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越沧海-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王大世在北汉私下银弹外交的时候,便已经跟杨继业建立了不错的关系,当然,也仅限于不错的关系而已。建隆二年四月,王大世眼看自己即将离开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对于钱惟昱曾经叮嘱注意结好的人才自然也更加上心盘算了一番。算计下来,钱惟昱交代的那几个英才,就属杨继业如今地位还低,算不上多被重用。思忖再三,便决定来一下狠的。

王大世在契丹和北汉混了将近一年,也知道北汉和契丹官场一些门道——比如如今辽国南院大王耶律挞烈麾下最受宠的契丹族文官便该数南院枢密使室昉了(汉官当中最受信任的应该是幽州韩家人)。因为北汉与辽国是“叔侄之国”,刘承钧一直靠着辽国的南院大王罩着,所以每次派遣使者到燕京去的时候都会重金结好室昉,让他帮着在耶律挞烈面前说说好话。室昉这人属于收钱呢也不避讳,但是从不出卖辽国国家利益的人。如果刘承钧的要求有损辽国利益,他就会直接翻脸把贿赂交给耶律挞烈,然后直陈其情。

王大世摸清了这个情况,便趁着刘承钧又一次例行公事派遣使者去燕京进贡的时候,让人假借杨继业的名义,重金数万两贿赂室昉,假意求契丹人帮他私下在主公的正使那里美言几句。这种要求,室昉当然是不会拒绝的。

可惜的是,“杨继业行贿室昉以图美言升迁”这件事情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行事不密,结果发生了小范围的泄密……室昉当然不会认这种屎盆子,趁着事态发酵之前把自己给撇清了……

王大世不是什么智计卓绝的人,所用的反间计也非常幼稚。但是胜就胜在一个动机上——杨继业如今还只是一个虞侯呢!在常人的想法里,谁会花那么大代价陷害一个虞侯?而且动辄动用数万金?也只有认识到杨继业未来数十年发展价值的穿越客会去这么干了。

然后,杨继业便在运作之下“不容于北汉”,幸好他的家人——主要是妻妾和如今才五岁的儿子杨延昭——被一伙神秘富商救走了,杨继业才没有落得更悲惨的下场。北汉皇帝刘承钧也懒得过问这么一个“副团长”级别军官的去留,既然畏罪潜逃了也就不问了。

杨继业在六月初的时候被绑票一般弄回吴越的时候,钱惟昱也是大吃一惊。然后自然是宋江松绑的戏码,给杨继业亲去其缚,悔恨地温言劝慰说:“寡人在江左久闻将军乃当世骁将,时常在众臣面前称赞仰慕将军,但绝无陷将军于不忠不义之心。不意下属臣僚妄自揣测寡人之意,居然做下如此事端,实在是惭愧之至。”

人都到了这里了,而且别人动辄赏赐黄金千两、锦缎万匹给压惊;又说去留任从自便,如果留下直接从原职的虞侯升一级为指挥使,并且进入亲从军的铁骑都领五百精兵,若是赶上此番对大理国用兵的话,但有战功再行升赏……

杨老令公固然是硬骨头,可惜历史上北汉完了他也一样降宋;只是最后不肯降辽罢了。所以终究是个讲究“豫让众人国士”之论的人。刘承钧待他不过当个虞侯,跟着吴越王混前途无量,软硬夹攻之下,也就有了今日之事。

。。。

。。。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389章 白石

九月末,石城郡城之外,大约五万余众的大理军队在白石江边据险铺开,严整肃穆地戒备着,前军小规模接触中,大理军队的小规模溃败,已经让这里的守军感受到了形势的严峻。

八天前,吴越军队从富源,罗平出兵,仅仅两天后,大理国方面早就嗅到了危险气息的斥候部队便把消息传递到了东川、石城。随后又是鄯善府(昆明)。不过几天,大理那边的援军就开始往边镇进发,同时命令东川、石城二郡的守将自行组织阻击以迟滞吴越军队的脚步。

在双方都没法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大理人动用了约莫两三千人的小股机动部队,试图利用大理人善于山地丛林匿踪的优势,对行军中的吴越人进行骚扰,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错得很厉害。吴越亲从都中有大量山地兵,鸳鸯阵更是吴越人的老本行,纵然不比大理国的云南蛮子那样野性,但是胜在器甲精良、配合有度,大理人的骚扰在付出千余人的代价后边终止了。

之所以只挂了千余人,这还已经是因为吴越人的新武器没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此次吴越军队讨伐大理,用的火炮大多是臼炮轻量化后的原始迫击炮,也就是那种依靠炮弹预先在火油内黏一层油料、点火后塞入炮口、炮弹靠重力滚到炮膛底部引燃火药发射。原本实心弹要想当迫击炮杀人是不可能的,因此吴越人指望的是那一层火油可以引燃一些丛林火灾把周边埋伏的大理人烧死,可惜云南这地方到了之后的人才知道,那天气真叫天无三日晴,在中土都该是秋燥时分了,云南依然难以放火——这才让骚扰的大理军队一多半逃得了性命。

骚扰无果之下,随着都城来的援军抵达石城郡下;这支军队的统军主帅、当今大理国主段思聪的叔父、大军将段子标也就果断采取了第二套防守方案——沿着石城郡城外的入滇锁钥白石江布防,严阵以待以逸待劳准备迎击吴越军队。

不过,至今为止,打都打了一阵子了,吴越人和大理人似乎都没有进行外交接触,若是放到中原两国之间,实在会是一个比较令人匪夷所思的情况。或许,双方都觉得这样的战争没什么道义和理由可言吧,无非是弱肉强食,丛林法则而已。自古以来,也就是汉人抢着和蛮夷讲道理,蛮夷只管讲拳头,哪一天汉人都不讲道理了,也就没人讲道理了。

……

白石江,由东向西穿回曲靖坝子南北两翼。江流距石城不到五里远。中上游地势险恶,后世凡是到过云南旅游的人基本上都知道——白石江上游两岸都是绝壁,根本无法渡河,只有到了曲靖城外那一段才两岸河坡放缓,可以渡河。这个位置也就成了古弹道和普安道(古代出入滇地的两条南北向、东西向古驿道)的交汇口,历史上是曲靖的咽喉要塞和打通云南的必经之地。

石城郡城东北边的这一段白石江,水宽百丈有余,平均深浅不过五尺,若是士兵水性好,在没有重装备的情况下,光靠徒涉过江也是有可能做到的。若是非要利用舟楫便有些麻烦了——因为此处毕竟不和吴越人控制下的任何水系交接,不管是造船还是造竹筏都要就地开工,至于白石江上的现成小船,当然是在吴越军队赶到之前就全部被大理人征收管制起来了。

段子标选择在这里狙击吴越人渡河,也算是中规中矩的知兵之举。中国历史上,云南的地方政权被外来势力彻底消灭的例子有两次。一次便是宋末元初的“元渡革囊”,大理亡于蒙元,那次战争中,蒙古人从西川和靠近**的山区迂回南下,强渡大渡河,直捣大理城,而对于东边的昆明那一带,其实蒙古人一开始并没有经过。第二次便是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自东向西由大将傅友德讨平滇南的蒙元残余(其实当地大部分还是黑白彝人,不是蒙古族人),傅友德的进兵路线便是沿着曲靖…昆明…大理的路子打进来的。

如果没有历史的改变,四百年后,傅友德也会在这白石江边和蒙元仆从军领袖“把匝瓦尔密”发生一场大战。只可惜如今吴越军带队的将领们中没有穿越客,否则他们说不定会觉得在这里决战是个不错的好兆头。

当然,历史的幸运值不可能复制,四百年后付友德干掉“把匝瓦尔密”时,天气帮了明军很大的忙——明军逼近白石江时,天降大雾,持续不散,给了明军分兵偷渡的契机,如今的吴越人却没有这么好的命了。

……

钱仁俊在白石江北岸,用水晶片望远镜观察了一番河南边大理军队的阵势。大理人或许是明白如此宽阔的江面要想射到对岸是不可能的,也就没有执着于在河沿的松软水草地上列阵,而是在江边空出了一条百来步的狭长空间——者明显是打着放吴越军队先头部队过去,然后半渡而击,来一撮杀一撮了。

“把虎蹲炮和臼炮都先架起来,对着江南人堆密集处开炮,让大理人也知道我吴越火器犀利,可以及远。”钱仁俊放下望远镜后,便下达了第一条军令。此前几天的骚扰交战中,大理人已经知道吴越人有一种巨响并且火光惊人的火药兵器了,但是因为吴越人用的都是山地灵活的小型迫击炮,大理人对于吴越军队火炮的射程性能还无法充分估计。

听了钱仁俊这番话,一旁的林仁肇倒是建议了一句:“都护,我军臼炮如今的射程,极限也就可以覆盖敌军军阵前几排,若是敌军再往后退却二百步列阵,江北的炮便用不上了。与其这么快便暴露实力底线,不如等到大军半渡的时候冲乱前阵敌军的阵脚,也好打破大理人半渡而击的打算。”

“我军此番出战,千斤以上火炮不过十余门,三五百斤小虎蹲、迫击炮不过五十余。光靠铁球砸下来,能杀死多少人?大理人在山区骚扰我军的时候,已经试过了我军火器不善野战杀人,若在轰击下依然能弹压住阵脚,那被半渡而击的我军便危险了。与其如此,不如先逼退敌军,也好让其无法窥伺我军明细。开炮后,便让步军勘测水情,查验地质软硬。见此处江水平缓,若是江底淤泥不多,哪怕骑军都可纵马渡河了——不过水情摸清之前,骑军不可贸然露脸,以免敌军戒备。”

林仁肇见钱仁俊很看得起大理人的心理素质,也就不再劝说,毕竟钱仁俊的意见并没有错,只是两人一个激进一个持重罢了,林仁肇对于炮击的瞬间惊吓效果期待值比较高,而钱仁俊却不看好。

须臾,吴越军队便把12门千斤以上臼炮都抬了出来,沿江布设好,随后不疾不徐地开炮轰击南岸。实心铁球一颗颗砸落,偶尔在人堆里激起一堆血泥,但是大理军队略微坚持了一阵子之后,往后退却了一两百步重新列阵,也就稳住了。很明显,大理人也是带兵有方之人统帅,对于可能出现的新武器上,已经对士兵充分宣贯了心理准备。

眼见炮弹打不死多少人了,吴越军开炮的频率也放缓了下来,每发炮弹的装药量也酌减一些,铁球弹换成了石头弹,以给大理人保持精神压力为主。吴越军队中一股股小撮的、不着铠甲的士兵以嬉水状下河勘察水情、河底软硬,其余大军则或站或坐,或退往荫凉处歇息;解甲者不可胜计。一派松懈之状。

……

“王叔布燮,那些越贼却是在故作松懈诱敌呢!他们这是仗着火炮可以及远,隔岸轰击我军,试图让我军耐不住后,以精兵渡河奇袭敌军炮阵。如此一来,那些故作松懈的敌军步军精锐就能对我奇袭队围剿反杀了。布燮千万不可中计啊。”

河南岸,段子标的幕僚们看着这一幕,一个个表功地劝说段子标,弄得段子标非常不爽,心说这般浅显的道理老子带兵打仗一辈子的人了还能不知道?还要你们这些东西来说嘴?老子跟着先帝段思平打天下的时候,尔等还在舞文弄墨念佛经呢!

“此事本布燮能看不出来?啰唣!命驻军不可松懈,列阵以待,吴越人远道而来,想和我军互相消耗,难道还会耗不起?我军便不变应万变好了!”

吴越军队在江北岸还真就耗下了,纵然开炮的频率越来越低,却是锲而不舍,到了午后,吴越人居然还开始在江边伐木立营、取出数以万计的棉布布匹围成营帐,轮流休息——当然了,军营肯定不是直接立在河边的,而是要离开一些距离,并且设于高处树木稀疏之地。否则南中的蚊虫还是会让吴越人好看的。

时间缓缓地入夜,吴越军队的炮响却是一夜未停。吴越士卒除了少数哨兵监视、轮流休息之外,大多倒头酣睡。大理人却要一夜数惊,还不敢把兵力收拢回几里外的石城内。第二日便都有了黑眼圈。

“看来这不仅是诱敌之计,还是疲兵之计啊。但是外人但凡到了南中之地,哪有不瘟疫流行的?莫非这些吴越军,大多是交趾人、侬壮人不成?还是有什么避虫的法宝,能够在野地里这般长久屯驻?前后蜀人从不见有如此能耐……当真是怪事了。”

。。。

。。。

第390章 啄木鸟战法

凭心而论,如今的吴越大军进攻大理国,比之四百年后傅有德沐英蓝玉讨平云南的蒙元余孽时,至少从后勤角度来说,吴越人要优势得多。若不是吴越国开发广西修邕江乃至上游水路的水利航运设施、屯兵积粮保障军需,吴越军队要想不求速战是不可能的。同样如果没有风油精,哪怕是深秋季节、野外屯驻得久了一样会被云南的蚊虫给搞死大半。

后世傅有德的急进速战,固然有军事上的趁敌不备考虑,同样也是后勤制约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很幸运的是,如今的吴越人不用做出这种选择;在白石江边仅仅四五天的相持骚扰之后,大理军队一方就不得不做出慎重的裁处。

“王叔布燮,刺洞主的斥候已经探查过了,吴越军营内两日内并无疫病迹象,陷于敌后的两藩洞主私兵也尝试袭扰吴越军粮道,然吴越人备御严谨,供给充足如此相持,却也不是办法。”

段子标对于这种观点一律是不予采纳,直接回绝说:“凡事不可急躁!这才几日呢,如此便耐不住性子,正是中了吴越人的诱敌诡道!”

“可是,大军连日休息不好,却是战力大损,如今每晚都要分兵一半严兵整甲以待吴越人的偶尔放炮骚扰。若不出击,不用十日,吴越人真个渡江的时候,儿郎们提刀的气力都没了。这些日子来,吴越人可是天天休养生息,一到夜里就倒头大睡,听见炮响也知道是自家人的炮,长此以往,就算吴越人的诱敌计未成,疲敌计也要成了!”

段子标脸色渐转凝重,暗忖:“这倒是个问题——那些吴越人果真便不怕我军半夜暗渡偷袭不成?夜夜都能倒头大睡?若真个如此,倒也不是不可以以小股敢死之士试探一番。若是可以夜袭吴越军的炮阵,便是大功一件。若是被发现了,大不了接应的后军严密整备,把住阵脚,不要给吴越人扩大战果的可趁之机。这样充其量也就是那股敢死奇兵尽数战死,不会有更大的损失……”

这般思量之下,在数日相持后,段子标总算是下定决心试一试水。作为保家卫国的一方,被敌军杀到家门口之后,想要坚壁清野据江自守都那么麻烦,居然还要主动出击,还真是混得挺惨的了。

……

夜幕掩护之下,吴越人果真也是比较松懈,大军都在营中埋头睡觉,江边的炮兵阵地上空荡荡的,除了夯土的炮位和偶尔来开一轮炮的炮兵之外,居然也没什么别的警戒兵力。

代连弄兔乃是此番被强征随军的一部洞主,麾下大约掌握着一万多户蛮子、**万人口,部族地盘原本是在玉溪南部的红河一待。他原本是黑彝杨氏当年的拥趸,大义宁亡国、大理国建国的25年来,靠着改弦更张勉强保住了自己的地盘,不过总归是被段氏猜忌。如今段子标要动手试探奇袭,自然是让代连弄兔这票死了也不可惜的人马当炮灰了。

代连弄兔带着麾下一千多人的嫡系战兵,仗着水性精熟,半夜三更地用苇管换气潜渡走过江来——江水平均五六尺深,但是依然是有浅滩的。当地人熟知水文勘测,知道哪儿地质坚硬,没有淤泥,便可以在穿着甲胄、手持兵刃全副武装之下,踩着江底的实地换换走过江来,单靠芦苇管子换气。这般水流舒缓的地方,只要重心扎得稳了,人是不会被江水冲走的。

这是一个月初的无月之夜,伸手不见五指。代连弄兔带着儿郎上得岸来,略微摸黑观察了一番,也不敢点起火把,只是凭借着白天瞭望时大略记住的敌军炮兵阵地摸过去。须臾之后还真给他偷偷摸到了近前——就在他距离吴越人的炮阵还有两三百步的时候,吴越人刚好开了几炮,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快一点儿,摸上去凡是杀一个,上头都许了两石米的赏!若是弄坏一门炮,赏三十石!还有粗盐五斗!提花布五匹!”代连弄兔叼着一柄类似于廓尔喀人狗腿刀一般的兵刃,便当先冲了上去。不过片刻,就杀散了吴越人,砍死砍伤了十几个炮手。丢下的几门火炮无人看护,代连弄兔还试图去破坏,可惜完全没玩过火炮的人又怎么知道怎么破坏火炮呢?往炮管里塞一些吴越人留下的火药,然后丢火把过去引爆,也只是徒然玩了一把“放空炮”而已,对于大炮根本没什么损伤。

“洞主!吴越人杀回来了!是他们的援军。”

代连弄兔让儿郎们试着把一千多斤的炮拖着走、以便丢进江里沉底毁灭,结果吴越人很快杀回来了,他只好彻底放弃。

“走!把火把都丢了!原路逃回去!”

这个时代的云南人不知道夜盲症为何物,只以为自个儿黑夜中看不清晰,敌人便也看不清晰。实则在代连弄兔风紧扯呼的时候,林仁肇麾下早有每夜严兵整甲的暗哨盯住了他们的动向,只是,这些亲从都的精兵军纪严明,林都帅说了不许追杀便毫不追杀,一直全程静静地埋伏在侧冷眼旁观,不让敌人发现自己的存在。代连弄兔走脱之后,吴越人立刻赶到那段河岸附近,略一试水,便寻摸出了这条河底坚实、无淤泥流沙的浅滩。看来原本此处该是江底一道石垄,河水千年冲刷之下,石垄上游积攒了大量泥沙,下游则是淤泥窝子,倒把这段地貌遮掩起来。不熟悉白石江水文之人,只怕投入几个月也不得找到这般徒涉的好去处。

不用半刻钟,钱仁俊的帅帐内,钱仁俊和林仁肇便相视大笑:“段子标老儿自以为如此作为便是占了便宜了么?倒是送了我军一条道儿。”

……

此后两日无事,段子标对于代连弄兔居然可以斩获一些吴越炮兵的首级,并且据说炸了几门炮、自军却全身而退的功绩心中暗自惊讶。当然,那些炸毁大炮的战果是没法验证的——按照代连弄兔的说法,大炮残骸太重,不比人头,怎么可能带得回来?能够突袭灭掉吴越人沿江一个炮兵阵地已经是很大的功劳了。

似乎是为了印证代连弄兔的功绩,此后两日吴越军的炮声却是更加稀疏了,而且根据大理斥候的观测,此前吴越人有三处炮兵阵地交替开火,如今这两夜只剩两处火光显然是受了损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