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第3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没有任何的选择了,所以他们必须要加入进来,哪怕希望渺茫,他们也要拼死抵抗,不然的话,就应该趁着现在立即投降。

    可是他们又不愿意就这么投降,那等于是将自己的国家拱手让给了唐人,这又怎么可能?虽然他们比较崇拜唐朝,或者说是崇拜隋朝,崇拜中原王朝,可那并不是让人俯首称臣的理由。

    击败高句丽与新罗联军,这一点李道彦并没有任何的怀疑,当年在攻打吐谷浑的时候,他就不曾有任何的担心。

    当年况且如此,更不要提现在了,现在的唐军,其实力早已远远的超越了当年的唐军。

    而且作战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只要自己时刻保持着谨慎,失败的几率会很小。

    当然,李道彦也明白王玄策担忧的地方,一个军的兵力,而且还是只有四个师的军,同时面对高句丽新罗联军,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现在他们这个位置比较尴尬。

    唐恩浦口位于朝鲜半岛西侧的正中央位置,这里本属于新罗,以南的西部属于百济,东部属于新罗,过了这里再往北,则属于高句丽。

    这是个比较奇葩的地界分部,新罗伸出了一块将高句丽和百济一分为二,而新罗则与另外两个国家有着直接的领土交接。

    也就是说,现在他们要么是选择集中一点的去突破,吸引敌军主力过来决战。

    要么就只能兵分两路,一路直接北上,攻入高句丽本土,另一路则南下,去攻打新罗。

    王玄策所担心的,其实是他们的兵力不足这个问题。

    一个军看似很多,可要分布在这么大的一片区域内,真实情况就不好说了。

    而且当下的唐军,对弹药的依赖比较大,兵力布置的过于分散,不利于他们的后勤保障,一但手中的弹药打光了,那么部队的生存能力就会直线下降。

    而以前则是只要有粮食,部队就可以一直打下去。

    “看来计划要改变了!”按照当下的计划,李道彦有信心打赢这场局部战争,但是却打不赢这场战役。

    原因就是他刚才在心中分析的那些,兵力不够,没有精力去太过分散,除非可以保证他们的弹药不受任何的影响。

    在解决弹药问题之前,还是谨慎一些比较好。

    “是的,我已经向陛下送去了最新的情况,并且附上了我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王玄策点了点头,接着说道。

    “说说你的看法?”

    “第一步,需要改变当下的策略,以练兵为主没有问题,但是每个军待在这里的时间,至少要两个月,不然的话,起不到太大的效果。

    其次,要至少有三个军同时投入战斗,以唐恩浦口为中心,一个军由此南下进攻新罗,一个军北上进攻高句丽,另外一个军,则从这里开始向北突进,两面夹击,如果顺利的话,两个月内,足以灭掉新罗,尔后看北边的情况,顺利的话,会在这边战斗结束后两个月内解决战斗,不顺利的话,时间或许会更久一些。”王玄策找出一张地图,地图并不详细,只有一些大概的情况,指着一处继续说:

    “如果陛下同意,我会抽调一个旅的陆战队将士从这里进行登陆作战,为后续的部队开辟一个安全的登陆场,确保有足够的时间给他们进行适应。”

    适应什么?

    当然是适应他们的晕船,让他们从船上下来以后,能够有至少一天的时间去恢复。

    不然的话就像现在的第七军这样,登陆就直接作战?那是不可能的,一个个晕乎乎的,正常的行军都让人不放心,又怎么拿出去作战?

    而这个方案,其实思路跟之前那个没什么太多的区别。

    只是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某些方面进行了一些微调。

    至于练兵……

    呵呵……

    王玄策也就只剩下了这两个字。

    “高句丽与新罗军队的素质如何?”李道彦似乎是知道了王玄策心中想的一样,紧接着问道。

    “没什么太过高明的战术,只要我方可以保持火力的密集性,完全可以站成一排平推过去。唯独需要注意的是新罗人,他们打仗的时候要比高句丽人更聪明一些,但也仅仅只是如此,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他们这点聪明是完全不够用的。”王玄策轻视的说着。

    不是他想轻视,也不是他不想重视,而是现实的情况就是这样。

    一个拥有步枪和火炮的现代化部队,去跟一个依靠大刀长枪弓箭的部队去作战,结果会怎样?这还用去多说吗?

    就算对方足够聪明,可自己这边也不是笨蛋啊,自己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弱势又在哪里,几乎要不了一盏茶的功夫,就可以将对方的优势给打回去。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在吹牛,王玄策继续说道:“对方有时候会悄悄的摸上来与我们近战,这是他们唯一致胜的方法。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前排的战士暂时与他们拼刺刀,然后每个班空出两个人来不断的朝着前方扔手雷,炸出一片无人区来,确保后面的敌人无法及时的跟进,然后这些混进来的敌人很快就会被消灭,而手雷炸出的无人区,就是我们的优势,利用步枪可以很快的拉开距离,然后就是单方面的屠杀,先进的战略战术在这里起到的作用并不大,这里的战斗通常会很简单。”

    这下李道彦有些无语了,因为他发现王玄策说的很对。

    事实上在演练中,他们也进行过这方面的测试,结果都是拥有步枪的一方,完全可以轻松的碾压使用冷兵器的一方。

    而原因也很简单,如果使用以前的火枪,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但是使用了弹装步枪,极大的提高了射击速度,做到这一点就很轻松,甚至一个连的部队,就可以压制住一千人的围攻,甚至是更多。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无论是高句丽也好,新罗也好,他们的装备情况很差。

    差到他们手中的长刀,砍到步枪上面就会被蹦出一道口子,差到他们有很多长枪,甚至是没有铁枪头的,都是木头削尖的,还有弓箭,很多也是没有铁箭头的,用的是最古老的办法,一根合适大小的木棍,将箭头碳化,然后磨一下就可以了。

    好处是方便,多的是,随时都可以制造,坏处是射击距离不够,且杀伤力不足。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仅仅只是因为这里原材料不足,他们没有足够的铁去生产这么多的装备,而且在这个地方,在此之前,也并不需要太多的武器装备。

第六一四章:复杂的战场() 
    如何保证部队的火力不受影响,成了第七军当下的首要任务。

    王玄策给出的建议,对于他们来说具备很大的参考意义。

    毕竟在此之前,一直是陆战队的将士在这里与敌军作战。

    “将军您好,我是陆战一师师长柳据!”正面迎来了李道彦这位大将,柳据并不敢大意。

    暂且不论对方军衔比自己高,就是身份也不是自己可以相比的,毕竟身上还有个皇室的称呼。

    在李道彦的人生中,最过闪耀的履历莫过于参与了吐谷浑之战。

    但是内部系统的人却都知道,李道彦只是在初期的时候参与了战斗,后来的时候,他便是以后勤为主,而到了进攻吐蕃的时候,因为李神通正好病逝,他不得不交出手中的权力,返回长安进行为期三年的守丧。

    复出后先是担任第三军的副军长,其主要工作依旧还是负责后勤。

    不过仅仅一年之后,却被调任为第七军军长,这可是军政一手抓的实权人物了。

    很多人搞不明白为什么李道彦可以晋升的如此快,但搞不明白也没办法,谁让人家身上背着个皇族的身份呢?

    “柳师长辛苦了,接下来我军将会接替你部的任务,柳师长有没有什么需要交代的地方?”李道彦并没有因为身份的问题而觉得柳据低了自己一等,在问话的时候,他依旧保持着足够的尊重。

    这里是战场,是一个任何人都不能轻视任何人的地方,哪怕此刻站在他面前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李道彦也会认真的听一听对方的建议。

    将军的话,自然更加具有参考价值,但是基层士兵的话,也同样很有参考价值,只不过两者的等级观念不同罢了,参考的时候,也不能放在同一个位置去参考。

    “特别交代的地方倒是没有,想必司令部那边也已经跟将军说过了。”柳据想了下,高层方面的东西肯定轮不到自己插嘴,虽然自己也属于高层,不过建议的话,柳据还是觉得应该提醒一下的,继续道:“目前这边正常的作战以营为单位基本上就够用了,只不过需要保持单位的衔接性,不能相距太远,以免耽误了支援的速度。如果有特殊的情况,可以择机改变战术。

    而最大的问题在于,不能将所有的部队全部投入进去,这里的地形环境有些复杂,加上远离本土作战,警惕性不可放松。

    所以我们师单独留下了一个半团的部队作为后备,其中一个团用于为各个作战部队输送物资,另外两个营则时刻准备支援。不过按照正常部署的话,这两个营基本会很少派上用场,一但发生问题,左右附近的营就会立即支援。

    敌人的战斗力很低下,装备也很差,而且打到现在,他们的意志力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只要我军持续保持这种压力,或者继续施加压力的话,不排除短期内敌军士兵心里崩溃的可能。

    但是摆在我军面前的唯一问题在于后勤,部队推进越深,对于后勤的压力就越大,现在用一个团来保障后勤,只能说是勉强够用,但是我们师现在也几乎是丧失了继续推进的能力了。”

    丧失继续推进的能力,不代表不能打了,而是再打下去的话,可能就要出现问题了。

    问题不在于部队本身,也不在于敌方的能力忽然提高了。

    而在于己方的后勤根本跟不上,越往后打,后勤补给所需要的时间就会越久,原本两天就能补给一次的,到后面甚至需要三天,四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这也就限制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从而给了对方可乘之机。

    没错,他们遇上了跟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时同样的问题,不过一个是粮食危机,一个是弹药危机,两者虽然有些差别,而且弹药就在唐恩浦口附近,但没有足够的兵力去保障可以将这些物资安全快速的送到前线部队手中。

    不过,不要忘记了李道彦这几年都干了些什么。

    别的不敢说,但是在后勤保障这一块,基本上属于李道彦的专业。

    李道彦为什么能在复出后便立即得到重用?难道真的是他水平太高了?既然是这样,又为何放着李靖这位战神不用,反倒是让他去当了军校的院长呢?

    说一千到一万,这个答案李元吉早就告诉李道彦了。

    一是李道彦值的李元吉信任,二是现代化军队的高级军官,不仅仅只需要战略眼光,同时还需要他具备后勤保障能力。

    甚至,李元吉很早就直接挑明了这件事,以后的战争,打的不仅仅只是谁更精锐,谁更勇敢,同样还要拼谁的后勤不出问题。

    以前他们不明白,但是现在,李道彦算是彻底的明白了当初李元吉私下里跟自己说的那些话。

    而且李道彦也很庆幸,自己并没有把那些话当做耳旁风,他认真的听了下去,并且对此进行了一番的研究。

    于是,李道彦很快做出了一个决定。

    每个师抽出两个团,自行负责各师的补给问题,两个团去全力负责一个师,后勤压力将会减小很多。

    但这依旧不是长久之计,他们必须要想办法,尽快的从后方调来更多的车辆来保证物资的运输,还有就是这糟糕的道路情况。

    ……

    半岛的天气让人有些烦闷,这雨说下就下,下的毫无征兆。

    而且这里的空气也有些让人难以适应,不像他们在本土的时候那样。

    这里的空气,带着更多的水份,而且还有股海腥的味道,这让将士们有些不是太适应。

    空气,天气,糟糕的环境。

    一脚下去,不说整个脚都埋进了泥里也差不多了,至少整个脚面是会被埋进去的。

    这里的交通情况更是让人揪心不已,根本看不到像大唐那样的水泥道路,在这里甚至见不到水泥的痕迹。

    甚至,连夯土路都很少见,很多道路并没有被进行硬化处理,完全就是凭借着常年的行走而形成的道路。

    这样的道路有一个特点,表面看起来很硬,但是在这里空气环境的影响下,以及大雨的影响下,一场雨甚至要不了一个时辰的时间,整个道路就会变的泥泞不堪。

    人走上去都会很费劲,马车什么的根本就不用想了,不仅速度会很慢,而且还会很吃力。

    总之,这里的环境,在这个时候,在这里就适合干一件事情,找个雨淋不着的地方,美美的睡上一觉,然后等雨停,等地面被晒干。

    第七军已经全面的接手了陆战一师的进攻阵地,一个军挤在这一个区域内,显的略微有些拥挤。

    但即便是拥挤,李道彦也没提出要接手其他几个陆战师的进攻方向。

    因为接下来,他要负责进攻。

    陆战师就负责现在的区域,而空出来的陆战一师,则可以去支援其他的四个师,如此一来,陆战师的压力会成倍的减小。

    而第七军也可以集中火力死命的狠突。

    列成阵去平推,这种战术并非不可以,但是在这里的地形下,很难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而且为了保障大军的安全,在多山的地带,往往需要派出更多的侦察兵去搜查,不断的搜查周边的情况,以防止意外的发生。

    谁都知道,想要把一只军队藏在山里还是很容易的。

    尽管面前的这些山都不高,甚至可以用小土坡来形容,可就是这些小土坡,他们也要派人去仔细的搜查。

    第七军有专职的侦察部队,但是侦察部队的数量并不多,一是没必要组建太多的侦察部队,一个师也就一个团的规模,而且还是分散在各个团里的,而营是基础的作战单位,一个营就有一支侦察连。

    如果是在平时,这个规模是足够使用的,但是放在这里,四周到处都是山,延绵不断的小山。

    最让人恶心的是,有的地方山与山之间还隔着几百米,甚至更远的距离。

    这就迫使侦察兵不得不上前去搜查,很耗费人力,也很耗费时间和精力。

    侦察兵也是人,即便是将他们分成以班为单位散出去侦查,也是远远不够的,至于集中全师的侦察兵。

    抱歉,这个真的做不到。

    不同位置的部队,侦查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全把侦察兵抽走了,就会导致后面的部队没有侦察兵可用,或许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高句丽新罗联军的作战方式他们也了解过,也有了一定的防备,所以并不会在这方面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是侦查活动依旧不能减少,而且还必须要扩大规模。

    这个时候,就需要其他的部队站出来了,因为这些并不是专业的侦察部队,很多时候,他们的做法与侦察部队有很大的区别,为了保证这些部队的安全。

    所以便是以排为单位派出去的,薛仁贵所在的营,恰巧被整体用作侦察部队使用,而他们团,则是负责承担了第七军突进的尖刀任务。

    与此同时,承担了侦查任务的薛仁贵,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为了整个第七军的先头部队。

第六一五章:三箭定天山不是吹的() 
    雨天行军,雨天在这种环境下行军,是最最痛苦的事情,特别是要执行侦查任务的时候。

    尽管身上有雨衣,但还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雨衣只是用来遮风挡雨的,但是同样的,雨衣也会影响到作战。

    而最特殊的就是,一但遇到情况,弹仓内只有五颗子弹可以用,而其他的子弹,则全部在雨衣下面。

    这并不是特意为作战而研发的雨衣,所以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尽管之前已经考虑到了他的多用性。

    “什么都没有,地上根本看不出什么痕迹。”

    “那边也是什么都没有发现!”

    “敌人会不会就不在这里?”

    薛仁贵皱了皱眉,紧接着摇了摇头,坚定道:“有这种可能,但也不排除这种可能。”

    “如果我是敌人的话,一定会在这里安排兵力隐藏,借助这样的天气,白天躲起来,等到夜里的时候在悄悄摸进去跟我们发生夜战,这是他们唯一的办法,除此之外,其他的战斗方式对他们没有任何的帮助。”

    敌人精明不精明,薛仁贵并不知道,但是他知道,在战场上,只要自己能够想到的,就一定要假设敌人也可以想到。

    永远不要觉得一件事情在战场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谁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会发生。

    既然你都可以想的到,难道敌人就想不到吗?

    唐军的弱点在哪里?夜战,雨天的夜战。

    众所周知,下雨的夜晚是没有月光的,天色漆黑,外面的火把也很难点燃,黑乎乎的一片,雨声又会遮挡他们偷袭的脚步声,这就更加提供了近战的便利。

    虽然步枪上都安装了刺刀,但那仅仅只是以备不时之需的,那只是不得已之下才会选择的,而不是要让他们拿着刺刀去跟敌人作战的。

    自己都知道发挥长处避免短处,敌人为何又会想不到?

    “那里!”王玄策看了看远方,大约一两里左右的距离,那里的一座山头。

    整片区域,唯独那里地势最高,天气好的情况下,可以一览周围数十里的情况,大军调动什么的看的一清二楚。

    就按照以前的作战思路来看,找一个制高点,找个眼神好的家伙站在上面,能够在数十里外发现对方的大军,就算是骑兵,这个距离上也足够本方做好迎敌的准备了。

    至于历史战例的那些偷袭战什么的,更多的还是主力一方被缠住了,然后才被其他地方偷袭的。

    而这个时候不代表没有发现,而是发现了也无能为力,只能这样。

    对方阵中,不可能没人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