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求生记-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嘉道:“那你美艳不可方物的阿秀就不管了?”   
陆仁道:“对哦。你和阿秀没见过几次面,不知道阿秀地武艺剑术堪称夷州一绝,腾挪之术更是无人能及,深夜中她想逃出城去或是隐遁,你尽起北平这几千人马都不一定能找得到她。”   
郭嘉叹道:“我现在不知道该说你什么好……谈几句正事吧。你冒险来见我,应该不是只是想和我对饮几杯这么简单吧?是不是想劝我回城去休养满三年?要是我不肯,是不是打算把我抓了送去夷州?”   
陆仁摇了摇头道:“不管是你抓我还是我抓你。最后地结果都会是我们两个连兄弟都没得做,所以我们两个都没有这样做。况且你现在随军镇守北平要地,你要是出了什么事则曹公必乱,原本能大胜地仗只怕也会变成大败,这与我相助曹公诛除袁尚,进而平定北方诸郡的打算不符。老郭,我来见你只是想亲口劝你一句,打完这一仗你回城去休养好不好?要是我所料不差。袁尚一除。曹公会马上举兵进讨蹋顿,北方苦寒之地,以你的身体绝对承受不了……”   
郭嘉道:“这就是你冒险来见我的目的?就为了劝我打完仗回城?”   
陆仁道:“还能怎么样?兄弟一场。你什么脾气我也略知一二,但凡曹公出征你就几乎从没拉下过   
|以一展长才地舞台的缘故。老郭,别拿自己的命去拼好不好……”   
郭嘉摆摆手道:“行了行了,我自己心里有数。不过臭小子我是该谢谢你,去年快入冬的时候我真的大病了一场,几个月下不了地,直到今年春天才痊愈。想来应该是儿时旧疾已经发作过,今后不会有什么大碍了。”   
陆仁迟疑道:“可是老郭……”   
郭嘉道:“停,不用再说了,大不了我答应你,如果我感觉身体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马上自己跑回城休养。来,再干一杯!”   
陆仁皱了皱眉,复又与郭嘉一杯下肚。   
谈了几句各自的杂事,郭嘉问道:“臭小子,我现在很想问一下,你现在到底是想做什么?单单只是在夷州当一个富可敌国的商人吗?”   
陆仁低头沉吟道:“老郭你既然问了我就告诉你,我想让一些原本该打地仗打不起来。”   
郭嘉道:“原本该打地仗打不起来?你认为你做得到吗?”   
陆仁道:“我也有不知道,不过既然给自己定下了这条路,我就一定会尽全力的走下去。”   
郭嘉道:“义浩你老实告诉我,你有没有想过与天下诸候争雄的事?”   
陆仁摇摇头:“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这种事,我自己几斤几两自己清楚……”   
郭嘉道:“你既自知无势、无权、无兵,那你又怎么能做到让原本该打地仗打不起来?”   
陆仁道:“但我有钱、有地、有船、有海!仗一打起来,受战乱侵扰不得安宁的始终是下层的百姓,特别是在几处军争之地,常年受战乱破坏,背井离乡者何其之多?就算是在清平之地,战时的大量税赋、徭役也一样会令他们苦不堪言。就拿城来说,动乱之前户籍过百万,可现在呢?据我所知,曹公夺下城时计点户籍才不过三十万,还多有重复。”   
郭嘉道:“那你是想怎么做?”   
陆仁道:“百姓谁不想过太平宁静、衣食无忧的好日子?中原动乱不堪,兵争不断,势必会有大批流民出现。如果我在海外建起许多宁静详和的居所,再陆续用海运把他们移居往海外,久而久之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郭嘉惊道:“你想把中原各处的人口抽空不成?”   
陆仁平静的道:“抽空是不可能的。不过只要移居者日多,靠兵争争雄的诸候地无人种,兵源不足,强要征求税赋兵源只会引起更多的人背井离乡,那么在这个时候他就不得不好好的考虑一下如何息兵养民。如果强要为之,在各方诸候环峙的情况下,无异于饮鸠止渴。”   
郭嘉惊愕许久,连声音都带着几分颤抖的道:“你小子……真的好狠!”   
陆仁淡然一笑道:“或许我太理想化了一些吧,不过能做到多少是多少。老郭,这些话你会不会和曹公说?”   
郭嘉道:“你认为呢?”   
陆仁道:“我想你一定会说,不然你就不是老郭了。还有一些事我现在不好言明,不过我求你再帮我一个忙,就是曹公击破袁尚回到许都之后,务必要请曹公把夷州并入大汉版图的事诏告天下。相信你也早就知道了,曹公把刘派去了夷州任夷州太守,你看是不是能帮我把夷州太守升任为夷州牧?”   
郭嘉道:“这件事我会尽力而为。不过义浩,你不会和主公作对吧?”   
陆仁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曹公只要不再对我动些歪脑筋,我不但不会和他作对,一应商贸诸事也会渐渐做大,这对他对我都有莫大的好处。至于曹公的人口想不被我慢慢抽空,关键还是要看他自己如何施政。百姓们都是这样,只要能好好的过日子,谁又愿意背井离乡?”   
郭嘉道:“你说的是……我会让主公多加注意的。你这家伙,虽然没有和主公在明面上作对,而且又时不时的冒出来帮一下,但我知道你潜在暗中做的事会比任何一个诸候更加可怕。别的诸候充其量不过是犯犯边境,难伤根本,你却是直接就从国之根本上下了刀。”   
陆仁道:“我的刀并不快,而且也不是防不了。若是各诸候处理得当,我这把刀反到是一把可以切去毒瘤的刀……老郭,现在已经快四更了,我们别再谈这些令人不快的事了吧?你我今夜都不能一醉方休,但好歹桌上这坛淡酒我们得喝完它。下次想再见面不知得到什么时候。”   
“好,干!”   
一坛淡酒,一些杂话,两大浪子稍稍尽欢。看看天色不早,郭嘉自知得早些回去,与陆仁拱手话别。   
陆仁不能送郭嘉出门,只能隐在门后道:“老郭,你这一走我就会马上出城,你是找不到我的……临别我再送两件礼物吧。一件给你,另一件给曹公。”   
“说来听听。”   
陆仁道:“天亮后你派人来这小院,后舍中有三十斤养生药酒,这是给你的;右北平一带我还留有一千多佣期未满的佣军,因为我已把大部调走,这一千人会无所依靠,介时你可以请曹公去山寨招慕他们……论战力,这一千多与胡骑激战过多次的佣军真正可称为百战精兵,对曹公而言,这样的精兵是不可多得的。”   
“好,我记下了。臭小子,保重!”   
“老郭,保重……哦,还一件事忘说了。弈儿与赵雨情投意合,我正琢磨着是不是让他们把亲事先给订下来。”   
郭嘉猛的一把抓住了陆仁的衣领道:“什么——赵雨那丫头厉害得要命,你想让我的这根独苗被她欺负死啊!?”   
第二卷   
第二三一回(上)   
酒中乾坤妙,心随意逍遥……”   
一小壶酒配上几个小菜,居所中郭嘉半倚在卧榻摇头晃脑的吟起了诗。郭嘉现在的举止看上去放浪形骸、轻狂无比,但只有真正了解郭嘉的人才清楚,这正是郭嘉在用心思考的时候。   
壶中的酒并不多,却是陆仁留给他的养身药酒,入口绵和酒劲醇厚,是郭嘉最喜欢喝的酒之一。别看郭嘉好酒且几近于嗜酒如命,但却很少贪杯。不是在可以一醉方休的场合,郭嘉只要感觉到自己有几分醉意上头便会罢杯。   
多数人喝多了酒会头晕晕脚乱乱,云里雾里的不知所谓,但自古以来也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借着酒作为催化剂催生出了大量的优美诗歌,如唐代的诗仙李白便是一个代表人物,三国时期曹操也是个喝了几杯酒就喜欢写诗作赋的人。咱们的郭大浪子不喜欢吟诗作赋,到是更喜欢借着那一份微醉实醒,头脑清明却又带着几分酒后狂妄的感觉来寻计定谋。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想事情,不但有平时的谨慎周密,还能放胆去想一些完全清醒时不太敢想的事,而且时不时的还会有灵光闪过。   
双目微闭,无酒的空杯在手中不停的摇晃,郭嘉嘴里在默念着陆仁临走时最后交待给他的一句话:“破袁尚之后若欲讨乌丸,先去寻袁绍旧将田畴为向寻官。这臭小子……”   
“报——启禀大人,大事不好!”   
郭嘉皱皱眉头。睁开双眼望向厅中的令卒问道:“何事惊慌?”   
“探马来报,城北约有万余乌丸胡骑正向北平城飞驰而来,离城尚有……”   
郭嘉慢悠悠地从卧榻上站起身,挥手打断了令卒的话道:“速去传令,紧闭四门,各营军士登城防范,非有将令不得出城迎敌!”   
“诺!”   
令卒依令下去,心中却有些疑惑不定。现在的郭嘉看上去有些醉意。这样的情况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吗?   
郭嘉穿上鞋缓步出房。仰天冷笑道:“来得好。来得好!正好来给我解解闷!主公攻取易京前就听说两万乌丸胡骑先行离去,我还就怕你们真回了草原,不来攻打北平呢……”   
——————   
北平城北的大道上尘土风扬,万余乌丸胡骑正向着北平城疾驰,而北平城也渐渐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之中。   
郭嘉这时已经登上了北门的门楼,举手遮阳向胡骑细看。当这黑压压地一片渐渐靠近时,郭嘉嘴角向上扬起。发出了一阵冷笑,下令道:“乌丸胡骑尽是轻骑,虽能在平原上纵横驰骋,但攻城却并非其所长,各营将士只需坚守城墙便可。记得隐身于垛墙之后、大盾之下,以防胡骑骑射徒增伤亡。如胡骑强行攻城,只管以弓弩、擂木、炮石相迎!”   
下完这道令郭嘉便摇头晃脑地晃回门楼中去了,离他比较近地几个士卒隐约间还听到郭嘉低声嘀咕道:“才一万多点的轻骑就敢跑来攻城。当北平城里没兵是怎么的?好歹这里还有八千多人。兵力不比你们少多少,又有坚城为盾。到底是北地异族,只拼蛮力不懂兵法……”   
或许是郭嘉这轻松无比的姿态带动了守城的曹兵。原本人人紧张的气氛很快被轻松的心态所取代。想想也是,五千留守地曹兵再加上三千多袁尚降卒,兵力相差并不大。至于那三千降卒,绝大部分老早就对乌丸胡骑肆意劫掠乡里的事看不顺眼,只是苦于袁尚的军令一次也没能出击过,现在摆明了有机会能和这些胡骑面对面的干上一仗出出心中恶气,个个都摩拳擦掌的巴不得胡骑马上攻城,好让自己用手边的箭矢、石木好好的教训他们一顿。   
北平城攻防战随时可能会打起来,郭嘉却在门楼里面翘起了二郎腿,时不时的还举起酒葫芦灌上一口……茶。人老郭可不是不分时候乱喝酒地人,现在大战在即,他早就把葫芦里地酒换成了茶。这样即有酒的香气解解干瘾,又能保证自己的清醒状态。   
几口茶水下肚,郭嘉向门楼前地卫士问道:“城外胡骑是否在整装列阵准备攻城?”   
“是,不过阵型散乱不堪,看得出来都是些乌合之众,从未真正的训练过。”   
郭嘉冷笑几声心道:“官渡一战袁绍犯了不救乌巢军粮的大错,儿子精明些没有再犯这错,只是调来抢回粮草的军兵不太合适。只是按说沮授、田丰不会犯这种错吧?调万余胡骑来攻城?步兵回援的主道被主公挡住了是没错,用快速的骑兵迂回到北平附近强行夺城也在情理之中……哦,很可能是蹋顿早就与袁尚貌合神离,想借此机会抢下北平城。必竟北平城   
着那么多的粮草军需,换谁不会垂涎三尺?也罢,若就要好对付得多——真当我郭嘉只会出谋画策不会领兵打仗不成了?哼!”   
一念至此,城外也传来了胡骑们的喊杀之声,显然是开始攻城的前奏。郭嘉把葫芦往桌上重重一放,下令道:“传令下去,胡骑未及半箭之地不许放箭!一入半箭之地给我万箭齐发!XXD,》+极多,花的又不是主公的钱。”(PS一下,袁绍的弓弩兵可是很出兵的,打公孙瓒和曹操的时候,这二位可没少在弓箭上吃苦头,因此北平城里的弓箭多不算怪事吧)   
片刻之后,原本晴朗的天空中下起了骤雨。当然,这雨是能用壮观这个词来形容的箭雨。如果陆仁在场观战的话,或许会感慨一声“电影《刺秦》里的箭雨也不过如此”。   
双方箭来箭往,但很明显胡骑要吃亏得多。郭嘉调在北门守城的军兵虽然仅有两千多曹兵和不到两千的袁军降俘,但曹军训练有素,那些降俘又大多擅长弓弩,在整体的素质上就强出胡骑不少;北平城的百姓一向愤恨这些异族,此刻搬石运箭救助伤员格外的卖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北平城曾是白马将军公孙瓒苦心经营了多年的大本营,这位与异族交兵多年的将军很清楚胡骑的作战特点,因此北平城的城防有很多方面是专门针对胡骑的特点而设计的。现在这些设施派上了大用场,为曹军极大限度的减少了伤亡。   
一场壮观的箭战对射下来,万余胡骑竟然伤亡过千,不得不暂时退出了北平城箭雨的射程之外。郭嘉适时的下令停止射箭,来到城墙上观望战场上的情况。只见城外已是一片狼籍,过千胡骑与马匹的尸体散乱在那里,还有不少受了伤的人或马,亦或是失去了主人的战马在战场上悲鸣。两军相峙,中间却隔着这样的一片场地,无形中生出一股凄凉的肃杀之意。   
身边的将校问道:“郭大人,要出城追击吗?或是派些人出去打扫一下战场……”城外零落的战马不下两百匹,让人看着都眼馋。   
郭嘉摆摆手道:“不可!胡骑虽然败了初阵,但并未去远,很显然是想诱使我军出城。战马习群,他们退去时完全可以把这些战马带走,现在却任其散落,就是诱我出城之举。传令,四门继续严加防范,非我亲手令喻不得出城……你,去把袁军降将杨威杨文龙请来这里。”(感谢杨书友友情龙套)   
过不多时,杨威怯生性的来到郭嘉面前见礼。郭嘉看看这位杨威,笑道:“杨司马不必拘礼,请坐。”   
杨威小小心心的在席中坐下,问道:“郭祭酒召某至此有何吩咐?”   
郭嘉道:“杨司马原是北平城的西门令,麾下有多少人马?”   
杨威道:“不多,只有两百余人。”   
郭嘉笑道:“我听说杨司马最擅长的不是领兵上阵,而是逃跑,连带着手下的两百余人个个都一遇战事就逃得飞快。你领这两百人前后有两年多的时间,经历的战事不在少数,至今却无一人伤亡,都与你这能跑的本领有关,可有此事?”   
杨威脸也不红一下,似乎是早就被人说得皮厚无比,当下向郭嘉一拱手道:“确有此事。所以某从军数年未得进升,后来任这城门令也是因为某与部下跑……脚力出众,所以专司各处传令送信的差事。”   
郭嘉道:“你和你的部下并不适合在战场上混口饭吃,我现在给你个机会,只要你和你那两百部下能把这件事办妥,我可以先送你们去乐陵暂居数月,等到夷州商队春夏之际到乐陵行商之时,你们便可以拿着我的信为荐,去海外夷州定居。”   
杨威立刻瞪大了双眼问道:“郭大人此言当真?真的能送我们去夷州定居?”夷州船队到过右北平很多次,多多少少总有些夷州富足安定的消息流传出来,杨威有所耳闻不足为奇。很早的时候他就想迁移去人们口中富庶安定的夷州,只是苦于没有机会而已。   
郭嘉笑道:“绝无虚言。实话告诉你,夷州大族宗主陆仁,正是与我当年并称曹营两大浪子的那个陆义浩。有我的书信为荐,定能让你与你的两百部下前往夷州。怎么样,你做不做?”   
杨威迟疑了一下,小心的应道:“大人,若是太过凶险之事……只怕小人做不来……”   
“……保证不是什么凶险之事,以你逃命的本事当万无一失才是。”   
第二卷   
第二三一回(中)   
幕垂垂,被人们戏称为“逃命司马”的杨威带着手下超会逃命的部下偷偷的出了北平城西门。只是他们这回不是战场逃亡,而是……押运着几十车粮草出的城!   
杨威小小心心的走在队伍最前面,当真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哪里会有点什么动静他马上就能觉查得到。也难怪,杨威本是东莱人,小时候因为黄巾之乱的缘故和家人想去辽东躲避战乱,可是在半路上就被山贼劫掠一空,堪堪逃得性命。自那时起杨威就养成了一个遇事逃跑第一保命优先的个性,而且还真给他练就了一身超乎常人的警觉性与观察能力,一但发现苗头不对他绝对是第一个转身就逃的人。   
按说这种一流逃兵是没理由还能在军中混饭吃的,逃回去也多半是砍头的下场。可也是事有凑巧,官渡之战后的黎阳、仓亭一役袁绍再次大败,他领着两百多人逃命的时候(这些人知道要逃命跟着杨威就准没错)顺便救了一个中箭的将校。其实也不能说顺便,杨威知道自己总是遇战则逃的事总有一天会让他没有容身之所,见这个将校衣甲华丽肯定是大官,救了他说不定能为自己留条混饭吃的后路,于是就救了他,还亲自一路背着这将校逃回城,却没想到这将校正是袁绍二子袁熙。   
这下可好,都说功高莫过于救主,杨威救了袁熙,那他遇战就逃的事也没人敢去说他。袁绍死后三子分地。杨威自然就跟在袁熙地身边。袁熙本来有意让杨威当他的亲兵,但杨威却隐约的感觉到跟随在袁熙的身边对自己没什么好处,于是就恳求袁熙给他个城门司马的小官,平日里送送信传传令什么的,既没危险又能混到饭吃。对于救命恩人的这个小小的要求袁熙自然是一口应允,所以平时杨威也混得不错。再后来袁熙与袁尚联合,应袁尚之邀转屯北平要地,杨威也跟来了北平城接着当城门司马。   
北平被曹操夜袭攻克。袁熙自尽。杨威本来是有机会一个人逃出城去地。可他也是良心未,不忍心丢下自己那两百一起逃命地兄弟,于是便一狠心向曹军投了降……   
这会儿杨威在队前小心翼翼地开路,身边的两个小兵悄悄问道:“杨哥,这种玩命的活咱们一向是不做的,怎么你这回会接下来?”   
杨威道:“此一时彼一时,咱们现在是败军降俘。不像以前我头上还有袁二公子护着,那个时候咱们只要不出大错就不会有事。可现在就不一样了,军令发下来,咱们要是敢不做事那就是掉脑袋的大事。”   
“可是杨哥,这活是不是也太凶险了点?就咱们这两百来人送粮去易京……随时都可能会碰上城外那些胡骑啊!要不你看咱们是不是把这些车粮草卷了再一起逃往别处?”   
杨威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