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37全球速递-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要是用来购买药品,现在国内药品奇缺,很多伤员都得不到有效救治。”

    “这些药品你们怎么运回去呢?”

    “我们有一个同学马上就要回国了。吴子木,快过来。”王汝芬向不远处的一个男生招了招手,“这是吴子木同学,他马上就要动身回国了,我们筹集到的药品都会交给他带回去。”

    “您好,先生!感谢您对中国的支持!”这个叫吴子木的留学生走了过来,给约翰鞠了一躬。

    打一开始,约翰就注意到他了。这个吴子木的年纪似乎比其他留学生大一点,留了一头很精神的短发,上衣口袋里插了一支钢笔,很沉稳老练的样子,一看就知道他是这帮学生中领头的那个。

    “听说你很快要回中国了,一个人带这么多东西方便么?我在香港有些朋友,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请他们帮忙。”

    约翰可一点也没有撒谎,自从和中国国防供应公司签署了出售H1战斗机的协议后,他就没少跟民国政府的官员打交道。不久前,他还结识了来美国公干的“国舅爷”宋子良和他的夫人席曼英。

    历史上,在宋家六姐弟中,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和长男宋子文比较出名。老五宋子良和老六宋子安年纪要小一点,名气也比哥哥姐姐们小得多。一般人都把他们当成跟在大哥宋子文后面捞油水、混饭吃的“官宦子弟”。

    不过一番接触下来,约翰发现至少宋子良不是外界所传的那种盛气凌人的“纨绔子弟”或着光会动嘴的“公子哥儿”。相反,这个面容清瘦,话语不多的“国舅爷”组织能力相当不俗。

    说起来,宋子良跟范德比尔特家族还是有一点渊源的。他是1921年从范德比尔特大学毕业的,那时约翰的堂兄艾尔弗雷德正是范德比尔特大学的校长,两人勉强可以算是师生关系。

    从美国毕业回国后,宋子良在哥哥和姐姐、姐夫的照拂下先后担任了民国政府外交部秘书、总务司司长、上海浚浦局局长、中国银行董事、广东省财政厅厅长等职。1937年底,宋子文接替“力不从心”的交通部次长兼广州市市长曾养甫,出任了西南运输总处的主任。

    这个西南运输总处的全称是“军事委员会西南进出口物资运输总经理处”,负责民国所有战略物资的进出口和运输工作。约翰那批援华志愿航空队的物资在抵达香港后,就是由宋子良来接手的。

    在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对于武器弹药等物资的需求剧增。这些进口物资主要是通过规模较大、装卸设备较好的香港运进国内的。但是,这条运输通道并不太保险。历史上,在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这条运输线路就被堵死了。

    好在民国政府也觉察到了这一问题,从今年初就发动15万民工开始抢修滇缅公路。公路运输,没有卡车是不行的,宋子良那次来美国就是为西南运输总处采购重型卡车和从华侨中招募熟练司机及汽修工人的。

    也不知道听谁说约翰这个“亲华派的国际友人”跟几大汽车制造企业关系不错,宋子良辗转找到了约翰请他帮忙牵线。约翰答应得很爽快,不仅用最快的速度帮宋子良凑齐了所需的卡车,还替他争取了一个不错的折扣,至少比那帮中国官员自己买便宜多了。

    大喜过望的宋子良专门宴请了约翰,席间还塞给了他一笔不小的“中介费”。约翰当时和“美国派”的宋子良夫妇聊得很愉快,难得一见的“正宗”中餐也让他大饱了口福。至于那笔“中介费”,约翰也没多推辞,不过在收下后又转请宋子良将其捐给了宋子文任会长,宋庆龄任主席的“保卫中国同盟”。

    约翰的这一举动让宋子文对他的好感度几乎达到了满值,如果约翰拜托他照顾一下吴子木大话,相信一定不会遭到推辞。

    不过,吴子木似乎不太愿意接受约翰的好意。犹豫了一下,他对约翰说:“谢谢您,不过不用麻烦您朋友了,我不从香港走。”

    看到他有些吱吱呜呜的样子,约翰一下子就明白了:“你是要去延安,从苏联走?”

    话说里昂的留学生团体里有不少CCP党员,当年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李立三、陈毅都在里昂中法大学“战斗”过。虽然身为“万恶的资本家”,约翰对CCP倒没什么偏见,他拍了拍吴子木的肩膀:“反正都是打日本人么,祝你一路顺风。”

第五十三章 啪啪响的小算盘() 
与那帮中国留学生简单交流了一会后,约翰一家三口就继续动身,前往富维耶山顶的圣母堂了。

    别看约翰在人前摆出一副“对华亲善”的样子,又是参加中国抗日募捐,又是筹建援华志愿航空队,但实际上他有自己的利益考量。

    身为一个“万恶的资本家”,约翰虽然内心对中国有好感,但要他拿出真金白银来进行无私奉献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约翰之所以在联邦快递公司尚未发展成熟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频频向中国方面示好,主要是为了公司未来的亚太战略考虑。

    亚太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约翰当然不可能对这个巨大的市场视而不见。即将爆发的太平洋战争是联邦快递公司介入这一地区的一个绝佳机会。约翰之前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抢占先机。

    如果能赶在美国参战以前,与中国当局建立足够多的利益和人脉关系的话,等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约翰就能利用这些关系树立起自己“知中派”的形象,从而能够对美国政府和军方的某些决策施加影响力。

    而反过来,联邦快递公司又可以凭借对美国政府和军方的影响力,把触角延伸到整个亚太地区,并在战后美国的亚太战略平衡体系中获得一定的话语权。

    从一开始,约翰看中的就不是中国,而是战后的整个亚太市场。

    深知未来历史走向的约翰,压根没打算在中国做太多的投资。他很清楚这样的投资都注定是会打水漂的。因为目前的中国当局根本靠不住,而未来的赢家CCP又天然站在他们这些资本家的对立面上。

    现在能够借着抗战的机会在中国留下点香火情,混个“国际友人”的名号就可以了。至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市场,约翰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还不一定呢。

    但是,这些都并不妨碍约翰先从中国赚点小钱。比如之前援华志愿航空队的那批飞机,约翰不仅从中小赚了一笔,还凭借这笔购机款大大扩充了休斯飞机公司的产能。这种惠而不费又一举多得的事,约翰当然是举双手欢迎。

    约翰相信,如果H1飞机在对日作战中表现出色的话,未来他还有机会从“租借法案”中再分到一杯羹。到那时候,可就不是区区100架这种“小订单”了。

    历史上,在1940年6月法国败降后,罗斯福总统曾下令生产5万架飞机以保卫西半球的安全。哪怕只抢到其中十分之一的订单,也足以让约翰这个休斯飞机公司的大股东赚到盆满钵满了。

    。小说《飘》中的男主人公瑞特·巴特勒曾经有一句名言:“有两种情况可以发大财,一种是建国之时,一种是国家灭亡之时。国家兴起的时候发财慢,崩溃的时候发财快。”现在的中国就处于这样的崩溃边缘,正是约翰发财的好时候。

    之前在帮宋子良采购卡车的时候,约翰就又发现了一个赚钱的好机会。历史上,滇缅公路可是一个大聚宝盆啊。大批内地政府机构、工商企业、大专院校和无数难民撤退到大后方后,在昆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商品集散地。

    当时,宋子良的西南运输处是滇缅公路上最强大的运输力量。他们光团一级的运输大队就有10多个,拥有汽车将近一万辆。但是,他们主要运输是武器弹药、车辆机械、汽油、药品和军用被服等战略物资。

    与战略物资相比,民用物资的需求缺口更为庞大。这些都是通过上千家小型私人运输公司来完成的。很多南洋的华侨商人就是在这个时候都靠开运输公司发了财,甚至有不少昆明本地人也三四家合买一辆卡车跑起了运输。

    他们通过缅甸把大量棉纱、布匹、汽车零配件和所有买得到用得着的消费品运回国内,再将生丝、茶叶、桐油、生漆、猪鬃这些中国特产运到国外换取外汇,一来一回之间利润相当丰厚。

    约翰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赚钱机会。在离开美国之前,他就已经安排德沃夏克开始从华侨中招聘卡车司机了。约翰准备在昆明成立一家中等规模的运输公司,凭借之前跟宋子良等人结下的善缘先捞点油水。

    当然,这些都是小头,真正的利润大头要等美国参战以后。到那时,约翰可以名正言顺地将这家美资企业交由美国军方代管,坐等战后接收战争“遗产”。

    上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美国企业都是这么发的家。这种发财的套路,约翰简直再清楚不过了。

    当美国转为战时经济时,为了战争的需要,政府会出手接管很多相关企业,并投入大量资金去扩大产能和产品研发。等战争结束后,为了减轻财政压力,这些扩大了很多倍的企业会连同大量的剩余物资一起被政府低价再卖给原来的企业主。

    如果运作得好的话,有些企业主甚至非但不用付钱,还能从政府那边得到一笔使用费和损失补偿。历史上,马士基航运公司就是这种情况。这么一家敌资企业(丹麦在战时属于德国占领区)都能做到,联邦快递作为一家根正苗红的美国企业没有理由做不到啊。

    到那个时候,约翰收回来的可就不是之前投入的区区一百来辆卡车了,公司规模至少会翻上个五六倍。同时,他还能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大量的美军剩余物资。对于美国政府和军方来说,这些都是垃圾,把它们运回国内的成本比重新生产一批还高。但对于战后百废待兴的中国来说,这些可都是市场上最紧俏的商品,绝对能卖个好价钱。

    以上这些,都不过是约翰所谓“联邦快递亚太发展战略”的一小部分。关于这个发展战略,约翰已经暗自筹划了很长时间。他很清楚短期内联邦快递公司还没有实力进军亚太市场,所以这个战略规划主要是着眼于战后。目前约翰所做的仅仅是一些铺垫工作,针对的主要目标其实是战后的日本运输市场。

    前世身为跨国运输企业的高管,约翰太清楚日本运输市场的油水有多足了。这个资源匮乏的岛国,要想实现经济腾飞,根本离不开对跨国运输企业的依赖。日本三大航运企业NYK、MOL和K…Line每年的受益都在10亿美元以上,日本运通、大和运输、佐川急便、日立物流这些物流企业每年的盈利也相当可观。

    这其中,约翰最为了解的就是日本运通。前世,他曾经去这家最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日本物流企业参观考差过。这家号称从民用物资到军用物资、从原材料(如石油、矿产)到商品、从现钞到黄金珠宝等贵重物品,只要法律允许“无所不运”日本物流企业,甚至差点一度挤垮了日本邮政业务。

    目前日本运通还是一家由政府和私人共同出资建立的国有公司,日本政府将全国主要城市的运输业都合并到了这家公司名下。这对于约翰来说真是个天大的利好消息。等日本战败后,他完全可以以此为由吃掉这家曾由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掌控的公司。相信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日本太上皇”麦克阿瑟将军都会乐见其成的。

    除了日本的运输市场,约翰盯上的另一个目标是新加坡。没有一个国际运输企业老板会对位于马六甲黄金水道咽喉部位的新加坡港熟视无睹。虽然新加坡目前还是英国的殖民地,但这并不能阻止约翰暗地里打它的主意。

    他之前这么热心地跟华侨组织打交道,主要目的就是想乘机和陈嘉庚这些新加坡华人领袖拉上关系,以便在英国殖民体系崩溃后,抢占那里的航运市场。

    当然了,约翰很清楚,联邦快递未来的发展重心始终在北美和欧洲。亚太市场是很重要,但约翰大可不必着急,再过个一二十年都为时不晚。

    而且约翰自己都不知道,等战争结束后,联邦快递公司在主攻欧洲市场的同时还有没有余力兼顾他的“亚太战略”。他现在布下的这些先手,很可能最后根本用不上。

    所以,约翰所谓的“亚太战略规划”绝大部分还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他甚至没有把这一方案透露给公司的智库团队。相信那帮专家知道了一定会笑掉大牙的。联邦快递公司现在连一艘船都没有,还谈什么抢占新加坡海运市场。

    但这并不妨碍约翰从这种“自娱自乐”的YY中获得快感。这种“世人皆醉我独醒”,“天下大势尽在掌握中”的优越感还是蛮爽的。至少当那帮中国留学生让他想了自己的这些计划后,约翰的心情就一直很不错。

    这个好心情一直保持到了他们在餐厅吃晚饭的时候。在那里,约翰和阿黛尔遇到了一个她们绝对不想见到的人。

第五十四章 里昂警察局之旅() 
从富维耶山顶的圣母堂出来,约翰他们来到了一家位于罗纳河畔的餐厅吃晚饭。这家创办于1836年的Bouchon(里昂传统餐厅),在全法国都非常有名。约翰他们倒得很早,餐厅里的客人还不多。他们选择了一张靠窗的桌子,一边欣赏窗外的街景,一边品尝当地特色的干红肠。

    正当约翰一家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在他们背后不远的一张餐桌上,有三个人正在窃窃私语。

    “鲍尔,那就是你在船上看上的妞,长得不错啊,就是老了点,都有孩子了。”一个脸上长了麻子的胖子,一边嚼着肉肠一边说。

    “切,你懂什么。小女孩有什么意思,这样的熟女才够味。”旁边的一个小胡子反驳道。

    “都小声点。”一直盯着阿黛尔背影的那个大鼻子男人皱了皱眉头,制止了两个人的胡言论语。如果约翰和阿黛尔回过头来的话,他们就会发现,这个大鼻子就是之前在“诺曼底号”上给阿黛尔送花的那个鲍尔·杜维耶。

    “你行不行啊,在船上这么多天都没拿下。去了趟美国把看家本事都丢了。”小胡子喝了口红酒,对杜维耶的“差劲表现”表示了不屑。

    “你懂什么。你当那是你爸爸工厂里的纺织女工啊,勾勾手指就爬上你的床。”杜维耶瞥了小胡子一眼,“我打听过了,她丈夫好像挺有钱的。她爸爸是以前开银行的那个德加诺,就是之前被你三叔坑了的那个。”

    “那个老头子不是跑路美国了么,他靠山都下台了,你还怕什么。”胖子擦了擦油乎乎的嘴,“咱们还干不过一个美国暴发户?”

    “所以说就属你最没情趣。”杜维耶故作优雅的品着红酒,“这种事着什么急,享受的是过程。”

    “那您打算怎么做?”小胡子问道。

    “一会先让人跟着他们,看看他们住哪再说。”说完,杜维耶起身去打电话找人盯梢去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约翰的心情简直糟透了。因为旅馆服务员又给他们送来了一大束鸢尾花。

    “那个家伙叫什么来着,还真是阴魂不散了啊。”约翰脸色铁青地把花扔在了地上,要是在美国他早让人去收拾那个胆大包天的家伙了。

    “好像是叫鲍尔·杜维耶,没想到又碰到他了。”阿黛尔也很不开心,“对了,他好像说过他住在雨果大街那片,我一会问问皮埃尔叔叔。”

    “你要干嘛?”约翰问道。

    “找他当面说清楚啊,这样算怎么回事。”阿黛尔少见的发了脾气,“当时在船上就应该警告他的,现在好了,都追到这里来了。”

    “我那知道还会再遇到他。”约翰也有些后悔了,他当时不应该姑息面子选择息事宁人的。

    “鲍尔·杜维耶,他回里昂了?”听了约翰的询问,老板皮埃尔有点吃惊。“杜维耶他们家在里昂也算个名门望族了,祖上有人在拿破仑时代当过将军,现在他叔叔是里昂国民议会的副议长。”

    皮埃尔告诉约翰,这个鲍尔·杜维耶从小就是个纨绔子弟。曾经因为沾花惹草被里昂大学开除,后来被家里送去参军了,服役地点在北非的法国殖民地。这些年杜维耶一直在阿尔及利亚做生意,很少回里昂。每次回来他都是单身一人,成天跟几个里昂有名的“恶少”混在一起,也不知道他是否结过婚。

    从皮埃尔那打听出了杜维耶的住址后,约翰决定去当面警告一下这个花花公子。“你今天子先在宾馆里哪也别去,我去找他说清楚就回来。”对阿黛尔交代了一句后,约翰就出了门。

    前世,约翰从小到大都是个乖孩子、好学生。这辈子,他从小接受的也是正统的精英教育。虽然美国各大家族也盛产纨绔子弟,但约翰跟他们几乎是两个圈子的人。约翰跟那些纨绔子弟玩不到一块,他们也不会去主动招惹约翰。

    所以缺乏对付纨绔子弟经验的约翰,这一次显然有些高估了这些人的行事底线了。

    当约翰出门前往雨果大街的时候,鲍尔·杜维耶正和他的几个狐朋狗友在旅馆对面的咖啡厅坐着呢。看到约翰一个人出了门,杜维耶他们转身就进了旅馆。

    也许是惧怕这些“恶少”,也许是贪图杜维耶给的小费,很快一个宾馆的服务员就把他们带到了阿黛尔的房间。

    “我美丽的彩虹女神,能够再次见到你真是太荣幸了。”一进门,杜维耶就向阿黛尔行了个贵族礼,并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包装精美的首饰盒。

    阿黛尔被突然进来的杜维耶吓了一跳,“你怎么进来的,请你出去。”她厉声斥责道。

    “不要这样,亲爱的女士。是伟大的阿佛洛狄忒指引我来到了这里……”杜维耶开始用吟诵诗句的腔调向阿黛尔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

    “我再说一遍,请你出去。这里不欢迎你!”阿黛尔大声叫到,在一旁玩玩具的艾拉都被吓得哭了起来。

    “自从在船上遇到了你,我每天都只做两件事,呼吸和想你。你怎么忍心击碎这颗炽热的心。”不能不说,这个花花公子的脸皮还真够厚的。

    “服务生,请他们出去。”阿黛尔抱起了哭泣的艾拉,再一次下了逐客令。

    “呦,在里昂从来都是我们赶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