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37全球速递-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几名妇女辅助队的秘书,就开始为大家分发报告。前世,也曾听说过这份著名的报告。正当他低头研究报告内容的时候,会议室里,威廉…李将军已经和几名反对组建大规模空降部队的军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克里特岛战役已经充分证明,大规模空降战术是不可取的。从战术层面上来说,这次德国人是完全失败的。伞兵要发挥作用,必须保证行动的突然性,而大规模空降很难做到这一点。在战役前期,德国伞兵还没有降落,行动被英国守军掌握了,这才会导致夺取三个机场的行动全部失败,第7伞兵师差点全军覆没。”

    约翰抬头看来了一眼,发言的是一名陆军航空兵司令部的准将。在“空中步兵”计划开始之初,陆军航空队就想将伞兵置于自己的管理之下。他们一直希望打造一直属于自己的小规模空降部队,而不是像现在直接隶属于陆军。

    “德国空降部队虽然损失比较大,但他们的战略意图基本达到了。原本仅靠德国和意大利人的海军力量,他们是没有办法在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的威胁下,实施登陆作战的。只用通过空降,才能占领克里特岛,解除英国人对东南欧的威胁。从战略层面上来说,第7伞兵师的损失是完全值得的。”威廉…李将军毫不示弱地进行了回击。

    很快,双方及各自的支持者们就开始争执不下,越说火药味越浓。约翰以前也参加过不少次参谋部的内部研讨会,但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将军级的大佬们赤膊上阵,亲自开撕的。

    看来在涉及到资源和利益分配的关键问题上,即便是将军也淡定不起来啊。这次还真是开了眼界。约翰在一旁看的津津有味,一时间连自己是来干嘛的都忘了。

第九十六章 舌战()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纷争。本位主义这种东西,果然不某一国、某一民族特有的毛病,而是全世界都通行的顽疾。

    在陆军参谋部里,随着步兵和航空兵的多位将军陆续加入“战团”,这场关于克里特岛战役的研讨会开始变得越来越有火药味。很快,除了马歇尔、阿诺德、麦克奈尔等几位大佬还稳坐泰山,参会的大部分军官都已经分成了两派。

    步兵出身的军官基本都主张尽快将空降部队的规模扩充至师一级。威廉…李将军和一位步兵局的将军(“空中步兵”计划目前归步兵局管辖)甚至提出了组建2空降师又4个独立空降团的庞大计划。

    而来自陆军航空兵部队的将军们,则大多主张将空降兵人数限制在5000人以下,组建数支大队级别(团级)空降部队,并将其置于各航空队的直接领导之下。

    不过,这其中也不是没有例外。比如,近期刚从伦敦回来的陆军航空队少将卡尔…斯帕茨。这位在欧洲做了一年多军事观察员的少将,似乎对空降作战这种新战术非常看好。他极力主张建立一个直属于陆军航空兵司令部的空降师。

    如果不是明知斯帕茨是个狂热的战略轰炸派(二战期间,斯帕茨曾任陆军战略航空兵司令),看他发现的那股劲头,约翰都忍不住要怀疑这家伙是不是因为回国后一直没给安排工作,想趁机把自己的工作岗位给解决了。

    今天的这场争论,还真让约翰开了眼。这还只是陆军内部的一点小利益纠纷呢,就能剑拔弩张到这地步。难怪后世五角大楼努力了那么多年,也无法调出完美的“紫色”(紫色是五角大楼的一个隐喻,意为把绿色(陆军)、蓝色(空军)和白色(海军)军服的颜色调和在一起,达到水乳交融的紫色境界)。

    约翰在这边看戏看得津津有味,一时间连威廉…李将军对他频频使眼色都没注意到。最后,还是坐在他身后一排的加文小声提醒,他才醒悟过来自己今天是干嘛的,连忙举手示意要求发言。

    “将军们,空降作战是一种刚诞生不久的新战术,即便是德国人自己也还在研究探索当中,远没有到成熟完备的地步。克里特岛战役,是空降战术诞生以来,首次有空降部队尝试大规模独立作战。虽然德国第七伞兵师损失惨重,未能实现预期的作战效果,但我并不认为这次的空降作战行动是失败的。”

    刚才,陆军航空兵的将军们反对组建大规模空降部队,用的最多的理由就是空降战术只适用于小规模突袭行动,在大型作战任务中无法担任重要角色。约翰就是要从根本上驳斥这一观点。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德国的这次空降行动的最终战略目的是达到了的。通过这次作战,德国人成功占领了克里特岛,大大限制了英国地中海舰队的行动范围,提升了西西里岛至班加西的海运线路的安全性,在保障了北非军事行动物资补给的同时,也让罗马尼亚的石油产区处于了英国轰炸机的威胁范围之外。甚至于,他们还能以克里特岛为基地,进一步从空中威胁到马耳他岛、苏伊士运河,乃至叙利亚和伊拉克。”

    约翰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历史上,要不是希特勒着急把矛头指向了苏联,至少马耳他岛这个地中海中部的海、空军基地英国人是收不住的。这一点,就连后世英国的军史专家也都承认。如果当时希特勒紧接着对马耳他岛采取行动的话,攻占它简直是一项轻而易举的任务。

    很多历史学家,都将德军没有乘胜攻占当时岌岌可危的马耳他岛,视为一个影响到以后整个战局的战略性错误。正是由于马耳他岛海、空军基地的存在,隆美尔才会频频陷入补给不利的境地,最终输掉了北非战役。

    “所以,从战略层面上来说,此次克里特岛空降作战,德国人不论付出多大代价,都是值得的。德国第7 伞兵师的这次行动,恰恰证明了空降部队是完全可以胜任战役级别的战略任务的。”

    见到陆军航空兵那边有人要张口反驳,约翰没有给他插话的机会,紧接着又继续说道:“至于刚才很多人提到的,德国空降部队在行动中又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那只能说明空降战术还不够完善,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不能成为否定该战术本身的理由。”

    “范德比尔特山上校,我们反对的不是空降战术。空降作战的效果在挪威和比利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但是,行动的突然性才是空降战术的核心优势,而大规模空降作战恰恰会牺牲行动的突然性。这次在克里特岛的行动,德国人的几百架运输机才刚起飞,就被英国人发现了。致使伞兵一降落就遭到了围攻,夺取三个机场的目标一个也没有成功。”

    约翰定睛一看,差点没惊掉了下巴。发言的,居然是不久前刚由第17轰炸机联队队长晋升为第3航空队司令的刘易斯…布里尔顿少将。

    关键是,历史上布里尔顿可是盟军第一空降集团军司令,指挥美国第18空降军和英国第1 空降军进行“城市花园”行动的就是他。约翰要是一直留在82师的话,最迟1944年8月,布里尔顿就是他的直属上级了。

    不过,第一空降集团军司令,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降部队的指挥官,居然会反对组建大规模空降部队?这特么是要闹哪样啊。

    不过在这种时刻,约翰也顾不上想太多了。“布里尔顿将军,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战术一诞生就是完美无缺的,我们不能因为它在第一次尝试时出现了问题,就彻底否定它。恰恰相反,我认为德国人的这次行动,为改进打规模空降作战战术,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为将来空降战术的改进指明了方向……”

    “范德比尔特上校。”一直坐看两派争论不休的马歇尔参谋长突然开了口:“你认为现阶段空降战术改进的空间有多大?”

第九十七章 舌战(2)() 
事后,约翰才琢磨明白,马歇尔当时为什么会这么“配合”自己,主动为他提供一个塑造自身“空降战术专家”形象的机会。马歇尔这是担心他会被麦克奈尔等人忽悠了,去蹚第三集团军的浑水呢。

    约翰只要但凡在研讨会上表现得出色一点,马歇尔就有理由将其排除在第三集团军后勤主任的候选人名单之外了。毕竟,目前在陆军内部,空降作战人才可比什么后勤专家要稀缺得多。不管今天研讨会的结果如何,反正空降部队扩编都是势在必行的,区别只是规模大小而已。到时候,把约翰往新建的空降部队一送,谁也说不出什么。

    当然了,约翰这会儿是没有功夫细想其中原由的。在获得了马歇尔参谋长的许可后,他就开始向在场的诸多军官显摆起自己对空战战术的“真知灼见”了。

    “空降战术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将兵力投放到战场上的方式。与从陆地和海上进入战场相比,从空中进入更有优势,所受的束缚要素也更少。空降作战可以避开敌人防守严密的防御工事,让那些从地理上看起来比较安全的地区变得不再安全。”

    “空降部队的作用,不仅是作为一支突击力量,去夺占战略要地,为后续大部队的空中机动或地面推进建立桥头堡。它的存在更是一种战略威慑,让对方的防御工作变得更为艰难。让他们不得不设法分兵,去防守那些位于纵深地带的战略要地,从而增加敌人的机会成本。”

    “我们不能仅进将空降作战看成是一种简单的突袭战术,空降部队在战略层面上的意义远大于战术层面。空降部队应该作为战略部队使用,它是战场上的战略机动力量,可以为整个战局创造战机。简单来说,空降部队就是为了给其他军兵种创造战机而进行作战。”

    “所以,关于克里特岛上的这次空降作战,我们的注意力不应该集中再德军伞兵的惨重损失上,而应该更多地看到空降作战所取得的闪电般的胜利。在我手上的这份报告里,驻埃及武官邦那·费勒斯少校对克里特岛战役有这样一段描述,我认为总结得非常到位。”说罢,约翰就大声朗读了报告中那段对空战作战的著名描述。

    “戏剧性的克里特作战,谱写了一首战争的史诗。作战思想大胆新奇,具有很高的想像力。部队从中欧出发,准确地开进了漏斗型的希腊。在这里,他们改变形式,协调力量,插上了翅膀。这次作战具有音乐大师般的音调、旋律、和声,五月二十日和随后的几天里,这支力量飞过天空。其战斗部队以雷鸣般的渐强音冲入克里特上空遮盖了一切。空降部队通过空中得到供给和支援的情况下,在敌人面前着陆并将其打败,这还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约翰高屋建瓴的发言,从一开始就震住了在场的所有将军们。迄今为止,即便是最早组建伞兵部队的德国和苏联,也没有人在这么高的层面上总结过空降战术的意义。约翰的“装逼”行动,一上来就取得了绝佳的效果。

    见到自己已经成功吸引了全场的注意力后,约翰又甩出了第二枚重磅炸弹。

    “当然了,德国伞兵在克里特岛的作战,也充分暴露了这一战术的软肋所在。我们未来在进行大规模空降作战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犯下同样的错误。”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空降部队的所有先决优势在落地的一瞬间就几乎已经“损耗殆尽”了。除了拥有“身处战略要地”这一有利条件外,深入敌人后方的空降部队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可言。而且这一仅有的有利条件,也不是属于空降部队本身,而是属于整个空降行动执行方的战役集群的。所以,空降部队在落地后,实际上是相对弱势的一方。”

    “其次,空降兵部队存在着陆点自然散布大,集结困难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重武器,更缺乏攻坚能力和持久作战能力。在有限的自持时间内,通常也就是3到5天,如果没有得到后续地面部队的策应,那么其结果就只能是英雄断腕,化为一场悲剧。德国第7伞兵师在战役头几天的遭遇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范德比尔特上校,那你认为,我们的空降部队在面对德国第7伞兵师遇到的这种局面时,应该如何应对呢?”这次出声为约翰捧哏的,是威廉…李将军。自从克里特岛战役的情况传回美国后,他就一直在冥思苦想,如果他处在斯图登特(德国伞兵之父,第11航空军军长,克里特岛战役的德军指挥官)的位置,该如何去做。

    “我刚才说了,空降部队的作战目的就是为了给其他军兵种创造战机。所以,空降部队的任务应该是策应主力部队,而不是去最后攻坚。德国人这次的最大败笔,是他们错误地将伞兵这一单一兵种作为了进攻的主力。”

    “空降作战最本质的特点是出其不意、机动灵活,速战速决,以最小的代价攫取大的战果。让空降部队承担战役的主攻人物,恰恰丢掉了他们最核心的优势。空降部队的使用应该选准敌人的软肋,集中局部优势兵力戳敌之弱,而不是多点分散降落。多点进攻,伞兵缺乏攻坚能力,一旦遇到顽强抵抗,不但无法完成目标,而且有被包围消灭的可能。”

    “在克里特岛战役中,德国空降部队就是同时对多个目标发动进攻,使得部队无法组成强大的火力。所以在第一天一个机场都没有夺下,导致第5山地师不能及时运输到前线,以支援空降部队。在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如果他们集中力量首先拿下马拉马机场的话,接下来的战斗会轻松得多。”

    “也就是说,空降部队不能单独作为战役主力,对吗?”一名陆军航空兵上校似乎发现了约翰发言的漏洞:“那为什么还要组建大规模的空降部队呢。几支大队级别的精锐空降部队就完全可以胜任此类任务啊?”

    “对啊,既然空降作战的本质特点是出其不意、机动灵活的话,那进行大规模空降作战不是恰恰违背了这一特点吗?大批兵力和运输机的集结很难保证行动的突然性。”立刻有人高声附和道。

    对于这一问题,约翰是早有准备的。虽然在后世,空降部队确实表现出了明显的“袖珍化”趋势。但那主要是因为大规模的装备和兵力集结很容易被对方利用现代空中乃至太空侦察手段获悉,几乎无法做到保密。

    而且大群的运输机飞临敌方纵深或某处战略要地实施空降,必然会遭到各种现代防空武器的打击。要在地方腹地夺取战场制空权,即便对于一支优势空军也存在极大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现代军用飞机的造价实在太过昂贵了,在防空武器效能越来越高对的情况下,实施大规模空降对后勤造成的压力实在太大。即便是美国陆军,也无力承担。

    但是,现在才是1941年,不仅侦查手段不足,防空武器在与空中力量的抗衡中也出于绝对劣势。所以,二战期间,才会出现多次大规模空降作战行动。

    克里特岛战役后,希特勒就是在这一问题上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他认为“伞兵时代已经结束。伞兵是一支完全依赖突然性的兵种,但现在这个突然性的因素已不存在。”因此,他悲观地将德国伞兵打入冷宫,断送了这种全新的战法在德军的继续发展。

    历史上,英美军方高层做出了与希特勒截然相反的判断。他们高度重视空降战术的价值,组建了庞大的空降部队。约翰当然不会允许历史倒车的出现。他已经准备好了强有力的反击武器:“你的问题,就是我接下来要讲的,空降战术基本原则问题。只要遵循了一下原则,大规模空降是完全可行的。”

第九十八章 舌战(3)() 
面对多位陆军航空兵军官的质疑,约翰早有心理准备。自打下定决心要去82师任职之后,约翰就开始着手研究整理空降战术的资料了。

    无论是已经发生了的挪威空降、飞夺埃本埃马尔要塞、克里特岛战役,还是今后几年即将上演的维亚兹玛战役(苏联)、“哈士奇”行动(西西里登陆)、“霸王”行动、“龙骑兵”行动、“城市…花园”行动、“大学”行动,甚至连美国第11空降师的菲律宾战俘营救行动,约翰都仔细地进行了助理总结。那些航空局的军官根本就驳不倒他。

    “下面我就空降作战的基本原则,以及组织准备、空降和地面战斗这三个阶段的兵力部署、协同动作、战斗指挥、战斗行动的方法和保障措施谈一点自己的看法。”约翰抛出了他精心准备的重磅炸弹。

    “首先,我认为,无论是用于战略突袭的空降作战还是用于纵深攻击的战役、战术空降,亦或是用于敌后袭扰破坏的特种空降作战,都必须遵守以下五项原则。”

    “第一、空地结合,密切协同原则。空降兵战斗,须与运输、支援航空兵等在统一计划和指挥下协调行动。当配合步兵、坦克兵和登陆兵战斗时,还须与其密切协同,实施空地结合的合同战斗。”

    “第二、突然空降,以奇制胜原则。精心选择空降时间、场地、攻击目标和有利航线,隐蔽地集结和完成战斗准备,采取各种欺骗措施迷惑敌人,力求从低空或超低空进入,以一个航次空降完毕。着陆后,利用突然空降的有利态势,以灵活的战斗行动迅速地发起攻击,打敌措手不及。”

    “第三、重点使用,快速机动。空降兵通常使用于关键时节和具有决定意义的方向。受领任务后,须快速机动至指定地区,利用空降快速部署兵力,直接形成战斗队形,并尽量靠近或直接降落于预定攻击目标。

    “第四、纵深攻击,攻守相济原则。空降兵的基本任务是夺取、扼守要点及袭击、破坏敌人的重要目标。须采取灵活的纵深攻击手段,并做到攻防结合、适时转换。”

    “第五、空中补给,及时保障原则。根据战斗进程和空降兵的行动,及时组织空投、机降后续补给,并与战斗、技术等保障紧密结合,确保空降部队持续的战斗能力。”(摘自《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畅总助理也不想写这么枯燥的东西,但情节需要,大家凑合看吧。)

    一连五枚炸弹扔出来,刚才还有些嗡嗡作响的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安静了片刻后,会场又像被捅了的马蜂窝一样炸了锅。上至马歇尔参谋长,下至加文这样的精英青年军官,来参加研讨会的可都是识货的。在这里,没人会小看约翰这看似空洞的五项基本原则。所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