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37全球速递-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惯例,给新建船只命名这种事,一般都是由船主来做得,只要经海事委员会审批(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名和与通讯呼号冲突)通过即可。因为这批“自由轮”是租借给英国人使用的,名义上所有权还属于美国政府,所以命名权直接归海事委员会所有。

    最初,海事委员会决定以《独立宣言》署名者的名字来命名这批“自由轮”。比如即将下水的第一艘“帕特里克·亨利”号,就是以大陆会议代表,弗吉尼亚州首任州长帕特里克·亨利的名字来命名的。

    但问题是,当初在美国《独立宣言》上署名的只有56个人,刨去之前已经被其他船只用掉的,不过40来个。而现在,凯泽造船厂光已经签署的订单就接近小200艘了,海事委员会准备的名字显然是不够用的。

    本来就算名字不够用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重新再取就是了。关键是凯泽造船的速度太快、太吓人了。人家造一艘万吨货轮要用两年,你一百多天就完成了。以现在的战争形式,傻子都能看出来未来几年内“自由轮”的生产数量将会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历史上凯泽一共建造了2751艘自由轮)。

    照这样下去,海事委员会还干不干别的事了。所以,成立一个专门为“自由轮”命名的机构也是势在必行的事。作为“自由轮”的制造商,凯泽自然少不了要在这个新机构里掺一脚。

    约翰心里明白,凯泽是出于好意才邀请自己加入的。毕竟在西方传统价值观里,命名权是很神圣的,这一点从《创世纪》里就能看出来。他也认为能给“自由轮”命名是件挺荣耀的事。但一想到将来要给2000多艘船起名字,约翰还是感觉亚历山大。

    貌似历史上,所谓“自由轮”命名委员会最后自己也烦了。一开始,他们还能从美国历史名人中为“自由轮”挑选名字,后来范围扩大到了在美国生活过或者有联系的外国名人,再后来干脆宣布凡是购买战争公债达到200万美元的组织,都可以其组织名称命名一艘“自由轮”。到了二战后末期,名字实在不够用了,他们连阵亡名单都没放过,一大批在二战中牺牲的美国海员的名字成了“自由轮”的船名。

    “算啦,亨利。这事我就不参与了。”约翰最后还是果断地拒绝了凯泽的好意。“记得到时候把我们家老科尼利尔斯的名字报上去就行。”

    “哈哈,没问题。”凯泽爽快地答应了。反正以老科尼利尔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拿他的名字来命名“自由轮”谁也说不出什么。更何况他的后人还是造船厂的股东,那就更没有问题了。凯泽只是有些惋惜,他的祖上只是普通农民,享受不了这份荣耀。

第九十一章 CDMA之母() 
很多年以后,约翰都能清晰地记得在1941年6月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小科尼利尔斯办公室里发生的事情。

    当时,自己为了弄清关于“阿黛尔是阿尔瓦第二”的谣言是否有幕后黑手,专程驱车前往ABC公司的华盛顿分部与小科尼利尔斯会面。

    因为事先已经打过了电话,所以约翰一到就直接被早已等候在公司门口的秘书引进了小科尼利尔斯的办公室。

    结果没成想,小科尼利尔斯并没有在办公室。在哪里等他的却是一个不速之客。

    “雷利!你怎么在这里?科尼利尔斯呢?”约翰有些吃惊地问道。

    自从德拉科(draco)防务技术公司的拳头产品——M1反坦克火箭筒在英美两国军界一炮打响后,雷利这个不入流的前军火贩子就成了军工业炙手可热的新贵,日程安排简直比约翰还忙。

    从年初开始,他就已经把联邦快递公司的安保部和“白山大队”的日常工作交给了一个叫爱德华…强生的副手,一门心思投入到了63式107毫米火箭炮的研发和生产当中。

    这个月底,这款新武器就要在德拉科防务技术公司的第二届产品推介会上亮相了,这时候雷利不在马萨诸塞州的研发中心待着,跑到华盛顿小科尼利尔斯这里来干什么?反坦克火箭筒和火箭炮又不是什么民用武器,用不着在ABC电视台打广告吧。

    “这么巧,约翰。科尼利尔斯一会就来。”雷利笑着说道,“我这可是在替你跑腿,你这个当老板的布置了任务,我哪敢不尽心尽力啊。”

    “替我跑腿?”约翰更糊涂了,这和他有什么关系。

    “你不记得了?上上周,你不是让德沃夏克带了一个美女来找我,让我们在推荐会上增加一个无线电方面的新产品吗?我们德拉科公司在这方面不是强项,我来找科尼利尔斯帮忙,请几个专家帮忙做一下新产品的技术验证。”

    约翰一听就知道,肯定是德沃夏克那小子在他背后玩了“假传圣旨”的把戏。他本来的意思是让德拉科公司派人去跟那个女发明家接触一下,帮德沃夏克圆个场就行了。谁让他们把那个什么新发明放到公司推荐会上了。

    不过话说回来,雷利也不是个没有主见的人。如果那个新发明不靠谱,他肯定早就打电话跟他告状了。现在既然他同意了德沃夏克的请求,那就是说这项发明专利是有搞头的。

    约翰立刻就对那个美女发明家的无线电发明专利产生了兴趣:“那到底是个什么发明专利专利?有市场前景吗?”

    “你连是什么发明都不知道?”雷利吃惊地说道:“德沃夏克跟我说你很看好这项技术的。”

    “这个死胖子,满嘴跑火车,连我都骗。”看到约翰一懵圈的表情,雷利也发现自己上当了。“我还以为是你看上了海蒂小姐,嗯海蒂小姐的发明,才让德沃夏克带她来我这的。”

    约翰压根就没有注意到,雷利在说这句话时古怪的语气和表情。他已经被对方提到的那个名字震住了。海蒂小姐、女发明家、无线电技术专利。德沃夏克的那个美女发明家朋友,不会就是号称CDMA之母的海蒂…拉玛吧。

    “你说的那个海蒂小姐,不会是米高梅的那个海蒂…拉玛吗?”约翰急忙追问道。

    “没错,就是她,演《神魂颠倒》(海蒂…拉玛在那部电影里全裸出镜,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为艺术献身的女影星)的那个。她和一个叫乔治…安泰尔的先锋作曲家一起发明一个无线电“频率跳变装置”。说实话,要不是德沃夏克跟我说你就很看好这项技术,我压根就不会相信一个演电影的女人和一个玩爵士乐的作曲家能搞出什么无线电专利出来。”

    约翰一下子激动了起来。无线电“跳频技术”也就是后世的“扩频通讯技术”,能让很多人共同使用同一频段的无线电信号。这项发明在将来会被广泛运用到军队计算机芯片、手机、无线电话和互联网协议研发、卫星定位系统(比如GPS)、航天飞机对地交流以及WiFi等领域。高通公司就是靠着从这一技术基础上开发的CDMA无线数字通信系统,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的。

    就算在现在,这项技术在军事领域也相当有“钱途”,可以被广泛用于飞机和鱼雷导航系统上。尤其是目前,各国普遍装备的鱼都是通过无线信号来引导的,对方使用同样的频率的无线电信号就能够干扰鱼雷达到躲避的目的。海蒂的这项发明,可以将单一无线信号频率扩展到多个频率,解决了单独无线信号频道的技术瓶颈。

    德沃夏克这小子真是员副将,泡妞都能帮他挖到一个大金矿。历史上,这项伟大的发明因为海蒂…拉玛的特殊身份,可以说是被完全埋没了。虽然在1942年,这项发明最终获得了美国专利局认证,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这个基于机械自动钢琴原理的发明不靠谱。

    哪怕最后,海蒂将这项发明无偿捐赠给了美国政府,军方也没有把这太当回事。一来,他们认为一个女演员加一个音乐人不可能比军方武器专家更懂无线电。二来,海蒂的前夫,奥地利军火大亨曼德尔与纳粹高层往来密切,海蒂曾有与希特勒、墨索里尼接触的记录。军方怀疑海蒂是不是拿这玩意儿糊弄他们。相对于这项技术,他们反倒对利用海蒂的漂亮脸蛋帮他们推销战争债券更感兴趣。

    现在,如果这项专利落到了约翰手里,那可就完全不同了。约翰完全有信心让其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大放异彩。首先,休斯飞机公司的飞机导航系统可以用的着。其次,凭借他与海军部长诺克斯的关系,让海军方面掏腰包也不是什么难事。

    约翰越想越兴奋:“雷利,这个无线电频率跳变装置研发到哪一步了,什么时候能有成熟的产品出来?”

    “我们已经试制了一批样品,正在做小规模测试。我这不是来找科尼利尔斯借几个无线电方面的专家,参与专利申请书的修订吗。海蒂小姐和安泰尔先生毕竟都不是专业人士,他们的专利申请材料需要进行大幅修改,否则很难通过专利局的审核。”

    “约翰,你来啦。”正说着,小科尼利尔斯带了几个中年男士走了进来。他先跟约翰打了招呼,然后又对来雷利说道:“雷利,这几位都是ABC公司的无线电专家。他们对你说的那个什么频率跳变装置很感兴趣。不知道,海蒂小姐什么时候到?”

    “海蒂小姐也会来吗?”不等雷利回答,约翰抢先问道。他对这位将来被选入美国发明家名人堂的最美女科学家非常好奇。前世,他倒是在论坛上见过一些海蒂…拉玛的照片,但那些都是剧照。虽然每张都美得不像话,但照片之间的差别都非常大。他还真得很想知道,被称作“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的海蒂…拉玛到底长得什么样。

    “应该快了吧,我跟她约的是下午3点。”说着,雷利和小科尼利尔斯都同时低下头看了看手表。约翰一时也没有在意,明明办公室的墙上挂着钟,他俩为什么要低头看表的问题。更没有发现,在他面前提到海蒂…拉玛的时候,雷利和小科尼利尔斯脸上的表情都有一丝奇怪。

第九十二章 谋取专利() 
无论在哪个年代,美女都是拥有一定特权的。比如现在,明明约翰、雷利和小科尼利尔斯三个人的身份地位都比海蒂…拉玛要高得多,但他们都不觉得这位美女发明家让他们在这里屈尊等待,是件多么失礼的事。要是换个男性青年发明家,他们才没这个兴致呢。

    趁着等待的这段时间,约翰先是与小科尼利尔斯沟通了一下,拜托他帮忙调查一下有关阿黛尔的“不实报道”。然后,他把雷利拉倒了一边:“雷利,德拉科公司有把握把海蒂小姐的发明专利拿到手吗?”

    “当然有把握,不然我来这干嘛?”雷利自信地说道:“我专门找人打听过了。海蒂小姐此前通过各种渠道找了很多人,除了国家发明委员会的查尔斯…凯特林,我们是唯一对他的发明感兴趣的。”

    “查尔斯…凯特林?他对这个发明也有兴趣?”约翰有些吃惊,原来并不只有他一个人识货啊。

    虽然前世,约翰连听都没有听说过查尔斯…凯特林这个人。但是当他来到了这个时代后,耳朵都快被这位“创新之父”的名字磨出老茧了。在爱迪生、特斯拉、威斯汀豪斯这些发明大王逐渐逝去的40年代,查尔斯…凯特林这位拥有140多项发明专利的美国发明委员会主席可就是发明界的一尊大神。

    由他创立的代顿公司是通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担任通用汽车研究实验室负责人期间,查尔斯…凯特林主持了乙基汽油、氟利昂、两冲程柴油机、独立前轮悬挂系统、全自动变速箱等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技术研发工作。

    “他感兴趣的不是海蒂小姐的发明,而是海蒂小姐这个人。”雷利的回答让约翰瞪圆了眼睛。不是吧,这年头发明界也时兴搞潜规则?查尔斯…凯特林这会儿都65岁了,海蒂…拉玛才26,这是要老牛吃嫩草的节奏啊。

    雷利也意识到自己的话很容易让约翰产生误会,连忙解释道:“不是你想的那个意思。查尔斯…凯特林这几年已经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国家发明委员会这边了,我听说,他有意吸纳海蒂小姐成为委员会的文艺界会员。”

    约翰大概明白其中的门道了。在当今美国,所谓的发明家们与后世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不是学院派出身科研人员,而是一些没有接受过系统高等教育的“草根”人士。

    因为国家发明委员会的最初创立者——爱迪生就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属于自学成才。所以,国家发明委员会也一直有一个传统,相比学院派的科学家,他们更愿意吸纳各行各业有创造力的发明家,比如工程师、数学家、企业家甚至还包括普通技术工人、药剂师、会计师和艺术家加入。

    海蒂…拉玛这么一位好炙手可热的好莱坞明星,如果也能被吸纳进国家发明委员会的话,对查尔斯…凯特林一直在倡导的“全民发明热潮”是个非常有力的补充。

    想到这,约翰就知道历史上,海蒂…拉玛的发明最后是怎么通过国家专利局审批的了。这其中,查尔斯…凯特林和国家发明委员会必然发挥了重要作用。

    好在国家发明委员会只是个类似于俱乐部性质的协会,查尔斯…凯特林蹦出来跟约翰抢生意的可能性也不太大。约翰似乎不必担心,有人要跟他争夺这只会下金蛋的母鸡。

    “那海蒂小姐那边呢,她是否愿意把专利出售给我们?”约翰问了第二个关键性问题。这个专利再怎么说也是海蒂…拉玛和乔治…安泰尔两个人的。没有其他竞争者,并不代表他们就一定愿意把专利卖给德拉科公司。貌似历史上,海蒂最后就把这个专利无偿赠送给国家了。

    “这个我也考虑过了。之前,我还特意拜托休斯,让他派人调查了一下这两人在好莱坞的情况。结果很有意思。”雷利说起这些好莱坞八卦的时候,两眼直放光。

    “那个乔治…安泰尔是个过了气的先锋作曲家,现在主要靠给好莱坞电影配乐为生。不过私底下他还有一个丰胸专家的身份,不少女演员都会找他帮忙。海蒂小姐就是这么跟他认识的。”说到这,雷利忍不住用砸吧了一下嘴唇,似乎对安泰尔的这个地下职业非常羡慕。

    “说这些没用的干什么。”约翰皱了皱眉头,他对这种娱乐圈八卦不是很感兴趣。

    “你听我说啊,根据休斯电影公司的人帮我打听到的消息,乔治…安泰尔经常整天泡在海蒂的豪华公寓里,两个人的关系非常暧昧。但是,这个安泰尔是结过婚的,而且他的老婆波斯基对丈夫与海蒂小姐之间的关系非常不满。只要我们在他老婆那里做点文章,逼迫安泰尔把专利卖给我们并不是什么难事。”

    “现在他们不是还在修改专利申请书的阶段吗?万一到时候专利是以海蒂小姐一个人的名义申请的呢。”约翰反问道。

    “那也不怕。我觉得,海蒂小姐之所以痴迷于这个发明,甚至不惜推掉戏约,引发路易斯…梅耶(美高梅创始人)的极度不满,无外乎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报复她的那个纳粹前夫。另外一个,是证明自己不是没有脑子的花瓶。”

    “你怎么知道你分析的就一定对?”约翰知道雷利分析的有道理,但他还是反问了一句。

    “像她这种漂亮、聪明、有野心又爱慕虚荣的人咱们见得还少吗?闭着眼睛我也能猜出来她为什么不想继续拍电影,反而一门心思要搞这个发明了。倒是她还真搞出了个像样的东西,这一点满让我吃惊的。”

    雷利的回答让约翰想起了很多东海岸富豪家族的女性成员。的确,海蒂和她们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像她这样出身名门(海蒂的父亲是大银行家、母亲是钢琴家,从小接受的也是贵族式教育),容貌出众、头脑聪敏,虚荣心强又野心勃勃的女人,在约翰生活的圈子里并不少见。

    “我们只要这次能够帮她把专利成功申请下来,让她获得发明家的身份,这事情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只要她还想要实现第二个目标,那除了把专利卖给我们就别无他途了。靠她自己,那帮军队的官老爷会相信一个女演员的发明?别看玩笑了。”

    “好吧。按照你的意思去做吧。”约翰最终点头同意了雷利的方案,“总之,无论如何也要把这项专利弄过来。”

第九十三章 逃跑的约翰() 
“对了,还有一件事。中午我和多诺万见了一面,他在开罗遇到你的人了?”结束了关于海蒂…拉玛的话题,约翰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我知道,克莱芒跟我汇报过了。你觉得需要跟他挑明吗?”雷利四下看了一眼,小声地对约翰说道。

    约翰也知道这种事确实不适合在人多的地方深谈,于是也压低了声音叮嘱了一句:“你自己把握吧。我只强调一点,奥兰(阿尔及利亚第二大城市,海港)那边的力量还要继续加强,最好在卡萨布兰卡再增设一个点,隐蔽一点。”

    “恐怕有点难度。”雷利皱起了眉头:“我手下会法语的人不多,新招的话又不放心。”

    “实在不行,你可以跟多诺万合作,但是动作要快,务必在年底前完成,明年这些人会有大用场。”约翰丝毫没有因为雷利强调的客观条件而放松要求,反而为他划了一条红线。

    “行吧。谁叫你是老板呢。”雷利无奈地叹了口气,接下了约翰布置给他的任务。

    1938年,约翰让他把派去教训几个法国“二世祖”的人手留在法属北非,以商业运输公司为掩护在几个海港城市组建秘密据点的时候,雷利还完全无法领会他的用意。

    但是现在,欧洲的战争都打到这种地步了。雷利又不傻子,当然能够猜出约翰这么做的真实目的。一个战前就扎根在法属北非海港城市,与当地商界、驻军和部族关系密切的情报网络,可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所以,雷利在将联邦快递公司安保部和“白山大队”交给副手爱德华…强生打理的时候,唯独把由克莱芒领导的北非分部留在了自己手上,没敢让其他人插手。

    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如今北非分部表面上是一家具有美资背景的法属北非运输公司,暗地里它却将触角伸进了阿尔及尔、摩洛哥、突尼斯和利比亚几大港口城市的地下黑市。凭借着联邦快递公司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