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37全球速递-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人气可比他们那帮高管强多了。

    临近中午,布莱德利带着妻子和女儿来了。布莱德利跟约翰一样,都只有一个独生女儿。这一点让阿黛尔很快就与布莱德利夫人产生了共同语言。

    今天的客人可不光是布莱德利一家,约翰这一周在陆军参谋部虽然很“低调”,但还是交了几个朋友的。除了他手下的马丁少校,还有跟他同一天报道的——马克?克拉克少校和罗伯特?克劳福德少校。

    马克?克拉克是正儿八经的西点毕业生,比布莱德利和艾森豪威尔小两届。马歇尔在第三师当旅长时,克拉克是师部负责分管训练的助理参谋长,在军内是公认的两栖作战专家。

    马歇尔出任陆军参谋长后,就开始有计划地提拔、培养年轻军官,以逐步取代那些思想陈旧的老将军们。克拉克此次从刘易斯堡上调到参谋部训练处,就是这个计划的一部分。

    在约翰前世的记忆里,克拉克最后成为了四星上将,出任过美国地面部队司令、美国远东地区总司令。还代表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署过朝鲜停战协定,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谈判文件上签字的美军将领。”

    虽然日后克拉克在军界的地位不低,但在后世,即便是美国人自己对他的评价都不怎么样。许多人一提及二战时期美军无能将领的代表,想起的都是他。

    这个训练专家也确实不太擅长指挥打仗。在卡西诺战役时,克拉克指挥的第五集团军的伤亡占据了整个战役盟军伤亡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以至于下面的官兵将他斥之为“杀人犯”。突破古斯塔夫防线后,他为了抢占进入罗马的荣誉,居然不去追击后撤的德军。结果给阿尔贝特?凯塞林元帅留下了布置好下一条防线的机会。

    在战争后期,马歇尔一直是把克拉克当政治军官来使用的。他和艾森豪威尔一样,很会处理与盟国的关系。在外交方面,克拉克确实是把好手,甚至一度作为美国国务卿的代表,与英国、苏联外长协商过对奥地利的条约。这种活儿,可不是一般的军事将领能干得了的。

    约翰当然不会因为克拉克指挥打仗的手艺潮就看不起他,在这方面他还不如克拉克呢。相反,他对克拉克在政治和外交方面的能力还挺佩服的。某种程度上,他把克拉克看作是自己的同类人。如今能有这样的缘分(两人同一天到参谋部报道),他自然不会放过与其结交的机会。

    至于罗伯特?克劳福德少校,他的情况跟约翰很类似。克劳福德是个来自新奥尔良的地方工程师,跟约翰一样一天兵也没当过。因为之前在国家标准委员会的时候跟军方后勤部门打过不少交道,所以才被以后勤专家的身份征召到了作战计划处。

    目前,克劳福德少校是威尔斯手底下的一个参谋,负责弹药补给调配的工作。因为两人相似的境遇(都是从平民一下子成为了职业军官,与陆军参谋部里的整体氛围有点格格不入),又是同期入伍(在军队,这是一条很重要的一条人脉关系),两人的办公室还门对门,所以即便克劳福德是威尔斯上校的下属,两人这几天还是走得比较近的,算是不错的朋友。

    而且,约翰对这个克劳福德少校还有种特殊的感官。不是因为他知道克劳福德日后担任过盟军最高司令部补给处处长(少将),而是因为他前世看过一本以克劳福德为原型的网络小说(向181坦克旅的《1939从新奥尔良到柏林》致敬)。虽然他很确定,这个克劳福德不是小说里的那个穿越者,但对他还是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

    其实当天和约翰一起报道的,除了克拉克和克劳福德,还有一位叫贝弗利?邓恩的西雅图工程师(二战时期盟军最高司令部的工兵处副处长、准将)。不过他后来被派到马里兰州的工兵司令部去了。约翰和他只是在报道的时候有过一面之缘。

    布莱德利、克拉克、克劳福德,再加上马丁,这四个人算是约翰在陆军参谋部上班第一周的主要收获了。这四人中,将来至少有一个五星上将、一个四星上将一个二星少将,这份人脉也算得上是相当华丽了。

第八章 约翰的小圈子(2)() 
约翰家今天中午的午餐,食物非常丰盛。考虑到克劳福德跟自己是半个老乡(阿黛尔一家刚从法国搬过来时也居住在路易斯安娜州),阿黛尔专门让厨师准备了几样新奥尔良的特色菜:炸鱼柳、软壳蟹、辣味虾和克里奥尔秋葵浓汤(新奥尔良真心没有烤鸡翅),配上法国白兰地和墨西哥龙舌兰酒。虽然都不是什么名贵的菜,但宾主都吃得很开心。

    尤其是阿黛尔亲自动手做的饭后甜点——裹满糖霜的贝奈特饼,让小艾拉和布莱德利的女儿吃出了一嘴的“白胡子”。为男士们准备的香蕉福斯特(一种以香蕉为主料,加了奶油、肉桂、黑朗姆酒、利口酒的甜品)也获得了陆军参谋部军官们的一致称赞。

    餐桌上,大家聊得很开心,很快就发现了不少彼此间的共同点。比如克劳福德还留在新奥尔良老家的妻子也是法国人,他们还有一个跟小艾拉差不多大的女儿。

    再比如克拉克的老爸——查理斯·克拉克(曾是一名美国陆军上校)退役后,曾在约翰他们家的铁路公司做过几年高管,约翰还与他有过一面之缘。

    就连马丁和布莱德利也发现两人都曾经在本宁堡步兵学校担任过战术系教官,只不过时间上正好间隔了一年罢了。

    约翰还发现,除了克劳福德,在坐的男人们还都与艾森豪威尔存在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布莱德利是艾森豪威尔的同班同学,马丁是艾森豪威尔在菲律宾的战友,连克拉克在西点军校时的指导学长也是艾森豪威尔。)

    不知不觉间,这些共同的话题把大家的距离拉近了不少。听说克劳福德少校最近正准备找房子,把妻子和女儿接到华盛顿来。热心的阿黛尔和布莱德利夫人大包大揽地接下了这相任务,两个女人相约下周一起去帮克劳福德看房子。

    午饭后,夫人和孩子们去了小花园的阳光房,男人们则留在了起居室里,一边打桥牌一边闲聊。五个参谋部的校级军官凑在一起,免不了要谈论起欧洲的战事。

    “波兰彻底完了,苏联人已经占领了比亚威斯托克和利沃夫,铁木辛哥已经跟德国人碰面了。”布莱德利一边抓牌,一边感慨道:“才一个月的时间,欧洲第三陆军强国就这么完蛋了。”

    “还第三陆军强国呢,简直跟纸糊的一样。”坐在一边观战的马丁对波兰自诩欧洲第三陆军强国的说法很不屑一顾。

    “听说里宾特洛普已经去莫斯科商讨苏德新边界划分的事了。这下波兰彻底成了希特勒和斯大林嘴里的肥肉了。”克拉克说道。

    “自打西科尔斯基将军下令东线23万军队停止抵抗,波兰就已经完了。莫德林要塞能坚持到29号已经是奇迹了。”约翰知道,斯大林不久后就会在卡廷森林制造一起惨案,东线这批波兰降军中的四千多名军官将惨遭屠杀。

    在此之后,还将陆续有2万多名波兰军人、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职人员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处决。这件事一直到苏联解体后才被公之于众,此前任何关于此事的调查都被驳斥为对社会(防和谐)主义阵营的污蔑。

    “好在马奇诺防线已经基本完工了,30万法国人和20万比利时人正在防线后面严阵以待。英国远征军也正在陆续抵达欧洲,西线总的来说还算平静。”工程师出身的克劳福德对马奇诺防线还是很有信心的。

    “这次德国佬学乖了,在把斯大林稳住之前,他们不会在西线动手的。上次大战两线作战的苦头他们已经吃得够多的了,应该会变得聪明点。”马丁和克拉克一样,对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没有什么好感。“这样一来倒是白白便宜了斯大林。听说苏联人又开始对波罗的海三国下手了。”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这三国是什么时候并入苏联的,约翰已经想不起来了,反正是在德国入侵苏联以前。不过马丁的话倒也提醒了约翰,苏芬战争就要爆发了。

    苏联早在今年3月的时候就向芬兰提出过领土要求,但是遭到了芬兰的拒绝。当时苏联开出的价码是用卡累利阿地峡的苏联领土,换取芬兰湾内的苏尔岛、拉凡岛、塞伊斯卡里岛、季乌林岛以及部分雷巴奇半岛的芬兰领土。

    如今苏德已经正式接壤,斯大林构筑西北部战略缓冲地带的意愿就更为强烈了。要知道苏联的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距离苏芬边境也就只有32公里。1918年外国干涉军就是以芬兰为跳板进入的苏联。

    这些万里之外的事本来跟约翰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但是貌似罗斯福政府关于修改《中立法案》的努力最近有了进展。在军火商人们的美金攻势下,国会的态度终于有了松动。

    听休斯说,修改后的新法律条文仍将禁止美国船只进入交战区,但允许交战国在“现金和自运”的前提下从美国购买武器。这对于英法两国来说可真是条利好消息,无论是现金还是远洋货船,他们都比德国人多得多。

    不过约翰记得,历史上新《中立法案》通过后,最先受益的不是英法,而是正在遭受苏联入侵的芬兰。美国好像援助了他们1000万美金的军事物资,出口了差不多四个步兵师的装备和几十架飞机。

    约翰估计,过不了多久他就要被海量的军火出口申请淹没了。现在他手里的那三个申请不能再拖下去了,得赶在新法规通过国会表决前彻底解决。

    “约翰,那几个出口申请的事真的没问题吗?听说明天作战计划处办公会上,威尔斯上校会拿它出来说事。”刚刚接替克劳福德,成为他桥牌搭档的马丁终于问出了一个这些天一直埋在心里的问题。

    “我还以为你永远都不会问呢。”约翰笑了,“放心好了,明天上午美孚石油、福特汽车和凯泽钢铁都会派人来参谋部,主动撤回之前的申请。”

    看到马丁目瞪口呆的样子,布莱德利笑了:“艾克没跟你说过吗,威尔斯跟约翰完全就不在一个重量级上。这次活该他倒霉,对手都没打听清楚就胡乱乱下套。”

    马丁多年在海外服役,回国后又一直在参谋与指挥学院进修,对约翰的情况知道得不多。克拉克和克劳福德之前多少对约翰在商界的“威名”有些耳闻,但他俩还是被约翰的“神通广大”惊到了。真不愧是美国最顶级家族的后起之秀,美孚石油这样的巨型公司说搞定就搞定了。威尔斯辛辛苦苦挖了半天坑,非但没害到他,反而把自己给陷进去了。

第九章 约翰的小圈子(3)() 
“约翰,你到底是怎么想的。放着大老板不做,跑来参军。”被马丁换下来的克劳福德有些好奇,“我之前在墨西哥湾那边也有个自己的小公司。虽然不怎么赚钱,但也是犹豫了好久才把它卖了,来参谋部报道的。”

    约翰一时语塞,他能怎么说?自己没事瞎嘚瑟,把自己坑了?自家长辈大义灭亲,拿他堵抢眼了?

    一时间牌桌上的气氛有点尴尬,大家都没说话。克劳福德意识到自己可能问了不该问的问题,正准备转移话题,约翰却主动把他“被参军”的经过说了出来。

    有时候自曝丑事也是种拉近朋友间距离的好方法,特别是当他在朋友圈里有些过于“鹤立鸡群”的时候。这一招的效果非常不错,牌局的气氛一下子好了很多。至少在听了约翰的讲述后,被他的“倒霉”经历逗得乐不可支的马丁等人明显放松了不少。

    “罗伯特,你说你以前在墨西哥湾有家自己的公司,是做什么的?”等大家笑得差不多了,约翰问了克劳福德一个问题。

    “一家小公司,给泰龙公司代工生产无钩式纽扣的。”克劳福德回答道。

    所谓的“无钩式纽扣”其实就是拉链。只不过后世惯用的拉链这个词(zipper)现在还只是专指一种带拉链的长筒套靴。(拉链最初就是为了解决长靴穿戴麻烦的问题才发明的,直到1935年才开始逐渐被用于服装领域,之前只有飞行员的皮质飞行服才有拉链。)

    克劳福德告诉约翰,他是1935年从《纽约客》杂志上看到一些服装设计师的作品使用了拉链,才萌发了代工生产拉链的想法。因为本钱少,规模不大,搞了几年,也没挣到多少钱。大部分都被泰龙公司(“无钩式纽扣”的专利所有者)弄去了。

    约翰笑了:“你那公司卖早了。要是留着说不定能发笔大财。”他告诉克劳福德,拉链不仅可以用于飞行员制服,各种军用望远镜、测绘仪器、制图工具、维修工具、专业地图的皮套上都可以使用。以克劳福德在作战计划处的职务,只要一开始能接到一个军方小订单,之后的生意就会自动源源不断地找上门来。

    接着,他把如何在战争期间赚钱的一些基本套路告诉了克劳福德。根据上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一些有远见的商人会在战前建立或收购一批小企业。一旦美国参战,他们就会配合政府的转型经济计划,把这些小公司的大部分股权转让出售给政府。政府接手后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扩大生产。而他们所要做的,就等到战后政府清理资产时,再用低价把公司买回来。

    这样,他们就能轻松获得一个具有更大规模、更多熟练工人、更多技术积累和更多商业渠道的新公司。而这一切都是利用政府的钱来完成的,不用他们自己掏一分钱。如果操作得好的话,他们甚至还能以极低的价格获得大量的剩余物资。

    就拿雷明顿公司来说吧,一战前他只是个生产打字机的小工厂,总共不过几十人。研究步枪也不过是公司创始人伊利法莱特·雷明顿的业余爱好罢了。一战期间,他们转入军工领域,利用政府的资金培养了近万名技术工人,把企业规模扩大了上百倍。战后,他们又以不到公司市值10%的价格卖回了公司,还顺带处理了价值近千万美元的剩余物资。

    这一招虽然比不了那些大家族去做交战国的金融代理人,为他们承销战争债券进行军火争采购融资来钱多,但胜在门槛低,投资少,也是发“战争财”的不二法门之一。上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诞生了2万名新百万富翁,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都是这么发的家。

    约翰的这番话听得在场的人瞠目结舌,连呼不可思议。克劳福德更是捶胸顿足,懊悔不已。成为百万富翁的大好机会就这么被他放过了,能不心疼吗。

    “好了,罗伯特,你也别后悔了。”约翰安慰他道:“欧洲那边的战争才刚开始,发财的机会多得是呢。”

    布莱德利和马丁倒没说什么,思想比较活络的克拉克先开了口:“约翰,你的意思是现在做准备还来得及?”

    刚刚发现自己与百万富翁的梦想擦肩而过的克劳福德连忙问道:“是啊。约翰,你有什么好项目吗?我的本钱不多,不过跟路易斯安纳的几家地方银行有些交情,可以搞到贷款。”

    “贷什么款啊,我们几个凑一凑,一起干得了。”克拉克显然也想从中分一杯羹,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加盟的要求。

    “奥马尔,马丁,你们的意思呢?”约翰问道。这种事不患寡,只患不均。如果要做,就大家一起,一个也不能少。省得到时候真发了财,没参与的人眼红,影响大家之间的感情。

    “我对这个不大了解啊。”布莱德利是他们中的老大哥,说话的分量比较重。他知道约翰这是有意带他们一起发财,但他研究了半辈子怎么打仗,对做生意真是一窍不通。

    “我加入。”马丁的答应倒是很干脆。如今陆军军官的薪水实在不怎么样,他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光凭他一个少校的薪水要养家还真的有些捉襟见肘。他之前在驻菲律宾军事顾问团一待就是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能多赚点补贴和外快吗。

    “这样吧,我把计划先说一说。大家要觉得合适就一起干。要是有一个人不同意,咱就拉倒。”约翰的计划很简单,他们五个人一起出资买下一个内河造船厂,规模不要大,能生产那种内河小艇就行。

    他的目标是奔着将来军方登陆艇的订单去的。到时候无论是太平洋夺岛还是北非、西西里、诺曼底登陆都少不了需要大量的登陆艇。美国那些大造船厂的目标都集中在争夺那些大型军舰和货轮的订单上,看不上这些每艘利润只有几千美元的小艇。

    只要约翰他们把后世经典款的LCT(坦克登陆艇)、LCM(机械化登陆艇)、LCP(大型人员登陆艇)、LCV(车辆登陆艇)搞出来,不愁到时候接不到军方的订单。况且他们五个人里还有三个在负责陆军物资采购的部门工作,这点都做不到也太没用了。

    约翰估计他们到时候至少能拿下五六千艘登陆艇的订单,平均每人赚个一两百万美元还是没问题的。

    约翰画的大饼连布莱德利也动了心。他是一门心思想上战场的,可也需要为自己的老婆孩子考虑考虑。万一将来自己不幸那什么了,总不能让妻子和女儿靠抚恤金过日子吧。

    大家已经顾不上打牌了,七嘴八舌地讨论了半天。最后约翰一锤定音,收购内河船厂的事他找人去办。所有投资平均一分为五,每个人在新公司里各占20%股份,谁也不多谁也不少。将来谁要出售股份也只能平均卖给其他股东,不许卖给外人。公司日产管理他找职业经理人来负责,谁都不得擅自插手。

    布莱德利等人知道约翰这是在有心帮他们,对他的安排都没有什么疑义。傻子都知道,约翰这种身家千万的大富豪,犯不着为了几万美元的小事坑自己。在吃晚饭前,他们已经就这笔投资达成了一致,新公司根据约翰的提议叫作“兄弟连”(Band…of…brothers)。

第十章 马歇尔的笔记本() 
周一,作战计划处例行办公会上,布尔少将正在听手下的副处长们汇报上一周的工作。在陆军参谋部里,手握计划审批大权的作战计划处,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处室,作战计划处处长甚至经常由副参谋长直接兼任。相应的,处里的工作任务也是全参谋部最繁重的。

    在约翰看来,作战计划处与其他处室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