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37全球速递-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难分割干净。上任一个多月来,约翰都快被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弄疯了。

    最后还是多亏有史汀生叔叔指点,约翰才勉强搞清了其中的来龙去脉。

    搞了半天,约翰并不是陆军首任运输局局长。早在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美国陆军就意识到了由军需部队负责管理轮式车辆、码头装卸人员和陆军的深海船队,由工程兵部队负责铁路和港口运输船的简单分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规模日益庞大而又复杂的运输需求。

    于是,当时的陆军部部长就下令要筹建陆军运输局,并任命弗兰克…T…海因斯(Frank…T…Hines)准将为首任运输局局长。

    这个海因斯准将为此忙前忙后,努力了一年多。终于,1920年6月4日通过的《美国国防法案》正式将铁路之外的所有军事运输归入陆军运输局管理,陆军运输局从此成为了总军需部下属的一个独立的局。

    谁料,海因斯还没高兴几天呢,国会里的孤立主义势力就抬头了。《美国国防法案》生效几个月后,国会就又通过了缩减军队规模的决议。刚组建的运输局又被精简成为了军需兵总司令部办公厅下辖的运输处,成了一个纯粹管理交通和运输计划的职能部门。海因斯好容易划拉到手的那点实权,又都被军需兵和工程兵瓜分走了。

    作为新任的陆军运输局局长,将来运输兵的当家人,约翰当然不原因把应该属于自己的权力交给别人。只不过在到底哪些权力应该属于运输兵这个问题上,他和后勤司令部的某些大佬之间有些小小的分歧。

    按照后勤司令部原来的构想,今后运输兵将从军需兵和工程兵那里接管深吃水船队、铁路、装卸与港口运输船部队。军需兵保留卡车和新组建的两栖车辆部队,工程兵保留负责港口、铁路、桥梁等设施设备抢修维护的特种工程兵旅以及陆军两栖登陆的突击登陆艇(由于是跨洋作战,由陆军实施的两栖作战在规模和数量上都比海军陆战队大得多,所有陆军自己拥有有大量的登陆艇,用于浅滩的人员和物资运输)。

    这种分工当然不能让约翰满意,因为这样一来运输兵所承担的只不过是其他两个兵种不想负责的那些运输模式。虽然貌似历史上,当1942年7月运输兵正式成立的时候,它和军需兵、工程兵之间就是这么分工的。

    但在约翰自己的构想中,运输兵的职责范围要大得多,涵盖着从新兵营到前线、从兵工厂到战壕之间的所有运输领域。除了后世美国军事地面部署和配送司令部(Military…Surface Deployment…and…Distribution…Command,SDDC)的职能外,连军事海运司令部、空中机动司令部的某些功能也被约翰化进了自己的囊中。

    没办法,谁让现在美国空军还没成立,而陆军本身又保有强大的深海运输船队呢(二战期间,美国陆军拥有全球最庞大的海上船队,共向海外输送士兵700万人次,运输货物1。26亿吨,比美国海军的海上运输能力还要大得多)。约翰要不趁机好好谋划一下,打造一个范德比尔特版的联合运输司令部,那可就太暴殄天物了。

    可惜,理想虽然丰满,实现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了。现在陆军运输局还只是个刚组建的草台班子。约翰堂堂一个局长,连个带套间的办公室都没混上,还和副官米勒挤在一间屋子里办公呢。

    没办法,谁让五角大楼还没盖好呢。陆军参谋部本来办公地就不足,他这仓促成立的新部门现在连个集中办公的地方都还没解决,人员七零八碎地分散军需大楼以及国家广场周边的四五的地方。

    好在约翰自己还用不着为这些庶务操心。他给运输局找了一个称职的大管家——他的同学兼老部下,原联邦快递公司运输部主管弗雷德。

    自打弗雷尔被自己老爸——罗比特…肯准将一脚揣进了部队后,他就一直在萨默维尔将军手下工作,现在已经是少校了。约翰一上任就先把他要到了自己手下。

    虽然弗雷德的职级不高,但好歹也跟着萨默维尔干了几年,对后勤司令部的工作轻车熟路。再加上知根知底,把运输局的行政事务交到他手上,约翰还是很放心的。

    所以,这些天约翰才能有心思去琢磨如何一步一步蚕食工程兵和军需兵的地盘。

    他瞄准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工程兵的特种工程旅。铁路、桥梁建设部队暂时可以不要,运输兵自己必须拥有一支具备战区港口开设能力的部队,这在接下来的战争中至关重要。

    为此,他已经跟萨默维尔将军试探了好几次,但是对方一直没有松这个口。约翰也不好表现得太急切,毕竟才刚上任,吃相太难看了也不好。

    昨天晚上,约翰还一个人躺在床上琢磨这事,一直到深夜。直到今天早上,他坐到办公桌前,看到桌上的日历才惊觉——今天已经是12月6日了!

第二章 大戏开场() 
    距离珍珠港事件爆发,还有不到30个小时(夏威夷和华盛顿有时差,晚6个小时)。约翰现在能做什么?答案显然是不言而喻的——看戏!

    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约翰不过是陆军运输局局长,又不是掌握了最高军事情报的“十二使徒”,压根没法影响到千里之外的珍珠港。

    就算他真跑去跟马歇尔、史汀生或者罗斯福说日本人明天要偷袭珍珠港,除了给自己找麻烦外,并不会有任何作用。真以为华盛顿之前没有收到过情报吗?

    后世,人们关于珍珠港时间是否是罗斯福为了把美国拖入战争而使的一出“苦肉计”,有过各种各样的猜测。一帮历史八卦党还费尽心思搜集了各种真真假假的“证据”,来证明他们的阴谋论观点。

    前世约翰还对这些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论调有些将信将疑,如今身处其中,自然知道这些所谓的“证据”都是马后炮而已。

    没错,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前,华盛顿确实陆续从各种渠道收到过一些关于日本人可能会袭击珍珠港的情报。

    但无论是传说中由魔术小组、中国军统、不知名的船只还是那个神秘的秘鲁驻东京大使发出的预警,都不过是罗斯福所收到的,浩如烟海的情报中的一个。

    事实上,在华盛顿方面收到情报中,可能遭受日本人攻击的目标远不止珍珠港一个。厉害上,日本人在偷袭珍珠港后的两天之内,接连发动了对马拉西亚、香港、关岛、菲律宾和威克岛的攻击。所以,美国很难从获得情报中判断他们会先对那里下手。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陆海军高层都倾向于认为日本人最先可能对马来亚和新加坡下手,其次也可能是菲律宾、关岛或者威克岛,甚至就连巴拿马运河遭袭击的可能性都比珍珠港大。

    用斯塔克部长(现任海军作战部部长,在海军的地位相当于陆军的参谋长)的话来说:夏威夷是除了美国本土之外最安全的地方。

    在这位亲英派海军上将看来,珍珠港防备突然空袭的海陆两军联防计划是详实而周密的。他之前甚至还把把金梅尔和肖特提交的那份计划当作典范发给其余各军区的司令官供他们学习参考。

    这可不是斯塔克昏庸无能,他的这种观点可以说是代表了目前美国军界的主流观点。因为从常识上来说,派一支庞大的舰队万里迢迢地跨越太平洋,去偷袭对方的海军基地,这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事情。

    所以,在约翰看来,只有那些先入为主的“事后诸葛亮们”,才会觉得罗斯福在拿几千条人命和大半个太平洋舰队玩“苦肉计”。

    要是罗斯福真知道日本人的计划,完全可以趁机伏击日本人一把。反正都已经在家门口跟日本人干起来了,国会还能不让美国参战不成?

    当然了,虽然约翰无力也无意去改变太平洋舰队的命运,但他还是惊愕地发现,原本的历史轨迹已经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比如,历史上因为好运而逃过了一劫的企业号航空母舰。原本,企业号应该于11月28 日在“公牛”哈尔西少将的率领下离开珍珠港,去给威基地克岛运送飞机和航空兵。然后在返航途中“幸运”地遭遇恶劣天气,错过6号的返港日期,从而与南云忠一的舰队擦肩而过。

    但是现在,企业号这次估计难逃一劫了。因为他可以非常确定,去威克岛运送飞机的任务早在一周前已经完成了。

    这个发现是约翰今天早上在一份报表里找到的。虽然从瓦胡岛到威克岛的这次运输是由海军来执行的,但是因为哈西尔送去的12架飞机里有一部分是配备给岛上陆军的,所以约翰手里也有一份报备的材料。上面显示,飞机运抵威克岛的时间比历史上早了整整7天。

    这到底是不是因为自己这只蝴蝶煽动翅膀造成的,约翰也不得而知。反正海军的事不在他的操心范围之内。说不定没了企业号,凯泽造船的护航航母还能多卖出去几艘呢。

    别看护航航母速度慢、抗损能力差,舰载机数量也少,但真打起来也不含糊。历史上,在莱特湾海战中,六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联手甚至能重创日本最强大的水面舰队——第一机动舰队。所以如果企业号没了,海军多买几艘护航航母,也是能救急的。

    约翰比较关心的是,珍珠港事件后陆海军高层将出现的一系列人事变化。

    历史上,珍珠港事件发生之后,愤怒的美国民众要求彻查责任者,除了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和夏威夷军区司令肖特被免职之外,民众还需要有大人物来担纲,这个倒霉蛋就是斯塔克上将。

    1942年3月,斯塔克被解除海军作战部部长之职,其职务由欧内斯特•金上将接替。随后,斯塔克被调任美国驻欧洲水域海军司令和罗斯福总统驻伦敦的个人军事代表,官不小却没啥大事可干,说白了就是一个闲职,算是替罗斯福和诺克斯背了黑锅。

    奇怪的是,跟斯塔克所犯错误差不多的马歇尔却十分幸运。不但屁事没有,还稳如磐石地作为陆军参谋长一直干到战争结束,并因为战后实施的“马歇尔计划”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可谓是名利双收。

    斯塔克的继任者欧内斯特…金上将都曾在战后说:“我从未能弄明白,罗斯福为什么能解雇斯塔克上将,而不解雇马歇尔将军。在我看来他俩犯的错是一样的。”

    身居同等要职,肩负同样责任,犯了同样错误,一个坠入地狱另一个却升上天堂。马歇尔到底是怎么做到呢?

    约翰,虽然珍珠港事件在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被不断的研究,但背后仍然有不少谜团值得自己去好好观察一下。

    当然了,他的本职工作也不能丢。当务之急,是抓紧时间澳大利亚布置一套新的物资补给线路。接下来兵败如山倒的麦克阿瑟,还需要陆军运输局去给他擦屁股呢。让约翰发愁的是,派谁去澳大利亚合适呢?

第三章 最后的宁静() 
    1941年12月7日的清晨,天刚亮约翰就早早驱车来到了军需大楼。今天是星期日,管理停车场的老军士长对约翰这么早就来加班感到有些诧异。但也没多说什么,作为军龄比约翰年龄都大的老兵,他很清楚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

    来到五楼的办公室,约翰先自己动手泡了杯咖啡。现在整个大楼都空荡荡了,除了个别值班人员,几乎没有人。但是约翰知道,再过几个小时,军事大楼会变得比工作日还热闹。

    趁着米勒不在,约翰静静地品尝着咖啡,享受着大战来临前的最后片刻宁静。

    距离大戏开幕还有7个多小时,一众主角配角们都在干什么呢?

    马歇尔参谋长这会儿已经起床了,按照惯例周日早上他一般会去洛克…克里克公园或者郊外政府试验农场骑马,在那里他可以远眺一下五角大楼的工地,最早也得到10点才能来办公室。

    参谋长兼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将军现在还在加利福利尼亚。他是去为一批b…17轰炸机和机组人员送行的,昨晚刚抵达哈密尔顿…菲尔德。这些飞机将在今天起飞,第一站是夏威夷,下一站是威克岛,最后的终点是菲律宾,马尼拉的麦克阿瑟正在翘首以盼等待它们的到来。不过显然,这批飞机可能永远也到不了菲律宾了。

    史汀生部长此刻正在石溪谷伍德利的私人别墅里。本来他要和家人去长岛度周末的,但作为经验丰富的老鸟,史汀生本能地感觉要有事情发生,在临行前一刻果断地终止了这次旅行。

    至于扳倒了死对头胡佛,最近意气风发的多诺万,则已经早早动身去了纽约,并预定好了今天下午全国橄榄球联赛总决赛的贵宾票。纽约巨人对将在波罗球场与布鲁克林道奇队争夺今年的总冠军。

    而罗斯福总统,由于昨天晚上,和赫尔(国务卿)、霍普金斯等人一直开会到深夜,此刻他还在白宫里睡大觉。

    罗斯福他们之所以一直开会到深夜,是因为魔术小组成功破译了东京外务省给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_一份重要电报,并在晚上21:30将电文的前13部分送到了白宫。

    这份电报,就是后事著名的第902号电文(偷袭行动开始前,日本向美方递交停止谈判的最后通告)。不过这次,日本人耍了个小花招。他们担心外交密码已经不安全,将整个电文拆成了14个部分,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第14部分(宣布终止谈判的部分)并没有和前13段一期拍发,而是留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偷袭行动开始前才发出。

    不得不说,日本情报人员的这一手玩得不错。

    别看日本海军军令部的情报部只有79人,而且这些人员在海军中也备受歧视,连他们都自嘲说情报部“三流军官的垃圾堆”(日本海军情报人员大部分是从外语专家、信号兵和医务人员中招募来的,“海大”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立情报专业课程)。而战前,美国仅海军情报局就有230人,而且个个都是从海军军官中选拔出来的精英。

    但是这一次,美国那230个科班出身的职业选手,还真败给了日本那79个半路出家的虽然在之后的太平洋战争中,美国在情报站中占尽了上风。但是有心算无心,这一次美国情报机构确实是被日本人给耍了。

    所以,罗斯福他们虽然也依稀感觉到情况有些不妙,日本人可能是要动手。但电文的前13个部分毕竟没有什么新的实质性内容,所以他们决定等拿到第14段电文后再做决定。

    罗斯福甚至都没有通知海军斯塔克部长去白宫开会。因为对方昨晚去剧场看戏去了,而体恤下属的罗斯福并不想在周末休闲时间打扰对方。

    于是,斯塔克上将就这样度过了最后一个安静的夜晚。虽然他晚上去看的那部《学生王子》似乎并不怎么精彩,并未在他脑海里留下多少印象。以至于后来他在关于珍珠港事件的听证会上,怎么都回忆不起那天晚上到底干什么去了。

    总之,到目前为止,华盛顿还是一片宁静祥和。而千里之外的珍珠港,此刻还处于周末夜生活的**时段。所有娱乐场所均门庭若市,酒吧、舞厅和弹子房里,到处都是寻找欢乐的周末常客。

    小船频繁往返于战舰和码头之间,将一批批海军官兵送到岸上。和之前所有的周六晚上一样,这里又将是一个快乐的不眠之夜。

    在港口新建成的布洛赫娱乐中心,各军舰的乐队刚刚结束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赢得了优胜奖。

    在比赛的最后,所有乐队伴奏,全场一起合唱了《上帝保佑美利坚》。可惜上帝现在保佑的却是在大海上不断靠近的日本人!

    作为太平洋舰队舰队的司令,金梅尔上将也出现在了比赛现场。生性严谨的他即使是作为这场音乐派对的主角儿,也绝不会多喝酒。

    他已经约了肖特中将第二天上午去打高尔夫。最近有一些关于夏威夷陆、海军不团结的不利传言。他和肖特打球不仅是休闲娱乐,他们手握球杆并肩而立的照片很快就会登上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那将是陆海军紧密团结的象征。

    所以九点半不到,他便匆匆离开晚会现场,回了自己的宿舍。晚上喝的那点鸡尾酒使他很快进入了梦想。

    唯有肖特中将还在谢夫特堡的陆军司令部里加班,他正和情报人员召开紧急会议。

    有情报人员反映,日本领事馆下午不断地冒出青烟,可能是日本人正在大批焚烧文件。不过这也仅仅是猜测而已,也可能是做饭呢!

    此外,情报部门还监听到了一个不正常的电话记录。那是一个本地日裔牙医打给东京一家报社的,里面谈及了夏威夷的飞机、探照灯和天气,甚至还提到了夏威夷的木槿花和圣诞花正在盛开。大家怀疑其中有猫腻,这些花说不定是什么暗语。

    不过,会议开了两个多小时也没啥结果。期间,因为临时取消了与第24步兵师师长威尔逊准将一家的约会而感到不快的中将夫人几次打电话来催促。最后肖特中将不得不宣布,反正今晚讨论不出什么名堂,等明天再说吧,说完就匆匆散会回家找夫人赔罪去了。

    此刻,除了约翰之外,所有人都还没有意识到,大洋那一边的日本人已经悄悄把黑手伸到了他们的鼻子底下。

第四章 命运的选择() 
    早上九点左右,军需大楼里终于有了些人气。约翰在楼里溜达了一圈,看到一帮中低级参谋和陆军妇女队成员在各楼层的走廊里来去匆匆,似乎很忙碌的样子。但是,从他们的神情和言语中,约翰没有感觉到有丝毫紧张的气氛。

    不过,这其中有一个人是个例外。这个人就是陆军部情报局远东处处长鲁弗斯…布拉顿上校。

    由于多诺万的缘故,约翰和陆军情报局高层之间的关系一直有些微妙。虽然没有发生过什么直接矛盾,但也谈不上融洽,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大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

    所以,约翰和布拉顿上校并不熟,充其量也就是在开会时见过几面,连点头之交都算不上。

    不过,约翰之前倒是曾经听泰勒提到过一次这个布拉顿上校。貌似他俩不仅曾在驻日本大使馆共事过近三年,还一起在日本帝国近卫炮兵团实习过6个月。

    据泰勒说,布拉顿是陆军首屈一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