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37全球速递-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米利话里的意思,伞兵学校现在使用的大部分训练设施还都是布莱德利当初协助他建起来的。难怪历史上82师会成为美国陆军第一个空降师呢。搞了半天,布莱德利也算是和空降部队渊源深厚,勉强算得上是的创始人之一了。

    原本,约翰还以为这次82师争夺改编名额,自己出力最多呢,搞了半天布莱德利才是幕后英雄。这个发现着实让约翰感到有些泄气。

    让他更郁闷的是,李奇微和米利聊得越来越投入,似乎完全忘了车上还有一个约翰。

    没错,我是没上过西点,也跟你们有代沟,但总不能当我不存在吧。约翰脾气再好,心里也有些不高兴了。即便是在大西洋会议那种场合,他都不曾被这么无视过。莫非自己努力了这么久,任然被这些“正统军官”排斥在外吗?

    这可不是约翰过于敏感。像他这种情况的“非主流”指挥官,最在意的就是得不到同僚和下属的认同。因为仅靠表面上的“尊重”,是无法在战场上顺利指挥部队作战的。

    好在李奇微并不是完全没有眼力见,总算在车抵达布莱德利家之前发现了约翰的沉默。

    “抱歉,约翰。”李奇微略有些尴尬地解释道,“人这一上年纪,就喜欢回忆以前的事情。”

    “你才46岁,马修,离老还远着呢。”约翰“大度”地放过了此事。

    刚才在一边,他已经想明白了。跟李奇微这种直肠子的“武夫”打交道,用在布莱德利、艾森豪威尔身上的那套貌似不管用,必须换一种方式才行。

第一百八十三章 角色与定位() 
    回首约翰这两年的从军路,不难发现,与他交好的军界人士,要么是克劳福德这样的技术军官,要么都是艾森豪威尔、布莱德利、克拉克这种“政治型”军官。唯一一个例外的范弗里特,还是出了名的好脾气。

    像巴顿、李奇微这种霸气侧漏的骄兵悍将,约翰虽然也与他们有些接触,但大多只是泛泛之交。原因很简单,约翰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谦和,但内心也是一个骄傲的人。

    论背景、拼人脉、比头脑,看能力,约翰都自认不输任何人,再加上拥有超越世人70多年的“远见卓识”,凭啥要仅仅因为不是从正规军校毕业的就被你们鄙视?

    约翰可做不出自降身份抱大腿这种没脸没皮的事。况且这招估计在巴顿他们那里也不好使。不拿出点真本事,纯靠嘴皮子,是无法让那些骄兵悍将真正认可他的。

    这一点,其实约翰早就应该想明白的。只不过以前他都是在和布莱德利这种类型的人合作,自我感觉一直很良好。直到今天被李奇微和米利“无视”之后,才真正醒悟过来。

    既然想明白了问题出在哪里,约翰自然知道接下来该用什么策略来对待李奇微和米利了。所以,当天晚上,布莱德雷就见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约翰。

    在饭后闲谈的时候,约翰一改往日的温润谦和,从副师长的角度直言不讳地对米利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当讨论到503团面临的具体问题时,他更是言辞犀利,态度强势,丝毫没有和稀泥的意思。

    谁实话,约翰画风突变,一下子从谦谦君子变成了棱角分明的铁腕军人,布莱德利一开始还真有些吓了一跳。一直以来,约翰在他心目中都是低调温和、绵里藏针类型的,没想到才两个月没见,一下子就变得这么锋芒毕露、坦率直接了。

    不过很快,布莱德利就领会到了约翰的用意。

    在刚才的谈话中,约翰虽然态度强硬,但却很聪明地将他与米利的所谓“矛盾说”化为了无形。无论是李奇微还是米利都能从他的话语中明确感觉到,在503团团长人选这个问题上,约翰完全是出于公心,是为了82师工作着想的。

    虽然米利不是约翰心中理想的人选,但只要米利能够带领503团达到他的要求,他也不会对米利有所排斥。今后即便再有什么争执,也是对事不对人,不存在恶意报复,给米利穿小鞋之类的事。

    首先,约翰这种干脆利落、直来直去,把所有事都摆在明面上的态度无疑是最对李奇微和米利胃口的。不用勾心斗角,一切凭本事说话。干得好一切都好,干砸了也怨不得别人。

    其次,约翰还无形中明确了自己和米利之间的地位关系,把对方限定在了从属者的地位上。避免了米利在站稳脚跟后,仪仗资历反制约翰的可能性、

    这小子真是个人精!布莱德利在心里默默为约翰的表现点了个赞。

    从布莱德利家出来,已经是晚上快10点了。小艾拉早已哈欠连天,小艾瑞克更是早早地进入了梦想。既然是周末,约翰也就没有和李奇微他们回克莱博军营。与布莱德利一家挥手告别后,他就和阿黛尔一人抱起一个孩子,步行回家了。

    “爸爸,你下周能来学校参加家长见面会(parent…teacher…ference,和国内的家长会不同,ptc一般在学期初进行,由老师和家长一对一面谈)吗?”偎依在约翰怀里的小艾拉,强忍着睡意问道。

    小家伙已经6岁半了。约翰还在参加大西洋会议的时候,阿黛尔就给她在家附近的一家小学报了名。如今小艾拉已经正式入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看着小艾拉期盼的小眼神,约翰实在是有些不忍拒绝。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他都是一个非常喜欢孩子的人。刚穿越过来的时候,软软肉肉跟个小雪球一样的艾拉简直就是他的心头肉。再多的烦心事只要一看到女儿天真灿烂的笑脸,就能立刻烟消云散。

    可是随着事业的发展,他已经很久没有好好陪过女儿了。小艾拉开学都快一个月了,他甚至连学校在哪都不知道。这让约翰的心里充满了内疚。

    “艾拉要听话,办工作忙。而且,妈妈不是已经跟老师约好了。”阿黛尔看出了约翰的为难,适时地为他解了围。

    小艾拉上的这所私立小学是阿黛尔精挑细选的,平日里她和校方的联系非常密切。刚开学不到一个月,她就成了pta(家长委员会)里的核心人物。

    “可是,爸爸还一次学校都没去过呢。”小艾拉已经不再是小小孩了。逐渐懂事了的她非常为自己的将军爸爸自豪,一直想找机会在新同学面前“显摆”一下。

    “这样吧,艾拉。爸爸不能保证一定能去参加家长见面会,但是明天早上,爸爸可以送你去上学,怎么样?”约翰最后还是妥协了。

    “那好吧,你要说话算话哦!”小艾拉心满意足地亲了约翰一下,然后很快就在他怀里睡着了。

    “亲爱的,最近工作上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见两个孩子都睡着了,阿黛尔终于开口问道。

    “没有啊,为什么这么问?”约翰奇怪地反问道。

    “我看你们谈话的气氛不是很好,你和李奇微将军他们是不是吵架了?”阿黛尔关心地问道。

    “没有的事,只是工作上正常的争论罢了。”约翰耸了耸肩,云淡风轻地否定了妻子的猜测。

    “那就好。亲爱的,最近报纸上全是打仗的消息,我们是不是要参战了。你会上战场吗?”犹豫了一下,阿黛尔终于向丈夫袒露自己内心最大的担忧。

    “那是白宫那位大老板该操心的事,我哪里知道。”约翰并不打算这么早就让阿黛尔为自己担心,“不过你放心,有你和孩子们在,我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的。”

    “可是,可是。”阿黛尔还是有些不放心,冥冥之中她有一种感觉,自己的丈夫恐怕是无法避开这场恐怖的战争了。

    “安心,亲爱的。”约翰亲了亲妻子的脸颊,“我不会有事的,向上帝保证!”

    接下来的一路,阿黛尔和约翰都没有说话。他们心里都明白,身处这个时代,作为一名军官和军官的妻子,有些东西是必须去面对和承受的。

第一百八十四章 米利的新方案() 
    第二天一早,约翰按照约定亲自开车送女儿去了学校。小艾拉还是第一次和爸爸一起去上学,一路上都很兴奋。

    虽然开学才没几天,但小家伙似乎有说不完的新鲜事要告诉约翰,小嘴一直叽叽喳喳地一刻也不停歇。

    “爸爸,我们班的艾莉也是从纽约来的……”

    “数学老师吉安娜可丑了,有两个妈妈那么胖,还有一头油腻腻的红头发……”

    “老师说,感恩节前,学校会带我们去参观家乐氏工厂(Kello's,全球第一大谷物早餐制造商),看他们是怎么生产玉米片的……”

    面对小艾拉机关枪一样的“暴风rp”,约翰非但没有觉得丝毫厌烦,反而很和女儿你一句、我一句聊得很开心。

    再过几个月,等“珍珠港”事件一爆发,他可能就很难再有时间陪伴女儿了。而且这种情况很可能会一直持续好几年,一直到战争结束。所以,约翰异常珍惜这段与小艾拉的短暂的独处时光。

    只可惜,阿黛尔为小艾拉挑的这所学校离家实在太近了。即便约翰开得再慢,十来分钟后,他们还是到了学校门口。

    距离上课还有一段时间,校门口的人并不多。约翰下了车,牵着女儿的小手亲自把她送进了校门。

    站在校门外,看着小艾拉高兴地和同学们打着招呼,然后又一起蹦蹦跳跳地走向教室,约翰突然觉得鼻子发酸。小艾拉和艾瑞克还都这么小,他这个做父亲的却注定要错过他们宝贵的童年时光。

    站在原地沉默了一会儿,约翰才恋恋不舍地转身返回车上。今天是周一,师部上午有晨会要开,他还得抓紧时间赶回克莱博军营。

    身为一名军官,准确的说是一名准将副师长,约翰现在深感肩头的责任重大。他的每个决策,影响得不再仅仅是个人发展,更事关全师上下一万多人的前途和命运。因此,约翰可不敢有丝毫松懈。

    同他一样不敢松懈的还有米利上校。约翰刚到办公室,就收到了一份最新的503团训练调整方案。显然这是昨晚从布莱德利家回来后,米利上校熬夜通宵完成的。

    看来昨晚的会面效果不错,约翰首先对米利的“端正”态度表示很满意。

    再看米利上校的修改方案,内容也可圈可点。作为一名资深的战术教官,米利的练兵方式更贴近于实战需要。除了训练大纲规定的内容外,他把重点放在了教会士兵如何在战场上运用已有的战术技能上。

    在头一个月,米利计划在现有的训练基础上,每天给503团增加一个小时的实战模拟演练,包括近战格斗、巷战、地图判读、急救、化学战、以及排雷、通联等科目。并组织一次24小时内携全部野外装备行进25英里和一次12小时内携带作战装备行进25英里的野外演练。

    而在第二个月,也就是最终考核到来前,米利还计划每周进行一次两到三天的野战演习。尽可能让士兵多了解战斗机制运作方面的知识,学会如何判读地形,如何利用有利地形,如何根据地形采取不同战术,以及如何在不影响体能的情况下一次在野外生存好几天。

    可能是担心约翰无法理解他的用意,米利上校特意在报告里反复强调,士兵在训练场上学会一项军事技能和在战场上熟练使用这项技能是两回事。必须通过实战演练,让士兵学会在第一时间对自己该怎么做作出正确判断。这是关系生死存亡的大事,第一次就必须本能地不犯错误,因为战场上不会再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

    “米勒,503团的这份报告你怎么看?”约翰放下报告,摆出一副狄仁杰的派头,向正在给他煮咖啡的“元芳”问道。

    “好是好,但是会不会有点操之过急了,现在训练安排已经很紧张了,再加码503团受得了吗?”米勒放下咖啡壶回答道。

    确实,米利所倡导的这些实战化训练科目对于503团目前的状况来说是有点超前了。而且看起来和2个月后的考核也没有太大关系,完全没有必要这么着急上马。

    不过,约翰并不认为米利主张贴近实战的观点有什么错。历史上,82空降师就是因为事先缺少了这方面的训练,才在最初的作战行动中暴露了一系列问题,蒙受了惨重的损失。而之后组建的101空降师则是在抵达英国后,才吸取教训紧急补课,补上了这一短板。

    既然早晚都是要学的,那米利想要现行一步也未尝不可。就当是拿503团当试点,帮其他团积累经验了。

    至于米勒所担心的,503团能否承受这么重的训练任务的问题。这是米利这个团长应该操心的,约翰压根就不会去考虑。

    反正昨天在布莱德利家,他已经把态度摆的很明确了。让米利放手去干,一切凭实力说话。出了成绩自然是大家你好我好,万事大吉。出了问题,那就别怪约翰对他不客气了,谁让你米利能力不行,不能胜任团长的工作呢。

    所以,只要米利的方案不是太离谱,约翰并没有干涉的打算。反正也就两个月而已,上面还有一个李奇微看着,503团应该也出不了什么大篓子。

    是骡子是马,还是拉出来溜溜看吧。约翰掏出笔在报告上签了字,“米勒,一会儿把这份文件送到李奇微师长那里,我已经签过字了。”

    “好的,将军。”米勒把煮好的咖啡送到约翰桌前,拿起报告转身就要出门。

    “等等。”约翰一边端起咖啡,一边叫住了米勒,“把这事跟史蒂夫通个气,让他最近多关注一下503团的情况,最好拟一个后勤保障预案出来。”

    在米利的训练计划里,有很多内容是要离开克莱博军营,到野外去进行的。再加上是实战化训练,尤其需要的后勤保障的配合,如果不提前做好预案,很容易出问题。

    如果只是物资不足、车辆抛个锚,士兵饿个肚子什么的倒也罢了。万一出点啥意外情况,医疗、通讯保障又没跟上,很可能会出人名的。

    现在美国老百姓本来基因为延长服役期的事怨声载道,训练中要是再出点事故,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到时候米利固然好不了,约翰这个副师长也一样是要担责任。

    放手让米利自己去折腾,可不意味着约翰就可以对503团完全不管不顾了。兜底方案还是要提前准备一个的。大家现在可是在一条船上,米利自己搞砸了不要紧,要是把大家都拖下水那可就糟了。

第一百八十五章 克拉克来了() 
    转眼间,时间就到了1941年10月。

    表面上,南方小城亚历山大似乎依然像两个月前那样宁静安详。但细心的人并不难发现,大洋彼岸的硝烟正伴随着萧瑟的秋风一点一点改变着这里的气氛。

    不知不觉中,除了天气、收成、服装和戏剧,与战争有关的话题也成了小城街谈巷议的焦点。尤其是当结束演习的第三集团军在撤离时路过并在亚历山大短暂停留后,人们对美国何时参战的关注也越发多了起来。

    作为将军夫人,阿黛尔在出席本地名流的各种沙龙时,也没少被人问及这些问题。

    上午10点,难得睡了个懒觉的约翰坐在自家的餐桌旁,一边看报纸一边想用着阿黛尔亲手给他做的早午餐。留声机里,一个男高音正在用德语演唱歌剧尼伯龙根指环中的选段。最近,约翰一直在有意识地练习德语,试图把大学时代打下的那点底子重新找回来。

    “亲爱的,要再来点咖啡吗?”阿黛尔抱着刚喝饱奶的小艾瑞克问道。

    约翰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时间还早,再来一杯吧。”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82师就像是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为了顺利通过参谋部的考核而疯狂运转着。

    这个艰难而漫长的“备考”过程终于在昨天画上了句号。明天,一个来自陆军参谋部的考核小组将抵达克莱博军营,就82师重组以来的训练成果进行为期5天的考察验收。

    为了缓解士兵们的紧张情绪,以最饱满的状态迎接“大考”,82师今天全员休假,没有任何训练任务。

    约翰也在昨天傍晚抽空回了趟家,和家人一起共度了一个周末之夜。

    当然了,作为82师的副师长,约翰是不可能和普通士兵一样全天休息,什么工作都不做的。一会儿,他就得赶往机场,代表82师迎接参谋部考察组一行。

    这个活本来应该由师长李奇微去做的。不过,一来军长沃尔德中将今天上午也会过来(他的军衔比考核小组成员高),二来约翰是陆军参谋部出身,和考核小组的组长还是老朋友。所以这个光荣的使命就落到了约翰身上。

    “你在看什么呢,今天又有什么大新闻吗?”阿黛尔一边给约翰倒咖啡,一边问道。

    “没什么,一篇关于pq护航船队的报道。”约翰头都没抬地回答道,“他们昨天抵达俄国了,2000多英里,足足跑了大半个月。”

    10月上旬,由“萨福克”号巡洋舰、两艘驱逐舰和一支反潜战斗群组成的护航编队,护送着第一批美国援助物资从冰岛赫瓦尔峡湾启航驶向了苏联。经过了十几天的艰难航行,冲破了浮冰、海洋风暴和德国潜艇的重重威胁,终于顺利抵达了目的地。

    “这听起来是个好消息,对吧?”在阿黛尔的潜意识里,纳粹和红色苏联都是邪恶的敌人。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不是很了解的她,并不清楚pq…1船队此行的的意义。

    “没错。现在俄国人和我们是站在一边的。有了这批物资,斯大林在可以撑得更久一点。”约翰耐心地解释道:“德国人的坦克已经快抵达莫斯科城下了,俄国人需要这些东西来保卫他们的首都。”

    据约翰所知,莫斯科的外围防线已经在德军坦克的冲击下趋于崩溃。仅在第一阶段的台风行动中,俄国人就损失了66万人,奥廖尔、布良斯克、维亚济马等战略要地也相继陷落。铁木辛哥元帅的归路被切断,不得不飞到安全地区。

    现在掌管令人绝望的莫斯科防御的是那个乡村鞋匠的儿子——格奥尔基…朱可夫大将。为了守住红色苏联的首都,斯大林动员了超过50万人,包括大批的妇女和儿童,正连夜抢修围绕莫斯科的新防线。整个工程包括5,000英里长的战壕、q…1船队运输的物资中有多是新防线施工所必须的。

    “他们能挡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