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子眉头微皱,正要说话,马宇突然弯下腰,俯耳低声说道:“陛下,这些人是司徒大人的亲信。”
    天子猛然醒悟,急忙拉着马宇的手,匆匆回到书房。
    书房门轰然关闭,一队卫士随即站到了门外。
    李肃和樊稠以及亲卫带着重伤的董卓回长安城的时候,却发现长安城的城门敞开着,但是城门口却是一个守卫也没有。
    李肃神色大变,说道:“城中有变,大家随我去军营。”
    一行人匆匆朝军营而去。
    司徒府。
    听着从远处传来的战鼓和号角声,司徒府内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惶惶不安的中军校尉董璜接到金准的急报后,心急如焚,带着两千虎贲向皇宫急奔而去。
    大部分公卿百官都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一个个在大堂上议论纷纷。
    这时,司徒府的大门突然关上了。
    大臣们更加惊骇了。难道北疆军杀到了长安城下?又或者西凉叛军直逼京师?
    太尉杨彪、司空淳于嘉、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等大臣神态安详,依旧坐在一起高谈阔论。
    皇甫嵩大步走进书房。
    王允放下手上的书,抬头看看皇甫嵩,脸上的神情显得非常的忧郁和不安。
    “义真兄,太师府的事都解决了?”
    皇甫嵩点点头,坐到了一边,“董卓杀人太多,仇家也太多,无论是大将军何进的门客,还是袁阀的门生弟子,对他无一不是恨到了极致,势必要杀之而后快。我们有这些人冲锋陷阵,太师府的人哪有生存的机会?都杀光了,鸡犬不留。”
    王允皱皱眉,拿起竹简看了看,然后又把它放下了。他犹豫了一下,低声问道:“刘艾呢?是不是也杀了?”
    皇甫嵩微微眯起眼睛,没有说话。
    
    

第四十二章 长安乱(一)
    (今天是大年夜,雪恋三更,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刘艾过去是皇甫老将军的帐下参军事,是老将军的故吏,和你的交情也不错,否则这次他也不会答应你,一次就给了你七道空白圣旨。》”王允叹道,“我知道你不忍心杀他,但你必须考虑到不杀他的后果。”
    “大人,刘艾是西疆有名的士人,在他的心目中,大汉社稷和天子的安危永远是第一位。这一点,他和我们是一样的。”皇甫嵩小声说道,“董卓是乱臣贼子,这是一件有目共睹的事,杀董卓,除奸侫,保社稷,安天下,这是每一个大汉人的责任,同样也是刘艾的责任。他既然愿意把圣旨给我们,而且一直给我们保守秘密,把自己的性命毫不犹豫地交给我们,我们就应该信任他。”
    “董卓被杀后,牛辅、段煨、鲍鸿、李傕、郭汜、张济这些人的军队必须要有人去招抚。他是最合适的人选,把他杀了,这些将领和军队怎么办?我们拿什么去击败他们?难道请北疆军入关?或者请韩遂、马腾率军进驻长安?”皇甫嵩抬手指指西方,“杨奉的军队经这一场死战后,所剩无几,再难有所作为,目前我们只有招抚这一条路。”
    “你的意思……”王允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了,“大堂上的胡轸不能杀?”
    “对,我们早就说过,董贼的宗室子弟门生故吏统统杀,但不包括北军将领。”皇甫嵩不容置疑地说道。
    “牛辅呢?牛辅是不是也不能杀?”
    “牛辅可以杀,但不是现在。”皇甫嵩说道,“牛辅的事,我们可以从长计议,因为他手下还有三万多人的军队。”
    王允一掌拍到案几上,怒声说道:“义真兄,这也不杀,那也不杀,最后我们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即使要杀,也要慢慢来。我们先等上一年半载,让他们失去警惕,然后再伺机夺了他们的兵权。”皇甫嵩不愠不火地说道,“急则生变。”
    王允怒视皇甫嵩,一言不发,显然他对皇甫嵩的做法非常不满。
    “大人,该抓人了。”皇甫嵩拱手说道,“今天我们只要铲除了董贼,其它的事都好办。”
    长街上,中军校尉董璜带着两千卫士一路急奔。
    自己一再告诉叔父,杨奉这个人不可靠,恃功骄纵,留在宫中统领羽林不合适,迟早都是个祸害。~~~~但叔父顾及十几年的袍泽之情,百般袒护,不但不听自己的劝谏,还一而再再而三的斥责自己。结果如何?虽然目前还不清楚官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自己可以肯定地说,一定是杨奉叛乱了。
    “我早该把他一刀杀了。”董璜骑在马上,懊悔不迭。他不停地回头叫着喊着,催促卫士们跑得再快一点。
    “快,快啊……”董璜越想越恐惧,手中的马鞭在空中上下飞舞着,发出了声声骇人的啸叫。全副武装的士卒们奋力奔跑着,一个个大汗淋漓,剧烈的喘息声,沉重的脚步声和各类武器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股巨大的声响,气氛紧张的令人窒息。
    董璜打马冲出街口,转向了正对皇宫的大道。前方直冲云霄的杀声顿时清晰可闻。
    董璜骇然止步。
    一人驻马立于长街之上。
    马上的人抱着一卷醒目的黄绫,黑色的大氅包裹他瘦弱的身躯。
    战马之后,是一支严阵以待的大军。一列列手执武器的甲士站满了长街。
    肃杀之气霎时笼罩了整条长街。
    董璜心里一凉,一股寒意顿时侵袭了全身。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叛乱的不仅仅是杨奉,还有眼前这位司隶校尉大人。这位司隶校尉大人的背后是朝廷中的诸多大臣和势力盘根错节的门阀。
    黄琬站在这长街之上,等于长安城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势力都叛乱了。叔父大人凶多吉少,董氏宗族大祸已临。
    黄琬神情肃穆,缓缓打开手中的圣旨。
    董璜扔掉马鞭,抽出战刀,稳坐于战马上,没有丝毫下马接旨的意思。
    黄琬看都不看他,高举圣旨,纵声大吼:“天子有旨,董卓祸乱纲常,罪恶滔天,依律诛灭九族。”
    董璜冷笑,回头看看身后的亲卫和飞奔而来的士卒,猛然举刀狂呼:“叛逆谋反,攻杀皇官,兄弟们,随我杀过去,保护天子……”
    “保护天子,杀……”
    黄琬慢慢卷起圣旨,恭恭敬敬地放进怀里,然后抬头看看从长街一头奔杀而来的虎贲卫士,遗憾地摇了摇头。
    几个亲卫冲上来,护着黄琬急速撤到大军后面。
    “轰”一声巨响,弩炮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怒吼,接着长箭如雨,无数的箭矢厉啸着射向了迎面杀来的敌人。
    长街上,血战开始。
    京兆尹府。
    城门校尉王欣走进大门,一股浓烈的血腥顿时直冲他的脑门,让他非常难受。他伸手想捂住鼻子,但手举到嘴边时,他立刻意识到什么,马上又改变了方向,转而轻轻摸了几下胡子。
    府内的地上随处可见横七竖八的尸体,鲜血四溢。王欣试图找个干净的地方下脚,以免脏了自己的靴子,但他抬起的脚就是放不下去,最后只好勉勉强强放到了一个沾满血迹的脚印上。
    王欣站住了。他朝里面看了看,发现前面的死尸更多,有的地方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要踩着死尸才能过去。
    “董邦找到没有?”王欣问道。
    “还在里面,逃不掉的。”一个军司马回道,“我们围得早,打得突然,就算他长着翅膀也飞不出去。不过……”
    王欣扭头看看他,“不过什么?”
    “因为董卓进京,董邦考虑到京城的安全,特意从长安诸陵临时抽调了五百精锐,京兆尹府的卫士骤然增多,我们在攻打过程中,损失较大。”
    “我们还有多少人?”
    “只有六百多人了,这还包括袁阀、杨阀、马阀等诸多世家的门客。”那个军司马担忧地说道,“京兆尹府在阳陵、高陵、霸陵等地驻有三千郡国兵,如果他们得到消息,连夜杀回来……”
    “他们死了。”王欣漫不经心地说道。
    那名军司马和站在王欣身后的几个从事吃惊地看着王欣,神情非常震骇。
    “你们不要担心,该杀的我们都要杀,董卓的势力一夜之间会烟消云散。诸位大人都是铲除奸侫拱卫社稷的功臣,陛下一定会予以重赏。”
    远处的院落内突然传来一阵震天呐喊,接着王欣就看到几个浑身浴血的士卒急速冲了过来,其中一个人的手上拎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
    “大人,我们杀死了董邦。”士卒们一边兴奋地奔跑着,一边大声狂呼,“董邦死了。”
    王欣情不自禁,举手欢呼,“赏,重赏。”接着他回头对亲卫喊道,“快,擂鼓,集结剩余人马,驰援黄大人,快……”
    “大人,我们人马不多了……”
    “黄大人只有一千人,无法杀死董璜。”王欣转身就走,神态非常坚决,“今天我们即使拼光了,全部战死了,也要杀死董卓,走,走……”
    战鼓声带着血腥的惨烈和悲壮,直上天穹。
    激烈的杀声穿过紧闭的窗扇,清晰地传到了天子的耳中。
    天子蜷曲着瘦小的身躯,惊惶不安地坐在案几后面。双手紧紧地抱着一个锦盒,一双眼睛里尽是恐惧和无助。他非常害怕,三年前洛阳皇宫的大火和杀戮再度一幕幕地掠过他的脑海。
    马宇坐在天子身边,拿着一卷书简慢慢地看着,平静而闲适。突然一声闷雷般的轰鸣声传来,仿佛一个惊雷炸响在屋外,大地和门窗在这瞬间发出了猛烈的震颤。天子惊叫一声,本能地丢下怀里的锦盒,双手抱住了脑袋,竭力弯曲着单薄的身体,恨不能一头钻到地底下去。
    马宇心神俱震,手中的书简顿时掉到了地上。
    锦盒滚到地上,因为撞击,盒盖突然掀开了。盒里的围棋棋子散落了一地。
    马宇扭头看看缩成一团,浑身颤抖的天子,俯身去捡拾地上的棋子。天子爱下棋,爱弹琴,和先帝当年一模一样。
    天子猛然发现怀里的锦盒没有了,接着就看到了滚落一地的棋子,他呜咽一声哭了起来,连滚带爬地跑去捡地上的棋子。
    “陛下,臣来捡……”
    “这是父皇的,这是父皇的……”天子一边哭着,一边手忙脚乱地四下寻找。他每捡起一粒棋子,就小心翼翼地拿到衣服上擦了又擦,然后再郑重地放到锦盒里。这一刻,屋外的杀伐和心里的恐惧好象都已离他而去,和他再也没有半分关系。
    这棋子很普通,不是什么贵重东西。马宇心下疑惑,小声问道:“陛下,这是先帝给你的?”
    天子摇摇头,拿衣袖擦了一下泪水涟涟的眼睛,“这是朕的母亲留给父皇的,父皇一直放在身边,谁都不给。每到朕母亲忌辰的时候,父皇就拿出来,一个一个的擦,擦得亮晶晶的,就象天上的星星一样亮。母亲的琴,父皇走的时候给了姐姐,母亲的棋,父皇走的时候,却谁也没给,他大概想一直带在身边。朕也想要,就偷偷留了下来。”
    天子哽咽着说完后,马宇不禁想起了先帝,想起了先帝走后突然崩塌的大汉社稷,他心中酸楚,泪水悄然滚落。
    君臣两人跪在地上,一个捡,一个擦,心无旁骛,心中一片宁静。
    
    

第四十三章 长安乱(二)
    司徒府。~~~~
    胡轸面对皇甫嵩咄咄逼人的眼睛,面对指着自己的长戟和长箭,犹豫了。
    是血溅大堂,立即被皇甫嵩砍下脑袋,还是背叛董卓,背叛自己和董卓将近三十年的兄弟之情?
    胡轸的大军随董卓撤回关中后,首先得到了兵力上的补充。自从南军有数名都尉阴谋叛乱后,董卓就开始逐步削减南军的人数。两万南军一部分被董旻带到了郿坞,一部分宿卫禁中,一部分被补充到了北军各部。胡轸带着五千人马驻防于武关。
    牛辅兵败关西后,董卓打算再度集结大军,尽快发起反攻。他在郿坞急书胡轸,让他赶到长安商议攻打韩遂之事。胡轸本想推辞,因为董卓的意思很明显,要让他代替牛辅到关西前线指挥。
    现在牛辅和李傕、郭汜等统军大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要想打赢关西的仗,这个主帅必须要换。目前几个中郎将中,董越是自己的侄子,董卓肯定要放在身边。成廉、段煨、鲍鸿在西凉军中没有威信,无法出任大军统帅。唯一符合条件的就是皇甫鸿和胡轸。董卓当然不会把军队交给皇甫鸿,所以只有胡轸这一个唯一人选。
    胡轸不愿去,他没信心打赢韩遂。关西如果再打输了,自己这条命就玩完了。但董卓的军令他又不敢违背,只好皱眉苦脸地到了长安。现在他悔得恨不得给自己一刀。早知道长安要发生兵变,董卓就是威胁要打断自己的腿,自己也不来。
    大臣们的兵变会不会成功?如果王允和皇甫嵩失败了,自己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自己和董卓这么多年兄弟,董卓嫉恶如仇的性情自己还是一清二楚的。
    “你杀了我吧,把我的脑袋拿给董大人。”胡轸咬咬牙,断然说道,“我和董大人在西疆并肩杀敌二十多年,你让我背叛他,绝无可能。”
    皇甫嵩脸色一寒,杀气凛冽。
    王允气得脸色铁青,挥手喊道:“拖下去,斩了。”
    胡轸自知必死,胆气大盛,他指着王允的鼻子骂道,“老子十六岁从军,至今已在沙场上鏖战了三十年,为西疆,为大汉,立下了无数功勋,你算什么?你为大汉做了什么?你如果没有显赫的家世,你算个屁啊。你说董大人是乱臣贼子,那你又是什么?当初董大人要迁都长安,要废除五铢钱的时候,你站在朝堂上说了什么?你难道不是乱臣贼子?”
    “杀,杀……”王允大怒,咬牙切齿。~~~~
    围在四周的士卒刚要扑上去,皇甫嵩突然“哼”了一声,不怒自威。士卒们畏惧地看看皇甫嵩,踌躇不前。
    王允指着皇甫嵩高声质问,“皇甫大人,难道你要抗旨?”
    杨彪和淳于嘉等诸多大臣目瞪口呆,一时茫然失措。
    “我再说一遍,北军是大汉的北军,不是董卓的北军。北军将士的所作所为都是奉旨行事,和北军将士没有任何关系。北军上下是否有罪,你王大人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只有陛下说了算。”皇甫嵩看看王允,沉声说道,“把胡轸交给我。”
    王允怒视皇甫嵩,连连摇头,“好,好……”
    “传陛下圣旨,凡董贼一党,抄没家财,九族尽诛。”王允站在大堂上,高举着圣旨,指着一帮被抓的大臣厉声吼道,“拖出去,杀……”
    被抓的大臣都是董卓的宗族子弟和故吏亲信,其中还有一位甚至官居九卿,这些人有的吓得面无人色,有的破口大骂。依照大汉律,秩俸两千石的大员如果违律,必须要经廷尉府审理,再经天子御批,然后才能定罪。如果是杀头的大罪,那手续就更繁琐了,但此刻王允已经抓了狂,什么律法不律法他一概不问,先杀了再说。
    有大臣高呼:“乱臣贼子者,王允也。”不过喊也没用了,王允一声令下,几十颗头颅落地。
    太尉杨彪、司空淳于嘉等大臣也觉得不妥。本想劝劝王允,但王允瞪着眼睛说,“董卓不死,我的脑袋就没了。杀了这些祸国奸侫,我王允也算没白死。”
    “董卓不死?”太尉杨彪大惊失色,“这次还杀不死董卓?”
    王允抬头看看大堂外的天空,沉默不语。
    王允认为今天我能杀董卓,那明天董卓的旧将就会杀我。在王允看来,除恶就要务尽,不能留下一丝一毫的后患,所以他坚决要求董卓死后,把董卓的所有旧将全部诛杀,一个不留。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从皇甫嵩这个角度来说,他肯定要招抚董卓的旧将,因为这些人,甚至包括董卓,过去都是皇甫嵩帐下的大将,他不会把刀砍向自己的手下。然而,董卓的旧将一旦顺从了朝廷,这些人是不会听王允的,他们只听皇甫嵩一个人的,皇甫嵩实际上等于控制了数万军队。皇甫嵩实力骤增,再加上皇甫阀在西疆和关中两地的巨大影响力,这朝政由谁说了算,可想而知了。
    刚刚杀掉一个董卓,朝堂上立即又出现了一个手握重兵的皇甫嵩,王允和朝中一帮大臣怎能忍受?在王允等诸多大臣的眼里,皇甫嵩和皇甫门阀世代都是武将,说到底皇甫嵩还是一个武人,所以王允至死也不会答应招抚之议。
    要想招抚董卓旧部,天下只有皇甫嵩一个人能做到。但朝廷和王允等诸多大臣又担心皇甫嵩会象董卓一样擅权误国,所以他们只有一个选择:明知朝廷应该招抚董卓旧部,尽快稳定关中,也坚决拒绝这么做。
    王允既然态度非常坚决地不愿招抚董卓旧部,那么他肯定有杀死这些人稳定关中的办法。但问题是,皇甫嵩会让步吗?在事关社稷安危面前,皇甫嵩还会象过去一样,毫不犹豫地让步?
    长街浴血,杀气纵横。
    董璜的两千虎贲卫士被司隶校尉部的卫兵打了个措手不及,死伤惨重,但董璜急于杀到皇宫,他根本不顾惜士卒的伤亡,督军猛攻。
    黄琬为了尽可能迟滞和杀伤敌人,在长街上布置了二十台弩炮。每当前一列的阻击士卒倒下后,后列就以弩炮轰击,然后士卒们再冲上去,猛杀猛砍。司隶校尉部因为兵力单薄,不得不且战且退。
    双方正在相持不下的时候,城门校尉王欣带着援兵从董璜的背后杀了过来。
    董璜腹背受敌,手下将士虽然拼死抵挡,但奈何司隶校尉部和城门校尉部的士卒勇不可当,无惧生死,个个越杀越来劲,大有同归于尽之势。
    虎贲卫士连番冲杀,推进了两百步,距离皇宫近在咫尺了,但此刻他们已经付出了死亡一千多人的代价,无力再冲了。
    “擂鼓求援,让铁骑来救我们,快点……”黄璜声嘶力竭,狂吼不止。
    黄琬焦急地回头看看,再转过一条街,就是直达皇宫的御道了。如果让董璜冲过这条街,和董卓的铁骑会合,事情就不可预料了。
    “传令下去,给我杀死董璜,立即杀死他……”
    十几个武技高超的袁阀门客奉命保护黄琬,一直没有离开他左右,这时听到黄琬的命令,立即带着黄琬的亲卫队杀了上去。
    董璜和亲卫们冲过箭雨枪林,奋力鏖战,逐渐逼近了街口。董璜清晰地看到黄琬策马挥鞭,指挥士卒们奋勇拼杀,他甚至可以清晰地听到黄琬惊恐而愤怒的叫喊声,听到他不停地喊着杀死董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