能找出一个合适的办法来解决。

    而这个问题无法解决的话,也就意味着,无论是农业还是施工方面,每一次的使用,都必须要有大量的人员配合,单靠司机一个人是很难搞定的。

    一方面是研究陷入了困境,一方面却还要来调查这些设备的使用情况,虽然许海心里很明白,这些事情也必须该由他们亲自前来调查听取意见才可以做出更好的改进。

    可他有些不满的是,上面非要让一个负责人跟着一起过来。

    若是让许海做决定,派几个学徒来这里记录一下,回去转告一下就可以了。

    学徒毕竟也跟在身边不短时间了,该如何去描述那些问题,他们还是没问题的。

    自己参与研究的设备,如此迅速的修出了如此高质量的水泥路,按理说应该是高兴的,可作为一个老学究,喜欢钻研的科研人员,浪费时间来看这个显然是划不来的。

    设备有问题,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能看出什么问题?

    没瞅见那些设备还都在正常的运转着吗?关于推杆的问题,这个大家都知道是问题,谁也解决不了,能怎么办?

    转了一圈,听取了一下意见,结果果然与许海心中想的差不太多。

    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推杆的问题,不便于控制,这是最大的问题。

    另一个,则是希望可以将压路机的重量再增加一些,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减少一些碾压的次数,从而达到相等时间内,可以对更多地方进行施工作业的目的,以此来提高施工的速度。

    这些都是小问题,家重量还不好说?滚轮的直径增加一点就可以了,蒸汽机什么的动力本身就够,而且这玩意儿也不需要跑的太快。

    “推杆的问题老夫暂时也解决不了,这个没办法,压路机的问题,这两台就这样了,下一台会增加两千斤的重量,再多的话,估计你们桥都过不去,如果觉得这两台重量不够的话,可以用袋子装一些土,放在车身上不碍事的地方增重。”许海黑着脸对着陈叔达说道。

    一个是火车组的负责人,一个是工部尚书,两者在官职级别上,相差的太远太远。

    但是,许海照样敢不给陈叔达面子。

    两者级别虽然不同,但是身份地位却没差多少,而且工部也管不着科学院,整个朝廷,除了皇帝以外,任何人都管不到科学院。

    说朝廷中分着各种各样的部门,那么科学院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朝廷,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科学院的级别基本是跟整个朝廷一样的,是跟四省相当的。

    好吧,那只是理论上的说法,实际上科学院走的还是正常的官职系统,只不过是独立管理,朝廷不插手而已。

    “另外,以后再有其他问题的话,直接让人去试验场那边说一声就行了,不行就让人去通知,我会派人来。”

    “呵呵……”陈叔达呵呵一笑,算是体验到了科学院的老倔驴的脾气了,真不好相处。

    这帮人似乎除了研究以外,其他的事情一律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而且许海这个人吧,陈叔达还真就不敢去跟他翻脸,因为这位在大唐的地位也很不一般。

    许海可是被誉为大唐蒸汽机之父的人物,而蒸汽机现在又给大唐带来了多少的改变,别说是现在这种有理有据的用话去气你,就是无理取闹的骂你,这时候也得悠着点。

    况且,犯不上……

第六三五章:以农为本() 
    现在是技术行天下的时代,整个大堂上下,对于科学院都有着比较特殊的感情。

    这还是以前,若是等到科学院拿出了对农业更有帮助的设施出来以后,那么科学院在民间的声望可就彻底的上天了。

    这个时候,自己一个即将退下去的老人去跟科学院叫板?

    就因为人家没有听从自己的安排,天天到现场去盯着?

    基本不用怎么怀疑,天下肯定是骂自己的居多,陈叔达才不傻呢,反正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反正科学院里一堆都是怪胎,没一个正常人。

    许海虽然走了,但陈叔达现在依旧是美滋滋的。

    双脚踩在这条刚刚修好的水泥路面上,心中更是忍不住的散发出一股自豪的感觉。

    想当年,谁敢想象会有这样的道路?

    再想想未来,路上跑着的,到处都是满载货物的卡车,速度快,运力大,更重要的是,运输物资的时候,不再像以前那样十不存一,一台车只需要两个人就可以了,就算再多点,配上四个人是绰绰有余的。

    虽然四个人的消耗也不少,但优点在于速度快,走在这样的路上,按照在试验场内得出的数据,只需要三天就可以从长安跑到洛州。

    这还是仅仅只在白天行进的情况下,如果日夜不停的行驶,理论上只需要一天半的时间就可以到了。

    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那只是理论速度,不考虑一切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而实际操作中,则需要考虑天气情况,亮度,路面情况等等,但即便是这样,四个白天,或者两天两夜,也足够跑完这一个全程了。

    而火车跑完一趟,也需要一天多一点的时间,如此一来,卡车不比火车慢多少。

    但不管怎样,对于没有通铁路的地方,水泥路就是最重要的交通设施,他可以很好的弥补铁路留下的空缺,可以将整个大唐连接的更加紧密。

    一条条铁路,一条条水泥路,就像是渔网一样,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将大唐的每一块土地都给划拉进来。

    陈叔达有些郁闷,他觉得自己好像有些等不到那一天了,因为这不是三五年内可以做到的事情,况且自己年纪也大了,身体也出了些问题,这让陈叔达心里很是没有底气。

    ……

    关于推拉杆的问题,其实就是个液压杆的事情,有了液压杆,一切问题也就解决了。

    李元吉知道问题的原因,但却没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

    而液压杆又是个比较高级一点的东西,所以李元吉对于这个,基本上是不抱什么希望的。

    而且还涉及到电路的问题,现在连个电都还没搞明白呢,上哪搞电路的事情?

    所以,李元吉倒是看的很开,折腾归折腾,但是也就折腾下算了。

    李元吉最感兴趣的,还是农业方面的设备。

    一是这东西意义比较重大,一但全面投入使用,对于人口劳动力将会是极大的冲击,同时可以解放出大量的劳动力去干别的事情。

    虽说依旧是以农业为本,但不能把所有心都放在农业上,机械化耕种,最大的好处就是在保证产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解放更多的劳动人口。

    有了人,才能去干别的事情,有了人,才会干出更多别的事情。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谁都知道人多力量大的缘故。

    其二,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