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37全球速递-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打算等新兵来了以后,找一批当年的战斗英雄过来给他们打打气。你觉得马尔科姆怎么样?”

    布莱德利的话让约翰突然想起了一个人:“当年的作战英雄啊。我倒是知道一个人挺合适,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请得动。”

第五十四章 “大牌”的中士() 
布莱德利能这么快就想到邀请著名战斗英雄来给新兵打气这一招,约翰还是很有些吃惊的。几天前,他第一次在会上提出“全美之家”计划的时候,布莱德利还几乎对如何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部队建设中一无所知呢。

    当时,约翰是第一次代表师参谋部参加关于新兵接收、分配和训练计划的会议。在那次会上,他一鸣惊人,拿出了一个通过对新兵进行心理疏导调节,来让部队迅速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计划,一下子就把布莱德利、李奇微和斯温都震住了。

    约翰在那个被他命名为“全美之家”的计划里,详细分析了新兵在进驻克莱博军营后可能遇到各种心理问题。他指出,大部分新兵在离开家乡来到孤寂、生疏的兵营后,思乡情切都是难免的。而严肃、枯燥的军营生活也会让新兵感到乏味,使他们意志消沉,士气低落。

    所以,他认为要想让部队在短时间内形成凝聚力,以高昂的士气投入训练,就必须先帮这些新兵找到一个新的心理寄托,而这个“新家”就是82师。所谓“全美之家”,就是指要将全美师打造成全体官兵共同的心灵家园。

    当然了,如果约翰当时提出的只是这些纯理论的东西,那布莱德利他们几个还不至于如此惊叹佩服。关键是,约翰接下来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让新兵对82师产生家庭归属感的好办法。

    比如,让伊顿中校先期安排一批来自佐治亚、阿拉巴马、密西西比和田纳西州(82师要接收的新兵都来自这四个州)的军官前往各州兵站,提前做好迎接准备工作。并一路陪伴他们前往克莱博军营,消除他们因离开家乡而产生的心理焦虑。

    比如在车站为新兵组织热闹的欢迎仪式,从亚历山大市邀请一支铜管乐队,一路吹吹打打,像欢迎英雄凯旋一样,把新兵从火车站接到军营。让他们从进入军营的第一天起,就产生新奇和兴奋感,暂时忘掉对家乡的思念。

    再比如,事先给每张床铺贴上个人信息牌,铺好被装及床上用品(一般情况下卧具需要新兵自己排队领取),并在每个人的个人物品柜里放置一张来自师长布莱德利的欢迎信。让新兵一到就能有一个温馨舒适的休息空间,而不至于面对冷冰冰、空荡荡的宿舍和野战帐篷。

    此外,约翰还要求食堂必须为新兵提供热乎乎的饭菜(这可不像说得那么容易,尤其是在新兵数量巨大,而且抵达时间不确定的情况下),并建议与亚历山大市妇女和公益组织联系,邀请社工志愿者为新兵开设临时洗衣房,帮助他们清洗在漫长旅途中弄脏的衣物。

    总之所有这些措施,目的都只有一个,尽可能为新兵营造出“家”的氛围,让他们知道即使自己离开了熟悉的家乡,在82师依然是有人关心他们的。这将极大地削减新兵的负面情绪,让他们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迎接之后的训练生活。

    布莱德利和李奇微他们都是老行伍,太清楚新兵在入伍初期可能出现的问题了。但是之前,他们从来都没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思考过(目前美军尚未认识到心理状态对士兵的影响,只有随军牧师偶尔肩负一些心理疏导师的作用)。

    所以,约翰的这套计划一拿出来,就让他们有了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布莱德利在一连惊呼了好几句“amazing!”后,当即拍板批准了这个计划。

    其实约翰之所以在后勤改革工作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还要花大量时间精力推动这个“全美之家”计划,是有他自己的小算盘的。

    虽然上任才一周,但约翰对自己在82师的定位已经有了明确认识。他很清楚无论是搞军事训练,还是指挥作战自己在布莱德利这些人面前都没有任何优势。既然已经将后勤工作定位了突破口,他的目标就当好82师的“奶妈”。

    不过,约翰的野心可不仅局限在为部队提供物资给养方面,他这个“奶妈”不仅要能补血,还要能帮部队提升属性,消除负面状态,有些类似于政委和后勤部长的结合体。而“全美之家”计划,则是约翰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迈出的第一步。

    按照约翰的设想,等这批新兵情况稳定下来,对82师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归属感后,他还要进一步实施第二项计划:通过塑造共同荣誉感,来提升82师这个大家庭的凝聚力。

    在他的这个后续计划中,就有邀请著名战斗英雄来与新兵面对面交流的内容。没想到布莱德利这么快就能举一反三,和他想到一块去了。

    不过在邀请对象上,约翰还有一个更适合82师的人选。“奥马尔,尼科尔森少校(DC漫画之父)在年轻人中是很有人气,但具体到我们82师,还有一个人更合适,就是不太好请。”

    “谁来听听,是谁这么大牌,连你都请不动?”布莱德利来了兴趣。

    “约克中士,怎么样,够大牌吧!”

    约翰的话先是让布莱德利眼睛一亮,然后他又皱起了眉头。

    让布莱德利兴奋的是,约克中士这个人选实在太合适了。别看82师刚重新组建没几个月,在一战时期,它也是参加过洛林战役、圣米耶尔战役和默兹…阿尔贡战役的功勋部队。该师第328团G连的阿尔文…约克中士更是全美家喻户晓的传奇战斗英雄。

    这个约克中士传奇到什么程度呢,他在一场遭遇战中,带领小分队剩余的八九名士兵硬怼一个营的德国步兵。不仅神奇地用20发子弹干掉了21名敌人,还击败了对手,俘虏132个德国人(包括一个少校)。

    他的英雄事迹当时轰动了全球,英国、法国、意大利都国给他颁发了高等级勋章,1922年美国国会也正式将军人的最高荣誉——荣誉勋章授予了他。

    士兵出身(中士是那次遭遇战后提拔的),战功卓著,知名度高,还是82师直系前辈,能把约克中士请与新兵们做交流,那简直再合适不过了。能从他身上学到多少作战经验姑且不提,关键是他的传奇经历能赋予82师一层英雄色彩,大大提升新兵的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而让约翰和布莱德利都感到头疼的是,这个约克中士可不那么好请的。身为著名的战斗英雄,说他在战场上“杀人如麻”也不为过。偏偏他又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内心一直很反对战争和杀戮。

    一战结束后,约克中士就回了老家,在田纳西州议会奖励给他385英亩土地(州议会还给了他一个荣誉上校军衔)上过起了平静的田园生活,拒绝接受外界的打扰。之前“为自由而战”委员会一直在联系他,想获得他的公开支持,但是都没有成功。

    “合适倒是很合适,但是你有多大把握请得动他?”布莱德利问道

    “一点把握都没有,这么多年,有多少人想把他的事写成书,拍成电影,没有一个成功的。”约翰最头疼的就是遇到约克中士这种无欲无求的人,实在没有下手的地方啊。

    “好在他只是个和平主义者,和孤立主义者或者纳粹支持者是两回事。”约翰记得历史上,约克中士后来还是在军方的劝说下同意用他的事迹拍摄电影,鼓舞美国人民同法西斯进行战斗。扮演约克中士的那个好莱坞男影星还因为这部片子获得了一个奥斯卡影帝。

    “要不,奥马尔你亲自出面试试?”约翰觉得约克中士有可能会卖布莱德利一个面子。

    “我考虑考虑吧。”布莱德利显然也没有把握,不过他也不想就这么放弃,成不成总得尝试一下。

第五十五章 军长驾到() 
第二天一早,约翰就和布莱德利一起返回了克莱博军营。虽然大家都清楚,视察82师的新兵接收准备工作只是格里斯…沃尔德军长为送波普上任找的一个由头,但是他们也得认真做好应对准备。

    大约10点多的时候,一辆车头漆了3颗星星的高级轿车驶进了军营。布莱德利亲自带领着师部主要军官到指挥部门口迎接,以示对顶头上司的尊重和对波普上校这个新参谋长的欢迎。

    “奥马尔,你好啊!”沃尔德中将一下车,就热情地跟布莱德利打着招呼,显然他对布莱德利展示出来的态度很满意。“你可比上个月见面的时候又瘦了,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接着,沃尔德中将又扭头对身后的乔治…波普上校说道:“乔治你今后可得多帮奥马尔分担点,否则玛丽一生气,我以后可就再也吃不到她做的甜甜圈和苹果派了。”

    说完,沃尔德中将就“豪爽”地哈哈大笑起来,布莱德利和波普也都配合着笑的很灿烂。约翰在一旁,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三个老同事(1920…1924年,布莱德利、沃尔德和波普都曾在西点军校任教)在那表演“战友情深”,感觉很有意思。

    短暂的寒暄过后,大家就一起去了师部会议室。先是由沃尔德将军宣读了波普上校的任命,然后波普又在热烈的掌声中发表了一番上任感言。整个会议室充满了“喜庆祥和”的气氛。至于波普当时到底说了什么,约翰是一个字都没记住。他一直在留心观察众人的表情,试图从中发现点什么。只可惜他道行太浅,亦或是众人演技太高,最后啥也没看出来。

    宣读完任命后,波普也算是正式上任了。当李奇微代表82师向沃尔德军长汇报新兵接收准备工作的时候,他已经坐到了约翰的上首,一边听还一边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态度非常认真。

    与波普相反,沃尔德军长对李奇微的汇报就没那么上心了。大部分时间他都在把玩手中的烟斗,时不时还与布莱德利低语两句。当李奇微说到82师后勤改革的部分时,他也没有太上心,只是不置可否地点了两下头。

    约翰原本以为这次汇报纯粹就是走个过场而已,没想到,等李奇微说到“全美之家”计划的时候,沃尔德中将一下子就来了兴趣。

    “奥马尔,这是谁的主意?你该早点让我知道这些的。”一连问了李奇微六七个问题后,沃尔德中将兴奋地拍着布莱德利的肩膀问道。

    “约翰…范德比尔特上校。我们师的副参谋长兼后勤参谋。刚才的后勤改革计划也是他的主意。”布莱德利自然不会放过给自己好友扬名的机会。

    “哪位是范德比尔特上校?”沃尔德军长问道。

    “我就是,长官!”约翰立刻起身,立正敬礼。

    沃尔德中将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这个年轻上校:“干得好,年轻人!你是哪个军校毕业的?西点还是弗吉尼亚?”

    “报告长官,我是利文沃思堡短训班毕业的。”

    “约翰是1939年特招入伍的后勤专家。之前是参谋部作战计划处的处长助理。”布莱德利为他解释了一句。

    “哦,你就是麦克奈尔新收的那个学生!”沃尔德中将恍然大悟道:“不错,不错,是个人才。28师那帮笨蛋要是有你一半,就不会给我丢这么大的脸了。”

    听了沃尔德中将的话,在场的82师军官都笑了。除了极个别人,比如那个来自宾夕法尼亚州国民警卫队的托马斯…马丁上校。因为沃尔德所说的28师,正是最近才由宾州国民警卫队改编成的。该师的师长,是马丁上校的亲哥哥,目前正在费城忙于准备明年州长选举的爱德华…马丁。

    不过在场的军官里,压根就没人在乎这个刚刚以53岁高龄喜得贵子的上校脸色好不好看。现在这帮宾州佬现在在82师不招人待见,在整个第4军也都已经成了个笑话。

    因为该师师长忙于竞选准备长期不在军营,其他高级军官不是来镀金的草包就是热衷于拉帮结派、排除异己的“政客”,28师全师上下管理混乱,训练松弛,乱得一塌糊涂。

    上个月,陆军参谋部对5个由国民警卫队改编过来的师进行了一次摸底考核,28师不仅综合评分倒数第一,还有多达1400名军官和士官(几乎占了总数的7成)没有通过基础能力测试。

    这数字多到负责此次考核的作训部部长麦克奈尔少将甚至都没办法把他们赶走。只能把他们单独组织起来进行二次培训。据说28师有个105榴弹炮连最后只剩下了1名少尉和1个下士,其他3名军官和14个士官全去上“补习班”了。

    这件事让爱面子的沃尔德中将丢尽了脸。他为此找了马歇尔参谋长好几次,强烈要求给28师换个新师长,但是都没能如愿。气得他每天不骂几遍28师,心里就不痛快。

    约翰倒是能理解马歇尔的苦衷。毕竟州国民警卫队不同于陆军,与地方政治势力的关系盘根错节。爱德华…马丁当了这么多年宾州国民警卫队司令,现在想在师长的位子上多赖几天,为接下来的州长竞选多积攒点筹码,马歇尔还真拿他没办法。

    要是来硬的,首先罗斯福这个陆军总司令就不会同意。爱德华…马丁可是民主党竞选下届宾州州长的热门人选。在罗斯福那里,恐怕宁可让28师彻底废掉,也不会愿意冒耽误选情的风险。

    其次,马歇尔自己也不敢这么做。接下来至少还有几十个州的国民警卫队要整编。真把爱德华…马丁扫地出门,其他州的国民警卫队高层会怎么看,势必会影响接下来的整编工作。

    约翰记得,貌似历史上,爱德华…马丁一直要到明年州长选举正式开始后才辞去师长职务。所以,沃尔德中将就算是心里在不爽,恐怕也不得不再忍受他一年多的时间。

    借题发挥,发泄了一下心中对28师的不满后,沃尔德中将又将话题转回了“全美之家”计划。“范德比尔特上校,这个计划是你提出来的。除了刚才李奇微准将说得那些,你还有什么补充的没有?”

    “具体措施刚才李奇微将军都说得已经很详细了,我这里只再强调一点,那就是各连队士官在这个计划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整个计划的核心就是要让新兵对部队产生归属感。这些新兵初来乍到,平日里接触得最多的就是所在班、排的战友。这个时候,需要各连队的士官多关注新兵的心理需求,为他们相互间加深了解创造机会,建立班、排成员间的情感纽带。”

    约翰的这一席话,听得沃尔德中将连连点头。在美国陆军,军官是只负责训练和指挥作战的,士兵的日常管理都是士官的工作。沃尔德中将以前从没从这个角度考虑过部队建设的问题。

    “非常好,范德比尔特上校。我看这些不只是对新兵有用,第四军各师都应该学学。我建议你尽快将这些想法形成文字。不光是给我,麦克奈尔少将那边应该也需要。”

第五十六章 引起马歇尔的关注() 
3月的最后一个清晨,在路易斯安娜温暖的春日阳光里,一列来自佐治亚州的火车正搭载着1200名新兵缓缓的驶入亚历山大火车站。车站的月台上,一支铜管乐队正在卖力地演奏着一首老掉牙的美国军歌《约翰行军回家》(When…Johnny…comes…marching…home)。

    说实话,约翰真心觉得美国在军乐、军歌方面比德国、苏联要差得太远,充其量也就比小日本的“哭丧曲”强那么一点。别说现在了,就算是后世也没几首能真正让人心潮澎湃,豪情万丈的好歌。《弹药车之歌》(1956年重新填词改名《陆军勇往直前》被定为美国陆军军歌)总让他想起迪士尼动画片的配乐,特种部队的《绿扁帽之歌》压根就是首乡村民谣。

    所以前两天,当民事参谋索尔森中校请来的这支亚历山大本地摇摆舞乐队,询问在欢迎仪式上要演奏什么曲目的时候,约翰挑了半天才找出这么一首80年前的老歌。“行军回家”嘛,好歹和“全美之家”计划有些贴合不是。

    没想到歌虽然是老了一点,但在欢迎仪式上的现场效果还挺不错。一来这首歌歌词简单,传唱度很高(南北战争时期,无数美国联邦军和联盟军士兵都是高唱着这首歌奔赴战场的),现场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唱了起来;二来这支乐队平日里习惯了演奏摇摆舞曲,把这首老军歌也演奏得异常欢快。一时间,整个车站到真有点迎接将士凯旋的意思。

    这批佐治亚兵已经是82师接收的最后一批新兵了。一连几天的迎新工作,别说约翰他们这些82师军官和车站工作人员,就连被请来烘托气氛的那些市议员、老兵代表、教会和学校志愿者都早已轻车熟路了。

    很快,这1200名新兵就分批下了车,在一名上尉的指挥下按照所属连队迅速排好了队伍。

    “伊顿,这批新兵的接收分队长是谁?”约翰指着那名上尉问道。

    “504团的杰克逊上尉,他是亚特兰大人。这次派去佐治亚州接收新兵的一共有12个人,他和安德鲁中尉是正副分队长。”人事参谋伊顿中校回答道。

    “回去记得把他俩加到嘉奖名单里。这批新兵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还能这么快排好队列,杰克逊他们干得不坏。”发话的不是约翰,而是李奇微副师长。这几天,布莱德利、李奇微和斯温三个一人半天轮流来车站迎接新兵,今天上午正好轮到李奇微。

    “好的,马修。”这些接收分队的军官,因为他的计划辛苦了一场,约翰自然乐意帮他们多争取些嘉奖。在这方面,约翰是从来都不吝啬的。更何况,这次最大的彩头已经被他自己收入囊中了。

    要说起来,约翰这次还真是得了个大彩头。一份“全美之家”计划,不仅让他入了军长沃尔德中将的法眼。更是让正被新兵训练工作搞得焦头烂额的麦克奈尔老师喜出望外、如获至宝。

    情急之下,麦克奈尔少将甚至等不及约翰的报告,直接把电话打到了他的办公室。在那次长达近三个小时的电话长谈中,约翰把他关于军事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的那点知识,以及企业团队建设中常用的各种小技巧全都拿了出来。

    麦克奈尔少将对那些心理学理论不怎么感兴趣,但是对那些实用的团队建设小技巧非常关注。约翰不得不搜肠刮肚,把他前世看过的几本“管理学圣经”中关于团队建设部分的内容都回忆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