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句话说,人家有数钱的这会功夫,就可以多做很多事情。

    所以,货币的改革,对商业的发展来说是必然的。

    要让民间接受这种新的货币制度,或许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商人们却是最容易接受的,因为他们所进行的,多为大宗交易。

    在这种情况下,谁也没工夫带着人去数钱,往往就是带着一杆秤,直接称重量,一贯钱对应的多少斤是死数目,不可能造假。

    但是这种方式也未必就是准确的,还是有很多商人因此而遭受损失。

    但是新的货币推行之后,拿着一两白银就能当两贯钱,相当于用一两的负重,干了十六七斤铜钱才能干的事情。

    好处,段纶自然知道,但百姓却不知道,所以这戏还是的继续演下去。

    “既然是朝廷明文规定的,本都督自然要支持,只是百姓那边总不能拿着新的货币吧?毕竟现在还未全面推广,便是拿着去消费,也会有许多店铺不认,且数额巨大,也不方便找零。”段纶故作为难道。

    “都督误会了!”听着段纶的疑惑,罗尘微微一笑,继续道:“以白银和黄金进行支付,其目的是为了方便和快捷,通过钱庄直接转入洛州府名下,也同样是为了方便和快捷。集团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也抽不出那么多人来进行后续的问题处理,所以,我们只是以白银和黄金的等数划给洛州府账上,到时候都督只需看下洛州分部开具的收款凭证即可,至于取钱,都督若是愿意,可取白银或者黄金,也可以一钱一钱的取出来!”

    “那就是说,本都督若是想要白银,可取白银,想要黄金便可取黄金,想要铜钱的话,亦可按照账上的数目,一两白银兑换二两黄金,一两黄金兑换一贯钱?没有限制?”

    “是这样的,陛下亲自下的命令,钱庄自然不会有所阻挠!”冯静抢先回答道,这也算是官方的正式回答。

    便利性,这就是新货币推行的核心。

    无论想做什么事情,方便与否,是决定这件事情成功与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户部搞了这么大的一圈,又自导自演了这出戏,目的就是为了告诉天下人,虽然新的货币很值钱,虽然你们心中会有疑惑,但是可以放心大胆的使用,就算不敢花,也可以到钱庄去兑换铜钱。

    方便,快捷,营业期间随时可以兑换,这是新的货币机制最基本的底线。

    而为此,洛州分部甚至提前几个月屯了一万五千贯的铜钱,就是等着老百姓去提现呢。

    当然,事实上新的货币推行,其实并不是那么难做。

    很多时候,只要皇帝发布一道诏书,天下人就愿意相信,毕竟在这个时候,皇帝就是神,他们是无条件信任的。

    但李元吉却不想这么做,总觉得这样有愧于百姓。

    他更愿意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某一件事情,比如这次,一万五千贯,可以不用停顿,只要在钱庄人手足够的前提下,可以在一天内全部兑现,能兑现,就是最好的广告,最好的口碑。

    李元吉也没指望百姓手里拿着黄金和白银,现阶段,这些新货币是给那些商人们准备的,普通人家过日子,还是铜钱更合适一些,只有那些涉及到大宗交易的,才会用到新的货币。

    虽然百姓们心中也有些疑惑,但钱庄的信誉还是可以信赖的。

    首先,这是皇帝亲自开办的钱庄,存钱不要手续费,反而还给利息,这种好事上哪找去?

    再一个,钱庄的信誉,也早已在百姓心中四面开花。

    前些年大灾荒的时候,百姓疯狂的挤兑,虽然一度场面有些失控,但最终还是全部进行了兑现,这也让不少人都放下了心。

    当然,这也是钱庄在大灾荒过去之后,可以在短短几个月内重新崛起的原因。

    连大灾荒的时候都能拿出钱来,还有什么好怕的?

    随后,为了展示方便,快捷,同时也为了推广钱庄的业务,早已准备好的钱庄管事,带着团队现场办理了转账。

    其实很简单,就是拿出皇家商业集团的账单,然后拿出一份新的账单,上面登记为洛州府某某地块拍卖专款,直接从商业集团账单上扣除七百七十五两黄白银,将其写在洛州府账单上,盖章,双方签字,然后就完成了。

    “啥?这就完成了?白银呢?咋没见到?”挤在最前面的李彪听见人说交易已经完成,钱已经给了洛州府,而那块地也已经是皇家商业集团的了,一脸懵逼的李彪,忍不住的大声吼了句。

    “是啊,这就完成了啊,这份账单是长安总部开具的,我们已经验证过了,上面的钱是存在的,而且也已经提前打过招呼,这钱也只有在我们这里可以取出来,我们已经认可了,就算这上面没钱,但是支付给洛州府的钱,我们钱庄也依旧会给,至于损失,我们会自己去追究,而不会让客户去承担这个损失。当然,这种好事也不是平白无故就能享受的,他们需要支付百分之零点五的跨区域手续费……”洛州分部的管事朝着李彪解释着,与其说解释给李彪听,倒不如说是解释给全天下的商人听。

第三二一章:这事一点也不简单() 
热热闹闹的拍卖会就这么结束了,带着重重的震撼与惊讶,很快这件事情便传遍了整个洛州,并且由洛州的商队将其带往更远的地方。

    但拍卖会这种事情,大多数人还只是图个热闹,并没有几个真正将其放在心上的。

    毕竟谁也不会闲的没事去买地,罗尘买地是用来建造太平坊洛州分坊的,人家是有目的,利益是可以预见的。

    毕竟有太平坊在那里摆着,加上本身就是皇家的产业,想赔钱都有些难。

    他们这些普通人买地干什么?买来建个宅子?还是像长安的太平坊那样,商住一体,打算以卖房子来收回成本?

    搞房地产,在大唐只有死路一条。

    殊不见背景深厚,财大气粗的太平坊,也仅仅只是在长安搞了房地产,在洛州这边,他们也只搞了商业区,而并没有考虑住宅区。

    对于大户们而言,有钱的话,倒不如将自家的宅院推倒重建,便是全部用上水泥这种新奇物件,下来也绝对比买房子更加划算。

    所以,拍卖会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顶多也就是图个热闹,没人想参与进去的。

    不说用不上,几个人你一言我一句的,眨眼的功夫就要多掏多少钱?谁没事钱多的拿来烧着玩?

    但不管外界怎么看,怎么想。

    拍卖会只是一种形式,而且以后但凡是涉及到大宗土地交易的,就必须要通过拍卖会来解决,这是官府创收的一个好方法,比一口定音赚的多。

    人群散去以后,段纶以个人的身份宴请了今日出席的这些人,其中也包括了四家的代表。

    不过,目的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宴请,此时段纶心中还有着许多的疑惑没能搞明白。

    先前虽有过了解,但也只是只言片语方面的了解。

    特别是朝廷对于货币制度的改革,冥冥之中觉得,这事好像没那么简单。

    “丰归兄,老夫有一事不解,望其解答!”宴席之中,稍稍填了下肚子,段纶便有些迫不及待的问着。

    宴席就是火锅,身为皇帝的舅哥,段府是有火锅配方的,所以味道与太平坊一模一样,而今日也正是在府上招待这些贵客。

    “哈哈,来之前皇甫尚书就说了,都督肯定会这么问,小弟一直没有主动开口,便是想验证一下皇甫尚书看的准不准。”冯静哈哈一笑,出言道。

    段纶有些无奈,这些人一点也没有当官的严谨,竟然还喜欢开点小玩笑。

    但自己也没什么办法,给人脸色?不现实,此刻段纶只想说一句,我也很绝望啊。

    “户部搞了那么大的动作,陛下又宁肯多花数千贯也要配合,想必这货币改革没那么简单吧?”段纶只能切入正题问道。

    “确是!”冯静郑重的点了点头。

    一万贯能拿下的事情,硬是花了一万五千贯,虽然有一半归了洛州府,算作是洛州府的正常税收,但这钱皇上总是要出的。

    而且这次的动静搞的这么大,虽然是在洛州,但长安那边关注的人也依旧不少。

    可以说,这次是皇上,陛下,还有洛州府,皇家商业集团,几方面卯足了劲儿的想搞个大新闻。

    想段纶这种知道一些,但因为地处洛州,通讯不便,所以知道的并不详细的人还有很多。

    什么也不知道,只知道看热闹的人那就更多了。

    但真正知道整个事情缘由的,也仅仅只有皇帝,内阁,以及户部参与的这些官员。

    冯静继续说道:“这次的货币改革的确不像表面上所看到的那么简单,用陛下的话来说,只推广新的货币,这只能算作一件事情,而大唐接下来要做的,是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体系。但这套体系却不仅仅只用于商业方面,同时对于接下来的朝政,各地官府的办公方式产生巨大的改变,当然,还要砸掉一小部分人的饭碗,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随着冯静的开口,整个宴会鸦雀无声,可以说这里知道整个事情的,也只有冯静一人。

    罗尘虽是皇帝眼前的红人,但这个红人仅仅只局限于皇家商业集团,跟朝政并没有什么关系。

    连罗尘都不知道的事情,更不要说其他人,段纶心中的疑惑,也正好是他们心中的疑惑。

    或许,今日可以通过冯静来了解到具体的情况。

    虽然未必有什么好处,但至少不会有什么坏处。

    “货币的改革,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防止私币的出现,保证足够的货币,这个就不多说了。这第二个,自然是为了商业推广而准备的。”

    “做生意,最怕的是什么?并不是货物存在仓库卖不出去而坏掉,而是在通过运输的途中,或者前往采购路上的途中,被人抢了,或者丢了。”

    两大世家以及平民代表纷纷点头表示认可,世家还稍微好一些,家大业大的,人数也多,往往一趟远程的行商,会保证在足够安全的前提下才会出发。

    便是如此,到了某些地方,也还是会发生被抢的事情,虽然不多。

    而这种事情发生在平民商人身上的概率就比较大了,他们没有世家那些条件,就算是雇人提供保护,人数也只能有限,大多数是几家合在一起,走一条线,共同承担押镖的费用。

    这么一想,货没卖掉的确不算什么,拿钱去买货,半路被抢才是悲剧。

    “货币限制了商人无法频繁远行,远行代价颇大,这就是限制当下商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所在。有时候不是大家的胆子不够大,而是出一次事就有可能将自己置入万劫不复的位置,所以不愿意远行的商人有很多,如此一来,自然也就导致了奇货可缺。还记得先前钱庄管事说的那句话吗?”说到这里,冯静不禁问道。

    “百分之零点五手续费那个?”段纶等人问道,他们早已学习了新式的课本,所以也理解百分之零点五是多少,所以直接抓到了重点问道。

    “不错!”冯静点了点头,继续道:“未来两三年内,整个大唐各州府,甚至是大一些的县城,都会出现一座钱庄,而商人们想要远途经商,也不必再像以前那样带着大量的铜钱前去,而是可以在自己所在的地方,直接存入一笔钱,定汇至目的地,就比如说这次,皇家商业集团就是在长安总部存入了一万五千五百贯,然后定汇至洛州,所以他们可以什么也不用操心,只需要人,拿着凭证来到洛州,就可以在洛州分部将钱取出来。

    而这笔钱,钱庄则会通过自己的渠道运往洛州,而那百分之零点五的手续费,也可以看作是运输费。而手续费的多少,则是按州划分,关中与洛州相邻,所以是百分之零点五,中间每隔一个州,就增加百分之零点五。

    就像钱庄管事说的那样,只要商人在一处存了钱,并且定汇至某处,那么这钱就可以在这里取出来,至于中间会不会被抢,运输的费用够不够,那是钱庄操心的事情,与大家无关。

    所以说,以后若要去他处进货,商人只需携带几个亲信前往即可,到了地方在租车将货物拉回来,除去押镖的费用,往来的费用,这百分之零点五的手续费,可真是不多。”

    其实还有很多冯静并没有详细的说,比如说钱庄规定每个月初一同步信息,即每月初一派人将定汇的情况分发到各部,如果是在初一之前定汇的,哪怕是上个月三十,差不多等你赶到地方就可以将钱取出来了。

    若你是初二定汇的,那么对不起,只能等下个月初一信息同步以后才能取出来了,这样的话会比较耽误时间。

    但还是那句话,钱庄也是有成本的,在这个方面,为了推动商业的发展,李元吉甚至让钱庄拿出了一些自己的利润补进来,至少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做到每月同步两次,或者三次。

    而这种模式,也让众人眼前一亮,无论是对于大小商户,这种模式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钱的安全性,是这些人最关心的问题。

    而在此之前,他们只能在自家修建地下钱库,并且雇佣大量的保镖去保护,每个月都有不少的成本,这也是一些小商人为什么做不大的原因,特别是现有制度下,远途行商的风险实在太大,根本经不起折腾。

    “这其三嘛,对于官府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官府设置一个税收账户,所有商户必须将税收存入这个账户名下,而官府唯一要做的,就是派人盯在城门处,统计进城的货物,然后将这份名单,以及价值交给钱庄,届时钱庄会算出应缴纳税额与官府对账,若是一致,则开始征收,商户缴纳完税款之后,直接将回执交给官府即可,也就是说,以后官府不用再上门收税,甚至不用担心谁会不会偷税,账目上一清二楚。”越往后说,冯静脸上的倾佩之意便越是明显。

    这一整套所谓的体系,涵盖了商业与官府的税收,若是明眼人也不难看出,这一套体系并没有提及百姓的课赋该怎么收?当然,若是真的用心了,记下了冯静之前说的有些人要丢掉饭碗这句话的话,那也不难猜测出一些内幕出来。

第三二二章:给你是情分,不给是本分() 
李元吉的本意是想将钱庄搞成跟后世那样方便的一个产物,如果,如果不是李世民横插一脚的话,至少现在这个进度会完成很多。

    当然,受制于通信条件,以及其他的种种因素,想要将钱庄搞成后世那种情况,是不可能的,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所以,几经考虑,又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最终也只能做到当下这种情况。

    即定汇业务,虽然看似很麻烦,也很耽误时间,但也相对安全一些。

    而根据之前商议的结果,在每月初一之前,存款人可以到钱庄取消定汇,过了初一,就只能提交撤销申请,然后等下个月初一同步的时候,到对面去取消定汇,确认没有取出,然后这边才算是取消成功。

    同样的,初一之前不需要手续费,初一之后则需要一定的手续费。

    但是这样一来,三个月的时间肯定是没了。

    可即便如此,也比现在的制度强上一百倍。

    而钱庄这些年在各地也开了不少,一些州府也基本上都有钱庄存在,所以最基本的业务,还是可以进行的。

    ……

    回归正题,此次拍卖会之所以造出这么大的声势,其目的只有一个,造势,树信。

    拍卖会结束的当日下午,段纶便将早已准备好的工作组派进了要拆迁的区域,先是在整个区域内贴满了公告以及补偿条款,同时还有人去解读,这个是必须的,因为百姓没几个识字的,一份公告贴在那里,他们也看不明白。

    李彪中午回家吃了顿饭,本来还打算去找份零工做做的。

    但都要拆迁了,而且上午自己也亲眼见到了拍卖的成交额,一想到那么多钱,李彪也就没了做工的想法。

    倒不是有了钱就膨胀了,而是一个从未见过这么多钱的人,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加上又没有工作,心情难免会有所起落,一时间没有打零工的想法也是情有可原的。

    事实上,几乎整个涉及到的区域几乎都跟李彪的情况差不太多,而那些有零工可做的,工作中也是恍恍惚惚的,根本无法集中精力。

    “上午有人说长安好像有过这事,我出去打听打听,看有没有知道的。”在家坐不住,李彪跟家里打了声招呼便离开了家门。

    不过刚一出门,李彪就接到了消息,说是官府已经把具体的赔偿条件贴了出来。

    一边暗叹着官府的速度真快,一边加快了脚下的步伐,朝着贴公告的地方走去。

    等李彪来到公告面前的时候,这里已经被附近的百姓围的水泄不通。

    有什么也不懂,只知道玩闹的孩童们,在人群中你来我往,跳的很欢实。

    有街坊们边听着解释,边低声谈论的,也有不是这里的人,完全就是图个热闹的百姓。

    反正就是被围个水泄不通,费了好大劲儿,李彪这才勉强挤到了前面,虽然不是最靠前,但勉强可以听到前面人的解读。

    感觉有人拍了下自己的肩膀,李彪回头一看,脸色瞬间一片煞白,但又不好明显的表现出来。

    “大哥!”

    “老二、老四、老五,你们也来了啊?”心里很不高兴,但还是要打着招呼。

    自己家里一共五个儿子,李彪是老大,老三年小的时候夭折。

    因为家里在城中也只有这么一座老宅子,只说是祖上当时买的,谁也说不清具体是什么时候买的。

    宅子不大,这么一大家子根本住不下,于是成年后的老二老四和老五,就搬去了城外的老家,并且在那里新建了宅子。

    看到三个兄弟出现在这里,李彪心里自然不会有什么好感觉。

    因为他已经想到了,当年他们兄弟四人商量好的事情,现在已经不可能了。

    “大哥,我们已经听过了,说是按照面积给钱的,这几天会有人拿着尺子去量,闲的没事也可以自己回家先用步子丈量一下,不过不太准。长宽各一丈,给三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