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越沧海-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寡人不喜欢在和自己的女人温存的时候谈正事,不过蓉儿的心意,这便领下了。此事寡人自有道理,不必担心。”

钱惟昱起身后,照常处理国事,新婚数日内自然是要多陪一陪柴熙蓉的,温存三日之后,钱惟昱便叫来蒋洁茹,让她帮着把内宫这边需要操持的开基立朝所需事务都安排下去——诸如进一步规划扩建杭州的王宫,以适应新朝所需;诸般海外朝贡祥瑞,也需要蒋家的海商帮衬着打理,不能全靠朝廷水师干这种活。整个吴越国的的筹备轨道,似乎全部转向了开国称帝所需。

显德十五年的秋冬两季,吴越国的国际环境方面倒是没什么好多说的。蜀地今年因为战乱,显然还在恢复期,从春天打到夏天,整个四川夏粮几乎少种了大半,结果需要从外头源源不断运入,今年只能算是暂且输血安民,没个两年的调整恢复看来是别想彻底恢复自身造血能力了。其余淮南汉南的重建也是有条不紊,因此军事上在这一年的最后几个月吴越和宋双方都没有什么大的进攻,都处在调度准备地阶段。

吴越人唯一的后续军事举措,是派出海军,以少数软骨头的高丽投降炮灰为先锋,以部分日军扮演的“倭寇”为主力,在山东半岛沿岸与淮北沿海来去如风劫掠破坏——说是扮演,其实也不甚恰当,毕竟本来就是真倭,无非不是真的海盗而已。

“倭寇”下手的重点,自然是当初赵匡胤苦心经营数年恢复起来的盐政,也就是山东和淮北的海盐工场。这些东西必须设在海边,也不可能有城池和驻军保护,是万万跑不掉的,就算有烽火台或者堡砦,吴越人一通舰炮轰击,然后倭寇上岸劫掠放火,也就彻底干掉了。从这一年秋天开始,北宋的官营盐业产量几乎是直线下降,因为没有海军,基本上就是任人宰割。原本华夏三大盐业来源,无非是山西的解盐(池盐),四川的井盐,还有东南沿海的海盐;当初若是蜀地没有丢的话,至少北宋还有井盐可以指望,现在年初蜀地被吴越收复,山西解盐则在北汉手上,再把黄海海盐一绝,宋境之内除了消耗朝廷存盐之外,就只有靠走私或者是百姓私下打海水小规模锅子煮盐了。

与宋人那日益明显的经济崩溃隐患相比,欣欣向荣的吴越便显得财大气粗了,虽然操办改朝换代大业需要靡费不少,依然游刃有余。九月末,也就是钱惟昱娶了柴熙蓉之后不过一周,吴越朝廷新建皇城、宫室的事情便正式动工了,工部承建了大部分的活计,如蒋家等豪商也少不得承包一些内容。虽然还没有用上皇城的字眼,但是消息一传遍杭州,大家都知道要干什么了。

新的皇城选址选在城北武林门外,西南东三面都贴着大运河,东南角一直到后世映月桥一带,也就省了再挖护城河的麻烦。相当于是在杭州旧城北边贴着再起一座新城,两者之间就靠大运河间隔。皇城规划东西长四里,南北宽五里,里头再套着未来的皇宫,皇宫约摸两里宽、三里长,效法后世故宫大小便是,位置大约在后世浙工大的校区。

倒不是钱惟昱要奢靡,觉得如今凤凰山和葛岭的宫室不够用。而是因为藩王的王宫是可以坐南朝北的,而历代称帝的正朔,都是需要把皇宫设成坐北朝南,故而不得不多费这一番手脚——历史上宋廷南渡的时候,固然是在杭州驻扎,然而那时依然是称汴京为京城,称杭州为“行在所”,因此宋高宗赵构才很没节操直接把当年吴越王的凤凰山旧宫占了,直接改成南宋皇宫,并不是说一朝皇宫本身从礼法上允许坐南朝北。

加上原本的杭州的王宫多少都在山地,崎岖不平,实在不适合大规模扩建。当初钱惟昱的曾祖钱镠之所以选凤凰山,那是因为钱镠刚刚营建杭州的时候,杭州这地方还多是沼泽地,平地上湿气太重,雨天内涝而已。如今吴越国在杭州治理七十余年,兴修水利又是吴越的最强项,所以在城北农业区征地平整出一块足够宏阔的宫殿皇城用地自然不在话下。对于如今的钱惟昱来说,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那就不是问题。

皇城自然不是那么快可以建好的,至少也要两三年,但是那只是一个象征意义,反正钱惟昱也不急着住。修建皇城宫室的同时,显德十五年冬天,一些外邦臣服来朝的例子也逐渐增多。十一月见,“吴越人民的老朋友”、大食海商亚伯拉罕伍丁在钱惟昱的授意下,以一支在波斯和阿拉伯半岛来的远航船队为幌子,自称“安息国使节”来朝,并且献上了号称有安息国国主印玺的国书,称安息国向吴越“纳土称臣”。

除了安息国之外,那些原本已经被征服的渤泥国、麻逸国,以及被丁部领分而治之的蒲甘国,原本在吴越对宋谦恭的时候还不好明面上摆出来说,如今都可以正式吞并。一时之间,江浙一带外藩臣服的消息不绝于耳。

腊月将终的时候,日本国女天皇、钱惟昱的妃子选子也正式抛头露面,恳请钱惟昱接受中日合邦,由原本的联姻秦晋之国,变成日本国请求并入。随着这一刻的到来,朝野恳请钱惟昱早正大位的奏折甚嚣尘上,这一次,钱惟昱终于正式答应了下来。

。。。

第458章 日月所及莫非王土

“……臣元德昭启奏大王:自显德十五年以来,北朝有赵炅伪逆,对上杀兄在先,鸩弑故君在后;对下横征暴敛,割剥元元,纵凶任暴,无有止息,以致川蜀沸腾,荆湖反侧,两淮丘墟,齐鲁凋敝。

吾王上恭正朔,下抚黎庶,雄镇南国,四代六世,方此天下鼎沸,而使吴越为乱世乐土,天下向往,垂七十载。昔受赵宋之抚,不过因周宋更迭却属禅让,前周旧人,各自安分,吾王不愿天下纷攘,顺应时势,然伪逆露形以来,恭帝遇害,又有蕲王,恭帝之昆,避居吴越;吾王仁圣,以之监国,亲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副其下而讨逆,指挥若定,六军用命;复蜀地、荆湖、两淮,存亡继绝,以安天下。

然蕲王自以年幼德薄,不堪任此多事之秋,自请去监国之号以逊于吾王;秋岁以来,又有天下列国瞻我吴越圣德,纷纷归附,如水之归下,西起安息,东极日本,南达渤泥,北至高丽,此亘古之盛况、远迈汉唐。当此之时,以吾王功德巍巍,合当受命,自应总领神器、统理万邦,更自北进,扫除凶逆。故伏请大王早正大位,以安人心!”

咸宁殿内,济济一堂。满朝文武,俱各在列。这原本该是年末休沐前最后一次朝会,若是往年的话,客套一番也就过去了,然后众人就该好好过年,然而今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虽然众人都知道过年假期肯定泡汤了,依然振奋非常——这种开国大典的机会,这种拥立之功,多少代人才能抢得到一次啊。(北面六代的便宜货不算)

韩熙载,孙晟,徐铉,三轮提前的奏请已经在此前三次朝会中完成了,钱惟昱也做足了“三辞”的戏码,今日换了吴越嫡系的元德昭来颤颤巍巍念完这份奏折,众人也都知道钱惟昱是要接上“三辞而后受之”的那个“而后受之”了。

“寡人本德行浅薄,不敢觊觎神器,然诸位爱卿反复声言天下无主,神器虚位,沙陀丑遗,非我族类;前周宗室,又无可任,寡人不得已,唯有勉受此命——然至今开国,当以何为国号,诸爱卿可有定论?”

陈乔、孙晟首先抢出来说道:“臣以为,自唐季以来,六代纷攘,皆不长久,不如复大唐旧制,以安人心。”

然而这种说法似乎并没有太多人附和,可见这种时候人人都想有表现机会,不一会儿韩熙载又自立一派观点:“臣以为不如依然用周,以示我吴越并非新立一朝,也可收服北人。”

韩熙载的话一出口,陈乔首先便微微有些鄙夷神色;很显然,当初陈乔几人说请求用唐,不光有因为大唐持续时间久的原因,而是因为后唐、南唐也一直以大唐的延续自居,包括李璟当年也算是大唐皇帝,若是新朝最后依然用了唐,那他们这些南唐过来的降臣也算心中有些安慰。而韩熙载当初在南唐时就是江北逃来躲避战乱的士人代表,在南唐本就不太受重视,如今自然是站在“用哪个国号更能帮助钱惟昱争取北方人的忠诚”的角度考虑,那些祖籍就在当初被柴荣屠杀过的淮南十四州地盘的南唐本土降官自然不爽了。

几方意见争论半晌,钱惟昱心中却是早有安排的,当下示意自己的十三叔,礼部尚书、同平章事钱弘俨出来制止。钱弘俨会意,立刻出列奏对:“臣以为不可!昔年五胡乱华时,五胡丑类多僭用汉,以图借两汉四百载之余望,以至衣冠南渡,晋室倾颓时,刘裕不堪‘汉’之迂滥,而改为宋。今唐亡以来,天下纷攘甚于五胡,北地衣冠更有亡于契丹者,后唐以来,除石晋为鞑虏赘丑,其余后汉、后周皆以不齿于唐,而求更用古号以祈国祚之绵久,然皆不奏效。至赵匡胤,则以效法刘裕之不齿于汉之故,一并用宋以示鼎新革故,终结乱世,然今日所见,宋之号,亦不堪再用。由此观之,汉唐周宋,无非都是曾为我吴越所灭,或另有别变故不吉,用之无益,不如另起新号。”

“那么以王叔之见,可有什么见解呢?”

“回禀大王,臣原本以为可以吴、越为国号,然吴本为杨行密昔日所用,当年我武肃王已于杨行密并立,如今断无再用其号之理。若是用越,虽然无此问题;却又曾有南越国吴氏伪朝窃据交趾,夜郎自大,汉时赵佗,也用越为号,以至千百年来,纯以越为号者,难免有局促之态,使天下人以为我国不过僻处南疆之小邦——此所以昔年武肃王受唐昭宗所授吴越王之号,而不受越王号之故也。”

钱弘俨说了半天,其实也没有任何建设性意见,无非是把“哪些国号不能用”给论证了一番,却没有给出可用的。自从钱弘俨开口之后,其余文臣都知道尊卑上下,也不敢插嘴,听完之后,居然发现不知道该如何建议了。

“王叔所言甚是,然则究竟可有备选之国号可用呢?”

“臣愚钝,臣以为,大王不如跳出周、汉分封故法,独辟蹊径,自取国号。至于具体字眼,臣实不知。”

钱弘俨当然不知道,以他的身份,哪怕知道了也只能说不知道。这么一冷场,钱惟昱找好的托便可以上场了。只见一个身材比吴越人普遍矮小的文弱剃眉之臣恭恭敬敬走出来,对钱惟昱行了大礼,而后说道:“末进外臣藤原为时参见吾王,臣以为,以吾王今日疆土,不若以‘明’为国号,方才堪配其位。”

“明?这算是什么国号?自古而今,哪有‘明’这样的诸侯封号?连诸侯封爵都不曾用过明字,如何做得国号?”老成古板的文臣们,仍然有一二人反对,不过大多数见着藤原为时敢于在钱弘俨都不说话之后开口,也不知道其背后深浅,不知道是谁让他说的话,大王没有表态的话,自然不敢冒失。

“藤原爱卿,可否详言这‘明’之国号所取何意?”

“回禀大王,明之为号,自然是取至公至正,明察秋毫之本意,且有……”

只听藤原为时滔滔不绝说了几十句排练好的台词,无非也就是钱惟昱提前打的草稿里面写着的那些后世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的时候用过的理由,不过其中也有少数是即兴发挥,比如藤原为时说到最后,还有一段便是这般写的:“况如今臣等自日本国来归,西有安息国纳土归降。自古在中原世人之见,日本国者,日之本也,乃日出之国,主昼。安息国乃日之归也,为日落之国,主夜。大王疆土东西广袤远超历朝历代,亘古未有,以明为号,则示凡日月所照,俱为大明疆土。”

日月所照,俱为疆土!这般理念以提出来,果然也唬住不少人,诸人不敢抬头,只以余光偷觑钱惟昱表情,见钱惟昱面露欣赏,称赞此议之后,众人自然也就只能符合,拼命想办法找词儿恭维明这个国号取得好——这倒不是诸文臣阿谀,而是国号年号这种东西本来就不是原则性问题,见仁见智的,只要彩头好,又没有非不能用的理由,那就可以权变了。

“既然诸位臣工皆无异议,我吴越从此便改王为帝,改吴越为大明,年号洪武。即日起先行昭告天下,待来年正月初一,分三日在皇城新筑天坛、地坛、太庙祭告。初四更改年号,其余诸般细务,诸位爱卿以王叔为首,参赞办理即可。”

古代改朝换代的开国大典,如果可以的话,一般都会放在年初,除非是万不得已的仓促情况下,才会从权;登基的正式仪式,则是祭天一日、祭地一日,祭祖一日,而后才可登位。九年前赵匡胤篡周的时候,虽然是大年初一谎报的契丹入侵军情,竟然也被他后来赶上了初二出兵、初三从陈桥回汴京兵变、初四便祭天祭地祭祖宗一股脑儿端了然后马上登基,也算是一个吃相比较难看的恶例了。对于钱惟昱这等可以好整以暇处断的情况,自然是不会容忍这种瑕疵的。众人听了钱惟昱的安排,也才知道藤原为时那番话定然都是排练好的,也就照着遵章办理了。

转眼便是新年正月,杭州城北新建的皇城从旧年夏天开始征地、平整,到秋天开始动土筑墙,至今也不过才几个月。所幸新皇城的城墙倒是当初多提前了几个月兴建的,朝廷花银子征募了三十万长期劳役连续干活,效率倒也略为可观了。赶在初一之前,天坛、地坛与太庙三处设施总算是形制完整,没有耽误到大事。

到了正日,钱惟昱大张旗鼓,排出数万亲从都、北府兵在杭兵马检阅,簇拥着到天地坛太庙依次祭祀,杭州城内喧嚷不绝,大军也没有绕外城走,只是略微封了武林门内外的正道以确保安全,每日都有杭州百姓民商数以万计远远隔着坊市街巷围观大军与王室进出,一派见证天下鼎革的激动场景。

三日祭告完毕,便该是正式称帝建号了,各路无论真假还是摆拍的“外国使节”、“海内祥瑞”也都蜂拥塞了过来,只等在登基大典上哗众取宠显摆一番。

。。。

第459章 开天立极

洪武元年,公元969年,正月初四,新建的杭州皇城郊祀之所。

总计六厢卫军的人马,其中亲从都四厢、北府兵两厢,齐装满员三万人整,把周遭东西六百步、南北八百步的范围围拢护卫得水泄不通。文武百官、在杭贵戚济济一堂,凡朝臣从六品以上、武官指挥使以上皆可出席,故而足足罗列了数千之多。连钱惟昱的后宫妃子们但凡有封号的,也在轿辇罗幕遮蔽之下,列于其先,以至于这场景实在是别于古例。

毫无疑问,这一日,便是登基大典的日子了。经过三天祭天祭地祭祖的渲染,人人都已经进入了状态。加上只要不试图冲过亲从都士兵构成的警戒线,登基大典并不禁止百姓围观,所以杭州城里这一日已经是万人空巷状态,连女子都有数以万计的前来抛头露面,远远眺望观礼;那些身材矮小挤不进来的,只能是在西南边距离宫城足足五里地之外的宝石山上登山远眺,略略看个意儿。除了杭州本地人之外,还有明州、越州、湖州、秀州、苏州、严州、婺州等临近七州富户豪绅和金陵陪都的富户在大礼期间被准许核发路引来杭州,至于其余地界,便是彻底戒严不允了,以免流动过多难以管理。

为了防止践踏事件,外围还有万人以上的守备军兵按照后世的人墙戒备、架设拒马鹿砦围堵、设置同行方向限制、不允许逆向行走等等诸般手段维持秩序;皇城城墙虽然没有全部修好,架子也已经搭了起来,入城观礼的人若是没什么身份名头的,都要搜检确保不带违禁品。这个时代的人平素连走路靠右行驶的习惯都没有,所以稍微强化一下管理,对于秩序的提升还是很明显的。而且维持秩序可用的手段也不用和后世那般顾忌——后世太讲人权了,武j排个人墙还不能用武器,不能设拒马,否则就有各种社的美分日杂法棍苏粪牛屎过来挑事报道泼脏水;而如今这个时代这些手段随便用,想要不服逆向行驶的,枪杆一顿殴打就服了,所以虽然足足四五十万人围观的大型活动,也总算没有闹出乱子。

万众瞩目之中,仪式终于开始了,钱惟昱先是穿着着星兜月铠、外罩金丝战袍的戎装服色,腰悬安纲童子切宝刀,由随侍宫人拿着吴越王、天下兵马大元帅印玺、籍册诸般信物,缓步登台——在加天子冠之前,钱惟昱的身份中还是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头衔为尊,故而出场时候的装束自然还是铠甲戎装。只是他毕竟已经十几年不需要亲手动刀杀人了,星兜月铠这副陨铁锻成的宝甲,也被缀饰了无数金银贴箔、七宝装成,浑然成了典礼用品,若是拿来上战场的话,相信就凭这隔着几里地都能看到金银宝石反光的装逼外观,早就成了箭矢枪炮集火的对象了。

登台之后,自然是由十三叔、礼部尚书钱弘俨主持,行百官将士朝拜劝进的礼仪,由藤原为时引领朝贡臣服诸藩国代表跪拜唱礼,诸般繁琐不一而足。钱惟昱撑着重甲坚持了约莫半个时辰,终于到了宣布加冕的时刻,钱弘俨代读了诏书旨意,正式宣布了国号、年号,随后就有宫人端着十二旒冕托在盘中、跪进于钱惟昱面前。传统天子所用十二旒冕必须是用东珠缀连成旒,不得用其他宝石作为旒的装饰(其他宝石只能缀在冕身上嵌入),故而虽然如今吴越富有四海,外邦宝石贸易、进贡所得甚众,钱惟昱也没打算在这一点上标新立异。

钱惟昱亲自取下星兜,把十二旒冕戴上;又用五爪龙袍换掉原本的明黄斗篷,没换内着的铠甲,随后升座,数十万人如海啸席卷一般,由近及远纷纷跪伏,蔚为壮观。

自己正式做了天子,然后便该是一连串的升赏册封环节了,整个过程依然是非常繁复。

首先第一步要追封的当然是“天子七庙”,也就是皇帝自己的祖宗,这个程序是绝对不能乱的。按照周汉昭穆礼法,诸侯本有五庙,天子方才准有七庙。天子的七庙是四亲、二祧、原始;诸侯五庙则只有四亲、原始,省去了中间的二祧;吴越国本来在称帝建号改为大明之前,已经是多年的诸侯国了,所以五庙还是有的,现在升为天子反而非常容易——因为吴越第一代国王,武肃王钱鏐算辈分是钱惟昱的曾祖,故而钱鏐追封过的“四亲”辈分,已经涵盖了钱惟昱的“四亲、二祧”。

“四亲”,就是指皇帝或国王的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