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德又一次提醒了一句,顿了顿,他看着众人,才又举了个例子,“糜费不比灭突厥差多少。”
“……”
“……”
很好,很直观,很有冲击力。
冯氏很有魄力,北上或者说北进中原开拓政治空间是没可能的,但在岭南跟土族继续折腾,也没什么鸟意思。做好了是朝廷享福,做不好他们被问责。
尽管不是不知道想要消化番邦难度极大,但冯氏这一回赌的是子孙数代,持续不懈地经营,着眼极为遥远的未来。
更何况,哪怕是只看现实回报,仅仅从奴隶贸易上,他们也不能说亏。别人不能做的事情,不代表冯氏、冼氏不能做,外人想要把岭南土族,诸如獠蛮之类迁出广州进驻交州,难度可能不亚于上天,但对冯氏、冼氏而言,不敢说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但难度极小。
最重要的是,哪怕冯氏跟土族承诺人人有田种,到了交州、欢州、爱州,那也确实是有的。
至于岭南土族到了三州变成“上国之民”,开启新的鄙视链,去鄙视交州、欢州、爱州等地的“土族”,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第二十七章 狐朋狗友()
长安城内,老关系的世交极多,光左骁卫这一脉,叔伯级的将校就有二三十个。虽说一一拜访才显得有诚意,但老张还是没那么干,毕竟张公谨的老部下都熟悉,行伍老兵,摆谱的有,但不可能这么多人一起折腾。
再说了,备了厚礼,金银铜铁都有,看在开元通宝的份上,纵使有点小芥蒂,也差不多烟消云散。
李震人也到了长安,见过面之后,本来老张还说去拜访一下刚刚除职,闲赋在家的程知节。
结果李震直接表示不去。
“大哥,怎地不去?”
“三郎既然跟他大人闹翻,我们兄弟,岂能不共同进退?固是有失礼数,但更不可失义气。”
张德一听,觉得李震说的很有道理,当然是不是李绩吩咐儿子这么说的,也没必要去深究。
除李震之外,张大象也在长安,张大素却不在,也不知道跑哪里厮混。只听左骁卫的叔伯们说二郎去了甘陇,究竟到了哪个地头,又没有个准数。
“大兄,二郎去了甚地?”
哥几个相约在了春明楼,小酌一杯的光景,张德问了张大象。
“老郭那里有个差使,大人总督湖北那时,给他谋了身份,如今应该是到了敦煌。是庭州还是哪里,就没消息传来。”
“庭州?岂不是碛北?难怪……”
时间上有点差池,碛西程处弼那里传消息回来是很快的,因为走的是碛南沿线的信号机。然而碛北是没有信号机的,传递消息还是靠人。再一个,张大素也不知道程处弼那里有“秘法”可以迅速传递消息到口内。
“如今是都忙啊。”
拿起酒杯,闷了一口,酒味寡淡带着一丝甜味,是旧年的葡萄酒。
见他颇为感慨,身材越发胖大的张大象笑道:“怎地,操之还想闲下来不成?”
“哪里闲的下来,便是我想,恁多人指着我讨生活,逼着你不能闲下来……”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同样感慨的李震也是拿起瓷质酒杯,自己满上,然后凑到张德面前,兄弟二人碰了一杯之后,李震也是一口闷。
“想当年,咱们搅了皇帝的‘曲江文会’,少时快意……回味起来,也是颇为无穷。”言罢,李震更是咧嘴一笑,“老子就是死了,也忘不了!”
“哈哈哈哈……”
一帮旧时长安少年都是难得放肆地笑了起来,此时此刻,一个个哪里还有少年时候的青涩。只是发丝带白,须髯渐长,便是额头上的抬头纹,也似那原上的沟壑,一道道,一道道……
“当年,就是在这一间。”
张德环视四周,“吓的那薛家儿都不敢动弹,兄弟们打春明大街骑马衔枚,着实把魏王那一帮子都吓住了。”
“那光景,老王珪还在世。”
“王二郎那书虫,也不知道如今怎样了。”
“他自是有人照拂,还怕不好混么?”
“书虫也有书虫的好。”
“那时候,老夫最怕的,倒不是王子公孙甚的,也不怕孔祭酒,最怕的就是陆学士。”
“务本坊骑马那会儿,当真是受了罪。”
“也是操之厉害,还做了陆学士的弟子。”
说起了这个,老张笑道:“半点学问都没学到,抚琴倒是会两手,却也不甚精通。好在我也不拿这个招摇撞骗,总算不曾有辱师门。”
“哈哈哈哈……”
“来来来,干了。”
“干了。”
“满饮!”
“请!”
“请……”
这一群旧时少年,如今也算是各自成家立业,不敢说都是国朝栋梁,可也算是在朝野之间都能混上一混的。
“我等都是成家了,操之,你甚么辰光迎娶徐湖南之女?”
“他迎娶个屁啊,他敢娶一下试试?”
“嘿,成亲也没甚好的,受罪的很,那婆娘的娘家,三五天便来寻事。倘使在老家惹了祸事,又要帮着平了。要是遇上狠辣的,专门祸害乡里,那更是要命,帮着擦屁股不说,老子还要顶个鱼肉乡里的名头。甚么狗屁事体一并来,那更是招架不住。”
“娶个老世族的女郎又怎地?能知书达理还是能料理家务?举凡有些动作,便是老家来打听。不是问有甚门路就是有甚生计,倘使闭口不言,连榻上那几下都懒得应付,不砸个几万贯,便听不到几声娇喘。”
“你这废物哪里是几万贯的事情?分明是自己不济事!”
“放屁!有种吃开之后,去平康坊比试比试!”
“老夫怕嫂夫人寻来,再来一回火烧千金一笑楼。”
“屌!偏你还记得这是事体!”
“李大哥不是说了吗?老子死了也忘不了!”
一帮油腻中年人正在那里口花花说着荤段子,偶尔还划着拳,忽地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几人都在二楼,隔着窗户围栏就向下看去,猛地就见几个少年策马狂奔。呼喝之间,领头的少年得意非凡,后头跟着的几个也是哈哈大笑。
“嘿!这是谁家的狗崽,竟是在春明大街骑马狂奔,少不得要治他们一个袭扰街市,杖责二十往死里打!”。。
“老夫那几个猢狲,也不知道来了长安没有。老子前脚出洛阳,他们便说随后就到,也不知是不是去荥阳鬼混。唉……”
“哎,老夫家里的大哥还好,二哥三哥便是野性十足。还有几个突厥小婢生的,更是旬日在街坊厮打,根本就是青皮做派。新南市惹了不知道多少祸事,老子折进去七八万贯,就为了给他们平事,早晚老夫这个做老子的,会被他们坑死。”
“操之,你虽未结婚,子女也早就有了的吧。”
“野合而生的,有甚说的?”
老张咧咧嘴,看着这群狐朋狗友的好奇眼神,自然是赶紧敷衍,怎可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野不野合,你说了不算啊。得徐湖南之女说了才算。”
“她做不了主的。”
狗窝里的女郎,徐惠扔进去估计也就郑琬和白洁会给点面子……但这两人对哪个女郎不是给面子的?
别说现在没过门,过门了也没大妇气场。
就安平现在的格局,别说公主身份,江阴“老板娘”的名头,徐孝德站她面前也半个屁都不敢放。
“那郑氏所出‘雪娘’,便见你宝贝的很,可有结亲?”
“怎地?还想贪她的嫁妆?”
“废话,不知道也就罢了,知道了还不心动,老子又不是豚犬脑袋。别说雪娘本就可人,便是个狰狞可怖的模样,咬咬牙,也要逼着家中小郎拼命迎娶啊。”
“滚!”
“哎哎哎……老夫知道操之的性子,断然不会是厚此薄彼的,想来除了雪娘,还有别个女子,雪娘不行,换一个也是好的。老夫门第,怎么也不算辱没吧。”
“便是个穷酸措大,娶了雪娘也不差你那点门第。”
“这叫强强联合,你们几个呆逼懂个甚么!”
“……”
这帮狐朋狗友正占着嘴上便宜爽的不行,忽地却听到东边传来了声响,不多时,一队飞骑前来,陆续就听到更多的骑士奔驰。
“嗯?!”
“甚动静?”
“是羽林军。”
“皇帝来了?要清场?”
“不是,那是……杜氏的。”
“杜相回来了?”
几人顿时收拾了玩笑,赶紧擦拭了一番,在春明楼当即整理了一下,连忙备马出行。
而此时,东宫早就准备妥当,仪仗往城外而去。
第二十八章 归去()
因为杜如晦的缘故,京洛板轨也停运了一天。躺轨道车厢上,总是要舒服一些。等到长安城东,又换了软舒的马车车厢。饶是杜如晦身体已经不行,车马劳顿倒也谈不上。
“殿下。”
“殿下。”
“参见殿下。”
……
一众勋贵子弟到了长亭外,身后连绵不绝的青绿柳树稳扎河堤,往来客商旅者,这光景也是远远地看着。
这半年李承乾也是忙的不行。先是妹妹回来各种折腾,之后又是张德返回长安各种应酬,现在又轮到了杜如晦。
且不说储君如何如何,只说贞观君臣的“情分”,他作为子侄辈,要忙活的可不比杜构杜荷兄弟二人要少。
“殿下先歇息一会儿。”
换上了官袍,头冠周正的张德冲李承乾如是说道,也不管周围官僚勋贵露出何等奇怪的眼神。
换做以前,李承乾要是在这当口连等一会的耐心都没有,怎么地也要被人参一个有失礼数。
至于能不能“失德”,全看他老子跟杜如晦的“交情”到底深厚到什么程度。
不过眼下整个长安城都认为张德要全力“支持”李承乾,那自然就是两种想法。老张也乐得清静,他跟李承乾喝酒吃茶吹牛逼,也好让武汉内部消停消停。省得整天撺掇着要谋什么狗屁大事,他张某人可是忠臣!
“本王……”
“长亭里坐一会又有甚么好计较的?这几日应酬太多,殿下本就疲惫,何必硬撑?少这一刻半刻的,难不成还会有人会说你对杜相不敬?且敬或不敬,那是杜相才能评判的,去吧。”
“这……”
“殿下,无妨的。”
忽地,有个阴阳人死太监冒了出来,史大忠慈眉善目地跟着劝说。
“那好吧。”
原本有几个“清流”想要张嘴,只是老张目光冷冷地扫过去,直接就是警告他们别张嘴。这帮平日里素来以“有几根硬骨头”自居的“清理”,便是低着头盯着脚尖,仿佛什么事情都没看到一般。。。
“史公,怎地越活越年轻了。”
“大郎还别说,老朽也觉着奇怪,这把年纪,居然还能吃一斤多的肉食,这……上辈子兴许是饿死鬼。”
史大忠也是感慨,笑了笑道,“早先病了一场,老朽以为不行了,还让人去武汉跟你知会一声,没曾想,没死成……”
此事闹了一点笑话,当时好些人都以为史大忠已经死了。但因为他身份特殊,亲自前往史大忠老家探望的不多,大多都是派了仆役帮闲过去问候。
谁曾想,半年之后,“死”过去的史大忠有屁颠屁颠在洛阳城听人唱戏……
差点闹成灵异事件。
“一直想邀请杜相前往武汉看看,只可惜一直没甚机缘。如今……呵。”
轻声一叹,一旁史大忠还是淡然微笑的模样,有些老态显露地说道:“大郎还真是念旧。”
“终究是个人,难免的事情。”
“也是。”
人老成精,更何况史大忠侍奉“千古一帝”能够全身而退,自然不能够拿他当寻常阿史那氏看待。张德少年时代就和史大忠相识,正因为时代久远,旁人不能察觉的事情,他这个皇帝近臣,很多时候看的更清楚一些。
正如那些狗窝里的女郎所评价的那样,江南子是典型的“铁石心肠”。史大忠从来都以为,这是能成大事的基本素质,至于成什么大事,不是他一个阉人所能考虑的。
“老朽也曾想去武汉看看。”
史大忠话锋一转,忽地冒出来这么一句。
“史公能出京畿?”
“老朽是说想,没说能啊。”
开了个小玩笑,倒是把沉闷的气氛也冲淡了不少。
他一个天子近臣,知道的秘辛万万,还能垂垂老矣的时候吃一斤多的肉食,毫无疑问是会做人。更何况,史大忠府邸内外不是羽林军就是“干儿子”,他要是敢跑,别说羽林军,这帮“干儿子”可不会因为“干爹”情分就不砍死他。
“认爹流”这个套路,不适用阉人……
张德跟李承乾和史大忠闲谈随意的模样,让不少不认识他的官吏都是惊诧莫名。
有些人远远地打量,然后跟朋友打听。
“李兄,那位是谁?怎地有这般排场,便是太子殿下,似乎也极为熟络。”
“江汉观察使,梁丰县子。”
回答的人用看傻逼的眼神看着他,一时间气氛有点小尴尬。
“难怪……”
难怪那帮“清流”半个屁都不敢放,眼睁睁地看着太子殿下“有失体统”。
此时远处开道的羽林军骑士已经分道两旁,仪仗规模极大,和杜如晦平日里的做派大相径庭。
一辆宽大马车中,杜构小声地跟躺在软垫上的杜如晦说道:“父亲大人,长安,到了。”
原本形容枯槁双目紧闭的杜如晦,艰难地抖动了一下手指,食指微微地抬了抬,眼睛依然没有睁开,却还是气若游丝地翕张了嘴唇说话。
“大人?”
“窗……打开。”
“是,大人。”
马车后头,杜氏族人都是一脸的悲痛。骑马紧跟着马车的工部侍郎杜楚客却是脸色肃然,半晌,看到马车车厢的帘子掀开车窗打开,透过窗户看到车厢内“尸居余气”的兄长,这才眼神闪过悲伤,顷刻间就眼泪落了下来。
脑海中浮现着种种过往,杜楚客一时竟有些控制不住情绪,长袖遮掩脸面,不愿被人看到他失神的“丑态”。
车内杜如晦努力地睁开了眼睛,他并不是很看得清,杜构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把老花镜给杜如晦戴上。侧头看去,车门斜对着长安城,远远地,还能看到龙首原上那宛若天宫的宫殿群。
熟悉的画面印入眼帘,杜如晦有些干裂的嘴唇微微地动了一下,很努力地露出了一个微笑。
过往云烟,这一刻竟是没有任何遗憾。
连当初对杜淹的怨念,顷刻间都在这美轮美奂的长安城面前,化作微尘。
许久,这个干瘪的精瘦的,仿佛随时都要死过去的老头,迸发出了极为惊人的力量,一道洪亮的声音,从车厢中传了出来。
“老夫……到家了!”
第二十九章 福寿()
杜宅有两处,一处在崇仁坊,一处在胜业坊。早先在永兴坊还跟魏徵做“邻居”,但因为皇帝的封赏缘故,杜宅变化多在崇仁坊和胜业坊之间,偶尔跟李绩搭伙,偶尔又在宝刹寺跟光头们闲聊。
大约是临死之前的最后一点倔强,杜如晦并没有去宝刹寺让和尚们给祈福续命,硬挺着返转了胜业坊。
等到了胜业坊,就彻底昏了过去,依然是偶尔清醒偶尔昏迷的状态。
“大人来时叮嘱过,他想和操之谈谈。”
“我知道。”
张德点点头,拍了拍眼眶通红的杜构,“兄长放心,我就守在这里。”
“有劳了。”
没有客气什么,这时候再讲什么客气,也是多余的。
“都守着吧。”
连张大象都开了口,他一向不着调,但这时候,作为邹国公家的大公子,他的态度并非全然为了照顾杜氏的情绪。而是将来,邹国公张公谨早晚也有这么一遭,到那时候,何尝杜氏兄弟不要到场呢?
“寻几张凳子过来。”
“随便找个地坐吧,都是自家兄弟。”
李震直接倚着墙柱,双手环保在那里发呆,半晌没说话。
整个杜氏的儿郎早就到了长安城,只是这光景,杜氏兄弟的“小弟兄”显然比杜氏宗亲更加亲近。
从来都是个混蛋的杜荷这时候已经憔悴的不行,坐在那里时不时地擦拭眼泪。他大约是悔恨的,也应该悔恨。直到这一刻,他才无比后悔,后悔辜负老子的期望,后悔自己无比混账……。。
“大人常说自己六十有四,可以了。”
半晌,打破沉默的,是杜构自己。
众兄弟看过去,想要安慰,又是无从开口。
张德看着杜构,看着里间门口的帘子,心中却很清楚,杜如晦本该早早累死。这个洞察世事的宰相,的的确确对自己的人生看得很清。
于杜如晦而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多活一天都是赚到的感觉,这让他很是洒脱。
作为一条乱入贞观朝的工科狗,张德本以为自己应该对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彻底不屑一顾的,只是到此时此刻,却又不得不羞愧难当,终究还是血肉之躯,终究还是有着感情。
“唉……”
各种情绪化作一声长叹,引得一帮而立之年的老爷们儿全都不受控制地哭出了声来。
和尉迟恭程知节不同,杜如晦对他们这些后辈的照拂,大多数时候,都是细致入微不着痕迹。要等过了很久,才会反应过来,啊,当时杜相之举,竟是有如此深意。
“山东之门户,河南之庭柱”,总统河南的时候,他们这些勋贵子弟,能够一口气打开局面,何尝没有杜如晦在朝堂跟李皇帝“过招”的缘故?
不敢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心怀感激,这是最起码的素养。
“老夫出去一下。”
李震深吸一口气,红着眼睛推门而出,不多时,门外便传来抽泣声。饶是李绩的儿子,也并非那般刚硬冷血。
此时此刻,禁苑中太上皇李渊坐在躺椅上,神色也是颇为感慨,眼睛望着天,半晌突然道:“二郎那里论功,‘房谋杜断’实为第一。”
一旁刺绣的宇文昭仪听到他说话,