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贫农大魔师-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我吃饱了。”刘姥爷放下碗筷拍手道,“来妮儿,太姥爷抱抱。”

    “我们收拾一下进山。”刘姥爷抱着妮儿起身道。

    “啊!姥爷,你们现在就走,不午休一下。”连幼梅问道。

    “不了,晚上睡的早,一点儿都不困,早去早回。”刘姥爷头也不回地说道,去房间里收拾一下进山地东西,背着妮儿就走了,“我走了,你们不用送了。”根本就不给姚长海和连幼梅说话的机会,在他们追出来后,一人一狗就已经消失在他们眼前。

第130章 爬山(一)() 
阿黄看见他们到来,一跃出了深潭,“我还以为你们不来了。”

    “被事情耽搁了。”刘姥爷简单地解释了一遍,“以后我们不来阿黄就自己修炼。”他想了想道,“要不这样吧!如果我们来不了就让大黄跑一趟,要是我们来就一起了,不至于让你在这儿干等着。”

    阿黄晃晃脑袋,好半天才反应过来,点点头,算是明白了。

    唉……妮儿一声叹息,要是有神识就好了,也能沟通了,不至于这么费劲,在忍耐些日子吧!等她能说话了,就好了。

    “好了,你先修炼。”刘姥爷拍拍阿黄的脑袋,“临走时少不了让你饱餐。”

    “现在嘛!我要搜刮啦!”刘姥爷可没有忘记自己来的初衷。

    上午打理菜园子拿蔬菜种子补种时,刘姥爷扣下一些,西红柿、长豆角、辣椒、菠菜、香菜、南瓜、丝瓜、窝瓜、大冬瓜等等直接给了妮儿收好。

    又搜刮了一下家里的其他种子,如花生,这可是油料,盛夏时节好赖都有吃的,就缺油水。

    棉籽更是不能少,姚湾村种植的棉花几乎都上交国家了,没留下多少。

    反正对刘姥爷来说,甭管用不用的着,那是多多益善。

    这一路走来,金杏、枇杷、覆盆子,野葡萄、山核桃、野茶、不论种子或者幼苗、扦插等等,山货、野果,只要是能吃得统统让妮儿收了。

    山里的野味儿也少不了,这一回都是活的。珍贵的树种,青兰山已有的水杉、香樟树,山毛榉树,可惜这里没有檀木,不然的话,以妮儿的性格也不会放过。

    姚湾村不出产桑树和蚕宝宝,不然的话。连丝绸都能整出来了。

    刘姥爷还真怕妮儿装不下,没想到小家伙有多少吃多少。

    谢天谢地,空间原本由她所炼制的,虽然以她目前的情况不能进去。但却心意相通,所以对于这些所收进来的东西,种植、规划,只要心念意动就可!不过就是累些罢了。

    好在,好在,还有这点儿本事,不然真的是欲哭无泪,就真的只有灵泉可用了。

    临走时还不忘从深潭中收两条鱼,一条腹藏鱼籽的鲤鱼,放进空间的河中。别看就这一条鲤鱼。它的繁殖和生长速度,简直就是太恐怖了,在空间内就甭提了。

    别看收了不少的动植物,对于她的须弥戒来说,只是一隅之地而已。

    &&

    日子平静如流水缓缓滑过。转眼间到了九月。

    每天清晨刘姥爷就会背着妮儿进青兰山修炼到中午才回家。

    为了不引起怀疑,下午则呆在家里,别人一天到晚忙的脚不沾地,他们在村子里瞎晃荡会找人嫉恨的。

    空间蔬菜和蓄养的野味儿生长速度之快让刘姥爷子咂舌,吃过以后,就如阿黄一样,这深潭里的鱼和青兰山的野味儿在它嘴里如同味同嚼蜡一般。索然无味了。

    早早的就换成了空间的出产了。

    九月的乡村,是农人弹奏的乐章。

    收割和播种将九月瓜分,秋分锋利的刀刃轻轻一挥,秋天的庄稼纷纷倒下,农人把种子和汗水储蓄到秋分的账户上,等待着向来年的滚滚麦浪索要丰厚的利息。

    秋天的财富在九月里溢满。这时的九月不仅仅是一个月份,它是一个收获播种的季节。

    星期五夜深人静,姚爷爷摸索衣服穿了起来。

    姚奶奶听着窸窸窣窣的穿衣声,坐了起来,打了个哈气。揉揉眼睛,沙哑地问道,“到点儿了!”

    “嗯!老梆子已经打过四更了,我估摸着快到五更天了。”姚爷爷起身说道。

    “五更才三点。”姚奶奶揉揉自己的脸,啐道,“唉……你这折腾人的老头子,你这是折腾孩子们,还是折腾你自己呀!”穿上了衣服,“今儿轮到谁了。”

    “小五家。”姚爷爷摸黑穿上鞋道。

    姚奶奶穿好衣服跟着他打开了堂屋的门。

    姚爷爷站在院子外,喊道,“老大,老大醒了吗?”

    “来了,爹,我醒了。”姚长山在西厢房屋内喊着就打开了房门。

    姚长山手里提着马提灯,在漆黑的也凌晨,晕出一抹光。

    “爹!睡得好么?”姚长山笑呵呵地问道。

    姚爷爷背着手道,“去把咱家的男子汉都叫起来,十分钟以后,准时在家门口全体集合。”

    “是!爹,我现在就去。”姚长山笑眯眯地应道。

    姚长山听着两边厢房窸窸窣窣地穿衣服声,就知道孩子们醒了。

    提溜着马提灯直接打开院门,径直先去了三大娘家去,拍的街门震天响,“弟妹,致远醒了吗?”

    “醒了!醒了!大伯我醒了。”姚致远赶紧应道。

    姚长山一听里面传来姚致远的声音,放心的走了。

    致远这孩子还是非常让人放心的,他会把三个弟弟叫起来的。

    “又来了。”三大娘坐在炕上咕哝道。

    姚致远走到三大娘的房间,站在炕沿边道,“娘,时间还早,你在迷瞪会儿,我抱着振远过去,给他穿衣服。”

    这段时间马不停蹄地忙着收玉米,接下来生产队的男女社员要忙着给地里上底肥,为的是明年又一个好收成。然后才能种小麦,而地里其他的农作物如地瓜、土豆、花生、棉花也一样样的等着收。

    “那好吧!”三大娘又躺了下来。

    姚致远抱着振远进了自己的房间,“小子醒醒,大伯已经叫了。”

    姚振远睁开睡眼惺忪的双眼,“啊!又到了聚餐的日子了。”

    “军远、建远!醒醒。”姚致远边给振远穿衣服,边推着两个弟弟醒来。

    “哥现在几点啊!”姚军远迷迷瞪瞪地问道。

    “五更了,三点,快起来。”姚致远随口就道。

    “不能晚一个小时啊!”姚建远嘟囔道。

    “这是咱家的集体活动,时间算什么?就是半夜一点,你也得给我爬起来。”姚致远直接掀开了他们身上的被子道。

    “哎呀,哥!”军远和建远哀嚎道,被冷的一哆嗦。缩成了虾米。

    已经九月下旬了,凌晨可是凉的。

    “呀呀!行了,快起来洗把脸,打起精神来。十分钟在门口集合。”姚致远说着把衣服扔给他们,“你们哪来这么多废话啊!”

    “快点儿赶紧起来,我把洗脸水给你们打好!呵呵……”姚致远笑着说道。

    “哥,你还笑得出来。”姚军远粗声粗气地问道,“哎呀!爷爷可真能折腾人!”

    “少啰嗦!快起来。”姚致远说着抱着已经穿好衣服的振远出了房间。

    姚军远和建远抱怨归抱怨,慢腾腾地爬了起来,兜上自己的衣服,打着哈气,扒拉着头发就出了房间。

    “水给你们倒好了,快洗脸。”姚致远说道。

    两人弯腰洗脸。“嘶……哥,怎么是凉水。”冰凉的井水让二人彻底醒了过来。

    “这下醒了吧!”姚致远笑道。

    “好了,洗好就出去吧!”姚致远拉着振远背上竹篓出了街门。“记住带上工具啊!”

    “知道了。”姚军远和建远,打起精神进入厨房背上自己的竹背篓,跟在了他们的身后。出了街门。

    聚餐很好,就像姑父说的,有肉吃,刚开始小得们非常地兴奋,现在嘛!天渐渐凉了,还要这么早爬起来,离开温暖的被窝。

    咦!这是满心不愿啊!

    &&

    姚长山同样拍开了田胜利家的街门。

    田胜利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穿着衣服往外走。

    姚长青追在后面见状问道,“你是不是嫌烦啦。”

    “谁嫌烦啦!”田胜利扣着扣子不耐烦地说道。“爹是什么人,我怎么敢嫌烦,当初爹提议,咱们可是举双手赞成的。而且老爷子亲自上阵,我还有什么好说的。想着晚上的聚餐。我现在口水直流。应该感谢才对,我怎么敢嫌烦。”

    “你知道就好!”姚长青认真地盯着他说道。

    “当然知道啦!我就这么不懂事,是不是!”田胜利大声地说道。

    “行了,去洗把脸,把眼屎给擦擦。”姚长青笑道。显然对于他的回答很满意。

    这么早起床她也不愿意。为了不让他心里有疙瘩,她陪着他一起起来。

    姚长青的心思,怎么会瞒得过他,田胜利擦着自己的眼角道,“你没睡好,怎么行啊!别送我了,进屋去,再睡一会儿吧!”

    田胜利催促道,“快去,快去。”

    姚长青指着他的衣服道,“扣子没扣完,天气凉了。”

    “没事,大男人怕什么冷啊!”田胜利摆着手道。

    “现在是凌晨,会冷的,扣上。”姚长青动手给他扣上了最上边的扣子和最下边的扣子,平整一下衣服。

    田胜利对着她的头顶,挤眉弄眼的,‘我都是为了你。哎哟,我怎么这么苦啊……’

    穿戴整齐,田胜利进厨房洗漱一下,摇摇晃晃地朝外走。

    “等等……背篓,背篓。”姚长青提着背篓追上去。

    田胜利展开双手,姚长青给他背上背篓。

    “我走了啊!你回去在睡会儿。”田胜利说着打开街门走了出去。

    &&

    “小五醒了吗?”姚长山拍着姚长海的大门道。

    “醒了,醒了。”姚长海站在堂屋喊道。

    “那就好!”姚长山一听,转身回头,看看自家那几个兔崽子起了没。

    姚长海早在大哥拍三大娘家的门的时候就已经醒了,等到姚长山拍自家的门的时候,他已经穿戴整齐了。

    现在嘛!看着和他同样整装待发的刘姥爷,谁来告诉他怎么回事?

第131章 爬山(二)() 
“姥爷,你真的要去。”姚长海不确定地又问道。

    “这还有假的,没看见已经穿好衣服了。妮儿都抱给幼梅了。”刘姥爷笑道,“啰嗦什么?早晨空气好,你们忙你们的,我爬爬山,也不错啊!”

    姚长海听的嘴角直抽抽,爬山晚些时候也行啊!这黑灯瞎火的,天气又凉。

    “姥爷,你用不用在加件衣服。”姚长海又说道。

    虽说九月下旬长衫长裤还成,但山里气温低,又是凌晨要更凉些。

    虽说春捂秋冻,没看见妮儿都已经穿上夹裤夹袄了。

    连幼梅从房间出来,手里拿着件铁灰色的中山装,“姥爷穿着吧!”

    刘姥爷只好从善如流地穿上了上衣。

    “这样行了吧!”刘姥爷衣服整装待发的样子。

    “姥爷您要喜欢爬山,冬闲的时候我陪着你。”姚长海说道,干嘛非得这时候凑热闹。

    “我喜欢热闹不不行吗?”刘姥爷很快解开了他的疑惑。

    “那好吧!”姚长海无奈地说道。“那咱们洗漱一下再走。”

    两个人蹲在井边,洗脸刷牙后,姚长海背上竹篓还有猎枪,刘姥爷则背上竹篓,“走吧!如果不是妮儿太小的话,天气太凉,我早背着她进山了。”

    “幸好!这要是病了,她难受,我们看着心疼。”姚长海赶紧说道,加强姥爷的印象,免得老人家心血来潮,他可不好劝说。

    &&

    姚长山回走的时候,姚爷爷已经背着竹篓在大门外等着了。

    “还没出来吗?”姚长山问道。

    “该出来了。”姚爷爷说道。

    “爹,我们来了。”姚博远领着弟弟们疾步走了过来,每个人身上都带着进山的工具绳索、背篓,挖野菜的小木铲子。

    姚博远更是背着一个,手里提溜着一个竹背篓,那是自家老爹的。

    “爷爷。早上好。”孩子们一字排开道。

    “好!好!”姚爷爷看着大房的五个孙子,嘴角泛起一抹笑容道。

    “爷爷……”姚致远领着弟弟出了院门。

    不管刚才姚军远和建远的脸色有多么的臭,当跨过街门那道门槛时,兄弟俩换上一张笑颜。“爷爷,早上好!”

    “哈哈……”田胜利提着马提灯,扒拉开身前的姚致远他们冲到了姚爷爷面前,“爹,早上好,这空气真是清新,吸一口真是全身这汗毛都舒坦。哈哈……”

    “好了,走吧!”姚爷爷转身道。“咦,长海呢!”

    “爹,我们在这儿呢!”姚长海也提着一盏马提灯站在门口说道。

    晕黄的灯光在寂静的凌晨。透着一股子暖意,温暖着人心。

    人多多提一盏灯。

    “我们?谁跟你一块儿来了。”姚爷爷眉峰轻挑问道。

    姚长山和姚长海两人同时提高了手中的马提灯。

    “亲家姥爷。”姚爷爷接着就道,“昨儿睡的好吗?”

    “亲家,欢迎我这个不速之客吗?”刘姥爷笑道。

    “欢迎,欢迎。”姚爷爷笑着走了过去道。

    “走吧!”姚爷爷说道。率先走在了前面,最后和刘姥爷并排走在前面,后面哗啦啦……都是老姚家的男人们、除了狗蛋儿和刘姥爷。

    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上山的工具。

    &&

    男人们上山了,姚奶奶看着洞开的大门,搓了搓胳膊。“这天还真凉得快。”

    姚奶奶看着大娘和殷秀芹站在院子里,于是道,“你们先回屋。要不睡个回笼觉,要不迷瞪一会儿。时间还早,等会儿做饭也不迟。”

    “是!娘(奶奶)。”婆媳俩转身进了西厢房。

    大娘和殷秀芹回房后,已经醒了,也睡不着了,最主要怕睡个回笼觉。一下子睡过了怎么办。

    干脆坐在炕上一个纳鞋底,一个用兔毛做手套。倒是都不闲着,眼见着冬天即将到来得做好过冬的储备。

    连幼梅送走了他们则抱着妮儿,母女俩躺在炕上继续呼呼大睡。

    &&

    姚家男人们一路向青兰山走去。

    田胜利唠叨道,“爹。您得身体真棒,比我们还有劲儿,比我们这年轻人都身体都好。您不觉得累啊!”

    聚餐了四次,老爷子进青兰山就没见累的,这身体倍棒儿。

    “不中了,和年轻的时候比起来,要差远了。”姚爷爷摆手道,“想当年刚进部队时,枪都没有摸过,被安排在了伙房当伙头兵,凭着蛮力和一股子不服输的狠劲儿,那时候赤着脚,能背着二百斤重的大铁锅急行军五十里,都不带喘气的。现在虽然上了岁数,爬这青兰山不在话下。”

    姚爷爷轻蹙了下眉头,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好像这身体越来越好了。

    还真是奇了怪了,难道是亲家姥爷药酒,真的那么神奇。看来这新酿下来的包谷酒,得多给老爷子一坛子。

    田胜利继续吹捧道,“看您走路的劲儿,再活百年都不是问题。”

    “呵呵……我就想长命百岁,这样才能照看……”这话到嘴边姚爷爷急转道,“人要想健康这下盘就得稳。”

    “可不是吗?”田胜利接话道,“不然那些习武之人,扎马步干什么?不就是让下盘稳健嘛!”

    田胜利笑道,“不过,我看您走路的样子,倒像个练家子。”

    “什么练家子,只不过在部队时学了点儿皮毛。”姚爷爷谦虚道。

    姚爷爷刚进部队时,那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字都认不全,啥都不会,就有把子力气。

    就是这股子不服输的狠劲儿,让老爷子学会了打枪,不说枪神,那命中率绝对的高。甚至还学会刀法,多少次弹尽粮绝时,拿着大片单刀跟小鬼子拼刺刀的他,从来没输过。才得以死里逃生。

    那时候为了活命,姚爷爷跟着部队聘请来的‘刀、枪、剑、戟’样样精通的武林高手,狠劲儿的学,多少次挥刀挥的胳膊都抬不起来。多少次吃饭的时候,把头埋在碗里,如猪一样,拱着吃。

    而这位武林高手传授大刀对刺刀的格斗技法,很是独特,既简单而又中用。格斗时,先用大刀背对着对方的刺刀使劲一叩,拨开对方刺刀的锋芒,然后反向用大刀的锋刃对着对方的颈脖处用力一砍或是使劲一拖,对方立马毙命……

    命就是在这一次次磨练中捡回来的。靠运气,你能靠几次,靠敌人仁慈,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姚爷爷至今都记着刀法口诀,如刻进骨髓里。不自觉地念了出来,“迎面大劈破锋刀,掉手横挥使拦腰。顺风势成扫秋叶,横扫千钧敌难逃。跨步挑撩似雷奔,连环提柳下斜削。左右防护凭快取,移步换型突刺刀。”

    真是想起与战友们并肩作战,一个个挥动着大刀。在敌阵中砍瓜切菜一般,刀落处,脑浆横流,鲜血喷溅;刀刃上,白是白,黑是黑。一股浓烈呛人的血腥气在战场上弥漫草木土石皆被日军的鲜血染红。那是何等的惨烈,至今记忆犹新,想忘却忘不掉。

    真是人老了,越来越爱回忆往事了。

    “爷爷,你说的啥?”姚军远好奇地问道。“好像刀法口诀。”

    “你这个小子。耳朵够灵的,听出些眉目来。”姚长海揉揉他的脑袋道,“当年爹可是大刀队的一员。”

    “呀!爷爷,你瞒得我们好辛苦啊!你怎么不教我们。”几个小子起哄道。

    “教你们跟人家打架啊!你们说说,我和你们的爹,被村里人给堵了多少回家门了。”姚爷爷摇头轻笑道。

    “嘿嘿……”被说的孩子们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爷爷……”

    “叫爷爷也没有用,先定定你们心再说。”姚爷爷狠心地说道。

    孩子们垂头丧气的,姚爷爷嘴角上弯,闪过一抹笑意。

    姚长海心里喊了声笨蛋,如果爹没教他们的话,怎么可能打遍村里无敌手啊!

    刘姥爷莞尔一笑,刀子嘴豆腐心的老弟。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姚修远好奇地问道,“鬼子是不是很怕我们的大刀。”

    “那当然,鬼子叫它‘青龙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